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pdf_第1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pdf_第2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pdf_第3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pdf_第4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 士 论 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ab s tra c t the g a inan d b an d 初d thare two i m port ant p al 田 n e t er s o f 而cros tri p antenn as , and th e m e th ods o f e l d l an c 目 g a l nan d 加p r o v 目 b an d w i d t hi nx b an d( l l g 石 阮 一 1 3 汀 众) ar e stodi edm ai 川 y in而s thes i s , f i rs dy, th e tr a n s n 石 5 5 1 0 时i n e m ode l i s used认the an al ys i s o f aper to r e cou p i 目而cro s trip ant e n n a , 翻d th e 闪u l val ent c ir c u i t andc al cul ation fo rmulasof it are d edu c ed.s eco ndl y,b as e d o n th e anal vsis o f micris trip s l o t ant c n n a,using th e c a v i ty 山 印叮, 伪m b i n ed the ti m e . h a rmo ni c五 e l dt 即eo f maxwel l , 5鞠u at i o ns, 由e d i s trib u t i o n expres s io no fel c c t ri cfi e l din th e加t erior o fthe c a v l ty andth ecoe 币d ents o fthe ex p r 已 铝 i onare g en er a l ed.then. b as 比onthe sp e c tr aldom 眨 n a p p ro a c h , w ith 阮 m ix ed p o t ent i allnte gra1 e q uat i o ns( m p i e ) 胡 d c o mpl ex加a g es , co mbi n ed th e d y 目 i c g r e en, 5 丘 川 d i o ns , a brie ll y an al ys isl 1 a s b een done a b o utth e a 户 汀 tu r e coupi 曰而crostripp a t c h an t e ll l l a,th e e x p r es si ons o f r a d i atio n fi el dsinth e r e g o nso f ra d i ationp a t c h ad d 而cro而p 介 曰 n e b 刀 0 比h a v e b e e ng e n er a t ed, 山 讹 th e u hi v ers alm 日 山 1 d fo r di月 贻 r ent el ectric 。 山 rr ent 即d m a 助e 万 c c u 厅 ent dis t 朽 b ut i o n isp r o v i d 目 d u eto th es l n gle而cro stri pp a t c hant e n n ai saki nd o f s 加 叮 d i n gw avea n t e n n 入a n 别 比 。 wb and w i d thi s r e s u l ted .t ol m p ro ve i tsb andw i d th, as 加p l er e ct a n gul aral 姆 rtur e 叨 u p l ed m i cro面pantennawitht hr 比l a y o rsisin tr o d u 以 刃五 r st l y,明 da b a n d w i d t h of 1 2 . 2 5 % i sobtain 曰 b as ed on the ana 】 ysiso fthe soft w are o fh f s s , 八 dsi nthis th es i s .s econdl y,b and w i d t hso fl 3 7 0 %、1 3 3 6 % are o b ta in eds 印山 月 t el y by usin g 。 邢 0 ki nds o f如p ro v ed sl ot s tr u 引 泊 r es.t h l rdly,b ased on thep r o pos ed d esi gn o f aper tu r e c o u pl ed 而ero stri pant e n n aa b o ve, as tru引 泊 re s i m i l arto the hom ant e n n aisd esign曰 田 u n dth esin gl e r adi atio np a t c hel o n ent , 明dth esi m ula l曰 r e s u 】 t in dic a t es a4. 