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物权法第1 3 6 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地 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这一规 定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制度为模式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确立了法律 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并未一劳 永逸,本文的研究目的j 下是在于力图厘清地下空问开发利用的法理基础,并在此 基础上试图建立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全面的法律体系,以期为我国的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的制度建构略尽绵力。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其中,正 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认识地下空间的物理属性,是研究地下空 间开利用法律制度的起点。本章对地下空间的物理属性和特征、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的价值和意义及基本原则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理基础探究。本章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 空间权制度产生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厘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理基础,通过对 我国相关立法中的重大理论争议的比较分析,论证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模式构建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制度的合理性。 第三章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的完善。物权法及先前的法律 法规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定并不完善,本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的全面的法律体系。本章认为,要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律制度体系, 必须明确地下空间的法律概念、完善地下空间登记制度、完善空间相邻关系处理 制度、建立地下空间用途限制制度以及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行政管理法律体 系。 关键词:地下空间;空间权 a b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o 13 6o fr e a ll a wp r e s c r i b e st h a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u s er i g h tc o u l db es e t u po nt h ee a r t h ss u r f a c e ,o v e r g r o u n do ru n d e r g r o u n d n e w l ys e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u s e f i g h ts h o u l dn o td oa n yh a r mt ou s u f r u c t u a r yr i g h t st h a th a v ea l r e a d yb e e ns e tu p t h i sp r e s c r i p t i o nh a ss e tu pl e g a lw a r r a n t yf o rc h i n a s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i n t h ef o mo ft h es y s t e mo fl a y e r e d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w h i c hh a sa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h o w e v e r , t h el e g a ls y s t e m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c a n tb ed o n ei nad a y , t h e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o ft h i st h e s i si sj u s tt r y i n gt o m a k et h en o m o l o g i c a lf u n d a m e n t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c l e a r , a n do nt h e b a s i so fw h i c h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s e tu pa na l l - r o u n dl e x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i no u rc o u n t r y , i no r d e rt op r e p a r ef o rc h i n a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o fp r e f a c e ,t e x t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t e x tp a r tm a i n l yc o n t a i n s : c h a p t e ro n ei st h es u m m a r y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 k n o w i n gt h e p h y s i c a la t t r i b u t e s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i st h ej u m p i n g - o f fp o i n to fr e s e a r c ho n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l e g a ls y s t e m t h e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p h y s i c a l a t t r i b u t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v a l u e s ,m e a n i n g sa n d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 so f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 ,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s t a t u si nq u oa n dm a i np r o b l e m so f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i nc h i n a c h a p t e rt w oi s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nn o m o l o g i c a lb a s i s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t h i sc h a p t e rh a sa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o fm a k i n gc l e a rt h en o m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s io fu n d e r g r o u n de x p l o i t a t i o n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o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r s eo ff o 商鲫l a n ds p a c er i g h ts y s t e m ;a n da r g u e s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 o u r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i nt h ef o r m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u s er i g h t t h r o u g h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m a j o rt h e o r e t i cd i s p u t e si nc h i n a sc o r r e l a t i v e l a w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t h ep e r f e c t i o no fl e g a ls y s t e mo fo u r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s t i p u l a t i o n si nr e a ll a wa n do t h e rp r e v i o u sp r e s c r i b e dl a w sa n d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 sa r en o tp e r f e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o ft h i sc h a p t e ri st o e s t a b l i s ha na l l r o u n dl e g a ls y s t e mo fu n d e r g r o u n de x p l o i t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t h a t 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l e g a lc o n c e p t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s h o u l db ec o n f i r m e d ,t h e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s y s t e ms h o u l d b ep e r f e c t e d ,t h ed i s p o s a ls y s t e mo fs p a c ea d j a c 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er e s t r i c t i o ns y s t e m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u s a g es h o u l db ee s t a b l i s h e d , a n d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l e g a ls y s t e m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s h o u l db e i m p r o v e d ,t h u sp e r f e c t i n gl e g a ls y s t e mo f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l a n ds p a c er i g h t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1 斟 砂武年弘月山e t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 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咎蓼 刷磁名丞肺力、 日期:文寇争和。e l e l 期& 闪p 年取o e l 前言 -上-jl_ 刖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同益紧缺,如何挖掘土地潜力、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地下车库、地下铁、地下 商场等地下设施在各国的广泛建设就是人类探索这一课题的实践成果,而土地的 立体开发利用也随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 晚,相关法律制度较为滞后,这使得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直面临着法律障碍, 不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和规模受此阻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 也无法完满显现,因此,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就显得特别紧迫 和重要。物权法的立法进程中,立法者们考虑到了这一立法漏洞并对其制度 模式和制度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最终在2 0 0 7 年公布的物权 法第1 3 6 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地下分别设立。 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这一规定以建设用地 使用权分层设立制度为模式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确立了法律依据,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地下空间在自然属性上与地表有显著不同,地下空间的开 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需要我们制定不同于地表开发的规则去规 范,同时,物权法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只是作出了一些原则性、纲要性的规 定,对于具体的制度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力图厘 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立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的全面的法律体系,以期为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制度建构略尽绵力。 