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众多国家已将大力 发展服务外包确定为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国策。 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增长和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我国作为正在兴起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如何抓住机遇,及早谋 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 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即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际经 济背景,并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将我国与印度等服务外包承接国就承接国际 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作了相关方面的比较, 分析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有利与不利条 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思路,同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 条件 对策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market has been increasing.many countries have already taken developing service outsourcing strongly as an important policy of improving their global competition. facing the trend of the rapid growth in glob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the intensing market competition, as the country which i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service outsourcing,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make plans in advance,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meet the challenge,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service outsouring, has been a significant and urgent task that we are facing now.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which i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background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compares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in the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to undertake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hina, meanwhile impro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with the view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 conditions countermeasure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 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 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 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署名单位仍然 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1 第 1 章 导言 第 1 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当代国际分工展现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 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 序和区段被拆分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被称为 国际间垂直分工。跨国公司正是这种分工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力量。由于分工的细化, 跨国公司超越企业范围的限制,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将产品的不同工序和区段承包出 去,形成一个日益流行的管理概念外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日渐成为全球新 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重要的推动因素。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it 产 业的软件服务, 早期的服务产业移动并非为了降低成本, 而是为了满足大量的服务需求。 从 2001 开始,美国公司纷纷采用业务流程外包,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全球 各行业的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美国权威咨询公司 gartner 的市场分析,技术外包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简称 ito)占据了 60%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份 额,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 bpo)占据了近 40%,而知识 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0utsourcing, 简称 kpo)则刚刚兴起, 目前所占份额较小, 但其未来的增长速度较快。 从全球视野看,就国际服务外包而言,随着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众多 国家已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离岸外包确定为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国策, 全球市 场竞争颇为激烈。印度将 it 离岸外包服务和 bpo 行业的发展定为国家重点产业战略之 一,力争到 2010 年将 it 服务行业的规模发展到 600 亿美元;爱尔兰在发展 it 应用服 务、bpo 的基础上,着重发展高端设计研发服务,吸引“国际创新和投资的最佳力量” 来驱动“持续转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供给短缺,市场潜力远未被充分释放,潜在 市场机遇相当巨大。