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督促程序研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督促程序研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督促程序研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督促程序研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督促程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i 摘 要 督促程序是一种以快速解决民事、经济纠纷为目的的特殊诉讼程序,我国在 1991 年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督促程序的规定,该程序在以后的审判实践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督促程序在我国的立法目的不能得到实现,其效能不 能正常发挥。 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督促程序概论。首先论述了督促程序的 概念及特点,即它是指人民法院对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给付内容的债务,根据债权人 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清偿债务而适用的程序。关于它的特点则 具有八点。之后,本文对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与法理基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督促程 序的立法目的是能够迅速、快捷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保护债权人利益。同时, 笔者还探讨了督促程序的法律意义。最后,本文对督促程序与简易程序进行了比较。 第二章,督促程序的域外考察。在本章中,笔者试用比较的方法,具体就德国、日本 以及法国督促程序的立法、实践适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出这些国家适用督促 程序的长处和不足,指明可供我国借鉴之处。第三章,我国督促程序的适用现状以及 存在的问题。首先,笔者论述了我国督促程序的立法及运行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督 促程序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第四章,也是本文的最后一章,为我国督促程序的改革 与立法完善。笔者在分析我国督促程序的现状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阐明我国立法和实践的优缺点,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督促程序;法理基础;简易程序;支付令;非讼案件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ii abstract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s a kind of special procedure with the aim of settling civil and economic dispute rapidly. our country has added this procedure in civil procedure law in 1991, and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ial practice from then on. but nowadays, on account of various reasons, the legislation purpose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n our country cant be realized and its effect cant be developed normall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except the foreword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t firstly expound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that is, it is the procedure that peoples court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claimant, issue a payment order to the debtor when dealing with the debt as the delivery content of money or value securities, and it is applied in urging the debtor to clear the debt. furthermore, therere e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rocedure. an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egislation purpose and bases of legal principles in detail. the legislation purpose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s settling the dispute between parties and protecting interests of claimant. meanwhile,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d the legal meaning of this procedure. at last, this essay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and summary procedur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extraterritorial investigation.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legislation and applying situation in practice of germany, japan, and france by the way of comparison. moreover,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ose countries as well as some poin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ur countr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and existed problems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n our country. firstly,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is procedure, and then analyzed some existed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n our country. the forth chapter, also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is