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专业论文)深井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工艺与顶板控制研究.pdf_第1页
(矿业工程专业论文)深井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工艺与顶板控制研究.pdf_第2页
(矿业工程专业论文)深井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工艺与顶板控制研究.pdf_第3页
(矿业工程专业论文)深井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工艺与顶板控制研究.pdf_第4页
(矿业工程专业论文)深井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工艺与顶板控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矿业工程专业论文)深井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工艺与顶板控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本文结合协庄煤矿深部开采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采回平行作业的现实必要 性、实施采回平行作业的前提条件、采回平行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保障采回 平行作业的措施: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采深逐年增加,很多矿井,如新汶局的 孙村煤矿、协庄煤矿、华丰煤矿等都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采深的增加,巷道 支护变得困难,冲击地压危险增大,严重影响采场围岩稳定与控制,使矿井的安全 维护费用明显增加,生产成本增大,导致矿井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传统的回采工艺为“破、装、运、支、控”顺序施工模式,下循环的生产必须在 上循环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开始,造成了工作面开机率低、工效低、单产低。 分析其原因,在回采工艺的各工序中,回柱占用的工时最长,且不能与割煤平行 作业。采回平行作业:以3 4 1 6 e 工作面为例,该面的回采工艺过程为:预开机窝 煤机进刀煤机上行提机割顶煤煤机下行推机割底煤,跟机预挂顶梁 并支柱回柱,煤机上行提机割顶煤与回住放顶的平行作业。 因此,对动压冲击危险是实施采回平行作业的主要障碍,为防止动压冲击,应 选择合理的顶板控制方式并确保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根据协庄煤矿进行的提 机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记录和回柱放顶煤影响范围观测记录,经过数据的整理与分 析,得出了采回平行作业的合理错距,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作出了修改,绘制了修改后的循环图表。此外,还探讨了深井采场高产高效的一 些措施。为保证深部开采条件下的生产的安全、高效,本文探讨了深井采场矿压 显现特点顶底板移近量是由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上覆岩层( 直接顶和老 顶岩梁) 的范围、岩性和运动发展规律以及支架( 柱) 对上覆岩层( 直接顶和老 顶岩梁) 的抵抗程度所决定的,与采深无关;岩梁的悬跨度为。( 近似为运动步 距c ) ,此时,采场内在控顶距三。处的顶板下沉量助。由几何关系可得 a h a = 舡“缸 活柱缩量与支柱载荷是由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上覆岩层( 直接顶和老顶 岩梁) 的范围岩性和运动发展规律以及支柱特性、支柱的工作状态所决定的,也 与采深无关。结合协庄煤矿深部开采的情况,探讨了深井采场的矿压显现特点及 其控制,而且分析并总结了破碎顶板和煤壁片帮的治理措施。破碎顶板和煤壁片 帮的主要原因是随采深增加,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增大。对于破碎顶板,型钢 梁配单体支柱支护机道破碎顶板是较为成熟的技术;而对于煤壁片帮,木锚杆支 护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同时还可以采取煤体中深孔注水的方法 关键词:采回平行作业安全高效回采工艺深井采场矿压显现顶板控制 查! ! 垄兰堡主兰堡垒墨 塑兰一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p a p e r , b a s e do nt h ef a c to fd e e pm i n i n gi nx i e z h u a n gc o a lm i n e ,t h e n e c e s s a f i t y , t h ep r e m i s e ,t h ei m p l e m e n tb l u ep r i n ta n dt h es a f e t yp r o t e c t i o n o fc o a l s h e a r i n g a n dp r o pd r a w i n go p e r a t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i se x p l o r e d i