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一种12位中速dac的设计.pdf_第1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一种12位中速dac的设计.pdf_第2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一种12位中速dac的设计.pdf_第3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一种12位中速dac的设计.pdf_第4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一种12位中速dac的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一种12位中速dac的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擒要 本谍黻豹基静是设诗一个1 2 位巾谴数模转换器( d a c 豹瓣芯片,设谤要求 转挠速度为4 0 船z ,珏m 为士l 2 l s b ,擞旺为l l s b 。 蘧着谤舞税菝寒、多媒薅技术、傣鸯楚霪羧零、微电子技术翡遗速发最,宠迸 的电子系统不断涌现,襁现代先进的电子系统前端和后端都将威闱数模转换器。近 年来,数横转换器的市场量稳步增长的发晨趋势,在现代军、隧用电子系统巾均 显承鑫荚黧簧遮整。 根据设计要求,槛比较了众多数模转换器的结构以后,本课激决定采用电服型 r - 2 r 梯形阚络结构的数模转换器,戳其缩梅相对魄较简单,设计土难度相对不大。 采惩串霉狯入,簿舍孛遴瓣要求, l 嚣憝疆鹜疆毒毽簸淹爱丈多数盛矮毫踌翁爨求。 数模转换器内部电路既包括r - 2 r 梯形网络、输出缓i 申运算放犬器等模拟毂路, 也包括了控制逻辑电路、帛行移位寄襻器、d a c 寄存器等数字电路。因此属予数模 混会邀臻。羧本谩诗痉嬲了c a d e n c e 公逮缒一系裂数搂湛会最谤蔗其,采薅了懿下 的设计流穰:先进行原溅豳输入设计,狲全定制敝翻设计,然后避行版图规划骏证 ( d r c ) 、舨强元器律耧寄生参数提取( e x t r a c t ) 、激霭对照电路( 毛v s ) ,最蔚漱行 了嚣簸铸襄羧涯。 提毒了电压型r - 2 r 撵形鹾终鼗a c 绫燕误差豹分橱方法,绩会该方法褥出了如 何设计r - 2 r 网络中各位开关管的尺寸和比仞j 关系,以及如何分析内r - 2 r 网络中各 个r 逛阻静糨对偏差掰鼯致瓣输出线性误差。 本设计紧糟了x f a b 公司蠡巷0 。6 搿n 双辨、双多龋硅和双金耩酌5 v b i c m o s 工 艺,苍冀共农8 个管脚,芯片瑟积为l 。2 x 1 3 = 1 。5 6m m 2 。 仿真得列的微分线蚀误差瓤积分线性误差分别秀0 s l s b 移0 s l s b ,建立时闻 瓷1 6 # s 。 关键词:数模转换嚣电愿型r - 2 r 梯形睡络线性误差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1 i r a c t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r o j o 。ti st or e a i z ead e s i g no fa1 2 - b i tm e a i u m - s p c e a d i g i t a l - t o a n a l o gc o n v e r t e r ( d a c ) ,t h ed e s i g nt a r g e ti st or e a c h4 0 k h z ,i n l 对应输出值为单位表示。 最佳拟合直_ 线 咖l0 1 00 1 1i 1 0 11 1 01 1 1 磊鼗謇董囊 图2 - 4 线性误差示意图 2 ) 微分线性误差 微分线性误差( d n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ln o n l i n e a r i t y ) 指任何两个相邻数码所对应的 模拟量实际差值和理想差值的最大相对偏差【1 3 1 。这里的理想差值相当于1 l s b 对应 的模拟输出值。若实际差值用符号l 表示,理想差值用符号1 l s b 表示,则上述定 义可表示为: 微分线性误差= 矧一 ( 2 - 5 ) 实际应用中为简单起见,微分线性误差用最大绝对偏差表示,a p i a i 一1 l s b l m x 。 微分线性误差是转换器的重要参数,一般要求该参数在+ i 2 l s b 范围内。若大 于1 l s b ,数模转换器将出现非单调性,即输出不再是输入数字码的单调函数,如 图2 5 所示。图中,输入数字从0 1 1 增至1 0 0 时,输出的模拟值反而减少,这样就 会出现失码现象。 1 0 鼹孺编编犏媳墟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y - - 刃 尼) ( : 朋: :! ! ! 矽 iiil 咖o o l0 1 00 1 1 l 1 0 1 1 1 0 1 i l 图2 - 5 微分线性误差示意图 3 ) 失调误差 数模转换器的失调误差( o f f s e te r r o r ) 是指模拟输出的实际起始值与理想起始 值之差【1 4 1 。对单极性的数模转换器,理想起始值为零,对双极性的数模转换器,理 想起始值为负满度值,见图2 - 6 。 