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湖北省粮食安全研究.pdf_第1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湖北省粮食安全研究.pdf_第2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湖北省粮食安全研究.pdf_第3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湖北省粮食安全研究.pdf_第4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湖北省粮食安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作为拥有全国十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的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是我国十大粮食 生产区之一。其生产的粮食不仅要满足本省人民的消费和需求外,还要向粮食生产 不足的省区提供粮食以满足其消费和需求。因此,湖北省的粮食生产安全与否对全 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资价格上涨快等) ,导致湖北省粮 食生产总量及人均粮食生产量逐年下降,这对湖北省及全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的 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湖北省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湖北省 粮食安全生产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本文借鉴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所定义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来 分析湖北省的粮食安全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影响湖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各种相关因 素,研究各要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由此归纳 出各要素对湖北粮食安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 1 ) 由于湖北省1 9 9 6 - - 2 0 0 6 年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和人均实际耕地面积基本上都 不断减少,在1 9 9 卜1 9 9 9 年间,耕地压力指数基本维持在k = 1 的情况下,说明 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等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而在2 0 0 0 年- - 2 0 0 5 年间,耕地压力指 数基本维持在o 9 3 和1 之间,总的来看,耕地压力指数k 1 ,说明实际人均耕地 面积大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度转移耕地用途。而在2 0 0 5 年 到2 0 0 6 年间,由于复种指数和单产的下降,导致了耕地压力指数的突增。但总的 来看,湖北省目前的粮食生产处于较安全状态。 ( 2 ) 通过对耕地压力指数各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再根据蔡运龙教授所定义的 计算公式,我们得出:在温饱型和宽裕型消费水平下,湖北省2 0 1 5 年和2 0 2 0 年耕 地压力指数k 值都小于1 ;在小康型消费水平下,2 0 1 5 年的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 , 而2 0 2 0 年的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 ;在富裕型消费水平下,湖北省2 0 1 5 年和2 0 2 0 年 耕地压力指数k 值都大于1 ,说明此时耕地超载现象比较严重,湖北省粮食生产不够 安全状态。在此消费水平下,湖北省需要从外省购买所缺粮食,才可以基本实现粮 食自给,保障其粮食基本安全。相应的,我们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 耕地数量,确保耕地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只有这样,湖北省未来的粮食安全才有根 本保障。 最后,本文针对湖北省目前及未来2 0 年的粮食安全状况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 发展对策。 关键词:耕地压力指数;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安全;湖北省 a b s t r a c t h u b e ip r o v i n c ea so n eo ft h et e ng r a i np r o d u c t i o nb a s e so fc h i n a , i th a sas t a b l e s u p p l ya b i l i t yo fg r a i n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i sn o to n l yt om e e tt h ed e m a n d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 b u ta l s ot os e l lt oo t h e rp r o v i n c e s s ot h ef o o ds e c u r i t y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h a sap i v o t a l s t a t u si nt h en a t i o n a lf o o ds e c u r i t y b u to w i n gt os o m ef a c t o r si n f l u e n c e ,t h et o t a l q u a n t i t ya n dt h ea v e r a g eo fg r a i np r o d u c t i o n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d r o p sy e a rb yy e a r i th a s a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g r a i ns e c u r i t y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a n dc h i n a i ti s n e c e s s a r yt oa n a l y s i st h eg r a i np r o d u c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a n dp r o p o s e s s o m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a d o p t st h em o d e lo ft h em i n i m u ma r e ap e rc a p i t aa n dt h em o d e lo ft h e p r e s s u r ei n d e x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t oa n a l y s i st h e s t a t eo fg r a i ns e