nc h i n e s ec o a l m i n e s ,m i n i n gd e p t h i n c r e a s e sy e a rb yy e a r al o to fm i n e s ,s u c ha ss u n c u nc o a lm i n e , x i e z h u a n g c o a lm i n e ,h u a f e n gc o a lm i n e ,g o ti n t od e e pm i n i n g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o f m i n i n gd e p t h ,l a n e w a ys u p p o r t i n gb e c o m e sd i f f i c u l t ,t h ed a n g e ro fd y n a m i ci m p a c t i n c r e a s e s ,w a l lr o c ko fw o r kf a c ei s a f f e c t e dt h es t a b i l i t ya n dc o n t r o lo f h e a v i l y , t h e e x p e n s e so fs a f e t ym a i n t e n a n c ei n c r e a s e sh e a v i l y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c o s ti n c r e a s e s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o f c o a l m i n ed e c r e a s e s ,t h eb e n e f i ta l s od e c r e a s e s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m i n i n gi s ”b r e a k i n g ,l o a d i n g ,c a r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p r o pu p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r a n k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n e x tc i r c u l a t i o nm u s t n tb e g i nu n t i lt h eo l dp r o d u c t i o nc i r c u l a t i o nb e f i n i s h e di tc a u s e st h e b o o t s t r a p ;w o r k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s i n g l ep r o d u c e l o w e r c o a l s h e a r i n g a n d p r o p d r a w i n go p e r a t e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3 4 1 6 ew o r kf a c ef o r e x a m p l e ,t h em i n i n gi sb l o w i n gu p c o a lm a c h i n ea d v a n c i n gr e a m e r - - - s h e a f i n gm a c h i n e a s c e n d i n ga n dt o p c o a l s h e a f i n g - - s h e a f i n g m a c h i n e d e s c e n d i n g a n db o t t o mc o a l s h e a f i n g - - f o l l o w i n gc o a ls h e a f i n gm a c h i n e ,h a n g sg i r d e ra n dd r a w sb r a c i n g p r o p d r a w i n g s h e a r i n g m a c h i n es h e a r s t o p c o a la n d p r o pd r a w i n g a r e o p e r a t e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m e a n w h i l e ,b a s e do nd e e pm i n i n gi nx i e z h a n gc o a lm i n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t r a t ab e h a v i o ri sa n a l y s i s e da n dc o n c l u d e d i ti ss a i di nt h ep a p e rt h a tt h ed a n g e ro f d y n a m i ci m p a c t i st h e h a n d i c a p o fc o a l s h e a f i n g a n d p r o pd r a w i n go p e r a t e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f o rp r e v e n t i n gd y n a m i ci m p a c t ;r e a s o n a b l em e t h o do fr o o fc o n t r o li s e s s e n t i a la n