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河北地区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与影响.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河北地区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与影响.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河北地区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与影响.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河北地区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与影响.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河北地区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与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汉末魏晋十六国时期,河北地区曾长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所在,并逐渐成 为了北方的文化中心,其政治、军事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是河北之地对北 魏前期政局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的历史背景。 在公元3 8 3 年的秦晋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战败,北方短暂的一统局面又不复 存在,黄河流域再次陷入分裂之中,鲜卑、匈奴、羌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一些上 层分子,纷纷起来建立了一些割据政权,鲜卑拓跋部也趁机重建了代国。在北魏建 国初期,道武帝拓跋琏先是采取了联合后燕的策略,通过一系列的部落战争,平定 了整个代北地区。之后,道武帝便将目光移向了当时北方汉文化和封建经济发达的 河北地区,制定了平定河北的策略。皇始( 公元3 9 6 年一3 9 8 年) 年问,道武帝亲率 北魏军队重创后燕,平定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平定河北促使北魏在北方迅速兴起, 是北魏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使得北魏的晕权最终得以确立;北魏 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为汉魏典章制度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用:封建经济发达的河北地区的入魏,使得北魏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 了其封建化进程;北魏的疆域也大大地扩大了,北魏成为了一个地跨太行山东西的 北方大国,并开始与东晋南朝接壤,其战略地位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时期曾经两次有迁都邺城之意,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而均未 能实现,但它们从客观上反映了河北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对鲜卑拓跋氏的吸 引,促使了北魏统治者对河北地区政治形势的思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河北 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并加快了与河北地方大族的台作步伐,而这一切都有力地巩 固了北魏的新生政权,并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太武帝神鹿四年( 公 元4 3 1 年) 征士为标志,河北士人与北魏全面合作关系得以建立,这为北魏统一北 方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河北地区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为北魏提供了粮食 攀;豢攀鬻、j 及武器装备等物资,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河北地区作为统 一战争的大后方及幽卅l 地区作为灭北燕战争的前线,为北魏统一北方战争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的经济和军事贡献。河北地区对北魏统一北方战争及对南朝战争的贡献之 大,我们可以从太武帝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之多和使用之频中得以推见。 总之,河北地区对北魏的兴起与统一中国北方、结束十六国纷争局面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在北魏前期政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关键词:河北地区:北魏前期;平定河北;统一北方 攀簿蒸 a b s t r a c t i i lt h ep e r i o do ft l l el a t eh a n ,w b i ,j i i ld y n 蹦时e sa i l ds i x t ns t a t e s ,h e b e id i s t r i c t w a st h e h e 晶no fe 1 1 0 f n i ca dt h ec e 玎船o fc i l l t u r ei nn o r n la 加a ii t ss t a t u so fp 0 1 i t i c s a n d m i l i t a r ya l s om s e 皿i sw 勰t h eb a c k s t a g eo f h a wh e b e id i s 硒o t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如t m l e i n t h e e d y n 