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稳中求新平中显胜——刘禹锡碑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稳中求新平中显胜——刘禹锡碑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稳中求新平中显胜——刘禹锡碑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稳中求新平中显胜——刘禹锡碑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稳中求新平中显胜——刘禹锡碑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屡遭贬谪,但始终 斗志不息。他的民歌体清新活泼,在中唐诗坛上可谓一枝独秀,论说文则见解独到, 思想深刻,成为后世文人模仿的主要对象。他的碑文一体大都作于晚年,充分体现 了其思想和艺术创作臻于成熟时的境界,但古往今来,研究者甚少,本文以当时的 社会文化为背景,结合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个性气质,对其碑文一体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特色作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 论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刘禹锡的生平思想。以儒为本的政治思 想、 “天人交胜”的哲学思想以及“思有所寓”的文学思想在其身上交汇融和,表现 出一种胸襟开阔、气势昂扬的人格魅力。第二部分对刘禹锡的碑文进行了分类研究。 根据碑文的性质,按其内容和功用分为记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墓碑文和记赞类 碑文,其下再根据刘文的特点进行小的分类。第三部分探讨了刘禹锡碑文中的思想, 主要从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佛教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第四部分对刘禹锡碑文 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其碑文的艺术特色鲜明,以议发端、夹叙夹议、见解深刻, 在语句上行文工丽,且善于用典,而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总的来说,刘禹锡的碑文开创性不强,但能稳中求新,显示出其艺术创作的扎 实功底。 关键词:关键词:刘禹锡 碑文 生平思想 碑文分类 艺术特色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liu yuxi is a famous writer, philosopher and the statesman in the middle stages of the tang dynasty. he repeatedly suffered relegate in his life,but always in high spirit. his fresh and lively poetry of folk song style was unique in tang dynasty;his dissertations had unique views and deep thought and were imitated by the subsequents.most of his inscriptions were writed in his later life and embodied his mature thought and writing skill.but for them the researcher were rare.taking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into comsideration,this paper will make a systemic study on the thought comtent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combining life experience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he writer himsel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liu yuxis thoughts and life experience. the political ideas based on confucianism, the philosophy ideas based onthe human beings and the god are in win-win situation, the literature ideas based on “the article should has deep thought”,all of these made him broad-minded;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lou yuxis inscriptions and classified them by character.the third part treats liu yuxis thoughts of his inscriptions in political,ethical and religion ideas. the fourth part inscribed the artistic feature of liu yuxis inscriptions.his inscriptions had bright language and many literary allusions and kept many history information.in brief,liu yuxis inscriptions were not pathbreaking,but chasing new and unique in stable. key words: liu yuxi inscription life experience and thought inscription characteristic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引 言言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革新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文学家,其诗歌、 散文全面发展,在中唐文坛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政治诗,寓意深刻,辛辣讽刺; 咏怀诗,吊古伤今,深沉苍凉;民歌体,清新活泼,自然流转。