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立象尽意寓意于花——《聊斋志异》中“花”的艺术世界.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包 罗万象,异彩纷呈,又“诸法具备,无妙不臻”。 花是聊斋志异中重要的意象之一,在小说中掩映生姿,时有可见。小说中 那些仙妖狐魅,蒲松龄赋予了她们花一般的容貌,更赋予了她们花一般的心灵。其 中的许多女子,其名字就是一朵朵花,她们的名字,对推进、深化情节起着重要作 用。蒲松龄还以花为道具,借花突出人物和寄情于花,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的细节。 花还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松龄笔下的环境中的花, 比拟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象征着人物的命运,也象征着蒲松龄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五则花妖小说,则是蒲松 龄性格和精神的外化。 本文就花在聊斋志异中呈现的可见形式,分人物、情节、细节、环境、作 者五章分别论述之。从五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花在聊斋志异中的价值和意义: 蒲松龄非常钟爱花这一意象,他是在写花,也是在写他自己,花是他本质的对象化。 他以他高洁的灵魂和他对美的追求,在对花的描写叙述中,在对花的生命观照中, 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花,其中莲花最引人注目。凡涉笔到花,就是涉笔到美的世界, 这一世界是聊斋志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心中无花的蒲松龄,不成其为伟大小说 家蒲松龄;没有花的世界的聊斋志异,也会不成其为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 关键词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意象 花 象征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liao zhai zhi yi”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limax in the history of short 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book written by pu songling is very abundant and colorful. flower is a very important imagery in “liao zhai zhi yi”. what impress us most are all kinds of female immortals and monsters. the flower is regarded as virtue. the female immortals and monsters are all very beautiful and kind-hearted like fresh flowers. some have pretty names followed by flowers. one name is one kind of flower. the name not only manifests the womans personality but also contains the plot of the novel, so the novel gives much food for thought. in order to stress the character, pu songling put the young woman and the fresh flower in the same picture .the young woman with a flower is of a great beauty. how to transmit the abstract emotion?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transmit their love with the flower. the flower is the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big environment. pu songling uses the flower to imply the characters nature and fate, and also he uses the flower to symbolize his ideal mind. five novels about the flower monsters reveal his feelings and spirit. this thesis divides five chapters according to the flower imagery arising in the “liao zhai zhi yi”. the five chapters are formed by flower imagery as characters、plots、 details、environment and the author . its not difficult to realize that the flower image has the rich value and the big significance. pu songling loves the flower imagery indeed. he is writing the flowers in his novels, but at the same time he is writing himself. the