0 r t h 锄w e i d y n 螂 t h ef o 蚰e rq i s t a t cw 鸥d e e a t e di nt h ef e i s h u iw 缸a 鲥n s t 也ce a s t e mj i n d y n 龉t yi n3 8 3 a d a f t 盯t l l 鸸t l l eu n i t c ds i t u a t i o ni l 】n hc 】1 i n aw a sg 衄e ) ( i a b e j , ) ( i o n 弘u ,q i 柚ge t h n i 镐a n dh 髓p e o p l ee s t a b l i s h c das e r i e 8o fs t a t e si i lt h cb a s i no ft h e y e i l o wr i f it u o b a s 0 f ) ( i 龃b c ie n l n i ce s t a b i i s h e dt i l ed a is t a t ea g a i n h lt i l ee a r l y n o 曲e mw 西d y n a s t y e m p c r o rd 删u n i t c dn l el a n e r 协s t a t e h es u p p r e s s e d d a i b e id i s t r i c tt h m u g has e i i 鼯o fw a r sa g a i n s to h e rt r i b e s 柚dc t h i l i c s a f t e rt h a t , e m p e r o rd 绷m a d eat a c t i ct 0s l 啪r e 稿h e i b e id i s t r i c tf i r s t i l lh u 孤g s h iy e a r s ( 3 9 6 3 9 8 a d ) ,t 王l ea n n y0 ft 1 1 en o r t h e mw e id y n a s t y ,l e db ye m p e r o rd a o w l l ,d e f e a t e d t h el a t t e r s t a t e 锄ds u 榉c dh c b e id i s l r i c t i tm a d et h en o r t h e mw dd y n 猫t y 船i s e dq u i d d y i n n o n h c 撤船1 ta l s o m a r k e d 锄e p o c h i n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t l l e n o n l l e mw e i d y i l a s t y :i tm a d e 出e 嘲崩a lp 脚c r 研t h e m l e mw c id ”舔t ye s t a b l i s h e d f i 珊l y ;f h e c u l t i l r c - b u i l d i n gm a d eag f e a tp f o g r e s s ,i t 鲫c c e e d e d 也e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o ft l l eh 柚a i l d w e jd ”a s t i c s :咖ee c d n 伽血c mp c l w e fi n 删c dal o ,删曲p u s h c d 五m 硼r dt h e f e u d a l i z a t i o no ft l l en o 蚰e mw hd y n 雒t y ;t h et e r f i t o r y0 f 也en 0 n h e mw e id ”a s t y w a sa i s oe n l a r g e d ,i tb c 搦匝eag r e a ts t a t ew h i c hs t r i d e st h e1 ;d h 腿gm o u n t a i na n d l e n e i 曲b o ro ft h ee 鹞t c mj i nd y n 雒t y ( a n dt h cs o u t h e md y n 鹅6 e sl a t c r ) ;i t ss t a t u so f s t r a t e g yr a i s e da l o t e m p e r o rd a o w u 柚dm - m g ”a nh a dm ei d e at h a tm o v e dt l l ec a p i t a lt oy e c h e n gi n 黉攀爹? 1 i 一。 曩鬻 h e b e i 皿1 0 u g ht l l e yd i d n tr e a 王i z e ,i tr 胡e c t e dt h a tt l l ea d v a n c e dc u l t u r ea 1 1 dp m d u c t i v e f o r c eo fh e i b e ia t t r a c t e dt u o b 勰o f ) 【i a n b e ie t l l n i cd e e p l y ni l p e u e dt h cn l l e ro ft h e n 0 n h e m ,e jd y 玎a s t yt op o n d e fo nt 坨p o l i 6 c a ls i t u a t i o ni nh e b c id i s 耐c t t k nt h e n h c mw e id y n a s t yt o o kc 0 唧n d i n gm e a s u r e st oe s t a b l i s he 腧c t i v ed o m i n a i l ti n h e b e id i s t r i c ta n da l s 0a c 。e l 啪t e dt l l eo 。