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流程图.doc_第1页
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流程图.doc_第2页
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流程图.doc_第3页
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流程图.doc_第4页
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流程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机械废气使用先进设备和优质燃料,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无组织扬尘文明施工、边洒水边拆除;施工场地及道路定期洒水抑尘;减速行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沥青烟采取全封闭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要求选用先进的摊铺设备,沥青摊铺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沥青烟达标排放运营期汽车尾气加强公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堵车现象,使车辆保持匀速行驶;加强机动车辆的运输管理,执行汽车尾气排放车检制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路面扬尘加强对散装物资车辆管理;公路两侧进行草、灌、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营地内设置防渗旱厕,施工人员洗漱废水用于施工便道及筑料堆场洒水抑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废水1座30m3简易防渗沉淀池 全回用,不外排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送至区域村庄内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卫生处置废包装材料、废建筑材料、废沥青混凝土等交由废品回收单位回收利用或运往建筑垃圾填埋场合理处置运营期路面清理垃圾路面少量洒落垃圾由环卫部门清理后统一处置卫生处置噪声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施工机械等固定声源以及运输车辆的流动声源噪声,通过合理布置设备位置,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控制施工机械噪声,可将施工期噪声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对环境影响不明显。运营期通过加强对来往车辆的运输管理,加强公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堵车现象,使车辆保持匀速行驶;夜间禁止鸣笛等措施,区域声环境质量可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级标准主要生态影响严格施工管理,不得随意扩大施工面积,严禁在周围农田随意开设施工便道,随意占道,随意堆放施工物料。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需定点堆放,及时清理,不得随意占用未征土地;取土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恢复治理;道路工程施工科学合理安排,边施工边恢复,避免长时间长距离暴露。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内容完成排水沟、边坡保护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绿地等植被,尽量减小毁坏数量。- 36 -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扬尘防治措施粉状筑路材料的堆放地点应选在环境敏感点的下风向200m外,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堆放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必要时设置围栏,遇恶劣天气加盖毡布。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罐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运输泥土及施工材料的车辆应配置防散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防止被大风吹起,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必须加盖毡布,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路线与时间,尽量减少对敏感区的影响。对于易散失材料的堆放加强管理,在其四周设置挡风墙(网),并合理安排堆垛位置,采取加盖篷布等措施,必要时在堆垛表面掺和外加剂或喷洒润滑剂以使材料稳定,减少可能的起尘量。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破损的车厢应及时修补,减少车辆在行驶中沿途散落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对施工、运输道路表面采取硬化措施。另外,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现有路面以及铺设石屑、碎石路面,控制机动车轮碾压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少扬尘污染。在施工工地出口附近经常会有较多的建筑废料洒落并造成污染,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干净。对施工、运输道路表面采取硬化措施,或采取洒水等方法处理,在干旱大风天气应加强洒水,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另外,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路面以及铺设石屑、碎石路面,控制机动车轮碾压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少扬尘的污染。严禁在大风条件下进行易起尘的施工作业。施工场地作业要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工程建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和土方外运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抑尘措施要求,施工场地清单要定期进行动态更新。采取上述措施后,无组织排放的施工扬尘浓度小于1.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措施可行。(2)沥青烟雾污染防治措施路面铺设采取全封闭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在沥青的熔化过程中,注意控制熔化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要求沥青摊铺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应要求,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要求对沥青摊铺的操作人员实行卫生防护,为其配备口罩、风镜等,加强劳动保护,使其身体伤害减至最小程度。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废气对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处理措施可行。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如下:(1)砂石料、水泥等建筑材料不得在施工场地长期堆放,短期少量堆放时需选择在远离水体、农灌渠道的地方,堆放需设置围栏,堆放时下层要铺设塑料布,上部蓬盖,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2)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所有废弃物,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不得倒入水渠,应及时收集回用。