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doc_第1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_第2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_第3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_第4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6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 72学分: 3.5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二、课程简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是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其重点是研究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生长在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本学科在学习微生物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与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is a basic and important course of higher engineer course school. It integrates and develops from two parts: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controll and microbiology. Its emphases is the problem of microbiology in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controll engineer design. On the base of common Microbiology, in three fiel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and the system of manual disposal, Microbiology of contamination controll study the theory of microbiology in zoology microorganism and self-purific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and the engineer of microorganism disposal. This course mainly study the problem of microbiology in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controll after we have learned the theory of common microbiolog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等。其作用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控制和改造微生物,造福于人类,本学科在学习微生物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与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由于参与环境污染净化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而且微生物本身又在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不断演变,所以,阐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是本学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搞清楚被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生态分布、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规律,和污染控制的作用机理,通过理论的学习,直接指导生产实践。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一) 目的与要求1 了解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了解污染控制中的微生物作用 3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4 了解其发展史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了解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认识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微生物概述1 主要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特点。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特点。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熟悉掌握微生物的特点第三节 微生物学及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1 主要内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 课后练习1,2,3,4题(P11页)(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一) 目的与要求1.掌握原核微生物定义、包括的范围 2.了解细菌各个方面的知识(形态、大小结构特点) 3. 掌握细胞结构的特点、作用,4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培养特征,细菌的分类等5、掌握放线菌、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等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1.主要内容学习细菌的各项基本知识,其包括: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及菌胶团,芽孢形成条件及特点,细菌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菌胶团的定义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分类,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常见的菌属。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及菌胶团,芽孢,细菌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菌胶团的定义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分类,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常见的菌属,。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掌握荚膜及菌胶团,芽孢,细菌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菌胶团的定义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分类。 第二节 放线菌1.主要内容放线菌的定义、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放线菌的繁殖方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放线菌的定义、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放线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放线菌的定义,了解放线菌的繁殖方式第三节 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1.主要内容讲述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的定义,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点。掌握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 1,2,3,4,5(P38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真核微生物的定义,常见的种类 2.掌握真菌的定义,常见的类型,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3.掌握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类4原生动物的分类及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后生动物,轮虫作用和特征。(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菌1.主要内容学习真菌的特点和定义,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繁殖和菌落的特征,酵母菌、霉菌在废水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真菌的特点和定义,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繁殖和菌落的特征,酵母菌、霉菌在废水中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真菌的特点和定义,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繁殖和菌落的特征,酵母菌、霉菌在废水中的应用。 第二节 藻类1.主要内容讲述藻类的定义和分类、生活条件、指示性的作用,产生的条件及危害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类,及藻类各门的主要特征,生活条件、指示性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类,指示性的作用,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及危害。第三节 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1.主要内容讲述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原生动物的分类,常见的种类及其指示性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点,分类,常见的种类、其指示性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点,分类,常见的种类、其指示性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 1,2,3,4,5,6(P58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四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增殖特点,3掌握病毒在水中的存活因素及怎么去去除和破坏水中的病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1.主要内容病毒的形态和大小、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病毒的形态和大小、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病毒的形态和大小、掌握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1.主要内容病毒的增殖过程、生长曲线,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和突破期。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病毒的增殖过程、生长曲线,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和突破期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和特点 第二节 影响水中病毒存活的因素及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1.主要内容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的方法和原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在废水处理的各个阶段,病毒的消除情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的方法和原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在废水处理的各个阶段,病毒的消除情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掌握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的方法和原理,学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杀死病毒。 第三节 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1.