flowers are his essence objects when he faces them. his soul is so noble and pure that he creates many lovely “flowers” which come from his heart .the lotus flower is most noticeable in all flowers. in a word, the flower imagery is equal to the beauty. the beautiful and hopeful world is made of good characters and pretty objects named flowers. without the flower imagery in his mind, pu songling shouldnt have achieved his aim. without the flower imagery in the book, “ liao zhai zhi yi” shouldnt have been an immortal masterpiece well known by the world. key words: pu songling; “liao zhai zhi yi” ; imagery; flower ; symboliz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引 言言 聊斋志异 是一部饮誉世界的短篇小说集, 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 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字剑臣,一字留仙,号柳 泉居士,山东淄川人。蒲松龄一生著作繁富,在赋、诗、词、戏剧、俚曲、传记等 许多方面卓有成就,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小说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共收短篇小说 494 篇,是作者蒲松龄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据 袁世硕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考证,蒲松龄大约从 25 岁左右开始写作聊斋志 异,40 岁左右开始结集,作聊斋自志,此后又继续创作,不断增益、修改, 直到 68 岁(1707)时,才“书到集成梦始安”,基本搁笔。他写作技巧的不断精进 和思想的逐步成熟,可以在聊斋志异中找到踪迹。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神仙鬼狐、犬鼠獐狼、狮虎 猴象、蛇虫鸟鱼、花草树木、烟云泉石无不毕集。其中花在聊斋志异中掩 映生姿,时时可见。其可见形式如下: (1)小说中那些或人间或非人间的女子,几乎都具有花一样的容貌和心灵。蒲 松龄描写她们的外貌,往往以花比喻之,寥寥数语,即形神俱现。即使有的没有如 花的容颜,蒲松龄也用花香将女子的才德双馨暗暗点出。这些女子是聊斋志异 世界中的人物艺术形象的主体,是真善美的化身。 (2)小说中的许多女子,其名字就是一朵朵花。她们的名字,是故事情节得以 展开的契机或情节发展的枢纽,随着情节的推进,她们的性情也逐步显现出来,而 其性情早已在名字中就有了暗示。 (3)由于花固有的美的特质,花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青睐,蒲松龄在人与花并 置与组合的细节刻画中,在青年男女以花为信物传情达意的细节过程中,将花的美 化作用和花作为信物凝聚情感的作用,艺术地表现出来。 (4)花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蒲松龄笔下的环境中的花,不仅构成了美丽的 景观,还比拟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象征着人物的命运,也是蒲松龄理想世界的外 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5)花妖是花的特殊形式,是花与人的融合,既有花的特性,又有人的个性。 蒲松龄创造出了五篇花妖故事,篇篇都不同凡响,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和谐统一 的花妖世界。花妖显现出的美好人性,花妖故事中的书生,都有蒲松龄自己的影子, 反映出蒲松龄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折射出蒲松龄通达、专一的性格和高贵、美丽 的心灵。 本文就花在聊斋志异中呈现的这五种可见形式,分人物、情节、细节、环 境、作者五章分别论述之。由于花是聊斋志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孤立地研究 不能显出花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本文注意将花置于整个聊斋志异世界中归纳、 比较、观照。在论述过程中,既有对蒲松龄写花的艺术的探讨,又兼有对蒲松龄蕴 涵于花中的思想的探讨。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花的意象的研究, 掀起聊斋志异瑰丽世界的一角,展示蒲松龄伟大光辉的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人物:如花的容颜与美丽的心灵人物:如花的容颜与美丽的心灵 优秀的小说家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往往抓攫人物主要特征,写出人物的精神风 貌,达到“神似”的境界。纤毫不爽、面面俱到的“形似”,反倒会阻碍、破坏神 似,淹没人物的主要特征。蒲松龄刻画人物,往往寥寥数语,便神情毕现。