q 婶f a t i o nw i t l lm ep l 口w e rc l a n s 妯h e b e im s 喇c t 趾lo fm o s em e a s u r c ss t r e n g i l l e n e d 也er e g i l i l eo f 出en o n l l 锄w e id ”a s t ya n dw a s a d v a i l t a g e o u st ot h eu n i 右c dc o u r s co fn o n hc h i i l ab yt h e 卜吼h e mw dd y n a s t y i m p e r o rt h i w l le 王1 l i s t o dm 腑yn e w m 嘲b e 璐i l l t ot 1 1 er e 酉m e 抽也ef o l l n hy e 盯o fs b e n j j a ( 4 3 l a d ) nw a sas i g n t h a tt h cn 删【l l 啪w 葫d y n 勰t yh a da l r e a d ye s t a b l i s h e d c 0 叩e r a t i o nw 浊t l l ep o 、w rd a n si nh e b e id i s 试c t i tm a d ea l i dp o l i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t o t l l eu n i f i e dc o u r s eo fn 0 m l ( = l l i n ab yt l l en o m l e mw 西d y n a s t y h e b c ip r o v i d e df o o da n d w e a p o n t o t l l e n o 抽e m w e i d y n 嬲哆i t w 勰a b a s e o f t l l e u l l i 丘c d w h 、阮c a i ls e e t l a t i n m em e 硒u r c st om i t i g a t ct b e m m d i c t i o n0 ft h es 0 _ c i a lc l 嬲s e s ,w h j c h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b y e m p e m rt a i w l l i ns h o n ,h e b c i p i a y e d a n i m 脚tr o l e i n m ea r i s i n go f 也e n o r t h e m w e i d y n a s t y 姐dt h eu i l i f i e dc o u r s eo f n 硎lc h i l l ab yt l l en o n h e f i lw c id y l l 勰t y _ u n d e rt h ep o s i t i v e e 腧c io fh e b e id i s t r i c t ,t h en 0 n h 锄w e id y n a s t yc o n d u d e d 吐l en u m e r o u sa n d d i s o r d e d ys i t u a t i o no f 出e 鼬i 【t ns t a t e sp c r i o d k e yw o r d s :珏e b e id i s 硒c 【;t h ee a r l yn 0 r n l e mw 巍d y n a s t y ;s u p p s s e dh e b c id i s t r i c t ; u i l i f i e dn o n ha l i n a 鏊藜; 。蘩 郑重声 明 y 9 6 3 1 3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 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否则,本 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互彳二磊 2 0 年岁月,2 日 绪论 公元二至四世纪,中国先后经历了东汉末年的群雄混战、西晋的八王之乱和 永嘉之乱以及十六国纷争等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然而,破坏严重 的主要是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黄河以北地区相对来说则破坏不大。虽然河北地 区也遭受到了一些战乱的破坏,但由于一些割据政权立足于该地区,对该地区社 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大都较为重视。这些都使得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河北地区 在汉末魏晋十六国时期曾长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所在。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 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 。西晋时期,面对永嘉之乱,北方汉族士人分别作出了各自的抉择或举族南迁, 或留在北方。由于地理和政治等原因。,黄河以南的大族多随晋室南迂,而黄河以 北的大族则大多留在7 北方故乡。而同一时期的关中地区则出现了少数民族化( 尤 其是羌化) 加重的趋势。故而在汉末魏晋十六国时期,河北地区逐渐成为了北方 的文化中心。 据邹逸麟先生研究:“河北平原自西汉末年以来政治、军事地位日益提高,成 为北中国的战略要地。” 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襄国( 今河北邢台市) 、中 山( 今河北定州市) 、信都( 今河北冀州市) 等中心城市的兴起,更是显现出了河 北的政治与军事地位。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咀来,邺城曾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政 。际寅恪:崔浩与窥谦之,载垒明馆丛稿韧编,三联书店,2 0 0 1 年版,第1 4 7 页。 。l 玎余庆先生认为:“史家认为永嘉以来籍隶黄河以南的诸士族以路近而多南奔籍隶黄河以北的诸士族则 古。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南奔者一般都是在倥偬之际,自洛阳而非自本籍启程,荷许多河北士族居 官洛阳,南来亦非不可,但他们宁愿北归故里而不南才亍。所以只以士族本贯与建康道里远近一端来解释士 族是舌南行,而不考虑他们在历史上与司马越、司马睿的政治关系似乎还是未选一间。”见田余庆;东 晋门阀政治一书“后论”,北京大学出敝杜。2 0 0 5 年版,第2 7 6 页。 “邵逸麟:试论邺都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其在古都史上的地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从1 9 9 5 年第l 辑, 第8 01 j :f 。 攀。;| | 誊豪 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作为曹魏的陪都,后赵、冉魏、前燕等政权的都城, 襄国、中山等城市也先后做过一些割据政权的都城。