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pdf_第1页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pdf_第2页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pdf_第3页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pdf_第4页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带来教学内容呈 现方式、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以往的学习环境,以多 媒体和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呈现出资源丰富且具有集成型性、交互性、开 放性等诸多新型特征,这些特征符合信息社会学习的需要,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目前,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者和一线教师不在少数,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很多。在此,结合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整合的研究思路 和方法,希望能对整合的研究者们有所帮助。该方法注重实践和反馈,通过到理想信息 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区校反复实验,得出较优的教学模式和资源软件等成果。 本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整合研究方法。按照系统的整合研究方法展 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整合模式研究,首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课程诊断,根 据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确定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课的整合点,系统研究每种类型可选择 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本文系统分析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对信息技术环境进行分类。 研究每类信息技术环境的特点及可支持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并进行教学资源设计。然后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实施课程。 关键词:整合;教学模式;英语阅读 a b s t r a c t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i nt e a c h i n gt a k e s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l e a r n i n g , w h i c hb r i n g sa b o u tt h ec h a n g e si n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e a c h i n g & 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o r i g i n a l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m u l t i m e d i a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n e t w o r k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s h o w sm a n y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a st h ea b u n d a n c eo f r e s o u r c ea n do p e n n e s s 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m e e tt h en e e do fl e a r n i n gi na n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 a n dm a yg a i ne x c e l l e n tl e a r n i n gr e s m t s a tp r e s e n t s c h o l a r sa n dt e a c h e r ss m d y i n gi t a n dc a 3 u r s e si n t e g r a t i o na r en o ti nm i n o r i t y , b u ti ti ss t i l lr a g et os e e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sa n dt h e o r i e s h e r e ,as e to fs y s t e m a t i ci n t e g r a t e dr e s e a r c hi d e a sa n dm e t h o d sw i l lb e p r o p o s e d ,i nh o p e so fs o m eh e l pt or e s e a r c h e r s t h e s em e t h o d sc o n c e n t r a t ei np r a c t i c ea n d f e e d b a c k s a n dg a i nt h er e s u l t sa sb e t t e rt e a c h i n gm o d e sa n dr e s o u r p 七s o f t w a r ea l lt h r o u g h r e p e a t e de x p e r i m e n t s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d i s t r i c t so rs c h o o l s i nt h ei ta n dc o u r s e si n t e g r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 t h es t u d yo ft e a c h i n gm o d et a k e st h et o p p r i 硎t y , a n d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b o t hs t u d ya n di m p l c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 i ti s 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i nt e a c h i n g , a n d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i m p r o v i n gt h eq u a l i t yo f t e a c h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b o u g h tf o r w a r d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o fi ta n dh i g hs c h o o le n g l i s hr e a d i n g c o u r s e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t h ei ta n dh i g hs c h o o le n g l i s hr e a d i n gc o u r s ei n t e g r a t i o nm o d e r e s e a r c h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y s t e m a t i ci n t e g r a t e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 f i r s to fa l l ,t h et e a c h i n go f l l i g hs c h o o le n g l i s hr e a d i n gc o u l - s es h o u l db ed i a g n o s e d , a n dc l a s s i f i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c o n t e n t t h e n ,t h ei n t e g r a t e dp o i n tw o u l db eo o n f n m e d , a n dt h eo p t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o d e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s t u d yo fe a c ht y p ew o u l db ep u tf o r w a r d l a t e r ,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d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c l a s s i f i e dt h ei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s t u d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a c hi t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 i ro p t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o d e i nt h e e n d ,h i g hs c h o o lr e a d i n gc o u r s es u p p o r tp l a t f o r mw a sd e s i g n e d t e a c h e r sc a nu s ei tt o p r e p a r ec o u r s e s ,s u c ha sc h o o s i n gas u i t a b l et e a c h i n gm o d et ow r i t et h et e a c h i n gr e s o u r c e d e s i g n ,a n dc h o o s i n g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i te n v i r o n m e n ti n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m o d e ;e n g l i s hr e a d i n g ;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型l 盏殳日期:2 翌z !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一章引言 1 1 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一、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一教育的信息化。2 1 世纪 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节奏与知识增长的速度迅猛加快。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 0 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 学知识总量的9 0 ,而在此以前几千年中的科学知识仅占1 0 。可见,当今时代是知 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老化速度显著加快,知识更新换代十分频繁。 在我国,信息技术正在引发学习的革命。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 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是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人类学习革命。多媒 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 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是集文本、声音、图像、 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 3 来自视觉,1 1 来自听觉:关于知识保持,即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 1 0 ,自己听到内容的2 0 ,自己看到内容的3 0 ,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 0 ,在交 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 0 。这就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了当今世界教育发 展的大势所趋。 二、英语课程在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多元文化地球村的形成。2 l 世纪 将是一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依赖的世界。英语己成为国际性语言,互联网上8 0 以上 的信息是用英语表达的。