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西汉赋家的生命意识.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西汉赋家的生命意识.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西汉赋家的生命意识.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西汉赋家的生命意识.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西汉赋家的生命意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哲学自钳亥心,无论在 们的思想意识还是在历史文化典籍中,生命 意l 赔陵最黾最强烈的意巩_ | 投说来,生缸萄雕蠊往葡氤孵口生喻价值j 孰即补层面。 作为中国传绚政化的主要代表n q 儒、i 哲琨家对生命意t 嘲事豁自不同的理解( 返翟提靠侈它秦 的褊薪m 酋家) 。儒剩 徊f 生吲鲤骱值生箭孰目,重甜仰姓命价值的觌多艋群 饲喻运,移黯眨久世;遘瓤l 压 利目里性的自然主义生舞新i 识,主弓k 因| | 顷自鞭丽生存,强调 吟懒自由与i 筘虽,肖极出世l 儒、适霄荡积栏b 命意识的阐释最细够嵛9 玳中国文 、的生命观 念,而退i 9 9 ;砷思想在西汉的发展趋势是铱道合流,表现形式是两种思想在士 、身上并存, 弗师同呗j 腼、在不回陧度匕勋弼宇西汉士 的【鞴、剧粒吲翮审剽顷向,进而j 翮艋牧 学自晰碎身。这茁强又贝武家身群妈蝴为明显。 儒家瞄型釉盟;缸氨呀噬淙自然主义生箭氤霹揪赋家的影响差葬$ 觏在:一、赋 家对生剞萤蓉有了不f 可于以盈珀勺感晤。西汉赋i 戳b 承了先秦自鳙晰帽娩,追求升呲但是, f 螂獭目的已l 留;在于是鬼不陌而舒延长生命,并晓拄妊【日骢自扛g 界。因生蒯耍暂而 产生的彬征啪恐民觏蜴蝴悱韵内在劫。他f f 硎死亡i 跏触到猜着自曰 q 理解。二、 他f f 爿瞧嘣姓生葡吲僦氢和意虬西汉赋麴洳笔 嘭涵世,以建叻垫i 啡为自己的第_ 人 生目标追求个体生命阶崮 g 实现。 在西汉形成并在生命思想t 占据统泊地位的宇宙自然大生命现也对西汉赋家生命意识 产生了重要! 影响。 在镌耕鲤黝值生耥的最撇下,西汉赋象陆翊嗡吐命价崮乍遐匙崩雕球的 基点,把建鹭e 业作为自己的第一人生目标,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在珊趟层面的“立功” 无熬潮驼后,便跨向了超蝴的黝苣立身,名垂于后世,即“立言”,使生命价值以另 种方式得至峥现而当珊实环境昕赋予的时代压力使其追求无法实现之时,赋家f f 碉多阿 避免的产生了求而稀的先橱喵不酋啪勺f 既叹,摹参见出对俐划瑜价值的烈漶。在隋 感需要宣泄的情况之下,辞赋成为f 断门寄托离贰睫包g 载体,表明了西汉赋家强烈的生命意 识。 值霸生意的是,西觋晓秽铋嫡局限于寸竹# 命运自勺f 苗物,f 电 f j 鞋撒了个体的 j 耀粥失, 发展出对天下、对删驸 君黼垂的深厚关怀,井匿竟翱鲜踊趣联系起来, 指出了求瞄艮辛、立必r 难毛 嘭口寸代 、群庠面l | 盘白q 生命困厄。 觊赫对理想懒斟碓珊讲i 遭i 星至挫掀垢,他 嘣没有勘师卜蹶f 振,而j 壬借助 于传统文化的因予,。以种理陛的 生智慧,来消篇理想与珊实、期许与实现之间的矛盾, 表现为自我自鹌掰日隐逸之思。这同时岜吕剜f 皑筛圃境的种化眸。 关键词:西汉:赋家;生命意识 a b s t r a c t 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t h ec o r eo f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p h i l o s o p h y , r e g a r d l e s so fi np e o p l e si d e o l o g yo ri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u l t u r ec l a s s i c s , 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t h ee a r l i e s ta n dt h em o s ti n t e n s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n g e n e r a l ,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n c l u d e s t h es u r v i v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t h e l i f ev a l u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st h e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m a i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 c o n f u c i a n i s ta n dt a o i s mh a v ed i f f e r e n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l i f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h e r er e f e r st op r e q i n )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i so n er a t i o n a l e t h i c sv a l u e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tt a k e sa c c o u n to f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 i n d i v i d u a l1 i f ev a l u e ,a n dp a y sa t t e n t i o n t o c o m m u n i t yd e s t i n y , p o s i t i v e l y e n t e r st h ew o r l d :t a o i s mi so n ek i n do fn o n r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a l i s m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ta d v o c a t e st oo b e yt h en a t