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霍懋征老师的故事里.doc_第1页
走进霍懋征老师的故事里.doc_第2页
走进霍懋征老师的故事里.doc_第3页
走进霍懋征老师的故事里.doc_第4页
走进霍懋征老师的故事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走进霍懋征老师的故事里霍懋征老师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市一个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时,这位数学高材生放弃留校机会,毅然选择了小学教师的岗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的子女许多都曾在这里读书)。有人问她为什么大学毕业非要到小学?“一个原因是我爱孩子。”35岁的她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2004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来到霍懋征家里慰问她。她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人们把她和南京的斯霞并称为“南斯北霍”。 故事一:1966年文革中,是因为当时有几个领袖、老帅的孩子是她的学生,文革中中他们的家长受到冲击,霍老师保护老一辈革命家的孩子,受到牵连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派,被批斗,被关押,被监督劳动,一年零九个月不许回家。 有一天,工宣队通知她可以回家看看,她还挺高兴,心想终于能看到孩子们了。那时15岁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自己在家,没有大人照管。可一到家门口她就惊呆了:13岁的儿子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15岁的女儿在旁边吓傻了,屋子里被抄家者翻得乱七八糟。她听说儿子是被红卫兵用三棱刮刀扎死的。儿子死了,霍懋征悲痛之余,想的却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那些思想畸形、行为扭曲的学生们。被批斗、被专政时,她没少挨学生的打骂。好好的学生,运动一来完全变了样,张嘴就骂,抬手就打,这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怎样教好这迷失的一代?这位数学系的高材生,此时暗暗做出一个决定:“如果有朝一日还能重返讲台,我一定改教语文。”“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重在育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能塑造人的灵魂。”文革结束之后,她又回到了讲台,真的改教了语文。她被借到教育部去编写语文教学大纲,审查教材。4年后编完了,审完了,教育部要留她,但她还是坚持回学校。后来全国妇联调她去,她也没去。 领导问她为什么?她还是回答:“我爱孩子,爱讲台,爱语文教学。” 故事二: 她的有一个女儿得了红斑狼疮病,22岁死的。那天她正在上课时,学校通知她女儿病危。她不忍心把一个班的孩子丢下,继续把课讲完了。等下了课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断了气。女儿临终前没能等到妈妈,只给她留下了一张字条:“亲爱的妈妈,我要活啊!” 故事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没有先进后进之分。”“小学阶段谁也看不到学生的未来。”霍懋征说,“小学教师带的就是6至12岁的孩子,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塑他的未来。小学6年,教师塑造的是成人的雏形,雏形的成败全凭老师一颗心。”“教师、学生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等了,心灵自然对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爱。”霍懋征眼里,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她说,好坏先进后进是大人主观分类,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教师没本事才划分学生三六九等,甚至辱骂体罚。有时,霍懋征被闹生气得话到嗓子眼,此时,她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出门吸气、按摩胸口,提醒自己“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如讨厌、走开、笨蛋、懒猪、叫你家长来、中午别吃饭平静后,她让无知的孩子有知。“孩子是可敬佩的” 特别是闹生,霍懋征看准鬼点子多的孩子创造力强,他们成人后在科研、管理上有出息。所以,霍懋征对淘气包采取激励、赏识态度。“再想想,你还能做得更好!”霍懋征不赞成使用“乖”一词。她说,“乖”是大人对孩子听话、不烦大人的肯定。孩子的天性不是乖,是动,迎合大人而扼杀孩子的天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老师往往喜欢“听话的孩子”,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当前的教育不足取。50年代,霍懋征便自觉意识到蹲下的必要:“教师、学生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等了,心灵自然对等。”这一身体语言对霍懋征来说并非可有可无。她举例,眼见老师一个电话叫来家长,老师坐着训站立着的家长。一坐一站,平等从何谈起。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非常敬仰霍老师,她不仅有勇气喊出来,而且用行为践诺了它。1981年北京市最后一次小学毕业升学统考,全班46人的语文成绩平均97.46分,而且所有试卷干净整洁,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这个结果如同放了一颗卫星,引起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界的普遍关注。三年级的一个班,错别字多。霍懋征跟班干部商量成立“错别字病院”。谁当院长,谁是重病号,谁是主治医,由干部分配。干部在家校联系簿上写道:“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家孩子荣登院长宝座”;或者是:“告诉您不幸的消息,您家孩子XXX得了重病,望您积极配合治疗。”仅一周,错别字消失了。霍老师说“很多教师只是把教师当作职业,觉得把课教好就行了,这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想得多一点儿,要想到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他都会长大成才。