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歌曲文献是中国音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了分类、归纳、比较、统计、 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清代歌曲文献类型、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进行了专门研究,深入总结 分析清代大量歌曲文献的主要类型。清代歌曲文献类型可分为:时调小曲集、诗词歌本、 琴歌专集、弦索调歌本、典礼歌本、赞美诗集、学堂歌本、军队歌本等专有歌曲的文献 与散见于类书、乐书、乐谱、宗教典籍等散见歌曲的文献,着重归纳与分析了这两种不 同歌曲文献的类型和主要特怔;从文献形式的记录可分为:以印刷形式为主的歌曲文献 与手抄形式为主的歌曲文献,阐述了不同形式记录上歌曲文献的主要特点。在充分展现 清代歌曲文献的基本面貌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清代各类歌曲文献在艺术上与 学术上的主要价值。 关键词:歌曲,类型,文献,专集,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清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歌曲文献与之前代的歌曲文献相比,数 量最多,类型多样,不仅有对时调小曲的辑录编定、唐宋诗词的辑录编定、古代诗经歌 曲的编定,还有对琴歌的辑录编定、宗教歌曲的辑录编定、宫廷歌曲的辑录编定、特别 是清末时期的学堂乐歌、赞美歌诗都得到了大量的辑录编定,记录了清及清以前有关歌 曲的宝贵音乐资料。目前,笔者通过翻阅有关清代歌曲文献研究资料中,发现一些音乐 学者们多是对清代歌曲文献中的歌曲进行考证或仅局限于某一种歌曲文献进行研究,而 对清代众多歌曲文献在类型上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却很少,因此,在思考和学习 的过程中,笔者把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探讨清代歌曲文献的主要类型上,通过梳理清代歌 曲文献资料,从纵向的角度对有关清代歌曲文献的主要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 来进一步全面认识与了解清代不同类型的歌曲文献,揭示出各类歌曲文献的主要价值。 围绕这一课题,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共一章:首先,对现时期有关清代歌曲文献类型方面的专门性研 究与清代歌曲文献类型方面的涉及性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这些前人的研究成 果对本课题写作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让笔者看到研究本课 题的价值所在。其次,笔者对本文的研究重点进行初步构思,尝试对清代歌曲文献类型 和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进行重点论述,并确定了文献调研、分类、归纳、比较、统计等 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厘清了主要结构框架,并用图式表示。 第二部分是文章阐述,分为三大章六个小节对清代歌曲文献不同类型进行论述:第 二章与第三章讨论清代歌曲文献类型,主要以专有歌曲的文献与散见歌曲的文献为主; 第四章讨论清代歌曲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主要以印刷本与手抄本为主。 第二章专有歌曲的文献( 即专集歌本) ,根据内容的不同,归纳了清代专有歌曲文 献的主要类型:主要有清代时调小曲集、诗词歌本、琴歌集、弦索调歌本、学堂歌本、 军队歌本、赞美诗集、典礼歌本等专集歌本,接着对各类专集歌本进行了内容介绍与部 分汇总,并分别例举了代表性的专集歌本;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一时期专集 歌本的特点:不仅内容丰富,数量、形式更是繁多;除了一部分专集歌本继承了历代专 集歌本内容外,更是出现了具有清代气息的崭新面貌,形成了这一时期专集歌本的最大 特色。其中,重点对专有歌曲文献的“多 与“新”提出了新的见解。 第三章讨论清代散见歌曲的文献( 即兼有歌曲的集子) ,主要整理归纳了清代一些 类书、乐书、乐谱、宗教典籍等文献资料中散见歌曲的集子,列举了部分歌曲的曲目数 量与名称,并分析出这些散见歌曲文献的主要特征:在清代,弹唱歌曲、少数民族歌曲、 宗教歌曲等大量不同歌曲谱得到了普遍关注并以不同形式收录在不同类型的书谱中,与 前代相比,更加丰富。 第四章讨论清代歌曲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从文献形式的角度梳理了清代有关歌曲 文献的记录类型。清代歌曲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主要有以印刷形式为主的歌曲文献以及 手抄形式为主的歌曲文献。印刷性歌曲文献根据辑录者身份的不同分成两种:官方组织 辑录的印刷本与民间私人辑录的印刷本,在介绍以印刷形式为主的的歌曲文献中,特别 i i i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歌曲文献的数量、样式、编辑者等方面对民间私人辑录印刷的歌曲文献进行较详细、 全面的论述。同时对官方组织辑录与民间私人辑录这两种印刷性歌曲文献的不同之处进 行阐述;手抄性歌曲文献分成汇抄本与单抄本,列举了代表性的手抄歌曲文献,同时笔 者还对手抄本在清代的广泛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部分是理论升华,共一章,是对不同类型歌曲文献的主要价值进行总结与评价。 