c u r i t yi n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t h e s et w om o d e l sa r ed e f i n e db yp r o c a iy u n l o n go fp e i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s i sa l lf a c t o r so ft h em o d e lo ft h ep r e s s u r ei n d e x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t h i sp a p e r s t u d i e sv a r i o u s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b e t w e e nt h ef o o ds e c u r i t y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 f r o mt h i s , w ec a ni n d u c et h ei n f l u e n c er u l eo f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 ,w ec a l ld r a wt h e f o l l o w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 ( 1 ) t h em i n i m u ma r e ap e rc a p i t aa n dt h ea c t u a la r e ap e rc a p i t a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a r eb o t hd e c r e a s e dd u r i n g19 9 6t o2 0 0 6 t h ep r e s s u r ei n d e x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 k ) m a i n t a i n sa tt h el e v e lo fk = i i ts h o w st h a t :t h ea c t u a la r e ap e rc a p i t ae q u a lt ot h e m i n i m u ma r e ap e rc a p i t a ,w em u s tp r e v e n tt h er u no f f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w ea l s os h o u l d r a t i o n a l l yg u i d et h eu s a g et r a n s f e r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u n d e r 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i m p r o v i n g t h ei n p u to fm a t e r i a la n dt h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 ;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o fg r a i ns e c u r i t yi n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i ss a f e ( 2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e d i c t i o no fc o r r e l a t i o nf a c t o r so ft h ep r e s s u r ei n d e x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a n dt h ec o m p u t i n gf o r m u l a , w ec a nk n o wt h a t :1 ) u n d e r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 l e v e lo ft h et y p eo fa d e q u a t ea n da b u n d a n c e ,t h ep r e s s u r ei n d e x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o f h u b e ip r o v i n c ei sk 1b o 戗li n2 0 15a n d2 0 2 0 h lt l l i ss t a t e ,t t l e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i so v e r l 。a d ;t h eg r a i n s e c u r i t yi sn o ts a f e w em u s tb u y s o m eg m i n 蜀田mo t h e rp r o v i n c e s t of u l f i l lf o o ds e l f - s u p p o r t m e a i l w m l e ,w em u s t e n h a l l c em e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q u a n t i t yc o n t r o la n d t h eq u a l i t yi m p r o v eo fc u l t i v a t e d1 觚d a tl a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a n d t h ef u t u r e2 0y e a r ss t a t eo fg r a ms e c 啪t y w ep u tf o 刑硼s o m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t og u a r a n t yt h eg r a i ns e c u r i t y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k e yw 。r d s :t h ep r e s s u r ei n d e x 。f c u l l t i v a t e dl a n d ;t h em i n i m u m a r e ap e rc a p i t a ;m e 缪a i n s e c u r i t y ;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训弋 学位 日期沙。卜6 月1 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诠塞握变后进卮! 旦坐生;旦二生;旦三生筮壹! :臂镊名汐 导师签名:勿纱矽 日扩“鼻日 勿竺乡站 q ,午 名 户 签 师期钐一窆飞 u 整 名 纱 广一亟 弋 ,h w 月 寸订叶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引言弟一早ji 函 粮食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是在2 0 世纪7 0 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粮食危机 以后,这个问题才真正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全球粮食价格大 幅上涨,引起了各国的警觉。从2 0 0 6 年9 月开始,特别是从2 0 0 7 年以来,世界上 一些主要的粮食品种( 如小麦和玉米) 的价格大幅度上涨n 1 ,达到1 9 9 6 年以来的最 高水平。而0 8 年初,大米价格更是创下3 4 年来的最高水平。