64db 即h anc ed g ain h asb een a c h i e v ed b yth es tr u c tu r e , w hj leth e b asicc h ar a c t eristicsr o m ha the s aj . e asthe ant enn a with0 u t th e d i e l ectric add ing at l ast , we s t u l l l l l a rize the res e ar c ho f th e th esisand p r o pose, o r n e n e 目ed i m p rov 目 p ro b l ems ul teri o d y. k e y w o r d : m i c ro s tri p ante nna , s lo t ( 即e 咖r e ) c o upl e , b r o a dband , g ain , d i e le c tri c add i n g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 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 学位论文中,除了 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 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 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己 在论文 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 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可以向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 借阅 或上网公 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年月日 硕 士 论 文 高增益及宽带徽带天线研究 1绪论 l i徽带天 线的发展概况 利用 微带传输线开路端的 辐射 特性制成 微带天线的概 念, 早在1 9 53年就由 g 人 众 朋抽 叨 p s 提出 图 , 但 是 当 时 并 没 有 引 起 工 程 界 的 注 惫 。 在 随 后的 20多 年 中, 虽 有 一 些零散的 研究, 但是并 没有什么实 质性的工作。 70年代以 后, 由 于微波单片集成电 路 m m i c 、 微波混合集成电 路h m i c 、 m c m等技术的成熟 和空间 技术对低剖面天线的需 求, 加上各种先进的制造工艺 ( 光刻技 术) 的改进, 低损耗介 质材料的出 现, 新型 材 料 的 出 现 及 应 用 1匆 , 理 论 分 析 方 法 ( 腔 体 模 型 法、 传 输 线模 型 法 等) 的 出 现 113 .i4 ,ls ,16. ,7.4 1 和日 趋完 替、 成熟, 第一批实用的 微带 天线制造了出 来。 19 79年, 微带天线的专题 会 议在美国 新墨 西哥州大 学举行 l 01 。国内 于1 9 83年5 月 在长沙召开了微带天 线的专 题会 议 161 . 这 一 阶 段, 许多 与 微 带天 线 相 关 的 著 作 相 继问 世 6.n。 随 后 对 微 带 天 线 的 研 究 工 作方兴未艾, 特别是移动通信业务的需 求, 致使微带天 线的 研究工作达到了 前所未有 的 热度, 微带天线也从最初作为火箭和 导弹上的全向 共形天线, 发展到现阶段应用于 1 00 五 打 五 一 1 0c 心 石 。 的 无 线 电 通 信 设 备中 21 .60l; 目 前, 微带 天 线 还 广 泛 应 用 于 移 动 通 信 、 个人通信、医疗 和遥感等众多民 用领域中,并且得到了 极大的 发展1291. 微带天 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天 线, 与普通的天线 相比, 具有以 下一些优点: ( 1) 体积小、重量轻、剖面低、 易于做成平面结构; ( 2 )成本低; ( 3 )通过简单馈电易于实现 线极化和圆极化: (4) 易于实现双频双极化: ( 5 )不需要背腔: ( 6 ) 易于和微波电路集成化; ( 7 ) 馈线和匹配网络可和天 线结 构同时安装: 与此同时,微带天线也存在以 下一些缺点: ( 1) 频带窄,因为其是一个驻 波形式天 线,导致品 质因 数高、频带窄; ( 2 )增益不大,一般情况下约为6 一 5 以 召 ; . (3) 阵列馈线结构中馈线的欧 姆损耗比较 大, 而 且高性能的天线, 其 馈电网络设 计比较复杂; ( 4 )由于接地板的存在, 只向 半个空间 辐射: ( 5) 理想的极化很难实现,一 般都会发 生一定 程度的 畸变; ( 6 ) 嫂线和接头产生的辐射对贴 片辐射 有一定 程度的 影响: ( 7 ) 在频率较高情况下,增益、 效率、 交叉极化以 及互祸都会降 低: . 硕 上 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 8 )容易激励表面波,而且功率容量比较小。 