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doc_第1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doc_第2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doc_第3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doc_第4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2010年9月第26卷第3期田a-语学玩学掘(暂社版)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Sep.,2010Vo1.26No.3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齐少立(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提要:文类研究由来已久,是对文学作品的经验性,反思性总结.对文学类型的划分,文类发展史以及文类特点的研究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兴起,文类学研究进入比较文学视野,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考察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文类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图分类号:1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87(2010)03002202StudyGenologyunderComparativeLiteratureQIShao?LiAbstract:Thestudyofgenologyhasalonghistory,itisanexperientialandreflectivestudyofliterature.Studyoftheclassificationofgenre,historyofgenreandcharacteristicofitprovidesaveryimportantconsultforliterarycreationandtheory.Withtheriseofcomparativeliterature,thegenologywasbroughtintoitandhasimposedimportantinfluence.Researchingitmusthavesignificantmeaning.Keywords:genology;comparativeliterature;study文类学也译作文体学,风格学,体裁学.文类学(Genology)随着文学作品的产生而产生,是对文学作品的经验性区分,反思性总结.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有悠久的传统.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将说故事的叙述方式分为:单纯叙述,模仿叙述,混合叙述.亚里士多德更是以不同的媒介,对象,方式作为文学的分类标准而将其划分为: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西方较典型的文学类型三分法将文学分为抒情文学,戏剧文学,叙事文学.这种分类标准正是在西方强大的叙事传统和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而中国的文类意识从诗经就开始萌芽.风,雅,颂,赋,比,兴的分类,不管是从教化还是从艺术特征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相继出现的曹丕的典论?论文把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八类: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诔尚实,诗赋欲丽.刘勰的文心雕龙首先从形式人手,按有韵和无韵把文体分为文,笔两大类.这两种文学类型的划分在中国文类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文类发展在抒情文学传统和史传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四分法,即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西方根据不同的文类划分标准都形成了自己稳定且有自己文化印记的文学类型.文类(Genologic)是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在民族文学的视野中,文类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文类的划分问题,划分的标准,文类的自身特点,文类与风格.在比较文学未涉足文类这一领域之前,文类研究主要限于22一国文学范围内,通常的做法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本国文学加以分类,或是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某种文学类型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梵?第根描述了那个时代的谈虎色变的情景:那些只生活在当代文学之中的人们,一述说文体就好像是看到幽灵的行列一样.从文体之区别出发去陈述过去的文学,那便有受人大加攻击的危险.詹姆逊是美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文类批评也是相当关注.他认为,在今天的文学批评中,传统的文类理论受到广泛的怀疑,其缺陷主要在于它简单的类型化倾向,非自觉地将文本纳入它的文类区分,将其纵聚合的线性作为一种文学的历时模式.詹姆逊指出,不论传统文类的范畴还是它明显的非共时模式的启示,实际上都变成了传统文学史的错误的征象.而现代的文类的存在则是一种共时态的境况,呈现出一种共时模式,各种历史上所曾经产生过的各种文类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文类批评观念来考察现时代的文类状况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类批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境与目前文学所处的写作和历史语境密切相关.19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兴起,将文类学研究纳入其学科范围内,成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类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或相互反照的关系,打破了文类问题的孤立和封闭的局面,它要求研究者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域中去考察各种文类的特征,文类的划分标准,文类的流传演变等问题.故其研究的对象既包四JIl#t.语学院(哲社版)2010年第3期括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同时还包括某一文类的跨国界流传演变现象和缺类现象,这就是说,相比于民族文学的文类研究,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在对象和范围上要更加宽泛和复杂.在比较文学中,文类学是最有共同性的领域之一.任何一个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都要自觉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选择一定的文学类型来构思完成自己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尽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但均有相应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类型.文类的共同性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讲,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本对象和基本的切人点.这样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时,比较文学学者将从这些文类中发现众多的共同点,由此构成研究可比性的基础.具体说来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类学研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文类的影响.比较文学文类学的影响研究考察某一文类的跨国界流传以及变异.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家梵?第根在其专着比较文学论的第二部用比较文学之方法专章讨论文体与作风,他主张比较文学学者应意识到艺术形式和文体之重要性,并论述了跨越国界的形式散文,诗歌和戏曲及诗法,作风等在西方的源流和影响,追溯了写实小说由法国传播到西班牙的影响,流浪汉小说在西班牙以外的传播以及恐怖/1,说,历史小说等在欧洲大陆的影响与传播.另外由文类在发展传播中发生的变异来考察其源流和渊源以及成因.正如韦斯坦因所说:一种体裁从一个民族文学流传入另一个民族文学中,名称却发生了变化,这类变化发生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体裁的名称转变成别种文学是否正确得当,对这样的问题,文学史家可以也应该加以研讨.因为从词源学上看,名称的改变通常意味着意义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感觉不到的改变.法国学派从文学问相互影响的关系出发,以比较的视野把文类学研究从国别文学的藩篱中解救出来,使文类研究走出国界,走向世界,但是放眼整个文学界,有相互影响关系的文学类型着实是有限的,因此影响研究也有自身的缺陷.第二,文类的平行研究.比较文学文类学的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美国着名学者约斯特在其比较文学导论中用了三个章节专题讨论了文学的类型和形式.其德,英,法,诸国的教育小说和在欧洲环境中的十四行诗探讨了教育/1,说和十四行诗在欧洲诸国不同民族特性下的兴起,发展以及变化.这些着作的出现,把文类学与文学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文学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比较,对于各种文类目身特点的比较研究,凸显其文学性的一面,把文类学研究置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地位,考察了同一文类在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将没有影响关系的文类放到一起比较研究,揭示其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发展变化,为比较文学文类学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第三,文类的文化研究.比较文学文类学的文化研究注重挖掘文类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表现形式,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解读其所隐含的文化密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因此也就造成其文学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文体色彩.而且这种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会导致文类从一国流传到另一国时发生种种的变异现象,而且会导致即使同种文类,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有不同表现或是缺类现象的出现.对这些文类现象进行文化考察,而不是停留在以往厚此薄彼的文化中心主义阶段,将文学民族化,在民族化的基础上真正走向世界.唐,五代时期由佛教寺院中的俗讲发展而来的变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没有佛教文学的传人,也不会有变文这一新文类的出现.从这个角度说,变文可以说是佛教文体在中国的新生.僧侣佛经的宣讲既直接继承了以散文叙说,以偈语宣赞的形式,同时也接受了我国民间流传的故事赋,叙事诗的影响,在诵说时运用大量的四言,六言句子.然而它传人中国,并非简单的移植,切换,而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改造,而在吟唱时采用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形式.另#t-x.1中国有没有悲剧的争论以及中国为什么没有长篇史诗等问题的考察,从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探讨,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对我国民族3c4,理,审美情趣的理解.比较文学的文类划分研究必须注意这样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类划分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文学中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二是在不同文化中的文类划分意识及其具体表现又是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三是近,现代中西方文类概念,已经属于比较文学文类学的范畴.其最大的变化是文类划分标准越来越体现了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交融渗透特点,文学体裁形式的整体划分原则也日益多样化.用韦斯坦因的话来说:J.A比较的角度研究文学的学者会发现,体裁的概念像时期,潮流,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