由此看来,东汉末年以来, 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以上这一切,都是河北地区之所以对北魏静期政局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的历 史背景与前提。 通过考察河北之地对北魏前期政局的作用与影响,我们可以从一个方面对北 魏之所以能够结束十六国纷争局面、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做以解释。从公元3 8 3 年 秦晋淝水之战到公元4 3 9 年北魏统一北方的5 6 年,北方地区经历了从统一到分裂 到再统一的过程,而其统一正是由占有河北之地并充分私用了河北地区各种优势 的北魏来完成的。我们知道,经历了魏晋南北朝4 0 0 年的历史整合与发展,中国 从秦汉盛世走向了更高一级的隋唐盛世。而本文所主要考察的北魏前期( 公元3 8 6 年一4 3 9 年) 所经历的统一过程,就像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一个缩影,其对秦汉 魏晋文明向隋唐文明的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传承与衔接作用。这五十多年可以说 是一个大转变时期,之前和秦汉魏晋史联系较多,而之后则于隋唐史联系较紧。 因此,我认为研究这一段历史,特别是河北地区在北魏兴起与统一北方中的重要 地位与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最早注意到河北地区在北魏时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加以研究的是著名史学 家周一良先生。他在中山邺信都三城。这篇札记中,将河北地区在北魏时期的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廓,其主要观点有: “山东三州在对南朝之防御及进攻,对内部起义之镇压,经济上军事上皆具重要 性”;“北魏诸帝对山东三州人民特加意笼络”;“北魏统治者所以重视冀定相三州, 因其地自汉以来即为经济较发达之地区,蔼襄固、中山、邺等地,又为石赵、慕 容前后燕建都所在,较之幽并,远为繁荣”:“北魏虽已予4 3 0 年夺得关中,其重 要性谅不足与山东相比”;“山东富庶繁荣,文化亦因而比较发达”。周先生的上述 论断,可谓发前人所未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继周先生之后,郭黎安先生的北魏定冀相三州的历史地位。一文更加详细 。刷一良:中山邺信都三城载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3 0 7 3 1 0 页。虽然篇名 为“中山酆信都三城”,但实际t 周先生用它们指代了整个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 。郭饕安:北魏定冀相三州的历史地位,北朝研究1 9 9 0 年卜半年刊,第4 2 4 6 页。 地论述了北魏河北地区非同一般的地位,他在文中认为:“拓跋鲜卑得到了富庶而 封建经济发达的河北平原,促使它由落后的游牧氏族社会逐渐向有文化的封建国 家演进,并且成为五到六世纪上半叶北中国强大的统治者”;“定、冀、相三州在 北魏的经济生活、民族融合和封建化方面起的作用对有魏一代的发展进程有着重 要影响,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 近年来,牛润珍先生所著的河北通史魏晋北朝卷。则是站在地方史的角 度,全面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河j 0 地方的历史。其中第五章北魏在河北地区 的统治与崩溃详细论述了北魏时期的河北之地,全章分为北魏幽冀诸州的地 方政治、北魏幽冀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北魏河北政区建置三节,约两万 余字。另外,第七章魏晋北朝幽冀诸州的移民、民族交往与融合及第八章魏 晋北朝河北地区的文化中也包括有北魏时期河北地区的相关内容。 本论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河北之地对北魏兴起与统一 北方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拟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本文并 非地方史,不求涉及北魏前期河北地区的方方面面,而是站在北魏中央政权的角 度来论述河北之地对北魏兴起与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与影响。第二,本文拟采取 以时间顺序为主的“专题式”论述与研究。这样做,希槊能够既可以使读者对北 魏前期历史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又能对每一个专题有较为集中和充分的论述。 第三,本文引用的史料主要来自魏书,兼采南齐书、隋书、晋书、北 史、资治通鉴等书中的有关史料,同时又参考了一些今人的有关论述。第四, 由于史料的限制,本文对某些问题在论述时做了一些合理的推论。 在这里,我认为还有必要对本文所指的“河北地区”的地域范围及称谓等相 关问题做以解释。 本文所指的“河北地区”,主要是指当时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 东到大海的地区圆。在j 魏前期,这一地区主要为定、冀、相、幽等州之地,人口 约为三四百万。 。该书为卜卷奉河北通史 的第三卷,河北人疑版社,2 0 0 0 年版。 。包括今天京津、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 。由于北魏前期有关人口的文献记载很少,加之等时河北地区人口的流动性根强,故报难确剀统计当时河北 地区的人l j 数。文中所用的这一数字参考r 牛 嘲珍:河北通史魏晋北朝卷第五章第二节北魏幽冀 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的“人口状况”部分,第2 2 0 一2 2 3 页。 ?。o, 蕊黪篆 北魏时期,“河北”还有许多异称,据笔者初步统计,仅魏书中所见的就 有近二十种之多,诸如中原、山东、中州、中夏、燕赵、米夏、南夏、赵魏等等。 虽然它们所指的地域并不一定都完全吻合,但大体上的范围还是一致的。本文在 叙述过程中,除引文中沿用原文的称谓外,一律使用“河北”这一称谓,这不仅 是因为这一称谓合乎现在人们的习惯,更是因为在魏书中“河北”的所有称 谓中,“河北”一称最为常见。 