(3)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淀池与排水沟,施工废水经排水沟流至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工程或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4)施工时用无纺布或者草栅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堆积地、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5)对施工期的沉淀池,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填平等恢复措施。(6)所有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与生产,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水质污染影响问题。施工产生的废水禁止排入地表水体。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废水对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处理措施可行。3、声环境控制及减缓措施施工期的噪声防治措施主要在于管理和施工组织。(1)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场界内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住宅一侧。(2)施工中应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并做好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使其运行良好,降低噪声。(3)施工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噪声大的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尽量避免在夜间10时至次日6时施工,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夜间进行施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公告附近居民和单位,并公布施工期限。(4)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规范施工行为。(5)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抽样监测,根据抽样检测结果严格控制大型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并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6)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综上,经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得到缓解,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4、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1)该项目施工时产生的生活垃圾送当地垃圾填埋场处理,避免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废弃物、垃圾、物料严禁进入水渠。(2)物料碎头、包装材料等由建筑固废由施工单位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部分运往当地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3)本工程产生弃方主要为路基、涵洞、防护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弃方,该部分弃方收集后运往弃土场堆存。(4)建筑垃圾送政府指定的垃圾场填埋,废沥青混凝土部分用于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坑洼处回填,不能利用部分送政府指定的垃圾场填埋。综上,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引起水土流失,若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对沿线及取土区附近的农田等造成影响。在考虑节省工程投资的同时,还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措施建议如下:(1)严格施工管理,不得随意扩大施工面积,严禁在沿线耕地随意开设施工便道,随意占道,随意堆放施工物料。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石、生活垃圾需定点堆放,及时清理,不得随意占用未征土地。(2)运输、施工机械油污应集中处理,揩擦有油污的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集中收集处置。(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绿地等植被,尽量减小毁坏数量。施工结束后,对材料堆放场、施工便道等临时性占地破坏的植被应按相应规定进行补种补栽,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不得随意剪修树木。(4)道路工程施工科学合理安排,边施工边恢复,避免长时间长距离暴露。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内容完成排水沟、边坡保护等工程。(5)物料运输要采取遮盖,施工现场物料要采取遮盖、压实等措施防止扬尘。(6)临时工程的占地要减少环境及生态影响,施工中采取排水沟、遮盖、隔音棚等临时防护,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恢复、整治。(7)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加强保护植物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尽可能减少对施工场地附近农田的践踏和污染。(8)加强施工管理,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9)尽可能地缩短疏松地面、坡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10)路基边坡在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迅速进行防护,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做到施工一处,及时治理保护一处。(11)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12)本项目占用荒地的临时工程,施工时应先将0.3m表层熟土剥离,等施工结束后覆土恢复荒地和绿化。(13)施工料场等施工场地应尽量设置在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面积。(14)做好护坡防护,施工完场后做好恢复工作。(15)由于本项目永久占地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等,因此,本环评要求对永久占用耕地部分表土收集,在其它土壤贫瘠处铺设以种植树木,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取土场等临时工程设施位置尽量选择在植被稀疏的地表。(16)项目临时占地要求进行植被恢复,沿线植被以农作物和林木为主,建群植物以短花针茅为主,此外,有铁杆蒿、朱蒿、黄蒿等蒿属植物及牛毛草、芨芨草、冰草、骆驼蓬等。环评要求植被覆盖度提高,达到原有植被的80%以上。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堆土场防护堆土场防护措施主要是对取土场剥离表土在绿化覆土之前临时堆土的防护,防护措施主要是集中堆置、周边拦挡、表层遮盖等,由于项目区降雨相对较少,且堆放时间短,因此不再布设临时排水设施。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将其用于取土场恢复绿化。2)施工便道防护施工便道采用砾石压盖措施,铺压之前首先平整土地,然后就近取材,把主体工程填筑中不能利用的碎石或砾石用于铺压砾石。