全球服务可实现离岸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到 4650 亿美元,其中 it 应 用服务、业务流程外包、it 基础设施服务和设计研发服务分别为 900 亿美元、1700 亿 美元、850 亿美元和 1200 亿美元。到 2010 年,总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 6000 亿美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元。 近年来,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业务范围主要 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对象涉及日、韩、欧、美、 印度等。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我国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2005 年我国软件外 包出口的总量大约为 9.6 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外包出口总额的 2.3%,其他外包服务业 的市场份额则更小。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批外包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 际服务外包园区;本土外包企业迅速成长,逐步改变了最初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格局。但 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缺少 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 难以同国外大公司竞争; 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等等。 我国是正在兴起的服务外包承接国,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 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过程中, 优势和劣势到底在哪里, 如何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 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 紧迫的课题。但从目前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侧重点比较分散;研 究视角普遍以发达国家为主, 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视角探讨外包承接活动的研究相对 较少;研究的内容大多着眼于服务外包产生的动因以及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方 面,对于有效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对策的系统全面研究比较少;对于承接国的研究 大多以印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文献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 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 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但是事物总是不断 发展和变化的,国际服务外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国际市场和领域等也会发生相 应的变化,本文的研究也仅仅是阶段性的,但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是本文研究 的意义所在。 1.2 论文结构 本文试图在学习与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材料,探讨我国承接国 际服务外包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内容安排为五部分: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3 第一部分为论文导言。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论文结构与特色以及创 新之处作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界定外包与服务外包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 述并分析有关学者对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的相关观点。 第三部分是描述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即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际经济背 景, 并将我国与印度等服务外包承接国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作了相关方面的比 较。 第四部分着重分析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第五部分结合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思路, 同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3 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关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思路,已有文献大多只选取从承接服务外包的 模式、领域和区域三个角度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进行研究,尚未发现有文章同时从这三个 角度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在阅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这三个方面,并且 在承接的区域选择分析中,提出现在的承接领域应该将重点转移到二线城市中,突破了 一味强调提供优惠政策发展一线城市服务外包的局限。 第二,关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措施,本文弥补了过去单纯研究制定鼓励 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措施的不足,强调建立和优化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提高自身承接国 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在坚持市场经济原则的前提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 2 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 2 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外包与国际服务外包的基本概念 就国外学术界而言, 1990 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与哈默(gray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正式提出外包(outsourcing)的概念。