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一种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合理的、有效的 制度结构。一个国家能否建立起这种制度结构的关键在于其政府,因为绝大部分正式 的制度安排都是由政府制定的。因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地界定 产权并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以保证市场的良好运行。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说明了政府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一般作用。政府能为产权的运 行提供一个公正、安全的制度环境,并利用法律和宪法制约利益集团,通过重构产权 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随着产权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 对产权形式进行选择和歧视,这使得政府在产权制度变迁中带来消极作用。通过建立 有约束机制的政治体制和宪法秩序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 限制其消极作用。 接下来谈到了我国产权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涉及到了三个方面:国有企 业中的产权问题,农村土地改革中的产权问题,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并且提出了 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有效的促进三方面的产权改革与建设。国企改革中产权不明是导 致利益分配不明,责任不明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坚持以政企分开为突破口,加快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通过进一步调整企业中的产权结构,限制和约束政府对企业的资 产性干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主要来自于土地收益权和物权性让渡权的界 定不合理,导致使用权及其流转的预期不足,为政府干预行为和集体组织代理人的机 会主义行为提供了空间,降低了土地在流转过程中的价值,提高了土地的交易成本。 政府的改革方向应是保护集体和农户权利,实现更合理的收益权界定,以及让农户获 得物权性让渡权。针对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建设,政府应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保护私有 产权,制定民营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权利。 最后, 对全文做了一个总结, 针对我国的产权制度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 从宏观层面分析总结了政府在我国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一般作用,并如何与实际相联系 来解决现实的矛盾。 关键词:政府 产权制度变迁 ii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whether a country can build a system or not lies in the structure of its government,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form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re developed by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 primary task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define property rights and establish a legal system to ensure good operations in the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n general.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a fair, safe system environment for property and constraints interests by the use of legality and constitution, and achieve the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and income equity through restructuring. with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the government could be based on their own interests to choose the form of property rights, which makes a negative role in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establishing political system and constitutional order under binding mechanisms can make government play a better role in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limit its negative effects. then we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our property system changes, respectively involving three aspect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property rights, rural land reforms property right, and private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how the government plays in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result for the unclear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nd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cut the link with the enterprise, and speed up to build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hrough further adjustments in the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of enterprises, government can restrict and constraint intervention on business assets. government should achieve a more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the right to protect collective rights and farmers benefit, and allow farmers to transfer the right of property. considering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of iii legal protection, protect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government should make a plan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legal