铺压砾石厚度要求不小于5cm,用推土机推平,边推边碾压,不留空地。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地貌。3)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1)各种防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2)筑路前应提前安排好过路水渠建设,对已筑好的路段的护坡上进行铺设或种植成活多年生草本植物,若雨季中可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以防筑路期公路护坡的水土流失现象;(3)应按设计要求的范围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扩大取土场地范围,也不能随意设置弃土场,减少开挖面,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尽量争取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4)在设计好的取土场两侧设置排水沟,场区边坡挖截水沟,减少降雨侵蚀力;取土区的取土面应尽量平缓,以减少泥沙对下游生态环境严重影响,要修筑沉砂池,定期清理;4)坡面植草措施为防止侵蚀而采用的坡面植草措施是边坡绿化工程的一部分,坡面植草是人为地在坡面一次栽种好植物群落的护坡措施,以使坡面迅速覆盖上植物,选择坡面草必须具有下列特点:发芽早,生长快,能尽量覆盖地面;根部连土性强,能防止表土侵蚀和流动;多年生植物,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坡面植草的时间十分重要,即使边坡填方稳定,但在雨季节下暴雨的情况下,受侵蚀后往往变得不稳定,因而建议工程中路基边坡植草要及时进行,在雨季前一个月植草效果最好。5)土地复垦措施 施工中的取土区除了在施工中采取分洪拦沙等工程措施外,竣工后应采取复垦绿化措施,防止遭受常年的降雨侵蚀。 根据情况,挖深大的取土区可以进行水利资源复垦,即利用取土坑修筑水库、鱼塘等。6)雨季应急水保措施上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可以长期地防止水土流失,然而在施工期间来不及实施上述措施时,若遇到一次暴雨则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也相当大,因此施工单位应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作好防护措施,例如用一定数量的现成防护物如草席、稻草覆盖等。此类措施用于防止土壤侵蚀的效果也较好,据估计,在坡降13的地面上,每亩用330kg稻草覆盖,可以使侵蚀量减小7580,这类措施重点应用在高填深挖路段、及取土区上面。7、取、弃土场防护及恢复措施1)取土场取土时,表层剥离土应临时堆存在取土场附近,在取土结束后用于取土场植被恢复。2)取土场取土作业做到边取土、边平整、边覆土绿化。3)取土前在设计高程处修截水沟,以减少取土过程中雨水对取土场的冲刷。4)取土场取土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坡比缓于1:1,坡间设平台,平台宽度大于1.5m,平台设排水沟将径流导入自然沟道中,平台覆土种植乔木、果树或灌木,坡面覆土绿化,底面进行坑凹回填、平整并覆土绿化。5)要注重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制度,如遇暴雨季节,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应尽量控制施工安排在非雨汛期,并缩短挖填土石方的堆置时间。6)弃土堆置过程中做好堆置坡度、高度的控制及位置选择,并采取草包填土作临时围栏,开挖水沟防护措施,以减少建设期水土流失量。7)弃土完成后,在弃土场周围及弃土顶部均需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以便及时顺畅的排走径流,防治径流冲刷弃土引起水土流失,同时,若不及时排走径流,会造成水流在弃土中渗漏,影响弃土堆场的稳定。弃土场底部设置相应管径的树枝状分布的排水盲沟,以利排水;同时在弃土场周围5m外设一道截水沟,弃土场顶向外作1-5%的排水坡,并设纵向排水沟。并且应在截排水沟下游采取消能、沉沙和导流措施,将汇流的积水顺排到下游排水沟或者渠道中。8)弃土完成后,对弃土场边坡压实,有条件时采用草包或施工防尘网进行遮盖,以减小大风天气下的起尘量。弃土待利用完成后及时对弃土场进行恢复,必要时采取植物措施,以减小弃土场时占地区域的水土流失量。综上,在对取、弃土场采用以上措施后,可以将取、弃土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8、对基本农田的防护措施本项目路基工程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对农田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少占农田,对占用农田采取补偿措施。1)占用农田的减缓、补偿措施(a)路线布设尽量避开农田,尽可能利用荒地、沟谷地。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适宜性,尽量占用荒芜、贫瘠或难以利用的沟谷荒滩,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受国家法规保护的土地避免占用。路线尽量布设在山脚与耕地的结合部,以减少对耕地的征迁和切割。(b)在高产良田路段基采用收缩边坡,减少路基占地。(c)在拟建公路所在地区今后土地规划中对占用的农田数量做到补偿性调整。工程占用耕地的补偿是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保护农田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评价认为项目永久性占地不会对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产生大的影响,但应做好土地占用后的补偿工作,一方面,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划入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农田,项目所占农田建设单位已与当地乡镇政府签署协议,根据协议由建设单位划拨资金,当地政府完成农田开垦。另一方面应采取措施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以补偿由于农田减少而造成的人口压力。2)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及措施对于工程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交纳耕地开垦费,专款专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的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根据上述要求,项目主要措施如下:(a)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及甘肃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按时、按数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青苗补偿费。根据地方土地管理部门规定,需要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以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不会减少。沿线相关政府部门应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的专款专用原则,利用补偿的土地费开垦或改造与占用基本农田数量相当的新的基本农田。设计中应按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做好路线设计工作,充分利用地方预留的交通用地范围,避免重新占用耕地或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另外在路基路面工程设计中,土石方、弃土场选择时应避免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弃土,不允许扩大超规定的征地范围,同时对弃土场和边坡坡面采取相应的工程和生态防护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b)做好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本工程占用基本农田经依法批准后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沿线影响地区人民政府应按照相关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 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c)尽量少占耕地,在充分征求沿线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尽可能与当地水利、生态建设等规划结合起来进行取土场的布设(本项目取土场土地性质为荒地),为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地方实际困难提供方便。