就像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的“在互联网上没有 地域性和民族性,英语将成为标准”。因此,学习和掌握英语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 需要,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符合多元社会的需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利 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才能了解异国文化和社会,学会尊重、宽容、理 解的同时,培养善于交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才能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生存。因此许多 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 摆在突出的位置。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已是w t o 中的一员并且申奥成功,但英语总体 水平目前比较低,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所需要的英语水平相距较远, 因此迅速有效地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成了当务之急。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里,若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 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而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并且大多数的 1 新生知识、新的研究成果都是用英语发表的。很显然,传统英语教育体制很难适应这个 知识爆炸的时代的挑战,这就对我们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知识快速无限 增长和学生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英语教学改革,面对各 个知识层面的学生,教师应该如何恰当选择、处理和传递英语教学信息,如何进行英语 课程的最优化教学呢?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学生既能听到又 能看到,再经过讨论、交流,自己用英语表达出来,英语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的 英语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创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 的整合,符合英语学习革新的需要,符合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了世界教育 改革的大潮。 如在英语阅读技能方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 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 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 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课标迸一步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策 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倡导体验 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同时还强调教师、学生、 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强调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和动态发展,强调以刨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然而,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记、语法为纲,翻译为方法” 的灌输式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违背了语言学习的 本质规律。因此改革传统的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探索在先进的教 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解决的 问题,而信息技术恰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 实际上,在外语教学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背后都有相应的技术支 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全面渗透的今天,一场英语学与教的革命正在全球兴起。把 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 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从实际出发,选择和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 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成为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思考研 究的重要课题。 1 1 2 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作为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系统、深入 地研究和解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为今后更广 泛、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份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性 较强、涵盖面较广的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指南;并要在此行动研究过程 中,渐次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 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 一、在理论上,可以完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对学科教学理论进行补充, 也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进行新的诠释,将教学设计理论优化和具体化。本课题以教学内 2 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简称“四种方式变 革”) 为研究基点,着重探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产生的影响,归纳总结出整合的教学模式,这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在实践上,可以指导学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将提出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操作性策略,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 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 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并以英语阅读为代表,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其他 课类整合模式。 1 2 研究现状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将其应用于教育。 一、美国 1 9 8 5 年,美国启动的一项著名的“2 0 6 1 计划”( p r o j e c t 2 0 6 1 ) ,该计划最先提出了 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2 0 6 1 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全体美国人民科学文 化素质的宏伟计划。1 9 8 5 年,人们从地球上用肉眼就能到哈雷慧星,到2 0 6 1 年,人们 将能再次看到这颗彗星,它的周期是7 6 年。在这一彗星周期内,1 9 8 5 年入学的儿童, 应当如何为他们的一生作好准备? 如何使他们能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如何使 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为此,从1 9 8 5 年开始,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聘请了国内外4 0 0 余位专家、教授、中 小学教师和部分教育、科研机构的负责人,通过多次讨论、修改,历经4 年,终于完成 了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一“2 0 6 1 计划”,并于1 9 8 9 年正式发表。 该报告特别强调学生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 思想与能力。为了着重培养学生这种素质和能力,“2 0 6 1 计划”将现行中小学1 2 年应学会 的科学文化知识重新归纳分类。在这些新分学科中,每一科都力图渗透“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没有纯粹的传统学科。 “2 0 6 1 计划”并没有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各地实施,只是通过“2 0 6 1 计划”专家组 研究开发的各种教材、评价资料及有关教学资源,用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两种形式提供 给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老师,供他们在教学中作为参考,促进他们自觉地进行学科课程整 合,从而发挥“2 0 6 1 计划”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因特网的普及,“2 0 6 1 计划”的教材、 资料和有关教学资源可以方便地从因特网下载,因而大大扩展了2 0 6 1 计划”的影响。 “2 0 6 1 计划”在1 9 8 5 年启动,1 9 8 9 年正式公布。1 9 9 3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提 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 a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简称n i i ) ,俗称“信息高 速公路 ( i n f o r m a t i o ns u p e r h i g h w a y ) ,提出了“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即以现代化信息 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1 9 9 6 年着手开发“2 0 6 1 计划”所要求的教材及教学资源,9 7 年4 月开始提供第一批教材和资源。 3 美国的这些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信息 化教育的计划,从而在全世界掀起了信息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潮。 二、加拿大 加拿大自9 0 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 良好效果。如1 9 9 8 年2 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 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 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 ( 一)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 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 ( 三) 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 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日本 1 9 9 8 年,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 报告就提出了首先中小学各个学科中要积极运用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要求在 中小学阶段的“综合学习”课上要适当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在初中阶段则要把现行 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则要开设必修的“信息”课。