本文中涉及的历史地名及其所在的方位,以魏书卷1 0 6 上、中、下地 形志上、中、下及晋书卷1 4 、1 5 地理志上、下和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 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四册) 为准;今地名及行政区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 部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2 0 0 5 年版) 。为准。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掌握材料有限,对史实的分析和论述等诸多之处定会有 不少错误,敬请多多指正。 第一章 北魏初期政局与道武帝平定河北策略的制定 在公元3 8 3 年的秦晋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战败,北方短暂的一统局面又不 复存在,黄河流域再次陷入分裂之中,鲜卑、匈奴、羌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一 些上层分子,纷纷起来建立了后秦、后燕、西燕、后凉等割据政权。在这一浪潮 中,东晋太元十一年( 公元3 8 6 年) ,鲜卑拓跋部也趁机重建了十年前被前秦所灭 。此外还有区夏、中土、南州、北州、东州、华夏、中地、东野、冀士等称谓。值樽注意的是稿:北魏迁 都洛阳之前与之后对河北的某些称谓是有变化的。如。在迁洛以前,由于 可北位于都城平城( 令山两夫州 市东北) 的东南方,所以州北也被称为“南夏”、“南州”;而迁洛以后,由于河北位于都城洛阳的东北方, 故而河北又有“北州”之称。迁洛前“河北”、“山东”二称都较为常见,而迁洛后却很少再用“山东” 称,以称“河北”为主。另外,“中原”、“中州”、“中夏”、“东夏”、“南耍”、“区夏”、“中土”、“中地” 等称多见于北魏建国前和北魏前期,到北魏中后期,这些称谓就较少见到了。 o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 9 8 2 年版。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2 0 0 5 年版) ,中国地图 i _ l 版社,2 0 0 5 年版。 4 亡的代国。 一、平定代北平定河北的基本前提 ( 一) 拓跋琏重建代国之初的兰大障碍 登国元年( 公元3 8 6 年) 正月,原代国国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珐即代王位, 大会各部于牛川(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 ,重建了代国。四月,拓跋琏又改 称魏王,这一政权史称北魏。 在代国重建之初,照个代北地区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对拓跋琏来说,尚存在 有三股较为强大的敌对势力:拓跋窟咄、刘显和刘卫辰。 窟咄是昭成帝什翼犍的少子,拓跋瑾的叔父,当时他投靠了慕容永,为西燕 的新兴( 今山西忻州市忻府区) 太守,西燕政权积极支持他去争夺王位。此外, 刘显也资助他与拓跋硅争位。“拓跋君位继承,本来没有习惯法的规定,代国复国, 实际上没有法定的继承人,所以有意竞逐的人不少。拓跋硅有嫡长名分,但并不 特别受到尊重。他对年十六,幼于窟咄,是他重大的弱点。”国因此,窟咄成为肘 拓跋硅在鲜卑拓跋部中统治地位的重大威胁。 代国灭亡屠,前秦统治者苻坚任命独孤部刘库仁和铁弗部刘卫辰分统旧代国 部众。“自河以西属卫辰,自河以东属库仁。”。独孤部刘库仁死后,其弟眷统领部 众,后来库仁予显杀眷自立,继领了部众。刘驻“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参 天贰地,笼罩宇宙之规”。,继位之后,便想杀害拓跋琏以绝代国人望,幸丽拓跋 硅在母亲献明皇后贺氏的帮助下得以亡奔贺兰部。后来,刘显又资助窟咄与拓跋 琏争夺王位,直与拓跋琏为敌。 铁弗部刘卫辰曾在什翼犍晚年引前秦苻坚军队大败什翼犍,代国因此丽灭亡, 故刘卫辰对拓跋畦来说有亡国之仇。在代国熏建之初,西燕和后秦政权为了壮大 自己的势力,也都来拉拢刘卫辰,这更使得刘卫辰有恃无恐,不断侵掠拓跋硅部 。粥余庆:北魏后富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载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 0 0 3 年版,第4 0 页。 。魏书卷2 3 刘库仁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7 4 年版,第2 册,第6 0 5 页, 3 魏书卷2 4 张衰传,第2 册,第6 1 3 页。 i i 誊| 溪懑蘩i 辫誊 众。 以上所举的窟咄、刘显和刘卫辰三股势力成为拓跋硅重建代国之初所面临的 三大障碍,拓跋琏要想在代北立稳脚跟,就必须消灭以上三股敌对势力,这成为 了拓跋琏此后发展和壮大北魏的前提和基础。 ( 二) 联合后燕,平定代北 为了巩固其代王地位和鲜卑拓跋部在代北地区的统治地位,拓跋珐采取了联 合后燕的策略,在代国重建之初,拓跋琏曾多次遣使后燕以征师。这一策略也符 合“远交近攻”这一中国古老的政治与军事原则。 拓跋硅的祖母、什翼犍昭成皇后是后燕统治者鲜卑慕容部人,从表面上看来, 拓跋琏联合后燕与此层亲戚关系有关,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二者之所以会联合, 主要还是出于双方政治与军事利益的需要。拓跋琏所面l | 缶的形势和他的目的前文 已经述及,此处不再赘述。而后燕的统治者慕容垂也正想向太行山以西扩大自己 的势力,企图把拓跋琏置予他的控制之下。关于这一点,从二者联合打败窟咄后, 慕容垂“奉帝。西单于印绶,封上谷王”。,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后燕政权的援助下,登国元年十月,拓跋琏“会( 慕容垂予) 贺骥于高柳。, 大破窟础。窟咄奔卫辰,卫辰杀之,帝悉收其众”。第二年六月,在贺麟的援助 下,“帝亲征刘显于马邑。南,追至弥泽,大破之,显南奔慕容永,尽收其部落” 。 在消灭了窟咄和刘显两大敌对势力后,拓跋琏部众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国,虽然在 登国六年魏燕关系破裂,拓跋琏仍凭借自己的实力于同年十一月“擒( 卫辰子) 直力凝”,十二月,“获卫辰尸,斩以徇,遂灭之”,又“收卫辰子弟宗党无少长五 千馀人,尽杀之” 。至此,拓跋琏重建代国之初所面临的三大障碍都得以清除。 此外,在登国( 公元3 8 6 年一3 9 5 年) 年间,拓跋蛙还大破高车、蠕蠕等游牧部落, 平定了整个代北地区。