第五章讨论清代歌曲文献的主要价值。评价了清代不同类型歌曲文献在艺术上与学 术上的主要价值。第一部分评价了清代歌曲文献在艺术上的主要价值,不同类型歌曲文 献的歌曲作品众多、曲谱记录多样,不仅有简记曲牌、标有工尺谱、标有五线谱、还有 标有简谱以及多种曲谱记录的歌曲文献,这些都为演唱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歌曲谱,丰 富了演唱方式,而且还有一些歌曲文献中的理论部分也对歌唱者提出了不同的演唱技 巧,间接提高了演唱者的歌唱水平;不同类型歌曲文献中创作大量不同风格的歌曲,有 大众化的时调小曲、多样风格的诗词歌曲、独特的弦索调、昆曲风格的军队歌曲以及新 式曲调的学堂乐歌等等都为当时与后代歌曲创作提供不同的参考素材。第二部分揭示了 清代歌曲文献的学术价值,总结了一些音乐学者对清代不同类型歌曲文献上的研究情 况,清代歌曲文献为今人更真实、更准确了解中国歌曲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具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针对清代歌曲文献的主要类型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以期对 清代用于歌唱词曲音乐方面的文献有个综合性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清代歌曲文献类型 方面的探讨、研究,展现出清代歌曲文献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揭示出清代各类歌曲 文献的价值。清代不同歌曲以文献形式展现出歌曲集大成,成为当时艺术文化上的特色, 大大推动了清代艺术的发展。这些文献是清代歌曲音乐繁盛的产物,也是清代歌曲发展 的真实记载,为歌曲演唱、创作、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使中国歌曲音乐得到完备保 存和持续发展,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歌曲音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为今人了解和 研究清代歌唱音乐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有效的途径,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艺 术遗产。 w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c h i n e s em u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 b ym e a n so f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i n d u c t i o n ,c o m p a r i s o n ,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a n ds oo n ,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d u c t sa s p e c i a ls t u d yo ft y p e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r e c o r d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 , s u m m a r i z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m a i nt y p e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t y p e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t y p e s t h e f i r s to n ei st h es p e c i a l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o fn e wt u l l e ss o n gc o l l e c t i o n , p o e t r ys o n g b o o k ,t h eq i n s o n gs p e c i a lc o l l e c t i o n ,s t r i n g e dm u s i c a li n s t r u m e n t sa d j u s tt h es o n g b o o k , c e r e m o n y s o n g b o o k , h y m na n t h o l o g y , s c h o o ls o n g b o o k , a n da r m ys o n g b o o k ;a n dt h es e c o n dt y p ei st h e 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s e l d o mf o u n di nl e i s h u , m u s i c a lb o o k s ,m u s i cs c o r e ,r e l i g i o u sb o o k s ,a n dt h e t r a n s c r i p t t h e nt h ep a p e re m p h a t i c a l l yi n d u c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s u b t y