我国地。卜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 第一节地下空间的基本认识 事实上,土地的开发利用本来就是一个立体概念,修筑任何建筑物、构筑物 或是附属设施,其占用的不仅仅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空间,土地的开发利用本 身就含有立体意味,以地表利用为核心的土地立体利用使得人类形成了一个广阔 的生活空间,我们不妨将这个空自j 称之为土地空间,遵循物权法的称谓,土 地空间相应的可以分为地表、地下、地上三个层次。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地 表开发最为普遍,相关的制度配套也较为成熟,而地下空间在较为发达的国家或 地区的开发利用也日益普遍。如何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认识地 下空间的物理属性是必要前提。 一、地下空间的物理属性 从地下空间的自然属性看,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岩石圈土壤和岩石中可被人立 体开发利用的空间体积,是一种以空间的“虚容”来容纳人与物,以提供和满足人 类需要的“虚体空间”,容积和空间特性为其自身价值,而不是消耗空间内部介质 本身。所以,地下空间的特性与以直接被消耗为目的的资源如一般矿产资源有着 本质区别;同时地下空间的空间位置和环境介质与地表不同,所以与地表、地上 空间的特性有很大的差异。 地下空问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 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但是,地下空自j 相当强的不可逆性,地下构 筑物的建设成本高,工期长,难于利用太阳光及自然景观,方向性感观差等特点, 以及地下空间的不可移动性,使其在空间布局上必须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 稚置,否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资源所在区域的发展。 地下空间位于地面以下,可以用于各种设施建设。其中,一是社会生产流通 及存储基础设施,如城市交通隧洞、隧道和地下车场、地铁线网,各业各类仓储 洞库( 含油、水储库和冷库) 和工商旅游用房及专用物流输送通道;二是城市公 2 第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 用事业管网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通信、供热、油、排污管网和用于输水 防洪隧洞等;三是人防工程设施;四是其他地下构筑物,如采掘矿井、科技检测 与地质地震探井、废弃物处理场所和古代地下建筑等。由此可见,地下空问是链 接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链条,成为事关城市供给安全命脉和人居 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与重要社会资源,也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可持续发 展支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经济质量水平有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 地下空间的利用具有竖向分层特点,一般是从浅层开始开发,随着施工和材 料技术、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逐步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地下空间的特征 一般来说,地下空间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第一,地下空间是大量未被丌拓的广阔空间。 从有了人类至今,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地面上,对地表以外的地上、地下空 间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只是近年来的事,因此,相对于占地达到饱和、拥挤不 堪的地上城市来说,城市地下空间给人类提供t t l e 常广阔的,新的生存空间。国 外有人估计,在3 0 米深度范围内,即使只开发相当于城市总面积1 3 的地下空 间,就等于全部城市地面建筑的容积。 第二,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抗灾和防护性能。 地下建筑处于一定厚度的土岩层覆盖之下,可免遭包括武器在内的空袭、炮 轰或爆破等破坏,同时也能较有效地抗御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 第三,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 地下空间中阳光被遮断,温度和湿度比较固定且不易散去。岩土的这种特性 致使地下建筑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场,对要求恒温、恒湿、超净的生产或 生活用建筑非常适宜。尤其对低温或高温状态下贮存物资,效果更为显著。 第四,地下空间施工条件较复杂,造价较高。 城市地下工程往往是在大城市形成后兴建的,而且要与地面已有的建筑、交 通设施等配合与衔接,一般讲,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较复杂,工期较长、工程造 刘泱地下空问将公开转让 e b o l h t l p :n e w s s i n a c o m c n o 2 0 0 6 - 0 8 - 0 4 0 9 0 4 9 6 5 8 2 7 9 s s h t m l ,2 0 ( 0 - 0 8 - 0 4 3 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价较高。据近几年国内建成的地下铁道不完全统计,每k m 造价约3 7 亿人民 币左右,如2 0 0 0 年6 月1 1r 全线试通车的上海地铁2 号线平均每公里造价6 亿 元人民币左右, 2 0 0 2 年1 2 月底j 下式运营的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期工程造价为4 8 6 亿元人民币,2 0 0 5 年8 月开始运营的南京地铁一期工程综合造价每公里3 9 2 亿元。 第二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 地下空间利用的价值巨大,特别是对人口众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 言,加强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这里我将结合我国大城市中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市的具体情况来说明此种价值在现实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一,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节约城市用地。