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在古罗马时期的法律制度中就已现其踪 影。一事不再理原则最朴素的含义是,一旦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做出了有罪或无罪的判 决,就不能再对同一行为予以审判或处罚。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古罗马法的基础 上,结合自身的法律传统和价值追求,将这一原则融合到各自的法律体系中。它在大陆 法系被称作一事不再理原则,侧重保护已决案件的既判力,维护司法的稳定性;在英美 法系被称作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重在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不因再次危险而受到侵犯。一事 不再理原则通过现代立法的改造,已经成为对各种价值进行权衡的重要原则,它维系着 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这样的理念与现代法治精神追求的 价值目标相一致,所以当代各法治国家都在其法律制度中规定了一事不再理原则,我国 刑事诉讼法中确立该原则也是大势所趋。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从四个大的方面对一事不再理原则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 该原则的概述,通过介绍其含义、历史嬗变,以及分析两大法系中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异 同,对该原则进行概括的介绍;第二章分析了一事不再理原则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关 于一事的界定、该原则的作用范围,以及作为其例外情况的再审制度,详细论述了一事 不再理原则的内涵;第三章着重阐述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它的理论基 础是权力有限理论和程序安定理论,其价值体现在公正、效率、人权保障几个方面;最 后一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通过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我国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该 原则在我国设立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观点,并对设立我国的一事不再理提出了具体的 构想。 关键词一事不再理原则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内涵问题研究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o n ec a s en o tt r i e dt w i c ed o c t r i n ei sat i m e - h o n o r e dp r i n c i p a lo r i g i n a t i n gf r o m t h er o m a nl a w t h eb a s i cm e a n i n go ft h eo n ec a s en o tt r i e dt w i c ed o c t r i n ei st h a tt h e c r i m i n a ld e f e n d a n ts h o u l dn o tb et r i e dt w i c e t h ed o c t r i n eh a sb e c o m e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a l p r i n c i p a lo f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l a w i nb o t hc i v i ll a ws y s t e ma n dc o m m o nl a ws y s t e m 1 f 1 1 ed o c t r i n ei sc a l l e dt h eo n ec a s en o t 瞄e d 州c ei nc i v i ll a ws y s t e m ,w h i l ec a l l e d p r i n c i p l eo fp r o h i b i t i o na g a i n s td o u b l ej e o p a r d yi nc o m m o nl a ws y s t e m i nt h i sd a ya n d a g e ,i th a sb e c a m eam o d e ms p i r i t e dl a wf u n d a m e n t a lb yw h i c hw ec a ne v a l u a t ev a r i o u s f o r m so fi n t e r e s t s i tn o to n l yr e g u l a t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p r o c e d u r ej u s t i c ea n d s u b s t a n t i a lj u s t i c e ,b u tt h ec o m b a t i n gc r i m ea n dp r o t e c t i n gh u m a n r i g h t s 乃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o ff o u rp a r t s 。砀ep a r t l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o n c e p t ,h i s t o r y , l e g i s l a t i o n so fc o n t i n e n t a ll a ws y s t e ma n dc o m m o nl a ws y s t e m ,e v e n t u a l l ya n a l y s e s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p r i n c i p l eo fp r o h i b i t i o na g a i n s td o u b l ej e o p a r d y t h ep a r t 2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 c o m p o n e n t so ft h eo n ec a s en o t 强e dt 而c ed o c t r i n e ,t h e ni n t r o d u c et h ec r i m i n a lr e t r i a l s y s t e ma n dt h ei n h e r e n tm e a n i n go ft h ed o c t r i n e t h ep a r t 3p u te m p h a s i so ni t st h e a t r i c a l f o u n d a t i o