田 舞 套 鞘 , ! i 刃: 尼 陟 岫1广 l i1 口十打n ,圣e 】篁胃i 窖 l 上- e - i v d a o 霄付丽 _ _ _ _ _ 一 控制 介逻辑 - - = - = 4 12 位移位寄存器 l4 位l l 疆疆s b il v o u t ) o u t 图3 - 1 电路的系统框图 电路主要由控制逻辑电路、1 2 位串行移位寄存器、1 2 位d a c 寄存器、带r - 2 r 电阻网络和开关管阵列的d a c 和输出缓冲运算放大器组成,基准电压源由外部接 入。在每个数据转换周期开始的时候,1 2 位待转换数据串行输入串行移位寄存器; 待1 2 位数据都输入后,再并行输入d a c 寄存器,并进入d a c 开始转换;转换所 得到的电压再通过输出缓冲运算放大器输出。 本电路中控制逻辑电路、串行移位寄存器、d a c 寄存器为数字电路,而d a c 和输出缓冲运放为模拟电路,因此本电路为数模混合电路。但是由于数字电路的逻 辑比较简单,因此数字电路也全都在晶体管级进行设计,用c a d e n c e 的模拟电路仿 1 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真工具s p c c t r e s 进行仿真。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作用、具体结构和仿真结果。 3 2 各模块结构和工作原理 3 2 1 控制逻辑模块 c s s i 丑k e n a b l e a 幔 图3 - 2 控制逻辑模块示意图 控制逻辑模块的示意图如图3 2 所示。其中c s 是c h i ps e l e c t ( 片选) 端,s c l k 是串行时钟输入端。控制逻辑模块的功能是将外部输入的片选信号c s 和串行时钟 信号s c l k 转换为内部控制信号e n a b l e 和内部时钟c l k ,提供给移位寄存器和d a c 寄存器;此外在芯片刚上电的时候,提供给内部电路一个上电复位信号r e s e t 。 3 2 1 1 时钟信号e l k 的产生 1 ) 电路结构 产生时钟信号c l k 的电路结构如图3 3 所示。该电路比较简单,包括电容c 1 和3 个反相器,分别是p 1 、n 1 ,p 2 、n 2 和p 6 、n 6 ,以及由p 3 、p 4 、n 3 、n 4 组 成的与非门。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来自反相之后的c s 信号。 1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 3 时钟信号和内部使能信号产生电路 2 ) 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如图3 3 所示。当c s 为高电平时,通过反相器p 5 、n 5 后使得由 p 3 、p 4 、n 3 、n 4 组成的与非门输出为高电平,再经过反相器p 6 、n 6 后输出c l k 一直为低电平;内部数字电路无周期性时钟信号输入时,将不工作,从而整个芯片 亦无输出。当c s 为低电平时,与t # 1 1 的输出状态取决于s c l k ,实际上相当于一 级反相器:此时s c l k 经过四级反相器延时以后得到c l k 。 3 ) 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如图3 - 4 所示。所给s c l k 激励如下: t h 2 t l = 3 5 n s ,t r = t f = l n s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j j 、一 2 j _ j 6 j j 一2 j j b j 5 j 、。 2 j 一 j :c s 瑚n卅勘6_明n u m o ( 图3 - 4 时钟信号c l k 的仿真结果 由图3 0 可见,当c s 为高电平时,尽管s c l k 有时钟信号输入,但是c l k 始 终为低电平;当c s 翻转为低电平以后,c l k 才能获取s c l k 输入的信号。由仿真 波形测得c u ( 如下: 上升沿比s c l k 上升沿延时1 s n s ,c l k 上升时间t r = 0 2 n s ;c l k 下降沿比s c l k 下降沿延时1 s n s ,c l k 下降时间t f = 0 2 n s ;t h = 3 6 4 n s ,t l = 3 5 2 n s 。 3 2 1 2 内部使能信号e n a b l e 的产生 1 ) 电路结构 电路原理图如图3 3 所示,包括若干个反相器和由p l l 、p 1 2 、n l l 、n 1 2 组成 的与非门,以及一个用来控制e n a b l e 脉冲宽度的电容c l 。设计目的是要在c s 的 上升沿产生一个高电平脉冲信号e n a b l e ,其脉宽约为6 8 n s 。 2 ) 工作原理 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a ) c s 为低电平时,经过反相器p 5 、n 5 和p 7 、n 7 后仍为低电平,这样就使得 与非门p l l 、p 1 2 、n l l 、n 1 2 的输出为高电平,经反相器p 1 3 、n 1 3 输出e n a b l e 信 2 l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号为低电平。此时反相器p 8 、n 8 的输出端,也就是电容c 1 上极板为高电平。 b ) 当c s 上升沿到来时,b 点翻转为高电平,因此与非门的输出状态取决于另 外一个输入端d 点的状态。由于b 点翻转为高电平,c 点电压有下降的趋势,电容 c 1 通过n 8 管放电,直到c 点降为低电平,这段时间为t 1 。在电容放电期间,d 点 一直保持在高电平,因而与非门的输出为低电平,经反相器p 1 3 、n 1 3 后输出e n a b l e 信号为高电平。 