全球粮价的高位运行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发了粮食危机,甚至因抢购粮食而引发骚乱。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如果我国的粮食问题解 决得不好,还会波及到整个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比如,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 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徘徊局面以及9 0 年代粮食总产量的下降,甚至一度出现粮食供 给恐慌,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更是引发了我国政府以及国际 社会,对于我国粮食问题的极大关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另外,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的 粮食安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近年来国际大米价格的不断攀高,给国内部分 大米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国家补贴、“三 减一补 、扩大补贴品种、最低价收购和增收增储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大米价格,总体来看,还未受到国际市场波动 的过多影响乜1 。比如:3 月份天津大米市场呈现出货源充足,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平稳的态势,并没有出现货源短缺,供不应求,大米价格上扬的趋势口1 ;而4 月上 旬,湖北省和安徽省早稻和晚稻籼稻米价格呈现比较平稳,且有下降的趋势;而在 东北一些地方,由于受全国粳稻增产、运力紧张的影响,粳稻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粳稻收购价格已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与此同时,由 于化肥、农药、种子、薄膜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挫; 同时受2 0 0 7 年年末和2 0 0 8 年年初的南方雨雪天气影响,造成交通线路受阻,导致 大量在沿海和珠三角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有回家,成为今年粮食生产面临的又一新情 况h 1 ,这些都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另外由于人类的一些行为,如城市用地的大规模扩张占用大片耕地;农村劳动 力大规模外出打工,造成大片农田无人耕作,出现抛荒严重,耕作粗放的现象;农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业基础设施与水利设施长时间得不到维修与更新;为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兴建乡镇 企业,从而给当地带来新的土地和水资源污染;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业 投入成本高,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等啼1 ,这些都要严重阻碍了粮食生产的 正常运行。 1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总结出确保粮食需要的最根本的途径有两 条:一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但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来 说,除了提高本国或本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外,还可以在粮食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粮 食( 但前提是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且该区域有足够的购买能力) 旧。因此, 在人口不断增长,而后备耕地资源严重匮乏或难以加以开发利用或开发利用难度很 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一个地区的粮食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们主要的途径也 是通常的做法就是保护并提高现有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以满足自身的粮食需要哺1 。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不仅要满足本省人民的粮食需要,同时还要 向外省卖出一部分粮食,以解决那些粮食产量不足省区人民的生活问题。但是湖北 省的粮食生产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严重 制约了湖北省粮食生产。 本文就是以此为研究目的,来研究湖北省的粮食安全状况。本文分析了湖北省 自1 9 9 6 以来人口、耕地、粮食总产和单产、复种指数和粮食自给率的动态变化, 以研究湖北省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在保证食物安全情况下,湖北省耕 地压力指数的变化,旨在找出影响湖北省耕地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对于解决目前 湖北省粮食安全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粮食安全的研究,基本都是始于2 0 世纪7 0 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粮 食危机以后。这些研究也基本上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f a o ) 、世界银行( w o r l db a n k ) 等国际组织发起的,另外还包括一些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相关研究机构。 而这些研究也基本上是围绕着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粮食市场与价格政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策、粮食供求与储备、粮食分配与销售体系、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研 究探讨m u 。此外还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如联合国粮农组织 ( f a 0 ) 和国际谷物理事会( i c c ) 曾对1 9 9 7 - 1 9 9 8 年世界粮食的形势作了一番研究,得 出的结论是:目前全球粮食供给的形势有所改善,安全系数是有所提高的。 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了相关政策。如, 泰国主要通过降低出口税、降低汇率、取消出口许可证等措施刺激粮食生产发展, 保证粮食安全;埃及从原先的鼓励粮食出口到开征大米出口税,再到提高出口税, 直至禁止大米出口,所有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保障国内市场供应。