n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v a l u e 砀ed o c t r i n ep l a y sav i t a lr o l ei ne q u a l i t y , e f f i c i e n c ya n d h u m a nr i g h tp r o t e c t i n g l a s t l yt h ea u t h o ra s s e r t st h a tr e - b u i l d i n gt h ec r i m i n a lr e t r i a ls y s t e m i se x t r e m e l yn e c e s s a r yi nc h i n ac u r r e n t l y k e yw o r d s o n ec a s en o tt r i e dt w i c ed o c t r i n ei n h e r e n tm e a n i n g p r i n c i p l eo fp r o h i b i t i o na g a i n s td o u b l ej e o p a r d y r e s e a r c h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日期:单d 月上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曹c7 辛彳辆够压阴,f 研庑)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陌壶1 9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眠盗钍一嘲群d 月二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塾亟 螈、乱如 日期:耸钆鱼月上日 日期:迥年厶月l 日 己i吉 ji f 3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与一事不再理含义相仿的一些制度早在古 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在现代的法律制度下,一事不再理原则体现的是多个价值目标融 合的价值体系。它不仅仅将追求案件实体真实、惩罚犯罪人作为其目标,它是在平衡实 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一事不再理原则所体现出来的提 高诉讼效率、对程序公正的关注、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切合当代刑事诉讼法律的价 值追求,因此这一原则在法治国家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将其确定 下来。虽然各国的法律传统和审判制度不尽相同,- 事不再理原则体现在各国法律中的 具体制度和措施也不一样,但它所体现的价值追求都是相似的,核心是为了保障被告人 的权利。 可以说,一事不再理原则已成为诉讼的国际通用原则,在许多国际法律文件中均有 相应规定,比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我国已于1 9 9 8 年签署和加入了这一公约。 按照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国际条约一经签署即成为国内法的渊源之一,国内要么直接适 用该国际条约,要么应当将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转化为国内法在国内适用。因此,我国 签署加入该公约即意味着我国应当在国内立法中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这也是推动我国 法治化建设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然而我国在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诉讼制度,尤其是再审程 序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规定有很多冲突之处。在我国“终审不终的情况大量存在,案 件经过多次审理而不能最终结案的情况并不罕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判决的稳定性得不到 保证,当事人的权利很容易受到侵犯,司法的权威和公正都会受到质疑。这些都与当代 刑事诉讼科学、规范、文明的发展方向相背离。因此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我国确立不仅是 国际公约转化为国内法的要求,更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理论基础、价值取向等问题的研究,以期我国能够 确立这一原则。当然,我国在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时,应当注意对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 的借鉴,同时还要注意与我国现实的结合。可以说,在我国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强化当 事人权益的保障,促进司法公正,乃至推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北大学法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概述 1 。1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含义 在对刑事一事不再理原则进行研究之初,我们首先应当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只有 在明了其含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深入论述其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在我国的确立等问 题。一事不再理原则最朴素的含义是,一旦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做出了有罪或无罪的判 决,就产生了既判力,不能再对同一行为予以审判或是处罚。然而随着理论界对此问题 的深入研究,渐渐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分歧,可分为狭义说和广义说两种观点。 狭义说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指“法院对于任何已经生效裁判加以处理的案件, 不得再行审判;对于所有已被生效法律裁判确定为有罪或无罪的被告人,法院不得再予 审判或科刑”。【1 l p l 9 6 主张狭义说的学者认为,只有在案件经过审判,并且产生法律效力 的基础之上,一事不再理才发生作用。也就是说既判力理论是其基础。 与之相对应的广义说则认为,出于对诉讼效率的考量,为了节约诉讼成本、避免浪 费时间,并且维护已决判决的确定力,防止出现前后相矛盾的裁判,因而应当确立一事 不再理原则。它的含义是,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起诉的案件,在诉讼系属中再行起诉。