他擅长 借花写人,以花喻人之精神,使他笔下的女子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1.1 美女如花,形神兼备美女如花,形神兼备 众所周知,“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产物”1,套用之,美女是社会中最美丽的产 物。中国文学自古就有将鲜花比美女的直喻、隐喻传统。“花容月貌”、“如花似 玉”往往是美女给人们的直观感觉;“闭月羞花”凝结着美女与鲜花的优美传说; “花案”、“花魁”记录了美女被点评的漫长历史;“国色乃人中之花,名花乃花 中之人”2 、“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3,揭示了美女与鲜花的秘密联 系蒲松龄继承这一传统,创造出了一系列美丽的人物艺术形象。 侠女中的侠女:“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形容女子艳丽如桃李,这是用熟用滥了的比喻了,早在先秦时期从诗经就开始 了,诗经中的周南桃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召南何彼秾矣说:“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桃李之所以给人艳的感 觉,不仅因为“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4,还因为桃李花期都在早春。 早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切都在为春的集会攒足了劲赶趟儿,在这热闹前 的沉寂时刻,桃李捷足先登,极尽含苞吐蕊、争奇斗妍之能事,天姿加天时,自然 1 英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299 页。 2 清李渔:闲情偶寄,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19 页。 3 清张潮:幽梦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0 页。 4 清李渔:闲情偶寄,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43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更是璀璨至极,眩人眼目。侠女行侠仗义、品行高洁,其表里如一的美,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胡四姐中的胡三姐,在尚生眼里,如“红药碧桃”,以致于“即竞夜视, 不为厌也”。胡三姐说自己还不是最美的,自己的妹妹胡四姐才美呢,比及见到胡 四姐,果然,“年方及笄,荷粉垂露,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尽管两 姐妹的容貌都未正面刻画,但她们的美丽已充分表现出来,且各有特色。“红药碧 桃”即芍药和桃花,都是极其艳丽的花卉,尤其是芍药,更是艳丽无比,晋人崔豹 在古今注曾称:“芍药有两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 为牡丹”,牡丹是花中之王,牡丹依芍药而得名,可见芍药之美不同寻常,以“红 药碧桃”比胡三姐,胡三姐的浓艳妖娆跃然纸上。“荷粉垂露”、“杏花烟润”是 荷花和杏花,但又不仅仅是荷花和杏花,而是荷花与荷露、杏花与春雨相互融合的 美妙境界,这一境界比“红药碧桃”不知生动了多少倍。杏花是比桃李花期更早的 花,也是较桃李花色更艳的花,兼桃李之长而又独具风采,具有姣容三变之特性: 未开时花色纯红,怒放时薄粉轻红,及至凋零时片片雪白,往往一树杏花竟呈三色, 绚烂如锦,煞是奇特美观。无怪乎人们将“艳客”之名冠在杏花头上,认定“春物 竞相妒,杏花应最娇”5,赞赏它“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6,说它“有闺门之 态” 7,而在春雨的沐浴下,在烟雨朦胧中,杏花出落得更水灵娇嫩,更显娇羞婉 转之态,以沐雨之杏花喻小狐女胡四姐,胡四姐娇艳的面容、娇腻的肌肤、娇羞的 神态呼之欲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于炎炎夏日亭亭净植于水面,给人无限清凉 之感,令人神提心爽。无论是红莲还是白荷,给人清雅端丽的感觉是其它花卉望尘 莫及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开花 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类似这样赞赏荷花 的诗词真是数不胜数。荷花是那样美丽,点缀于荷花上的晶莹流转的露珠,更是倍 5全唐诗卷 686 吴融杏花。 6全唐诗卷 632 司空图村西杏花二首其二。 7 元程棨三柳轩杂识中就说:“杏有闺门之态”,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第 548 册第 29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增其鲜艳妩媚。以带露之荷比胡四姐,在写胡四姐风致嫣然楚楚动人时,还暗含了 她纯洁高雅的心地,与后文她善良忠恕的行为对应。 仙人岛中的仙女芳云,由“美姝十余辈”拥出,是极险之笔,以“美”形 容婢女,“美”是抽象的,“美”与“美”之间是难以比较的,芳云的美该如何表 述?在“美”前加比较级未尝不可,但作家的拙劣也随之暴露无遗。蒲松龄毕竟是 大家,他还是借助于花来写芳云,花就是美的代名词,具体而生动,但这还不够, 还只是将芳云混在众婢中。芳云“光艳明媚,若芙蕖之映朝日”,这里的“朝日”, 真是神来之笔,真是写得太好了。红日东升,喜气洋洋,沉睡的灰白的世界被照醒, 荷花也被照醒了,冉冉绽放8。上承灿烂的日光,下临潋滟的波光,荷花生气勃勃艳 光四射,荷露也折射出彩色的光辉,熠熠闪烁。晨光下的荷花,是蓦然降临的凌波 仙子,周围的一切都以她为中心,和谐地聚集在一起,或者说周围的一切都退隐了, 单单留下荷的魅力。的确,“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丽的花朵神 采飞扬,荡人心魄。