“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乌衣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等名篇佳作流传千古。其散文名篇陋室铭更可谓妇孺皆知。 刘禹锡在历史上影响深刻,对于他的研究,历来学者重点都在其哲学思想和诗 歌成就上,对其散文的研究也仅以其论说文和杂文居多,而对于其文集中占据相当 篇幅的碑文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人在借鉴前人和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希望通过对其碑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考察,对刘禹锡的碑文进行全面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1 刘禹锡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刘禹锡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 1.1 刘禹锡生平思想 刘禹锡生平思想 关于刘禹锡的生平,杜晓勤在其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中说直至 二十世纪下半叶才渐渐丰富,“二十世纪上半叶,只有子葵的刘禹锡对刘禹锡 的生平作了系年。六十年代,敬堂和卞孝萱都对刘禹锡的生平作了更为详细的考证, 前者有关于刘禹锡生平的一些问题和刘禹锡年谱(简编),后者有刘禹 锡年谱一书。七、八十年代以后,学界对刘禹锡生平的研究更为深入、全面,除 了卞孝萱仍在继续探讨刘禹锡的生平,出版了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 董乃斌、吴汝煜、郭广伟、吴在庆等人也对刘禹锡的生平事迹作了一定的考证。” 【1】 现在笔者就综合这些资料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旧说是 “彭城人”,后世研究者根据其诗文推断其籍贯应属洛阳,彭城为其郡望,因其父 亲刘绪于天宝末年避乱江南,一直未再回洛阳,所以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今属 浙江)。刘绪一生屈居下僚,晚年才有盐铁副使的重任,但两年后即因病罢职。母 亲卢氏出身于范阳士族。江南地区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哺育了刘禹锡,他自幼 聪明好学,加上刻苦攻读,贞元九年(793)即一举中第,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 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刘禹锡早年便留意治道,所谓“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刘禹锡华山歌) 贞元十六年(800),他入杜佑幕府,在此期间,研习通典,杜佑重视经济生活, 这对刘禹锡思想影响颇大,使他对所处社会的结构及经济生活了解甚多,思想见解 由此提高。 永贞元年 (805) , 刘禹锡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史称 “永贞革新” ) , 即提出了很多颇具实效的改革措施。但也因为永贞革新,刘禹锡先贬连州刺史,再 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 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 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所以世称刘宾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刘尚书。刘禹锡终年大概在唐武宗会昌二至三年间(公元前842到843年间),临终 前撰写子刘子自传,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 刘禹锡的政治生涯极不平坦, 一生屡遭贬谪, 但他始终气势昂扬, 心情健朗, “自 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 秋词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陋室铭 )这些优美的诗文都是他在困苦中对自 己的鼓励安慰。直至晚年,他在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相公一诗中仍然用 枫叶、红霞、晴光等勾勒出了一幅积极美好的洛阳晚秋图(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 晴光碧玉秋)。 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长久以来,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思 想、文学思想都是研究者们重要讨论的问题。 刘禹锡曾说他家世代以儒学为传业,儒学在他的思想中占了很大的成份,他的 整个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学”为基础的,最突出的就是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刘禹锡一生都以此作为他政治见解的出发点,在其很多文章如我们后面将要谈及的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中都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这一进步思想。