p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e s et w ok i n d so f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 f r o mt h er e c o r d ,i tm a y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s o n g l i t e r a t u r ei np r i n t i n gf o r ma n dt r a n s c r i p tf o r m 、析t l lt h er e s p e c t i v ef e a t u r e s a f t e rf u l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t h eb a s i ca p p e a r a n c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 , t h ep a p e rf u r t h e rr e v e a l st h ea r t i s t i ca n da c a d e m i cv a l u e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s o n g s ,t y p e s ,l i t e r a t u r e ,s p e c i a lc o l l e c t i o n ,v a l u e i i 祸建师范火学学何论文使川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隧差赶学号圣q 鱼5 墅专业童压堂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 清代歌曲文献主要类型初探)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 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j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陋二啦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d 勺。i v 乏) 彩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现状 本文的“歌曲文献 是指记录歌唱词乐的文献资料。笔者通过翻阅有关学科著作、 人工查询期刊检索等方式对清代歌曲文献研究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初步的 整理,尚未发现对清代歌曲文献类型方面的研究专著,这给本文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1 1 1 清代歌曲文献类型的专门性研究 笔者对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专著进行了初步调查,对于清代歌曲文献类型的专门性 研究尚属空白: 1 通过全球较权威的论文数据库_ ii m i 公司的p r o q u e s t 多个数据库和谷歌学术 搜索引擎进行了文献检索,对清代歌曲文献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资料中,没有找到以清 代歌曲文献类型为题的专门性研究。 2 通过对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对清代歌曲文献进行专门研究的书目中,没有发 现以清代歌曲文献类型为题的专门著作。 3 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没有检索到有关以清代歌曲文献类 型为题的专门性文章。 4 通过中国知网的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的搜索,其中也没有以清代歌曲文献类型 为题的专门性论文。 1 1 2 清代歌曲文献类型的涉及性研究 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了部分涉及清代歌曲文献类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文献: 1 福建师范大学李颖的优秀硕士论文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中第二章类型 的第二节文献部分有对明清两代的歌曲文献进行分类介绍。歌曲文献主要分为时调小曲 集、诗词歌曲、弦索调曲谱、学堂乐歌、诗经歌曲、典礼歌曲、军队歌曲等等。时调小 曲集中介绍了明代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山歌和夹竹桃与清代的霓裳续谱、 白雪遗音、粤风、借云馆小唱等代表性时调小曲集;诗词歌曲介绍了明清两代 产生的较有影响的诗词歌曲集魏氏乐谱和碎金词谱;弦索调曲谱有清沈远编撰 的北西厢弦索谱以及清汤斯质与顾峻德共同编撰的太古传宗;学堂乐歌中列举 了沈心工编撰的学校唱歌集、李叔同编撰的国学唱歌集、曾志志的教育唱歌集 等部分学堂歌本;还有诗经歌曲介绍了清代现存的两部诗经乐谱与诗经古谱; 除此之外,还有介绍了明清两代的典礼歌曲与清末时期出现的军队歌曲。值得注意的是 李颖的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涉及到对明清两代歌曲文献进行分类型研究 是目前看到的唯一一篇从类型角度探讨明清两代的歌曲文献,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 此文以研究明清唱乐记录方面为主,篇幅所限而未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详细、深入的 研究。