主要内容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等。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等。(三)课后练习 1,2,3,4,6(P66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营养的类型,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掌握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3.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分类类型几各自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主要内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水分,碳源、氮源及矿质营养和生长因子)、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机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水分,碳源、氮源及矿质营养和生长因子),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机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第二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主要内容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化学组成是配制培养基的主要依据。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化学组成是配制培养基的主要依据。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在废水处理中,怎么应用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三节 物质的运输1.主要内容主要讲述物质的运输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质的运输,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让,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第四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主要内容主要讲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四大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微生物。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主要讲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四大类)第四节 培养基1.主要内容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分类及用途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各自的作用及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和培养基类型的特点、分类及用途。(三)课后练习 1,2,3,4,5(P77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微生物代谢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酶的作用特性与分类以及一些重要的辅酶,酶作用的基本原理米-门方程式,了解酶的应用3掌握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掌握发酵和呼吸的特点,发酵和呼吸类型,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三羧酸循环的意义,无氧呼吸的特点及种类,4掌握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典型细菌的代表5、了解微生物的三种典型有机物质代谢及代谢调节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酶和酶促反应1.主要内容代谢的基本概念,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性,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化学组成和重要辅酶(辅酶和辅酶),酶作用的基本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米-门方程式,了解酶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代谢的分类及基本概念,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性,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化学组成和重要辅酶(辅酶和辅酶),酶作用的基本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米-门方程式,了解酶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米-门方程式做重点学习。 第二节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发酵与呼吸1.主要内容发酵的概念,主要发酵类型,呼吸,电子传体体系,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无氧呼吸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发酵的概念,主要发酵类型,呼吸,电子传体体系,有氧呼吸的产能分析,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无氧呼吸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发酵的概念,主要发酵类型,有氧呼吸的产能分析,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无氧呼吸类型。第三节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主要内容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原理及常见的细菌。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原理及常见的细菌变,硝化细菌的产能分析,硝化细菌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优势菌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硝化细菌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第四节 微生物的有机物质代谢及代谢调节1.主要内容讲述不同有机物质代谢,代谢调节对微生物的意义、机理,葡萄糖效应定义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有机物质代谢(常见三种典型物质),酶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代谢调节对微生物的意义、机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不同有机物质代谢(常见三种典型物质)。了解酶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掌握葡萄糖效应定义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三)课后练习 1,2,8,10,11,13,14(P121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点 2. 掌握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3. 掌握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4掌握连续培养的优点5、掌握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特点,活性污泥增长曲线怎样指导实践生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1.主要内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点,纯培养的分离方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间歇培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点,纯培养的分离方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间歇培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间歇培养,连续培养的特点,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的意义。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1.主要内容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特点,活性污泥增长曲线怎样指导实践生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生长曲线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特点,活性污泥增长曲线怎样指导实践生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生长曲线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特点,活性污泥增长曲线怎样指导实践生产。(三)课后练习 1,2,3,4,5(P134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分布,种类及分类 2. 了解微生物对空气污染的监测,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评价标准,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土壤的卫生微生物检测3. 掌握生态因子概述,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种内的生存竞争,种间的生存竞争,生态演替,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生物膜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4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5了解水的卫生学知识和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的细菌标准,大肠菌群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掌握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测,大肠菌群的检测,了解饮用水的消毒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空气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及水中的微生物1.主要内容空气污染和微生物,微生物对空气污染的监测,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评价标准,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土壤的卫生微生物检测,淡水微生物,咸水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典型生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空气污染和微生物,微生物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常用的检测手段,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评价标准,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土壤的卫生微生物检测,淡水微生物,咸水微生物及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空气、土壤、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的个体生态条件1.主要内容生态因子概述,生态因子的分类,非生物因子(温度及高温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低温保存菌钟的原理,光照,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毒性物质等),生物因子(竞争、互生、共生、拮抗、寄生、捕食)。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态因子概述,生态因子的分类,非生物因子(温度及高温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低温保存菌钟的原理,光照,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毒性物质等),生物因子(竞争、互生、共生、拮抗、寄生、捕食),抗生素的作用原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非生物因子(温度及高温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低温保存菌钟的原理,光照,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毒性物质等),生物因子(竞争、互生、共生、拮抗、寄生、捕食)对微生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影响。