the innovation and legislation perfection of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udying from related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pluses and minuses of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gave some related advice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procedure for hastening debt recovery; bases of legal principles; summary procedure; orders for payment; non-contentious case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它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 引言 在大量的民事经济纠纷中,不乏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之间无争执,只是由于 债务人逾期不履行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义务而产生纠纷的案件。这类案件的债权人 急需以简捷的方式取得执行名义,以便自己的债权尽快得以实现。但是以通常程序来 审理这类案件,就会因程序的繁琐和法院人力、物力有限而难以达到债权人的目的。 这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又使纠纷长期难以解决,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而督促 程序正是以其简捷、迅速的特点,帮助债权人得以迅速实现其债权的一种特殊程序, 它以债权人申请支付令为程序的开始,以债权人单方主张为审查的基础,以支付令的 形式督促债务人履行给付义务。 督促程序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同步的。1877 年德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次确立了督促程序,其后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法相继设置了该程序,如 日本 1890 年的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规 定了督促程序。我国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并没有规定督促程序,直至 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才增设了这一程序。因此,督促程序在我国审判实践中适用 的时间尚不算长。近几年学术界对督促程序的研究很少,该程序目前在我国未能发挥 其应有的功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该程序的设置本身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有 关立法也过于简单,没有操作性。 督促程序作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种程序,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简捷、迅速的督促债务人偿还债务的程序。各国运用此 程序,解决了大量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当事人没有争执的案件,对稳定社会经济关 系、加速商品流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借鉴了外国的立法经验,增加了督促 程序的规定。督促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及时清理了一些债权债务, 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确保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进行。 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以中国政法大学的白绿铉教授的论文督促程序 比较研究我国督促程序立法的法理评析为代表,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邵 明的文章论督促程序,阚红伟的我国督促程序的司法完善,章武生的督促 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常怡的论督促程序等,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此问题的专 著。只有民事诉讼法的著作及教材对此问题有所涉猎,如江伟主编的民事诉讼 法,杨荣新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以及柴发邦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等。 国外学者对督促程序问题的研究不多,因为英美法系国家并没有关于督促程序的 立法规定,只有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有相关立法,如德国、日本、法国、奥地利等。 现代督促程序起源于德国,至今已施行了一百多年。从督促程序的发展过程看,其中 有些内容已有很大变化。德国学者认为,督促程序一再增加的结果,使督促程序丧失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 程序迅速的特征,并成为许多大企业利用以催收的手段,对付那些不精于法律技术的 顾客,实现大量不应有的权利请求。日本民事诉讼法则是以德国民事诉讼法为蓝本而 规定了督促程序,日本学者五十部丰久著的消费者信用和民事司法,三个月章所 著的日本民事诉讼法 对督促程序进行了相关探讨。法国的让文森、塞尔日金 沙尔所著的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也有研究。 本论文的主体为四大部分。首先是对督促程序的概述。这一部分论述了督促程序 的概念及特点,即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给付内容的债务,根 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清偿债务而适用的程序。关于它 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之后,本文对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与法理基础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是能够迅速、快捷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保护债 权人利益。同时,笔者还探讨了督促程序的法律意义。最后,本文对督促程序与简易 程序进行了比较。第二部分为督促程序的域外考察。在这一部分中,笔者试用比较的 方法,就德国、日本以及法国的督促程序立法、实践适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 出这些国家适用督促程序的长处和不足,并指明可供我国借鉴之处。第三部分,我国 督促程序的适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笔者论述了我国督促程序的立法及实践 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督促程序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 为我国督促程序的改革与立法完善。