interests and equal competition right. finally, make the summary of the whole paper, and give some specific reform proposals for our property right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the macro level, we analysis the government s general role in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practical conflicts with the realities. keywords: government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al chang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保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本论文属于 1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对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许 多挑战:不管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明晰产权、现代 企业制度,还是资源配置和流通领域的双轨制,这些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所伴随的问题 都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我国的产权制度正在经历一系列的 变革,在产权制度的变迁中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 本保证是一种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合理的、有效的制度结构。一个国家能否建立起这 种制度结构的关键在于其政府,因为绝大部分正式的制度安排都是由政府制定的。因 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地界定产权并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以保 证市场的良好运行。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回顾了政府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理论,并说明了产权制 度变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列出了我国产权制度变迁中出现的问题:如国企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说明了 政府应如何在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以促进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 (1)西方产权与产权制度理论的基本界定 产权学派认为人是有理性的,总是在既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为了减少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必须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而这种 约束就构成了制度,它也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交易规则 关于产权,在以科斯为首的西方产权学派的著作中,虽然也涉及共有产权、国 有产权,但他们着意研究的是私有产权,而且他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界定产权的。 2 科斯明确的指出:“私有产权制度加上价格体系将会解决这些冲突(指外部性等问题)。 ” 而德姆塞茨也曾经写道:“产权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 因此,排他性和可让渡性是产权的重要特征。 ”诺思则概括说“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 性的权利。从这里他们进而指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 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在市场上的交易。 ”不过是 “两束权利的交换”这一产权的定义是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 及现行的法律和经济研究基本上同意的产权定义” 。 对于产权的形成,诺思在考察了第一次经济革命之后写道:“从历史来看,产权的 演变过程包括,首先是不准外来者享用资源,然后是制度规则限制内部人员开发资源 的程度。可以由此认定,产权的产生,就是私有制(排他性)的产生,是对资源稀缺程度 的反映。很显然,如果资源不稀缺,或者没有外部性问题,或者整个社会的资源产权 归一个所有者的时候(这等同于没有所有者),将不存在产权的问题,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派理论中的产权将归于消亡。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上关于产权的产生、形成、消亡及 其定义的论述中,也许只要用所有制概念代替一下产权概念,就可以在马克思的经济 著作中读到类似的论述 至于产权制度,对它的界定需要建立在“制度”这一概念已经界定的基础之上。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那里,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规范的说,他们是为决定 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很显然,这是在制度个体主义方法论基 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以个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行为为背景,从法律和道德规范这一层面 来理解的,而非如马克思那般,把制度最初来源于物质生产条件中,后来才上升为法 律。再综观以上他们关于产权的定义,可见关于产权和产权制度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家那里,产权只存在于私有制度的条件下,认为市场经济制度就是产权制度(就是私 有制度)这里和马克思理论中的私有制可以说是完全重合,但是要明确,新制度经济 学中的产权定义不像马克思那样,是无所谓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更不研究所有权。 考虑产权同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视域内考察产权制度 3 变迁,应当明确这里的产权绝非纯粹的私人产权,而是明确划分了产权的几种形态, 使不同形态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都能得到明晰。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对产权的界定经历了由易到难、由简到复杂、由外到内 的过程产权的演变首先是不准外来者享用资源,然后是制定规章制度限制内部人员开 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可以说,排他性的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次 伟人革命,而排他性弱的地方,也就是外部性严重的地方,一些“公共品”和“公共 产权”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立排他性产权的成本太大的基础之上。人类社会 发展过程中,产权及其制度的产生、演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立了排他性的 产权制度,人类社会旱期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立此种制度的历史:二是建立可转 让性的产权制度,产权的交易、转让是与会分下、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三是与各种组织形式创新联系在一起的产权制度,如股份制公司制度的建立使产权的 分割、转让、交易等更加容易,从而使产权制度作用的效率不断提高。 (2)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教授从合约理论的 角度对国企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国有企业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实际上是政 府所强加的合约。尽管政府给了职工终身就业的权利,但是剥夺了职工选择职业的自 由,并且实行长期的低工资待遇,这就欠了职工一大笔债,因此职工是国有企业的第 一债权人。国企首先要还第一债权人的债,只有解决了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使职工由 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自由人,国企才能进行下一步改革。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徐德 信教授认为,政治结构和国有产权的固定性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强制性约束,我们 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外围保护带的特殊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不同于一般 政治交易、市场交易和计划交易的交易特征。既然国企改革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产权交 易,利益各方无需在理论上作过多争论,而应探讨利益主体如何参与改革,如何使改 革公开化、程序化、合法化;既然国企改革是国家主导的产权交易,重要的是如何建立 合理的交易规则、交易机制,让社会讨论并形成共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 平新乔教授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卖国有企业。从国有企业拍卖机制的演进看,自 4 1978 年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三大步:第一步是通过政府和国有企业购买者之间的私下 谈判进行的,而不是通过市场公开交易,这种方法不规范。1999 年出现了比较规范的 产权交易市场,即产权交易中心,从而完成了从谈判到产权交易中心的一大步。第二 步是从场外交易走向场内交易。这一步开始于 2003 年,好处是有利于监控国有企业买 卖,防止垄断的出现。今年是第三个台阶,即开始放开国有企业产权,通过股东大会 合约的方式来解决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同时,平新乔指出,政府在卖国有企业过程中, 仍然面临二大问题:政府卖国有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国有股减持的比例要不要固定下来? 在拍卖过程中怎样避免预算软约束? (3)政府行为与国企改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周冰教授在题为“政府行为企业 化与平滑转型的推进方式”的发言中,从转型角度给国企改革提供了理沦解释。他认 为,政府行为目标的变化带动其职能定位发生调整,从而引起体制结构的变动,进而 完成改革的平滑转型。自政府目标发生偏移,把经济目标上升到首位以来,中央政府 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发生了变化,地方政府开始像企业一样从事经营活动,而国有 企业只是作为他的分支机构,从来没有获得真正自由。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应 当是转变政府行为企业化的趋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林木西教授认为,国企改革虽然 强调产权制度的改革,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产失灵的现象,即产权改革无法达到预 期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权与产权的限制造成的。地方政府既是国有股 的最大股东,又是经济增长的主体,这种两难境地造成了行政权与财产权的对立。因 此要对地方政府进行再一次的定位,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制度创新环 境。针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蒋少龙教授提出,政府和企业身份的双重性使 国有企业难以搞好。国企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另 一方面又担负社会责任如稳定等;政府既是政治实体又是经济实体。解决这一问题首先 要进行政治改革,转变双重身份。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玉长教授认为,目前国有 资产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担任出资人,但却不承认地方拥有国有资产所有权,这是一个 矛盾。这样的结构使得国资监管部门有行政化的倾向,实际上又回到了政企不分的老 5 问题上。因此,应该承认地方国有资产所有权,使地方出资与地方资产所有权相一致。 各级国资委应真正履行出资者职能,以资本运行为中心。国企改革的路径是公司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指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 动力,也为当今中国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诚信的短缺、政府的腐败以及中国 经济增长的势头能否持续是目前最引人关注的三大问题,而前两者又对经济增长产生 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在国家政体的基本构架和法制建设上真正有所作为,市场 诚信体制的缺失和腐败迟早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羁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段文斌教 授认为,在内部人控制、软预算约束、行政干预的环境中,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健全治 理机制,使责、权、利相统一,让决策者承担决策风险,进行独立于剩余索取权和剩 余控制权的风险分担。相对于技术进步而言,市场规模对经济增长更为重要,技术进 步不是外生变量不能通过出让市场获得,因此政府的角色应是促进产业成长和促进分 工的深化。 (4)效率与国企改革。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荣兆梓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并没有 证据表明国有企业具有低效率的必然性,也不是退到一定程度就会变得高效,国有经 济不可能也不需要从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他提出,国企改革可以通过建立以资产保 值增值为唯一目的的社会信托投资基金,割断政府与国有资产的产权代理链,从而实 现资产管理“去政府化”的改革目标。这种改革方案最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究 竟会有多大比重的国有资本转化为社会信托投资基金,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改革又 多了一种选择。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应成为国企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课 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卢荻教授,通过对 1997 年2002 年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 企业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大型国有企业技术效率进步明显,而进步的主要 成因是规模经济效益,这与同期资本深化经济增长路径相联系;相比之下,国有企业欠 缺应对短期波动的灵活性,因而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具有劣势,不过,长期而言,它们 的固定性体制较能配合稳定增长的宏观需求产生动态规模效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 院的沈越教授认为,国企进退的标准包括:以所有制为标准、以规模为标准、以关键行 6 业为标准。