3 ) 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如图3 5 所示,可见在c s 的上升沿到来之后,e n a b l e 端出现了一个 宽为6 n s 的高电平脉冲。 t r n ,k n tr u p o a n 0 j 5 j j 3 j 一 2 j _ j i i : n o b b 一。一一 一一一一 -i 9 4 j n8 7 吼b n 棚ul j u ijri-) 图3 5e n a b l e 信号的仿真波形 3 2 1 3 上电复位信号r e s e t 的产生 1 ) 电路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生上电复位信号r e s e t 的电路如图3 - 6 所示,设计目的是要在电源电压 上电后给d a c 寄存器模块提供一个复位信号r e s e t ,为高电平有效。p 1 4 - - - 1 7 、p 2 3 、 p 2 4 、n 1 4 - - - 1 7 、n 2 3 、n 2 4 和电容c 2 组成上电启动电路。其中n 2 3 、n 2 4 为二极管 接法,上电后a 点电压恒定在2 v 琴左右,为了能够让b 点在上电后为高电平,给 p 1 4 、n 1 4 组成的反相器设计了较大的岛值,以获得较高的反相器阈值电压v i 。设 计反相器 的( w l ) p = 1 0 4 5,( w i l = 5 5 0 ,从 而 尾= 瓦p i ( w 而l ) p 丢幸而1 0 4 5 = 1 1 1 l ,将其代入反相器阈值电平v i t 的表达式瞰1 : u = 坠掣 p t , 取v 1 1 p 州谢= o 7 v ,计算得v i 一5 4 6 v ,而2 v 擎约为1 6 v ,因此上电后b 点将始终 为高电平。另外上电后p 2 3 管将一直导通,为了节省功耗,设计p 2 3 管的w l 值 很小,为5 1 1 0 0 。 图3 - 6 产生上电复位信号r e s e t 的电路 2 ) z 作原理 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a ) 电源电压k 未上电时,电路中各节点电压都为0 ,因此输出r e s e t 电压同样为0 。 b ) 一旦v c 。从0 v 翻转到5 v ,则开始上电过程。首先是b 点由低电平翻转为高电平, 通过反相器p 1 5 、n 1 5 后让p 2 4 管导通,开始对电容c 2 充电,c 点电压上升。在c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电压未上升到高电平之前,与非门p 1 6 、p 1 7 、n 1 6 、n 1 7 输出为高电平,经过两 级反相后得到d 点同样为高电平,因此或非门p 2 1 、p 2 2 、n 2 1 、n 2 2 的输出r e s e t 维持在低电平不变。当c 点电压上升到高电平之后,与非门输出由高电平翻转为低 电平,从而或非门输出r e s e t 从低电平翻转为高电平,对d a c 寄存器复位。 3 ) 仿真结果 7 r a n a l o n tr e s p 4 ) r l s e 图3 - 7r e s e t 信号的仿真波形 r e s e t 信号的仿真结果如图3 7 所示。电源电压v d d 给的是一个阶跃信号的激 励,测得r e s e t 信号上升沿相对于v d d 信号上升沿的延时t d = 2 5 0 n s 。 3 2 2 串行移位寄存器( s e r i a l - s h i f t - r e g i s t e r ) 1 ) 电路结构 c 墟 毗i 共1 2 l 筻 图3 - 81 6 位串行移位寄存器 二日二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电路结构如图3 8 所示,电路中有一个1 6 位的串行移位寄存器,目的是为了满足待 转换的数据是以两个8 位数据写到芯片中的,这样可以和更多的接口标准相兼容。 当1 6 位数据都写到串行移位寄存器中后,高4 位h 4 - h 1 是伪数据位,不进行转 换,而是经过锁存后直接从d o u t 引脚输出。低1 2 位l 1 2 - - - ,l 1 并行进入d a c 寄 存器,进行转换。 一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如图3 - 9 所示。由图3 - 9 可知,p 1 、n 1 构成了 传输门t g l ,同理p 2 、n 2 ,p 5 、n 5 ,p 6 、n 6 分别构成了传输门t g 2 、t g 3 、t g 4 。 因此一位串行移位寄存器实际上就是一个主从结构的d 触发器圈,为上升沿同步触 发。其中传输门t g l 、t g 2 及两个反相器p 3 、n 3 和p 4 、n 4 组成了主触发器;t g 3 、 t g 4 和另外两个反相器p 7 、n 7 和p 8 、n 6 组成了从触发器。 图3 - 9 一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 2 ) i 作原理 工作原理如下: a ) 当e l k = 0 时,传输门t g l ,t g 4 导通,t g 2 ,t g 3 断开,主触发器接受外部输入 数据,决定其输出状态,这就是采样( 求值) 阶段。从触发器不能接收外部输入信 号,这时靠t g 4 把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构成一个双稳态电路,保持信息整个电 路处于采样阶段。 