由于种种原因,督促程序在我国的适用情况一直 不好,当事人、法院对适用此程序缺乏积极性,甚至一些法院采取措施限制使用。为 此,笔者试从我国督促程序的理论问题、一些争议观点、存在问题及如何去完善该程 序等方面做出评析,以期能改善督促程序适用欠佳的现状,使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 用。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 第一章 督促程序概论 1.1 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1.1.1 督促程序的概念 督促程序是指对于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为标的的请求,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 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对支付令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 付令的,债权人可以根据支付令,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种以支付令的形式督 促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程序就叫督促程序 。我国 1991 年的民事诉讼法在 审判程序编中专章规定了督促程序: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如果 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并且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债权人可以向有管 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 15 日内清偿债务或 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当裁定终结 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债权人可以提出起诉。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不提出异 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督促程序可以用下图(图 1.1)表示其程序进程: 图 1.1 督促程序的程序流程 王启富,陶髦m.长春:法律辞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51. 申请支付令 不予受理 受理申请 发出支付令 程序中止 起诉 债务人书面异议 申请执行 清偿债务 不履行支付令且无书面异议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 1.1.2 督促程序的特点 督促程序是一种独立的司法程序,既不同于通常的诉讼程序,又有别于古典特别 程序的非讼程序。它与解决民事争议案件的其它审判程序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1.2.1 非讼性 在普通诉讼程序中,诉讼是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行使诉权起诉而开始的,双方 当事人分别被称为原告和被告。而在债权债务纠纷中有些债务关系明确,只是逾期不 清偿,因而不必通过审判程序即可认定做出处理,则可适用督促程序。而督促程序以 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实体上的债权债务纠纷为前提,当事人不直接进行对抗。在督促案 件中,仅有一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债务人并不参加审理;债权人是申请人而不是原 告,债务人则为被申请人而不是被告,债权人的权利请求仅限于向人民法院申请以支 付令的方式催促债务人履行到期债务。可见,督促程序是因债权人的申请而开始,并 非以起诉开始,起诉启动的是争讼程序。此程序没有对立双方当事人参加诉讼,法院 审理案件也不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诉讼,它不经过审判程序,只要由法院签发 支付令,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因此,督促程序并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 议,具有非讼的特点。 1.1.2.2 适用范围的特定性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189 条的规定,债权人请求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必 须符合下列条件,才可适用督促程序:(1)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的; (2)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可见,督促程序只适用于给付之诉,并且只能是给付 一定数量的金钱、有价证券。所谓金钱,是指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通常 是指人民币,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包括外国货币。所谓有价证券,是指汇票、本票、支 票、股票、债券、国库券以及可以转让的存单。督促程序的进行,是以债权债务关系 明确、合法为基础的。“明确”是指除债务人迟延向债权人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 外,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明确,没有其它债务纠纷。其它债务纠纷是指除金钱、有价 证券之外等为标的物的债务纠纷,即使债权人与债务人有其它债务纠纷,也只限于债 权人对债务人没有给付义务,而只有债务人对债权人有给付义务。否则,支付令签发 后,债务人会以债权人没有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为理由提出异议,从而结束督促程 序。“合法”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符合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同时,督促程 序的优点在于其简便迅速,这就要求支付令可以顺利送达。从理论上讲,有两种情况 不应申请支付令:一是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如果发布支付令需要进行公告送达;二 是 债 务 人 居 住 在 国 外 , 如 果 发 布 支 付 令 , 需 要 境 外 送 达 。 督促程序不像处理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对民事案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债权人要 求债务人履行其它义务的案件则不适用此程序。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督促程序的诉讼 标的物,还可以是一定数量的种类物。如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第 508 条规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5 定,须请求之给付,以金钱或其它代替物或有价证券之一定数量为标的 。所谓代替 物,指作为交易的标的物,只须约定其种类、品质、数量,可以用同种同等同量之物 替代,而对于当事人没有影响的物,即民法理论上的种类物。但是无论是否将种类物 列入督促程序适用范围之内,都不影响督促程序适用范围的特定性。 1.1.2.3 督促程序的可选择性 督促程序并非处理一切以金钱和有价证券为标的的债务案件的必经程序。