他们认为,外包是指企业 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给外部的高级承包商去做, 把企业内部的知识和资源 集中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满足。英国学者查尔 斯盖伊和詹姆斯艾辛格在企业外包模式一书中,将外包定义为:根据服务协议, 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嫁给第三者执行。 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外包是指在保留某种产出的前提下,根据双方议定的标准、 成本和条件的合约,企业或其他机构把过去自我从事的生产过程某些环节、区段以及生 产性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来承担,并形成双方供求关系。企业一般把一些非核心 的、次要的或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化企业,利用外部企业的专长和和 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 而自身仅专注于那些核心的、 主要的功能或业务。 由此可见,外包是企业特定生产过程内部特定的工序或流程转移到外部完成,从而 使企业内部工序流程协调转变为与外部企业之间市场交易协调的过程。 国际服务外包指 一国的企业或其他机构把过去自我从事的某些生产性服务, 转移给国外的独立企业来承 担,并形成供求关系。根据国际收支账户对服务外包的定义,如果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同 属某国企业则属于国内服务外包或业内所谓“在岸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 ” ;如 果发包方与承包方是不同国家企业,则从发包方角度来看是“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 ” ;对承包方来说则可以称作是“到岸外包(inshore outsourcing) ” ,总 称国际服务外包。 2.2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服务外包的理论思想可溯及科斯和威廉姆森,分析途径沿着交易成本采购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5 外包的脉络不断发展1。在传统交易成本理论中, 认为交易之所以发生在于选择了交易 成本最小的交易结构来匹配完成。企业内部交易和市场交易是两种不同的交易结构, 不 同的交易成本选择不同的交易结构;威廉姆森 (1985) 则从资产专用性水平极高、极低 和处于中间状态三种情况探讨了企业的策略应该是从市场上采购还是企业自行制造, 以 达到决策的最优,其涉及的外包思想就是所谓的“效率边界”问题。 在国外,较早的服务外包理论集中在对国际服务外包利弊的探讨上: clott(2004)分析了全球服务外包产生的影响,认为其优点在于可以帮助企业集中 发展核心业务,降低成本,进入新的领域以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弊端在于企 业通过外包使用廉价的海外劳动力,从而导致像美国这样的发包国工作机会的丧失,同 时外包对于企业组织结构产生重大影响2。2005 年 7 月,麦肯锡公司国际研究所所长 diana farrell 在华盛顿研究机构世界经济研究所陈述了麦肯锡公司对外包、尤其是服务 行业外包进行长达一年的研究之后发表的一份报告3, farrell 认为服务外包会提高发展 中国家的平均工资,但是对发达国家的就业和工资影响非常小4;spencer (2005)认为:向 中国或印度的国际外包可以通过丰富的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和垂直产业链的合 约理论来解释,相关专业化投资等是国际外包的主要决定性因素5。 有些学者尝试运用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理论来解读服务外包:camel 和 nicholson (2005)运用交易成本的理论分析了美国和英国小型企业软件业务外包的动因,认为小 企业可以通过外包业务来降低交易成本6;doh(2005)运用跨国经营和战略管理的理 论和实践检验,说明国际劳工和环境标准的统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将减轻外包的负 面影响,但离岸服务外包确实会给社会、企业、股东带来诸多挑战7。近年来在美国关 于服务外包的争论集中在离岸外包是否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farrell(2005)认为服 务外包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工资,同时有助于企业开发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 工作机会, 对发达国家的就业和工资影响非常小, 对企业和整个经济体是有益的8; levy (2005)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为离岸服务外包打断了创造经济价值与地理位置之间的 联系,必然导致国家、企业、劳动力之间的市场失衡9;duggle(2007)的研究支持了 近年来美国一些议员的观点,认为离岸服务外包将使美国的中产阶层丧失工作机会,因 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所主张的自由贸易需要被重新考虑10。 2.3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国内关于服务外包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评估及中国的应对战略和策略。来有为(2004)指出:近 几年,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中国的转移明显 加速,服务业正成为我国招商引资的新热点;李志强等(2004)分析了全球服务外包的 发展趋势,特别研究了美国关于服务外包的争论及印度的反应,对于中国服务外包的发 展提出了建议;王根索(2005)认为国际服务外包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 势渐趋明显。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必 须把握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 最佳路径。当前要充分认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性,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积 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转移;徐建敏等(2006)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说明服务外 包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邵红岭等(2006)分析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劣 势,并且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有效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该采 取的对策;李仲周(2006)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探讨了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洪晓东(2006)指出中国服务外包除了 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发展外, 还应该考虑利用多哈发展议程服务贸易的谈判推动服务外 包自由化,以争取更大的利益。