用“芙蕖之映朝日”喻芳云,暗示出芳云的美是惊人的,艳压 群芳的。芳云的外表美,统一于其气质、智慧、风度美中。她博学多才、睿智诙谐、 气质高雅,不可一视的中原才子王勉在她面前甘拜下风。她又平等待人、善解人意, 对自己的丫鬟明珰与王勉的相爱宽容待之。西湖主中的西湖公主,“秃袖戎装, 年可十四五,鬟多敛雾。腰细惊风,玉蕊琼英,未足方喻”,则不仅仅以花喻人了, 还将花与人比较,花不及人,反衬出西湖公主无与伦比的娇丽。西湖公主对穷书生 陈弼教的赏识、敬重,又显示出她花一样柔软、纯洁的心地,与她娇丽的外表相映 生辉。 “光”、“艳”、“美”是鲜花予人的最直接的印象。桓侯中的初放黄花 “艳光夺目”;罗刹海市中的玉树花瓣“光明可爱”蒲松龄对花的写法与 对人的写法几乎可以对调。如惠芳中的仙女惠芳“光华照人”,她自愿为货面 郎马二混妇,让一贫如洗的马家丰衣足食,并为马家生儿育女;青娥中的青娥 8 莲花一般在早晨开放,沐邑四季花与花时钟说莲花开在 8 点。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美异常伦”,不顾父母的反对与贫穷的霍生相爱,后度霍生为仙,一起逍遥于仙 乡;房文淑中的房文淑“艳绝”,为无子嗣的邓生生子让邓妻抚养,并出资供 邓妻作衣食之用,在邓生回家前飘然离去;汾州狐中的狐女“容光艳绝”,伴 朱公度过许多寂寞长夜,与朱公分别之际,河神为狐女痴情所动,竟打破狐不能渡 河的惯例,让狐女送朱公一程;红玉中的狐女红玉“美”,资助冯相如娶妻, 又救冯相如及子,振兴冯家成巨富这样的例子在聊斋志异中俯拾即是。这 些可爱可敬的女子们,都拥有花一样美的容貌和心灵。 不仅容貌描绘上如此,服饰描绘上也如此。服饰同容貌一样,也是一个人性格、 精神的外延和投射。聊斋志异中的女子靓丽、热情、善良,蒲松龄赋予她们的 服饰多为红色。 阿霞中的阿霞“着朱衣”; 凤阳士人中的丽人“珠鬟绛帔”; 瞳人语中芙蓉城主新妇“红妆艳丽”;海公子中的丽人“红裳炫目”;辛 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着红帔”; 丐仙中月宫里的女子“捣绛红之衣于砧上”; 犬灯中的狐女的小红衫,总是“密着其体,未曾暂脱”,否则便有性命之忧, 红在这里简直成了女子的生命色 “红”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红”是花的主色9,常常用来指代“花”,“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是以红代花的例子,历代文人墨客沿用成习。美 女如花,红又指代美貌、美女。如“红颜”、“偎红倚翠”即是。深得中国文化之 精髓的蒲松龄,不可能不意识到“红”深厚的文化积淀。“红”应是他精心选择的 颜色。日本学者八木章好在葛巾香玉赏析中说,“香玉登场时,素 衣掩映花间,五彩缤纷的百花衬托着纯白的衣裳。穿着红裳的绛雪是耐冬的木精。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云:劳山多耐冬花,花色殷红,冬月始盛开,雪中照耀 山谷,弥望皆是。还有,主角书生姓黄;来到下清宫把白牡丹挖走的是姓蓝的即 墨县人。白(玉)、红(绛)、黄、青(蓝)、黑(墨)的配色恐怕不是纯粹的巧 9 清代戏曲家李渔堪为花的知音,他说花色“大都不出红白二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合,而是作者有意营造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10可见蒲松龄对颜色的精心经营, 是有迹可循、有例可证的。另外,狐女在聊斋志异中的女子中占了最大的比重。 辞海说狐“亦称草狐、赤狐、红狐”,按照作者将人性和物性同 时赋予鬼狐形象的“化合法”的创作方法11,蒲松龄钟情于红色不是偶然。其次, 红色艳丽、温暖、热情,是最原始、最富有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色彩,也是最不 调和的色彩,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在天幕下和自然风景中引人注目,也应是 蒲松龄择“红帔”、“红妆”等予女子们的一大原因。 蒲松龄通过花来形容人物的外表美,同时又传达出人物内在的精神美,做到了 以形传神,非常富有美感和诗意:随着一个个女子的出场,花的美好形象也同时呈 现出来,与女子合二为一,美不胜收。由于美丽的女子形成了聊斋志异的主体, 以致于有些篇目对女子的面貌、服饰只字未提,但我们也会出于惯性认定女子美貌 无比,红装艳丽。如狐梦中的狐二姐、三姐;胡四娘中的胡四娘;颜氏 中的颜氏;冯木匠中红鸡精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2。 显而易见,尽管在蒲松龄的生花妙笔下,许多小说中的美女的美都是独特的, 但她们有一点却是比较一致的:内外兼美。这使蒲松龄笔下的美女群成为了一个不 可忽视不可逾越的似乎重复的类型,“重复变成了一个被我们所描写与分析的 对象。我们不再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重复,而是从意义的角度上来看它们了 10 日八木章好: 葛巾、香玉赏析,蒲松龄研究2003 年第 1 期。 11 参考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 页。 12 而对相貌平平之女和丑女,蒲松龄从来都是刻意注明并细致描绘的,使人具体可感。如恒娘中的 恒娘“姿仅中人”;吕无病中的吕无病“微黑多麻”;丑狐中的狐女“颜色黑丑”;姊妹易嫁中 的妹妹“素病赤鬜”,秃发而丑;乔女中的乔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毛狐中的马天荣妻“胸 背皆驼,项缩如龟,下视裙底,莲船盈尺”;瑞云中的瑞云起初“色艺无双”,后和生以指按其额后,“瑞 云送客返,共视额上有指印,黑如墨,濯之益真。过数日,墨痕渐阔;年余,连颧彻准矣”、“蓬首厨下,丑 状类鬼”。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它是一个主题。”13而聊斋志异的表现主题之一便是花妖狐魅的美。