债权人 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条件的,可以适用督促程序。法律并没有强制 规定这类案件必须适用督促程序,当事人可以选择诉讼程序或督促程序来解决,债权 人与债务人发生债务纠纷后,是依督促程序还是依一般的诉讼程序来主张债权,债权 人具有选择权。而债权人选择了督促程序,在其申请被驳回或者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 提出有效异议的,仍可以进入诉讼程序。债权人一旦选择起诉,就不能再适用督促程 序。可见,督促程序不是解决这类案件的惟一程序,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但督促程序一旦启用,则可以称谓普通诉讼程序的先行程序。 1.1.2.4 支付令生效的附条件性 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令只有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生效。这些条件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期限上的要求,即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 15 日届满支付令才能生 效。自支付令发出之日起 15 日内,债务人可以清偿债务,也可以提出书面异议。如果 债务人接到支付令后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则裁定终结督促程序,该支 付令自行失效;否则该支付令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同等效力,债权人可以此为 根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二是行为上的要求,即债务人在上述期限届满前不清 偿债务,也不提出书面异议的,支付令才能生效。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支付令 才发生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1.1.2.5 非实体审查性 督促程序是非实体性审查的程序。在督促程序中,法院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债 权债务关系,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只采取形式审查,即审查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存在以 及是否明确、合法。人民法院适用督促程序受理债权人的申请后,仅就债权人提供的 事实、证据进行审查,审判人员不仅不做直接的调查,而且也不询问对方当事人。只 要通过形式审查认为债权人提出申请的程序合法,证据充分,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 法的,就可以直接发出支付令,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而并不对债权债务的内容进行 实质性审查。 焦宏昌.港澳台法制概论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37.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6 1.1.2.6 无需进行开庭审理 这是各国督促程序的本质特征,是督促程序简便迅捷特点的最重要体现和实现途 径。只要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请求没有异议,即可确定实体权利,解决纠纷,赋予支付 命令与生效判决相同的效力,允许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在普通诉讼程序中,大多数 案件都必须经过法庭审理,在庭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在双方当事人到场的情况下, 由人民法院主持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几个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陈述事实,提 出证据,进行质证和相互辩论,以求查明案件事实。也就是说,普通程序是以辩论主义 和直接言辞主义为原则,以开庭审理为中心,是一套完整、系统的诉讼程序,而督促 程序在于以简便的方式获得执行名义,因此,既无准备程序,也不进行调查、辩论和 判决,省去了申请人因诉讼取证、举证、质证等一系列的繁琐以及请律师的费用。而 法院也只是以债权人单方请求为基础,主要从形式上判断是否符合督促程序所规定的 发布支付令的条件,凡符合条件的,即可发出支付令;不符合的,则驳回申请。 1.1.2.7 无需组成合议庭,实行一人审查制 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未作明文规定,但从案件的性质看,督促程序案件的 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需组成合议庭。而人民法院的活动主要是审查债权 人申请是否具备形式要件,审理方式简便,具有审判员独任审理的客观基础 。由独任 审判员进行处理不仅完全胜任,而且可以保证诉讼过程的迅速进行。因此,人民法院 受理申请后,由审判员一人进行审查。经审查申请不成立的,应当在十五日内裁定驳 回申请。 1.1.2.8 没有二审上诉程序 通常程序有一审、二审之分,而在督促程序中不存在上诉和二审的诉讼环节,人 民法院发出支付令后,如果债务人未提出书面异议,则支付令具有执行力,债权人可 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这不像普通程序那样需等待上诉期满,在无人上 诉的情况下才可生效。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了异议且理由成立的,则依法终结 督促程序,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是否适用通常程序或其它特别程序解决纠纷;如果当事 人另行起诉,则人民法院按通常诉讼程序进行调查和裁判,属于第一审程序的范畴。 因此,无论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了异议与否,督促程序都不会产生二审上诉问题。 王强义.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15-216.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7 1.2 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与法理基础 1.2.1 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 民事诉讼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目的可以界定为 “合理维护和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益与程序利益” 。而督促程序作为民事诉讼制度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立法目的又是什么呢? 督促程序是与通常诉讼程序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一项简易非讼程序,它是随着资 本主义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鉴于西欧大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1877 年德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一次规定了督促程序。而我国的督促程序是在改革开 放的新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生活中债务纠纷日益增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与日 俱增、审判任务愈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外国经验,于 20 世纪 90 年代设立的。 