其中答饶州元使 君书一文是他政治思想的集中抒发,吴汝煜在刘禹锡评传中说“在答书 中,刘禹锡称赞元洪精于治道,能做到明体以及用,通经以知权。所谓明体 以及用,是说既明白为政的根本,即主导思想,又能够制订具体的政治措施加以 贯彻;所谓通经以知权,是说既能把握为政的原则,又能视具体情况而加以灵 活运用。体和用、经和权是政治生活中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要处理好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不易的,所以他这样赞扬元洪,是对元洪的一个很高的评价, 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对于政治的基本见解。” 【2】 对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后世学者的主要研究在其“天人交相胜”的思想上。 子葵的刘禹锡则从政治、伦理、教育、人生观四个方面探讨了刘禹锡的哲学思 想,他认为:“禹锡之天人交相胜论,不偏不颇,不激不滞,唯心唯物,互相平衡, 诚中庸之大道也。” 早在先秦,人们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究。孟子提出“天人合一”论,认为 人如果能充分展示道德境界,就可以洞悉人类和自然的奥秘,达到万物皆备的境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战国末年,荀子又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认为在天人关系中,人是矛盾的主 要方面,人要努力地去认识天、控制天。汉代的董仲舒融合了先秦各家思想,提出 “天人感应论” ,为封建皇权罩上了一层神怪的灵光,借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理性和 永久性。 “刘禹锡在其天论中则力倡天人交相胜学说。如果说天人合一强调 合 , 天人相分强调分的话,那么, 天人相胜则既重视合也重视 分 ,是合与分的统一。关于天道之说刘禹锡指出社会上历来有两种对立 的说法,一种是阴鸷之说 ,即认为天有意识,能福善淫祸 , 天和人实影响 。 韩愈的天论属于这种观点。另一种是自然之说 ,认为 天和人实相异 ,天无赏 善罚恶的意志,这实际上是天人相分的模式,柳宗元的天论属于这种观点。在 刘禹锡看来,这两种观点非所以尽天人之际 ,皆不全面,故作了天论 ,对柳 宗元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进行补充和发挥。在这篇哲学著作里,刘禹锡对宇宙万物的 形成及天人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独 创性理论,为中国古代天人之争作了一个较为圆满的阶段性总结。 ”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研究刘禹锡文学思想的论文,较具代表性的 有:刘国盈的论刘禹锡的文艺思想、孙琴安的刘禹锡的诗歌理论、萧瑞锋 的刘禹锡诗论初探、陈绪万的刘禹锡文学观初探、王运熙的刘禹锡的文 学批评等。 其中刘国盈文比较全面地评述了刘禹锡的文艺思想,他认为刘禹锡所说的“思 有所寓”,即表明刘禹锡的写作态度是以内容为主的,而且他也认识到文学和时代 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通过分析,刘国盈指出,刘禹锡认为能写出既有充实内容 又有完美形式的好作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作者的主观上的修养;二、 加强学习;三、注意吸收别人的长处;四、努力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五、在学习的 基础上,努力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在刘禹锡的这些思想中也有糟粕成分,例如, 他相信天才,还强调地理的决定作用。陈绪万的论刘禹锡文学观初探中则谈到 刘禹锡的“八音与政通”(刘禹锡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纪)的思想,强调 文学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文章应“有为而为之”(刘禹锡唐故衡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州刺史吕君集纪)、强调“文章之用” (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 也就是文章的实用价值。他还说:“文之细大,视道之行止。故得其位者,文非空 言”(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认为作文要切忌讲空话,必须有充实的思想 内容。他的这些主张,与韩柳的“文以载道”、“羽翼夫道”,与元白的“文章合 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也是一致的。 因此,有学者认为刘禹锡也应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虽然其古文主张不象 韩愈、柳宗元那样系统,但有独到之处。他把文章作为明心见志之具,认为文章要 “以才丽为主”,“以识度为宗”(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 这些文论主张都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得以贯彻体现,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 理论和实践上都支持了韩柳的古文运动。 1.2 刘禹锡的文学创作 刘禹锡的文学创作 谈及刘禹锡的诗歌,文学史上基本持肯定态度,其诗歌在中唐即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刘白。现存800余首。他的诗歌形式广泛,内容丰富,气势豪迈,语言精炼,留 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锦句,在中唐百花齐放的文坛中独树一帜,得到了历代许 多文人的赞美。