但以上作者研究的明清两代歌曲文献类型给本文写作有了很大借鉴和帮助。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圆是一本对先秦一一九 四九年音乐书谱全目进行很好分类的音乐工具书,前期( 先秦到一九一二年) 歌曲书谱 m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硕士论文2 0 0 4 年4 月 宙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出版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4 年3 月第2 次出版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分为古代歌曲与学堂乐歌,其中这两大类歌曲书谱大多是清代印刷或手抄的歌曲文献, 而且在曲谱类还注上( 减) 、( 工尺) 、( 简) 、( 线) 等字样,均指乐谱的类别。这 些对清代歌曲文献在类型上的整理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3 傅雪漪编著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选译中对这部清代歌曲文献从不同乐种 的角度进行分类型,所包括的乐种有七种:一、词调;二、大曲;三、诸宫调;四、南 戏;五、元杂剧;六、散曲;七、昆曲:这七种类型中又根据乐曲的结构、风格、句式、 曲式又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其中在词调上就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有调之曲;第二类 是创作的新曲;第三类是词的吟诵调。这些是作者对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歌曲文献 中的歌曲类型方面做了专门的研究。 4 张继光著霓裳续谱研究圆中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主要针对清代歌曲文献 霓裳续谱的曲牌、内容、歌词的类型较作详细的分析和归纳。第三章曲牌的组合形 态就分为三种类型:单支曲牌体、重头体、联曲体;第四章内容上分为两大类型:男女 情词类、生活情趣类,在这两类中就男女情词类又根据表现形式不同详细分为十二种, 如:表现思愁、男女诉情、女子思春等;第五章歌词研究中根据曲词使用技巧上的不同 分为三种:内容上的技巧、修饰上的技巧、取材上的技巧等等。 5 赵毅、徐桦撰文的以琴歌、筝歌为表现形式的弹唱曲探微 文章中第一部分 通过梳理有关琴歌音乐文献,归纳了有辞无谱、有辞有谱的两大琴歌文献类型情况,其 中涉及到部分清代琴歌音乐文献。 6 、李颖撰文的清代唱乐记录文献初考中对清代唱乐中各种艺术部类的记录文 献进行了分类归纳,其中涉及到少量清代民间小曲文献。 综上所述,在有关清代歌曲文献类型研究资料中,笔者发现一些音乐学者们多是从 共时( 横向) 的角度对清代某一种歌曲文献类型进行研究,而从历时( 纵向) 的角度对清代 众多歌曲文献的类型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研究的情况极少见,这让笔者看到研究本课题 的价值所在,尝试纵向多角度地探讨清代有关歌曲文献的类型,使清代歌曲文献的全面 状况趋于清晰化,加深对清代歌曲文献全方位的认识。 1 2 研究重点 在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调研基础上,笔者从不同角度对现有的清代歌曲文献进 行了整理、分类,纵览清代歌曲文献的主要类型。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1 2 1 歌曲文献类型 通过中国音乐书谱志 中对清代歌曲文献现存出处的介绍,笔者走访了一些国 内图书馆,搜集与查找相关歌曲文献,清代主要歌曲文献类型包括: 1 专有歌曲的文献 现存清代专有歌曲的文献有:时调小曲集、诗词歌本、琴歌集、弦索调歌本、宫廷 典礼歌本、学堂歌本、军队歌本等等。本文将对专集歌本根据内容不同进行分类介绍, 。傅雪漪九宫犬成南北词宫谱选译出版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1 年1 2 月出版 。张继光霓裳续谱研究 l 版地:台湾,文泽出版社中华民国1 9 7 8 年8 月出版 赵毅、徐桦以琴歌、筝歌为表现形式的弹唱曲探微刊物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 0 0 5 年1 月 李颖清代唱乐记录文献初考刊物名称:戏剧探索2 0 0 3 年1 2 月 囝注释:附录3 详细介绍中国音乐书谱志 2 第一章绪论 列出代表性的专集,并分析清代专集歌本的特怔。( 清代还没有“歌本”的名称,清代 专有的歌曲文献相当于今天的“歌本 ) 2 散见歌曲的文献 清代一些类书、乐书、乐谱及宗教典籍等文献集子中归纳了兼有歌曲的集子,并探 讨这些散见歌曲文献的主要特征。 1 2 2 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 从文献形式记录的视角方面,清代歌曲文献在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有两种,即:印 刷本与手抄本,本文将对在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歌曲文献进行再分类,并对不同记录类型 歌曲文献的存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出不同记录方式中歌曲文献特点。 