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A组基础题组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答案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答案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分解者、生产者或消费者,但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但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B正确,C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例如蚯蚓、蜣螂等,D错误。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生物群落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蛇是四级消费者;细菌为分解者,与蝉不是竞争关系。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题组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2018北京昌平期末)海洋生物学家发现一个奇怪的行为:相比没吞噬猎物的水螅,海蛞蝓(一种动物)更愿意选择猎捕刚刚吞噬猎物的水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海蛞蝓与水螅具有捕食关系B.海蛞蝓可以获得猎物体内的能量C.该行为不利于整个水螅种群的生存D.该食物网海蛞蝓至少占据两个营养级答案C捕食行为对于被捕食的动物个体来讲是不利的,但是对于种群来讲是有利的,C选项错误。据题干信息直接判定A、B、D选项正确。6.切叶蚁寻找植物的花和叶,将它们切割成小片,用来培养供其食用的真菌。菌圃通过特定的方式建立:首先,切叶蚁清除花朵和叶上的污垢和异物并移走外来的杂菌;其次,咀嚼植物以破坏掉叶表面的蜡质层;第三,进行真菌菌丝移植;第四,分泌特殊的酶以分解含氮的蛋白质。而真菌能把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切叶蚁能消化吸收的其他糖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叶蚁以真菌为食而间接从植物获取能量B.真菌与外来的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切叶蚁能够选择性地养殖真菌D.真菌是初级消费者,切叶蚁是次级消费者答案D据题干“切叶蚁寻找植物的花和叶,将它们切割成小片,用来培养供其食用的真菌”判定该真菌是分解者,D选项错误。7.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答案C从图中只能判断出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a捕食b,b捕食c)。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甲种群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呈周期性波动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答案C从图中可以发现,乙种群数量上升导致甲种群数量下降,乙种群数量随着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故乙捕食甲;M时后乙的数量在上升,说明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在减小,趋向于K值,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8北京延庆一模)豌豆蚜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检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实验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实验组2.008.7022.90A.用样方法对利马豆种群密度进行调查B.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C.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D.据表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豌豆蚜答案D据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D选项错误。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生长的环境阻力仍然存在,不会呈现“J”型增长,为“S”型增长,B选项正确。2.如下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主要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答案A地球上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A正确;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之外,还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生物,组分1、组分2、组分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B、D项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部分能量被固定在植物的有机物中,因此,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不相等,C错误。3.图示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不会引起()A.水华现象B.a和b的数量增长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答案D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致水华现象发生;a和b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植物增加,a、b的食物增加,数量增长;若发生水华,水体缺氧,会导致水中鱼类大量死亡,数量减少;c和d摄取食物不同,不会在食物上形成竞争关系。故选择D选项。4.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可能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根据图中a、b、c三个种群个体数的关系,可确定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的增加和c的减少;b和a均为消费者,它们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a、b、c三个种群中不包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答案C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D错误。二、非选择题6.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能、不能)传递给植物。答案(1)4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竞争和捕食寄生(2)小于增强(3)分解者不能解析(1)以植物为起点,鹰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4条,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2)寄生生物对寄主的影响小于寄主天敌对其的影响,由于大量捕杀鼬,导致鼠种群暴发,所以鼠群的种内斗争增强。(3)蘑菇属于分解者,植物体内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是不能传递给植物的。7.图1表示一群人工白杨树中层的食物网图。苔类和种群C、G、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种群A、E、F则在白杨树的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1)图1中共有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A和D的种间关系是。(2)如果该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将在各自的上下波动。(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种群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4)如果要调查A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法进行。(5)种群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种群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将成为优势种,而E和F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是。答案(1)7I、D、A捕食和竞争(2)K值(环境容纳量)(3)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标志重捕(5)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解析(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据此可得出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即图中的I、D、A,A捕食D,且A、D又有共同的食物C,因此A和D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说明该地区生物的种群数量保持在相对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