旨在推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大部分中小学生所在的学校能够与i n t e r a c t 相连,且建立了相应的信息 化教育环境,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2 0 0 1 年国发 2 0 0 1 1 2 1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基 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 化。各地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 ”校校通”工程。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和接收我国卫星传送的教 育节目的设备。有条件地区要统筹规划,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技术课 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 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可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 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 率,同时实现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成为热点,即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逐 渐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但是我国的研 究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化 环境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要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 学习,学会在虚拟情境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学会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作学习;学会利 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 4 1 3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现状 1 3 1 以课堂演示型和操作练习型为主 在这种以课堂演示型和操作练习型为主的单一模式下,往往忽略双向交流,交互性 差。在目前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 学生操作练习;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常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一些教师主导过度、学 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譬如信息技术提供的多样化的手段与条件仿佛只是为老师准备。 学生只有听讲、看大屏幕的份,没有实际动手和参与的机会。还有一些极端现象,教学 过程由传统状态的“人灌”变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机灌”、“电灌”,抑或上课时教师 只按照课件或演示文稿中预先设计好的固定程式一步步演示,由“课件辅助教师”变成 “教师辅助课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媒体的既定程序中去,不顾及与学生 的交流互动。即便是学生有更好的想法,教师也总是“一意孤行”,课堂缺少开放性和 生动性。这种过于依赖媒体的做法,教师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却不能实现教师的主导 作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 3 2 没有充分考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整合 仔细分析现有的英语阅读教学课件会发现,现在的课件并没有注重英语阅读的特 点,进行针对性的应用,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背景知识、创设情景和分析、注重 阅读能力训练的课件不多。另外,教师语言知识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占了信息技术 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绝大部分,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其实质是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传 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作用。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2 1 加涅的学习理论 2 0 ! 1 学习结果的分类 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开始试图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形 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的信息理论。这方面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加涅,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以下五类: 一是言语信息,指能用陈述语言文字表达组; 二是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三是认知策略,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术能; 四是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 五是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2 0 ! 2 学习模式 加涅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如图: 瞬昭 环 境 1 亟卜i 嚣处卜怔亟弹 图2 1 2 - l 1 、神经信息 学习者从环境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 记处,登记进行得很快,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以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 在感觉登记处,由于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作用,信息的某些部分被加强,另一些部 分被削弱,使登一记的信息发生了一个转变。经过转变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期记忆,在 这里可以持续2 0 秒。短期记忆的能力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7 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 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新信息进来,就会把原有部分信息赶走。若欲延长短期记忆的 持续时间,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但复述并不增加短期记忆中所贮藏的项目数。 6 2 、编码 当信息离开短期记忆而进入长期记忆时,信息便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这个转变过 程称为编码。编码包括表格、图表、空间矩阵、详尽的想象、信息的“图画”等形式。 通过编码,使长期记忆中的信息不是简单的收集,而是以各种方式有意义的组织起来, 并且是以概念的形式贮存的,信息在长期记忆中可以被长久贮藏。 为了使学习的东西得到证实,必须从长期记忆中检索信息。检索过程要求提供一 定的线索,这种线索或者来自处在情境或者来自学习者的其他记忆。利用线索则可把有 关的信息联结起来。经过检索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也可以再回到 短期记忆。在回到短期记忆的情况中,又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回到短期记忆的信息 同新输入的别的信息结合而进行新的编码,另一种可能是经适当转变而推动反应发生 器。 3 、反应发生器的作用 当信息到达反应发生器后,反应发生器就将决定人做出反应的基本形式( 包括说话、 身躯或手各部分肌肉的动作等等) ,以及动作的顺序和时间,以保证将要发生一种有组 织的动作。反应发生器发出的指令使反应器激活,从而完成讲话、写字这样的可观察到 的活动。 4 、反馈信息的作用 学习者的动作构成了环境中的事件,学习者对事件的观察提供了反馈信息,他可以 根据反馈判断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目的,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为再次深化学习提供 信息。可见,信息流并不终止环境,而是经过环境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图2 1 2 1 的框图上方“执行的控制”与“期望”两项决定学习者加工信息时所采 用的方式。加涅所以不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结起来,一方面是由于这两者 能够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另一方面也由于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目前还 不很清楚。执行的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策略,它决定感觉选择的内容、短期记忆中要 复述的内容、编码的计划、信息在长期记忆中如何贮藏、检索的计划、选择反应的形式 等。 期望是指学生希望达到目标的动机,它倾向完成一个目标,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心向。 这种心向使学习者能够选择每次加工阶段的输出,如影响他们要注意什么,影响他们对 信息如何编码以及影响他们如何组织他们的反应。反馈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肯定了学 习者的期望,使反馈具有强化的作用。由此可见,执行的控制与期望两项在信息加工过 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成为有自学能力的人。 2 1 3 学习过程与指导 从学习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结果。学习的内部过程 要受到发生在学习者之外的事件的影响,而外在事件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计划和执行。 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的一整套外部事件。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加涅十分强调教学在学生学习 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且认为,学习的各个阶段应当与各个教学阶段的指导相吻合。 7 学习的内部过程及其对应的教学事件、行动例子 内部过程 教学事件行动例子 接收1 引起注意 使用突然的刺激变化 预期2 告知学习者目标告诉学生在学习之后,他 们将能够做什么 提取到工作记忆中3 刺激回忆之前的学习要求会议先前习得的知 识或技能 选择性知觉4 呈现刺激显示具有区别性特征的 内容 语意编码 5 提供学习指导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组织 反应6 引出行为要求学生表现出行为 强化7 提供反馈给予信息反馈 提取和强化8 评价行为要求学习者另外再表现 出行为并给予强化 提取和强化9 促进保持和迁移提供变化了的练习和时 提取并概括化间复习 2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 ) 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 j p i a g e t ) 。