b ) 当e l k = 1 时,t g 2 ,t g 3 导通,t g l ,t g 4 断开,相应的有,主触发器处于保持 阶段,而从触发器处于采样阶段,整个电路处于采样阶段并输出d o u t 提供给下一 位串行移位寄存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采用了主从结构,使整个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能翻转一 次。 3 ) 仿真结果 t r a n s i e n tr s s p o n 8 a 4 a 、一 2 0 a 0 6 0 4 b 一2 0 _ & i 5 日 一2 i 一 0 :0 1 n - 一 图3 1 0 一位移位寄存器的仿真波形图 首先给出一位移位寄存器的仿真波形,如图3 1 0 所示,其中c l k 给的是周期 性方波信号。由图3 1 0 可见,在c u 【的下降沿,d i n 信号送入c 点,相位相反, 但输出端d 叫。保持在上一个状态不变,我们说此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为主触发器采样, 从触发器保持;相应地在c l k 的上升沿,c 点保持在上一个状态不变,d o u r 接收 c 点送入的信号,相位再次相反,从而d 呲和d i n 的信号同相位,我们说此时电路 的工作状态为主触发器保持,从触发器采样。 接下来给出1 2 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的仿真波形,如图3 1 1 所示,c l k 给的是周 期性方波信号,d i n 给的是一个高电平脉冲,d 1 2 d 1 从低到高依次为各位移位寄 存器的输出。从图3 1 l 可见,当d i n 的高电平脉冲信号写入串行移位寄存器之后, 在c l k 的每个周期的上升沿,该高电平脉冲信号写入高一位的移位寄存器,重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个时钟周期以后,该高电平脉冲信号出现在最高位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也就是 d l 。 r r e a a l e n tr e s p o n s e ; ;:ge笛口口n 日口日口口。凸口口口口日口o 凸b 口i n 口凸口凸凸凸口 。j 0 :_ e口皿口- 口n 日口日口口凸口口口i 口日口- o 凸d 口- 口口凸口凸凸凸- 口 - -j ;编一:一一口一一。 ;一卺s i:!:。:,。:一 :j 档兰垒兰= 置。白。 ;一锄三垒兰:= 盘:亡了 ;一锑三兰竺三= = := = 匀。臼 ;一爷墨! ! ! :芒= = = 兰= = = ! ! = = 蛐。口。 。 ;一镏圣:兰l _ 芝= ! = = = 芑= :三= 1 一c 当 、,0j 鼬2ju& u m e 0 ) 图3 1 1 1 2 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的仿真波形图 3 , 2 3d a c 寄存器 1 ) 电路结构 电路结构如图3 1 2 所示,共有1 2 位d a c 寄存器,输入端d 1 2 、d 1 1 d 1 分别 与串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d 1 2 、d l l d 1 相连。每位d a c 寄存器输入端都接有 r e s e t 和e n a b l e 信号,输出端r 4 r 1 控制r - 2 r 电阻网络中对应的一位模拟开关。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e s e t e r m b l 8 m 2d 1 1di r l r 3r 2r lr 4r 3r 2 置l r ir 3r 2 r l 图3 1 21 2 位d a c 寄存器的框图 一位d a c 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如图3 1 4 所示。p l 、p 2 、n l 、n 2 组成与非门, p 7 、n 7 和p 8 、n 8 分别组成传输门t g i 和t g 2 ,p 4 、p 5 、n 4 、n 5 构成r s 寄存器。 首先描述r s 寄存器的结构及状态转换表: 状态转换表: q q 图3 1 3i t s 寄存器电路结构图 表3 1r s 寄存器状态转换表 由图3 1 3 可知,s = k ,所以表1 中的第一、四种情况都不会出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2 图3 1 3 一位d a c 寄存器的电路结构 d i n 2 ) i 作原理 接下来结合一位d a c 寄存器工作时的时序图来分析工作原理,如图3 1 5 所示。 e r m b l e r e s e t d i n a r s r 1 厂 砣 厂一 r 3 厂 “ 厂一 图3 1 5 一位d a c 寄存器工作时序图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面分析时序: 设初始态e n a b l e - - - - o ,r e s e t = 0 ,从而有a = 0 , r = l ,s = 0 ,q = o ,r 1 r 4 = q q q q = o l o l 。 a ) e n a b l e 第一个周期上升沿到来后,传输门t g l 关,t g 2 开,a 点电平跟随d i n 翻转为高电平。但此时r e s e t 仍为低电平,因此r s 寄存器输入仍然是s = 0 ,r = 1 ,输出q 虿和d a c 寄存器的输出r 1 - r 4 保持上一个状态不变。 