华德亚(2007)分析了我国加速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必 要性,指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和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 于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增加服务贸易出口,创造就业机会;王贺珍等(2007)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发包方和承包方可能采取的策略, 并且就双方 的双赢途径作了探讨;陈菲(2007)分析研究了服务外包动因、对象及企业绩效之间的 互动关系。 二是对服务外包模式的探讨,试图通过国家间的比较,为中国服务外包寻找合适的 发展道路。赵琼(2005)认为我国在国际服务业外包市场中还应向印度学习,争取更大的 市场份额;郭先臣(2005)指出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由以国内市场为 主向国内国外市场并重转变的战略方针,正在迅速发展以软件外包为切入点的国际化服 务;谭力文等(2006)比较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模式,认为这三 种模式的形成基础、外包类型、管理方式和实施结果均不同,同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中 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7 2.4 关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动因的相关理论分析 服务外包在过去近二十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推动这一进 程的动力结构是什么?从经济分析的思路考察,外包或者服务外包的兴起,归根结底是 成本和利益的相对力量推动经济分工的结果。从微观行为层面看,个别企业是否采用服 务外包,归根结底为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权衡及其对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从宏 观经济层面看,它能够带来节约时间和其他稀缺资源的管理方法,其发展进程与经济规 律效应相互激荡,能够在合规律性的前提下获得生生不息的自我推动力11。 2.4.1 比较优势效应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 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 差别(而非绝对差别)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 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 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 企业内部的服务投入由不同类型人力资源提供。 由于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内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相对资源稀缺度和相对价格不同, 在技术 和其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把不同的服务活动拆分到它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相对价格比 较低的国家进行,能够通过节省成本获得比较优势利益。由于人力资源要素的相对价格 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差异比较大,比较优势效应在服务外包领域表现得比较突 出。 在遵循比较优势理论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时,并不是像一些学者推论的那样,注定 锁定在低端和落后阶段。企业在进行技术、市场、产品、工序的具体选择时,只有重视 资源相对价格的约束并找准比较优势定位, 才有可能发挥竞争优势并进一步获得较高的 优势积累,并且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改变资源禀赋结构,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 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服务外包的基本动机之一, 就是利用发展中国家成本比较低的 普通劳动力、一般技术员工及工程师等各类人力资源。例如,美国一个数据录入员每小 时的工资为 20 美元,在印度则不到 1 美元,因而把数据录入和呼叫中心之类的服务转 移到低收入国家能够节省生产成本。低收入国家的某些劳动力成本优势,还表现为这类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劳动力更容易招聘并且员工具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激励, 因而能够进一步节省招 募人员的交易成本,并且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比较优势原理对当代国际服务外包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 以当代软件生产的国际分 工现象为例。可以用如图 2-1 所示的软件生产“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来讨论 这一点。 图 2-1 软件开发生产的“瀑布模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绘制 “瀑布模型”把软件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流程和区段,最高段的需求计划和分析又 称为软件“定义阶段” ,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密集型投入,这一般由高端咨询公司承 担。编码和工序流程测试对员工技能的要求比较低,按照印度经验,对高中或专业职业 学校的毕业生培训半年到一年,就可以胜任这类工作。由于软件生产不同区段的员工投 入要素的结构差异很大,而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禀赋结构以及相对价格差异 很大,因而把技术程度较低的投入工序外包到员工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能够通过比较 比较劳动力成本是需要考虑同样的工作在不同国家相对工资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穷国从事外包服务的工人 收入属于中产阶级甚至中上等(vashistha and vashistha, 2005, p56) ,劳动者素质中包含较高人力资本,因而可能改进 质量。而同样的工作在发包的富国属于低端工人的工作,因而用平均工资进行比较会发生高估相对劳动成本差异的 偏差。 计划 需求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维护 开 发 阶 段 维护阶段 定义阶段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9 优势带来成本节省或效率提升12。20 世纪 90 年代软件服务外包风起云涌时,一个软件 编码和测试人员在美国每个小时的工作报酬至少要 20-30 美元 ,在印度只要 2-3 美元, 这构成了推动印度成为软件承接大国的基本因素之一。 2.4.2 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产生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过程中, 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所投人的各种 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意味着产出的单位成本降低,规模报酬递增,同时也意味着生 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上的经济节约性,即规模经济性。