这些缺点使微带天线在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对此, 天线研究工作者 做了 很多 研究工作, 天线的形式也出 现了 较多 变化, 缝 隙祸合微带天线就是其中一 种, 首先由 p oz ar 提出, 随后受到广 泛研究 和使用llj 。 这 种形 式的天线,主 要由 三部 分组 成:辐射贴片及介质基片、金属接地板及光刻其上的缝隙、微带馈线及其介质基片。 针对这三个部分, 国内 外的许多学者专家 进行了 大量的 研究, 文献【 16 对缝隙的阻 抗 进行了 研究; 文献 3 81 中 采用在辐射贴片和接地板 上同 时开u 型结构, 并引入空 气层, 在ku波段获得了41,27%的带宽: 文献 3 2、 3 41 通 过开h 型槽,并引入空 气层在k u 波 段 获 得了 2 7 一4 %、 3 7 一6 % 的 带宽 ; 文 献 12 2 通 过 引 入 多 层 辐射 贴 片 , 并 采 用 空 气 层 结构获得了2 0. 5 %的带宽; 文献 4 9 、 5 0 中 采用 几何绕射理论( g eom 而c ai theoryof di 份 a cti on, g t d ) 分 析了 有限 接 地 板 对 方 向 图 特 性的 影 响; 文 献 61 对 接 地 板 的 厚 度 做了分析,得到了谐振阻抗与接地板厚度之间关系曲线;在传统单一缝隙的基础上, 引 入两个缝隙形成垂 直分布形式, 得到了 双极化,文 献t 2 5 、3 刀 对高隔离 度的 实现 进行了 分析: 文献 3 1 采用了h 型 槽结构, 对槽的参数 进行了 分析, 得到了 参数对天 线性能的 影响:文献 411 中 给出了 较多 设计方面的实 例; 文献 6 7 中采用一 种新型结 构“ 50 作s u ri 触 ce” , 对介质基片的厚度 没限制, 将单一辐射单元的增益提高到了g db ; 文献 21 中在 ltc c 工艺的基础上,在不同的 层上放置不同的元件,然后采用 在辐射 贴片四周加金属片表面 “ soft 一 沁d 油 “”,在金属片的下面介质中通过金属腔体的柱子 与 导体接地板连接, 来抑制表面波向 空间的辐射,获 得的结 果是增益提高了2. s db ; 文献 6 5, 6 6 采用p b g 、 e b g 结构抑制天线的表面波, 进而提高天线的增益, 但是由 于 这种结构中, 一般需 要三个周期性结构, 故总体结构 将比 较大, 同 时这种结构 仅适合 于 介 质 基 片 的 厚 度 为 h = 人 / 4 的 情 况 , 故 对 天 线 基 片 的 厚 度 有 较 大 要 求 。 对微带天线的分析, 基本方法有传输线模型法、 腔体模型法和全波分析法。 传输 线模型法和腔体模型法都是 解析方法, 适 合于对几何形状规则的贴片进行分 析。 前者 把 微 带 天 线 看 作 是 一 段 特 性 阻 抗 为耳 , 相 移 常 数 为r 的 微 带 传 输 线, 属 于 一 维 的 近 似; 后者把微带天线看 作是 一个有耗腔体, 通过分析腔体内 部的电流或磁流的 分布, 进而 求得远场中电 磁场的分 布, 属于二维的近似。 在 工程上, 由 于设计的 精度要求 不是 很 高, 且两种方法的设 计精度均能 达到要求,设计过 程比 较简单, 计算量也不是很大, 故在实际设计中, 仍为 较为常用的 方法。 全波分析法 从原理上说, 适用于任何厚度、 各种结构形状的天线, 但是受到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机时的限制, 且理论分析较为复杂, 随着天线形状的多 样化,传统的微带天线 分析方法己 经不能满足现代天线的需 求, 只能借助于数 值分析方法。 矩量法( m o m ) 、 有限 元法(f e m) 、时 域有限 差分法 (f d td) 等 便 是 常 用的 分 析 方 法 1劫 ,6,5 31 。 矩 量 法 将 积 分 方 程 转 化 为 矩 阵 方 程 , 利 用 矩 阵的 代数运算直接 进行频域求解。 有限元 法把整 个求解区域划分为若干 个单 元, 在每 硕士论文 高增益及宽带徽带天线研究 个单元内规定一个基函数. 基函 数在各自 的单元内 解析, 在其他区域内 为零, 这样可 以用分片解析函数代替全域解析函数.对于二维问题,单元的划分可以取为三角形、 矩形等,但三角形单元适应性最广;对于三维问题,单元可取作四面体、六面体。每 个单 元的形状都可视具体问 题灵活规定。时域有限差分 方法将m ax w e l l 方 程在直角坐 标系中展开成六个标量场的分量方程,再将问题空间沿三个轴向分成很多网格单元, 每 个单元 长度作为空间变元, 相应得出时间 变元。 用 有限差 分式表示场分量对时 间和 空间变量的微分,即可得到f d i ,d 基本方程。选取合适的场初值和计算空间的边界条 件,可以得到包括时间变量的max叭 吧 1 1 方程四维数值解,通过傅立叶变换可得到三维 空间的谱域解。 近年来,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应用, 微波和毫米波得到了广泛地应 用,如射频识别技术( r f id) 、无线局域网( wl a n ) 和卫星通信、空间技术等。在这 些应 用中, 迫切需要一种体积小, 重量轻的天线, 以避免传 统天线( 抛物面天线) 的 体 积大,重量大,难以调整的缺点,微带天线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带天线的发展方向: ( 1)小型化是微带天线的 今后的发展方向 之一。 