深圳市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 积1 9 5 2 8 4 k m 2 ,根据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 9 9 7 2 0 1 0 ) , 到2 0 1 0 年, 深圳市耕地面积应保持在6 4 6 5 5 1 h m 2 ,林地面积7 5 7 4 3 o o h r n 2 ,深圳的土地资源 严重稀缺。一方面,受深圳市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建设用地潜力已成为社会经 济发展的硬约束;另一方面,高速的经济发展及庞大的人口规模对土地资源产生 了巨大需求。因此,城市的发展应当向城市地下空间寻求出路,以节约土地。 第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深圳虽 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但是截至2 0 0 4 年全市交通用地仅为7 7 8 0 k m 2 , 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不到4 ,比例过小,不但影响车速,而且限制了通过能力, 因而常常造成堵车现象,既影响城市经济联系,又浪费了时问和能源。因此,必 须减轻地面交通的负担,合理安排好地下、地上交通设施,以形成地面、地下、 季明2 0 1 0 年申城建成总长5 1 0 公里轨道交通网地铁造价降三分之- - e b o l h t t p :s h s i n a c o m c n n e w s 2 0 0 4 0 5 1 4 1 5 3 7 3 0 3 9 0 s h t m l ,2 0 0 4 - 0 5 - 1 4 李网清横贯东西纵横南北广州地铁- 二蛩线开通 e b o l h t t p :n e w s x i n h u a n e t c o m f o r t u n e 2 0 0 2 - 1 2 2 9 c o n t e n t6 7 3 8 9 6 h t m ,2 0 0 2 1 2 2 9 高利、l ,南京地铁领先国内有“三最”综合造价国内最低 e w o l h t t p :n e w s s i n a c o m c n e 2 0 0 5 - 0 2 - 2 2 0 9 4 5 516 6 9 6 7 s s h t m l ,2 0 0 5 - 0 2 2 2 深圳市人多地少,十地资源j 经济发展的矛盾l 匕较突j i ;,该市近i 年来人力加强地下窄问的开发利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地下窄问利用和管理水、r 也走以:伞国前列,因此,深圳市地下窄问利用的相关情况 十分具有代表性,同时笔者住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实习期间,也对深圳市的相关情况进行r 调研,因此 为使本文的论述更为直观自据,笔者引用j ,诸多深圳市的相关数据,在此予以说明。 深圳市十地利用总体规划( 1 9 9 7 - 2 0 1 0 ) e b o l h t t p :w w w s z f d c g o v e n s y z w g k t d g l t d l y z t g l v ,1 9 9 7 - 0 6 - 2 4 深圳市土地利用、保护十一五纲要 e b o l h t t p :w w w s z f d c g o v e n x x g k r h i h t d 2 0 0 8 0 l t 2 0 0 8 0 11 43 0 7 1i h t m ,2 0 0 6 - 1 0 - 3 0 4 第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 高架结合的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 第三,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深圳由于人口密集,城市拥 挤,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利用,把不应放在地面 的项目,如有三废的、振动噪音大的、有危险物品的工程放到地下,把需要恒温 恒湿等适宜地下的项目,安排到地下,这样,能缓解地面空间的压力,增加绿地, 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 第四,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满足城市特殊需求。地下空间具备的某些特 性和优越性是地表土地不能比拟的,如良好的抗震性、稳定性、隐蔽性、防护性、 隔音性等,正适合满足城市的某些特殊需求,如城市中的一些保护建筑,需要扩 建时应借助于城市地下空f b j 的立体开发利用,如南京夫子庙为了保护古迹,在地 下开辟商场和游乐场。深圳历来注重历史文化古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 保护这些重要的资源,应当充分借助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第五,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节约能源。地下空间由于地层集热、蓄热作 用,其节能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人流多或短时间停留的公用地下空间,由于人 体或电器散热,不加辅助热源,也能全年正常使用。因此修建地下影剧院、车库、 游乐场、商场等地下公共建筑是十分适宜的。一些能源建筑,如冷库、水库、油 库、太阳能地下储存库、核电站等,利用深层地下空间不仅可大大减少能耗,而 且有利于安全。 总而言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潜力很大的城市建设后备资源,是我国未来城市开发和建 设的重点区域。 第三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地下空间是否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 一。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必须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网 络,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下列几项原则: 第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在不危及后人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及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5 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且能满足目前需求的前提下求发展。城市地下空问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在于对环 境生态的保护作用。地上、地下交通的建设可以使城市交通快捷和安全;地下工 厂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地下停车场可以使城市地表的空间变得宽松; 地下建筑的建立能够防震与防害,这样就可以减少大量的地上自然灾害带来的生 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土地立体开发利用的必然 趋势,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举持公共利益优先和保障原则。 