西方经济学认为:规模经济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具体而言, 一方面, 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另一方面,随 着对较少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第三,人数 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会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图 2-2 反 映了规模经济效应作为外包利益来源的经济学原理。 图 2-2 规模经济与服务外包的利益源泉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绘制 如图所示,假定某种产品需采用四道工序生产,每个工序的成本属性派生出各自最 佳规模水平差异,并由左边通过四道工序平均成本线最低点的不同产出水平表现出来。 o q* 0123 4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工序4 生产规模 不同工序投入量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 a b c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横轴右边部分用间隔宽度表示不同工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相对数量的比重, 纵轴表示不 同工序活动的平均成本。如果采取工厂内部分工的方式生产,即便没有市场需求规模的 约束,整个生产系统的最佳规模也只能由某个工序的最佳规模决定。假如第一道工序的 最佳规模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最佳规模, 其他三道工序的就要在偏离最佳规模的数量 水平上进行。图右部的不规则多边形表示生产总成本,其中 a、b、c 的面积表示不允许 每个工序在最佳规模进行所发生的机会成本的最大值。换言之,如果能够进行产品内分 工,这部分成本构成了潜在的资源节省对象或利益来源。 在国际服务外包领域,规模经济以两种特征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一般来说,it 服务 或商务流程服务,需要某种专业人才的组合团队来提供,如果局限于为本企业内部提供 服务,则难以达到规模经济;反之,如果通过外包由专门服务提供商来提供服务,则可 以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13。 规模较大的外包商有可能在与效率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拥有配备种类齐全和水平专、精的技术团队,用他们的知识技能为众多客户服务。服务 提供团队的组合条件构成规模经济的一个来源。 规模经济创造服务外包利益的另一种情 况是在某些经济领域只有大规模运作的服务提供商, 才可能在一国甚至全球范围提供标 准性能和质量稳定的服务。全球大型 it 服务厂商如 ibm、hf 等,在世界各地可以依据 统一方法和标准提供外包服务,这是一般本地 it 公司难以具备的能力。例如,微软公 司的全球桌面系统支持由 hp 坐落于都柏林、迪拜、科罗拉多州的三个全球性区域服务 响应中心提供每周 7 天、24 小时(724)的服务。由于空间地域广泛覆盖的标准化服 务对于某些服务发包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类规模经济效应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 2.4.3 成本与效益平衡关系的变化 服务外包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潮流,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与效益 平衡关系的变化, 在于需求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对企业资产简约和结构瘦身的竞争性选 择作用14。现在it技术的普及对降低信息通讯成本的革命性作用、航空旅行和运输成本 的下降、鼓励开放的制度变迁、市场竞争范围的扩大和程度加剧等环境因素演变使企业 在临界水平上转移部分服务流程到国外的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 这是当代服务外包兴起 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图2-3中制约外包的边际成本线从mc1大幅度下降 到mc2。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出现软件等新产品,其生产过程内部服务投入 流程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差异显著,特别适合采用国际外包和产品内分工方式生产,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11 这使得服务外包的边际收益线从mr1上升到mr2。过去由mc1与mr1决定的e1所代表的均衡意 义上的较低服务外包程度向右边移动, 即提升到mc2与mr2决定的e2所代表的较高服务外包 程度,构成当代服务外包兴起和发展的深层经济背景。 图 2-3 当代服务外包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资料来源: 卢锋. 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 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成本收益 信息革命等技术进步 开放取向的制度变迁 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 o e1 e2 n1 n.2 mc1 mc2 mr2 mr1 技术进步 和产业变动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第 3 章 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 3 章 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服务外包发展比较快,以 it 产业为基础,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更 为迅速,在服务外包和产业外包当中,现在我们所关注和重视的是以 it 产业为中心的 一些领域,实际上涉及的领域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化学和医药等领域服务外包的发展情 况可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2005 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达到了 3256 亿美元,2006 年,全球服务外包保持 平稳增长,规模达到 34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2%。服务外包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越来 越多的服务外包发包商将离岸外包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15。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 究院(ccid)2006 年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 7.6%的年均复合增长 率,到 2011 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0 亿美元。