e n a b l e 第一个周期下降沿到来后,传输门t g l 开,t g 2 关,a 点电平取决于与 非门的输出,因此翻转为低电平。在这个周期e n a b l e 低电平期间,r e s e t 翻转 为高电平,但由于a 点仍为低电平,故r s 寄存器输入和输出保持不变,r 1 r 4 仍维持在0 1 0 1 。 c ) e n a b l e 第二个周期的上升沿到来后,a 点翻转为高电平,与非门输出由高电平 翻转为低电平,r s 寄存器输入变为s - i ,r - 0 ,q = i ,r i - 一r 4 = q q q q = 1 0 1 0 。 d ) 在e n a b l e 第三个周期低电平期间,d i n 翻转为低电平,传输门t g 2 关闭,a 点 状态保持不变,故d a c 寄存器的输出仍将维持不变,直至e n a b l e 下一个上升 沿到来后,r 1 一- r 4 才变为0 1 0 1 。 3 ) 仿真结果 一位d a c 寄存器的仿真结果如图3 1 6 所示。其中e n a b l e 为使能信号,高电平 有效;r e s e t 为上电复位信号,也是高电平有效,e n a b l e 所给激励为一周期性方波 信号。 由图3 1 6 可见,当r e s e t 信号为低电平时,d a c 寄存器被复位,输出r 1 r 4 = 0 1 0 1 ;当r e s e t 为高电平时,d i n 信号在e n a b l e 信号的上升沿进入d a c 寄存器, 如d i n = l ,则此时输出r 1 - r 4 = 1 0 1 0 。由仿真波形测得r 1 上升沿较d i i i 上升沿延 时2 n s ,r 3 上升沿较d i n 上升沿延时4 n s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r o n s j e m tr e s p o n s e 6 叠 3 0 臣0 6 0 3 曩一 7 口 ) 3 a 一 7 3 1 1 1 7 j 3 8 一 7 ;3 1 1 1 - :r e s e t :讲n ,:,r - :r 2 :r 3 - :r 4 3 2 4r - 2 r 倒梯形网络 图3 1 6 一位d a c 寄存器的仿真结果图 rr r r 图3 1 71 2 位电压型r - 2 r 倒梯形网络电路结构 本电路中使用的转换网络为电压型r - 2 r 倒梯形网络,电路结构如图3 1 7 所示, 3 l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共有1 2 位,其中s 1 $ 1 2 为各位对应的模拟开关,a 点为电阻网络的输出节点,接 到输出缓冲运放的正输入端。 使用此种网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 相比于其它类型的转换网络,此网络所用电阻个数少,且阻值只有r 和2 r 两 种,工艺上容易实现,可避免各电阻之间阻值相差过大; 2 ) 由于本电路设计转换速率不高,仅为4 0 k h z ,因此无需使用更高速的电流型转 换网络; 3 ) 采用倒梯形网络布局可使运放输出电压和基准电压同极性。 接下来将详细论述模拟开关和r - 2 r 电阻网络的工作原理,其中对r - 2 r 电阻网 络将重点阐述,并引入电压型r - 2 r 梯形网络d a c 线性误差的分析方法,这也是 本论文的一个创新之处。至于输出缓冲运放,由于是同组工作伙伴完成的设计,在 此就不做说明了。 3 2 41 模拟开关 模拟开关共有1 2 位,每位的结构如图3 1 8 所示。 r 1r 哇 图3 1 8 一位模拟开关的电路结构 每位模拟开关由2 个c m o s 传输门串联而成,2 个传输门的一头各与g n d 和 参考电压v r e f 相连,节点a 为该位开关与电阻网络的接入点。r l 报4 为该位模拟 开关所对应的一位d a c 寄存器的输出。这一部分的设计关键在于要使各位模拟开 关对应的m o s 管尺寸要成比例,由于该设计关键与之后将详细阐述的电压型r - 2 r 3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梯形网络d a c 线性误差的分析方法有密切关系,故放在3 2 4 2 节论述。 3 242 电压型r - 2 r 梯形网络d a c 线性误差的分析方法 本电路所采用的是r - 2 r 倒梯形电阻网络,如图3 1 9 所示。这一节将论述电压 型r - 2 r 梯形网络d a c 线性误差的分析方法。在接下来的篇幅里,将阐述如何根 据节点电阻模型和分析方法设计一个1 2 位电压型r - 2 r 梯形网络数模转换器,并 对如何运用该模型和分析方法估计和减d r - 2 r 梯形网络d a c 输出线性误差进行了 初步性的研究。 1 ) 建模 首先给出本文所研究的n 位电压型r - 2 r 梯形电阻网络的结构,如图3 1 9 所示。 图中所示的k 表示节点编号l 、2 n ,在每个节点k 都有一对电阻r k l 和r r 2 , 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r 2 ,l = r 3 ,i - - = r n ,l ; 风,2 = r k ,i , k = 1 ; 风,2 - 2 氏1 k - - 2 ,3 n ; ( 3 - 2 ) 图3 1 9n 位电压型r - 2 r 梯形电阻网络 节点n 连到r - 2 r 网络的输出端v o u t ,为电压型输出。节点1 、2 n 通过两 个理想开关各连接到基准电压源v m 和地,其导通电阻r 蛐为0 ,关断电阻为无穷大。 