立法者制定督促程序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简便迅速的方法,催促债务人履行义 务立即清偿债务,同时减轻当事人诉累,保护和方便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金钱或 代替物的给付请求权,因而及时实现债权,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如其数量明 确且当事人间无可争执者,无须要求债权人利用繁杂的给付诉讼程序,来取得执行根 据。对于无争议的请求,如果同样采用通常的诉讼程序,在费用及时间的花费上均有 失平衡。为便利债权人在充分预料到债务人对其请求权无争执时,能迅速、简易地取 得执行根据,并节省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法院的司法资源投入,因而在普通诉讼程序 之外,另设督促程序,提供债权人选择利用。债权人利用督促程序,申请法院对债务 人发支付命令,必须有若干条件的限制,才能同时兼顾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以及达到 诉讼经济的目的 。因此,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是能够迅速、快捷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 纠纷,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2.2 督促程序的法理基础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债权债务纠纷是大量存在的。在这些纠纷中,以金钱 或有价证券为给付标的的占大多数。而在这些金钱性质的债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双 方当事人对债权债务本身并无争议,债务人只是不愿主动履行或拖延履行,或债务人 无资力履行,而在这类案件中,债权人通常需通过启动司法程序来取得执行名义以便 申请强制执行,或以此中断请求权消灭时效。对这类债务案件,按照通常诉讼程序起 诉、应诉、开庭审理、判决、上诉,最终获得确定判决,既无必要,又违背诉讼经济 原则。因此,需要根据这类案件的特点,设置一种简便迅速的审判程序。于是,督促 程序应运而生。虽然督促程序主要面对无争议案件,但这类案件既然被提交到法院, 说明它基本上失去了通过法院外途径解决的可能,即已经构成了需要法律介入才能解 廖永安.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6. 常怡.比较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73.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8 决的纠纷。法院对此类案件,通过发布支付令,使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得到具有执 行效力的法律文书的保障,实际上是以一种简便的方式完成了债权债务纠纷的解决 。 民事案件一般有诉讼案件与非讼案件之分。诉讼案件就是就实体法上权利的存否 等实质事项有争执的案件;而非讼案件是指,利害关系人在没有民事权益争议的情况 下,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事实是否存在,从而使一定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的案件。在现代社会中,非讼事件以及非讼程序的适用范围有扩大的趋势,不仅包括 传统意义上的与人身关系有关的案件,还包括特别需要赋予法官广泛裁量权的事件、 公益性较浓厚的事件,特别需要在程序上简易、迅速解决的事件以及没有对立当事 人,要求法院依实体法确定实体权利是否存在的事件等。非讼事件及非讼程序适用范 围的扩大,其意义在于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提供诉讼之外的救济手段,通过援用非讼 程序,当事人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得与诉讼方式同样的 效果,而督促程序以非讼程序解决诉讼问题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这一潮流,有利于非 讼与诉讼两种程序的进一步融合和民事司法制度纠纷解决机能的进一步加强。 通常的诉讼程序,虽然程序严谨,更趋向于公正,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各 种程序规范使用较多,对司法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二是所需时间较长,旷日持久的 诉讼会使对权利救济的意义越来越小,三是越小的诉讼通过诉讼,获得的利益与其消 耗的资源之间的比例越高。因此,同通常诉讼程序相比较,一些非讼程序由于范围的 特定性、费用的低廉性而更容易解决一些特殊的案件。总之,只有采用多元化的救济方 式,才能使相关主体按照他们的需要和意愿选择最合适的救济途径,才能使不同的救 济方式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使各救济方式中蕴涵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 督促程序的适用正有助于扩大非讼程序的适用范围,满足不同类型案件对程序保障的多 样化需求。 1.2.3 督促程序的法律意义 督促程序作为一种特别的简易程序,为许多国家所采用。适用督促程序解决债权 债务纠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3.1 迅速地解决债权债务纠纷、保护合法债权 我们处在一个诉讼爆炸的年代,诉讼爆炸引发案件积压、诉讼延迟,绝大多数国 家面临诉讼迟延的问题,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久长的裁判是恶的裁判。诉讼过 分迟延等同于拒绝裁判。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积极推行司法改革,力图降低诉讼迟 延、提高诉讼效率,这也是中国改革的一大趋势。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民事纠纷纷繁复 杂,但并非所有的债权债务纠纷一定要经过法院审理才能解决。一些债权债务关系明 章武生.民事简易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74-175. 意莫诺卡佩莱蒂.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5.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9 确,当事人对此没有实质性争议的案件,无需通过许多诉讼环节来解决,那样不仅程 序繁琐,而且效率低,实无必要。根据上文所述,督促程序的特点如:法院无须进行 全面的实质性审查,无须进行开庭审理,只要被申请人不提出异议,即可得出具有执 行力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此程序较为简便,能使纠纷迅速地得到解决。适用督促程 序发出支付令后,对支付令无异议的债务人慑于强制执行的威力,不得不履行给付义 务。这样就大大简化了诉讼程序,从而使债务纠纷方便快捷地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 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了保护。 1.2.3.2 节约了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人们渐渐关注法律的效 益性价值目标,以及开始注重诉讼经济问题。所谓诉讼经济,简而言之,就是诉讼主 体以最低的诉讼成本取得最大的法律效益,实现诉讼目的。