近四百 个神仙鬼狐和精怪中,其中的女子除黎氏中的狼妖黎氏、海公子和花姑 子中的蛇妖、鸦头中的大狐妓及画皮中的厉鬼外,几乎都在美丽绝伦的 外表下,拥有一颗美丽善良或最终向善之心,是人类忠诚的伴侣和理想的寄托。也 正因为花妖狐魅的内外兼美,以往志怪小说中,那种妖怪形美神丑导致的人又惧怕 又歧视妖的倾向,在聊斋志异中几乎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温馨的 人妖关系,而这也恰恰是聊斋志异的魅力所在。 1.2 花香袭人,离形得似花香袭人,离形得似 蒲松龄借花容写人物外貌,象征人物如花的精神美,也超越人物外貌,借无形 的花香象征人物如花的精神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犹花也,才情则香也”、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4以花香象征人的才智美德,生 动传神。 蒲松龄写花,总是花香满纸。他写兰花“异香蓬勃”、“奇香沁骨”(陆判 官);他写耐冬“花正繁,香闻数里”(海公子);他写荷花“朔风吹来, 荷香沁脑” (寒月芙蕖);他写桂花 “花气随风,香无断际,亭宇皆红” (白 于玉) 而他写女子,也是花香竟体。绩女中的绩女:“罗衿甫解,异香满室”; 花姑子中的花姑子,其奇香“穿鼻沁骨”;葛巾中的葛巾“异香竟体”、 “吹气如兰”;香玉中的香玉“裙袖飘拂,香风洋溢”;娇娜中的娇娜 “芳气胜兰” ; 狐嫁女 中的狐女 “麝兰散馥” ; 天宫 中的女子 “麝兰喷溢” 13 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72 页。 14 清阮元校刻: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 1980 年版,第 237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15显而易 见,蒲松龄是以写花香的笔法来写人物的气息,象征人物精神。 在芬芳馥郁的花香中,兰香出现的频率最高,那些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女仙、女 鬼、女妖及人间佳丽,无一不兰麝香浓,荡人心魄。女子们青睐兰香情有可缘。兰 香素有“王者之香”、“香祖”的美誉,自古以来被认为是花香之冠。其香与众芳 相较的特异之处,一在于其氛氲浓郁却烈不刺鼻,一在于其溢荡悠长,穿透力强。 两者同时毕集于一身,方造就出兰花之不世之香16。而早在先秦时期屈原在其诗赋 中就有了种植佩带兰花的记载, 早在汉代就有了以兰香喻美女香的说法。 汉郭宪 洞 冥记:“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如兰”便是17。正因为兰 香最纯正、最幽雅、最绵长,用兰香来调和最强烈、最肉感的麝香18, “麝兰”之 香会更沁人心脾。莲香出现的频率次于兰香,一次形容花妖荷花三娘子,一次形容 鬼女无病。鬼女无病身上散发出的莲蕊清香,使外表丑陋的她丝毫不逊色于聊斋 志异中的任一美女。 吕无病 中的女子吕无病 “年约十八九, 衣服朴洁, 而微黑多麻, 类贫家女” 。 她昼藏于孙生卧室中,孙见之,呵责其无礼。倘若吕无病容光艳绝,孙对她可能是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聊斋志异中很多男士对不邀自来的女子都无所介蒂而 欣然纳之,但有一共同的前提就是女子容颜美丽。象聂小倩和青梅中不为 绝色奔女所动,恪守礼法的宁采臣和张生,毕竟是极少数。孙生是如宁采臣和张生 一样还是如桑生尚生等一样,我们不能知晓,因为他遇到的不是绝代佳人,而仅是 一丑陋又贫寒的女子。他对无病的厉声呵责,尽管在情在理,但不能不说与无病的 15 李渔:闲情偶寄,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06 页。 16 参考何小颜:花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1 页。 17 清张潮才子四书幽梦影,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78 页。 18 麝香是最强烈的,最富于兽性与肉味的,最充满着性的涵义的香品,因与人体的气味最相近似,往往 为女子所用。书中所说的女子是指西方女子,中国女子较西方女子含蓄矜持得多,她们在钟情于麝香的同时, 将兰香融合其中,以求中和,应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参考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8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丑陋有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样,厌丑之心,人皆有之。果然,当无病自荐 为其婢时,尽管无病出语就不凡:“慕公子世家名士,愿为康成文婢。”孙生还是 笑着找借口推辞了。无病再自荐,孙生仍以同样的借口推辞,直到他在无病的对答 中一次次感到无病的聪敏灵慧、博学多才,才答应留无病为侍婢。至夕命无病他室 寝,中夜醒来却发现无病睡在旁侧,“捉而撼焉。女惊寐,起立榻下。孙曰:何 不别寝,床头岂汝卧处?女曰:妾善惧。孙怜之,俾施枕床内。忽闻气息之 来,清如莲蕊,异之,呼与共枕,不觉心荡,渐于同衾,大悦之。”从此孙生坐卧 不离无病,纳无病为小妻,“世家论婚皆勿许,殆有终焉之志”。随着情节的逐步 展开,无病高洁、仁爱、忠诚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她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视嫡 子如己出、舍生救子,最后倒地而灭,有义士之风和君子之德。 真正的美,总是会以它独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尽管无病外表丑陋,但她的才智 与她的德行却是那么美丽。周身散发出的清如莲蕊的气息,便是无病由内而外的美 的外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清 凉虽荷叶无花亦自香也。”