公共利益的优先和保障原则就是要在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利用中考虑公共 利益的优先和保障,如:在战争或其他紧急状态下,地下空间权利人应将地下空 间即时、无偿、无条件地提供防空、防灾等用途。地下空间使用权主体的另一个 责任和义务就是保证公共利益的优先,对此可通过设定优先原则来解决。即在公 正、合理的原则下,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利用应保证市政公共工程优先使用。 第三,要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或不提高经济效益就难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也 不可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讲求经济效 益是基本的原则之一。但是地下空间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逆转性,一旦立体开 发利用,很难恢复原状,同时作为土地利用的一部份,地下空间在土地稀缺的年 代对于国计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利用也要同 时讲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当与经济效益并 重,只有三者齐头并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j 下实现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的本质目的。 第四节我国地下空问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主要体现 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开发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地 下铁道、地下商业街等设施,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大中城市的地下交通网 络日渐发达,例如,根据厦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未来将规划建设十个 6 第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 地下综合体,通过不断有序的开发,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地下“厦门城”;国二是 开发用途越来越多元化,从地下停车场到地铁,再到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等 等,无不展示了地下空间的巨大价值;三是开发能力显著提升,相关的技术研究 和应用发展较快,开发的成本同趋下降,如地下铁的每公里造价由九十年代的七 八亿人民币降为四五亿左右( 具体可参见本文第四页有关城市地下铁工程造价的 分析) ;四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水平同益提高,一些城市制定了地下空间 规划以促进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偿出让的实践也层出不穷,城市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可以说,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局面。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制度 较为滞后,这使得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直面临着法律障碍,不仅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的积极性和规模受此阻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也无法完满显 现。具体来说,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面临着下列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法 律制度的不健全,地下空间的权属问题迟迟未能明确,现实中出现了很多权属争 议和纠纷,影响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二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体 系还不够健全,既存在多头管理,又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一些地方的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造成环境破坏或安全事故,地下空间地质调查的欠缺和规划管理的缺位 等管理上的漏洞是主要原因;三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与有关发达国家 相比差距还很大,开发成本过高,不利于开发规模的扩大。 因此,在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地下设立之后,如何以此为 契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是我们必须要继 续研究的重要问题。 陈运军,殷磊我市拟规划建设十个地下综合体 e b o l h t t p :n e w s g m n n c n x m x w 2 0 0 8 0 3 t 2 0 0 8 0 3 1 64 9 9 7 1 6 _ 1 h t m ,2 0 0 8 - 0 3 1 6 7 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第二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理基础探究 第一节空间权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按照传统民法的绝对土地所有权观念,是没有空间权概念的,空间权被包括 在土地所有权中。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及于土地之上下的无限延伸,即土地所有权 人对其所有的土地享有以地表为中心的上下垂直支配力,而调整土地上下垂直所 有和利用的法律制度和法理,民法史上称为土地法。但进入1 9 世纪以来,随着 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 发展需求的矛盾同益加剧,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开发由平面转向立体,涉及空间权 的纠纷也随之增加,原有的调整土地平面的所有与利用的法律制度不能解决由此 产生的社会问题,各国开始关注空间权利的立法。空间权利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利 形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空间法理的产生,反映了近代社会关于土地利用的新 观念和新要求,在人类法律文明尤其是不动产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及其重大的事 件,即使称之为一场革命也不为过。 同时,在空间权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与两大法系固有的差别一样,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立法模式。