第三节 微生物种群的生存竞争1.主要内容种内的生存竞争,种间的生存竞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种内的生存竞争,种间的生存竞争。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种内的生存竞争,种间的生存竞争的原理。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1.主要内容生态演替,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生物膜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演替,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生物膜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生物膜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规律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第五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1.主要内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的细菌标准,大肠菌群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测,大肠菌群的检测,饮用水的消毒技术。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的细菌标准,大肠菌群作为卫生指标的原因和意义,大肠菌群的测定(发酵法和滤膜法),发酵法的测定原理及步骤,大肠菌群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测,大肠菌群的检测,饮用水的消毒技术。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大肠菌群的测定(发酵法和滤膜法),发酵法的测定原理及步骤,了解饮用水的消毒技术。(三)课后练习 1,4,12,8,18,21,24(P239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九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2. 掌握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3. 了解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工程菌构建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1.主要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DNA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DNA的结构与复制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中心法则。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DNA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过程第二节 微生物的突变1.主要内容微生物突变的原因及机制、种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突变的原因及机制,种类:点突变、移码突变、染色体崎变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微生物突变的原因及机制。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及基因工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1.主要内容细菌的基因重组的定义,细菌的基因重组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遗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工程菌构建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菌的基因重组的定义,细菌的基因重组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质粒的种类及作用,遗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工程菌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及步骤)。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细菌的基因重组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以及各自的特点。(三)课后练习 1,2,3,4,6,8,9(P263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十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核主要微生物类群(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四种作用 2. 掌握好氧生物处理的方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3. 掌握氧化塘净化的原理,4了解废水生化处理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1.主要内容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絮凝作用,吸附作用,氧化作用,沉淀作用,同一种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絮凝作用,吸附作用,氧化作用,沉淀作用,同一种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特点不同(共同点和不同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掌握同一种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特点。第二节 好氧生物处理1.主要内容曝气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的曝气方式、活性污泥法特点,生物膜法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活性污泥法特点,生物膜法的特点第三节 氧化塘1.主要内容水体自净的定义,各阶段的指示微生物,氧化塘的定义,分类,各自的特点,设计参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体自净的定义,各阶段的指示微生物,氧化塘的定义,分类,各自的特点,设计参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的规律,氧化塘的分类及每个污染带的特点。第四节 厌氧生物处理简介及废水生化处理中主要微生物类群1.主要内容好氧处理主要微生物类群,厌氧处理主要微生物类群,废水处理中的原生动物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好氧处理主要微生物类群,厌氧处理主要微生物类群,废水处理中的原生动物的作用(主要四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强度失效判据、设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强度设计的过程及其应用。应用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时要注意的问题。(三)课后练习 1,2,3,4,5(P319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十一章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厌氧生物学原理的三段说 2.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细菌及其相互关系,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态学3了解常见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产甲烷细菌1.主要内容厌氧消化三段说,非产甲烷细菌的分类,产酸发酵代谢产物的NADH/NAD+调节,最佳发酵产物的选择和控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厌氧消化三段说,非产甲烷细菌的分类,产酸发酵代谢产物的NADH/NAD+调节,最佳发酵产物的选择和控制,常采用的发酵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厌氧消化三段说,非产甲烷细菌的分类,产酸发酵代谢产物的NADH/NAD+调节,了解常采用的发酵类型。 第二节 产甲烷细菌1.主要内容产甲烷细菌的生理特性,产甲烷细菌的分离,产甲烷细菌的营养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产甲烷细菌的概述,产甲烷细菌的生理特性,产甲烷细菌的分离,产甲烷细菌的营养特征。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产甲烷细菌的生理特性,了解其分离条件第三节 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态学1.主要内容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甲烷细菌的生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甲烷细菌的生态。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学1.主要内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条件及其控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各种工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条件及其控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各种工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了解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条件及其控制及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各种工艺(三)课后练习 1,2,3,4(P378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十二章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危害及评价指标 2. 掌握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体富营养化1.主要内容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与方法及其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评价方法。水体中氮化物的危害。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与方法及其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评价方法等,常见的藻类。水体中氮化物的危害。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危害及评价指标 第二节 生物脱氮1.主要内容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影响脱氮作用的环境因素。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影响脱氮作用的环境因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其影响脱氮作用的环境因素。第三节 生物除磷1.主要内容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生物除磷的基本工艺流程,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生物除磷的基本工艺流程,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聚磷菌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生物除磷的基本工艺流程,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三)课后练习 1,2,3,4(P391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十三章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应用(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掌握微污染水的生物预处理原理及特点 2. 了解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3. 了解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