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 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 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如上所述,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 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 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 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 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面我们就从“学习的含义” ( 即关于“什么是学习”) 与“学习的方法”( 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 这两个方面简 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 2 1 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 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 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 s 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 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 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 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 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 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 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 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 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 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 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 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 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 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 1 3 1 4 】【1 5 】 2 2 2 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 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 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 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 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 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 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 即交流、讨论的过程) 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 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 也叫“内部协商”与“社 会协商”) 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 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 指导作用; l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 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1 6 】【1 7 1 1 1 8 1 3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 流)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 9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 面的认识。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是建立上述两大理论基础上。主要是因为: 1 、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吸收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的优点, 强调学生通过环境的刺激,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应是主动的探索,主动的发 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尤 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下,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土壤。 2 2 3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 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如上所述,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 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 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 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 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 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 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化教学中,通 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 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既然是有机的整体就必定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由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所形 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教学模式”。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 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 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知识的传授者、灌 输者) ;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 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 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 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 1 0 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 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 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 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 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 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 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 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 境下的教学模式。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 几种: 1 、支架式教学( s c a f f o l d i n gi n s t r u c t i o n )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 ( d g x i i i ) 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c o n c e p t u a l f r a m e w o r k )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很显然, 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 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 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 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 第一个发展水平) 和教 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 第二个发展水平) 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 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 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 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的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s c a f f o l d i n g ) 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 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 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 作用( 或日“支架作用”) 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 1 )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 2 )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 ( 3 )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 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例如演 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一愈来愈 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 续攀升。 ( 4 )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 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 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 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 构。 ( 5 )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 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 、抛锚式教学( a n c h o r c x li n s t r u c t i o n )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 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 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 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即 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 例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 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 作为“锚 )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 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 1 )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 2 )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 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l | 缶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选出的事件或 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 3 )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 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 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 ,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 学习内容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