本文的写作是有机地融音乐学研究与音乐文献学研究于一体,运用分类、归纳、比 较、统计等方法,通过梳理清代有关歌曲的文献资料,借鉴一些音乐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清代歌曲文献类型、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进行重点探讨,归纳出不同类型歌曲文献的 特点,进而揭示出清代各类歌曲文献的价值,这有助于全面地认识与了解清代歌曲文献 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明确清代歌曲文献在中国歌曲文献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 性,以便更好地研究清代歌睦,为中国歌曲的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1 3 研究思路 本文总共五个章节。逻辑主线是:从论题导入到问题阐述,再进行理论升华。具体 表现为:第一章绪论部分为论文的总体介绍;第二章与第三章阐明清代歌曲文献类型, 是全文第一部分的重点;第四章讨论清代歌曲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是全文第二部分的 重点;第五章评价清代不同类型歌曲文献在艺术上与学术上的主要价值,是一种理论升 华。本文的总体框架如图: 孥入i 7第1 章绪论 i i 歌曲文献类型 文献形式的记录类型 、, ” 阐述 i 山 山 第4 章 i 第2 章 第3 章 多种文献形式的 专有歌曲的文献散见歌曲的文献 记录 f手惮ii 簪c 喜+ 面狐膪f “ 1i i _ 帚,覃王蚩移r 徂 j 3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专有歌曲的文献 2 1 类型 清代专有歌曲的文献根据内容不同,有时调小曲集、弦索调歌本、典礼歌本、诗 词歌本、琴歌专集、赞美诗集、学堂歌本、军队歌本等等。 2 1 1 时调小曲集 “时调 ,即“时行的歌调,“小曲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是艺术化的民歌” 回“小曲也是一种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歌曲 时调小曲肇始、兴盛于 明代中叶,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及市民阶层的崛起而兴盛起来的,“时 调小曲在清代的广为流传以及得到的发展,并不亚于明代,而且,某些方面甚至有过之。 清代的时调小曲在循其本身轨迹继续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土壤。” 由于清代时调小曲在城乡人民中的广泛传唱,欣赏的民众特别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 荣景象,清代艺人及文人为此辑录了许多专集的时调小曲歌本,代表性专集有: 1 、清乾隆甲子( 1 7 4 4 ) 刊本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 依照时间上而论,在清代辑录和刊刻时调小曲最早的应该是这本时尚南北雅调万 花小曲,为乾隆九年京都永魁斋刊行。其中小曲3 6 首,劈破玉5 3 首,鼓儿天五更一 套,吴歌五更一套,此外还有银纽丝、五更十二月、玉娥郎、四季十二月、金纽丝、醉 太平等,共一百余首。除了劈破玉、黄莺儿等为明代流传下来,其它都是清代初 期的作品。出现的曲牌有:银钮丝、叠断桥、呀呀油、劈破玉、倒板浆、皂 罗袍、房四娘、跌落金钱、黄莺儿桂枝香、金纽丝、哭阜天、刮地风、 山坡羊、玉娥郎莲花落、香柳娘、干荷叶、闹五更、耍孩儿等。“万 花小曲还有联套的雏型为:( 劈破玉) 一( 桐城歌) 一( 小曲) 一( 吴歌) 一( 清江 引) 。 2 、清颜自德( 天津三和堂曲师) 选辑,王廷绍编订霓裳续谱 霓裳续谱刊行于乾隆六十年( 公元1 7 9 5 年) ,较万花小曲晚了五十多年,共八 卷( 曲6 2 1 首) 外加一部“万寿庆典 ( 含曲2 1 首) 。收录了当时流行于北京、天津、直 隶( 保定地区、河北中北部地区) 的时调小曲6 1 9 首。前三卷全部都是【西调】( 2 1 4 首) ,后五卷是杂曲( 3 3 3 首) ,以各种【寄生草】和【岔曲】为主,歌词内容多以男女间 言情为主,也包含了各种人生杂感、趣事、写景、记游、生活所见等等。曲牌有:寄 生草、岔曲其、南叠落、一江风、黄沥调、剪靛花、重叠序、螺狮转、 银纽丝、粉红莲、慢西调、劈破玉、呀呀哟、玉娥郎、码头调、扬州 调、玉沟调、北河调、番调、隶津调、重重续、倒搬桨、打枣竿、秧 歌、秦吹腔花柳歌、历津调、莲花落、弹黄调、盘香调、倒番调、两句 回注释:“专有歌曲的文献”是指专门以歌曲为主的文献资料,即专集歌本,行文中将采用“专集歌本”一词。 o 刘再生主编中国古代音乐简述出版地:北京,人民音乐 l j 版社,2 0 0 6 年5 月p 3 7 8 吴钊,刘东升主编中国音乐史略出版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p 2 1 4 徐元勇清代俗曲钩沉刊物名称: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 0 0 6 年3 月 佚名万花小曲,善本戏曲从刊出版地: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 9 8 7 年1 1 月p 4 4 - 4 8 【清】颜自德辑,王廷昭点订霓裳续谱见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编辑明清民歌时调丛书出版地:上海。中华 书局。1 9 6 2 年2 月第l 版 4 第二章专有的歌曲文献 半、边关调等三十多种( 不包括变体)。 ( 、 霓裳续谱封面 霓裳续谱序 3 、清华广生编白雪遗音 清代文人华广生所编的白雪遗音时调小曲集,刊行于道光八年( 1 8 2 8 年) 离 霓裳续谱的刊行时间又有三十多年,“这是马头调风行一时的时候”,全书二十二 万字,共四卷,收入当时流行的十一种时调小曲七百八十篇( 一般一篇一首,有些为一 篇二或三首,最多者为一篇十二首) ,多是清中叶的作品。