u r es u r v i v e a n de m p h a s i z e si n d i v i d u a l sf r e e d o ma n dr a m b l e ,n e g a t i v e l yr e t i r e st h e w o r l d c o n f u c i a n i s ta n dt a o i s mt o1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e x p l a n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sc h i n e s ea l l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w r i t e r sl i f ei d e at ot h el i f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e x p l a n a t i o n ,c e r t a i n l ya l s oi n c l u d e st h ew e s t e r n h a n d y n a s t yw r i t e r t h el e a d i n gr o l ei n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sp h i l o s o p h yt h o u g h ti st h e c o n f u c i a n is ta n dt a o i s m i n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e n d e n c y o ft h e s et w ok i n do ft h o u g h ti sc o n f u c i a n i s ta n dt a o is m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t h e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i st w ok i n do ft h o u g h tc o e x i s t so nt h eg e n t l e m a np e r s o n a n di ta f f e c t s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g e n t l e m a np e r s o n sp o i n to fv i e w , t h et h i n k i n gm o d ea n dt h ee s t h e t i ct e n d e n c y i nt h ev a r y i n gd e g r e e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s i d e s 。t h e na f f e c t st ot h e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e s t h i si n f l u e n c e t of uw r i t e r si n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i so b v i o u s c o n f u c i a n i s te t h i c sv a l u e1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t a o i s mn a t u r a l i s m 1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h a v ev e r yt r e m e n d o u s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f uw r i t e r s t h i sp o i n tm a i n l yd i s p l a y si n :f i r s t ,f uw r i t e r sh a v e d i f f e r e n tf e e l i n g st ot h es h o r t1 i f ew i t ht h ef o r m e r t h e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f uw r i t e r si n h e r i tt h ep r e q i nd e i t yt h e o r y ,t op u r s u eb e c o m i n g a ni m m o r t a l b u t ,t h e i rg o a la l r e a d yd i dn o t1 i ei nt h es o u lt ob ei m m o r t a l , i i b u tl a yi nl e n g t h e n st h el i f e ,a n de n a b l e di tt oa c h i e v et h ei d e a lb o u n d a r y t h ed e a t hf e a rp r o d u c e sf r o mt h el i f es h o r ti st h ei n t r i n s i cp o w e rt h a t f uw r i t e r s c r e a t i o n t h e ya l s oh a v eo w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d e a t hv a l u e s e c o n d ,t h e ye x t r e m e l y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v a l u e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t h es u r v i v a l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f uw r i t e r sh a p p ym e e t i n g u n i v e r s a lp r o s p e r o u st i m e s ,a n dp e r f o r m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m e r i t o r i o u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st h e i ro w nf i r s t1i f eg o