因 为诉讼一经提起便产生了诉讼系属的效力。诉讼系属指的是因为诉的提起而使当事人受 到法院审判的状态。因此广义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包括诉讼系属效力和既判力效力两层涵 义。前者指的诉讼系属阻断对于已经接受审理的案件再行起诉;后者指的是对于已经经 过审判结案的案件,该案的原告不能再次提起诉讼。1 2 】 将狭义说和广义说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有以下区别。第一,从理论上来讲,广义 说认为既判力是一事不再理的应有之义,但又不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了诉讼系属的内容。 而狭义说则将既判力作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渊源。第二,从实践的层面来讲,广义 说认为,案件无论是作出了有罪或无罪的实体判决,还是不予受理的程序裁定,只要一 经法院审理作出评价,一事不再理原则即发生作用。而狭义说则认为,案件只有在经过 法院审理作出判决并且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一事不再理原则始得生效。出于对公正、效 2 第1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概述 率和人权保障价值的考虑,笔者认为广义说更为合理,也更加符合我国法治长远发展的 需要。 1 2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起源和发展 1 2 1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早期历史考察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一项十分古老的古罗马法原则,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古罗马法初期确立的“证讼”的效力,第二阶段是在“证讼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既决案件”的效力。“证讼”也可称之为“一事不二讼 ,它的产生与古罗马人的审 判制度有关系。 3 1 古罗马法将审理分为“法律审理 和“事实审理两个阶段。先由原 告向法官陈述事实,而后被告进行相应的申辩,最后由法官判断该诉在法律上成立与否, 进而决定是否受理该案。这个阶段称之为“法律审判”。案件经过法律审判后法官决定 应当受理的,即进入“事实审理”阶段,由审判员审理案件,作出裁判。法律审理结束 的标志就是“证讼 ,即产生“一事不二讼”的效力,案件系属于法院,原告不能基于 同一案件再次起诉。 4 1 如此看来,“证讼”可以有效约束原告重复起诉的问题,但在面 对被告再次起诉的时候却捉襟见肘,不能真正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因此,为了弥补“证 讼 效力的不足,避免当事人缠讼不休,保障法律的权威和判决的稳定性,古罗马法学 家发展出了“既决案件 理论,当事人对已经正式判决的案件,不得申请再审,这就是 后世所称的“一事不再理 。【5 】因为在古罗马的法定诉讼和程式诉讼时期,均实行一审 终审制,法院依照固有的程序和步骤作出判决以后,该判决即应产生法律效力。因此, 古罗马的“既决案件 针对的是同一案件已有生效的判决而言。这一原则最初确立于民 事案件中,后来适用于刑事案件。 1 2 2 大陆法系国家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继承 古罗马“既决案件”的做法被大陆法系所承袭。依据裁判针对的审判中的对象不同, 裁判被分为实体裁判和形式裁判两种。针对案件事实和对犯罪人的定罪量刑所做的裁判 是实体裁判,只针对程序性事实而与实体无关的裁判是形式裁判。既判力是一事不再理 原则的理论基础,而既判力涉及的是与案件实体裁判相关的范畴而与程序无关,所以一 事不再理原则仅适用于实体裁判。 1 1 p 3 2 8 在实践中,法国于1 7 9 1 年将一事不再理原则写 入宪法,并在其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依据既判力,刑事裁判规定,以法律规定的不 河北大学法学硕十学位论文 可反驳之推定效果,被看成是对事实真相的表达。由此产生的效果首先是,对已经受到 法院判决的同一人,不得以已经受到判决的相同犯罪事实继续进行追诉。【6 】p 5 6 德国在 其基本法第1 0 3 条第3 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受到普通刑法多次之刑罚。 7 1 p 9 1 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6 4 9 条规定:“在被告人被宣告开释或被判刑,并且有关判 决或刑事处罚令成为不可撤销的之后,不得因同一事实再次对该被告人提起刑事诉讼, 即使对该事实在罪名、程序或情节上给予不同的认定。” 8 1 口- - - 见,当今大陆法系国家所 认为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指对于已经审理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不允许当事人再 度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亦不得再次进行审理。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除外。 1 2 3 英美法系国家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发展 英美法系国家在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使用“一事 不再理”的概念,而是使用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即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禁止双重危险 原则的思想起源也是来自于古罗马的先哲学说,但它继承的是其精神实质而非外在表现 形式。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从审判机关的角度着眼,着重强调审判机关已决裁判的权威性, 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则是从被诉人的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被诉人权利的保护。在原则含 义上,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强调同一人不得因为同一犯罪人而受到两次以上的危险,禁止 对被告人再次起诉和审理,它的“不理 不论判决是否已经生效,而是以曾出现过危险 为界。美国以成文法的方式确立了这一原则。在其宪法第五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人不 得因为同一犯罪而两次受到生命或身体的危险。” 9 1 p 3 0 事实上在美国独立前,许多州的 法律中就出现了有关双重危险的类似条款。 