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送别。2、引出古代的送别诗。(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3、引出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划分节奏。3、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并展示课文的朗读节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活动3【讲授】了解作品、背景、作者 1、课题分析: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去。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2、背景简介: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乐观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3、作者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著名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著有王子安集。4、复习有关律诗的知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活动4【讲授】理解诗歌 一、理解诗歌: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宦游人:远离家乡,外出作官的人。译:(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译:(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无须、不必。歧(q)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译:(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上,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二、用框架形式梳理本诗内容。活动5【活动】思考: 一、学生思考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二、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2、首联和颈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3、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如近在咫尺。这句诗是全篇的中心所在。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 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 )活动6【活动】主题探究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2、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这一首是送别的名作。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这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 )活动7【练习】积累与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认真回忆,试着将它背诵出来。(学生发言后,老师出示几首送别诗。)活动8【活动】比较阅读 1、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两首诗,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学生讨论后老师分析概括这两首诗的意境。3、老师小结:从以上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看出,古代的送别诗大多是抒发一种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在朋友离别后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没有这种忧伤的感情,而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豁达的性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活动9【练习】课堂练习 一、出示课堂练习: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2.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二、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1、C 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活动10【作业】课后作业 1、反复诵读至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将送别诗积累到你的积累本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 欣赏诗歌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3 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2学情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而流传至今。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对话中还是会出现不少难题。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对话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建构古典诗歌中的情境,“站在作者的立场,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走近诗人,因此我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导入。在表演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训练中进人诗人的思想世界,在诗词中“走一个来回”。本课的设计并没有从传统的作家简介开始,诵读诗歌,然后释诗句的意思,背诵。而是恰当地只讲重点句和难点句,其他少讲或不讲。不拖泥带水,既避免了满堂灌,也让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值的收获。我的这个设计还改变了以往的背诵传统。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我把千篇一律的背诵诗歌改成唱诗歌表演了。其实学生们在去寻找适合的曲调来谱这首诗歌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完成了诗歌背诵的环节。总之教学诗歌,品读很重要。一字一句总关情。一定要给足学生们时间去读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优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诗歌赏析能力。4教学过程 4.1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做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有刘梦得文集。名篇陋室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二、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2、再读前四句诗,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此时的诗人想到了什么?“沉舟”“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5、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