a l t h e yp u r s u ei n d i v i d u a l sl i f e v a l u er e a l i z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en a t u r eb i g1 i f ev i e w ,w h i c hf o r m si nt h ew e s t e r n h a nd y n a s t y a n do c c u p i e st h ed o m i n a n ts t a t u si nt h e1 i f et h o u g h t i ta l s oh a st h e 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t h ew e s t e r n h a nd y n a s t y a f uw r i t e r s u n d e r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e t h i c sv a l u e1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si n f l u e n c e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f uw r i t e r sr e a l i z et h ei n d i v i d u a l1 i f ev a l u e s r e a l i z a t i o ni st h eb a s i cp o i n ti nt h e i r1 i f ep u r s u e ,a n dp e r f o r m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m e r i t o r i o u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st h e i ro w nf i r s t1 i f eg o a l t h e y h a v et h ei n t e n s ea c a d e m i ch o n o r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f t e rt h ep r e s e n t 、w o r l d 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l a n ei su n a b l et or e a l i z e ,t h ef uw r i t e r sc h a n g e st h e u l t r aw o r l d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l a n et od e v e l o p “d a o ”a n dp r a c t i c em o r a l c u l t u r e ,n a m e l y ”c o m m i t st h ei d e a st op a p e r ”t h i se n a b l et h el i f ev a l u e t oo b t a i n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b ya n o t h e rw a y b u tw h e nt h er e a l i s t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e n t r u s t sw i t ht h et i m ep r e s s u r ec a u s e st h e i rp u r s u et ob e u n a b l er e a l i z a t i o n ,f uw r i t e r si n e v i t a b l yp r o d u c et h ef e e l i n gt h a tt oa s k b u td i dn o th a v ea n dt og ot h r o u g h1 i f ew i t h o u tag o o do p p o r t u n i t y t h i s d i s p l a y e dt ot h ei n d i v i d u a ll i f ev a l u ei n t e n s em i s e r y u n d e rt h es i t u a t i o n t h a tt h ee m o t i o nn e e d st od i v u l g e s ,f ub e c o m e st h e i ri m p o r t a n tc a r r i e rt o r e p o s et h ee m o t i o n t h ew o r ki n d i c a t e dt h e w e s t e r n h a nd y n a s t yf u w r i t e r s i n t e n s e1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w em u s t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a t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f uw r it e r sd o n o tt o1 i m i tt ot h ei n d i v i d u a ld e s t i n ys a d n e s s t h e yh a v es u r m o u n t e d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f i e r c es u c c e s sa n df a i l u r e ,d e v e l o p e dd e e pc o n c e r nt ot h ew o r l d , t h ec o n l m o np e o p l ed e s t i n ya n dt h eg e n t l e m a np e r s o nc o m m u n i t yd e s t i n y t h e y a l s or e l a t et h ei n d i v i d u a ld i f f i c u l tp o s i t i o na n dt h eo v e r a l ld e s t i n y , a n dp o i n to u tt h a tt os t a r ta c a r e e ri sd i f f i c u l t l y ,w h i c hi st h eu n i v e r s a l i l i t i m eg e n t l e m a nc r o w db o d yf a c e s a f t e rf uw r i t e r s p u r s u et ot h ei d e a lc o m e sa c r o s st h es e t b a c ki n t h er e a lit y ,t h e yd on o tu n a b l et or e c o v e ra f t e ras e t b a c k t h e yd r a w 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f a c t o r w i t ht h ea i do fo n ek i n d o fr a t i o n a l1 i f ew i s d o m 。