歌本前有序文五篇,分别为 高文德、常琴泉、陈燕、吴淳、华广生撰写。从华广生自序中可知,这些歌曲是耗费三 年生活之资,经多方收集才汇辑而成的。书中所有的歌曲全部按照曲牌来分类,排列有 序,以“马头调”最多,书前还附有一首“马头调的工尺谱,“黄昏卸得残妆罢”词 与曲谱,未注板眼。曲牌卷一有:马头调、岭儿调,卷二有马头调、满江红, 卷三中有九连环、小郎儿、剪靛花、起字呀呀哟牌子,卷四是长篇的南词, 在八角鼓、南词内容中还有四大景、碧桃花、罗江怨、太平年、银纽 丝、剪靛花、王大娘、倒搬浆等牌子。歌本的曲词内容极为广泛,叙事、抒情、 写景俱全,有取材于戏曲故事的,有流传于街巷的民间故事,以情歌题材居多。 ( 白雪遍音封面“马头调”工尺谱 。【清】华广生编白雪遗音见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编辑明清民歌时调丛书出版地:上海,中华书局。1 9 6 2 年2 月第l 版 。郑振铎主编中国俗文学史( 下册) 出版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 9 8 4 年第1 次出版p 4 3 7 厄玩意逍视者皆托是乎 骤曲部其一盥妙送俊 童建袭旰语之教妊 曲中之聱情旋怂审,俘手童必丝妍秀展而 陵墩而皆室毒儿亲蟹 蒙肥而套著呼名榜印得矸锤甄讧耀匮地燎 豺陔互楷堂钉 霓裳绩馨 集嚼堂砰 随霎奎奎复至尽 穿j塞耿至。 鼬九老乏至 壁婆触拜雉篱警呈鹱娶乏 抄&最凡奎交翕灸t 惠是蔓友何葺m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赛爹盍主:2 耋零霉。薯萎 :童翅垄4 - 髹茭青摹哆嗟拷 遗萎主悠尼椎7 :赫厕订j : 青骛寒记贴名船鬈: l 风避免。 i 网t 司 l 耋耋茎至童象萎萎摹囊 季夏毵f 靠_ i l 毛,r l 彀瑚 l 囊蠢墨工屉啊袅外辛豢 ;见 戋言巳;卞 : k 簪l i ! i i 自雪遗音目录之一 4 、清时兴小唱钞无名氏辑录 时兴小唱钞辑录的是时间比白雪遗音略早一些,收录的是以北方民间歌曲 为主,计有西调、黄鹂调、边关调、五更调、倒搬浆、满江红、一江风、 雁儿落等2 6 7 首,还有些失去调名的作品。 5 、清华秋萍借云馆小唱 借云馆小唱,出版于清嘉庆二十三年,( 1 8 1 8 年) 刊本,编著者是清代的琵琶演 奏家华秋萍。全书分“借云馆小唱 和“借云馆韵略 两部分。“借云馆韵略”含“出 字收音总诀 、“辨声捷诀 、“四声唱法所宜 等篇章,论述了演唱小曲的用韵要求和演 唱技巧等问题。“借云馆小唱 收有三阳开泰( 虽然只是一首单支曲调,但却较长) 软平调、五瓣梅( 由五个小曲满江红、银纽丝、红绣鞋、扬州歌、马 头调连缀成套组成,又名“四喜满江红”,四喜的名称总是代表着曲牌联套体的形式) 、 题牡丹亭后、琴曲( 用于昆曲玉簪记琴挑) 、番腔( 用于昆曲牧羊记望 乡) 、咏风花雪月( 四阕) 、清平调、京翦靛花、马头调( 一支长曲,有带把 的帮腔) 等十部明清代广为传唱的小曲,每一首都用工尺谱详细地记录曲调。 四出 强簪 署翥 直炔 小童 噶似 件 日 半丽簿两 口4 公;如 三h 软 空肇 桀苹 o 口暑;硼 申咒瓦聊。 走 青 凡h 、窆 在是飘在一明 凡奎:- 鼋舟、 邓被勉那倜连 二? 耋:- 主兰雾 借云馆小唱的歌曲目录借云馆小唱中的软平调 6 、清李调元辑录粤风( 1 7 8 4 年刊本) 粤风是清人李调元编辑的时调小曲专集,于乾隆四十九年纳入函海初次刊 行( 1 7 8 4 年刊) ,“李调元( 1 7 3 4 , - - - , 1 8 0 3 ) ,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乾隆进士,历任广 。【清】华秋萍编借云馆小唱见续修四库全书出版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第1 版 6 上崎矾拳 软平碉 五种梅 题牡丹庠覆 誓 番:i 2 1 咏最犯雪月薪清平涠事 京葛取犯嘛,吼嘲 咎量印1翌if_ 曩缺 第二苹专有的歌曲文献 东学政 ,对文学、戏曲深有研究,他汇辑的这部歌本是“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的各族情 歌专集”圆,今存粤风4 卷为清刻本,署“罗江李调元鹤洲辑解 ,每卷又各题歌名与 原辑者姓名,如卷一题“粤歌睢阳修和原辑 ,卷二题“歌濠水赵龙文原辑 ,卷三题 “狼歌东楼吴代原辑”,卷四题“歌四明黄道原辑”,由此可知,粤风4 卷,非辑于同 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民族,而是由多人采集,最后由李调元编辑刊印而流传于世,当 然在这编辑的过程中,无疑已有李调元等人的加工润色了。其中卷一收粤歌2 9 题4 9 首, 附蛋歌9 首,沐浴歌1 首;卷二收瑶歌2 0 首,又瑶人布刀歌1 首;卷三苗歌答唱2 2 首, 又苗人扇歌7 首,担歌l 首;卷四收壮歌8 首;全书共收各族民歌1 1 1 首,编者的意图 用它来“补三百篇之遗 ,并详加注释,部分歌句还有意译,对全首歌的内容或形式, 也偶有评论,特别是对粤歌卷中的蛋歌、沐浴歌( 粤地说唱文学的一种) 片断、瑶歌卷 中的布刀歌、误歌卷中的扇歌、担歌,更有较详细的题解与说明。歌本中大部分是情歌, 反映了爱情生活的各方面,歌词大胆直率,感情质朴真切,语言富有民族特色。 7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固 洄溪道情是徐大椿编著的,徐大椿( 1 6 9 3 1 7 7 2 ) ,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江苏吴江人。博学多才,星经、地志、水利等均有涉历,尤精医学,又通晓音律,著有乐 府传声,长于度曲。在清中叶,他著的洄溪道情1 卷,存曲有3 9 首。在洄溪道情 的卷首之序文中可以明确看到徐大椿当时创作“道情”之曲的用意之在,“道情乃曲体 之至高至妙者,殆今久失其传,仅存时俗所唱之( 耍孩儿) 、( 清江引) 数曲,卑靡庸浊, 全无超尘出世之响,其音竟不可寻矣! ”又云:“癸亥之春,余作乐府传声将竣,凡诸 宫调,俱探本穷流,辨析微奥,犹慨古人声音之道,失传者多:而道情之绝,为尤可惜,寻其 声而不可得”。