这一切,都为拓跋琏以后的进兵中原、平定河北奠定了基 “本节引文中“帝”均指北魏遒武帝拓跋硅,以下不再出注。 2 魏书卷2 太祖纪,第1 册第2 l 页。 。商柳,今山西阳高县。 “魏书卷2 太韫纪第l 册,第2 1 贞。 。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 “。魏书卷2 太祖纪,第l 册,第2 l - 2 2 页。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论及此事时曾经有亩:“刘显败而拓跋氏之删业复矣”,其亩甚是。见昂思勉:两 器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版,上册,第2 5 8 页。 ”魏书卷z 太祖纪,第l 册,第2 4 页。 鎏鬻叠蓉 础。 二、道武帝平定河北策略的制定 ( 一) 从对西域、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政策看道武帝之策略 在平定代北之后,鲜卑拓跋部是否去称雄北方更为辽远的地区呢? 回答是否 定的。道武帝将目光瞄准了当时汉文化和封建经济发达的河北地区,向南看而不 是向北看,以平定中原为己任。从以下的两则史料我们可以看出道武帝的这一策 略。 魏书卷1 0 2 西域传序日:“太根初,经营中原,未暇及于四表。既 而西戎之贡不至,有司奏依汉氏故事,请通话域,可以振威德于荒外,又可致奇 货于天府。太祖日:汉氏不保境安人,乃远开西域,使海内虚耗,何利之有? 今 若通之,前弊复加百姓矣。遂不从。历太宗世,竞不招纳。”余太山先生在( 魏 书西域传) 要注 七 中说:“竟不招纳,不仅表明拓跋氏力有所不逮。而且 说明太祖、太宗看不到经营西域的意义。拓跋魏的西域经营实始于世祖太武帝时。” 圆余先生所吉很有道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也是道武帝的一种策 略,他要先平定中原,再去顾及远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下面 的一则史料更能清楚地看出。魏书卷1 0 0 库莫奚传:“登国三年,太祖亲自 出讨,至弱洛水国南,大破之,获其四部落,马牛羊豕十馀万。帝日:此群狄诸 种不识德义,互相侵盗,有犯王略,故往征之。且鼠窃狗盗,何足为患。今中州 大乱,吾先平之,然后张其威怀,则无所不服矣。既而车驾南还云中,怀服燕赵。 十数年间,诸种与库莫奚亦皆滋盛。及开辽海,置戍和龙。,诸夷震惧,各献方物。” o 第6 册第2 2 5 9 页。北史卷9 7 两域传序略伺( 中华书局点撞本。1 9 7 4 年版,第1 0 册,第3 2 0 5 负) 。魏书卷1 0 2 西域传系以北史卷9 7 西域传有关部分朴,此处本应引用北史,但余 太山先生认为t 引太祖初至竟不招纳一段系魏书原文。所述乃北魏事情,不可能是周书、隋 之文。更重要的是按之魏书其他纪传,太祖时确与西域没有来往。至于探境安人四字,正如 前人早已指出,魏书原文应为保境安民,民字避唐讳改。”( 见余太山:( 魏书西域传) 原文 考,载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第6 8 页。) 所以本文在引用时仍引 魏书,而来引北史。以下弓l 今奉魏书此种情况;如不涉及其他重要问题,不再出注。 o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城传要注,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4 2 2 页。 “弱洛水今内蒙古馥拉术伦河。 “和龙今辽宁朝阳市。 然 。可见,道武帝的策略是先抓住机遇平定中州,然后再威服北方各少数民族。 ( 二) 道武帝平定河北策略制定的原因试析 河北地区在汉末魏晋十六国时期曾长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所在,并逐渐 成为了北方的文化中心,又有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襄国( 今河北邢台市) 、 中山( 今河北定州市) 等中心城市的兴起,其政治、军事地位也有很大程度的提 高。道武帝平定河北策略的制定恐怕与河北地区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等因素 对鲜卑拓跋部的强烈吸引有关,这是从河北地区的历史背景方面来讲,那么,从 北魏方面分析,道武帝平定河北策略的制定是否有其自身的原因呢? 本节试就这 一问题略作探讨。 1 、吸取十六国一些政权兴起的历史经验 两晋永兴元年( 公元3 0 4 年) ,匈奴族刘渊在离石( 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 起 兵反晋,建立汉园,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在随后的一个时期里,羯族石 勒、鲜卑族慕容侑、氐族苻洪等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割据政权。拓跋琏重建代国 之时,这些政权的兴衰成败是刚刚发生过的历史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因此, 十六国政权特别是其中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拓跋珐 等北魏统治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据晋书各载记,刘渊、石勒、慕容侑、慕容垂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 大多数都是在控制了河北地区后才称王称帝的。如后赵的建立者石勒,他“发迹 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圆,席卷了半个中国,最后还是北还而去 经营河北才得以成就霸业。正像其谋主张宾所分析的那样:“河朔既定,奠有处将 军之右者。”。东晋太兴二年( 公元3 1 9 年) ,在河北站稳脚跟的石勒得以在襄国称 赵王。又如后燕的建立者鲜卑族慕容垂,也是在占有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地区后 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在中山称帝韵。拓跋琏身边的谋士们在出谋划策时也经常会论 及当时北方的政治形势。如上谷沮阳田人张恂就曾经说过:“金运失御刘石纷纭。 慕容窃号山东,苻姚盗器秦陇,遂使三灵乏响,九域旷君。” o 第6 册,第2 2 2 2 2 2 2 3 页。 