b l 、b 2 b n 1 、b n 是输a - - 二进制代码:当b k = l 时,节点k 连到v i n ;当b k = o 时, 节点k 连到地。为了方便标识,定义r 。,为在节点k 向r l ,l 方向看进去的电阻网络 3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等效电阻,并定义电阻比例系数r k 如下【2 6 】: r k :粤 k = - i ,2 3 n ;( 3 - 3 ) p 专 2 3 n ;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可以看到,d a c 各位的权重都能用r l 、r 2 r n 的表达式来 表示。 2 ) 分析方法 由于r - 2 r 梯形电阻网络是线性的,根据线性叠加理论,总的输出等于各位单 独作用时产生的输出的叠加。对照图3 1 8 ,定义v 池为第k 位单独作用时,在节点 n 产生的电压输出,即此时仅考虑节点k 的电压v k ,对节点n 的影响,而将其他节 点1 、2 k - l ,k + 1 n 都连接到地。这样一来,总的电压输出就可以表示成下面 的形式: ( 3 4 ) 首先考虑v n ,单独作用时对节点n 电压v n 的影响,由图3 1 9 不难得知 v n = 丽r n , 3 叱= 击v n ( 3 5 ) 接下来考虑v n - i 单独作用时对节点电压的影响,相应电路图如图3 - 2 0 所示 图3 - 2 0v “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图 利用戴维南等效原理【2 7 1 ,则图3 2 0 所示电路可进一步简化为图3 - 2 1 所示电路。 u 魄 n 埘 l l n 埘 = k 其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n i ,q 图3 - 2 1 图2 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v n 蛔= i r 忑n - 1 , 3 幸 v n 蛔2 i 再i 幸 这样v n l 就可以表示成下面的等式: v n ni = 瓦r n , 2 v n 1 矿+ 丽1 幸 ( 3 - 6 ) ( 3 - 7 ) 重复以上过程,则所有的v 诹都可以表示成v n 栅v k ,其中w k 可由如下 等式表达: w k2 击, = 搔上l + r j , 由等式( 3 q 可知, nn v 0 = v n ,。- - y b 。w k k = - n ; ( 3 - 8 ) 3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b l b 2 b k b n _ l b n 嘭 彬 。嘭 w 一 i v玳,(3-9) 由以上等式可知,w k 实际上表示的是由测量v 呻。所得到的b i c 位的权重。 对于理想的r - 2 r 网络d a c 而言,满足等式( 3 - 2 ) ,可得w = 1 2 ,w k l = 1 4 w k = l 2 n 船1 w l = l 2 n 。所以 :羔嘉( 3 - 1 0 ) j f f i l 。 考虑到输入代码u 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为 u = b l + 2 b 2 + 4 b 3 + + 2 2 b n l + 2 m b n = 2 卜1 b k ( 3 - 1 1 ) 所以等式( 3 - 1 0 ) 可表示为: :筹( 3 - 1 2 ) 对于实际的d a c 而言,各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则各位权重、巩的实际值 与理想值1 2 n 船1 之间也会有偏差,那么r - 2 r 网络输出v 叫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比 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由于电阻网络是线性的,所以认为这个误差为线性误差【2 8 】。 实践证明,r - 2 r 梯形网络d a c 的主要指标之一积分非线性( i n t e g r a l n o n l i n e a r i t y ,简称i n l ) 主要取决于r - 2 r 梯形电阻网络的线性误差【2 9 】。因此,如 何通过测量d a c 的输出电压获得各位的权重w k ,进而找出与理想值之间存在偏差 的电阻,并对其加以修调以达到减小r - 2 r 梯形电阻网络线性误差和d a c 输出误差 的目的,就成为一个日益受重视的研究方向。本文所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将在下面 给出。 3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一个n 位的d a c 而言,可以认为测量n 次d a c 的输出电压就足以确定 各位的权重w k ,这是因为考虑到一种特殊情况,见等式( 3 1 3 ) v o t ( o v 0 ( 2 ) v o m ( 4 ) v 伽t 妒) v 硼t ) 1 0 0 0 0 0 1 0 o o 0 0 1 o o 0 0 0 l o 0 0 0 0 l = 嘭 。嘭 。彬 ( 3 1 3 ) 此时输入代码分别给为u = 1 ,2 ,4 ,8 2 一。所以,通过n 次的测量,就可以 确定各位的权重w l ,w 2 ,w 3 w n 。 接下来研究如何通过w k 来得出r k 。用r a k 表示对r k 的估计。 对于w 。5 若簧可得 r “n = w 。t j - 1 q 一 。