(d)所占农田建设单位已与当地乡镇政府签署协议,根据协议由建设单位划拨资金,当地政府完成农田开垦。(e)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通知(国发电20041号)的有关要求,对公路沿线是耕地的,要严格控制绿化带宽度。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交通噪声等,为减轻和控制营运期的环境影响,需采用以下环保措施和对策。1、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CO、NO2、THC及烟尘等,其污染源类型属分散、流动的线源,排放源高度低,污染物扩散范围小。为降低运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堵车现象,使车辆保持匀速行驶。加强机动车辆的运输管理,执行汽车尾气排放车检制度,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加强对散装物资如水泥、砂石材料等车辆的管理,运输车辆需加盖蓬布。公路两侧进行草、灌、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采取绿化和硬化相接和的防尘措施。路肩绿化时,其内土面应低于路测围砌。公路上行驶车辆的规格载重等应符合城市公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治路面破损。破损的路面应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在一个月内修复。尽量避免公路开挖,需要开挖公路的施工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城市公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应分段密闭施工,前一段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公路原貌,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实施高效清洁的清扫作业方式,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有毒有害危险品及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交通安全法和城市公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实行密闭运输。严格控制燃油的汽车需油品质量,使用优质燃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性能较差的汽车或即将淘汰的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定期由交通主管部门监测尾气排放情况,对于无法实现尾气达标排放的车辆严禁上路等措施进行控制。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本工程运营期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处理措施可行。2、水环境保护措施营运期项目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及桥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道路边沟进入排水管道,随管道排入附近排洪沟,不会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对于雨水,本次道路实施的同时配套有道路排水系统,通过敷设于两侧人行道下的管道将道路范围内雨水收集到收水井,再通过管道接入雨水管网。对于路面污水,项目通过道路两边排水沟将污水收集后排入管道,再通过管道排到周边的排洪沟。具体采取措施如下:(1)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避免路面及桥面雨水直接排入水体而造成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和危害。通过设置各种沟涵等构造物,确保沿线的排水、灌溉体系的正常运作。(2)为使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路侧排水沟、边沟等均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全铺砌防护。在挖方路堑边坡平台上根据边坡防护形式设置平台排水沟,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蚀。(3)运营期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监管,设立警示牌,严禁其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防止发生风险事故而对沿线农田及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造成危害。(4)对路面及桥面径流及雨水通过道路排水管道排入附近排洪沟。(5)道路设置导排系统,对路面及桥面径流通过导排系统进行处理,减小对环境的影响。3、声环境防治及控制措施根据预测分析,项目运营期各敏感目标近期、中期均无超标现象,公路运营期可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降低噪声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道路工程养护部门应经常养护路面,对破损路面及时修补,经常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全线道路铺设低噪声路面,预计较普通路面可降低噪声12dB(A)左右。从道路建设开始,提高城市布局的科学性,规划部门、环保部门、交管部门通力合作,搞好城市规划,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道路边侧一定范围内尽量不新批建设住宅区,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敏感点。环境保护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及有关法规、制度,并借助社会舆论支持公众参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宣传,提高公民对噪声污染危害的认识,自觉降低或抵制强噪声污染源。 交通噪声将给沿线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项目运营远期个别敏感点可能出现超标的现象,项目建设应预留资金,运营过程中加强监测,如果敏感点超标严重,应采取隔声窗等有效措施减缓交通噪声的影响。综上所述,采取上述措施后,道路交通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的要求,交通噪声对其的影响较小。4、固废处置措施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包括来往交通车辆司乘人员丢弃的垃圾、道路行人丢弃的垃圾,主要是果皮、纸屑、塑料、包装废弃物等。通过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对可以回收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加强道路环保的宣传力度,减少垃圾的随意丢弃。通过制定和宣传法规,禁止乘客在公路上乱丢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路两侧的清洁卫生。公路上行驶车辆洒落的固体废物,由专职的公路环卫工人定时清扫,及时清理运送到邻近的村庄垃圾收集中转站,而后和其他垃圾一起定期运至附近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处置。