。晋书傍卷1 0 4 石勒载记上,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7 4 年版,第9 册,第2 7 1 5 页。 8 晋书卷1 0 4 石勒载记上,第9 册,第2 7 1 6 页。 。沮阳,今河北怀来县东南。 8 魏书卷8 8 良吏张恂传,第5 册第1 9 0 0 ,贞。 由此可见,十六国中的一些政权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必定会对拓跋蛙的 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平定河北策略的制定也无不与之有关。 2 、鲜卑拓跋都“圈南”传统政策的影响 早在东晋太兴四年,平文帝郁律就曾“治兵讲武,有平南夏之意”。昭成帝 什翼犍时,燕凤出使前秦,苻坚问他:“代王何如人? ”燕风回答说:“宽和仁爱, 经略高远,一时之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 史书又称:“平文、昭成雄据塞 表,英风渐盛,图南之世,基自此始。”。可见,鲜卑拓跋部素有“图南”这一传 统政策。道武帝平定河北策略的制定也是基于本民族的这一历史传统的。 昭成帝什翼犍早年曾经客居河北达十年之久,这样的经历更是影响了他“图 南”策略的制定。魏书卷1 序纪称:烈帝元年( 公元3 2 9 年) ,“石勒遣使求 和,帝遣弟昭成皇帝如襄国,从者五千馀家。”固后来,东晋成和八年( 公元3 3 3 年) 石勒死,两年后,石虎把后赵的国都由襄国迁往邺城,什翼犍也因而又客居 邺城,直到东晋成康四年( 公元3 3 8 年) 烈帝死后拓跋孤到邺城奉迎他北返继位, 而拓跋孤鑫己又客居邺城为质。另外,据南齐书卷5 7 魏虏传,拓跋硅在苻 坚于淝水之战中战败后曾“随舅慕容垂据中山”。,道武帝本人在早年也有客居河 北的经历。 北魏先公先王及道武帝本人客居河北的经历使得鲜卑拓跋部与中原地区的交 往增多,他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先进的汉文化,使他们对之有一种向往,从而对鲜 卑拓跋部入主中原的传统政策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也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o 魏书卷1 序纪第l 册,第l o 页。 。魏书卷2 4 燕风传。第2 册。第6 0 9 页。 。隋书卷5 8 魏漕持,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7 3 年版,第5 册,第1 4 1 8 页。 o 田余庆先生认为,在掇帝、穆帝时,鲜卑拓跋部就已经有“图南”之意。见田余庚t 代北地区拓跋与鸟 桓的共生关系 魏书序纪) 有关史实解析,栽拓竣史撵,第1 1 8 页。 o 第l 册,第1 1 页。这里所说韵“石韵遣使求和”等语当属史官的修饰之辞,实际上是园为烈帝翳槐与 炀帝纥那争夺王位,烈帝依附后赵石勒,想得到后赵的支持,所以才会派其弟什翼犍为质而客居襄国。关 于鲜卑拓跋部与后赵的关系可参何德章鲜卑代国的成长与拓跋鲜卑的初期汉化一文的第二部分什 翼犍与鲜卑代眉的重建武攫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 0 0 1 年第l 期,第5 4 5 6 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7 2 年版。第3 册,第9 8 3 页。 o 这种说法足有争议的。吕思勉先生在论及此事时说到;“寨书云:秦后听什翼髓北归,犍死,涉归代立, 又不如齐书云:坚败t 琏隧幕容垂。其后还领其部之可捕。”( 见吕慝勉:两晋南北朝史,t :册,第 2 5 4 贾。) 李凭先生也曾以大量的文字考证此说的可信性。 、( 代记) 和北魏国史,载拓跋史探兰 联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2 6 2 2 8 啖。 ”马民寿:乌桓与鲜卑,e 海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版,第5 卜5 2 负。 蓑黉然豢; 在参合陂战胜后燕军队之后,就曾经“于俘虏之中擢其才识者贾彝、贾闺、晁崇 等与参谋议,宪章故实”。皇始元年九月,北魏攻占了后燕的并州地区,又获得 了不少汉族士人,这很有利于北魏对汉魏典章制度的学习,于是北魏“初建台省, ! 首! 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已下悉用文人”。对于平并州后 北魏政府对汉族士人的录用,史书称赞道:“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 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闯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平 并卅后得到的士人毕竟不多,道武帝之所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给平定河北时所遇 到的士人做出这样一个政治姿态:北魏政府尊熏并且要重用原服务于后燕政权的 士人。在重创后燕、平定河北以后,北魏果然得到了更多的熟悉汉魏典章制度的 士人。于是北魏于天兴元年六月“诏有司议定国号”,并以“魏”为号。十一月, “诏尚书吏部郎中邓渊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吕,协音乐;仪曹郎中董谧撰郊庙、 社稷、朝觐、飨宴之仪:三公郎中王德定律令,串科禁:太史令晁崇造浑仪,考 天象:吏部尚书崔玄伯总而裁之。”。特别是其中的崔玄伯和邓渊,对北魏政权文 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史称:“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 禁,玄伯总丽裁之,以为永式。” 又云:“渊明解制度,多识旧事,与尚书崔玄伯 参定朝仪、律令、音乐,及军国文记诏策,多渊所为。”。虽然这些入魏的汉族士 人对汉魏典章制度的传承和北魏政府对之的采纳均是有限的,但这也确实在一定 程度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此基 础上,北魏又不断吸取了诸如河西、东晋南朝等文物制度的积极因素,从而形成 了隋唐两朝制度的重要一源。 三、平定河北与北魏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 。