后世研究一致认为其政治讽刺诗托物言志,寓意深刻,“兴发于此 而义归于彼” (白居易与元九书 ),抨击权贵,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俗风情的诗,则继承“国风”,题材开阔,赞美淳朴的劳动人 民及他们的劳动生活,清新自然,朴素优美。其怀古伤今一类,则感慨兴衰,深沉 苍凉,历来最为人称道。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 彭阳唱和集。吴汝煜在刘禹锡评传中认为其诗具有取境优美,鲜明如画; 含蓄蕴藉,微妙隐约;韵律自然,雅俗共赏等三个特点,可以说评语中肯。 对其散文,后世评论则众说纷耘。“其实同时代的人对刘禹锡散文评价甚高。 旧唐书谓贞元、大和之间,以文学耸动缙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旧 唐书本传又谓刘精于古文,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 右者。唐故中书侍郎平章韦公集纪中引了李翱的一段话:翱昔与韩吏部退 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这些都表明刘禹锡散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文在当时确有较高的地位。只是到了明初朱右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八家的古文为八先生文集,茅坤因之而编唐宋八 大家文钞以后,治古文者都以八家为宗,而其余唐宋时代的古文家渐被忽略。加 以刘文不甚平易,在崇尚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宋代不被欣赏。名篇又不多, 以及被自己的诗名所掩等,遂使宋后刘禹锡在散文中的地位远逊韩柳。直到如今, 仍罕有论及刘禹锡散文者。作为一个政治改革家,刘禹锡对散文写作始终抱着 严肃的态度,重视立德、立功、立言,他说造端乎无形,垂训于至当,其立 言之徒。(因论七篇序)刘文多作于被贬时期,其散文中最有特色、成就最 高的作品,是那些表现他被贬后的痛苦、愤懑,尤其是不屈精神的作品。” 【4】 历来认为刘文主要渊源于刘向与班固,对宋代王安石、苏轼及明代刘基均产生 过重要影响。戴传志即指出刘禹锡在朗州时期的散文“善用对话的形式来摹绘人物 的语言、行动,刻划人物性格,并通过典型形象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语 言方面的突出特色是凝炼、清丽、词采优美,蕴含隽永”。 【5】 普遍认为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政治、哲学、医学、书 法等多方面。二是杂文,短小精炼,清新优美。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文辞 瑰丽,题旨隐微,富于卓识,且喜欢对日常习见的小事作哲理性的思考,或与治道 联系起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刘禹锡在祭韩吏部文中曾颇为自负地说:“子长 在笔,予长在论。”历来研究者也认为其论说文富于卓识,语言精炼,内容涉及政 治、哲学、经义、史论、教育等方方面面,艺术功力深厚。著名的篇章如天论 三篇、答饶州元使君书、因论七篇等皆说理透彻,发人深省。 刘禹锡的记叙文,如救沉志、机汲记、观市等都叙事简略,条理明 晰,妙笔生花,辞藻优美。传记性的碑文则取材得当,语句工丽,下文我们将着重 谈及。因此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认为“中山叙记诸文,简洁刻炼,于韩、柳 外自成一子”。 此外,他的抒情散文也值得一读,如祭柳员外文、祭韩吏部文都称得上 是祭文中的精品。刘禹锡还工于辞赋,收入集中的问大赋、何卜赋、秋 声赋、山阳城赋等,学习离骚,感于哀乐,绵邈深情。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刘禹锡还写有许多碑、记、表、状、启、铭、集纪、杂著、祭文,无不意到笔随, 得心应手,柳宗元曾用“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 (见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 来形容其散文特色,十分恰当。 刘禹锡的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真理、修养德行,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坚持已见, 绝不媚从。“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他比同时代的诗人承 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但他始终热爱生活,不言放弃,“莫道桑榆 晚,为霞尚满天。 ”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他的这些苦难凝结的文字不但安慰 着他自己,更是鼓励着无数后人,在黑暗中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2 刘禹锡的碑文刘禹锡的碑文 2.1 刘禹锡碑文分类及其思想 刘禹锡碑文分类及其思想 关于碑的起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碑者,埤也。上古帝皇,纪号封禅, 树石埤岳,故曰碑也。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而庸器 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庙徂坟,犹封墓也。 ”黄金明在其汉 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一书中谈论“最早关于碑的记载可归为两类,一类为宫庙 之碑,其目的在于识日景,系牲兽。 仪礼.聘礼曰: 东面,北上当碑,南陈。 郑 玄注曰: 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 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又礼记.祭义 : 既入庙门,丽于碑。 孔颖达 疏: 君牵牲入央门,系著中庭碑也。 