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突出的,但是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施工期间的协调和配合问题,必然会引起一定的社会风险,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规避这些社会风险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宜采用相应的政策、经济、社会措施进行有效规避,这些措施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争取早日完工,使两侧居民尽早受益。运营期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监管,设立警示牌,严禁其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防止发生风险事故而对沿线农田及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造成危害。本工程建设内容建成以后自身不排放环境风险事故物质,风险源主要是道路上危险化学品和油品的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泄漏引起环境污染风险。项目环境风险主要造成的环境影响为化学品或者油品泄露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泄露引起的火灾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类比同类道路风险事故,本工程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极小。风险防范措施防范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对危险品运输应采取如下措施:对运输危险品车辆实行申报管理制度。车主需填写申报表,包括:危险货物执照号码、货物品种等级和编号、收发货人名称、装卸地点、货物特性等。限定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过该路段的时间,避免车辆行驶和人员通行高峰期。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对申报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和危险品运输行车路单;除证件检查外,必要时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应对各种未申报又无危险品运输标志的罐车、筒装车进行入口检查,对载有危险品,但未办理有关证件或车辆未按规定加装危险品运输标志的车辆均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行驶。通过采取以上风险预防措施,可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应急预案对于本项目来说,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与多个单位和部门有关,包括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公路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等。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环保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相关处理工作程序、明确各方责任与工作内容,并纳入地方公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中。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危险品运输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点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地压、转移、收集等。事故现场区域划分根据危险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与危险化学品事故源的位置,划分为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及事故可能影响区域。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清洗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00l0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负责人担任,人员由地方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环保局、财政局、财政局、气象局、消防总队等单位分管责任人组成。成立危险品事故救援办公室,并成立24小时报警电话。领导小组职责:在地方政府负责任人领导下负责统一部署、协调、组织危险化学品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决定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定应急救援总指挥;指挥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开展工作。危险品事故救援办公室职责:负责危险品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组织危险品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做好危险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接到危险品事故或险情报告后,迅速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并通知有关成员单位和人员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建议在原有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更加完善通畅的信息网络,将市、县(区)、乡镇的事故应急预案、企业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公路事故应急预案相衔接,完善地区公路事故应急预案和监测体系,在危险品突发事故发生后及时补救,减小或避免危险品事故发生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6、营运期水土保持措施应按道路绿化工程设计要求进一步完成道路的各项绿化工作。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土质边坡在施工后期应进行绿化工作,以达到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道路路面及桥面径流冲刷等目的。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为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保证项目如期竣工和控制工程投资,同时由于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间会对周边声和大气等环境产生一定时间和范围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工程完建后良好的运行,就必须加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对工程的施工期以及营运期的环境开展保护工作。1、环境管理机构的组成及职责1.1原则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按照本项目的特点,制定以下原则:(1)本项目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进行管理,在注重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特别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年度计划组织工程建设。(2)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科技含量,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注重采用环保措施得力、可靠的技术和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优质工程。