分析结果表明, 减小 微带天线尺 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当天线的谐振频率固定时, 由 谐 振 时 计 算 公 式 可 知 , 尺 寸 与 沂成 反 比 , 介 电 常 数 增 大 , 天 线 的 尺 寸 将 减 小 , 但 是 微 带 天 线的 增 益 和带 宽 也 随次的 增 大 而 减小 , 限 制了 这 种 方 法的 应 用; 二 是 采 用 短路探 针1 9.41 , 附加短路探针并将其 靠近馈电 探针时, 可以 在 很大 程度上 减小贴片尺 寸.这是减小尺寸最明显的方法,原理是利用短路探针和同轴探针之间形成强祸合, 等 效于一 个电 容加载, 进行阻抗补 偿, 但是 短路 探针和馈电 探针 之间 距离 很近, 对输 入阻 抗的 特性影响非常敏感, 不易加工 和调试, 另外 这种 天线的 频带窄, 增益 低, 也 限 制 了 其 应 用 ; 三 是 在 微 带 贴 片 上 开 槽 【3 劫 5 , 以 延 长 贴 片 表 面 的 电 流路 径, 等 效 获 得 较大 的贴片尺寸, 从而降低天线的 谐振频率, 这是目 前小型化技术中的主 要方法, 因 为开 槽不仅能够降低天线的谐振频率, 而且还能 够保证一定的 增益和带宽, 对天线性 能的 影响不大,也易于实现圆 极化 和双频 双极化 特性。 (2) 宽频带工 作是微带天线的发展方向 之一, 也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120邓 ,0.当 天线的工作频带较宽时, 其能应用的场合较广, 避免了 在不同的频段采用不同天线的 带来的体积增大问题。 (3) 高 增 益 、 低 旁 瓣 特 性。 高 增 益 特性 能 够 保 证 天 线 较高 的 定 向 辐 射能 力 121 门, 提高 了天线的抗干扰能力; 低旁瓣 特性保证了 天线阵列中旁 瓣对 主瓣的 较低影响, 可 通过一 系列的加权形式实 现。 ( 4 ) 极化技术。 为了实现圆极 化、 线极 化甚至 双极化, 现阶段采用了各种加载技 术, 其中 包括各种缝隙开槽的 应用, 短路探针的 引入, 多馈点技术 等等, 实现天线在 硕 卜 论文 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固定的波 束范围内 保持高纯度极化, 以 适应固态 有源集 成电 路辐射单元的需要. 由 于 双极化能 够在同 一频带内, 实现多路信号的复 用, 故在频带不 增加的 情况下, 大大提 高 通信 的 容 量, 近 年 来 受 到了 广 泛 地 关 注 125 ,40 .48 10 ( 5) 微带天线的馈电网络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采用探针或槽孔祸合的背馈方式将 辐射贴片部分与馈电网络部分通过接地板隔离, 是优先考虑的结构方案。 微带线馈电 网络会引入明显的导体损耗和具有色散性; 非色散的带状线不便与电路集成一体; 介 质波导馈电的方案将各辐射单元直接与t 瓜组件连接,减少了馈线长度,接收通道的 放大器还 可补偿其传输损耗, 将成为大规 模阵 列系统的发展主流。 ( 6) 有源集成微带天线也是一个研究 方向. 有源集成天线是将有源电 路和无源 辐射单元( 天线) 集成在同一介质板上, 接收或者发射电磁波的装置。 近几年, 随着微 波集成电路( mi c)和空间功率合成技术的日益成熟,有源集成天线受到了广泛的关 注。同时,mlc 技术的成熟使得有源集成天线工作在微波波段成为可能,而应用空 间功率合成技术的有源集成天线阵提高了 a 认 阵的空间辐射功率。有源集成天线技 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在雷达、通讯以及电子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源集成 天线按 照不同的用途, 可以 分成下面的 三类: 振荡型 有源集成天线( 发 射) 、 放大型有源集成天线 ( 接收) 和变频型有源集成天线。 现在先进的芯片加工工艺和成 熟的m m lc制造 工艺, 使得这一领域成为毫米波段 研究的 热点。 (7) 多频段和分形微带天线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g s m等通讯系统要求终端能够工 作于多个频段上. 这就 要求设计出多 频段工作的微带天线。 分形技术应用于天线设计, 可以实现天线的超宽带性能。已经有分形微带天线使用在 mof o r o l a 手机上的报道。 在微带天线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以减少设计所需 时间和避免cut. s h o rt 所需的 经费问 题。 这些软件中,有基于矩量 法( m o m ) 的 a d s m o m e n tu in 、 i e 3 d 、c s t , 基于有限 元法( f e m ) 的 h f s s 和基于时域有限 差分法的 fdt d 。 h f ss是一 种功能强大的三维 场仿真软 件, 能 计算具有任意三维形状的天线结 构,而且计算的精度比较高;a d sr n o n 即加 m 、ie3 d 是2. 5 维软件,可以仿真单层或 多层结构的微带电路、微带天线及其天线阵列,需求内存较少、 速度较快,但是其计 算的精度有时难以达到要求的指标。 在天线的实际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天线的特点和 设计的要求选择 合适的 仿真软件。 本文中,由于 天线的 结构复杂, 且立体结构较强, 采用h f s s 软件进行设计。 