与此同时,离岸外包业务 正以每年超过 20%的速度增长,到 2011 年,全球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 850 亿美元, 大约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 17%。 全球外包年会主席、 美国著名外包管理专家迈克尔 科 比特估计,全球外包市场规模目前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到 2010 年全球外包金额 将突破 20 万亿美元的规模。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国约占 2/3,欧洲和日本约占 1/3, 其他国家的比例极其微小。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的 45。印度是 亚洲的外包中心,东欧是欧洲的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外包中心。近几年,中国、 俄罗斯正在成为接包较多的国家。目前发包的主要国家依次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信息 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是目前服务外包的两大主要业务领域,这两种 类型的服务外包发展迅速16。 国 际 服 务外包领域当前主要 集中于计算机和 it 外包等领域。邓白氏 (dun第四阶段指发展最成熟的 bpo 外包市场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15 图 3-1 2006 年离岸外包市场份额 其他亚洲经济实 体, 8% 菲律宾, 8% 东欧, 7% 拉丁美洲, 9% 加拿大, 6% 墨西哥, 4% 中国, 12% 澳洲, 2% 印度, 43% 其他亚洲经济实体 菲律宾 东欧 拉丁美洲 加拿大 墨西哥 中国 澳洲 印度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在发展最为成熟的外包市场中,印度最具竞争力,占全球 ito 与 bpo 市场 40%以上份 额。在全球 20 大 ito/bpo 供应商中,有 7 家是印度公司。根据 mckinsey-nasscom(麦肯 锡公司-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外包协会)联合发表的报告,到 2010 年,印度 bpo 总值将由 2002 年的 116 亿美元增加到 1500 亿美元, ito 总值由 184 亿美元增加到 1500 亿美元。 虽然印度将继续占有绝对优势,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外包服务商正积极 拓展业务,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从 2006 年的接包市场分布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拉 丁美洲以及东欧发展迅速,已分别占据 20%、9%和 7%的市场份额。以中国和菲律宾为例, 虽然承接 ito 与 bpo 的规模仍然远远落后于印度,根据 diamond cluster 咨询公司的报 告显示,有意向中国采购ito外包服务的海外采购商数量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0% 和 58%17。报告预测,在产品开发及采购服务等对英语水平要求较低的领域,中国作为服 务外包供应地的地位持续迅速上升。 此外,中国在地理上与韩国及日本接近,在历史文化 方面有长久深入的联系,有利于中国在亚洲开展 ito 和 bpo 业务。在 2008 年 1 月 14 日 菲律宾外国记者协会聚会上,菲律宾商业流程协会主席奥斯卡萨内兹透露,2007 年菲 律宾服务外包业收入达到 50 亿美元,比 2006 年的 34 亿美元增长了 47%。截止 2007 年 年底,共有 32 万人在该行业就职,2006 年为 23 万。在过去三年里,菲律宾的服务外包 业收入年均增长 40%。萨内兹先生认为菲律宾完全有能力在 2010 年争取到全球 4500 亿 美元服务外包业 10%的市场份额。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可以说, 服务外包代表着全球生产活动转移的新潮流,它开辟了新的服务生产国际 分工的前景。 3.2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外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国际服 务外包发展更为迅速。经过 10 多年的认识和实践,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取得了显著 成绩:服务外包相关业务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已形成一批初步具备承接较大规模国际服 务外包业务的能力、 在某些特定市场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 如东软、 华信、 软通动力、海辉、浙大网新、中讯等;一批城市和地区开始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 展的目标产业和新增长点 。 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 2003 年 6 月出席跨国公司投资论坛 时指出, “面对成长迅速的外包市场,中国不应满足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而应争取 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我们要重视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趋势,积极创造有利环境, 探索新 方法尝试新途径吸引外资。 ” 2005 年,我国的 ito 和 bpo 市场规模接近 20 亿美元, 同时这一市场正以近 23%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到 2007 年已经突破了 30 亿美元(如图 3-2 所示) 卢锋. 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m. 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p.65.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17 图 3-2 我国 ito 和 bpo 市场容量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服务外包竞争战略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研究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2 期 虽然我国参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已取得初步成绩, 但是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较成 功的印度等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科尔尼公司的分析,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的产业环境竞争力方面,中国仅次于印度,位列第二18。 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低和充足的受 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管理培训、语言能力、知识产权重视度、国家 总体风险以及在业务流程外包方面的直接经验方面落后于印度, 尤其在知识产权侵犯以 及官僚作风方面得分较低,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急需进一步加强。 