此外,埃及还计 划放开小麦收购价格,以保持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同;俄罗斯拟实行粮票制度和 冻结6 种食品的价格( 小麦面包、黑麦面包、牛奶、酸奶、鸡蛋和葵花籽油) 1 ;法 国则建立以“目标价格 为中心,配以不同辅助价格类型的价格体系,以避免市场 粮食价格无序上涨或下跌n 1 ;印度采取了国家增加农业投资,加强水利建设等措施 1 ;巴西推行“零饥饿计划救助穷人,此外,巴西建有很多应急储备仓库,在粮 食价格上涨或者由于气候等原因产量不足时使用n ,; 1 3 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我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一般的 发展中国家。对粮食安全的概念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是国家制定相关农业政策和 把握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1 9 9 4 年以来,美 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对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关系作了非常悲观的 预测,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方面的文章、著作。他的谁来养活中 国一书的出版,则进一步引发了中国政府、学者以及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粮食问 题的极大关注,也进一步推动了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陋1 。 目前国内对粮食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 个方面: ( 1 ) 粮食安全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如郭书田n 3 3 认为我国粮食安全包 括5 个方面,即粮食自给率、粮食库存率、农民收入、生态环境、食物安全。而李 向荣n 4 认为一个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3 个环节,必须保 证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以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粮食。他在 文中还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他从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再 到国内外粮食安全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都一一作了系统的分析和对比,并得出了适 合我国的比较合理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并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全的对策与建议。 ( 2 ) 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如李丽纯等n 印利用福建省近年来的粮食播种 和产量数据以及化肥、农药施用量数据对福建省粮食安全情况进行动态研究;黄广 宇等n 剐对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耕地资源 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蓝海涛n 7 1 以江浙地区为例介绍 了发达地区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分析了江浙地区粮食安全存在的 突出问题和深层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问题的政策建议;唐小惠n 砌阐述了湖南 粮食安全现状,研究了湖南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处理湖南粮食安 全问题的对策:姚慧敏n 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关系,并得 出: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 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目前国内通过研究耕地压力指数来分析粮食安全状况是由北京大学蔡运龙渺2 妇 教授所提出的。如他以河北省邢台市为研究对象,对邢台市1 9 9 0 - - 2 0 0 4 年的耕地、 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邢台市1 9 9 0 - - 2 0 0 4 年耕地压力 指数的变化特点,并预测了未来1 5 年邢台市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乜羽;另外,他运 用自己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湖北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同样对未来1 5 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 数进行预测口驯。 本文正是借鉴蔡运龙教授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来研究湖 北省1 9 9 6 2 0 0 6 年粮食播种面积、全省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复种指数和粮食 自给率等相关因素,进而根据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湖北省粮食安全动态, 并对2 0 15 年和2 0 2 0 年湖北省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旨在 为后期的粮食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1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4 1 研究内容 着重研究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粮食安全体系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分析湖北省 粮食安全现状与未来发展态势,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障湖北省粮食安全的 相关措施。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粮食安全体系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粮食、 粮食安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相关要素包括人口、耕地面积、粮 4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食自给率、粮食单产、粮食人均需求量等。 1 4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s p s s 、灰色关联、回归分析和e x c e l 等统计方法对湖北 省1 9 9 6 2 0 0 6 年的人口、耕地面积、粮食自给率、粮食单产、粮食人均需求量 和复种指数等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把预测结果和历史相关数据加以对比,以找出 更加合理的预测模型。