t h e yd i s p e l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i d e a l a n dt h er e a l i t y ,t h eh o p ea n d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 t h i sd i s p l a y si nt w oa s p e c t s t r i e st oj u s t i f yo n e s e l fa f t e rb e i n gr i d i c u l e da n dr e t u r n st on a t i r ep l a c e i d e a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i sa l s oar e p o s i n go ff uw r i t e r s 1 i f ei d e a l k e yw o r d s :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f uw r i t e r :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第一章引言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和本质,也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属 性。中国古代文学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在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文学作 品的方方面面。 自觉地研究生命意识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真正开 始的。钱志熙先生的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陈德礼先生的人生境界 与生命美学,在这个领域具有整体开创之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除此 之外,近年来也有这方面的论文陆续问世,表明学术界对生命意识与古代文学关 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西汉时代是关注生命本体的时代,西汉文学是关注生命的文学。关于西汉文 学生命意识的研究,已有很多人撰文论述,但是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多数学 者在探讨汉代文学所表现的生命意识时,都以汉代文学的两种主要形式政论 文及乐府诗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汉政论文如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论贵粟疏等所表达的忧患意识、古诗十九首所呈现的人生生命意识等, 却很少有人谈到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中的生命意识。 下面的研究表明,西汉赋比较突出地展现了创作主体的生命意识。只不过与 政论文相比,西汉赋对忧患的表达是变“直书径言”为“委婉达意”,因为西汉 赋家深知犯颜直谏会遭到迫害;与古诗十九首对个体生命的吟咏相比,西汉 赋对生命意识的表现更为宽泛:西汉赋作中的生命意识,既具有人生短暂的生命 觉悟、对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也包含生命忧患与社会忧患等多个层面。可以这 样认为,伴随着西汉一统政权初步建立到渐次完善这一历史进程,关注生命本体、 讴歌生命价值、抒发忧患意识是西汉赋体文学所要表达和展现的主旋律之一。 本篇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包括四章: ( 一) 西汉赋家生命意识形成的文化背景 这一章包括两节: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这是西汉赋家生命 意识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儒家伦理价值生命意识和道家自然主义生命意识 进行阐释,阐明此两种生命意识对西汉赋家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节西汉时期 的思想形态,这是西汉赋家生命意识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一节又分为三小节:一 是儒道融合的时代特征,西汉时期儒道的发展趋势是儒道合流,两种思想的融合 互补,使赋家具有更为丰富的生命追求。论文又从时代的变化入手,分析了不同 时期赋家对个体生命价值追求的不同特征。二是儒道合流的生命意识对西汉士人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士人们对生命的忧患更加多样,对死亡的价值 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第二,他们非常关注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三是介绍了在西汉 正式形成并在生命思想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宇宙自然大生命观,它是儒家伦理价 值生命观的一个变种。 ( - - ) 西汉赋家生命追求的基点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 在儒家伦理价值生命意识的影响之下,西汉赋家将“立德、立功、立言”、 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作为其生命追求的基点,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人生目 标。