d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s u p p o s i n gs y s t e mi nw o r k f a c es h o u l db ew e l l b a s e do n t h en o t eo f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c o a ls h e a f i n ga n dt h en o t eo f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p r o p d r a w i n g , a f t e rt h ed a t ab e i n g a n a l y s i s e d ,t h er e a s o n a b l es t a g g e r d i s t a n c eo f c o a ls h e a r i n ga n d p r o p d r a w i n g i sa b t a i n e d o nt h eb a s i so fr e a s o n a b l e s t a g g e rd i s t a n c e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o p e r a t i o nc i r c u l a t i o nt a b u l a t i o ni sm o d i f i e d f o rt h es a f e t y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o f d e e p m i n i n g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t r a t ab e h a v i o ro fd e e pm i n i n gi sa n a l y s i s e d t h ec o u n t e r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m e a s u r e sa g a i n s tf r a g m e n t i z e dr o o fa n d r i ps p a l l i n gi sa n a l y s e d a n dc o n c l u d e d t h er o o f d e s c e n d i n gr e s t sw i t ht h er a n g e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o v e r t u r nt e r r a n e i th a sn o m a t t e r 州t i lm i n i n gd e p t h r o c k g i r d e rs p a no ( a b o u tc ) t h er o o fd e s c e n d i n ga m o u n t 帆a t t h e r o o 乒c 。n 怕ld i s t a n c e ( 厶) ,a h a :笋k * 了s a 也 - u t h eb r a c ew i t h d r a wa n db r a c el o a dr e s t sw i t ht h er a n g em o v e m e n tl a wo fo v e n 啪 t e r r a n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b r a c e h a sn om a t t e rw i m m i n i n gd e p t h 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a g a i n s tf r a g m e n t i z e d r o o fa n dt h e r i ps p a l l i n g i s a n a l y s i s e d a n d c o n c l u d e d t o 行a g m e n f i z e dr o o f , m o u l dg i r d e ra n db r a c ei sm a t u r et e c h n i q u e t or i p s p a l l i n g ,n u m b a n c h o r p o l ei sm a t u r e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a l l u s i o ni n t oc o a lm a yb et a k e n k e y w o r d s :c o a ls h e a f i n ga n dp r o pd r a w i n go p e r a t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s a f ea n de f f i c i e n tm i n i n g d e e pm i n e s t r a t ab e h a v i o rr o o fc o n t r o l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人签名:i 踢; 日期: 、, 矿j 钳7a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1 课题的提出 1绪论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采深逐年增加,很多矿井,如新汶局的孙村煤矿、协 庄煤矿、华丰煤矿等都已进人深部开采阶段。