19莲叶无花自香,莲花更是香远益清、清凉馥郁、沁人 心脾,莲蕊香赋予无病,用来传达鬼女无病内在之美质,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无病 美在德才兼备,风流蕴藉。而莲花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始,就有了“花中君子” 的美誉, 常用来比附才德双馨的君子。 蒲松龄不赋予无病莲花貌而赋予无病莲蕊香, 明才惟馨、明德惟馨,真是匠心独具。 从鬼女无病的莲蕊清香可看出,在以花香传人物之神时,蒲松龄非常照顾人物 的特性,将人物的精神与人物的身份统一起来。又如他写蜂妖莲花公主,莲花公主 花香满身,连蜂房(洞房)都穷极芳腻,道出了蜜蜂以花为生酿花采蜜的特性;獐 妖自身有獐香,花姑子身有奇香反复被渲染,暗示出花姑子的真实身份;花妖葛巾 与香玉,都是牡丹所化,“牡丹为花中之王”20,香味浓烈,其香同其艳历来为人 19 何小颜:花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89 页。 20 清陈淏子:花镜,农业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94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称赏,唐代诗人李正封有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21,称牡丹为国色,牡丹 香为天香;白居易有诗“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22,说王母桃花香远 逊于牡丹香,可见牡丹香又是天香中的天香。蒲松龄将两牡丹妖的香极力写出,但 同中又有不同,葛巾的香被写得更热烈更肉感一些。 “姚黄魏紫”是牡丹中的极品, 葛巾的热香符合葛巾紫这一品种的特色。花妖荷花三娘子,其香又是另一番境界, “遥闻芗泽”四字,将荷香清远的特点巧妙点出。 如果说蜂妖、獐妖、花妖的香体自天成,香有可源,那么狐妖、蛙妖、鱼精等 变化出的女子也同样香,且散发出的香味同人、神女、女鬼的一样,就又可见蒲松 龄“尚神”的思想倾向了。以聊斋志异中的众多狐女为例,狐女是物性与人性 的合一,狐狸的物性之一是狐骚味十足,能放出熏人的恶臭,但蒲松龄的重心放在 狐女的人性上,狐女在他笔下是带着物性的人,而不是带着人性的物,其物性消融 于人性里23,凡具有人性美的狐女,在蒲松龄笔下均芬芳馥郁,惹人喜爱。描写狐 女的篇章是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超越前人及同代人的作品。 “在我国历史上, 在传说长期生生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狐,特别是狐女逐渐形成了凝固化的看法, 那就是狡黠、 淫佚即使狐女对人有所帮助, 人们仍然改变不了这种传统认识 蒲松龄以前的志怪作家大多因袭了对狐女的这种认识,太平广记中有关狐之事 凡九卷,其中不惑人不祸人之狐女仅数见,由此可见这种凝固化的认识对那些没有 达到高度文学自觉的志怪作家形成了多么巨大的控制力量。”24蒲松龄从这种惯性 的控制力量中挣脱出来,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狐女,为狐女作了漂亮的翻案文 章。若他弃狐狸形体优美、面貌玲珑、聪明敏捷于不顾,而择狐狸的狐骚气味之物 性而敷文,与他创作初衷无疑南辕北辙。狐狸化为女子,狐女美丽纯真、多情多义, 予其香势在必然、理所当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凡具人性丑的妖类,蒲松 21 李冷文:牡丹古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92 页。 22 同上第 20 页。 23 参考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 页。 24 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18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龄毫不客气地复原其物性气息,如花姑子中幻化成花姑子吸人脑髓的蛇妖,腥 膻无比。蒲松龄以德为美的创作倾向可见一斑。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2 情节:以花为人名推进、深化情节情节:以花为人名推进、深化情节 看似简单的名字,其实往往负载着深广的内容。孔子曰:“顾其名,思其义, 必也正乎名”,“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颜氏家训曰“名以正 体,字以表德”25,“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26可见名字的重要性。生活中 是这样,艺术中更是这样。小说中的人名,往往凝聚了小说家的巧思。 有学者将聊斋志异中的人名命名特点概括为“三性”:其一,为志士仁人 命名,着重于理念性,从伦理纲常出发,偏于阳刚,典雅庄重。其二,为佳丽贤媛 命名,着重于感形性,从诗意入手,偏于柔美,清丽脱俗。或以鲜花瑶草珠宝为名, 极显美艳。其三,对讽刺性、讽喻性、寓言性形象,蒲松龄以揶揄笔墨、漫画技法 命名,人名常呈调侃性,有反讽韵味。27其实,聊斋志异中以花为人名的名字 并不只局限于感形性,也有理念性或反讽性,并往往有所象征,不仅本身就提供了 足以引发读者联想的花,还推动情节的发展,大大扩充了小说的内涵。 2.1 制名指实,虚构情节制名指实,虚构情节 聊斋志异中的花名即为谋篇之一道,在故事情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蒲 松龄将情节浓缩于一个个美丽的人物姓名中,情节显得精致、含蓄,耐人回味。 莲花公主中的“莲花”,是一蜂妖的芳名。其名不是随着莲花公主的出场而 出现, 而是在对对子的过程中预先巧妙出现。 书生窦旭昼寝时, 梦自己入一名为 “桂 府”的宫殿受一王者的热情款待。