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装卸技术研究.doc_第1页
港口装卸技术研究.doc_第2页
港口装卸技术研究.doc_第3页
港口装卸技术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电视大学港口作业技术课程总结课程总结标题: 分校(站、点): 年级、专业: 教育层次: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上海港口装卸工艺研究一、选题背景集装箱货运量的飞速增长对各大港口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港口为了提高集装箱业务的处理效率,不得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来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上来。所以及时的做好港口装卸工艺系统的规划及改善工作对于港口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装卸工艺问题进行了研究。二、集装箱港口装卸设备与装卸工艺简介(1)集装箱港口装卸设备简介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机械主要分为港口岸边装卸机械、水平运输机械和堆场装卸机械,下面就不同的装卸机械类型做一介绍。1、岸边装卸机械设备 在大型的集装箱港,装卸船普遍采用港口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简称岸桥),岸桥又分单小车装卸桥和双小车装卸桥。在中小型的集装箱港口,装卸船可采用低门架集装箱起重机或固定吊。岸桥,是集装箱港口装卸集装箱的专用机械。岸桥沿着与港口岸线平行的轨道行走。它主要由带行走机构的门架、承担臂架机构的拉杆和臂架等几部分组成。臂架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卸桥小车的重量,小车带有升降机构,而升降机构又用来承受集装箱吊具和集装箱的重量。2、水平运输机械设备 水平运输机械包括:牵引车和挂车、集装箱跨运车。(1)牵引车和挂车集装箱牵引车又称拖头,本身不具备装货平台,必须和集装箱拖挂车连接在一起,才能拖带集装箱进行港口内或公路上的集疏运。(2)集装箱跨运车 集装箱跨运车以门型车跨在集装上,由吊具的液压升降系统吊起集装箱进行搬运和堆码。它采用旋锁机构与集装箱结合或脱开,吊具能升降,以适应装卸堆码的要求,吊具还能侧移、倾斜和微动,以满足箱对位的要求。跨运车在集装箱港口的主要任务是:岸桥与前方堆场之间的装卸与搬运;前方堆场与后方堆场之间的装卸和搬运;对底盘车进行换装;后方堆场与货运站之间的装卸和搬运。3、堆场装卸机械设备 堆场装卸机械指承担货物在堆场堆码作业的机械,包括:叉车、轮胎式门式起重机和轨道式门式起重机等。(1)叉车 集装箱叉车是集装箱港口常见的装卸机械,主要用于吞吐量不大的综合性港口进行集装箱的装卸、堆码、短距离搬运、车辆的装卸作业,是一种多功能机械。它是从普通的叉车为适应集装箱作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集装箱叉车虽然有很多优点,如机动灵活、通用性好、应用广泛、性能可靠、造价低廉等;但也有缺点,如作业时回转半径大、堆场面积利用率低、满载时前轴负荷大等。(2)轮胎式门式起重机(RTG) RTG是集装箱港口堆场进行装卸、搬运、堆码作业的专用机械。主要特点是机动灵活、通用性强。它不仅能前进、后退,而且还设有转向装置,通过轮子的90。旋转,能从一个箱区转移到另一个箱区进行作业。目前,RTG的起重量大多为405t;跨度已定型,为2347m,跨6排箱,但其高度则逐步提高,从堆3过4发展到目前的堆6过7,但一般堆五个高,也就是在15m左右;跨距为六列集装箱和一条底盘车道的宽度。(3)轨道式门式起重机(RMG) RMG是集装箱港口和集装箱中转站堆场进行装卸、搬运和堆码集装箱的专用机械。该机械由两片悬臂的门架组成,两侧门腿用下横梁连接,门架支撑在行走台上,在轨道上运行RMG一般比RTG大,堆垛层数多。RMG自身定位能力较强,较易实现自动化装卸,是自动化集装箱港口比较理想的一种机械。三、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系统分析1、集装箱港口的功能和布局 集装箱港口(Container Terminal)是专供集装箱船舶停靠、装卸集装箱的作业场所,是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水路和陆路运输的连接点,也是集装箱多式联运(Intermodal Multimodal Transport)枢纽。(1)集装箱港口的功能 集装箱港口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对加速车船周转,提高货运速度,降低整体运输成本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认为,集装箱港口主要有以下职能: 集装箱运输系统中的集散站; 提供集装箱堆存,作为转换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缓冲地; 水路集装箱运输和陆路集装箱运输的连接点和枢纽。 当然,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集装箱港口的物流功能远不止上述这三项,集装箱港口可以成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等,提供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增值服务。(2)集装箱港口的布局 集装箱港口通常应该具备的必要设施有:泊位、港口前沿、集装箱堆场、货运站控制室、检查口等。2、集装箱港口的设备调度原则(1)集装箱港口船舶作业次序安排原则 当到港船舶频度大于船舶作业服务频度时,将发生船舶在锚地等待作业的现象。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有一个船舶作业次序选择的问题。根据港口生产作业的特点,以在实践中一般遵循的原则,可以得出以下到港船舶作业次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先到先务(P1)、泊位适应优先原则(P2)、时效性货物优先原则(P3)、重点物资运输优先原则(P4)、计划内运输优先原则(P5)、外贸货物及远洋船舶优先原则(P6)。 上述各原则之间存在着以下优先次序:P2P3P4P5P6P1。(2)集装箱港口机械安排原则 在船舶靠泊后,港口需要根据集装箱船舶的实际情况作出机械安排。其中主要是给每条船舶安排相应数量的岸桥、为每个堆场配备相应数量的场桥以及配备相应的内卡数量等。一般而言,l台岸桥配年5辆内卡,场桥数量则根据集装箱在堆场上的分布情况安排。一般一个区配15台场桥,同一条船的集装箱根据其箱量不同,一般放在1-3个区内。(3)集装箱港口前沿操作原则 当船进入泊位后,待其停泊准备工作做完后,开始进行装卸箱作业,现在大部分港口都采取先装后卸的方式来对船舶进行服务。内卡停在岸桥处,待箱子卸在内卡上离去后,后面排队的内卡又停在岸桥处。当没有内卡排队等待其作业时,岸桥进入等待卡车状态,不进行装卸,一旦有卡车进入等待其作业的排队,则开始装卸作业。排在最前的卡车离开港口前沿,如果排队中还有卡车,则岸桥继续作业,否则重新进入等待卡车状态。四、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系统的性能是运用一整套统计指标,采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集装箱港口的主要统计指标有:1、集装箱吞吐量指经由水路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箱量,它是反映港口船舶装卸任务量的指标。计算单位为TEU。不论是船到船直接转口,或是经过堆场后再装船转口,均分别按进口卸船和出口装船,各计一次吞吐量。一般以年为一个统计期间。国际标准集装箱是以箱的外形尺寸大小来划分箱型,一般分为20英尺、40英尺、45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换算系数=集装箱自然长度英尺20英尺。即一个20箱为1 TEU,一个40箱为2TEU。2、船舶停泊艘次数 指统计期内在港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