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债 权债务关系明确的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对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 系并没有争议,而是债务人不自动履行义务,或者没有能力清偿债务。这些案件如果 完全按照通常的诉讼程序来解决的话,会增加诉讼成本,有悖诉讼经济和诉讼效率的 原则。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我们在讨论审判应有的作用时,不能无视成本问 题,因为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完美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则人们往往只 能放弃通过审判来实现正义的希望。 ”人民法院若对这类案件适用督促程序进行处 理,通过书面审查即可催促债务人履行给付义务,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履行债 务又没有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民事纠纷就是关于个 人的权益问题,如果诉讼费用过高而且程序复杂,人们只会对诉讼望而却步 。因此,适 用督促程序审理债务纠纷,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所体现的便利人民群众进行诉讼以及 人民法院办案的“两便”原则。同时节约了司法资源和当事人实现债权的诉讼成本。 1.2.3.3 有助于诉讼价值的协调实现 督促程序谋求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一体实现,体现了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之间 的协调。督促程序的公正性主要体现在:其一,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的明 确限定,使得督促程序所解决的是简易且无争议的案件,从而有助于实现实体公正 (即保护合法债权);其二,虽然债务人不参加审理,然而基于法律平等保护原则, 法律赋予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权,并且法院对债权人支付令的申请和债务人对支付 令的异议,同样只进行书面审查。督促程序的效率性是由其非讼性和简捷性来保证实 现的。在遵行公正性的前提下,与通常争讼程序相比,督促程序更加突出和强调其效 率性,以期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国家(法院)的司法或审判成本。 日棚濑孝雄.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67. henry j.abraham.the judicial processm.美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35.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0 1.2.3.4 有助于公正及时地实现诉讼目的 督促程序的公正性在于保障债权人申请督促程序的实体目的之公正实现(保护自 己合法债权),督促程序的效率性在于有助于简便快捷地实现债权人实体目的,从而 有利于维护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交易的安全及民事实体法律秩序。不管怎么说,面对 现代社会中权利救济大众化的要求和趋势,缺少成本意识的司法制度更容易产生功能 不全的问题。 1.2.3.5 有助于完善民事诉讼法程序体系 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繁简而设置相应的程序,这种做法已被各国民事诉讼立法所普 遍接受。民事诉讼法程序的多元化和专门化是合理解决案件的内在需求。督促程序则 满足民事诉讼法程序多元化和专门化的要求,有助于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繁简建构完善 的民事诉讼法程序体系。 1.3 督促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关系 督促程序为特别的简易程序,它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简便快速地解决纠纷,而在普 通诉讼程序,我们也规定了一种简易诉讼程序,其目的也在于简化诉讼程序。简易程 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 的诉讼程序。它是以普通程序为基础,是对普通程序的简化,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 简易程序对普通程序的简化,主要体现在:起诉的方式简便,原告可以口头起诉,而 不像普通程序那样附加条件和限制;受理的程序简便,当事人双方同时到基层人民法 院或它派出的人民法庭,请求解决争议时,审判人员经过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 的,可以立即收案受理;传唤方式简便,可以用口头通知、电话通知、广播通知、捎 口信、写便条等多种方式进行传唤,而且不受开庭三日前这个法定期间的限制;审判 组织简单,一律实行独任制;庭审程序简便,案件可随到随审,可省去庭前准备阶 段,开庭审理时,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无严格界限,可灵活掌握。 但不管如何简化,简易程序虽与普通程序都属于普通诉讼程序,它与督促程序还 是有所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3.1 二者性质不同 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通常程序的简化,属于通常程序的组成部分。而督促程序属 于特别程序,其程序内容与通常程序有着重大不同。督促程序适用的前提是债权人与 债务人就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无争议,即解决的是非讼案件,所以解决非讼案件的督 促程序具有非讼性。简易程序解决的是简单争讼案件,所以解决简单争讼案件的简易 程序具有争讼性,具体表现为: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原告和被告;简易程序因原告起诉而 谭兵.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327.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1 开始,对简单争讼案件须依法开庭审理并且原则上要求法庭辩论,法院应当根据双方 当事人提供的事实证据进行直接言词审理。 1.3.2 适用范围不同 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仅仅包括有关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债权债务的非讼案件; 适用条件主要有债务已到履行期、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 达债务人。简易程序解决的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 件,这类案件是争议案件,可以是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并且就给付之诉 而言,包括所有给付之诉(给付金钱、物和行为);同时,简易程序的适用不受督促 程序适用特殊条件的限制 。 1.3.3 决定适用的主体不同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由法院决定,当事人无权选择;而 督促程序是一种选择适用的程序,是否适用督促程序还是采用普通诉讼方式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由当事人自由决定,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干涉。 