60年来我没丢下一个学生,全部成才了。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故事四:1999年,中央决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霍懋征回首60年从教之路,认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素质教育。霍懋征以陶行之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其次是“十学”,“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乐群,学会做事,学会劳动,学会锻炼。”,霍懋征要求自己和教师先自修这样的素质,后传学生。素质教育,霍懋征强调:“绝不是被一些人理解的特长教育。特长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玩,孩子的天性,玩道结合,在玩中渗透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重在“教师如何拥有课堂教学艺术,即让学生爱听,听不够,想学习爱学习,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有欲望得到满足的乐趣。” “素质教育并非单对学生,它是针对双主体而言。有什么素质的老师就有什么素质的学生。”学生的错误常出自教师误教,比如,“肺”字,几乎所有学生把“肺”字的右半部写成市。80年代,霍懋征每天课前讲一首唐诗,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听懂后乐意背诵。多少次,下课铃响,学生央求霍懋征:“不下课,想听霍老师接着讲。”由此,霍懋征这样理解快乐教育:“教师把课上得跟孩子依恋动画片一样,就是快乐教育。 80年代,霍懋征否定我教你学的教育思想,采取双主体办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和“让他学会”为“让他会学”。此法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启发导引后,学生展卷自能通解,执笔自能合度。”霍式教学法“五多四好”: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课前复习好,课上学习好,课后复习好,运用实践好。对学生的八字方针:“激励、赏识、参与、期待”16字的改革方针:“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学习不该是件苦恼的事她不主张语文课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教材上一个学期是24篇课文,她教学生95篇。自己选了很多课外材料。比如书上讲一篇寓言,她就另外准备几篇寓言,教一篇带多篇。讲一篇故事,就选一组故事。霍懋征当年的一个口号:“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这也是她最大的教学特点。她从不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低年级不留作业,高年级作业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别人用四五个课时教一课书,她用两三个课时完成,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大量阅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别看我的班不留或少留作业,但学生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有班级图书箱,老师学生都从家里带书来,互相借阅。班上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写作组、故事组、阅读组、板报组,象棋组、美工组、小足球队等,还有饲养组养小鸡、小兔,学生喜欢哪项活动就参加哪个组。从四年级起,每学期班上都出一两本油印的作文选。”“教育教育,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从教60年的霍懋征这样诠释教育。故事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霍懋征老师喊出来,你怎么解读这句话?我的解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教育理论,更不是教育规律,她是霍老师追求的一种信念,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达到的最高境界。2006年在北京参加一次培训,会上聘请了北京的一位名师讲课。其间,这位老师就针对霍懋征老师说的这句话发表了她的看法,她认为霍老师这样说,不符合教育规律。在互动交流的时候,她要求把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递给她,我就写了一张纸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教育理论,更不是教育规律,她是霍老师追求的一种信念,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你的否定,恰恰说明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这就是差距(当然也包括我)。”那时对霍老师从内心充满着敬仰。2011年去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又写在他们的教学楼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堂堂清的教学模式能如此开花结果,竖起一面旗帜,也是因为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坚信这八个大字。这八个字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并变成了他们的实际行动。对霍懋征老师和洋思中学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理论的实践,而是信念的践诺。大家想象吧,要扛起这面旗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需要多大勇气和力量呢?更何况是一个学校,一名校长。如果说我没有勇气举起这面旗帜,但至少应该崇尚这一信念:想一想: 有了这种信念,发现学生做错题了,就不会火冒三丈。有了这种信念,看到学生考得不理想,就不会找家长算账。有了这种信念,家长会就不会是告状会。有了这种信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