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两大法系的不同角度来追寻空间权利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空间权模式 英美法系国家,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多以空间权为模式构造其空间利用法律 制度。 ( 一) 美国的空间权制度圆 就法律传统而言,美国法虽属英美法系,但其传统的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 法制却继承了罗马法,从而认为土地所有权的范围”上达天宇”、”下及地心”,而 且不承认土地上的建筑物为单一的独立不动产。然而,至1 9 世纪未、2 0 世纪初, 在飞机发明之后,美国法律界不得不承认,在保护土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 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m 】北京:清华人学i 版社。2 0 0 5 1 7 0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 上) 【m 】北京:法律i l ;版社,1 9 9 8 3 4 1 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 0 0 5 4 1 2 第二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理基础探究 在不妨害土地所有人的限度内,飞机等有在他人土地上空飞行的权利。这样,所 谓土地所有权”上达天宇”,”下及地心”的法律原则便被打破,土地所有权的有限 性原则获得确立,这就为后来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土地的立体丌发运动奠定了 法律基础。 进入2 0 世纪2 0 年代以后,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美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城市土地的立体开发与利用时期。这一时期,让与、出租某一被规定上下范 围的地上、地下空间,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不断发生。这种以空中之一特定“断 层”为客体而成立的权利,被称为“空间权”( 空中权) 或者“开发权”。 1 9 2 7 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制定关于铁道上空空间让与与租赁的法律,是 为美国法制史上有关空间权问题的第一部成文法。1 9 3 8 年,新泽西州也制定了 类似的法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民法典第6 5 9 条则直接对土地上下的空间做出规 定:“土地为泥土以及含有沙土、石头或其它成份而组成的物质,它包括地面以 上和地面以下一定距离的开放的或有建筑物的空间,其高度和深度由法律规定的 空间范围决定,或由法律允许使用的空间的权利决定。”1 9 5 8 年,美国议会作出 州际高速道路的上空与下空空间可以作为停车场使用的决定,空间权概念由此被 广泛传播开来。1 9 6 2 年,美国联邦住宅局制定国家住宅法,按照该法,空间权 得成为抵押权的标的。1 9 7 0 年,美国有关部门倡议各州使用“空间法”这一名称 来制定自己的空间权法律制度。1 9 7 3 年,俄克拉荷马州率先完成立法,此即著 名的俄克拉荷马州空间法。该法集有关空间权领域的判例与研究成果之大成, 详细规定了空间权制度。研究表明,美国现代空间权制度,莫不深深地打上了该 法的烙印。 ( 二) 英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 1 9 4 7 年的英国城乡计划法中,明定土地将来的发展权,属于社会全体 所有,也就是发展权国有制;对于空间之利用,由于英美法系不采“物权法定主 义”,可将地下空间水平或垂直区分,以作为权利标的,而自由设定地下利用权; 而且没有一物一权主义之观念,也可以将地上建筑物各个部分的所有权让与不同 个人,或设定长期的租赁契约;对公共工程仅须使用地下者,亦得以地役权方式 取得。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区分地上权模式 9 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以德国、同本为代表,则多以区分地上权为模式构造 其空间利用法律制度。 ( 一) 德国的区分地上权制度 德国民法之规定,土地所有权之权利及于地表上之空间及地表下之地壳。所 有人对于排除而无利益之高处或深处之干涉,不得排除之。故在德国,不具利益 之土地上下空间,任何人均得利用。反之土地所有权行使有利益之范围内,政府 得采取征收或限制所有权行使等方式,达到土地利用之目的。 德国有关空间权问题的最早立法见于1 8 9 6 年德国民法典第1 0 1 2 条:“土 地得以此种方式( 地上权方式) 其他权利,使因设定权利而享受利益的人,享有 在土地、地上或地下设置工作物的可转让或可继承的权利。”可见,德国民法典 上的空间权制度,实质仍不过为空间地上权制度,即以保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 为目的而使用他人地下空间的权利。但是,由于德国民法典对于包括空间地上权 在内的全部地上权的规定仅设有6 个条文,因而每每发生不敷使用的状况。有鉴 于此,1 9 1 9 年1 月1 5 日,德国单独制定共计3 9 个条文的关于地上权之命令, 史称“地上权令”。依此“地上权令”,德国空间权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德国民法之规定,土地所有权之权利及于地表上之空间及地表下之地壳,所 有人对于排除而无利益之高处或深处之干涉,不得排除之。故在德国,不具利益 之土地上下空间,任何人均得利用。反之土地所有权行使有利益之范围内,政府 得采取征收或限制所有权行使等方式,达到土地利用之目的。 ( 二) 日本的区分地上权制度 1 9 5 6 年,日本私法学会第1 8 次会议集中讨论了 借地借家法的改j 下问题”这 一主题,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为冗本在立法上确立空间权制度作理论上的准备。 1 9 6 6 年,日本修正民法典,在第2 6 9 条之2 追加规定空间权( 区分地上权) 制 度,此即同本现行空间权制度。第2 6 9 条之2 第l 项:“地下或空间,因定上下 范围及有工作物,或以之作为地上权的标的。于此情形,为行使地上权,可以以 设定行为对土地的使用加以限制。”据此规定,可知同本民法典上的空间权,就 是指以他人土地空中或者下空的某特定断层空间为客体而成立的特殊地上权, 即区分地上权。区分地上权的客体,为空中或地中的某一特定断层空间。为配合 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 i - - ) 【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2 8 2 7 1 0 第二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理基础探究 这一区分地上权的规定,日本不动产登记法第1 11 条第2 项还特别规定了设定区 分地上权的登记程序。依该法第1 1 1 条第2 项,设定区分地上权时,除须登记设 定目的、存续期问及地租金额外,还须登记空中或地中的上下范围,及有关土地 使用的限制性约定等等:就登记的效力而言,此登记为区分地上权的生效要件, 亦即非经登记不生区分地上权的效力。 在同本,空间权即相当于区分地上权,并且只对以人工地盘方式从事空中利 用者,才予承认其权利,其目的在于促进大都市土地之高度利用及空间之有效利 用。