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教学案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重视母语的学习。培养对汉语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细节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一、填空:本文是一篇谱写悲壮昂扬爱国主义颂歌的小说,作者为 法国 小说家 都德 。二、自读课文,完成字词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结合注解或查阅字典): 暖和(nun huo)思量(s liang)挟着(xi)诧异(ch)捂着(w) 踱来踱去(du)钥匙(yo shi) 祈祷(q do)字帖(ti)哽住(gng)塞进(si)摇摇晃晃(hung):宛转:(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诧异: 惊奇。 宁可:副词,表示比较利害得失后选取某一方面。 哽住: 声气阻塞。 三、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题目:1结合学案测评拓展P26“课堂链接”,了解“普法战争”的概况。,其中主要人物是谁?重要人物是哪一个?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兵。主要人物为韩麦尔,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为小弗朗士。“最后一课”?用课文中原句回答。同时从课文中找出揭示“最后一课”的语句。这是“最后一课”主要原因是“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作者多次在文中重复“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第13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第16段“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着最后一课”。第23段“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一课”的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念,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提示:朗读时,要有角色意识,要以声传情。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感受在朗读时要注意体现,比如这四个“最后一课”的句子,要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在小弗朗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小弗朗士应该感到震惊。“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着最后一课。”应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朗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有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1)课文是以“ 我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 上课 下课的顺序来安排情节。重点是写上课,主要写了: 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这“最后一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主要从 气氛 、 学生 、 老师、 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四个方面来写。 5自由阅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讲述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尝试用精炼的语言概述大意,梳理情节。从作品中探寻时代背景,为理解小说作必要的铺垫。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是中国幸运年。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为祖国而自豪的感情便是神圣的爱国情感。爱国情感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到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它就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二、简介时代背景(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了解的“普法战争”来介绍时代背景)教师点拨: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在阅读的基础上,圈点勾画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方法指导: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故事梗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而小说的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请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组交流自读成果。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划分方法:(1)课前(第110段)课上(第1123段)下课(第2429段)(2)上学路上(第16段)上课之前(第710段)上课经过(第1123段)宣布下课(第2429段)(3)上课前(第110段)上课时(第1129段)(4)上学路上(第16段,开端)上课(第723段,发展)下课(第2429段,高潮、结局)师生共同评议:以上故事情节的四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四种更为合理。第一部分(16段):故事的开端,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刻画了小弗朗士的幼稚、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的性格,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723段):故事的发展,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写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的经过。(710段)写了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1116段)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1723段)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段):故事的高潮、结局。写下课时的情景。四、聚焦小说环境描写,从作品中探寻时代背景。从文中圈点勾画出能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仔细品读,了解时代背景,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方法指导:现实主义小说是属于时代的。杰出的小说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解读环境描写是解读小说,把握主题的一个重要窗口。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草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赏析举例:(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朗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2)“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再如:(3)“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4)“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6)“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7)“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8)“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教师总结:解读环境描写、了解时代背景,是阅读小说的一把钥匙,对于小说主旨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