一类为丰碑。既为下葬引棺的辘轳架,也有 标识死者的用途。 礼记.檀弓 : 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郑玄注: 丰碑,斫大 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繂绕。天子六繂 四碑,前后各重鹿卢也。 而桓楹: 斫之形如大楹耳,四植谓之桓。诸侯四繂二碑, 碑如桓矣。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无碑。 ” 【6】一般认为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 盛于汉,碑在秦称为刻石,秦之刻石主要为碣,对墓碑形制的影响更大, 后汉书窦 宪传说: “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 碑文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辞,又称碑志、碑铭。因为上古殷周时代,曾在铜器 钟鼎等类器物上刻字来记功、记事,其器物上的文辞称为铭文。后来由钟鼎转向金 石,碑上的文字也因而称碑铭。早期的铜器铭文,一般是用简短古奥的韵文写成。 后来刻文于碑时,文体有了变化,一般是前有散文词,后有韵语颂赞。这样,按照 习惯又把碑文后面的韵语部分称为“铭” ,前面的散文部分则称志、称序。实际上它 们都是碑文的组成部分,可以统称之为碑文。 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一书中认为碑文作为一种文体当形成于 东汉中叶,是秦汉刻石文字与东汉前期稽古礼文铭颂在演进中相互交融的产物。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早期墓碑文字,如袁安碑 、 袁敞碑 ,受铭刻记事 文之影响,具有标识、墓记的性质。是丰碑功能的延伸,蔡邕是东汉撰写碑文的大 家,其在铭论中对碑的论述很能说明钟鼎向碑的传承: “ 周礼.司勋 :凡有大功 者,铭之太常。所谓诸侯言时计功者也。宋大夫正考父,三命兹益恭,而莫侮其国; 卫孔悝之父庄叔,随难汉阳,左右献公,卫国赖之,皆铭于鼎;晋魏颗获秦杜回于 辅氏,铭功于景钟,所谓大夫称伐者也。钟鼎礼乐之器,昭德纪功,以示子孙。物 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故碑在宗庙两阶之间。近世以来,咸铭之于碑。 ” “从金到 石,这是铭器的变化,由庙徂坟,这是场所的变化,在演进中,钟鼎之铭,宗庙祭 祀之颂与刻石记事文字渐渐融和在一起,在碑文撰写上渐渐有了一种较为稳定的语 言形式,碑文形制由此而形成。碑文分碑志、碑铭两部分。碑志起首记述亡者姓名、 籍贯、世系,然后叙亡者之仕宦经历,并兼叙其德行,接以写亡者之卒年及人们刊 石立碑之悼念、颂扬,并以其辞曰 (或铭曰 、 颂曰 )为先导,继以碑铭。 碑铭为韵文,对亡者德行进行颂赞。 ” 【7】 古代的碑文往往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因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从文学角度 看,许多著名的碑文出自名家之手,表现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汉代尤其东汉 是碑文发展的兴盛期,是东汉兴作礼文的产物,是在汉文体拓展中形成的重要的文 体形式,因而出现了如蔡邕、班固等碑文名家。魏晋禁碑,碑文的发展受阻。南朝 碑文因统治者禁碑发展仍受到限制,而北朝因正吸收儒家文化,因此碑志渐兴,庾 信作为由南入北文学的代表,其碑文“华而不滞,秀而不弱”(蒋心余周赵国公 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 【8】。到了唐代,碑志文在韩愈手中得到了全面的开拓与创 新,打破了以前的传统写法,其所作碑志、祭文,现存者不下百篇,占其全部文章 的四分之一以上。写作了一批可以称之为传记文学的优秀作品,很多碑文常常以传 记手法入笔,人物事迹具体、生动,文采斐然。因此在关于古代碑志文的研究中, 韩愈可谓独领风骚。 2.1.1 梦得碑文分类介绍 梦得碑文分类介绍 刘禹锡的散文本不及其诗歌有名,谈论者甚少,且以论说文居多,在其散文中 偏居一隅的碑文更少人提起,专门论述者本人尚无确切资料,只有零星片断论及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内容,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尚无人考察。参考诸多刘禹锡文集,其碑文共计 17 篇, 分为碑上、碑中、碑下三部分,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刘禹锡碑文,本人参照褚斌杰的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按内容和功用暂且给这 17 篇碑文做一下粗略的分类,对其内 容、背景及思想加以简单介绍。 2.1.1.1 纪功碑文纪功碑文 纪功碑文是用来记述某人或某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功业的。在古代有三种称谓: 功德碑、遗爱碑和去思碑。 据考证,现存最早的刻石碑文,是秦代李斯为秦始皇歌功颂业的碑文。如有名 的会稽刻石。东汉班固的封燕然山铭记述了窦宪讨伐匈奴的功业,铭文仅 五句,而前面以散体写的序文却很长,语言精炼,气势恢宏。韩愈的平淮西碑 向来被视为纪功碑文中的名篇,是记述唐宪宗平定藩镇吴元济之乱的。这篇碑文虽 以叙事为主,但写得纵横淋漓,富于气韵。文章在构思上也颇具匠心。一般碑文所 缀的铭文,都较短,略示颂扬之意而已,而平淮西碑的铭文,却写得较有内容。 纪功碑文之设,对老百姓来说,不仅是纪念为他们做过贡献的官员的功德,更 现实的愿望是祈求未来的幸福,或减少未知灾难带来的恐慌。 对于朝廷而言,允许 给地方良吏建立记功碑,其实也是树立一些榜样,使其他官员能够见贤思齐。清顾 炎武的日知录生碑条云:“唐武后对历二年制,州县长吏非奉有敕旨,毋得擅 立碑。”唐李林甫的唐六典中规定,立碑的程序是:百姓县州府考功 皇帝。 纪功碑文的体裁可以是韵文,也可以是韵散结合,还可以是活泼新颖的纯散文 式。 纪功碑文是为了宣传,更多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因此语言要务必通俗。另外, 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当成了努力方向,所以记功碑文要恰如其分,不可夸大或 缩小事实,贻笑大方。 