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8《范进中举》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8《范进中举》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8《范进中举》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8《范进中举》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深层含义。2欣赏讽刺艺术。过程与方法:1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2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团队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精通课文,确定教学内容;了解学情,确立重难点。 (2)整理范进中举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2)搜集作者吴敬梓的资料和与范进中举有关的学习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一、巧用对联,导入新课1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2过渡语:这些闻名于世的对联反映的都是什么现象?(封建社会科举可以让人一步登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小说范进中举(板书标题、作者)。设计意图 引用对联导入,让同学们初步对当时社会的背景有所了解、搞活课堂气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引出课文内容。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作揖(y)带挈(qi)相(xing)公醺醺(xn)行(hng)事长(zhng)亲腆(tin)着啐(cu)抛(po)嗑(k)亚(y)元解(ji)元绾(wn)桑梓(z)轩(xun)敞锭(dng)子拙(zhu)病商酌(zhu)4.疑难词语补充解释。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不读;“中”读,不读。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权变:随机应变。见外:当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1)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2)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注音、字词解释,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并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有如此多难懂的词,为学习古代文言奠定基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集上。,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设计意图 速读课文归纳段意,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四、品味朗读,走进文本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2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交流中,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循序渐进进入课文,了解主人公。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着重分析本篇文章的人物形象特征及文中表现的艺术手法。设计意图总结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方向。六、教学反思 读书,原本是读书人求知的一种乐趣,所以,学到老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更不应当被嘲讽,但范进却不同。他读书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