随采深的增加,巷道支护变得困难, 冲击地压危险增大,严重影响采场围岩稳定与控制,使矿井的安全维护费用明显 增加,生产成本增大,导致矿井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1 1 1 采回平行作业的必要性 传统的回采工艺为“破、装、运、支、控”顺序施工模式,下循环的生产必 须在上循环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开始,造成了工作面开机率低,工效低、单产 低。分析其原因,在回采工艺的各工序中,回柱占用的工时最长,且不能与割煤 平行作业。因此,对传统的回采工艺进行改革,实现回柱放顶与割煤的合理平行 作业,努力压缩各工序,尤其是回柱的单独作业时间,从而缩短单循环时间,对 提高工作面的单产进而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1 1 2 采回平行作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开机率,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协庄煤矿探索了 采回平行作业。以3 4 1 6 e 工作面为例,该面的回采工艺过程为:预开机窝煤 机进刀煤机上行提机割顶煤煤机下行推机割底煤,跟机预挂顶梁并支柱 回柱。下循环的生产必须在上循环全部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这样就降低 t - r 作面的开机率,降低了经济效益。为此,协庄煤矿实施了煤机上行提机割顶 煤与回住放顶的平行作业。割煤与回柱放顶是促使顶板运动加剧的两个主要工序, 因此,需通过观测研究两工序在最大、最小控顶距条件下各自的上下影响范围, 合理安排两工序错开一定的距离平行作业,尽可能减小两工序对顶板运动的叠加 影响。 1 1 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因为协庄煤矿采回平行作业是在深井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它为传统的安全规程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所不允许,因此就需要论证采回平行作业的安全性、探讨割回平作业的合理错距、 探讨深部开采条件下的一些成熟技术的适用性并探讨深部开采条件下的矿压显现 与顶板控制。本论文就是在协庄煤矿采回平行作业实践的基础上给采回平行作业 理论的论证。 1 2 采回平行作业的研究状况 传递岩梁理论认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老顶的每一组传递岩梁的运动状态 变化于“相对稳定过程”和“显著运动过程”之间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顶板对 工作面的威胁程度不同。下面就周期来压不明显采场和周期来压明显采场两种情 况分析讨论。 对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采场而言,来压前后无需分别管理,尤其是直接顶本身 松软或开采厚煤层下分层时。这种类型的采场,关键是尽量缩小控顶距和提高护 顶效果,无需增设特种支护。 为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提高开机率,可以采取落煤和控顶平行作业,并 尽可能缩短割煤和回柱放顶间的距离。 对周期来压明显或周期来压强烈的采场而言,特别是直接顶岩性较高的情况 下,来压前后应分别管理。来压前,应加大控顶距,当来压强度较大且有动压冲 击危险时,在放顶排要增设密集、斜撑、抬棚、戗棚、木跺、从柱等特殊支护, 当支柱钻底时,应给支柱“穿鞋”,以提高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来压结束 后,直接顶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强度降低而且沿推进方向出现一段破碎带,此 时应缩小控顶距并注意及时支护。 这种类型的采场,来压前夕要尽可能避免在工作面全长范围内进行割煤与回 柱放顶平行作业,否则,因顶板平衡条件和支护稳定性的明显改变,工作面受到 因老顶显著运动而引起的动压冲击,甚至出现切顶事故。而在来压结束后,顶板 运动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为提高开机率,可以采用割煤与回柱放顶保持最小错距 的平行作业。 由以上分析可见,采回平行作业的实施对不同的采场有不同的方案。对周期 来压不明显的采场而言,无需考虑老顶的运动状态,而对周期来压明显或周期来 压强烈的采场而言,实施采回平行作业的最大障碍是动压冲击的危险,它需要考 虑老顶岩梁的范围、运动状态、控制方法、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顶板的平 衡条件等因素。 2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2 1动压冲击 采场上覆老顶岩梁为坚硬厚岩梁,在其显著运动时,如果支柱对顶板控制不 当,以致老顶岩梁显著沉降,引起老顶岩梁对采场的冲击,称为动压冲击。 1 2 2 防止动压冲击的关键是要把上覆坚硬老顶岩梁控制好 当老顶由单一岩梁组成时,如果允许岩梁沉降的空间较大,支柱对老顶采取 “给定变形”工作状态,会发生支柱因缩量超限而被压死,直接顶会加剧破碎, 工作面可能发生动压冲击。这种顶板条件下,为防止动压冲击,要对老顶采取“限 定变形”工作状态,在既定的支护强度下,使岩梁运动在工作面的矿压显现不超 过控顶要求的范围。 当工作面老顶由多岩梁组成且对工作面有严重威胁的坚硬岩梁位于第一岩梁 上方,在对坚硬岩梁的运动采取“给定变形”的前提下,如果支柱对第一岩粱运 动也采取“给定变形”工作状态,因下位岩梁被迫提前运动,运动步距缩短,其 矿压显现比单独运动时明显,表现在来压持续时间长、坚硬岩梁对下位岩梁产生 动压冲击,导致对工作面产生动压冲击,这种顶板条件下,要对下位第一岩梁采 取“限定变形”工作状态,支柱缩量应大于坚硬岩梁来压时的最大顶板下沉量。 