l z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 研究了 缝隙 祸合形式的微带天线, 主要进行了宽带、 高增益形式的天线设计 工作,包括两点: ( 1) 在传统微 带贴片 天线基 本理论的 基础上,研究了矩形缝隙祸合微带天线, 硕 1 : 论 文 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着重分析了 天线参数的 变化对天线 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合 理设 计各参数数值, 获 得了 较好的工作带宽 ( 12 .2 5 %); 通过在矩形缝隙的两 端开圆 形槽, 进一步改善了 缝隙 的祸合量, 在谐振特性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了13 7 0 %的 工作带宽; 通过 将矩形 缝隙 改变成渐变线形式, 在终端开宽度一定的矩形槽, 在谐振特性不变的情况下, 获得了 13 3 6 %的 带宽, 同时将天 线的 后向 辐射减小3 db 。 ( 2) 进行了高增益形式天线的设计工作,并给出了一般的设计图表。传统的单 一微带贴片单元的天线,增益一般在6 一 s db 左右,为了提高增益,一般都要采用阵 列的形式,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物理尺寸,即其体积将会增加。本文中采用类似 喇叭天线的结构来提高单一单元的增益,既不会大大增加其体积, 又可以较好地提高 增益。 1 .3 木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序论, 主要介绍了当 今国内 外的 研究 背景和发展趋 势, 以 及本文主要做 的工作,论文的结构安排等; 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辐射基本原理、 馈电机理和 分类、 缝隙祸合 微带 天线的 传输线模型法、 腔体模型 法以 及数值分析, 缝隙天线的分 析等等, 给出了 一些常用的设计公 式, 为第三部分的缝隙 祸合微带天线设计做一准备; 第三部分详细叙述了缝隙祸合微带天线的设计过程、 一些主要参数选取及其相关 的设计公式及工程修正公式等等,基于上述理论, 研究了在天线参数变化过程中,天 线性能的改变, 最后合理设计了一个频带较宽的缝隙祸合微带天线,同时通过对缝隙 的结构的改进,获得了更宽的频带宽度; 第四部分介绍了问题的研究背景,主 要研究了 介质加载形式的 缝隙祸合微带天 线, 着重分析了 加载结构的 参数对天线性能指标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待改进的地方。 硕士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2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微带天线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介质基片、 较薄的导体接地板及光刻的辐射贴片 三部分组成。 一 般情况下, 采用同轴线馈电 或微带线馈电, 在辐射贴片 和导 体接地板 之间激励起高频电磁场,并通过贴片与导体接地板之间的缝隙向外辐射电磁波能量。 一般情况下,贴片是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金属片,几种常见的形状为: 矩形、 三 角形、圆形、 矩形环、圆环等。为了减小介质基片对电磁波的束缚、增加边缘场的辐 射, 常采用介电常数较小的介质基片,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由于受到物理体积方 面的限 制,为了最大限 度的 减小贴片的尺寸, 或者在m mic电路、 ltc c 工艺中,也 可以 选用介电 常数较大的 g a as、 51 、 a12 o3等 介质基片。 在大多数情况下, 单一辐射单元就可以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 应用场合中,为了达到要求的指标, 也可以采用多个辐射单元组成阵列, 常用的有微 带贴片阵列天线和微带阵子阵列天线。 2.1微带天线的分类 对微带天线的分类,有较多的方法, 可以按照结构特征、 工作原理等进行,一般 情况下, 微带天线可以分成以下四类:微带贴片天线、 微带振子天线、 微带缝隙天线 和微带行波天线。 微带贴片天线由介质基片一侧的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辐射贴片、 介 质基片和另一侧的接地板组成; 微带振子天线由辐射振子、 介质基片、导体接地板和 蚀刻在导体接地板上馈电的槽线组成; 微带缝隙天线由介质基片、 接地板上的辐射缝 隙、 微带馈线组成; 微带行波天线由介质基片、 一侧上传辐 汀e m波的周期结构和另一 侧的导体接地板组成。典型结构如图2 . 1 所示。 微带贴片天线微带振子天线 微带缝隙天线微带行波天线 图2 . 1常见的微带天线形式 硕 士 论 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2. 2微带 天线的 馈电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 对微带天线的馈电可以 采用不同 的形式, 几种常 用的 馈电 方式为: 2. 2. 1微带线馈电 在微带线馈电方式中, 将微带线直接连接到辐射贴片的边缘上, 故也称为边馈( 侧 馈) , 其中包括 辐射 边馈电 和非辐射边馈电两种方式, 典型结构如图 2. 