在这3 9 首中,徐大椿对“道情”之曲的题材内容做了较大拓展并取得突 出成就,题材内容主要有:劝孝歌、劝董亲、劝争产、读书乐、戒酒歌、戒赌博、时光 欢、时文欢、行医欢、泛山乐、田家乐等等,题材内容的丰富可看出他当时的用心良苦。 8 、清招子庸粤讴鲫 粤讴是由招子庸辑录的,刊刻于道光八年( 1 8 2 8 年) “招子庸( 1 7 8 6 1 8 4 6 ) , 字铭山,别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一年( 1 8 1 6 年) 举人,能文章,善骑射, 工画兰竹及蟹,又富有艺术天才,精晓音律,平时爱好研究民间的歌曲音乐,创作出运 用粤语方言、篇幅句法长短随意、有韵而不限格律的新民歌粤讴 ,招子庸辑有 粤讴一卷,书首有石道人序,卷首有荷村渔隐题云:“应是前身杜牧之,贯将新恨写 新词。十年不作扬州梦,容易秋霜点鬓丝”。写出了当时人对招子庸的印象是风流倜傥。 粤讴中收有解心事、听春莺、薄命多情、难忍泪、同心草等1 2 0 首小 曲,其中既有昔日流传在岭南秦楼楚馆中的小曲,也有招子庸本人为歌女们歌唱而撰写 的作品,多为艳情相思之作,书中也不少曲目诉歌女的苦情悲怨,说明招子庸对女子的不 幸遭遇表示同情与深刻揭露丑恶社会现象。 在清代的时调小曲歌本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对童谣歌曲的辑录且有专集的歌本刊 。张紫晨主编歌谣小史 j 版地: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3 月第1 次出版p 2 3 3 。中国人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出版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8 6 年1 1 月第1 次出版p 3 2 4 国【清】徐大椿洞溪道情,见任中敏主编散曲丛刊出版地:上海,中华书局,1 9 3 1 年2 月p 2 4 【清】招子庸撰,陈寂评注粤讴出版地: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8 6 月9 月第1 次出版p 卜3 7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印,如:天籁集、广天籁集、还有北京儿歌等。 清天籁集为郑旭旦所辑,同治八年( 1 8 6 9 ) 浙江书局刊印,不分卷。咸丰中 许之叙校,许郊补序,收有浙江地区流传的儿歌4 8 首。“许郊在序中说n -集中所采 歌谣,半皆童时时诵之词。吾愿世之抚婴孩者,家置一编于襁褓中,即可教之。则为之 长者口传耳传,自警警人,良知良能,借以触发。可看出郑旭旦所辑天籁集 的歌曲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趣味知识性,同时还有警人的作用。天籁集所辑录的 儿歌曲与明代的儿歌对比,内容更加的丰富,而且更有社会性,其中“有的儿歌还借儿 童之口来表现爱情生活和社会时相 圆已不是单纯的儿歌了。 清悟痴生辑录的儿歌集广天籁集,由光绪二年上海印书局刊印。这部收有当 时具有十分童真趣味的儿歌曲,颇为生动。无名氏辑录的儿歌北京儿歌收有自乾隆 至光绪年间流行的儿歌,而且收录广泛,有说了一个一、庙f - j j l 对庙门儿、拉大 锯等童真趣味较强的歌曲,其中不少儿歌,又运用了北京话中的“儿韵 ,显示出北 京儿歌的语言特色。 清代时调小曲集数量繁多,除了以上介绍的歌本外,还有无名氏的时兴小唱钞、 时调小曲谱、新刊南北时尚丝弦小曲、新集时调雅曲初集、小曲六十种、京 都小曲钞、鼓子曲钞、北京儿歌、江南情歌四川山歌、送郎歌、丝弦小 曲、北京小曲钞、时兴杂曲、偶存各调、广天籁集、最新妇儒唱歌集、最 新醒世歌谣、古今风谣拾遗、天籁集、江苏歌谣散辑、洪秀全演义等等,就 刘复、李家瑞编中国俗曲总目录稿收有的清代时调小曲集还有许多,十分繁盛,时 调小曲集辑录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种类不少,成为清代专有歌曲文献类型中的一大 特色。 2 1 2 诗词歌本 清代除了数目浩繁的时调小曲集外,也产生了一些较有影响的诗词歌本,主要有: 1 、诗经歌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存世3 0 5 篇,每首诗都力求合于韶武雅颂之音, 因此无一篇不可歌,亦无一人不能歌。只是到了秦汉之后,人们只重视诗篇意旨,忽视 音乐旋律的存在,以致使其曲谱逐渐散佚失传,而成了仅有歌词的诗经,后世的文 人或者宫廷乐工就根据诗经的歌词拟制诗乐之作。目前在中国音乐书谱志中找 到的清代现存有关诗经的歌本有诗经乐谱清乾隆敕撰( 1 7 8 8 年) 刊本、诗经古谱 清袁嘉谷整理,清朝政府学部图书编译局出版。 ( 1 ) 清乾隆敕撰诗经乐谱( 1 7 8 8 年) 刊本 在乾隆五十三年,“我皇上启六义不传之秘,示千秋大乐之原,特命皇子暨乐部诸 臣,据文义以定宫调。援古证今,亲加指示,而於永言之微旨,御定为一字一音,合於 大音帝声之义。并遵御制律吕正义体例,分列八音谱、旋宫表,字色各异, 而声律则同,可谓尽美尽善”,诗经歌曲在乾隆皇帝的重视下,并亲自主持,由乐工永 张紫晨主编歌谣小史出版地: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3 月第1 次出版p 2 5 8 。张紫晨主编歌谣小史出版地:福建,福建人民f i 版社,1 9 8 2 年3 月第1 次出版p 2 5 8 【清】永路,邹奕孝等纂诗经乐谱,见景印文渊阁叫库伞书出版地: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第1 版 。【清】永路,邹奕孝等纂诗经乐谱序言部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出版地: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8 第二罩专有的歌曲文献 熔邹奕孝等奉命编纂了这一部诗经乐谱,共有三十卷,按照风、雅、颂归类。