英国作为典型的判例法国家,重判例法而轻成文法,没有统一的司法制度,也没有 一部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很难在其法律条文中找到对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明确规定。 即便是1 6 8 9 年的权利法案也没有包括有关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条文。但如果向前追溯 我们不难看到,早在1 7 、1 8 世纪,在作为英美法系国家代表的英国,禁止双重危险原 则已经开始萌芽,一些与之相似的制度也初现端倪。关于这些制度的阐释出现在当时的 法学家论述和法学专著中。例如有学者在著作中写到,为了限制国家权力,防止其滥用, 应当防止被告人受到第二次危险。 1 0 1 1 7 6 9 年威廉布莱克斯坦在其论著英格兰法律 评论中写到,开释的抗辩“根植于英格兰普通法原则之中,即任何人因同一犯罪而遭 4 第l 苹一事不再理原则概述 受的生命危险,不能超过一次。 到权利法案时,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概念已经通过判 例和评论在普通法中得到了全面体现。 1 2 4 国际和区际法律文件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确立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它给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是毁灭性 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如此,在战争中人类文明和个人权益惨遭荼毒。战争过后, 人权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要大力保障人权已得到世界各国。 的广泛认同。同时,在如何保障人权方面国际社会也逐渐达成一致,那就是要通过国际 公约等方式建立国际人权保障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人权保障的一系列国际公约 相应出台,并且形成了与保障人权相关的国际司法准则。在此过程之中,大陆法系的一 事不再理原则与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逐渐融合,在这些国际司法准则中它们往 往被称之为一事不再理原则,但又体现了禁止双重危险的部分思想内涵。在国际和区际 法律文件中,着眼于人权保障的一事不再理原则逐渐确立起来,它又被称之为“一罪不 二审,它着力保障的是生效裁判的权威性。 6 1 p 2 9 7 在国际法律文件中,最先对一事不再理原则作出规定的是1 9 6 6 年通过的联合国公 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 4 条第7 款规定:“任何人依一国的法律及刑 事程序被最后定罪或宣告无罪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审判或惩罚。”【1 1 p 3 2 在区域性人 权公约中,首先对禁止双重危险规则作出规定的是继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公约之后的欧洲人权公约,但其实它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规定一事不再理原则。因 为欧洲理事会在拟定欧洲人权公约的同时,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正在拟定公民权 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二者保持着密切的工作关系。1 9 8 4 年,欧洲理事会将一事不 再理原则纳入了欧洲人权公约中。1 9 6 9 年1 1 月美洲国家组织通过的美洲人权公 约是第二个对一事不再理作出规定的国际人权公约。该公约第8 条第4 款规定:“经 一项未上诉的判决而宣告无罪的被告人不得因相同的原因而受新的审判。1 1 1 】p 3 2 0 通过这 些国际和区际公约的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已经得到认同并且被纳入其中,这标志着一 事不再理原则已成为一项国际通用的司法准则。 回s e eh o n s t e p h e nn l i m b a u g h , t h ec a s eo fe xp a r t el a n g e , a m e r i c a nc r i m i n a ll a wr e v i e w , w i n t e r l 9 9 9 ,p ,6 2 5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比较 可以说一事不再理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同根同源。日本学者田口守一在论著中 曾经写道:“本来,大陆法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和英美法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都来源于罗 马法。”1 1 2 1 从起源的方式上来看,一方面,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先哲们的学说为一事不再 理原则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另一方面,古罗马当时强调严格法律形式主义的刑事诉讼制 度这样的超前的立法和实践也给了先哲们以启发和灵感,在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一事 不再理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逐渐发展起来。t 1 】p 1 9 6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两 大法系的历史、传统、价值追求不同,导致这一理念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时至今日, 在法学界,尤其是在我国理论界,对一事不再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迷乱。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究竟有何区别? 在当今两大法系相互融合的大背 景下可否不对二者作严格区分? 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二者的异同,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两个法律传统和价值追求都不一样的法律体系的法律原则,此二者的区别是明 显的。要分析二者的区别,首先要从两大法系不同的刑事诉讼价值观的角度分析。 在大陆法系国家,人民历来注重安全,而国家权力的行使可以给国民带来这样的安 全感。因此可以这样讲,在大陆法系国家,国民对政府、对公权力有一种天然的信赖, 甚至为了获得最大的安全感,国民宁可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这样的思想在刑事诉讼 领域中的表现就是奉行犯罪控制观的诉讼理念,即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安 全,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更多考虑的事有效揭示和惩罚犯罪。