1.3.4 审理方式不同 简易程序采用通常程序的方式进行,它都是按起诉受理审理这一程序进 行的,只是简化了若干手续。如用简便的起诉方式,以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 等;而督促程序没有起诉方式,它的进行采取了非常特殊的方式,由债权人发出申 请,不需要经过开庭审理,不询问债务人,只在对申请进行形式审查之后即由法院发 布支付令,程序的结果取决于被申请人的态度 。 1.3.5 救济途径不同 虽然督促程序和简易程序均实行独任制,并追求程序的简便和效率,但是,督促 程序为一审终审且对支付令不得提起再审,而简易程序为两审终审且对判决依法可提 起再审;在督促程序中,债务人所拥有的救济途径是在法定期间内提出支付令异议, 而对于简单争讼案件的判决,当事人获得救济的途径有上诉和再审 。 邵明.民事诉讼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58-359. 王强义.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16-217. 邵明.民事诉讼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58-359.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2 第二章 督促程序的域外考察 2.1 外国关于督促程序的立法 现代督促程序起源于德国,德国 1877 年制定民事诉讼法典时即规定了督促程序。 至今已施行了一百多年。继德国之后,法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也相继在民事诉讼法 中规定了督促程序,而英美法系国家并无对督促程序的相关立法。因此,本文主要对 德国、日本以及法国督促程序立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2.1.1 督促程序的要件 2.1.1.1 德国 由于德国是督促程序的发源地,且运作效果良好,发展水平较高,所以本文首先对其 重点加以介绍。 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688条的规定,督促程序的要件为:(1)以支付一定金额 的欧元或德国马克为标的的请求,可以依申请人的申请,发出督促决定。(2)下列情 形不得依督促程序办理:a.债权人的请求中,按照消费者信贷法确定有效的或自 始有效的年息超过依合同约定适用的德国联邦银行贴现率的12%的;b.提出的请求是以 尚未履行的对待给付为条件的;c.督促决定的送达要以公示方式的。(3)督促决定须 在外国送达时,以1988年5月30日的实施承认与强制执行的法律有规定的为限,才 能按督促程序办理 。 对于督促程序的范围,德国1998年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为:以支付一定金额的欧 元或德国马克为标的。德国的督促程序的范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1877年公布的民 事诉讼法规定:以支付一定的金额,或一定的其它代替物,或给付一定数量的有价证 券为标的请求,如经债权人申请,应发出附条件的支付命令。1898年修改时,在上述 规定下又增加了一句:根据抵押权、土地债务、定期土地债务的请求,视为以支付一 定金额为标的的请求。可见这次修改将督促程序的范围扩大了。1940年又在这一句里 增加了一点,改为:抵押权、土地债务、定期土地债务和船舶抵押权。范围又有所扩 充。1976年的修改则相反,把督促程序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只限于以支付一定金额的 本国货币为标的的请求,1998年又加上“欧元”。德国督促程序的范围逐次扩充,又 骤然缩小的过程是由督促程序在德国的适用情况和督促程序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 的。由于督促程序只处理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双方对债权债务没有异议,只是由于种 种原因债务人逾期不履行义务的案件,法院对债权人的申请和债务人的异议并不进行 谢怀轼.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75.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3 实质性的审查,只进行形式审查,不能解决复杂的案件,而且在德国司法实践中,由 于债权人申请的都是金钱给付请求,其它种类物的请求几乎没有,因此,督促程序的 范围不能过大,否则就不能有效发挥督促程序的作用。德国督促程序范围的这种变 化,值得我们研究。 2.1.1.2 日本 日本法学辞典写道:简易诉讼程序,是指相对于通常诉讼程序,以简易、迅 速处理为目的的诉讼程序。具体指督促程序、保全诉讼程序等等。可见,在日本,督 促程序是属于民事简易程序之列。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382条规定督促支付的要件为:对于以给付金钱和其它代 替物或有价证券的一定数量为标的的请求,法院书记官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可以发出 督促支付。但是,限于在日本国内,不以公告送达可以进行该送达的为限 。日本民事 诉讼法规定督促程序的范围为金钱和其它代替物或有价证券,比德国督促程序的范围 要宽一些。 2.1.1.3 法国 把支付一定金钱请求作为督促程序的要件,只有法国有限制性规定。法国和德国 虽然同属大陆法系国家,但两国诉讼开始的程序截然不同。法国1806年的民事诉讼法 第56条规定:诉讼先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由原告直接向被告送达诉状而开始诉讼。当 事人之间诉讼开始后,如果在40天之内当事人向法院呈交诉状副本则诉讼为有效 。所 以,法国对德国督促程序采取不经过当事人而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命令的做法一直持 保留态度。但是,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之后,在德国占领下的阿尔萨斯和鲁尔 地区长期使用督促程序,证明其确实简便有效。于是,从1937年起法国部分地承认督 促程序,并且只限于商业性的小额债权才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督促程序。1971年至 1975年法国全面修改1806年民事诉讼法并于1975年颁布法国新民事诉讼法,该法正式 承认督促程序制度,并规定适用于一般的民事案件,而且不限制债权人的请求额。但 是,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405条又规定,督促程序只适用于契约债权的金钱请 求,而对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的债权则不适用 。 2.1.2 督促程序的管辖 支付令的申请必然涉及到法院的管辖问题,管辖有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之分。督促 白绿铉.日本新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25. 本文所引用的法国民事诉讼法条款,请参照日本学者若林安雄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日本近几大学法学 第 40 卷 2 号,1992 年 1 月). 法鲁奇贝罗.若林安雄译.民事裁判法讲义j.近几大学法学(日本),1988,36(1):218. 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4 程序级别管辖的确定,一般为初级法院即基层人民法院。如何确定督促程序的地域管 辖?对此国外立法中一般确定为专属管辖。 2.1.2.1 德国 按照德国民事诉讼法第689条规定,督促程序以债权人所在地确定管辖法院, 是为一般原则。依其规定,督促程序案件,专属于申请人的普通审判籍所在地的初级 法院管辖;申请人在国内没有普通审判籍时,专属于柏林舒勒堡初级法院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