645 490 705 574 705 802 934 977 1252 1175 1730 1404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bpo ito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表 3-5 各国产业环境竞争力比较 财务成本 人力资源 商业环境 印度 3.72 印度 2.09 新加坡 2.63 越南 3.65 加拿大 1.94 加拿大 2.48 菲律宾 3.59 澳大利亚 1.58 爱尔兰 2.48 泰国 3.44 爱尔兰 1.39 新西兰 2.24 中国 3.32 西班牙 1.38 澳大利亚 2.13 俄罗斯 3.25 新西兰 1.38 西班牙 2.06 阿根廷 3.25 中国 1.36 捷克 2.02 巴西 3.17 新加坡 1.36 葡萄牙 1.99 墨西哥 3.12 以色列 1.06 马来西亚 1.77 马来西亚 3.09 南非 0.94 以色列 1.74 资料来源: 作 者整理 表 3-5 是科尔尼公司根据财务成本指数、 人力资源指数和商业环境指数三个因素对 各个国家进行的排名。从中看出,中国在成本、人力方面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具有相当的 竞争力,但是商业环境指数比较低,没有列入前 10 位。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要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其竞争力不仅仅体现 在传统的成本优势上,还涉及更复杂的因素,而在这些方面,中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2.1 发展规模 与印度相比,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还有一定的差距。印度凭借其在服 务外包领域的良好行业形象,业务来源已经不限于单一的美国市场。目前,中国、日本 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也在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城市开展业务。同时,以承接软件外包为 例,很多增长强劲的国际中小型企业也将软件业务外包给印度,我国在软件外包业务方 面,从总体规模上看已经远落后于印度(如图 3-3 所示) 。国际市场需求的不足,使中 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与印度相比,从 2002 年开始,中国软件出口增长势头强 劲,增长速度超过印度,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19 图 3-3 2001-2006 中国和印度软件出口额比较(单位:亿美元) 7.5 86 15 74 20 95 28 130 35.9 172 60.6 230 0 50 100 150 200 25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中国 印度 数据来源: 作者整理 3.2.2 竞争性成本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为低廉的国家之一,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低的工 资水平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全球竞争性价格优势。在外包环境下,中国的成本结构极 具竞争力,如中国的成本同印度相比要低 l1% (见表 3-6)。 表 3-6 中国、印度总体成本指数比较 成本 印度 中国 报酬成本 3.19 3.00 基础设施成本 0.23 0.23 税收成本 0.30 0.09 总体环境 3.72 3.32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在国内所享有的成本优势结构并不理想。中国现阶段的 优势主要体现在税收成本和人力成本上,而这些方面的低成本无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真 正增强,也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并不能维系长久。 而且现在所开展的服务外 包,其成本结构、 成本竞争和制造外包又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应该基于长远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因素考虑,打造结构更为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 3.2.3 客户互动技能 较强的客户互动技能,包括英语能力在内的交流技巧,是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承接 商必须大力改善的领域。交流的有效性取决于语言技能、交流基础设施和文化适应性。 能力缺乏、层次较低的交流技能最终会损害客户的信任,从而难以获得海外客户的外包 订单19。而且,即便获得了海外订单,交流技能的缺乏也会增加人事管理难度,延长项目 时间,进而产生较高费用。 尽管中国的技术人员可能有较强的项目开发技能,但交流技能不足会严重影响其理 解客户要求的能力,交流技能不足和文化意识缺乏甚至可能会使这些供应商难以进入合 同竞标名单(表 3-7) 表 3-7 国际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国交流和技能效度比较 国家 爱尔兰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拉丁美洲 交流能力 0.8 0.49 0.53 0.36 0.54 技能效度 0.9 0.76 0.74 0.34 0.45 注:总分为 1.0,分数越低则表明能力越低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从表 3-7 可以看出,在语言技能和文化适用性方面,中国目前落后于爱尔兰、 印度等 重要外包承接国。因此,中国外包企业应抓住各种学习机会,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 升。 3.2.4 环境禀赋 中国 “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 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仅次于印度, 排名第二 (见 表 3-8) 。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21 表 3-8 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2004) 国家 金融结构补偿成本 商业环境 员工技能 印度 3.72 1.31 2.09 中国 3.32 0.93 1.36 马来西亚 3.09 1.77 0.73 捷克 2.64 2.02 0.92 加拿大 1.00 2.48 1.94 波兰 2.88 1.57 0.88 南非 2.83 1.21 0.94 西班牙 1.12 2.05 1.38 爱尔兰 0.62 2.48 1.39 以色列 1.66 1.74 1.06 土尔其 3.07 0.73 0.64 注:金融结构补偿成本、员工技能和商业环境的比例分别为 40%、30%和 30% 资料来源:沈玉良、沈克华, “发展中国服务加工贸易的路径选择” ,国际贸易,2006 年第 3 期。 如表 3-8 所示,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主要从金融结构、员工技能和商业环境 三个方面来测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优势。金融结构补偿成本主要包括税收负担, 汇率波动等;员工技能主要包括累积商业经验和技能,劳动生产率,教育和语言等;商 业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家的基础结构、文化的适应性以及知识产权的保 护程度。中国在三大指标方面相对比较平均,因而总体的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