但在当时天下一统、皇权专制的封建制度下,西汉赋家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 求不可避免的受到现实的阻遏。求而不得的失落、身不由己的悲哀,生不逢时的 慨叹、士不得遇的感伤,在赋家的赋作中得到宣泄,渴望建功立业、荣身显名的 价值期待也得以表明,辞赋成为西汉赋家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表明了作家的情 感意绪和生命意识 ( - - - - ) 西汉赋家生命追求的扩展对群体命运的关注 在原始儒家的生命理念和宇宙自然大生命观的影响之下,西汉赋家不仅关注 个人的命运,他们关注的对象还扩展到天下、百姓的命运和士人群体的命运。尽 管这类作品数量不多,但却具有明显的政治伦理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四) 西汉赋家生命困境的化解自我超脱与隐逸之思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无法摆脱的现实困境,并没有彻底击垮西汉赋家, 他们借助于儒、道传统文化因子,以一种理性的人生智慧,来消解理想与现实、 期许与实现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自我解嘲和隐逸之思。 第二章西汉赋家生命意识产生的基础 2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作为一切事物的本源和基质的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观化,是一 种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体认与感悟。一般说来,生命意识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 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就生命本体而言,是指生命的物质形式和感情欲望; 就生命价值而言,是指为了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生命理想境界。 】 无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是在历史文化典籍中,生命意识都是最早也是最强 烈的意识,生命的认知、把握方式和生命价值的实现途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 精神。 周易描述生民世界的原始状态说:“天气氤氲,万物化淳,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 也辟,是以广生焉。”( 易系辞) 在此,古代先民以人类生殖现象来阐释乾坤 大道,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注和生命价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考中,无论 是儒家经邦纬世的人生追求,还是道家超俗出世的浪漫畅想等,都是在关注生命 本体意义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人生设计,最终都指向他们各自推许的人生价值之 上。如果说道家思想注重的是个体内在精神价值的实现,那么,儒家思想则引导 人们将生命的价值投诸社会功利目的上来。中国文人一般都具有儒、道两重生命 意识。儒家建功立业的政治伦理价值意识构成了他们的外在生命,道家逍遥适性 的自然主义生命意识构成了他们的内在生命。在文学领域中,主宰中国文人精神 的儒、道等政治、哲学思想,与文学的人生意识及价值指向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形成了饱含着生命意蕴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在精神。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在对生命本体的认识上是大致相同的,都是一种朴素的、 自然哲学的生命意识。但是,他们对生命价值却做出了不同的判断。下面我们就 来看一下儒、道两家的生命意识。 2 1 1 儒家伦理价值生命意识 儒家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是倾向于自然的,这一点和道家的认识是相同的。只 是儒家没有像道家那样建立起完整的生命哲学体系,并且关于生命自然的观念没 有道家那样彻底,常常留有天命论的痕迹。孔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他 所倾向的自然性的“命”而常常回避这些问题,即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 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表现了孔子式的任之于自然的生命观。孔子之后 的孟子及苟子等人,吸取道家生命观的某些因素,初步建立起儒家的生命哲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 就是这一生命哲学的原则。 儒家的生命意识是一种理性的道德价值生命意识。儒家学说注重人的生命, 极力推崇人的社会性,并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体认,以此求得生命永恒。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对生命存在的关怀重于对死亡的恐惧,故 多对生命持积极昂扬的心态。儒家的生命意识以个体生命为根本,以宇宙生命为 根源,创造性地实现生命价值。孔子指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 灵公) 这是对人的生命创造精神的肯定。正是因为先秦儒家特别重视个体生命价 值的实现,而这种价值被赋予了伦理道德的性质,所以称之为伦理价值生命意识。 战国之际,叔孙豹提出了“人生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左传) “三不朽”观念的提出,标志着士阶层伦理价值生命观的 成熟。可以说,通过“立德”来实现“不朽”,是中国古代儒家生命意识的最高 层次,但是对于居于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它毕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境界,与 实际生活相距遥远。