刘禹锡纪功碑文仅一篇,即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 ,这也是其碑文中的名篇。 此篇碑文作于大和五年(831) ,此时刘禹锡年六十岁,在长安。碑主为刘仁师,关 于刘仁师,历史记载不多,只知其为彭城人,长庆中为高陵令,后迁屯田郎中,兼 侍御史。据说刘仁师为刘德威三代孙,关于刘德威, 旧唐书有传。韩愈的王仲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舒墓志中曾提到刘仁师为王仲舒女婿。关于王仲舒,全唐诗中说“王仲舒, 字弘中,并州祁人。少客江南,与梁肃、杨凭游,并有文名。元和初,为职方郎中、 知制诰。穆宗初,为中书舍人。终江南西道观察使。诗一首。 ” 据中国古代水利法规初探记载: “长庆三年(823)高陵县令刘仁师依据水 部式条文,控告泾阳大地主霸占郑白渠水源,致使下游高陵等县失于灌溉的案子, 所征引之水部式条款是:决泄有时,畎浍有度,居上游者不得拥泉而专其腴。 每岁少尹一人行视之,以诛不式。” 【9】新唐书地理志中也有记载,京兆府高 陵下注云:“有古白渠,宝历元年,令刘仁师请更水道,渠成,名曰刘公,堰曰彭 城。”刘禹锡的这篇碑文正是据此而作,称赞了刘仁师是一个严于律已、勇于任事、 既能修身、又能及物的好县令。 2.1.1.2 宫室庙宇碑文宫室庙宇碑文 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中说“古代凡有重大的兴建,往往勒石立碑, 除宫室、庙宇在兴建、改建时往往立碑志其缘由、经过以外,其他如开山、浚河、 筑城池、修桥道,也多建碑纪事,故这类碑文的数量是相当多的。但这类碑文,从 文章价值看,一般化者多,真正可取者少。关于神庙碑文,除一般记述兴建的缘起、 经过、规模和主其事者情况以外,也不免还要称颂神灵的法力、灵验德行, 宣扬宗教,语涉迷信,有很多的糟粕。只有少数碑文,虽然记庙宇神灵,但兼写山 川形势、胜景,或同时颂扬某些人的政绩德业,又加文笔淋漓,具有文采,从散文 史上看, 还有一定价值, 其较为有名的如唐代王勃的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 、 杨炎的燕支山神宁济公祠堂碑、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等。” 【10】 王碑除记述净惠寺毁于隋末兵乱和唐代重修的经过以外,还着意描述了幽静的 寺庙环境,独出心裁。杨碑记唐天宝年间,朝廷封燕支山神为宁济公,并立祠堂庙 宇加以祭奠的事。全文写得浑朴而有气势,是唐代碑文中的佳作。韩碑是为其亡友 柳宗元的祭庙写的碑文。柳宗元死后,州民和柳宗元原来的部属,怀念柳宗元生前 的政绩,在柳州罗池修筑了柳侯庙,韩愈特为其写了碑文。这篇碑文完全打破了一 般庙碑文的呆板体制,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记述和颂扬柳宗元的政绩,并为其遭遇 鸣不平。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刘禹锡的碑文中可归入这一类的有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 、 彭阳侯令狐氏 先庙碑 、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 。 这四篇碑文又可分为二类: 宗庙碑文 宗庙碑文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 庙。一般只有帝王和达官贵人才有资格建宗庙。据记载,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 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新唐书礼乐志说: “开元十二年著令,一品二品四庙,三品三庙。三品以上,不须爵者亦四庙。” 【11】 唐朝爵位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 、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 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在刘禹 锡的碑文中,王涯为开国郡公,按唐爵制为正二品,所以可立四庙。而令狐楚为彭 阳县开国伯,按唐爵制为正四品,所以可立三庙。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作于大和三年即829年,瞿蜕园先生说“禹锡方以郎 官值集贤院。集中徇人之请而作碑志,多在此时及晚年退居洛阳时,蓋惟此数年中 身名稍泰也。 ” 【12】 代郡,治代县,原属山西,今河北省蔚县东北。王涯, 旧唐书169、 新唐书 179均有传,传云: “字广津,太原人。博学,工属文。贞元中,擢进士,涯文 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槁定文宗嗣位,召拜太常卿,以吏部 尚书总盐铁。岁中,进尚书右仆射、代郡公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骨,题材上多 写边塞戎旅、春情闺思。代表作有塞下曲二首 、 塞上曲二首 、 春闺思 、 闺 人赠远五首 、 秋夜曲 、 秋思赠远二首等,其中以塞下曲二首 (其二)为最 著名,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四十六)。 ” 刘禹锡与王涯相知较早,其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即为王涯作: “厩 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为令狐楚作,瞿蜕园先生注:“金石录列此碑为第一 千八百五,云:刘禹锡撰并正书,大和五年(831)。但据碑铭末云:大和纪 元,作庙之首。刻碑庙门,龙集已酉。已酉,大和三年(829)也。金石录或误三 字为五字。此文蓋楚自洛阳乞禹锡为之。” 【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关于彭阳,徐树榖李义山集笺云:“汉地理志,安定郡有彭阳县,周封令 狐熙之父以此。唐无彭阳,其封彭阳,蓋仍其先祖之号耳。”