(3)严格施工管理和工程验收。项目建设期间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办事,同时,环评建议对控制性工程开展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项目竣工完成后,实施环境保护验收。(4)本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建设管理分工负责制,明确范围、任务和职责,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2工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做好工程管理各项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工期能否得到保证。在工程管理工作上,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施工段均派专人负责,各施工项目上均派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配合监理工程师监督检查质量、进度等施工情况,协商解决施工问题,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应任命一位能代表自己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负责人担任管理者代表,主管环境保护工作,负责道路建设中环境管理、“三废”排放的监控。(2)管理职责和范围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环境管理机构的组成和任务、施工方案中有关环境保护计划的审查、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3)工程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相互配合关系施工期应成立相应的环境管理监督小组,成员包括施工单位的环保监督员、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人员,必要时也可由当地环保部门出面组织协调。施工场地内有关施工活动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由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环保部门审核实施的结果,从工程的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积极配合环保部门“三同时”验收工作,并督促、检查环保措施不合理处的整改完善。(4)加强技术管理一是开工前做好图纸审核与交底工作,与现场实际情况不尽相符的,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议,由设计单位发出变更通知;二是在开工前做好道路中线、高程等控制性参数的复核、校正、衔接工作,防止出现与沿线构筑物衔接不上的漏洞;三是严格检查施工放线,不得随意占用农田等农用地;四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砂石料粒径、块石强度、砂浆及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绑扎等提出具体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规定的取土场进行工程作业,并随时做好水土保持等项工作。 (5)抓好进度管理主要抓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施工图设计;二是招投标工作和施工合同的签定:三是材料的采购和混凝土构件的预制,另外抓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做到万事俱备;五是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制定进度计划,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督促,出现滞后情况时,帮助施工单位分析原因,提出赶工措施,狠抓落实,力争按时完成。(6)狠抓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由施工管理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协调施工进度、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并配合监理工程师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各施工单位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质检员;质监站质量监督人员经常深入工地,监督检查工程质量。2、环境监控计划2.1环境监测目的对道路沿线实行环境监测,可以全面、及时的掌握道路沿线污染动态,了解邻近地区环境质量变化,从而有利于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并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2环境监测机构建议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当地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承担。2.3监测项目及监测计划根据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施工期的监测项目为环境空气(TSP)、施工噪声,营运期的监测项目为交通噪声。本项目监测计划见表33、34。表33 环境空气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时间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施工期取土场、施工道路周围的敏感点TSP1次/季1天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会宁县交通运输局会宁县环保局表34 噪声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时间采样时间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施工期噪声敏感单位环境噪声1次/季1天昼、夜各一次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会宁县交通运输局会宁县环保局营运期噪声敏感目标1次/3年1天昼、夜各一次3、环保投资及竣工验收3.1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环保总投资为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6428.0894万元的0.36%,这些环保工程费用的投入和实施,可使项目产生良好的环境正效益。环保投资具体分配情况见表35。其中运营期噪声影响治理措施主要有在噪声敏感地段路段设置限速、禁鸣等警示牌、设置绿化带等。 表35 环保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环保措施投资环境效益施工期1扬尘治理洒水车1辆,施工期道路及施工场地洒水降尘1.0防止施工期扬尘2施工废水施工营地设置临时防渗旱厕1座;施工场地设置一座30m3简易防渗沉淀池1.5防止废水外排3水土保持路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3.0防止水土流失4固体废弃物治理固体废物送往垃圾填埋场,路面定期清扫1.0保持道路卫生清洁5生态环境取、弃土场生态恢复;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植被恢复;取弃土场、施工营地、便道的恢复,具体为恢复取土场2000m2,弃土场3000 m2,施工营地500m2,施工便道2000m3.0恢复原有生态,防止水土流失6临时工程生态恢复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种植短花针茅为主的植物,要求植被覆盖度提高,达到原有植被的80%以上。2.0恢复原有生态,防止水土流失7噪声治理措施临时隔声板等降噪措施;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机械养护2.0控制噪声污染8环境管理、监测环境监测5.0环境保护控制管理小计18.5/运营期1固废处置道路两侧人行道设置垃圾箱若干0.5控制固废污染2噪声治理与公路紧邻的农户安装隔声窗,道路设置限速、禁鸣标志若干1.5控制噪声3社会环境措施道路设置警示牌、告示牌若干2.5减少事故的发生小计4.5/合计23/3.2环保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见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表36。