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学生差异资源.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学生差异资源.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学生差异资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学生差异资源世界上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也找不到从表到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不平衡,也使得他们的学习差异日益明显。既然学生的差异随处可现,我们的差异教育也就随时可行,教师应该积极的面对学生间的差异,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利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用好学生的差异资源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照顾差异、尊重个性、宽容另类、接纳发展。一、照顾差异 峰回路转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最明显的就是在课堂学习上,探索一个数学现象时有不同的过程;对数学问题思考有高低之分;对一句话,一段文字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有深浅之分;就是一道题也有好几种解题方法,甚至有正误之分。作为教师应照顾这些差异,理性地看待孩子们的一切,包括错误。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背后的教学资源。笔者曾在一次听课时看到这样的一幕:教师出示了一道题:“ 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天装配36台,经过了5天,还有多少台没有装配?”这道题一般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一位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8836。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大胆的学生在议论:“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板演的学生满脸通红,不知所措。)面对此景,该教师却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都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没有错,只是还没有做完。”教师这么一说,学生们都愣住了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他这一步算的是总时间,现在装了5天,还要装853(天)才能完成任务,即剩下没有装的就是363108(台)。”“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稍过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赞同。接着教师请板演的学生把题目继续做完。他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座位。以上片段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非但没有否定学生,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扭转了学生原有的观念,反而生成了另一种解法。事实上,这位同学不会做这道题,而是碰巧算对了一步。由于这位老师具有照顾学生差异、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使得他处处为学生所想,巧妙地化险为夷,挥出了“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二、尊重个性 顺势引导每个人都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对待事物的理解也是有着个性差异的。有一位伟人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人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仍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都有两种思想。”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对待问题的观点独具个性。这时,教师们应该尊重个性,把那些具有独特理解的观点看作一笔财富,一种教学资源,做到顺势引导,定会有不少惊喜。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利用学具和沙子进行探究,最后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正当教师准备教学例题时,只听一学生急促地说道:“老师,我觉得这个实验设计得不好。因为这样证明的是圆锥的容积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容积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体积。”随即,教师顺势引导,调整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的三倍。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在一个长方形容器里放一些水,计算出水的体积,然后再把圆锥形物体放进水里,计算出水和圆锥的体积,再减去水的体积,这样就得到圆锥的体积。用同样的方法再算出圆柱的体积,便能算出圆柱的体积是不是圆锥体积的三倍。”马上有学生提出意见:“这样太麻烦了。用一支有刻度的量筒来测量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就简便多了。”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一会儿,又有学生提出:“因为量筒的底面积不变,我们根本不需要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只要看圆柱、圆锥分别放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再算一算它们是不是三倍的关系就可以了。”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地掌声。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只要尊重其、利用其、使之与其他同学们共享,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点拨,定能展现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三、宽容另类 别有洞天课堂上的另类资源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让另类生成精彩的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真心宽容学生的另类声音,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会发现课堂也别有洞天。如一位教师教学“两位数乘法”一课,通过情境创设,列出“1412”的算式,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汇报算法。在反馈时,有位学生的算法非常特别:14 1248 12168面对这种算法,听课教师都很着急,而执教教师却微笑着请这位同学说说怎么想的。只听该生讲道:“我先用4乘12得48,8和个位对齐;再用1乘12得12,表示10个12是120,2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上下两个积加起来就是168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全班学生齐说:“有”并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于是,教师在这种算法前写上“第5种方法”。相信,教师在备课时肯定没有预设到这种算法。一直以来,用竖式计算乘法都是从下往上乘的,而这位学生却独创了从上往下乘的算法。尽管算法非常另类,该同学却把算理说的明明白白。这足以说明该同学是经过思考而得出的算法,也是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创造的方法。更可贵的是执教教师没有被传统的算法束缚,而是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让学生把话说完。给大家演译了一幕“别有洞天”的课堂。四、接纳发展 春色满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独具创新的事件。这正是由于学生间的差异而迸发出的思维亮点。如果教师们善于接纳它们,并把它们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显得春色满园。笔者在教学二上年级“时、分、秒的认识”之后的一节练习课中有这样一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8时50分到9时2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想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思考片刻后开始交流。)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想法?生1:从8时50分到9时20分,经过了30分。我们想从8时50分到9时经过了10分,再从9时到9时20分,经过了20分,合起来共30分。生2:从8时50分到9时20分,经过了30分。我们是这样想的:从8时50分到9时20分,分针走了6大格,也就是30小格,所以是经过30分。师:真棒!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停顿片刻,我看没有同学举手了,正准备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忽然发现有一个小女孩胆怯的把手举了一下又马上放下。当时我想,难道她还有别的方法。于是我就叫了一声:“赵一格,你是不是还有什么想说?”她很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轻声地说:“梅老师,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不知道对还是错,所以不敢说。”)师:你大胆的说,让同学们一起帮你参考参考。生3:我可以上来写一写吗?板书如下: 9时20分 8时50分 30分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3:根据以前学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先用20分减50分,不够减,就到9时那里借1,借来的1当作60分,再加上20分后,用80分减去50分,就等于30分;9时被借走了1后还剩下8时,8时减8时等于0,所以是经过30分。(此时全班肃静。)师:同学们,大家认为赵一格的方法好吗?生齐说:好忽然生4叫起来:老师,如果是从上午8时50分到下午1时20分,用竖式怎么算呢?(全班愕然)过了一会儿生5说:把下午1时20分看作13时20分不就可以了吗。师:大家能否用这种方法试一试。不一会儿,全班齐喊:“4时30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形成高效、统一、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运算技能,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接纳学生间的差异理解和方法,让学生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表现自我,你会发现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用常规思路或一般方法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及个性特点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应当是不同的。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思维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