令狐楚,旧唐书 172、新唐书166 皆有传:“字壳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及第,由太原 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好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召授右拾遗。宪 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皇甫鎛荐为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出为华州刺 史。鎛既相,复荐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即位,进门下侍郎,寻出为宣歙观 察使,贬衡州刺史,再徙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长庆二年,擢陕虢观察使。敬宗立, 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徙天平节度使,召 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进拜左仆射、彭阳郡公。开成元年,上疏辞位,拜 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赠司空,谥曰文。集一百三十卷,歌诗一卷,今编诗一卷。” 刘禹锡与令狐楚相交甚厚,诗文唱和,著有彭阳唱和集 。据瞿蜕园先生看法, 唐代文士多以幕府笺奏为专门之学,刘禹锡与令狐楚皆长于此事,且都由使幕出身。 所以刘禹锡在彭阳唱和集引中说: “丞相彭阳公始由贡士以文章为羽翼,鄙 人少时亦尝以词艺梯而航之。 ”后引又云: “贞元中,予为御史,彭阳公从事于太原, 以文章相往来有日矣。 ”由此可知,两人交往因为文章的缘故居多。不过刘禹锡对令 狐楚的为官之道也颇为称赞,在此篇碑文中亦有提及,而大和元年(827)写的汴 州刺史厅壁记 也赞扬其能够克己奉公、约束军士、锐意革弊。 寺庙碑文 寺庙碑文 佛教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其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而中唐佛教相对 于唐代其它各个时期来说,更具稳定性与成熟性。因为此时,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 佛教宗派禅宗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其思想影响和势力范围也己扩展到全 国各地,儒释道三者思想交融通汇在唐朝许多文人身上得到体现。刘禹锡从小就与 高僧交往, “永贞革新”失败后,更与佛教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与僧人来往频繁,在 朗州时,他不仅主动与僧人来往,而且经常留宿山房。因此撰写了很多与佛教有关 的诗文。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为杜悰作。 “金石录列此碑为第一千八百三十,云: 刘 禹锡撰,卢迳正书,开成二年二月。此时刘禹锡已罢同州退居洛阳。 ” 【14】许州,即 今河南许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杜悰,事附载旧唐书147.杜佑传中。 “佑之次子式方,子悰以蔭三选太子司 议郎。元和九年(814)选尚公主,召见于麟德殿,寻尚岐阳公主,累迁至司农卿。 大和六年(832) ,转京兆尹。七年(833) ,检校刑部尚书。出为凤翔尹、凤翔陇右 节度使。丁丙艱,八年(834)起复,授忠武军节度使。开成初,入为工部尚书、判 度支。 ” 旧五代史卷十四说: “薛居正:驸马都尉杜悰位极将相,以服御饮馔自奉, 务极华侈,岩耻其不及。由是丰其饮膳,嘉羞法馔,动费万钱,僦敛网商,其徒如 市,权势熏灼,人皆阿附。 ”因此“此文亦仅以能世其家许之。禹锡于杜佑虽不废府 主之礼,刘禹锡曾四为杜佑幕僚。而元和初佑在相位,于禹锡恩纪不终。 ” 【15】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瞿蜕园先生在刘禹锡集笺证中注:“四年(803 年)十月,李德裕自滑州移西川,六年(833 年)冬,德裕内召,段文昌代之,文昌 于长庆元年(821)会自中书出镇西川也。刘禹锡蓋在长安,承文昌之命而作。” 关于福成寺及其毁坏与重建,历史上记载,“成都大石寺又名福感寺(另作福成 寺),因为每逢旱涝之年,官人祈雨在此塔,屡有感应。唐武德年间,玄奘曾在福 感寺向高僧道基学习毗昙。” 【16】“文宗太和年间,南诏国曾攻入成都外廓, 纵火骇众,石笋街上的福成寺惨遭不幸,高门修廊,委为灰烬。后唐廷命重臣李德 裕、段文昌先后镇蜀。太和六年(832),段文昌第二次任西川节度使,自出缗钱 30 万作重建福成寺的基本金,民众闻讯,应如决川,乃出囊褚,乃出怀袖,新寺 得以快速完工。” 【17】 2.1.1.3 墓碑文墓碑文 关于墓碑文,禇斌杰说“在古代碑文中,墓碑的数量很大。古代的墓碑,又分 为埋于地下的和立于地上的两种,前者称墓志铭,后者称墓碑文或墓表文。古人立 墓碑或墓志的目的,是怕年久地形变迁,不易寻识死者的墓穴。墓志铭,是古代墓 碑文的一种,它前有一篇记述死者生平的传记,后有一篇颂赞体的铭文。所谓属 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 )这里所说 的序即是志,是指用散文写的死者生平事迹。按照体例,它应包括死者的世系、 名字、爵位、行汉,寿年、卒葬月日,子孙大略和葬地等事项。 志后有铭 , 铭则用韵文体,其内容是对死者的褒扬颂赞。墓志铭文有许多异名简称,如又称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葬志 、 埋铭 、 圹志 、 圹铭等;又由于墓葬时的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名 称,如未葬而权寄灵槨的称权厝铭 ,死于外地而后归葬的称归袝志 ;葬于外 地而后迁归的称迁袝志 。墓志铭一般刻于石,刻于砖的称墓砖记 、 墓砖铭 。 如此等等,名目繁多,但性质都是一样的。墓志铭在写法上也有许多变体,如按照 常格,应有志,有铭,志用散体,铭用韵语。但后世也有有志无铭或有铭无志的, 也有铭文用散体的。后世于志铭前又另加序,称墓志铭并序,这是因为后世逐渐以 志文为主,形成了以志为中心的前序、后铭的体例。 ” 【18】 “墓志铭,一般都是死者家属请能文之士代笔。一些著名诗人、作家为写墓志 铭,常常独运匠心,精心构思,因而作品富于文采。南北朝和初唐时期的墓志铭主 要用骈体文写成,某些优秀之作,用典精当,辞采华茂,富有情韵,成为骈体文的 名篇。