再通过运用蔡运龙教授定义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 指数来分析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同时,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t i e s i s 2 1 粮食 第二章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的适用范围 粮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粮食仅指谷物类;而广义的粮食则包括 谷物、豆类、薯类啼1 。除有特别说明外,文章所研究讨论的粮食范畴指的是广义的 粮食。这与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上所公布的粮食产 量的概念和相关统计数据是一致的。 2 2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的概念是由世界粮农组织( f a o ) 在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首先提出来的, 其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心劓。 1 9 8 3 年,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对“粮食安全 概念作了新的定义。他明 确指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与否,就是要看它能否实现“每个人都能得 到维持他的基本生存的食品,并且这些食品在质量上应该是健康的畸1 ”这一目标。 对于我国而言,“粮食安全”就是指主要粮食品种的产和销、供与求动态的平 衡,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实力和能力船5 1 ,也就是要保证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饭吃, 且拥有应对非常事件的能力乜5 1 ,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粮食安全的范畴。 2 3 耕地压力指数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蔡运龙舢教授所定义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 来进行分析。其中,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在自给水 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 积。这一概念给出了保障一定区域食物安全而需要保护的耕地数量底线。其计算公 式为: s - i n = 1 3xg ,( p q k ) 加2 1 1 ( 式1 ) 式中:s 咖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h m 2 人) ;b 为粮食自给率( ) ;g ,为人均粮食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需求量( k g 人) ;p 为粮食单产( k g h m 2 ) ;q 为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面积比重( , 以下简称“粮作比 ) ;k 为复种指数( ) 。 而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 为: k = s 山s 。呲n( 式2 ) 式中,k 为耕地压力指数;s 。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耕 地资源的紧张程度,并给出了耕地保护的阈值。当k - - 1 说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等于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此时必须防止耕地流失;当k i 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 小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表明耕地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防止出现粮 食不安全问题,加强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从这两个数学模型可以看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取决于食物消费水平、食物自 给率、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和耕地利用指数,而耕地压力指数则与实际人均耕地面 积成反比。 7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三章湖北省农业发展条件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我国的中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省会为武汉市。 设有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 州1 2 个省辖市,仙桃、天门、潜江3 个省直管市,1 个恩施自治州和1 个神农架林 区。纬度位置位于2 9 。0 5 7 n 到3 3 。2 0 7 n ,1 0 8 。2 1 e 到1 1 6 。0 7 e 之间馏7 1 。 南北宽约4 7 0 公里,东西长约7 4 0 公里,总面积1 8 5 9 万平方公里瞳7 1 。与河南省、 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和陕西省接壤。 3 1 湖北省农业发展自然条件 3 1 1 地质地貌 在地质构造上,湖北省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雎7 1 。在地貌上, 处于我国地形第一级阶梯至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 地和平原各有分布口钥。其中,山地占了总面积的5 2 ,1 3 为丘陵,1 4 为台地,2 1 为平原,为山地面积占较大部分的省份矧。其中,山地主要分布于我国地形第一级 阶梯的东部边缘,如鄂西、鄂东南和鄂东北一带;丘陵主要分布于鄂中、鄂东北、 鄂东南山地与平原之间以及鄂西南武陵山地的丘原面上;而台地和平原集中分布于 鄂北的襄樊谷地、江汉平原和沿长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乜7 1 。总的来说,地势高低相差 悬殊,区内的地形差异较大,大致呈西、北、东三面高起( 东、西、北三面被大别 山、幕阜山、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等山地环绕) ,中南部低平 的马蹄状心7 l 。 3 1 2 气候 湖北省位于北纬3 0 。n 左右,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另外降水丰沛,主要 集中在夏季,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业生 产,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 的美称。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 5 1 1 4 千卡厘米2 ,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 0 卜21 5 0 小时,大致呈鄂东北向鄂 西南递减的趋势口7 1 。全省年均温为1 5 1 7 ,年均降水量为8 0 0 - - 1 6 0 0 毫米,大致 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瞳7 1 。降水季节变率也较大,某些年份梅雨期长,常发生洪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涝,以江汉平原危害尤甚;某些年份梅雨期短,乃至“空梅”,造成旱灾。 