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发展史课件.ppt_第1页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课件.ppt_第2页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课件.ppt_第3页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课件.ppt_第4页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作人:09级历史(1)班黄慧玲(0906010020)09级历史(1)班黎燕(0906010037),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课程内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中国茶器发展演变史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第一章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陆羽茶经系统总结形成的茶文化,发展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茶之源,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唐代陆羽茶经这样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说明茶之饮用,发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神农氏是我国五千年前发明农业与医药的传说人物,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中国发现与利用茶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了。,神农氏,中国茶文化孕育期(唐代以前),A、原产地;据植物学家论证,属山茶科植物的茶树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在中国西南部进化成形。唐代陆羽茶经称,茶树在“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说明在唐代中期,我国的川东,鄂西一带已分布有许多野生古老大茶树。,B、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巴蜀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的地域,指现在的四川、湖北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部分地区。巴蜀地区在史前的神农时代,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知那时就发现和利用茶叶了,以后才开始有了饮茶的历史。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巴族地方出产的“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华阳国志蜀志载:“什仿县,山出好茶。”,华阳国志,中国茶文化形成期(唐代的茶文化),唐代宫乐图,进入唐代以后,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据史料统计,唐代已有80个州产茶,茶区面积增大,饮茶习俗也随之迅速普及,茶文化向外传播有了一定的发展。,仿制的唐代饼茶,比较精细加工的蒸青饼茶,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在原始散茶原始饼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陆羽茶经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说明唐代蒸青茶已有四种。,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从小在寺院长大,受佛教影响较大,一生嗜茶,走遍江南多省茶区,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中国茶文化发展初期(宋元茶文化),到了宋代,品饮茶叶的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样是饮用团饼茶为主,但改“煮茶”为“点茶”,程序主要包括烤茶、碾茶、筛茶、煮水、温茶碗、点茶、分茶、品茶等。,A、宋代茶道,B、宋代的茶书、茶画和茶诗,宋代饮茶之风盛行,文人著茶书者也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一书,这是中国历代亲自著茶书的唯一的一位皇帝。宋代书画家以茶为内容创作的也不少,都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刘松年:撵茶图,中国茶文化发展中期(明清茶文化),A、茶类的改革与发展,唐代和宋代都是生产团饼茶为主,贡茶更是如此。到了明代,由于一些茶区生产的散叶茶品质优良,又省工省时,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发布了一道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以此要求进贡的茶叶改为散芽茶。这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优散茶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B、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明代时大彬如意纹盖壶,明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20年),紫砂艺人的紫砂茶具作品不断创新,制壶四大名家和时大彬等高手的作品,工艺精巧,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诗书意妙,不少紫砂差距的作品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中国茶文化当代发展,A、名茶品种的发展,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产茶,各地的历史名茶不少已得以恢复和发展,新创制的名优茶就跟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名优茶以达1100多种。外形内质各具特色。,信阳毛尖Xinyangmaojian,武夷岩茶Wuyirocktea,中国名优茶的数量与品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名优茶中以绿茶占绝对多数,外形千姿百态,做工精细,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铁观音Tieguanyin,武夷岩茶Wuyirocktea,2019/12/15,17,可编辑,中国乌龙茶,香浓味醇,很有特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B、茶文化活动的兴起,近几年来,各地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茶博览交易会、茶道表演比赛、茶文化旅游、名茶评比、书画展示、茶诗会、茶话会、名茶拍卖会等等。每年各地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相当频繁,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在同一时间,几个地区同时举办茶文化活动。因此可以说,近几年来出现的情况是真正的茶文化热。,信阳茶文化节,近几年来,各地各种茶文化活动中,几乎都安排有茶艺表演,泡茶真正成了一门艺术。当然,要泡好一壶茶,确实要掌握一系列技艺。,泡茶艺术,茶艺师培训,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各地有条件的学校、社团组织及某些茶艺馆,都纷纷举办各种“茶艺师培训班”、“茶道培训班”。,第二章、中国茶器发展演变史,茶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石质茶具陶质茶具竹木茶具金属茶具紫砂茶具白瓷茶具玻璃茶具,A、古代茶器,古代石质茶具,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事光的流逝,石质茶具从粗陋的容器发展成昂贵的工艺品,最流行的莫过于玉制茶具,到现在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但因为其过于稀少,一直很少流入寻常百姓家。,从古代粗放的粗陶到现在发展、演变成陶制茶具、瓷质茶具、紫砂茶具百花齐放,陶质茶具已经由原来单纯的使用功能向实用、收藏、鉴赏等多元化发展。,古代陶质茶具,竹木茶具,一开始是穷人们无奈的自制器皿,现在成为一些茶人彰显个人性的收藏品,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甚至大于实用价值。,古竹木茶具,古金属茶具,金属茶具,在古代,金属茶具和珍珠宝石一样昂贵,由于其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是无法享用的。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尤其是锡制的贮茶茶器,其防潮、防氧化、避光等性能比其他材料的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基本销声匿迹。,青瓷茶具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亮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到了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现在用青瓷泡茶已经比较少了。,B、现代常见茶器,白瓷茶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白瓷以景德镇为最著名,其次是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白瓷茶具是现在最常用的瓷质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黑瓷茶具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黑瓷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重厚,保温性能较好,故为行家所珍爱。,玻璃茶器用玻璃茶具泡,茶汤的色泽鲜艳,茶叶细柔软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第三章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茶艺与茶道的关系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术。“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精神的主体,也造就了中国茶文化的总体基调为高雅而深沉,博大而精深。1、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处处贯彻着儒学中的中庸、和谐思想。2、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乐感的精神,欢快气氛比较浓重。3、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礼”的精神,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儒家思想和中国茶道,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1、道家的学说为茶道精神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所以在中国茶人的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2、道家修行十分注重养生,而茶除了有助于空灵虚静的道家精神要求外,其本身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3、道家讲究环境的清幽雅洁,也能在品饮环境中体现。,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