2 所示。 在这种 结构中,将微带馈线和辐射贴片光刻在介质基板的同一侧,因此容易做成共型结构, 但是由 于微带馈线本身 处于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 电磁 波在其中 传播时 将在一定程度 上向 外辐射, 将会对贴片的辐射 产生 干扰, 进而影响到远 场中的场强方向图的旁 瓣电 平和交叉极化。一般情况下, 要求微带馈线的宽度要尽量小,以减小对远场方向图的 影响。 为了 提高 贴片的辐 射效率, 要求乓 尽量小 些, 使得易 于产生 边缘 场; 另一 方面, 对于微带馈线, 要求尽量大些, 尽量减小微带 馈线的宽 度, 降 低辐射干扰, 但是同 时也降低了贴片的辐射效率, 增加了表面波损耗。由于对微带线和贴片的要求是相反 的, 对两 者不宜同时进 行优化. 在设计 过程中, 要同时 兼顾效率和表面波等因素, 合 理选择合适的介质厚度h 和介电 常数凡 的大小。 辐射贴片 微带馈幸 辐射 贴 接地板 ( a) 侧视图( b )俯视图 图2. 2 微带线馈电 2 :2同 轴线馈电 同轴线馈电是一种比较简单、 传统的馈电方式, 现在一些场合中仍是一种比较常 用的方式,也称为底馈,典型结构如图2.3 所示。在同轴线馈电方式中,同轴线的内 导体和辐射贴片相接, 外导体和接地板相接。 此种方式中, 首 先通过同轴导 体的内 外 半 径 数 值 计 算 出 同 轴 线 的 特 性 阻 抗 ( 20 = ( 00/ 杯) 叫 同时也不适合在天线阵列设计中应用。 辐射贴片 介质基片 ( a )侧视图( b )俯视图 图2. 3同轴线馈电 2. 2 ) 临近祸合锁电 临近祸合馈电结构把馈线和贴片放置于不同的层上, 或者放在同一平面上, 通过 对其中一个贴片进行直接馈电, 而其余贴片 通过祸 合馈电 ,典型结构如图 2. 4 、 2. 5 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天线的工作带宽可以明显增加。图2. 4中,馈线层使用高介电 常数、 薄介质基片可以 降低馈线的辐射; 贴片 层采用低介电 常数、 厚 介质基片可以 增 加贴片的辐射。由于馈线不是放置在介质的表面上, 故不宜将其它电路、 器件和馈线 相连。图 2 . 5 中,使用同轴馈电的方式对位于中心的贴片进行馈电,四周的贴片通过 直接祸合或间接祸合进行馈电。 通过合理设置四周贴片的谐振频率, 使得彼此靠近主 馈电贴片的谐振频率来展宽微带天线的带宽。 这种结构同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四 周的 辐射贴片在结构上往往关于中心馈电贴片不 对称, 使得在整 个频带范围内, 天线 的方向图 的稳定性较差, 不同 频带内 频率点的方向图 存在一定差异 1 62 10 图2. 4不同层临近祸合馈电 硕 仁 论 文 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一昭 。 巩 . 门 司卜一 -一 -价 叭 几下.卫1.t 几. 图 2. 5同一层临近祸合馈电 2 之 .4缝隙 ( 口 径) 祸合馈电 缝隙 ( 口 径) 祸合微带天线 ( a c ms a )由 p o zar等提出 。 21 , 并广泛应用于 集成相 控阵系统和m m lc电路中, 典型结构如图 2. 6 所示。 将辐射贴片和微带 馈线分 别放置于 接地板的两侧, 在接地板上蚀刻一定几何形状的槽孔, 贴片和馈线之间的祸合通过接 地板上的缝隙获得。 在这种结构中, 由 于接地板的屏 蔽作用, 终端开路微带 馈线的 辐 射,将不会影响贴片的辐射场。同时由于微带馈线和辐射贴片的介质基板不同, 因此 避免了在 微带线 馈电 过 程中出 现的要折中考 虑介电 常数的问题, 而且 可以 通过在馈线 下 面 距 离 / 4 人处 放置 另 一 接 地 板, 使 得 馈 线 的 辐 射 完 全 被 隔 离 。 图2. 6缝隙 ( 口 径) 祸合馈电 硕 卜 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z j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带天线的工作, 我们将对矩形贴片与接地板之间的电磁场分布 进 行 简 短 分 析 。 设 矩 形 贴 片的 长 度 为 今、 宽 度为 巩, 介 质 基 板 的 厚 度 为娜, 典 型 结 构 如图 2 7 所 示 。 可 将 辐射 贴 片 看 作 为 一 段 长 度为 今, 宽 度为 阵的 低阻 抗、 终 端 开 路 的 微 带 传 输 线 , 在h , 凡 ( 凡是 真 空 中的 波长) 的 情 况 下, 可以 假 定 电 场 沿 厚 度方 向 : 没 有 变 化, 只 沿 传播 方向 y 发 生 变 化。 一般 情况 下 , 贴 片 长 度为 斗= 心 / 2 ( 考虑 到 边 沿 效 应 后 , 长 度 略 微 小 些 , 可 以 按 照今= 0. 49 凡进 行 设 计 ) , 由 长 线 理 论 11 月 可 知 , 在终端开路时,电磁波呈驻波分布且为波腹,经过半个波长变换后,仍为波腹情况, 中间存在一个波节。贴片和接地板之间的电场分布如图2. 8 所示,图中示出了电荷的 分布情况,电场的近似表达式为: 凡= eocos ( 汀 y / 斗)( 2 . 1 ) 天线的辐射是由贴片和接地板四周之间的四个缝隙形成的.由等效性原理可知, 缝隙上电场的辐射可以由面磁流( 虽然不存在真实的面磁流, 为了数学上方便而引入) 的辐射进行等效,等效的面磁流表达式为: m. =e x n( 2 . 