3 1 3 水文、水资源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自西向东流经省内2 6 个县市。境内 的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1 3 个县市,在武汉汇入长江。除 长江、汉江干流外,境内还有42 2 8 条河长5 公里以上的河流乜 。另外有5 8 座大 型水库,总库容4 3 7 5 1 亿立方米1 。河流年均径流量为9 4 6 1 亿立方米,过境容 水量约有6 3 3 8 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1 2 3 4 1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 0 7 0 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 6 3 4 立方米 2 7 o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 3 0 8 1 万千瓦( 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可装机2 5 0 0 万千瓦) 凹1 。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 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星罗棋布的湖泊在蓄洪、灌溉、旅游和水产养 殖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2 湖北省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2 0 0 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湖北省2 0 0 6 年国民生产总值( g d p ) 为7 4 9 7 1 1 亿元,比上年增长1 2 1 ,属于中上等发达水平 2 8 o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占总产值的1 5 2 6 ,属于农业大省( 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平 均水平( 1 2 6 ) 的为农业大省) 啪1 ,湖北省的第二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在g d p 构 成中达到4 4 9 ,但与东部沿海省域相比,数值明显偏小,第三产业比重为3 9 9 与全国平均水平( 3 9 9 ) 相当啪1 ;2 0 0 6 年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 5 7 2 6 9 亿 元,比2 0 0 5 年增长了2 8 1 ,全省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1 0 7 4 0 亿元,1 3 1 7 1 6 亿 元和2 1 4 8 1 3 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 5 6 ,2 1 2 和3 3 4 嘲。全年完成增加值 1 0 6 9 8 1 亿元,增长4 0 啪1 ;粮食总产2 2 1 0 1 4 万吨,比2 0 0 5 年增产3 2 7 6 万吨, 增长3 7 ;农民人均纯收入3 0 9 9 元,增加2 0 9 元,增长7 2 2 a o 粮食生产稳步 增长,全省粮食种植面积3 9 2 6 8 万公顷,增加2 1 4 4 万公顷,增长5 8 3 。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四章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湖北省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湖北省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其中,江汉平原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得天 独厚的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从湖北的现实情况看,“七山一 水二分田”的地理结构和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使得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的矛 盾十分突出。2 0 0 6 年末湖北省总人口为6 0 5 0 万人,人均耕地仅0 0 5h m 2 人,远 远低于我国人均耕地0 1 h m 2 人的平均水平,形势十分严峻( 表4 - 1 ) 。 表4 1 湖北省土地、人口与主要指标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均耕地粮食产量 ( 1 0 4 k m 2 )( 1 0 4h f f ) ( 万人) ( 人k m 2 )( 公顷)( 万吨) 湖北省 1 8 5 93 1 6 16 0 3 13 2 4 4 2 0 0 5 22 2 1 0 1 4 全国9 6 0 0 01 3 2 7 6 2 51 3 1 4 4 81 3 6 9 30 1 0 1 4 9 7 4 7 9 占全国 1 9 42 3 84 5 92 3 6 9 35 1 8 94 4 4 比重( )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7 ) 和湖北统计年鉴( 2 0 0 7 ) 。 这里我们首先根据蔡运龙教授定义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来分 别分析其相关要素。 4 1 湖北省19 9 6 - - 2 0 0 6 年耕地压力指数相关要素分析 4 1 1 湖北省1 9 9 6 - - 2 0 0 6 年人口动态分析 湖北省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的省区。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 鉴统计( 1 9 9 6 2 0 0 6 年) 显示,湖北省2 0 0 6 年年末总人口为6 0 5 0 万人( 包括本省 户籍人口和在本省居住半年以上的外省户籍人口) ,其中常住人口为5 6 9 3 万人瞳”。 与2 0 0 0 年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5 9 6 0 万人相比,总人口增加了9 0 万人,增 长1 5 。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在研究期间内,湖北省1 9 9 6 年全省总人口 为5 8 2 5 1 3 万,2 0 0 6 年末,全省人口为6 0 5 0 万人,人口变化呈现增长趋势。1 1 年间,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总人口增加了2 2 4 8 7 万人( 见图4 - 1 ) ,年增加人口2 0 4 4 万人。从全省1 7 个市、州 ( 含省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 的人口分布情况来看,人口最多的是武汉市:8 5 8 0 万 人,其次是黄冈市:6 7 3 4 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神农架林区:7 2 万人瞳7 1 ,见图4 2 。 2 0 0 6 年湖北省全年出生人口5 4 8 万,出生率为9 0 8 ,死亡人口3 5 9 万人,死亡率 为5 9 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1 3 。