诗经 歌曲曲调的由来可以在诗经乐谱的序中看到“考歌诗之见於史册者,汉宗庙乐用登 歌而犹仿清庙遗音,晋正会乐奏於赫而不改鹿鸣声1 j ,则知古乐虽屡变, 而其音节不能尽变也。唐开元乡饮乐虽不著宫谱,而独取一字一音朱子盖尝言之。岂 非古有其法而不能用,我皇卜深究其本原,遗合於古哉? 後世谱诗者,明朱载埔乐 律全书所载关雎数篇,琴瑟至用字卜六弹。皇上亲命乐工按谱试之,俱不成声, 屡降谕旨驳正之,复撰乐律正俗一书以纠其误。又考嘉靖十青年国子祭酒吕枘著诗 乐图谱,共六集,分为六谱,以教人馆诸生。而其谱专取黄锤一调,即朱载埔阻笛合 字为宫声之法也。歌字不论平仄,亦不取某字起某字止之例。钟磬止用黄、大、仲、林、 南、清黄六音,而虚其十二不用。琴瑟止用六弦。盖以意为之,不知而作者也。且自周 南至商颂仅八十馀谱,乌足与语全诗之盛美,圣阜之作述哉? 总计原诗三百 打篇,增入御制补笙诗六篇,凡= 百十一篇。箫、笛、钟、琴、瑟凡千五百五十 五谱云。”“同时,从这部诗经乐谱整部歌本的歌词及曲谱中可看到其中所有歌曲都 是一字对一音,而且拖音很长,并且在歌唱时都有箫、笛、笙、钟、磐、琴、瑟等乐器 伴奏 麟撵需l “诗乐谱* 目录一 ( 2 ) 清袁嘉谷整理的诗经古谱。 1 9 0 7 年i 南人袁嘉谷整理的诗经占谱上下卷,山清朝政府学部图书编译局出 版,其中的诗经古谱的曲调由来是系南宋的赵彦肃依据c y f 元十二诗谱,对十二篇诗 的曲谱进一步修订并其编成诗乐篇一书,兀代的熊朋柬又再次整理诗经古谱,以十 七篇为新谱,撰成瑟谱书。清代的陈澧就诗乐篇及瑟谱作进一步整理 增加新篇,改注为诗经令俗字谱,共计三十三篇,集诗经古谱之大成,因诗 经今俗字谱是工尺谱曲谱样式,这对于一些不熟悉工尺谱的诗绎爱好者来说足极大的 不方便,袁嘉谷整理的诗经古谱就是把陈澧之作诗经今俗字谱通俗化他请当 时的音乐家改原来的“工尺谱”为“五线谱”及“简谱”,易丁人们的演奏和吟唱。此 诗经古谱在歌词与曲调的关系上,同历代诗乐样,都是一字一音,曲调是用五线 谱和简谱同时谴录的。 后世拟制的诗经歌f | 歌词与曲谱为一字一音的对应关系,而且每一个歌词与音乐都 孑鼍靖】永路,口受举等纂 许择昔序占部分,见景印文渊阁9 q 库辛书9m 艇地:台湾台湾商务印* 馆1 9 8 6 芋:清】礁嘉谷簪理诗择古昔t t 卷出版地:精朝政府学部蚓书编译目 n 版 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要延续很长,曲调单一、迟滞甚至呆板,不追求旋律的音乐美,脱离了历史之作,属于 典型的雅乐风格。 2 、词调歌本 词调又称词牌曲或词体歌曲,它兴于唐,盛行于宋,是古代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的 一种歌唱形式。“词调最早产生于唐代民间,称为曲子词,所谓曲子就是曲调, 词是歌词,曲子词是隋、唐以来在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的” 隋朝兴起的曲子,在宋代称为词调。这种艺术体裁主要是通过倚声填词的方法流传发展 的,文人根据曲调的结构句式填词,乐工们用文人填的词来演唱和演奏,在演唱和演奏 过程中,乐工的创造才能会使同一个词牌能够唱出不同风格情趣的音乐来,因此一个词 牌在演唱演奏过程就变化出了各种新的曲调来。清代,文人收录了唐宋词曲编撰了许多 的词谱,康熙时人万树编了词律共6 0 0 多首;康熙五十四年,陈延敬、五奕清编的 钦定词谱,收录有唐宋词曲8 0 0 多首;但这些词谱都只是有词无谱,也正因为这一 特点,清代的一些文人更加关注有曲谱的词调音乐,到了乾隆十一年,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编定成书,它收录了1 7 3 首唐宋词曲,除标明句式,韵逗之外,还注上了工尺 谱,清文人许宝善首先把九宫大成的词调音乐摘录出来,编成一部词调专集歌本自 怡轩词谱( 乾隆四十六年刊本) 此后,精通词学的文人的谢元淮也从九宫大成中 抄录一部分唐宋词调,又增补了一些自己创作的词调,编辑成了碎金词谱、碎金续 谱等专集词调歌本,这与以前的词谱来说,有了音乐,使之成了可歌的专集词调歌本。 ( 1 ) 清自怡轩词谱由清文人许宝善辑录,刊印于乾隆二十二年( 1 7 5 7 年) , 收有词调歌曲1 6 0 多首。 ( 2 ) 清碎金词谱圆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七年( 公元1 8 4 8 年) ,作者谢元淮,全 书十四卷。谢元淮在许宝善辑录的自怡轩乐谱的基础上编成碎金词谱刊行,该 书更正了自怡轩乐谱中一些词曲不分的错误,又从九宫大成中补辑出唐宋词调 1 7 3 首,并逐词考定宫调,辨正格律,使之成为一部独立的词调歌曲集。 碎金词谱除了收录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的词调外,又收录了大量的唐宋词 调乐谱,增补了许多词调,共计4 4 8 调,又一体1 0 8 首,所有词调分原、增、补三类, 每首歌词的文字中间均注明了句韵,歌词的左边注明上去四声,歌词的右边注明了工尺 字谱,每首词调的调名下注明工尺调名,词的作者,上限到唐,下限到明,所有词调按 南北二十四宫调排列,这二十四宫调分别是:南仙吕宫、北中吕宫、北中吕调、南大石 调、北大石角、南越调、北越调、南正宫、北高宫、南小石调、北小石角、南高大石调、 北高大石角、南南大调、北商角、南双调、北双角、南黄钟宫、北黄钟调、南羽调、北 平调。其中“原类词调有1 5 6 调,又一体有1 9 首,“增”类词调有2 7 1 调,又一体8 7 首,“补 类词调有2 1 调,又一体有2 首。 ( 3 ) 清碎金续谱共计词牌1 8 5 调,曲调2 4 4 首,另收唐宋大曲词牌7 7 首。 卷一至卷五收录1 8 5 调,又一体5 9 首,按碎金词谱宫调顺序排列,其中没有“原 类词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