为了获得真实,被告人甚 至是案外人的权利都可以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英美法系国家,人们崇尚的是自由和民 主,个人第一,国家第二,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人民对手中握有强大权 力的国家和政府有一种不信任,他们认为滥用权力是掌权者的本能,绝对权力导致绝对 腐败。因此,权力的运作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权利来制约权力。这 种思想在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体现就是以保障程序性权利为基础的正当程序观的诉讼理 念,这也是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背后的理念基础。在这样不同的理念的指导下,二者的区 别也显现了出来: 首先,一事不再理原则发生效力的时间点不同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既判力是大陆 法系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法院作出的刑事裁判经过所有的审 级,最终产生法律效力之后,法庭审判的结果始不得被推翻;被告人被法院判作有罪或 6 第1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概述 无罪的结果始得到确定,新的审判和判刑不得再加于该被告人。所以可以看出,大陆法 系一事不再理的生效时间是在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之后。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强调的则是,被告人的同一犯罪,不能受到一次以上的危险。这里的危险就不仅仅指受 到最终的有罪判决,还包括受到这样的判决的可能性。因此,甚至是在陪审团宣誓就职 或者证人出庭作证时,危险就已经出现。所以,发生时间的不同,是一事不再理和禁止 双重危险的首要的、最明显的区别。 第二,关于“一事”的内涵的界定各有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从法律事实的角度 来界定一事,如果是唯一的法律事实,或者多个法律事实之间具有同一性,则认为它们 是一事。法国刑事诉讼法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通过法律事实是否具有同一性来界定一 事。【1 3 】p 8 8 4 日本的规定稍有不同,它是从刑罚权的角度来界定一事。判断刑罚权是否同 一要结合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来看。英美法系国家判断一事的标准是诉因。所谓诉因是 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和法院审理案件的原因,每个诉都有其单独的诉因。如果前后两诉的 诉因相同,则认为没有违反禁止双重危险的标准;如若后诉的诉因在前诉的基础上有所 改变,则认为不是同一事。1 1 4 j 第三,在一事不再理和禁止双重危险的作用下受到约束的判决种类不相同。在大 陆法系国家,只有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对犯罪人定罪量刑作出规定的实体裁判才会受 到事不再理原则的制约,而英美法系国家则认为,无论实体裁判还是程序裁判都会给 被追诉者带来危险,因此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作用的对象包括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裁判。 例如,在审判时,如果陪审团因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等原因而被迫做出“失审”决定,在 英美法系的观念中,此时危险已经产生,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从此时开始便应该会发生作 用,对该案件进行再次起诉和审判是不被允许的。【l5 】而同样的这种情况在大陆法系的观 念下是属于程序方面的裁判,因此是不受到一事不再理原则制约的。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法系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与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 原则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二者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即对程序内在价值的尊重与 追求。西方法治国家程序法治均要求严格按照公正的程序来进行诉讼,对公正程序产生的结 果不容更改。这是当代法治国家的要求,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概莫能外, 这实际上是结果的公正性和程序内在价值博弈前者让位于后者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在这样 的理念的指导下,才能让法院裁判的结果不会朝令夕改,有利于维护裁判结果的稳定性和法 7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安定性,进而有利于维护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如若法院的裁判结果不能确定下来而是可以 任意改动,那就意味着在诉讼过程中为了尊重和维护程序内在价值所作出的努力都失去了意 义,最终否定了公正程序的内在价值。就大陆法系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从既判力的角度来看, 既判力本身就是在强调已决结果对后续案件的效力。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注重保 障当事人权利的同时,也有维护程序的安定性和裁判的稳定性的价值追求。它在保障当事人 权利不受到侵犯的同时也是在追求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能够得到认可和尊重 的法治环境。而这一切都只有在程序内在价值得到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可能。p a l p 5 3 8 第2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解读与例外 第2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解读与例外 2 1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主体 2 1 1 一事不再理的权利主体 事不再理原则的权利主体,指的是能够在诉讼中援引一事不再理原则来保护自己 的诉讼权利,使案件不会受到再次审理的一方当事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出发点就是保 护被告,它强调不得就被告人的同一犯罪行为进行多次起诉和审理。