从而保证在坚硬岩梁来压前夕,使下位岩梁与之贴紧,避免上位坚硬岩梁显著运 动时对采场产生动压冲击 在相应的顶板控制方法确定后,采场上覆岩层中坚硬老顶岩梁的准确确定变 得异常重要。 1 2 1 3 防止动压冲击还要保证和提高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回采工作面支护系统是指由顶板一支柱一底板组成的力学系统,其支撑力的 大小不仅取决于支柱本身的结构性能,还取决于顶板岩体、顶板垫层( 包括背顶 材料、碎矸) 和底板岩层的变形破坏特性。 由“支架一围岩”关系来说,工作面的顶底板移近量是矿压显现的第一变量, 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支柱强度。因此,支护系统刚度和支护强度直接影响支护 效果。 l | 2 3 1 支护系统刚度 由于支护系统与围岩之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于支柱的载荷与作用 于支护系统的载荷是同一载荷。 3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p = k s = k j s l = k 2 是= k 3 s k = i ( i k l + 1 足2 + 1 k 3 )( 1 1 ) s 2 s l + 最+ 量 式中p 作用于支护系统的载荷 k 支护系统的综合刚度 k i 、k 2 、k 3 分别为支柱刚度、顶板垫层刚度、底板刚度 s 、s 2 、s 3 分别为支柱活柱缩量、顶板垫层缩量、底板钻底量 由( 1 1 ) 式可知k _ 0 煎k (12)k 1 k 2 + k 2 k 3 + k 3 k i ”一 函数式( 2 ) 的特点是局、尬、局中任意一个作自变量,都可转化为下列函 数形式:y = ( n x ) ( n + m x l 将其变形,得 y = n m 一( 丁m 2 ) ( x + n m ) 局、尬、局均大于零,则m 、n 都大于零。其函数图象如图1 1 所示。 l y j ( 一n n n m ) 一 一 f o 图1 1 支护系统的剐度 f i 9 1 1t h ef i r m n e s so f s u p p o r t i n gs y s t e m 结合实际意义,由上图可知,该图有实际意义的部分为去掉原点( 0 ,o ) 的 第一象限的曲线。它存在两个极值,即0 和n m 。由图象可得到下述结论:( 1 ) 高档普采面支护系统,其支护刚度存在于一定的范围( o ,n m ) 内,不可能无限 增大,其综合刚度和部分刚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只要处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就足 4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够了( 2 ) 工作面支护系统是由顶板、支柱、底板组成的串连式的力学系统,每一 部分刚度的降低,例如顶部破碎、支柱初撑力降低、支柱漏液或钻底等,都回使 整个系统刚度明显降低。 1 2 3 2 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当控顶距一定时,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与支护刚度和支护强度成正比。当支护 系统初始强度和支护刚度都较低时,会使支护系统工作强度较低、顶板下沉量较 大,整个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相反,当支护系统的初始强度和支护刚度都较 高时,支护系统的工作强度将明显增强,顶板下沉量明显减少,整个支护系统的 稳定性就较好。 保持支护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坚持“支、护并重”的原则,加强以初撑力 为主的质量管理,确保支柱较高的工作阻力;保持直接顶在控顶区内相对完整, 加强机道维护;确保支柱不钻底、底板松软处要穿铁鞋。同时,要在回柱过程中 及时支设密集切顶、抬棚、联柱等特殊支护方式,以保证在回柱过程中的支护系 统的稳定性。 加强支护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切顶排实施密集切顶、抬棚、联柱、戗棚、 木跺等的特殊支护方式;切顶排采取“全承载”的支护工作方式,确保支柱初撑 力和工作阻力;回柱过程中,将末排回出的支柱临时支设到前排支柱两侧,既改 善了支护的稳定性,又可保护支柱;研究和改进切顶排处的特殊支护方式,以提 高特殊支护的刚度,从而增强整个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1 2 3 3 工作面加强支护稳定性措施 1 、支柱支到硬底并有柱窝,保持3 5 度迎山角,支柱迎山距按照下列公式 计算: 迎山距s = i :t a n 仅t a n ( 3 。5 ) x h g 其中c 【工作面倾角; h 工作面采高 2 、泵站压力不小于1 8 m p a ,正规支柱、n 型钢梁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 0 k n , 支柱注液时保压3 5 秒,悬顶达到( 2 5 ) m 2 时,沿切顶排每间隔5 m 支设一组 丛柱。 3 、人行道两侧支柱要拴齐防倒绳,严禁使用腐烂的绳子。 4 、超前支柱、断层处支柱均要穿鞋支设,严禁使用失效的柱梁。 5 、工作面顶梁铰接率不低于9 0 ,严禁出现两根连续不铰接的顶梁,坏梁、 5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坏柱发现后立即更换 6 、工作面7 f 型钢梁下支柱、联柱、丛柱初撑力不低于9 0 k n ,临时柱、贴帮 柱、超前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 0 k n 7 、三班人员接班后,首先对全面支柱进行二次注液,整改变形失效的支柱。 