于是他们转而求其次,试图通过建立现实的丰功伟业来寻求 “不朽”,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立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首要选 择;至于“立言”以“不朽”,就是通过论文著述来实现生命的价值、探求永恒 的境界,大多数文人在“立德”“立功”的道路上奔走得并不顺畅,最终往往走 上了“立言”之途。立德、立功也好,立言也好,都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于是, 文学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工具。 “儒家伦理价值生命意识不仅强调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还确定了如何对待 死亡的伦理原则。在他们看来,死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质生命的消失这样一种 自然变化,而是与生存一样作为实现个体的伦理价值的一个环节”,【2 】儒家 反对无谓的夭死,认为对生命要采取珍惜的态度,这首先是由于孝道的观念,所 谓“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论语公冶长) 而且身体为立 业之本,身的存在和强健,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首要条件。礼记儒行即云: “爱其死以有待,养其身以有为。”说出了儒家珍惜生命的主要原因,不是一般 的惜生惧死之情,而是追求有所作为。一言以蔽之,仍由伦理原则所支配,这种 带有决定性质的伦理原则就是“仁”或“义”。它的原则首先是由孔子提出的, 论语卫灵公载:“子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在生 死抉择之际,当“苟生”有害于“仁”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杀身成仁,以实现生 命的最高伦理价值。孟子对这原则解释的更为具体: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 孟子告子上) 义重于生,生存的意义完全体现在伦理价值上。所以,当“合生”能换取伦 理价值的完满实现、而反之则会使其生存丧失全部意义时,“死亡”就成了唯一 的选择。 儒家从道德伦理观念出发论述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及其实现,确立了中国古代 士阶层弘道济世、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对历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 2 1 2 道家自然主义生命意识 道家推崇生命的自然本性,主张顺从自然本性而生存。老子提倡一种法自然、 尚无为的生存之道。其所谓法自然从人生角度来说,就是指因顺自然本性而生存, 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做到“为无为”。“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以顺应自 然的方式去“为”。法自然、尚无为的生存方式落实在人生实践中,就是要做到 淡泊寡欲、柔弱不争、知雄守雌。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 尊重。他力举生命平等,主张人类生于自然,应遵从自然规律,充分体现了“天 人合一”思想。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主张“顺物自然而 无容私”、“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庄子德充符) ,同老子相比,庄子的“法自然” 说特别强调了保持人的本初真性的重要性,强调要“不失其性命之情”( 庄子骈 拇) ,认为这样才不致发生人性的异化。老庄的生命意识是建立在各物种自然存 在的基础之上,主张人类应遵从“道”,顺从自然,而不应做人为的虚饰。可以 说,道家生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把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放在了生命存在的本 身,生命的存在、而且是自然的不受异化的存在,即是生命的最根本的意义与价 值。保生、养生、全生,使生命不受戕害、不被异化,也就成为道家所固守的生 命意义。 当然,在道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所追求的目标和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 老庄道家追求身心超越,黄老道家追求身国同治。老庄道家对身心超越的追求以 超越世俗分别为起点,他们所要超越的世俗分别包括万物之分与物我之别、善恶 之分与是非之别、生死之分与苦乐之别。庄子认为,当主体超越了这些分别以后, 身心会获得极大的解脱,会感觉与天地之道相融合,与自然之变相和谐,达到逍 遥无待、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生命意识重在追求生命个体价值的实现,提升人 的精神境界。黄老道家追求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即所谓“身 国同治”。“身治”是指精神超脱,形体长存,生命获得无限的自由,生命的个体 价值和修养目标得到实现。“国治”是指国家大治,i x - t 太平,生命的社会价值 和政治目标得到实现。“身国同治”是指在身治的基础上达到国治,就是吕氏 春秋所说的“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种生命意识是在继承老 庄道家身心超越意识的基础上融合儒法等家价值观的产物,它将个体生命目标的 实现提升到社会性价值的高度。这两种道家生命意识对魏晋以前的士人影响很 大。 就士人的生命历程来观察,在社会政治黑暗的时代,在士人身心受到压抑、 创伤、挫折的情况下,易于进入一种逍遥自在、自我陶醉的世界,也即采取道家 的超越生死,而使生命处于自由自觉的状态。 儒家重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道家重生命的淳如、不被异化,追求精神自由, 恰恰形成了生命意义的两端,而两端的互补,形成了中国古代生命意识的丰富的 文化内涵。 西汉赋家在生命价值取向上是完全继承春秋战国士阶层的。儒家积极入世、 重视生命的社会价值的伦理价值生命意识是西汉赋家汲汲于现实功名的思想基 础;道家张扬个体生命自由、提倡“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史记- 太史公自叙 第七十) 的自然主义生命意识为西汉赋家逃避死亡、超越生死提供了精神动力。 