这些标准与市场经济的标准相冲突,市场经济标准就是讲效率,谁有效率 谁就生存。因此,企业应当按照效率原则进行进退的划分。国有企业在垄断性行业中 不可能有效率,因为在垄断性行业中国有企业会用行政力量去强化垄断。既然在垄断 性行业中不可能有效率,那么国企只有在竞争性领域、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前才能获 得新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不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而应该在竞争性行业与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凡是获得新生的所谓新型国有企业, 凡是改革效果较好的国有企业,大多是竞争性行业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南京大学商 学院刘志彪教授认为,国有企业不能一退了之,改革是渐近的过程,但也不能“有进 有退” 。 国有企业可进的地方有两个:一是竞争性领域,这不仅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与民争利,而且会引发新一轮的效率问题二是垄断领域,包括自然垄断行业、行 政性垄断行业和市场垄断行业。在知识进步条件下,自然垄断行业越来越小;国有企业 进到市场垄断行业在全球化条件下不可取,欧美的通行做法是反对国有企业进人市场 垄断领域;行政性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不发达的就是第 三产业,这种情况就是国有企业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国有企业进到垄断行业与市场化 改革的取向相悖。民有、民享、民营的模式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减旭恒教授,从三方面阐述了国有企业应当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的理由。一是从经济 人假设推出来的;二是从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三是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退出的方式主要有制度性退出和竞争性退出两种,而 无沦哪一种退出都是长期的过程,需要考虑社会、文化、思想概念的转化以及政治体 制改革的跟进,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工程。正是这种长期性决定了在退出的过程中一 定要同时加强现存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效率。 经济学家编辑部 蒋少龙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从世界发展史看,从各种企业组织形式看,国有企业的效 率是最低的。一系列数据可以证明这点:改革进行了 27 年,我国非国有企业创造 gdp 占全国 70%左右,国有企业占 30%左右。国企享受资源、融资等大量政策性优惠,但 上交税收不到总税收的 60%,其中相当大的比重来自于如烟草、石油等垄断企业。 2004 7 年国企与国有控股企业盈利水平比上年上升,主要是积极财政政策等政策性因素造成 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教授,从方法论下界定了经济学研究应当从研究特定的 制度人手,而非以效率最大化为基点。认为,制度是完全独立于生产力,独立于技术 与效率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种制度变革,这种制度变革是一种游戏规则的变化。 主流经济学家从纯粹技术角度出发探讨制度的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 (5)演化经济学与国企改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指出,制度演化 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演化经济学把制度视为惯例,而惯例的改变是困难的,这对国企 改革中制度的选择有制约作用。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是创新的场所,员工在 创新中的合作是企业复杂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只注重产权而不注重企业的合作, 企业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国有企业长期在收人分配、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等方面支撑 着我国经济增长,从国家执行战略目标的功能来看,国企应保持一定比例,不能一刀 切掉。但改革应是渐进的,是长期的过程,因此国企改革应当走一条多样化的道路, 包括通过建立社会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实现,在多样化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触发突变, 进而引起创新。改革应该注重效率,而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导向。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 学院程民选教授在提交的会议论文中,回顾了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总结了制度 变迁中诱致性因素起先导作用、强制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模式。指出,在这一模式中, 政府的明智抉择在民间自发制度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孟 捷教授,以从日本二战后出现的企业为例,指出这些资本主义企业与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中探讨的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英美企 业制度,承认现代企业制度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存在可以结合中国独特的背景进行制度 创新的广阔空间。研讨会上,各家各派就国企改革之路进行的广泛探讨,必将推进经 济学理论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进一步研究。 1.3 写作思路与方法 第一,基于西方产权与产权制度理论的基本界定,综合我国学者对产权制度的理 8 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说明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演变。并 说明了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产权制度的变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演变,在次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 影响,本文结合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权制度的影响。 第三,系统分析我国产权制度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总结出我国产权制度的基 本状况,找出我国产权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农村土地改 革,民营经济改革中所出现的产权问题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第四,对策研究。