8 、及时更换与采高相适宜的支柱,消灭空载支柱,严禁支柱超高使用,支柱 钻底超过0 1 米时,穿高分子鞋或胶带鞋。 9 、工作面基本支护、特殊支护、f l i l i e , - j 支护等支护方法及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本 规程的要求施工。 1 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影响采回平行作业的危险因素;采回平行作业的合理错距的确定; 深部开采条件下的一些高产高效技术的适用性;深井采场的矿压显现特点;深井 采场的顶板控制设计和控制措施。 研究方法:采回平行作业的合理错距的确定方法:在工作面倾斜方向上,分 别观测提机割煤时距煤机不同距离处的顶板下沉量和回柱放顶时距煤机不同距离 处的顶板下沉量;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取提机割煤和回柱放顶在不同距离 处的顶板下沉量的平均值,得出提机割煤与回柱放顶的各自影响范围,从而确定 出采回平行作业的合理错距。 6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深井采场采回平行作业的现场观测研究 2 深井采场采回平行作业的现场观测研究 2 1 观测方案 2 1 1 提机割煤对顶底板移近速度的影响观测方案( e p z d 煤的影响范 围观测) 在工作面倾斜方向中部设置观测站,在煤机以上2 0 米以内,每5 米设置一 台顶板动态议,共设4 台。 在煤机开始割煤时,用秒表记下初始时间,煤机每提机5 米,记下所经历的 时间,顶板动态仪读数一次,并及时做好读数记录,直到煤机提到距工作面最上 测站2 0 米处为止,停止本循环的观测。 人员分工该观测需用5 人,其中一人拿秒表跟随煤机,分别记录煤机提 至1 群、2 、3 带、4 群动态仪时经历的时间,其余4 人分别站在各动态仪旁,观 测煤机每提机5 米时的各动态仪的读数变化值。 o 图2 1 割煤影响观测方案 f i 9 2 1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ls h e a r i n g h b u o 一 卡k 厂 r n m 图2 2 回柱影响观测方式 f 啦2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p r o pd r a w i n g 2 1 2 观测回柱放顶对顶底板移近速度的影响( 即回柱的影响范围观 测) 在工作面倾斜方向中部设置观测站,在测站以下2 5 米处开始回柱放顶,在 开始回柱放顶处以上2 5 米处安设台动态仪,设置测站。 从回柱放顶开始,用秒表记下初始时间,每回柱5 米,顶板动态仪读数一次, 7 玎寸斗州主 丁丁+ 士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深井采场采回平行作业的现场观测研究 并记下经历时间,及时记录观测数据,直到回柱位置距最上测站2 5 米处为止,停 止本循环的观测。 2 2 提机割煤观测记录 提机割煤观测是在1 1 1 0 3 e 工作面进行的,观测数据见表2 1 一表2 6 。 表2 1割煤影响范围观测 t a b l e2 1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p r o pd r a w i n g 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1 2 日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1 2 t h ,2 0 0 2 测点 时间 读数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测点距煤壁距离 备注 编号 ( r a m )( m m )( m )( m ) 0 452 1 1 4 7 ”o 40o2 1 1 拌1 7 4 5 ”0 4o52 1 1 4 3 ”o 4 2 0 0 2 1 02 1 1 4 7 ”0 5 60 1 41 52 1 1 0 81 02 1 1 9 7 ”1 1 60 0 852 1 2 拌1 7 4 5 ”1 20 0 4o2 1 1 4 3 1 6 80 4 8- 52 1 1 7 4 7 ”3 1 61 4 81 02 1 1 4 21 52 i 1 4 7 ”1 4 60 0 4l o2 1 3 舟1 7 4 5 ” 20 5 452 1 1 4 3 ”2 6 40 6 4o2 1 l 7 4 7 ” 4 3 21 6 852 1 4 2 82 02 1 1 4 7 ”4 3 20 0 41 52 1 4 # 1 4 5 ”4 3 60 0 41 0 2 1 l 7 4 3 ” 4 4 8o 1 252 1 1 7 4 7 ” 5 0 80 6o2 1 8 查! ! 查兰丝主兰竺堡查 堡茎墨望墨! 堑笪些竺塾望翌型兰垄 表2 2割煤影响范围观测 t a b l e2 2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 s h e a r i n g 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1 4 日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1 4 t h ,2 0 0 2 测点 时间 读数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测点距煤壁距离 备注 编号 ( m r r l ) ( m m ) ( m )( m ) 3 3 6 52 1 2 4 2 80 9 2 o2 1 1 群 2 4 9 “5 6 41 3 6 52 1 2 1 0 ”6 7 61 1 2 1 02 1 2 3 0 ”7 s 6o 8 1 s2 1 2 5 61 02 1 2 3 1 60 6 52 1 2 撑 2 7 4 9 ”4 21 0 4o2 1 2 1 0 ”5 31 1 ,52 1 2 3 0 “6 。