2 ) 其 中, 万 = 斌 , 牙 是: 方向 的 单 位 矢 量 , 元 是 缝隙 的 外 法 线 单 位 矢 量 。 分 析 可 知, 在 两 条阵边上 , 云 、 五 均 反向 , 按 照 式( 2 .2 ) 采 用 右 手 螺 旋 定 则 可 知 , 沿 两条 阵边 的 磁流则同向,辐射场在贴片中心法线方向 ( 2 轴)同相叠加,为最大值,并且随着偏 离 此 方向 角 度夕 的 增 加 而 减小 , 形 成 边 射 阵。 沿 每 条斗边的 磁 流由 两 个 反 对 称 的 部 分 组 成, 他 们 在 h 面 ( 龙面 ) 上 产 生 的 场 互 相 抵 消; 两 条环边 的 磁 流 彼 此 之 间 又 呈 现 反对称分布, 因此在 e 面 ( 声面) 上的各处, 它们产生的场也彼 此抵消。 在其它平面 上, 这 些 磁 流 的 辐 射 虽 然 不 会 完 全 抵 消, 但 是与 沿阵边 的 辐 射 相比 , 已 经 相当 小, 电场和磁流等效分布如图2. 9 所示。 接地板 图2. 7微带贴片天线的一般结构 硕 士 论 文 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 正电荷 负 电荷 图2. 8微带贴片 天线内 部ez分布 一 、 哗 图 2. 9微带贴片天线内部电场与磁流分布 2. 4缝隙藕合微带天线的分析 在弄 清楚 贴片天线工作的基本辐 射原理 之后, 针 对不同的应用 场合, 复杂 程度的 不同, 有较严格的 解法和比 较简单的 解法。 在微带 天线中常用的 几种解析方法为: ( 1) 传输线模型法 (2)腔体模型法 ( 3) 多端口网络模型法 (4)模式展开法。针对本文 所要研究的缝隙祸合微带天线, 这里主要介绍下传输线模型法和腔体模型法在其中的 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缝隙藕合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在上述2 3 节中对单一辐射单元 分析的基础上, 首先 研究下缝隙祸 合微带天线组成的组成, 以 及缝隙中的电 场分布规 律。 2. 4. 1缝隙藕合微带天线组成 缝 隙 祸 合 微 带 天 线( a c m s a ) 分 为 三 层结 构: 厚 度为 h ; 、 相 对 介 电 常 数 为气的 上 层 介 质 ; 厚 度 为h. 、 相 对 介 电 常 数 为 今的 下 层 介 质; 中 间 的 导 体 接 地 板 。 微 带 馈 线 的 宽 度 为界, 一 般 放置 在 下 层 介 质 基 片的 下 侧 ; 尺 寸 为弥x 阵的 辐 射 贴 片 放 置 在 上层介质基片的上侧; 在中间接地板上蚀刻一定形状的缝隙进行祸合馈电, 缝隙和馈 线相互垂直, 并由 微 带线中的 场激励缝隙 进行辐射,典型结构如图 2 . 10 所示。 为了 高 效地激励缝隙, 微带 馈线通 过下层介质基片短接到接地板上, 或者终端开 路, 开路 硕 士论 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终 端的 长 度一 般为 人 / 4,通 过 传 输 线 理 论 可 知, 人 / 4 变 换 后 仍 为 短 路 情 况 。 由 于中 心馈电缝隙祸合天线具有较大的辐射阻抗, 一般情况都需要附加阻抗匹配网络, 使得 和微带 馈线的 特性阻 抗匹 配。 为了 降低阻抗, 也可以 采用偏心馈电, 即馈线中 心和缝 隙中心不重合,或者缝隙倾斜馈电形式,典型结构如图2. 11所示。 微带馈线 图2 . 1 0微带缝隙 祸合天线结构图 缝隙 ( a )偏心馈电 缝隙 ( b )倾斜馈电 图2 . 11 缝隙的两种形式 2. 4. 2 微带缝隙天线的结构 分析及等效 模型 为了更 好地了 解缝隙 祸合微带天线 ( a c m s a ) 的工作机 理, 首先对微 带缝隙 天 线作一 些分 析. 微带 缝隙 天线的一般结构及传输线 模型的 等效电路如图2 . 12 所示。 缝隙 巩洲_ 广 缝隙 ( a) 硕士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仪 zl = 田 20。 , 几20。 , 几 + 】 k 2= r七不 丫 + 端口 1几了 , 几 气 端 dz ( b) 图2 . 12 微带缝隙天 线 ( a) 结构 ( b ) 等效电 路 微带 缝隙 天线可以 看作是 微带线的不 连续性, 并 可以由 图2. 12( b) 的电路代替。 主要包 含一个理想的电 压变换器、 辐射电导和一个两 端短路的 缝隙传输 线。 进一步考 虑 , 缝 隙 可 以 看 作为 两 段 特 性阻 抗为 20 。 , 传 播 常 数 为 戏的 缝 隙 传 输 线 的 并 联。 缝 隙 的 辐 射 功 率 用 辐 射电 导 q表 示。 考 虑 到 边 缘 效 应 后 , 缝 隙 的 有 效 长 度 为 几十 峨 一 人, 几 为 缝 隙 的 实 际 长 度, 峨 为 两 个 短 路 终 端 的 非 零 电 导 引 起的 等 效 长 度 , lc是 考 虑 到 微带线的 近似效应而采用的 一个抵消长 度。 对于较窄的 缝隙, 在图 2 . 12 ( a) 的坐标 系 中 , 缝隙 中 的 感 应电 场瓦表 述 如 下: 凡= 一 巩几( 2 . 3 ) ( 24) 一 几 / 2 y d 9 ( 夕 ) ( 2 . 5) d 少 几/ 2 缝隙中电 压与位置之间的 关系如图2 . 13所示。 其中 馈电点为y = d , 缝隙电 压为 硕士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凡= 一一 五 ” s i n 几( 几/ 2 + d ) 一 占 _上 y = 一 la/ 20 一 准 y= d y , 几1 2 图2 . 