这部分将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因为对任何问题的研究不能仅仅 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应用到实践领域才有价值。本文就我国产权制度的现状提出了 具体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帮助。 第五,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拟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同 时注意以下几种方法的结合:第一,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结合,本课题基本观 点的形成来源于对历史的考察和对现实的分析,即强调突出实证分析的重要性;对基 本观点的阐述则强调逻辑思路。第二,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大量数据 的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而上升到理论,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解决问 题的思路。 9 2 政府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一般作用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当今的社会,如果没有了政府的作用,要形成错综复杂的 经济乃至社会的网络是不可想象的,要实行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与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相比,我国的政府在订立制度、发挥职能的时候,既要考虑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政府传统的经济权力应如何做出相适应的变化,也要考 虑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的特点。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在广泛地改变资源利用的产权形式和 效率。这场变革的背景,是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控制的失效和日益松弛。 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一种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合理的、有效的制度 结构。一个国家能否建立起这种制度结构的关键在于其政府,因为绝大部分正式的制 度安排都是由政府制定的。因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地界定产权 并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以保证市场的良好运行。 诺思非常重视国家在界定产权方面的作用 。在其构造的新古典理论中,诺思指出 国家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为取得收入而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和“公正”的 服务作为交换;二是国家为实现收入最大化而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并为每个集团设计 产权;三是面临着其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因此,国家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 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但这两个目的是相互冲突的。尽管第二个目的包含了一套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且富 有效率的产权,但统治者往往为追求第一个目的即实施其租金最大化而舍弃后一目的, 从而使无效的产权制度依然存在。但无论结果如何,产权的界定都是由国家负责的。 对此,诺思写道: “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最终是国家 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因而国家理论必须对造成无 效率产权的政治经济单位的内在倾向做出解释,而且要说明历史中国家的不稳定 性。 ” 我们认为诺思所说的“ 国家” 也可以用“ 政府” 一词来替换 (美)道格拉斯 c 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 10 2.1 政府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国家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合法地、垄断性的行使某些权利的制度安排。国家在产 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国家凭借其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没有政府的权威,很难想 象所有权会普遍地实现。尽管许多民间组织能够为其所有权提供小规模的保护,但是 不能解决“搭便车”的问题。与各种民间组织相比,政府能以更低的成本确立和实行 所有权,并且由此获得的好处要比经过扩大市场获得纳好处明显得多。因此,各种经 济组织和个人在政府严格确立和实行所有权的条件厂,才愿意付出来自贸易的收入( 即 税金) 。从这个意义上看,司法和财产所有权的实现是由公众出资的公共物品。 (2 )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产权的界定涉及到一系列费用, 如度量费用、信息费用等。度量费用非常高的东西将是种共有财产和资源。如前所 述,投入与产出范围的考核成本将决定不同经济部门的不同产权结构,而这种产权结 构依赖于考核技术的水平,哪里资源测量成本高于收益,哪里就会存在公共产权。度 量商业标准化的出现几乎同政府的历史一样悠久。国家的标准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在产权经济学看来,只要具有经济价值的某种物品的特性难以测定,那么私人成本与 社会成本之间就会有差别。在缺乏有组织的市场的情况下,人们将花很多时间与费用 去搜寻信息,私人所有者之间通过市场契约转让的产权必须是排他性的权利。产权转 让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交换没发生时界定和管理独占权的费用;在第二阶 段,费用是就权利交换和转让的契约进行谈判和行使而引起斟酌。产权经济学的分析 表明,对一个人产权的更完整界定减少了不确定性,并会增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 排他性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一国产权有效转让和交换的前提。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制度以 及产权的转让都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过高的交易费用往往限制了排他性 产权制度的建立和产权的转让。国家作为第三种当事人,能通过建立非人格化的立法 和执法机构来降低交易费用。当交换的基本规则确立以后只要存在法律机构,谈判 和行使的费用会不断减少。 (3 )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还取决于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 的差异。在历史与现实中,有的国家只为产权安排和产权变革提供“游戏规则” ;有的 11 国家不仅提供“游戏规则” ,而且还直接参与甚至干预产权的安排与产权变革。 般 来说,有以下二种类型的多种情况。 第一种,产权安排完全是私人之间的种合约,国家权力的介入仅仅在于承认这 种合约安排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依据这种合约进行的正当的产权交易。这种产权 安排主要发生在那些分权化体制或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 第二种,产权的变更和取得不是通过个人之间的交易,而是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做 出的安排,这样形成的产权就是对另外一种产权进行剥夺的结果。