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人民版.docx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人民版.docx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人民版.docx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人民版.docx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人民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8江苏南京期初)某学者在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时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种看法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答案A由题干中“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可知,它是在非常状态下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故本题答案选A。2.(2018江苏姜堰泗洪联考)某苏俄(联)史研究专家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以下属于“退却年代”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的是()A.恢复私人小企业B.实行余粮征集制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单一公有制答案A从材料可知,该专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是站在“共产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的,在经济上体现为计划经济,因此“退却年代”所指的是列宁所采用的新经济政策,即国家资本主义,恢复私人小企业,答案选A。3.(2018江苏苏州期初)“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指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答案CA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B、D两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均排除。在所有制形式上,斯大林模式改变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项正确。4.(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答案B据材料中“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并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这不符合苏联国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导致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B项正确。加强指令计划与斯大林模式相关,A项排除;建立家庭农场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C项排除;D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关,排除。5.(2018江苏南师附中月考)“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以上评论所针对的这位苏联领导人在任期内()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增加了农民收入B.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C.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探索出一条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答案B材料中“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它最终使苏联解体,B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D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6.(2018江苏常州二模)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C戈尔巴乔夫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C项正确。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了,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7江苏南通一模)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材料二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列宁论合作社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5分)(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5分)答案(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分)意图: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渡。(1分)(2)看法: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合作社是新经济政策发展的归宿;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3分)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2分)(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1分)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2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8江苏通泰扬二模)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体现了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D.反映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答案D据题干时间信息“1919年2月14日”可知,此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可能促进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A项错误;“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表明苏俄经济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项错误;C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1919年2月14日颁布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反映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D项正确。2.(2018江苏南京期初)以下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发展状况19221923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19241926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19271928农产品收购危机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引发农民暴动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答案B余粮收集制是在1922年之前实施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1922年到1928年,苏俄(联)主要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期间产生的问题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1934年实现的,C项错误;1922年到1928年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D项错误。3.(2018江苏南京期初)“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答案C材料表明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这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且材料中“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说明在集体农庄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选C项。这一时期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和余粮收集制是列宁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故B、D两项错误。4.(2019江苏南通模拟)以下为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础100)10013.875.5108.1导致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答案A1926年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13年的工业总产值,说明1926年苏联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是从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注重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恢复商品交换,A项正确。B、C两项是斯大林体制下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排除。5.(2018江苏泰州期中)“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答案B材料中“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说明不是批判个人崇拜,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赫鲁晓夫改革,故C项错误;“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说明不是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故D项错误。6.(2018江苏无锡期末)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答案D由材料中“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知,苏联重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D项正确。1973年后美国陷入“滞胀”危机,符合史实。但是,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发展,故排除A项;苏联最终没有革除斯大林模式弊端,这个弊端也导致苏联的最后解体,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江苏南通三模)新经济政策是历史上从行政命令式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次尝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巨大意义。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材料二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迈进一步。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列宁选集材料三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