20 91 02 。1 2 3 6 1 52 1 2 7 2 7 60 41 02 1 3 带 2 4 9 ”3 3 6o 652 。1 2 1 0 ”4 2 8o 9 202 1 2 3 0 45 2 i 0 8 52 1 1 9 22 02 1 2 2 1 60 2 41 52 1 4 # 2 7 4 9 ”2 60 4 41 02 】 2 i o ”2 7 2 o ,1 252 1 2 7 3 0 ”3 2 80 ,5 60 2 1 9 表2 3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1 5 日 t a b l e2 3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ls h e a f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1 5 t h ,2 0 0 2 测点 读数差值 煤机距测点距离 测点距煤壁距离 时间备注 ( m ) ( m ) 编号 ( m m )( m m ) 4 852 1 3 6 41 6 02 1 1 拌1 7 5 7 ”7 81 4- 52 1 2 7 2 0 ”7 8 80 0 8- 1 02 1 1 5 3 ”7 9 60 0 8- 1 52 1 o 4 41 02 1 3 7 o 60 1 652 1 2 拌l 5 7 ”1 4 8o 8 802 1 2 7 2 0 ”3 4 1 9 252 1 1 7 5 3 ”3 8 40 4 41 02 1 - 0 91 52 1 3 1 2 o 31 02 1 3 带l 7 5 7 ” 1 4 40 2 452 1 2 2 0 ”2 6 41 2o2 1 1 5 3 ”3 8 41 2- 5 2 1 2 22 02 1 3 2 7 2 0 5 21 52 1 4 群 l 7 5 7 ” 3 2 40 5 21 02 1 2 2 0 ”3 9 8 0 7 452 1 1 7 5 3 ” 4 50 5 2o 2 1 1 0 查些垄兰塑主兰垒垒圭 墨茎墨望查! 兰堡竺些竺塾丝堡型竺垄 表2 4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1 7 日 t a b l e2 4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is h e a r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1 7 t h ,2 0 0 2 测点读数 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测点距煤壁距离 时间 备注 编号( r a m )( r a m ) ( m )( m ) 1 8 8 52 i l 7 5 8 ”2 4 7o 5 90 2 1 l #2 7 0 3 ”3 6 81 2 15 2 1 2 1 7 ”4 7 11 0 3- 1 02 1 l 4 9 45 4 l0 71 52 1 3 3 2 l o2 1 l 7 5 8 ”3 8 60 5 452 1 2 撑2 7 0 3 ” 4 8 71 0 1o2 1 2 7 1 7 “5 5 81 052 1 1 4 9 ”6 7 7o 91 02 1 0 9 61 52 i l 5 8 ”1 3 6o 41 02 ,1 3 舞2 0 3 ”1 9 6o 65 2 1 2 7 1 7 ”2 8 60 902 i i 4 9 ”3 8 81 0 2- 52 1 1 0 42 02 1 1 7 5 8 ”1 2 6o 2 21 5 2 1 4 带 2 7 0 3 ”1 6 4o 3 81 0 2 1 2 1 7 4 1 9 70 t 3 352 1 l 4 9 ”2 60 6 30 2 1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深井栗场采回平行作业的现场观测研究 表2 5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18 日 t a b l e2 5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ls h e a r i n g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1 8 t h 、2 0 0 2 测点读数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测点距煤壁距离 日, - t l 曰备注 编号 ( r a m )( r a m ) ( 1 1 1 )( m ) 2 252 1 2 7 3 4 ”3 2l02 1 1 群2 3 4 ”4 21 o l- 52 1 2 7 5 0 “5 2 41 0 41 02 1 2 5 1 ”5 9 20 6 8一1 52 1 1 8 41 02 1 2 7 3 4 ”20 1 652 】 2 拌2 7 3 4 ”3 1 61 1 6o2 1 2 7 5 0 ”3 9 60 8 052 1 2 7 5 1 ” 4 8 4o 8 81 02 1 2 1 61 52 1 2 7 3 4 ”2 2 8o 1 21 02 1 3 孝2 7 3 4 ”2 4 8o 252 1 2 7 5 0 ”3 _ 3 2 0 8 4 o2 1 2 5 1 ”3 60 2 852 1 1 2 82 02 1 r 2 7 3 4 ” 1 4 5o 1 71 52 1 4 掌 2 7 3 4 ” 1 6 70 2 21 02 1 2 7 5 0 ” 1 9 60 2 952 1 2 7 5 1 ”2 9 9 1 0 3o2 i 1 2 查! ! 