宾主畅饮之际,“王忽左右顾曰:朕一言,烦 卿等属对:才人登桂府。四座方思,生即应云:君子爱莲花。王大悦曰: 25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2 页。 26 同上第 32 页。 27 参见马瑞芳: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155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奇哉! 莲花乃公主小字, 何适合如此?宁非夙分?传语公主, 不可不出一晤君子。 移时,佩环声近,兰麝香浓,则公主至矣。”窦旭睹莲花美貌,神情摇动,怅然若 痴,后与莲花喜结连理。新婚之夜,却惨遭妖物覆国,窦旭带莲花逃回自己家中, 在莲花“然妾从君来,父母何依?请别筑一舍,当举国相从”的恳求和“不能急人 之急,安用郎也!”的责泣声中,窦旭顿然而醒,始知是一场梦,而耳畔泣声未绝, 有两三头蜜蜂飞鸣枕上,拂之不去,始知公主为蜂妖。窦旭为群蜂营建新巢,群蜂 在窦家得以滋养更盛。这一故事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有许多相似之处。南柯 太守传中的主人公淳于棼偶入槐安国,被招为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在公主 的裙带关系的庇佑下,他贵极禄位,权倾国都,富贵齐天,为所欲为。公主去世后, 他的荣耀显赫不再,权臣们打击他、国王疑忌他,最终被逐回家,醒来才发现这是 一个梦,梦中的“槐安国”乃是家中槐树下一蚁穴,“南柯郡”是另一小蚁穴。他 “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小说表达的是人生如梦的感 叹。蒲松龄笔下的窦旭,并不是像淳于棼那样在梦中梦见自己几乎过完人的一生, 而是入梦又出梦,出梦后又想入梦并如愿以偿。在出入之间,窦旭对莲花公主的痴 情被渲染到了极致。蒲松龄在这里不是要揭露宦途的险恶与世俗人情的丑陋,表现 人生如梦的主题,而是歌颂美好真挚的爱情,赞扬人性美的一面,所以他让窦旭在 新婚之日就遭大难,不经历一点公主能给予他的淳于棼式的荣华,反而让他将公主 及公主一家一国拯救于危难之中 ,真正应证了“君子爱莲花”。 粉蝶中的荷生,是一钱姓秀才的女儿,艳名远播,未嫁而三丧其婿,后嫁 阳曰旦,阳细审之,荷生即自己苦苦等待的粉蝶也。小说故事从阳曰旦偶到神仙岛 开始。粉蝶是神仙岛上已得道成仙的阳曰旦姑姑十娘的婢女,因爱慕阳曰旦尘心未 灭,遂被十娘贬下凡尘。阳曰旦从神仙岛回来后,等粉蝶一年不至,不得已另聘娶 钱家女儿,没想到所聘女子即粉蝶。每当阳曰旦奏天女谪降之操,荷生“辄支 颐凝想,若有所会”。粉蝶与钱荷生之间的秘密,就在名字中悄悄透露出来。“钱 荷生”可以理解为“前何生”,而荷生的前生正是粉蝶。粉蝶为仙,飘洒艳丽,如 一只蝴蝶翩翩飞舞于花无断时的仙岛上;荷生为人,光艳绝代,如一朵荷花婷婷玉 立于泥嚣尘扬的人世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粉蝶如知合断魂”,诗人们总是喜欢将蝶与花并提。人们常说蝶为花之魂,花为蝶 之身。一则蝶与花都是那么美丽,蝶飞起来如一朵朵美丽的花,而蝶歇在花上与花 就融为了一体,分不清孰为蝶孰为花。一则蝶与花的关系是那么密切,蝶似乎就是 为花而生的,而花因有了蝶的眷爱而更富有生机,没有蜂蝶的花的世界不仅是寂寞 的,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很多花都是虫媒花。蝶与花,花与人,总让人起无尽的 美好的联想。花中的荷花,又是追求成仙得道的道教中的祥瑞物,非其它花可代替。 小说中的粉蝶与荷生的故事,就是同一人由仙而人经历两境两世的故事,“荷生” 隐藏着荷生的来历。蒲松龄利用名字推进、暗示情节的工夫真是天衣无缝。当然, 荷生不用“荷生”之名而随便用另外一个名字,对小说的情节而言影响不大,情节 本身还是圆满完整的, 但小说的那种前后焕映、 熠熠生辉的美妙意味却会消失殆尽。 蒲松龄不仅为小说第一主人公取名,有所象征,甚至对小说中的相关人物的名 字,也有系统的安排,使主人公名字的象征意在情节的推进中更加丰富深远。 莲香中的“莲香”,是一狐女的芳名。莲香和女鬼李氏都爱着穷书生桑生, 桑生名晓,字子明。莲香有倾国之姿,李氏也风流秀曼。莲香自信豁达,其爱在理 智中更显深情;李氏较莲香自卑,其爱在无节制的占有中显得自私,最终导致桑生 几乎丧命。莲香救活桑生,对李氏晓之以礼,李氏幡然悔过,耻于为鬼,后借少女 燕儿之尸还魂,与桑生结为夫妻。莲香慕李氏生而为人,生下狐儿后自求速死,从 而也得以转生为人,十四年后与燕儿、桑生再逢。这里的每一人名,都可以见出蒲 松龄的苦心经营。如桑生,恰恰是既不明也不晓,在自以为两美相互妒忌诋毁中自 鸣得意。日渐羸弱之际,还将莲香劝他远离李氏以全身的忠告屡抛脑后,且在莲香 精心疗治使其康复后,又重蹈覆辙,直至性命垂危,奄奄待毙,方才悔不听莲香之 言,才明白所遇两女真是狐与鬼,真是丧明又丧晓。面对一狐一鬼,桑生丝毫不以 其为异类而怪之疑之鄙视之, 而是一如继往地爱着她们, 他的通达又显示出他的 “明” 和“晓”来。“桑”还取桑树、桑中的世俗男女会合之意28,暗含他与莲香李氏的情 28 “桑”的文化源远流长,黄维华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边咏梅试论“桑” 的文化性别;陈鹏程简论诗经中的“桑树”意象等文中将桑文化内涵阐释得很详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爱关系。李氏说自己是“已死春蚕,遗丝未尽。与郎谐好,妾之愿也”,李氏以其 履惑桑生,桑生对李氏之履十分痴迷,桑生一把玩李氏之鞋,李氏便出现在他面前, “李”谐音“履”。李氏的痴心不移没有白费,她终于借燕儿之尸还魂,实现蚕与 桑终生谐合的夙愿。比较起来,莲香的名字倾注了蒲松龄更多的心思。在我国民间 艺术中,有关莲花的图案主要是以莲、鱼、鸟、童子、龙凤等组合的吉祥图案,其 主题形式主要有“连年有余”、“连生贵子”、“连偶之喜”、“喜结连理”等, “莲”谐音“连”的用法是普遍到了共享的地步。在我国民间歌曲中,“莲”谐音 “怜”也是很常见的。