2 2 西汉时期的思想形态 2 2 1 儒道融合的时代特征 西汉儒道合流的表现形式为儒道两种思想在士人身上并存,也就是在众多的 士人之中,儒道思想成为他们思想的基本构成要素。当然,由于时代的变化,士 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每个人对儒道思想的倾向程度也有不同,有的人以 道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为辅,有的则相反。这在西汉赋家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 对比而言,儒道两家分别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西汉赋家的心态、 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进而影响到汉赋创作本身。从儒道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 儒家侧重政治伦理学说,主张入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个体与社会 的关系方面,强调个体社会属性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家则崇尚天道自然,主张 出世,表现出消极退隐的人生态度;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强调个体的自由 与逍遥。从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来看,儒家把文学引向政治功利,也就引向更 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对民生国事的关切;道家则把文学引向自身的审美境界, 同时引向人自身,引向人的心灵。从儒道思想把对赋体文学的影响而言,一个很 重要的分野就表现在:儒家思想把赋体文学的精神关注引向外部世界,而道家思 想则把赋体文学的精神关注引向内部世界。儒、道思想的融合互补,使赋体文学 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赋家具有更为丰富的生命追求。正如许结先生所说: “汉赋艺术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儒道两家审美意识的绌补兼宗过程。可以说,汉赋 流变正与儒道演变形成异质同构的联系。”1 3 1 总体而言,“立德”仍然是西汉赋家终身努力的方向,这是历代深受儒家影 响的文人普遍存在的生命价值意识。但时代的变化,也使西汉赋家对个体生命价 值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西汉( 公元前2 0 6 年一公元2 5 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巩固强盛的大一统 王朝,历经高祖、文、景、武、宣、元、成、哀、平等十余朝,由极度兴盛至渐 渐衰微,赋体文学为其主流文学。近人王国维曾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4 】就汉代文学而言,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赋体文 学是汉代文学的主流文学:汉赋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以后 的赋离开汉代那段特定历史便很难再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班固也曾对西汉赋的 发展做出过概括: 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目不暇给。至于武、宣之 世,乃崇札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 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 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使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 董伸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 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 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班固两都赋序) 可见,西汉不仅赋家辈出,而且作品甚多。“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文 心雕龙时序) ,西汉赋的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 性特征。为了可以更细致地体察作家与时代、作品与时代、作家与作品等各种层 面下的关系,我们从西汉历史分期的角度对西汉赋进行分期,争取从文学与历史 交错的情况下做到“知人论世”。 第一阶段,即西汉前期,从立国开始历经高祖、文、景三朝,是一个从动荡 走向稳定的时期,一个一切都还处于变化和形成中的时期。此时的思想实际上也 是处于一个兼收并蓄的大融合大交汇时期,儒家经学的影响悄然滋长,但由于最 高统治者崇尚道家“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所以道家思想仍占据主要地 位。黄老道家“是在保持原始道家三项基本理论内涵道、无为、养性的基础 上,以黄帝之名为依托,吸取、融摄儒、墨、名、法、阴阳各家成分,在战国末 期形成的新的理论形态。”【5 】它具有兼容、综合性的特征,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 势是一致的,也更能体现儒、道思想的融合。 虽然汉初的封建政策使得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权力中心,颇似春秋战 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士人们还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游走于各蕃之间,但 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毕竟不能等同于战国时代。