如南北朝庚信的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唐代古文家,更写了大量 的墓志作品,韩愈所作墓志铭虽多,却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毛病,极尽变化之能事。 尤其可贵的是,他写墓志往往着意于对死者性格的刻划,写得绘声绘色,实际是一 篇传记文学。 柳子厚墓志铭是其最好的一篇,它既记述了柳宗元的一生行迹,又 评价了他的文章、才学、道德,并对柳宗罹祸遭贬的坎坷一生深表痛惋之情。叙述、 议论与抒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成为一篇优秀的文学家评传。墓志铭本是为记述死 者生平而作,不宜于作者发表议论,但韩愈却能打破旧的格局,行议论于叙事之中, 前人视为变调,实际这正是有才能作家的创造。 ” 【19】 “墓表文有的称神道碑铭,有的称墓碣文。称墓表,是叙其学行德履,以表彰 于外的意思,它是有官位或无官位的人均可用的,后世常用作墓前碑文的总称。古 代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坟墓的东南为神道,立碑于神道上,故称神道碑铭。墓 碣,最初也就是墓碑的意思,唐代以后则规定五品以上立碑,七品以上立碣。用碑 或用碣,是以死者临终时的官阶而定。碑和碣在石刻的形状、高低上有区别。但从 刻石撰文的文章体式上看,并无大区别。从宋代起,凡称表的就全是散文, 不再有后面的韵语了。宋代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是墓表文中的名篇。阡,是墓道, 阡表就是立于墓道的碑文,与神道碑同义。 ” 【20】 “古代的墓碑文字,包括墓表、墓志铭在内,最初本以所谓古朴清雅为正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南北朝时,词尚华丽,一般也都脱离不了那种铺排郡望,藻饰官阶的俗套。但 这种极易失于呆板、流于俗套的文体,到了唐、宋文学家手里,却能叙事生动,传 达出美好的感情。 ” 【21】 刘禹锡的碑文中可归入这一类的有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 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 、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 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 、 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 清河县开国男赠太师崔公神道碑 、 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宣州刺史兼 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 、 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朝散大夫检 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右仆射史公神道碑 、 唐故衡岳大师湘潭唐兴 寺俨公碑 、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 、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 等,这八篇均为墓表文。 神道碑文 神道碑文 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 碑 ,瞿蜕园先生注: “此文撰于贞元十五年(799)后之三十四年,当是大和六七年 (832、833) 。禹锡他碑皆作于在长安时,此则已至苏州刺史任矣。 ” 【22】 碑主奚陟,旧唐书149、新唐书164 均有其传:“字殷卿,其先自谯亳 西徙,故为京兆人。少笃志,通群书。唐朝代宗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德宗立,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 杨炎辅政,召授左拾遗。居亲丧,毁瘠过礼。硃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起 居郎、翰林学士,不就职。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会左右丞缺, 转左司郎中。” 柳宗元集中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附先友记云: “奚陟, 江都人,柔敏,至吏部侍郎。世谓陟善宦,然其智足以自处也。 ”奚陟与陆羽同时代, 是唐朝茶道创始人之一,太平广记中录有一则关于他摆茶会的故事。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 碑 ,碑主薛謇,为刘禹锡的岳父。关于薛謇, 刘禹锡集笺证注: “元和八年(813) 十一月,以泗州刺史薛謇为福建观察使。新、旧唐书皆无謇传。是时在相位者,为 李吉甫、李绛、武元衡,不知为謇援者何人。禹锡娶謇女,似非元配,参见本集卷 一伤往赋笺证。此文作于开成元年(836) ,是禹锡退居洛阳时。而文中亦有一段初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公治粟於朔陲,愚方冠惠文冠,察行马外事,聆风相厚,谓可妻也,以元女归之。 ” 【23】据载,这时刘禹锡三十三岁,在长安为监察御史。 新唐书卢坦传 (欧阳修、 宋祁)称: “卢坦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时, 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使)时, 畜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坦遣吏验表韩重华为代北水运使,开废田,列壁 二十,益兵三千人,岁收粟二十万石。 ”这里表明薛謇、韩重华曾先后任代北水运 使。 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清河县开国男赠太师 崔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