所以,前后两次诉 讼的同一被告人就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权利主体,也就是说,重新提起的诉讼中的被告 人与已经作出生效判决的案件的被告人完全相同。“刑事判决的既判力,既不利于也不 损害诉讼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提起追诉。因此,丝毫不妨碍就相同事实,对因该事实受 到无罪宣告或有罪判决的人之外的其他人提起追诉。 【1 3 1 p 8 n 在有两个以上被告人的共同 犯罪的情况下,只有对已经被起诉或者被审结案件处理过的被告人才可以适用一事不再 理原则,对其他共犯人不适用。但是对不同共犯人作出的裁判所认定的事实必须是一致 的,不能相互矛盾。还有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即因误判等原因致 使被判决者不是真正的犯罪人,而需要对真正的犯罪人进行审判之时,一事不再理原则 不能成为阻止对犯罪人进行审判的抗辩理由。 1 7 1 p 5 4 0 2 1 2 一事不再理的义务主体 一事不再理原则发生作用时受到该原则制约的对象,就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义务主 体。关于受到该原则制约的对象到底有哪些,理论界的观点不一。有学者指出,由于一 事不再理原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国家公权力,使审判权不至于滥用进而危害到当事 人的权利,所以此原则制约的对象应该是在审判中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即人民法院, 也就是说,人民法院是一事不再理的义务主体。还有的学者的观点则与之相左,他们认 为在审判过程中法院始终处于消极中立的地位,只行使居中裁判的权利,而不会主动追 究犯罪。因此和法院相比,在追诉犯罪人的过程中作用更积极,更容易侵害当事人利益 的应当是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它们才应当是受到一事不再理原则制约的对象。i f p 2 0 1 笔者认为,追诉机关的重复起诉和审判机关的重复审判都有可能会侵害当事人的合 法权益、破坏程序的安定性,因此重复追诉和重复审判都是一事不再理原则所不允许的。 9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我国公诉权是一项国家权力,唯有检察机关才可以行使,其他机关和个人都不享有此 项权力。只有在一种特殊情况,即自诉的时候,被害人才可以提起诉讼。犯罪行为侵害 的客体不仅是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权益,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也会因为犯罪行为而遭到破 坏,可以说任何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但是由于我国的公诉权只 有检察机关才能行使,所以其他社会主体提起诉讼的权利就受到了限制。所以一事不再 理原则的义务主体包括检察机关,当事人、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我国的审判权专属 于人民法院,要求审判权不得反复行使,这实际上是在约束人民法院的行为,因此一事 不再理原则的义务主体也包括人民法院。有原则必有侈l j # l - ,一事不再理原则也是如此, 各国均设立了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情况,即再审程序。再审程序需要具备严格的提起 条件,只有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再审的提起符合条件,再审程序才始得进行。关于再审程 序在下文中将会有详细论述。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知,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义务主体 包括检察机关、当事人、法院、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 2 2 一事不再理原则中“一事”的界定 要理解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对“一事 的理解是关键。简而言之,一事指的是 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具有同一性,也就是说同一被告人因同一事实行为触犯了刑法上的 同一罪名。然而在诉讼中对“一事”如何界定这一问题,在各国都颇受争议。 在法国,一个人一经法庭审判被定罪量刑或宣告无罪之后,法庭不能再因为同事 实再次对他进行裁判;且只有在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认定前后两次 的事实是否是同一事实。首先,第一次和第二次起诉向法庭提起的对被告人适用刑罚定 罪量刑的请求必须一致,亦即两次起诉的诉讼标的必须一致。此关于同一诉讼标的的界 定,无论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被追诉者提起公诉,还是被害人自己提起自诉,都是一 样的。【1 3 】p 8 3 0 第二,只有在前后两诉中提起诉讼的主体和承担诉讼的主体完全一致的前 提下,两诉的事实才可称之为同一事实。检察机关作为唯一的公诉机关,总是处在提起 诉讼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前后两次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主体总是一致的。对于被追诉 方,必须在前后两诉中都以同样的身份参加诉讼,才能被称作被追诉人相同。如果后诉 的被诉方是被前一诉确定为有罪或无罪者之外的人,则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保护。第 三,前后两诉必须是基于相同的诉讼原因而提起。但是这里的诉讼原因指的是同一罪名 还是同一行为,在法国最高法院和理论界一度有着很大的分歧。最高法院认为诉讼原因 1 0 第2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解读与例外 指的是同一法律上的行为,即同一罪名,因此即使某行为已经依此罪名被审判过了,也 还有可能依其他罪名被再次审理,以纠正司法上的错误。这有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而理论界则出于对既判力的考虑,认为诉讼原因相同指的是事实上的同一行为,法院在 对某一行为“从各种罪名的角度”进行考量过后再对此行为作出判决。直到刑事诉讼 法典的颁布,有关“同一事实”的争论才逐渐厘清。该法典第3 6 8 条规定:“任何人 经依法宣告无罪,不因相同事实再行受到拘捕或控诉,即使以不同罪名拘捕或控诉,亦 同。 1 9 1 p 2 3 7 法典认可了理论乔所持的解释意见,认为同一事实指的是事实上的同一行为 而非法律上的同一行为。一事只要受到审判之后便不得再次受到追诉,即使是依不同的 罪名提起的。