日本的区分地上权制度将土地未利用之空间与地表切离,使其成为与土地所 有权分开之个别独立权利客体,并规定可将该空中受到建筑基准法限制之容积, 移转到临近开发预定地上,故日本的“空中权”概念已具有空间发展权之精神。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区分地上权制度 在台湾地区,区分地上权观念导入实务,首见于台湾内政部1 9 8 1 年6 月4 日台内地字第118 0 1 号函:“地上权系以在他人土地上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或 竹木为目的,而使用土地之权,其设定对象,不以地面为限。”台湾最高法院7 4 年度台上字第3 7 9 号判决更确认区分地上权之存在。随后,土地立法由平面朝向 立体空间立法概念,经学界大力倡导之后,首先运用于大众捷运工程空间范围的 取得,如大众捷运法第1 9 条第l 、2 项规定:“大众捷运系统因工程上之必 要,得穿越公、私有土地之上空或地下,但应择其对土地之所有人、占有人或使 用人损害最少之处所及方法为之,并应支付相当之补偿。前项情形,必要时主管 机关得就其所需用之空间范围协议取得地上权,协议不成时,准用征收规定取得 之。”;陆续还有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第1 9 条,以及最新颁布之土地征收 条例第5 7 条等,均为区分地上权取得赋予法源,以因应现代化社会所需。但是, 真正在民法上确立区分地上权制度的是在1 9 9 9 年的民法修改中,仿效日本立法 例,增设“第8 4 1 条之一”条款专门规定了区分地上权制度,即规定地上权得在 他人土地上下之一定空间范围设定之。 三、两大法系立法模式的比较 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关于空间权的立法实践可以看出,两种法 刘铭空间权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 【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 0 0 5 7 1 1 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 律体系下空间权的内涵是不同的。 在美国的空间权制度下,空间权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内涵实质上包括了 所有权和用益权,空间可以分割所有、分割使用;而大陆法系的空问权制度多以 区分地上权构造,如德国,依然规定土地所有权之权利及于地表上之空间及地表 下之地壳,只是所有入对于他人对土地无利益之高处或深处之干涉不得排除而 已,这一规定对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有所松动,但是并没有承认空间所有权,这 也表明,大陆法系的所谓空间权只是一种用益权,对土地所有权依然存在着某种 程度上的依附性,空间可以分割给不同权利人使用,但并不可分割所有,大陆法 系的空间权实际上是由传统的地上权发展而来,可以看作是一种不完全的空间 权。 第二节空间权的理论基础探析 纵观空间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空间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 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物权法领域若干法律理念的更新, 这为空间权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法理基础。 一、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之突破 传统的罗马法认为,土地所有权上达天宇、下及地心,土地所有权除对地表 有支配力外,尚对土地之空中和地中有法律上的支配力,亦即土地所有人对土地 垂直上下具有绝对性的支配力,这主要是囿于当时尚未产生将土地进行层次性的 划分并分层予以利用的社会需要。而1 9 世纪末以来,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迫使 人类向空中或地下寻求生活空间,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原则与现实需要发生了冲 突,公共利益的强烈诉求得以彰显,这个时候,“所有权社会化调和了个人利益 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使得所有权从绝对性支配权演变为相对性的支配权。 而科 学技术的进步又使得修建地铁、地下停车场等都市设施成为了可能,这样,土地 利用就不再拘泥于地表,而是呈现出纵深发展、立体利用的新局面,地下或者空 中的某一断层就因为可为人类利用而具有了经济价值。在这种背景下,“上达天 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 上) 【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2 8 2 5 1 2 第二章地下空间开发利川的法理基础探究 宇、下及地心”的格言变成了“空泛的,不科学的,不具有实际性的”,人们对土 地权利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得以突破,空间的财产 性也由此深入人心,空间权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也逐渐为学 说、立法或者判例所承认。 二、物权客体理论的发展 物权作为支配权,必须以特定的物作为其支配的客体。传统的物权客体理论 认为,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具备可支配性、独立性、非人身性、价值性和有 体性。在传统物权客体理论看来,空间是无形的,空间只是土地的自然延伸而非 独立于土地,缺乏有体性和独立性,自然就不具备成为物权客体的条件。然而, 理论总是随着实践而发展的,传统物权客体理论也在日益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以 不断的修正,空间最终为物权客体家族所容纳了。 ( 一) 物权客体不再拘泥于有体物 传统物权理论认为物权客体仅限于有体物,奉行所谓“物必有体”的理念,把 实体性当作物的必要条件。在罗马法上,“物,在具体的和特定的意义上( 即与 物权相联系) ,是指外部世界的某一有限部分,它在社会意识中是孤立的并被视 为一个自在的经济客体。罗马法物权的标的只能是这种意义上的物,即实体的物, 罗马法上也称它为物体( c o r p u s ) ”。圆 然而,物本身是不断发展的,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人们对物权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的转变,传统物权理论将物权建立在财产 的实物性基础已经不合时宜,人们从注重物的自然性质逐渐转变为注重物的法律 性质,人们认识到,物除了具有实物性之外,还具有价值性。财富证券化、权利 化的发展趋势,促使物权客体的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受到物权法的调整,使许 多物从其自然状态上原本不属于“物”,却因其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而被人为的纳 入到法律意义上“物”的范畴中,最典型的就是权利。在日本,学说甚至认为,除 有体物外,凡具有排他性支配可能性的,都可以称之为物。如此一来,物必有 体的观点就应当在民法理论与民事立法中被摒弃。诚如郑玉波先生所言:“时至 n i g e lp g r a v e l l s l a n dl a w :t e x ta n dm a t e r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