表36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一览表序号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标准施工期1扬尘治理洒水车1辆,施工期道路及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2施工废水施工营地设置临时防渗旱厕1座;施工场地设置一座30m3简易防渗沉淀池无废水外排3水土保持防治路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取土场、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地貌4噪声防治临时隔声板等降噪措施施工机械养护,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等落实环保措施5固体废弃物治理固体废物送往垃圾填埋场,路面定期清扫,路面设垃圾桶落实环保措施6生态环境取、弃土场生态恢复;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植被恢复;取弃土场、施工营地、便道的恢复,具体为恢复取土场2000m2,弃土场3000 m2,施工营地500m2,施工便道2000m落实环保措施7临时占地生态恢复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种植短花针茅为主的植物,要求植被覆盖度提高,达到原有植被的80%以上。落实环保措施8环境管理、监测环境监测开展监测运营期1噪声防治道路设置限速、禁鸣等标志若干落实环保措施2固废处置路面洒落杂物定期清理,及时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卫生处置3社会环境措施道路设置警示牌、告示牌若干本落实环保措施4环境风险严禁危化品运输车辆通行警示牌若干落实环保措施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工程概况结论由会宁县交通运输局建设的白银市会宁县杨集至党岘县乡道路网改善工程,建设地点位于白银市会宁县杨崖集镇至党家岘乡内,总投资6428.0894万元。本项目主线起点位于G312线K1921+100处,与G312线K1921+100处平面交叉,路线由起点至终点依次途径韩家岔村、杨崖集镇、韩家坑村、周家水头、庙儿村、杨家湾村、终点至马营湾。主线全长33.31Km,其中杨家集镇街道K8+990-K9+700段、中山坪至周家水头段(K17+200-K19+800)为完全利用,长度为3.31Km,本项目主线建设里程共30.00Km。支线起点位于党家岘乡街道,途径鸭儿湾,终点位于马营湾,与主线相接,全长2.57Km。本项目主线和支线建设里程共32.57km。本项目主线G312至周家水头段采用三级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7.5m,行车道宽6.5m;周家水头段至马营湾段、支线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6.5m,行车道宽6.0m。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路基土方、排水工程、防护工程、道路绿化、涵洞、桥梁,以及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本项目建设过程采用外购料,不建设拌合站。本项目涉及部分拆迁工作,由政府部分负责拆迁。2、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版)(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中相关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划分规定,本项目既不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也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车辆运行中排放的废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土石方的填、挖、运等过程作业及石灰、砂子等粉状材料的堆放、运输,这些裸露物料堆、摊平面易成为扬尘尘源,在大风、沙尘暴等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形成风力起尘,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堆场扬尘量与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有关,包括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等,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施工场地50m150m,并且影响时段较短,影响将随施工期结束而停止。施工期主要采取洒水降尘、对建筑材料、土方等遮盖措施减少施工期的扬尘污染。施工过程中机械尾气影响主要在100m内,施工单位在施工期要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定期检修,减少尾气排放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种影响也随之停止。(2)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拟建设旱厕,对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洗漱废水,洗漱废水直接用于临时道路及筑料堆场洒水抑尘,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机械清洗、管道试压过程中也将产生少量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该部分废水集中收集经沉淀后用于回用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声环境控制及减缓措施施工期的噪声防治措施主要在于管理和施工组织。道路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据调查,国内目前道路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和铺路机等。噪声源强在7595 dB(A)之间。施工期噪声控制主要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中应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并做好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在噪声敏感目标施工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措施。综上,经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得到缓解,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4)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的各种建筑材料、切割混凝土桩头等建筑垃圾、废沥青混凝土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该项目施工时产生的生活垃圾送当地垃圾填埋场处理,避免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废弃物、垃圾、物料严禁进入水渠。物料碎头、包装材料、废沥青混凝土等建筑固废由施工单位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部分运往当地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综上,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占地对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通过严格施工管理,道路工程施工科学合理安排,边施工边恢复,临时工程的占地减少环境及生态影响,施工中采取排水沟、遮盖、隔音棚等临时防护,施工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