斗j l 一矾 对于氓( 蝌,因为有= 皤卜贼n 1 易得 风:w k 兀n ( 1 + ;j ) ( 3 1 5 ) j = k “ “一a r k2 _ = 2 1 一a ( 3 q 6 ) 这样r t 就提供了对r k 的估计,从而在得到各位权重w l ,w 2 w 后,就可以 确定r l ,r 2 r s 。从工艺的角度来讲,获得了实际的r l ,r 2 r s 之后,找出与理想值 之间存在偏差的电阻并加以修正就成为可能。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为了获得较小的r - 2 r 网络线性误差,希望尽可能的满足 3 7 n n w w l 2 3 n n w w w ;w w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 i + l = 2 w ,( 3 1 7 ) 也就是 r k + l :冬( 3 - 1 8 ) r k + - 2 赢 ) 对于理想的d a c 而言,r l = f r 2 = r 3 = = r n = l ,所以上面两个等式是完全满足 的。但是由于实际的r - 2 r 网络中各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及实际的模拟开关 导通电阻并不为0 ,r 1 、r 2 、r 3 r z q 不可能都等于1 。因此,要想设计输出误差比较 小的d a c ,应将重点放在满足等式( 3 一t t ) 和等式( 3 - 1 8 ) 上面。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讲 有无限种r l ,r 2 r n 的组合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并不一定要求r k = l 。 另外,如果从r - 2 r 梯形网络的最低位开始修调的话,对于任何w k ,对r j ( j k ) 的调整都会影响其的绝对值,但是任何一对w 的比例w 扪矾( i c o d e l 2 的误差进行了测量。给出d i n 输入如下: 表3 - 6 仿真d n l 时的d i nc o d e lt oc o d e l 2 的激励信号 c o d e l t 0 22 t 0 33 t 0 44 t 0 55 t 0 6 o ( ) o o o o ( ) o o o o l0 i ) 0 0 0 0 0 ( ) 0 0 0 10 0 1 ) 0 0 0 0 0 0 0 1 l0 0 0 0 0 0 0 0 0 1 0 0o 0 0 0 0 0 0 0 0 10 1 0 0 0 0 0 0 c i o 0 0 100 0 0 0 0 0 0 0 0 0 110 0 0 0 0 0 0 0 0 10 00 0 0 ( ) 0 0 0 0 0 1 0 10 0 0 0 0 0 0 0 0 1 l o c o d e 6 t 0 7 7 t 0 88 t 0 99 t o l 0l o t o l l 0 0 0 0 0 0 0 0 0 1 1 00 0 i 舢0 0 i o l l lo ( ) 0 0 0 0 0 0 1 0 0 00 0 0 0 0 0 0 0 1 0 0 l0 0 0 0 0 0 0 0 1 0 1 0 o 0 0 0 0 0 0 0 0 1 110 0 0 0 0 0 0 0 1 0 0 00 0 0 0 0 0 0 0 1 0 0 lo ( ) 0 0 1 ) 0 0 0 1 0 1 0o ( ) 0 0 0 0 0 0 1 0 11 1 1 t 0 1 2 0 0 0 0 0 0 0 0 1 0 11 o i ) 0 0 0 0 0 0 1 1 0 0 转换点1 1 6 f s r 、1 s f s r 、3 1 6 f s r 、7 8 f s r 、1 5 1 6 f s r 代码如表3 7 所示: 表3 7 仿真d n l 时的d i n1 1 6 f s r 到1 5 1 6 f s r 的激励信号 1 1 6 f s r1 8 f s r3 1 6 f s r1 4 f s r o o o o1 1 1 11 1 1 10 0 0 1l l l l1 1 l l0 0 l o1 1 1 11 1 1 10 0 1 11 1 1 11 1 1 1 0 0 0 lo o o 0 0 0 0 00 0 1 0 0 0 0 0 0 0 0 00 0 1 10 0 0 0 o 0 0 00 1 0 0 0 0 0 00 0 0 0 5 1 6 f s r3 8 f s r7 1 6 f s r8 1 6 s r 0 1 0 01 1 1 11 1 1 10 1 0 11 1 1 11 1 1 10 1 1 01 1 1 11 1 1 10 1 1 11 1 1 11 1 1 1 0 1 0 10 0 0 0 0 0 0 00 1 1 0 0 0 0 0 0 0 0 00 1 1 10 0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 0 0 0 0 0 9 1 6 f s r1 0 1 6 f s r11 1 6 f s r1 2 1 6 f s r l o o o1 1 1 11 1 1 l1 0 0 11 1 1 11 1 1 11 0 1 01 1 1 l1 1 1 1 1 0 1 11 1 1 11 1 1 1 1 0 0 10 0 0 0 0 0 0 01 0 1 00 0 0 0 0 0 0 01 0 1 10 0 0 00 0 0 0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3 16 f s r1 4 1 6 f s r1 5 1 6 f s r 1 1 0 01 1 1 11 1 1 11 1 0 11 1 1 1l l l l1 1 1 01 1 1 11 1 1 1 1 1 0 10 0 0 0 0 0 0 01 1 1 00 0 0 00 0 0 01 1 1 10 0 0 0 0 0 0 0 4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22 仿真结果 d n l 的仿真结果如表3 8 所示,这里仅仿真了n i l 的情况。 