形式主要有: 随着政权的更换,被剥夺和新形成的都是国有产权; 由个人产权变成国有产权; 由国有产权变成个人产权; 由一个人的产权变成另一个人的产权。 2.2 政府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产权内容的改变,取决于统治集团对改变现有的产权安排,所带来的收益的事前 估计与监察和执行权利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成本的事前甚或事后估计之间的相互关 系。国家是否应该直接干预产权的界定、转让、交换的过程,总的来说,取缔和禁止 产权交易,国家权力强制做出的产权安排是低效率和无效率的。 “因为它违背了权利的 本性,同时造成了一种根本的和巨大的扭曲,使得国家把产权当成一种政策变量而非 制度变量,随意改变产权关系,既然今天可以根据政治需要把产权给你,明天也可以 根据政治的需要把产权从你手中拿走。 ” 这样虽然能够实现统治者集团的租金最大化, 但却破坏了社会结构稳定的基础,导致经济的衰退和衰落。 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产权的激励性功能也在 一定程度上根源于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和平时期,例如在公元最初两个世纪里, 产权稳定性的增加产生了地中海市场。一些经济学家往往从产权的效率方面去比较不 同产权形式( 如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 的优劣,但忽视了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总之, 离开了国家,现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无法建立起有关。这主要表现在: north douglass c. 1981.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york: w.w.norton 12 (1 )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维持有利于某一集团的财产权利制度。如, “一 些产权制度尽管是低效的,但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其实从长远来看,变更低效 的产权制度最终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但是有两个因素制约着统治者对低效产权的 变更。一是短期财政收入增长与长期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在田家规模增长和财 政支出刚性的约束条件下、统治者更多关注的是短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在统治者面临 潜在竞争对手时更是如此。二是统治者的寿命是有限的。也就是人人都面临着的,人 的有限理性的“自然界限” 。其实若人的自然寿命比现在更长,那么不少人的有限理性 的现象和行为就不会产生。统治者的寿命限制使他不愿变更低效的产权,历史上不少 产权制度的变迁都与统治者的寿命周期有关。这应该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家极有价值的 一个课题。值得指出的是,越是集权的国家,那么统治者及其集团与产权制度变迁的 关系就越密切。同时,国家对产权变迁的干预程度巴就越高。 (2 )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对产权形式进行选择和歧视。某一产权形式存在的基 本根据是:产权的收益大于产权的运作成本。这只是就某一种产权形式而言的。但实 际上有多种产权的收益大于产权的运作成本。因此这就存在一个产权形式的选择问题。 在这个选择过程户,决策者的偏好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决策者( 统治者) 可以通过 很多方式( 如政策、规则) 来显示他对产权形式的偏好。同时,统治者对某一产权的歧 视也可通过政策、规则之类的方式体现出来。在统治者偏好的特定效用函数中,除了 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政治因素、意识形态等。 (3 )国家的干预和管制会造成“所有制残缺” 。对废除部分私有权束的控制已 被安排给了国家,或已由国家来承担。国家的干预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源。 在产权经济学家看来, “完全的私方权、完全的国有权和完全的共钉权的概念相对于所 包含的实质纳权利束有很大的弹性。 ” “实际上不同产权安排的完整内容在有些方面是 含糊和很难界定的。在西方理论界,所有制残缺是作为管制经济学的一部分发展起来 的。管制导致所有制的残缺。所有制的残缺程度与管制的程度成正比。所有制残缺与 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 “ 所有制残缺” 这个概念是由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与卡塞尔在1962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分析了权利之所以常常会 变得残缺,是因为一些代理者如国家获得了允许其他人改变所有制安排的权利 13 可交换的产权也是产权权利束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如前所述,商品的交易实质 上是产权的交易。例如,如果一个人租用了一间公寓,但由于租金是受管制不能变动 的,那么这个用户就无权转让使用权。因为在租金固定的时候,这些权利不可能有市 场价值,政府管制租金的本意是为了让穷人也有房子住,但适得其反,因为租金被管 死以后,那些房地产商人就不愿经营廉价的房地产了。于是造成廉价房供不应求,穷 人住房更加困难了。国家对房租租金的管制,实质上导致了房子转让权( 或交换权) 的 残缺。 2.3 限制政府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消极作用 以上分析表明,国家可以通过重构产权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上述三种形式 是国家导致无效产权的主要途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破解“诺思悖论” 。为了更好地发 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至少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在产权方面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为产权的运行提供一个公正、安全的制 度环境,如果没有一个公正、安全的制度环境,任何产权都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如前 所述,国家是一个在暴力方面有比较优势的组织。通过国家保护产权可以达到规模经 济。产权的安全、稳定及其延续性是产权产生激励功能的基本前提。 第二,国家在产权方面的另一个基本职能是提供产权运作的规范。产权的界定、 转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产权的利益分配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都是通过产权交易 实现的。产权能否有效运作,关键之一就是看能否建立健全的产权运作规范。换言之, 国家应该为产权的运作提供“游戏规则” 。如资产评估、产权的量度、产权交易法规、 产权交易契约的实行、产权市场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国家制订相应的法规。 第三,利用法律和宪法制约利益集团通过重构产权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如 何通过政治程序、法律以及宪法等手段扼制国家权力对产权的干预、控制是能否建立 有效产权的基本前提 。有权参与产权的政治重构的冲突集团( 有财产的或无财产的) 利 用这种途径对财富和收入进行再分配,而牺牲他人的利益和该体制的活力。如何扼制 詹姆斯麦迪逊认为,存在大量的互相冲突的财产利益,它们之间自相残杀的斗争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迫使政 治- - - - - 经济体制屈服于它们。 14 利益集团对产权的干扰? 至少应该建立三道防线: 一是建立有约束机制的政治体制。