13 缝隙中电 压分布 2. 4 3传输线模型法 在微带缝隙天线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传输线模型对缝隙祸合微带天线 ( a c m s a ) 进行分 析, 其网 络端口 等效 模型如图2 . 14所示。 在这 个模型中, 若辐 射 贴 片 用 导 纳爪 以 表 示 , 缝 隙 用 导 纳几表 示 , 贴 片 和 缝 隙 之 间 的 祸 合 用 转换 比 为 1 冰的 转换器表示, 贴片和微带 线之间的藕合 用转换比 为1 : 凡的转 换器表 示, 则得到缝隙 祸 合微带天线 ( a c ms a )的等效电路如图2 . 巧所示。 输入端开路端 图2 . 1 4网络端口等效模型 硕 士 论 文 高增益及宽带徽带天线研究 丘 飞开路调谐枝节 图2 , 15 等效电 路 其总体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 考虑贴片的等效模型. 把图2 . 10中的 辐射贴片看 作为 沿x 方向 传输t e m 模的传 输线, 等效电 路如图2 . 16所示。 图2 . 16 贴片等效电 路 由 于 终 端 是 开 路 情况 , 故 将 产 生 反 射 。 假 设 从 馈电 点 帆,y0) 距 离 贴片 两端 的 长 度 分 别 为 乌 、 乌, 人+ 乌= lp, 从 缝隙 中 心向 两 端 看 进 去 的 输 入阻 抗 分 别 为乙 和几, 贴片的输入阻抗为: 2 闷 = 乙+ 21= v k + v 儿( 2. 6 ) 、 = 、 豁 合 溃黯 、 一 、 豁 合 眯黯 人= 凡 ( 2 .7 ) 人= 与一 石 ( 2. 8 ) 这 里 , ( 儿 ,川是 矩 形 贴 片 在 宽 度 为 叽 时 的 特 性 阻 抗 和 相 移 常 数 , ( c 十 了 民 阳 ) 是 辐 射 导 纳 g,、 双 和 : 的 计 算 公 式为 : g.= g.( 2. 9 ) 硕 1: 论 文 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少 阵一凡1 生90玉凡 。 _二 一2” 阵 0 3 5 凡 6 0 万 2 1阵 1 2 0凡 0. 3 5 凡 磷 2 凡 ( 2 . 1 0) 2 凡 界 电 纳殊. 是由 于 边 缘效 应引 起 的 , 由 于 是 对 能 量 的 存 储 作 用, 故 呈 现 容 性, 其电 纳 的大小可用延伸长度配来表示: 凡。 = 礼 tan ( 那2 )( 2 1 1 ) 这样就可以完全求得缝隙两端的负载导纳。配的计算公式为式 (33)o 第 二 步, 考 虑 缝 隙 的 等 效 模 型 。 缝 隙 电 纳几反 映 了 缝 隙 存 储 的 能 量 由 于 缝隙 在 尺 寸 上 是电 小 的 , 故 在 本 质上 是 感 性 的。 缝隙 电 纳几可以 通 过 传 输 线 模 型 法 求 得, 以 缝隙中 心为馈电点, 缝隙 两端 短路, 忽略边缘效 应后,由 长线理 论川 可以 求得: 称= 一 了 2 兀 。 cot( 几 几1 2 )( 2 1 2 ) 兀 。 是 缝 隙 作 为 传 输 线 时 的 特 性 阻 抗; 几是缝隙 的相移常数; 第三步,考虑转换器的转换比。这里共有两个转换比:贴片和缝隙之间的祸合, 即 第 一 个 转换 器的 转 换 比 马 ; 贴 片 和 微 带 馈 线 之 间 的 祸 合, 即 第 二 个 转 换比 几。 由 于 缝 隙 切 断 了 贴 片 上 的 电 流 分 布 , 在 忽 略 沿x 方向 的 干 扰电 流后 , n . 可 以 通 过 求 缝 隙 截 取的电流和总的贴片电流之比获得,即 n , = 几/ 珠( 2 . 1 3 ) 第二 个转换比热可以 通过前 面所述的 微带线的电 压不连续性求 得,即 n : = 犷 / k( 2 . 1 4 ) 气是 缝隙电 压, 犷 是缝隙电压的不 连续 值。 对 于 一 个 有 限 长的 缝 隙, 、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15 ,43: 几 =几 ( 几 巩 2 ) j o ( 八 巩 / 2 )八2气 今 几 2 十 巧 , 朴 一 叫卫选 一一 气c o s 凡 h , + 气s i n 气 凡 ( 2 . 1 5) 几( .) 是 零 阶贝 塞 尔 函 数 。 气=ko ( 2. 1 6) 气= ko ( 2. 1 7) 几 一 撅乃= ko 瓜 ( 2 . 1 8 ) ( 玛,肠、 八 ,20,) 是 微 带 线 的 参 数 ; ( 巩 , , 几 , yoo) 是 缝 隙 的 参 数 。 硕士论文高增益及宽带微带天线研究 在 近 似 的 情 况 下 ,、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l3 】 : 、 = 几 / 派可 凡是 微 带 馈 线 介 质 基 板 的 厚 度, 甲 而 . 是 微 带 馈 线 考 虑 到 边 缘 效 应 后 的 有 效 宽 度 。 第四 步, 考虑调 谐枝节 和天线谐振问 题。 调谐枝节是一 个终端开路的微带传输线, 其 长 度 为几 泌 , 从 馈电 中 心 看 进 去 的 输 入 导 纳 为 : zl一 少 2 0厂 叫八 l.to)(2. 19: 总的输入阻抗为: 凡 = n :, 今 + 称 ( 2 . 2 0) 在 天 线 谐振 时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