查兰翌主兰些垒圭 堡兰墨望查里笪堡兰兰竺兰望翌望鉴! l 表2 6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1 9 日 t a b l e2 6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ls h e a r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1 9 h ,2 0 0 2 测点读数 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测点距煤壁距离 时间 备注 编号( r a m )( m m ) ( m ) ( m ) l ,5 2 52 1 1 7 4 5 ”1 8 o 2 802 1 1 撑2 1 5 ”2 8 1 052 1 1 7 5 0 ”3 4 40 6 41 0 2 1 4 0 80 6 41 52 11 4 5 ” o 4 81 02 1 52 】 1 7 4 5 ”o 60 j 2 2 12 1 5 ”i 20 60 2 1l 7 5 0 ”2 41 25 2 1i 4 5 ”3 4 8i ,0 81 0 1 52 12 7 2 2 1i 4 5 ”2 7 60 0 41 0 2 12 1 5 ”2 9 60 2 05 2 11 5 0 ”3 7 6o 8o 2 1 1 7 4 5 ”4 9 2 1 1 6- 5 2 02 12 2 8 2 1 i 7 4 5 ”2 3 2 0 0 41 5 2 12撑 1 5 ”2 _ 3 201 0 2 i 1 7 5 0 ”2 3 6 0 0 45 2 ,i j 4 5 ”2 7 20 3 6 o 表2 7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2 1 日 t a b l e2 7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ls h e a r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2 1 t h ,2 0 0 2 测点读数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测点距煤壁距离 时间备注 编号 ( r a m )( m m ) ( m )( m ) 1 2 852 1 2 7 1 7 ” 2 3 61 0 8 02 1 1 撑 2 3 2 ”3 8 51 4 952 1 1 7 4 8 ”4 9 11 0 61 02 1 1 5 0 ”5 6 90 7 81 52 1 2 41 02 1 2 7 1 7 ” 2 4 90 952 1 2 #2 3 2 ”3 7 11 2 2o2 1 i 4 8 ”4 8 81 1 752 1 l 5 0 ”5 7 6o 8 81 02 1 2 2 81 52 1 27 】7 ”2 3 2 o 41 02 1 3 孝2 3 2 ” 3 1 20 852 1 1 7 4 8 ”4 1 00 9 8o2 1 1 7 5 0 ”5 3 81 2 852 1 2 8 82 02 1 2 1 7 ”3 1 60 2 81 52 1 4 孝 2 7 3 2 ”3 3 6 o 51 02 1 1 4 8 ”4 1 40 3 8 52 】 1 7 5 0 ”5 1 20 9 8 02 1 表2 8 割煤影响范围观测观测日期:2 0 0 2 年1 1 月2 3 日 t a b l e2 8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ls h e a r i n g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e :n o v 2 3 t h ,2 0 0 2 测点读数差值煤机距测点距离 测点距煤壁距离 时间备注 编号( m m )( r a m )( m 1( m ) 1 2 252 1 p 1 7 5 8 ”2 6 01 3 802 1 l 拌 2 7 1 1 ”3 8 21 2 252 1 2 7 3 i ”4 8 6l - 0 4- 1 02 1 2 7 0 7 ”5 5 40 6 81 52 1 0 8 8l o2 1 i 7 5 8 ”i 7 60 8 852 i 2 捍2 7 i i 4 3 0 41 2 802 1 2 7 3 l ”4 3 61 3 2- 52 1 2 0 7 ”5 2 00 8 41 0 2 1 3 4 41 52 1 1 5 8 ”4 0 4o 61 02 1 3 带2 i i ”4 9 80 9 45 2 1 2 7 3 1 ”6 1 61 0 80 2 1 _ 2 0 7 ”7 3 81 2 25 2 1 2 0 42 0 2 i l 5 8 ”2 4 60 4 21 5 2 1 4 孝2 1 i ”3 0 8 o 6 21 02 1 2 7 3 l ” 3 7 60 6 85 2 1 2 7 0 7 ”4 8 0 1 0 40 2 1 查! ! 查兰塑主兰竺堡圭 墨茎墨望墨! 堑堡兰兰竺兰兰翌型苎垄 2 3 提机割煤观测数据分析 表2 9 提机割煤观测数据分析 t a b l e2 9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c o a ls h e a r i n g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读数变化最大的读数变化的最大值 观测日期煤机推进距离( m ) 动态仪 ( m m ) 52 捍0 0 8 1 03 撑0 5 4 2 0 0 2 1 1 1 2 1 53 群0 6 4 2 03 撑1 6 4 51 撑o 9 2 2 0 0 2 1 1 1 41 0l 捍1 3 6 1 5l 拌1 1 2 2 0 3 拌1 0 8 51 撑1 6 1 01 撑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