表3 8 衄情况下d n l 的仿真结果 t mu n i t c o d e lt oc o d e 20 8 1 7 4 1 2t 030 3 2 8 3 1 3t 040 2 9 3 3 5 4t 05o 3 4 4 8 4 5t 060 1 0 6 6 6t 070 0 6 3 0 7 l s b 7t 080 0 0 9 6 d n l 8t o9o 0 3 5 7 4 9t 01 00 o d 0 9 l 1 0t 0l l0 0 2 8 4 l lt o1 20 0 3 2 5 1 1 6 f s r 0 1 0 5 l s b 2 1 6 f s r0 0 7 7 3 1 6 f s r0 1 0 3 4 1 6 f s ro 0 8 5 1 6 f s ro 1l s b 6 ,1 6 f s r0 0 6 7 1 6 f s ro 1 8 1 6 f s ro 0 8 9 1 6 f s ro 1 ll s b 1 0 1 6 f s r o 0 8 1 1 1 6 f s ro 1l s b 1 2 ,1 6 f s r0 0 8 1 3 1 6 f s ro 1l s b 1 4 1 6 f s ro 0 7 1 5 1 6 f s ro 1 由表3 8 中数据可知,在衄情况下,微分非线性误差在1 l s b 内,满足一般性的设计要 求。 3 3 3 增益误差( g a i ne r r o r ) 由第二章的相关章节可知,增益误差可由满量程输出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偏差来表示,因此d i n 的激励可设计成由初始态的d i n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跃迁到d i n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增益误差的仿真波形如图3 2 6 所示。 t r - r _ li h t l m m t , u ;u l u 图3 - 2 6 增益误差的仿真波形 t n l 等五种情况下的仿真结果如表3 9 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增益误差在t m 等五种仿真情况下都满足一般性的1 l s b 的精度要求。 表3 - 9 恤等五种情况下的增益误差仿真结果 c o n d i t i o n t m w p w sw o、z 单位 g e a i i = 10 0 7o 1 40 0 5o 0 8o 1l s b 3 3 4 输出电压转换速率( s l e wr a t e ) 由第二章的相关章节可知,数模转换器的转换速率是指大信号工作状态下模拟 输出电压的最大变化率,它反映了电压型输出的转换器中输出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因此d i n 的激励同样可设计成由初始态的d i n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跃迁到d i n = 1 1 1 l l l l l l l l l 。 转换速率的仿真波形如图3 - 2 7 所示。 4 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转换速率的仿真波形如图3 - 2 7 所示。 t 冈_ 姗瞒 f 3 ;u t 。l 一 一t 一 一 一 一 蜘i炳t - i 鼬潮 图3 - 2 7 转换速率的仿真波形 衄等五种情况下的仿真结果如表3 1 0 所示。 表3 1 0 缸n 等五种情况下的转换速率仿真结果 c o n d i t i o nt m w p w sw o、z 单 位 s l e wr a t e o 8 4 1 1 6 9o 5 1 91 1 2 20 4 8 t _ - 2 5 。c 3 3 5 输出电压建立时间( s e t t l i n gt i m e ) 输出电压建立时间分满量程建立时间和1 l s b 建立时间两种,分别表示数模转 换器的大信号和小信号响应参数,其中满量程建立时间是数模转换器用以按速度进 行分类的依据,这里仅仿真前者。所给d i n 的仿真激励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次输入代码d i n = 0 0 0 00 0 0 00 0 0 0 ,第二次输入代码0 1 1 11 1 0 10 0 0 0 。 仿真波形如图3 2 8 所示。 1 l _ _ 瞳p _ - a 册 ” :u u 誓矗l _ 誓鼎, 籼黼- 图3 - 2 8 输出电压建立时间的仿真波形 t m 等五种情况下的仿真结果如表3 1 1 所示。 表3 1 l 建立时间的仿真结果 c o n d i t i o n t m w p w sw ow r z单 位 s e t t l i n gt i m e t 0 l 2 l s b1 0 9 5 8 88 0 1 5 31 4 4 0 3 58 0 1 41 5 5 6 8u s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