有效的政治体制应该使那些努力通过政治程序 对财富和收入实行再分配的社会集团无利可图。例如,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 立法两烷的进一步细化等等都可以设计得使人们难以通过重构产权实现财富和收入的 再分配。总之,要建文相互制约的权力机制。 二是宪法秩序。 诺思认为 “私有产权制度的强化很大程度上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 , 阿尔钦也认为, “私有产权的强度出实施它的可能件与成本来衡量,这些又依赖于政府 权力的一套综合性规则应该体现在客观的法律结构中,一套规则不会因政治的需要和 统治者的变动而变化” 。规则应该相对长期稳定,制订宪法契约条款的目的是为了消除 私人财产的不安全性。宪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它是多种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后的一种折衷 性契约。同时,宪法所反映的意识形态要比任何一种特定利益广泛。因此,解析宪法 结构可以更好地剖析一国的产权制度。 三是法律制度的完善。产权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经济学与法学结合的产物。 有效的产权制度的基本标志之一是产权的交易规范能否法制化( 即法律制度化) 。同时, 产权交易规范的法律化也是扼制国家机构对产权干扰的有效手段 。在 1 9 世纪头 6 0 年 里,私法的产生把产权的解释从一种明显的反发展观转变成了种发展观。根据发展 观, “各种不同财产的使用的相对有效性应该成为法律上证实损害的最高检验” 。 sims, christopher a. 1980. “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econometrica 48 (january):1- 48 威拉 赫斯特在他的19 世纪的法律与自由的条件(1956 年)一书认为,社会“ 能量释放” 的根源是私法的发展 15 3 我国政府在国企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1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产权问题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市场交易的主体。产权不明,意味着市场 主体不明。民营经济为什么在市场角逐中充满活力,就是因为产权明晰。相反的事实 还表明了产权明晰对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一些家族企业为什么倒闭,就是因为 创业之初资产不多,产权是明晰的,当资产积累到很多的时候,产权就不明确了。产 权不明,必然导致利益分配不明,导致责任不明,原来的生机勃勃不复存在。等待他 们的前景是要么破产,要么分家。而分家的过程就是明确产权的过程。由此反观国有 企业,为什么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缺乏竞争力,是国有企业产权归属不明,源自计划 经济的体制性弊端。 (1 ) “国有企业”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国有,即国家所有,全民所有。照 此理解,由中央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才应该是国有企业。考虑到计划经济时期全国 一盘棋,中央各部委局兴办的企业都由国家计委代表中央政府统筹立项投资,姑且也 算国有企业。但是,把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也作为国有企业,模糊就出现了。一 方面,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毕竟有区别,各级行政的财政其拥有者和享有者也有区别, 省级政府、县级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国有企业,即便在行政管理 上有明确的界定,是省属国有企业、县属国有企业,在实际上承担企业盈亏损益方面, 不可能是全体国民承担,全体国民享有。另一方面,下一级地方政府可以到上一级政 府部门争取项目,得到上一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下一级政府也可以设置项目,争取在 上一级政府(计委)立项,得到资金支持。这些项目派生出来的企业由地方政府代管 或主管。这就造成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确。从法人的角度看,包括中央级国有企业在 内,法人也不是产权意义上的法人,他们不具备产权资格,仅仅是政府委任的企业领 导,是政府(部门)权代理人。国有企业产权不明,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切经济活动 都在国家的计划之内,国家统购统销,垄断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因而可以糊弄过去, 16 问题不突出。在市场经济时期,产权不明,市场主体不明,问题就极其严峻了。 (2 )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没有落脚点。因为政府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各 级政府部门不能代表国家和全民利益。只有在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 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成之后,只有 在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国务院于 2 0 0 3 年初正式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和各 地纷纷效仿之后,才消除了国有企业这个概念本身存在的产权模糊的缺陷,国有企业 的产权才落到实处,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改革。 (3 )我国“政企不分”使政府难以运用“退出权”来保护国企产权. 当国家与企 业之间被视为一种隐含的长期合约关系时,如国家用提供工作或就业保障的承诺去交 换企业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绩效的承诺,为解决“履约问题”,合约双方应拥有中 止合约关系的“退出权”作为惩罚性对策使自身权利和利益免被他人损害。然而,当 政府作为合约一方履行所有者职能时, 它通过行使退出权( 如宣布企业破产, 给企业 “断 奶”等) 惩罚企业的违约行为( 企业的低效益) 的威胁事实上是不可信的。因为,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人售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城市安全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股票回购协议书
- 协议书人气平台
- 亚马逊云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衡水铁路岗前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基金从业考试后续培训及答案解析
- 辽宁水利安全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病理学基础试卷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材料运输合同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练习试题
- 体育馆行业音视频系统建设与应用解决方案
- GB/T 19494.2-202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 2023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及汽车驾驶员(技师)试题答案
- 证监会行业分类结构与代码
- 安全仪表系统SIS课件
- Φ1397套管开窗侧钻操作规程
- 《寻梦环游记(2017)》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RB/T 089-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某某集团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