如“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29,又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30 。“莲香”即“连李(理)”及“怜香”义。“怜香” 系“怜香惜玉”之“怜香”。何垠评曰:“莲以怜称,李以履著,同归于桑,曰相 连理。”31实在是慧眼识文。 莲香是很特别的一则小说,表层反映的是桑生与莲香、李氏的爱情婚姻, 深层却反映的是莲香与李氏的惺惺相惜的知己之爱。仔细阅读全文,便会发现随着 情节的展开,桑生的重要性越来越趋于淡漠,而莲香与李氏及莲香与李氏的关系则 越来越引人注目。 按照人之常情,对自己的情敌李氏,莲香应处处设置障碍阻碍李氏与桑生的往 来,同李氏处心积虑独霸桑生的身心一样,且以她狐妖的能力,设置起来轻而易举, 可是她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尽力维护李氏的真实身份和理解李氏恋爱的贪婪,只是 在李氏危害桑生的健康时,才通过桑生婉转警告之。莲香对李氏的豁达,并不是来 源于自己在恋爱中的自信,因为李氏在各方面都不逊色于莲香,对桑生的执着深情 更不逊色于莲香,是李氏同她共同的品位使她对李氏产生了好感。桑生既孤且贫, 李氏爱他什么呢?爱其高雅静穆。“爱情的对象是与一个人旗鼓相当的另一人,因 29全唐诗卷 369 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二。 30 李春祥: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55 页。 31 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32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为爱情的精髓就是相互爱慕, 劣等的东西不可能产生出比自身更好的东西来。 ” 32李 氏即使不是一高雅静穆的人,至少她对高雅静穆心向往之,这样色德双馨的女子, 莲香怎能不喜欢?她从桑生身上确认了自己,又进一步从李氏身上认出了自己。当 李氏置桑生于死地,莲香拿出千辛万苦觅来的丹药救治桑生时,莲香与李氏在桑生 面前第一次见了面,莲香既没有厉声呵责,也没有恃功自傲,而是化责备于善意的 谐噱中,她的落落大方和她对李氏的爱悦可见一斑。此后李氏事莲香如姊,莲香对 她也极爱怜。然而李氏在痛悔、惭愧、自卑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最终决绝离桑生和 莲香而去, 莲香在她离去期间流露出了对她深切的思念和关心。 当李氏还魂为生人, 莲香为桑生和燕儿完婚,盛大隆重的婚礼,富丽堂皇的婚所,都浸透着莲香对桑生 的爱和对燕儿的情。如果说李氏还魂有太多运气偶然的成分,那么莲香的转生则是 她受李氏启发强求的结果。在深知燕儿爱自己的儿子会如己出的前提下,她自觉地 有意识地掐断了自己作为异类的生命,以漫长的十几年相约换来成人的幸福,追求 不可谓不深远。燕儿感念两人两世不渝的情谊,恳请桑生将两人的骸骨合葬。合葬 之日,“亲朋闻其异,吉服临穴,不期而会者几百人”。 可以说,莲香与李氏的关系的形成发展构成了小说曲折的情节,蒲松龄让莲香 在对李氏的宽容怜爱中完成了自己的形象塑造,莲香的名字大有深意。 上述莲花、荷生、粉蝶、莲香等名字意象,能使读者思接千里,悠然心会,因 为它们接通了中国文化积淀中已经形成的固定下来的象征意义,使情节生发出无限 的韵味。 然而蒲松龄还不止步于此, 他一方面因袭这些花已经固定下来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又从中跳出来,走向其对面重新寻觅属于自己的象征意义,然后将两者打并 一处,使其和谐统一,从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情节。 黄英中的黄英,乃菊花精33,陶姓,自称为陶渊明的后裔。黄英与弟种菊 贩菊而巨富,对安贫耻富的儒生马子才宣称“自食其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控制四轮驱动装置合作协议书
- 抗击八国联军课件教学
- 扫黄打非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协和学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江西消防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初级监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艺术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弱电项目招标文件
- 联衡中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情感家庭教育培训课件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公开课课件(内嵌音频视频)
-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 部编(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每课练习题(全册)
- 电信云网工程师-云网融合(客户IT上云)备考试题库(集团网大版)
-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全套 -第1-9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
- 201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 电梯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 《医学生物学》-第一章医学生物学绪论-2010
- 安全条件确认表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速铁路客运规章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