士人们本期望在天下一统的大 汉盛世一展才华,兼济天下的热情甚高,加之对战国士人纵横恣肆的人格自由不 能忘记,所以对现实中的不自由和个体生命价值难以实现充满忧虑和感伤,深深 感受到大一统政治所带来的现实压力。这个阶段的代表赋家是贾谊和枚乘。贾谊 的吊屈原赋、鹏鸟赋都是汉初的优秀之作,尤其是他的吊屈原赋是骚 体赋的开篇之作。而枚乘的七发则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第二阶段,即西汉中期,武、宣、元、成之际,共一百二十余年。西汉经过 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已经达到了鼎盛,政治上削藩巩固中央政权,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力求思想一统,并开太学、立五经,极力招揽 人才,进仕之途大为拓宽,这似乎是文士们发挥才学、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可 是实际情况却是:士人在先秦所形成的独立姿态已经完全臣服于皇权之下,士人 不再需要表现个体的个性才情,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参与到现实政治和社会管 理之中,成为统治者的依附,由统治者掌握士人的命运。正如钱志熙先生所说: “在汉代盛期,个体生命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但是,“个体生命意识的 淡薄也不等于它完全消失。作为对大一统政局忽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统治意识的抵 抗,也出现了一些强烈追求个体独立精神、希望实现个人价值的士人,但是他们 都陷入了困境之中。”嘲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可以说是儒家一统天下,但道 家思想并未就此偃旗息鼓,作为一种传承已久的哲学思想,它对人的思想影响之 深是非外力所能禁绝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仍在进行。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形容到: 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竟骛。柏梁展朝燕之诗,金堤制恤民 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 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 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子云锐思于干首,子政校雠于六艺,亦已美 矣。 汉赋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无法企及的繁荣时代,据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对西汉赋作的统计,作品有九百余篇,作家有六十余人,其中属于武、宣、元、 成之际的作品占了其中的十之八九。这一时期的作家很多,既有像司马相如、东 方朔这样公认的赋作家,也有像主父偃、朱买臣、倪宽等一些朝廷重臣( 他们不 以赋家为主要身份,本文不予论述) 。另外司马迁、董仲舒等都有不凡的作品面 ,世。 第三阶段,哀平至新莽年间,西汉王朝已趋向于没落,朝廷横征暴敛,官吏 贪得无厌,国势渐渐衰微,仕途日形险恶。受此政治形势的影响,儒家“独善其 身”和道家“自隐,无名为务”的哲学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以“立言” 求名于世的生命价值意识成为这一时期赋家的主要选择,如扬雄、刘向均属此类。 只不过与以往文人的“立言”相比,西汉赋家借“立言”以垂名的意识明显增强 和自觉了。 2 2 2 儒道合流的生命意识 西汉儒、道思想的发展趋势是儒道合流,从根本上说,西汉儒道合流是政局 使然。人们在专制的大一统政局下,时时刻刻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危机而无从摆 脱,所以道家的思想意识就自然地进入了这些士人的视野,西汉士人的整体风貌 中也就浸染了比较鲜明的道家思想特征。然而一味秉承庄周消极避世的观念,则 一方面与人情人理大相违背,另一方面也与西汉士人整体的精神气质相违背( 从 历史上看,西汉的士人直承春秋战国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现实政治体制 的结构,迫使士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结构。于是这种亦儒亦道、亦进亦退、 与时变化的心态结构就在西汉士人中形成了。 儒家伦理价值生命意识和道家自然主义生命意识对西汉士人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两方面: 其一,士人们对生命的忧患内容更加多样。 西汉人对生命的忧虑着眼于现世生活,但当现实世界不能满足其生命欲求 时,他们便将长生的理想寄托于彼岸世界。西汉人结合老庄道家的想象与方士的 实践,创立了一套具有实践之可能的神仙理论,升仙的目的在于延长生命,而不 在于灵魂不朽。经过变通,神仙境界已经从早期模糊的认识、简单的幻想变为有 目的、有理论系统的实践目标,反映出西汉人自觉到现实生命的宝贵,希望通过 某种方式来延长现实生命,并使之达到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仙,不 9 是对死后幽灵世界的幻想,而是对现实生命的真实把握,他们并不会轻易地毁坏 自己的肉体,是一种灵魂与肉体并重的看法。这一转变,是在人们理性认识日益 成熟、生命意识日益凸现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精神追求。正是 因为充分意识到了生命短暂,才如此天真地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心灵所幻想出的仙 境、仙人中间。 在推动文学创作的复杂的心理因素中,园生命短暂而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是 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之一。“如何直面死亡、如何理解死亡、如何逃避死亡,既 是人的生命观的核心部分,也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是人的行动 的内在动力。”【,1 就西汉赋家而言,死亡恐惧是他们汲汲于现世功名的内在动力,也是他们进 行辞赋创作的心理动因之一。当赋家在现实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