但是,这一立场在1 9 8 3 年又被法国最高法院以判例的形式被推翻,认为 某一犯罪行为可以以不同的罪名受到再次追诉,“同一法律上的行为 的观点又占据了 主导地位。 在美国,虽然“同一罪行”一词被经常提及,但它的准确含义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 界定,直到权利法案颁布时关于同一罪行的含义也是模糊的。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 和理论界的反复探讨,关于一事的含义才逐渐清晰,如何界定一事的方法也渐渐成型。 界定一事的方法主要有同一成分检验法和同一事实检验法两种。1 9 3 2 年,布洛克伯格诉 美国一案确立了“同一成分检验法 又称“布洛克检验法”。“该检验法认为:一犯罪行 为或事件中,基于不同法律条文而定的不同罪名是否为同罪,关键在于法律对他们所要 求的客观事实要件是否相同。 1 1 8 因此,要判定两个犯罪行为是否同一可以从以下两个 方面来考察:如果法律对两个罪名规定的构成要件相同,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罪;如果法 律对两个罪名的构成规定并不相同,但其中一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包含在另一个之中,也 认为二者是一罪。1 1 9 】p 1 3 4 根据同一成分验证法,被告人的同一行为同时构成一个低度的 犯罪和一个高度的犯罪,如果被告人在先前的审判中由于其中较重的犯罪被判有罪,则 所构成的较轻的犯罪不得被再行指控,以避免重复计算刑罚;同样,如果较轻的犯罪被 先起诉,那么对另一较重的罪的起诉也将被禁止。在这种情况下,“同一成分检验法 的缺陷就暴露了出来,它有可能造成应当受到惩罚的犯罪行为却逃过法律制裁的情况, 而在确实属于一事,需要得到保护的时候,它的保护力度又嫌不足。另外,只有在两罪 是能够互相包容的重罪和轻罪的情况下,布洛克伯格标准才认为它们是一罪,才允许法 庭将它们当做一罪来定罪处罚,但如果两罪虽是出于同一行为,但按照法律规定其中的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罪不能吸收轻罪,这时布洛克伯格规格不能生效,被告人只能借助于另一个规则间接 的禁止反言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同一行为验证法主要是在继续起诉时对同一危 险进行分析。适用这一方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法院首先必须适用布洛克伯格验 证法,只有在第二次起诉不受同一成分验证法禁止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适用同一行为验证 法;第二,如果在第一次起诉中被用来证明的行为将被用来证明第二次起诉中的某一成 分,那么第二次起诉将被禁止。 2 0 1 p 1 3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对“一事 的界定都与其罪 名无关,也不是看证据是否相同来界定,而是从事实上的行为出发,通过判断其是否属 于同一行为、同一事件,是否包含相同的要素来进行判断。对“一罪”的确定需要依赖 较为复杂的规则,同时还需要法官在个案中发挥自由裁量权。 2 3 一事不再理原则产生效力的时间 大陆法系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以既判力理论作为基础的,所以一事不再理原则产生 效力的时间就是法院的判决产生既判力的时间。法院的判决产生既判力时,生效判决始 得确定,此时该案已经经过了所有可能的司法救济手段,并且经过了所有等待救济的期 限,该案争议的问题已经不能再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 危险产生的时候发生效力,保护当事人不因为第二次危险而受到人身或财产的损失。危 险产生的时间,在陪审团审判的案件中是陪审团已选好并宣誓就职时,在没有陪审团的 审判中,危险开始于第一位出庭作证的证人宣誓之时。i n p 5 7 2 4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作用范围 2 4 1 一事不再理原则作用的案件范围 从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及有关的国际法律文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趋势来看,一事 不再理原则适用于哪些案件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只有当法院作出的是无罪判 决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另一种则是无论法院作出的是无罪还是有罪的判决,一事不 再理原则均可以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在起源之初只适用于无罪判决的案件,这在公元 6 世纪查士丁尼编篡的学说汇篡就已现雏形。在其后各国的学者论述和法律文书中 也都出现过类似的表述,包括英国双重危险法则的先祖库克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法国 刑事诉讼法典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内容的论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于1 7 8 4 年首次对 1 2 第2 章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解读与例外 禁止双重危险规则作出规定:“任何人在被作出无罪判决后,均不得因同一犯罪或违法 行为而再被审判一次。”直到现代,任然有一些国家和地区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只适用 于无罪判决,比如美国的新泽西、密西西比和南卡罗来纳等州。此外1 9 6 9 年的美洲 人权公约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一事不再理原则都是针对原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件而 言的,对于原已作出有罪判决的案件,则不存在一事不再理的问题。【2 l 】 随着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发展至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法律文书都规定,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使用范围不仅仅是无罪判决的案件,还包括有罪判决的案件,这在当 今刑事诉讼法学领域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英国的普通法规定“前经开释 和“前经定 罪”都可以成为关于禁止双重危险的抗辩理由。【1 9 1 p 1 3 4 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和绝大多数 州的法院系统,以及大陆法系各国都规定,禁止双重危险规则或者一事不再理原则既适 用于无罪判决的案件,也适用于有罪判决的案件。 