魏书卷2 太祖纪,第l 册,第2 7 页。 o 魏书卷2 太祖纪第l 册,第2 7 页。 。魏书卷2 太祖纪,第1 册,第2 7 2 8 页。j o 魏书卷2 太祖纪,第l 册,第3 3 页。 o 魏书卷2 4 崔玄伯传,第2 册,第6 2 l 页。 魏书卷2 4 邓渊传,第2 册,第6 3 5 页。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有经典之论:“腑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不m 三源:一日( 北) 魏、( 北) 齐, 二日粱、陈,三日( 西) 魏、周。所谓( 北) 魏、( 北) 齐之源者,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扎乐政刑 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闻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苴子孙摹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 也。( 北) 魏、( 北) 齐之源其中亦有何西之一支派”见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绪 论”,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2 0 0 1 年版,第3 4 页。 拓跋鲜卑是一个源自漠北的游牧民族,一直到北魏建国后,畜牧业仍占有绝 对的优势,但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北魏统治者也认识到必须逐渐地去接受和扩 展农业经济。登国九年,道武帝就曾“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橱杨 塞外”。但这仅是北魏发展农业经济的个开端,北魏农业经济比重的迅速增长 是在道武帝平定河北之后。 河北地区沃野千里、气候温和,水利事业也较发达,因而虽屡遭战争破坏, 其农业经济仍能缀快得以恢复和发展。诚然,“北魏前期本质上仍是一个以畜 牧经济为主的和以代北、塞内外为统治中心的奴隶制国家,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 并不影响它的奴隶制国家的性质,更未能立即改变它的奴隶制国家的性质, 但农业经济发达的河北地区的入魏,使北魏的农业经济比重大大增加,这是毋庸 置疑的历史事实,从而必将有力地推动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正像唐长孺先生所言: “农业的比重增加,铁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终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成 为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拓跋氏族的瓦解是在侵入中原以后,拓跋 部族定居在山西、河北一带土地上发展起来:包围着它的除了些比较更落后的 部落、氏族之外,便是汉族的业已巩固和成熟了的封建制度,这就给予拓跋族以 巨大影响,使之走向封建制。”。 在平定河北之后,北魏从河北向代北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史载较大规模的 从河北移民代北有以下三次: 1 、天必元年正月,“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 十万馀口,以充京师。”并在二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 。同一事魏 书卷l l o 食货志载日:“既定中山,分徙吏民及徒何种人、工伎巧十万馀家 以充京都,各给耕牛,计口授田。”。 “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o 魏书卷2 太祖纪,第l 册,第2 6 页。 o 高敏:论北魏的社会性质载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2 0 l 页。 。唐长襦t 拓跋族的汉化过程,载魏晋南靶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外一种) ,第5 9 3 页。 o 魏书卷2 太祖纪i 第l 册,第3 2 页。 o 第8 册,第2 8 4 9 2 8 5 0 页。庸k 孺先生指出:。显而易见所谓内徙新民即是河北迁来的汉人与汉化r 的鲜 卑及其他种族人。这次徙是三 。六万之中大概绝大部分是计口授,从事于农业劳动。”见唐长孺:拓跋 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从( 外一种) ,第2 1 2 页。 2 、天兴元年十二月,“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二千家于代都。” 3 、泰常三年( 公元4 1 8 年) 四月,“徙冀、定、幽三州徒何于京师。” 通过移民代京,代北地区的人口有了剧烈的增加,尤其是从封建经济发达的 河北地区而来的移民,对代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来看代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在北魏平城时代,从河北地区而来的移民担 当起了为平城地区供应粮食的任务。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时,他们基本上能够完 成这一任务。当神瑞二年( 公元4 1 5 年) 因灾荒朝议将迁都邺城时,崔浩力主反 对迁邺说道:“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 。可见代北地区农业生产只要达到一般的“中熟”,再加上其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的 贡献,就能够基本满足平城地区的粮食需求。 再来看手工业的发展。北魏起自北荒,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平定河北后 掠得的后燕的手工业者成为北魏前期主要的手工业生产者。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 “百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