从整个研究期间看,湖北省的人口自然增长 率呈下降趋势,由1 9 9 6 年的9 1 5 下降j ! u 2 0 0 6 年的3 1 3 ,1 1 年平均值为3 9 8 , 见图4 3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随着科学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 的改善,人均寿命变长,人口死亡率下降。 6 1 0 0 6 0 5 0 6 0 0 0 5 9 5 0 5 9 0 0 5 8 5 0 5 8 0 0 5 7 5 0 5 7 0 0 - , 1 9 9 6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2 0 0 1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2 0 0 6 注:数据来源于1 9 9 7 - - 2 0 0 7 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图4 - 1 湖北省1 9 9 6 2 0 0 6 年人口变化趋势 注:数据来源丁1 9 9 72 0 0 7 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图4 - 2湖北省1 9 9 6 2 0 0 6 年各市卅1 人口变化图 注:数据来源于1 9 9 7 - - 2 0 0 7 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图4 - 3 湖北省1 9 9 6 2 0 0 6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41 2 湖北省1 9 9 6 - - 2 0 0 6 年人均耕地面积现状分析 41 21 湖北省耕地现状 从2 0 0 6 年湖北省上地利用分类图( 图4 - 4 ) 上得知:湖北省现有耕地面积占总 国土总面积的3 9 协划。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郫东沿江平原和鄂北岗地。 这三个区域,耕地集中连片,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3 5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耕 作 。层深厚、自然肥力高、农田基本建设较好,基本上町做到早涝保收。另外在耕 作制度和农业科技上,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进行了系列探索和革新。但总的来 看,该二个区域的耕地特点和利用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东两部差异:东部光热条件组 合较优,水田较旱地多,粮食牛产自给而略有剩余;而鄂西i i l 区i 大谷深,雨水充 足,但光照条件较差耕地分散,以早地为主,粮食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4 - 2 ) 。 耕地集中化程度晟大的江汉平原( 包括天j 市、潜江市、仙桃市、荆州市) 耕地占其 土地面积的6 8 啪删。 皿 h 4 m m ) ” h 图4 _ 42 0 0 6 年湖北省十地利用圈 辫。 “。矗眵v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表4 - 22 0 0 6 年湖北省耕地资源调查结果统计表 土地类型面积千公顷占总面积 水田 1 8 8 1 7 45 8 7 旱地 1 3 1 9 9 24 1 3 小计 3 2 0 1 6 61 0 0 注:数据来源于1 9 9 7 - - 2 0 0 7 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从耕地所处的地形部位来看,湖北省约8 2 的耕地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平原,2 5 。以上的坡耕地有5 7 3 2 万h m 2 ,占耕地总面积的0 7 4 ,见表4 - 3 。 表4 - 3 湖北省不同坡度下耕地面积 总的来说,湖北省的耕地状况是: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少。 4 1 2 2 湖北省耕地变化 4 1 - 2 2 1 湖北省耕地数量变化 根据湖北省1 9 9 7 - - 2 0 0 7 年的统计年鉴,制成图4 - 5 。从图可知:从近l o 年的 耕地数量变化来看,湖北省的耕地变动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波动性特征 3 1 - 3 3 o ( 1 )1 9 9 6 2 0 0 6 年,湖北省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 9 9 6 年的3 3 4 9 2 5 干公顷,下降至2 0 0 6 年的3 2 0 1 6 6 千公顷,1 1 年总计减少耕地1 4 7 5 9 千公顷,平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均每年下降1 3 4 千公顷,与1 9 9 6 年相比下降了4 4 。 ( 2 ) 耕地变化速度呈阶梯性下降。从湖北省历年耕地面积变化图中可以看出, 湖北省耕地变化情况可分为2 个阶段:从1 9 9 6 - - 2 0 0 3 年是湖北省耕地面积递减的 阶段,耕地面积从1 9 9 6 年的3 3 4 9 3 万公顷减少到2 0 0 3 年的3 0 3 3 5 万公顷,共减 少了3 1 5 8 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近4 万公顷;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耕 地及开发未利用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2 0 0 4 - - 2 0 0 6 年是湖北省耕地面积增加的阶 段。从2 0 0 3 年的3 0 3 3 5 万公顷增加到2 0 0 6 年的3 2 0 1 7 万公顷,增加了近1 7 万 公顷3 。 3 4 0 0 3 3 5 0 基3 3 0 0 愈3 2 5 0 * 、一3 2 0 0 喾3 1 5 0 爱3 1 0 0 崧3 0 5 0 3 0 0 0 。1 、 y 注:数据米源于1 9 9 7 - - 2 0 0 7 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图4 - 5 湖北省19 9 6 - - 2 0 0 6 年耕地面积变 4 1 2 2 2 湖北省耕地空间变化 由于湖北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再加上省内自然条件区 域差异明显和历史等原因,使得湖北省各地区耕地的变动情况不同口4 。3 5 1 ,见图4 - 6 。 其中作为湖北省耕地面积最大的两个市宜昌市与十堰市,这几年的耕地减少速 率相当大,而其他市少l , l 贝j j 处于上下波动的范围中。 1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注:数据来源于1 9 9 7 - - 2 0 0 7 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图4 - 6 湖北省1 9 9 6 2 0 0 6 年各市州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根据对湖北省1 7 个市1 9 9 6 2 0 0 6 年间的耕地资源数量的统计分析,对这 1 7 个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进行计算,可将湖北省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分为四类 3 2 - a 3 1 耕地严重流失区。该区包括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由于这两个地区处于鄂 西,以山地为主。大规模的山地开荒,砍伐森林,导致了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