2 4 2 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原刑事裁判相关的民事诉讼的影晌 在公法和私法的逐渐分离的过程中,二者各自的价值取向和保护的对象也渐渐清 晰,公法保护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私法则关注的是公民个人的利益。公权利和私 权利的划分使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权益有可能涉及到到两个层面,因此也需要犯罪人承 担两方面的责任,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因同一犯罪行为而导致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 任彼此并不冲突,并不会出现因为犯罪人承担了其中某一责任而对另一责任免责的现 象。而此时就不仅需要通过刑事诉讼来追究其刑事责任,还需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民 事利益的纠纷。在这样情况下是否应当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对此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都各有规定。 在英美法系国家,生效的刑事判决,无论是有罪判决还是无罪判决,都不妨碍在相 关的民事诉讼中作出被告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的民事判决。以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案为 例,先前的刑事审判认定辛普森无罪,但在随后美国洛杉矶民事陪审团对他提起民事诉 讼中,法庭判处辛普森向被害人家属支付将近3 0 0 0 万美元的巨额经济赔偿。由此可以 看出,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保护被告人不因同一犯罪行为受到两次处罚,但这 并不妨碍因为这一犯罪行为对被告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2 2 1 p 4 6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英美法中认为生效裁判认定的刑事既决事由并不具有绝对的效力。在英国,先前作 出的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只是意味着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的适用下,被告人最有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能是有罪或无罪的这样一种情况,它并不意味着被告人一定是有罪的或者是无罪的。 先前判决所依赖的事实和判决结果在后来的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起到决定 性的作用,因此它并不能阻止随后的民事诉讼的另行提起。第二点原因是刑事诉讼和民 事诉讼各自的证明标准不尽相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而民事诉讼的 证明标准是要求盖然性占优。因此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事实在刑事审判中被 认为是无罪的,但民事审理的结果要求被告人对被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换句话说,承担 民事责任和行为是否犯罪并无直接关联。 既判力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既判力有积极和消极两 个方面的作用,这在前文已经提及。它的消极功能是当一个违法行为在已经被生效判决 作出裁判之后,不得再次被审判;它的积极功能是,刑事判决的既判力并不能阻碍因同 一事实提起的民事诉讼,并且先前判决的内容是以后判决的基础,不能出现前判和后判 内容不一致、相冲突的情况。通过既判力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刑事和民事两种诉讼程 序的竞合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并且民事法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刑事法庭已经 做出的判决的约束。法国的法院通过判例得出结论:“不再允许民事法官无视刑事法官 就构成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之共同基础的犯罪事实的存在,其罪名以及对受到归咎的人 是否有罪所作出的必要而肯定的决定。”【1 j 1 p 3 5 6 在意大利有着与法国相类似的规定,即刑 事判决的既判力不能阻止对被告人的同一行为提起民事诉讼,但既决事由对民事法官的 审理具有约束力。 1 3 1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英美国家与大陆法国家的诉讼规则和模式都不尽相同,但 就整体而言,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刑事诉讼和相关的民事诉讼之间的适用有一个共同 点,即一事不再理原则只适用于刑事诉讼的程序范畴,它对于因同一行为引起的刑事诉 讼和民事诉讼没有限制。 2 5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 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意义体现在保障人权、提高诉讼 效率、维护司法权威等方面。由于犯罪事实纷繁复杂,认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并且办 案人员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对其认识案件都有影响,现实中的裁判有时与客观真实并不一 致。这时如果再一味坚持一事不再理,会导致实体上的不公正,这有损于司法实质上的 权威性。因此各国均在终局性利益与实体正义之间权衡,创设出再审程序作为一事不再 1 4 第2 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解读与例外 理原则的例外,对可能存在的司法错误进行补救。所谓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生效的 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实存在错误的裁判进行重新审理而适用的一种特别诉讼程 序。各国对于再审制度亦有不同的规定。 法国对生效判决的再审分为两种,因法律错误提起的再审和因事实错误提起的再 审。因法律错误提起的再审,其目的在于对裁判中发生的法律上的错误进行审查和纠正, 以保证法院裁判的同一,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国刑事诉讼法第5 6 7 条规定“刑事审 查庭的裁判,重罪法庭、轻罪法庭和违警法庭的终审判决和裁定,如果违反法律,可以 因检察院或者败诉一方根据不同特点向最高法院提出的上诉而撤销。”【1 3 】p 8 7 0 这种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