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1,死因监测,1、报告对象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3、医疗机构死亡个案填报4、报告内容5、报告程序和时限,2,1、报告对象,发生在省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死亡的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3,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填报。,4,3、医疗机构死亡个案填报,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诊治医生签名,加盖医疗机构业务专用章。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应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5,4、报告内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推断书5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6,5、报告程序和时限,各科室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整理、核查本科室填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登记居民死亡登记表,将证明书及时报送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每天汇总本院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并进行网络报告,如实录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确定根本死因及编码。,7,基本填写要求,1、按照全省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红笔或铅笔书写。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随意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4、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5、如死因不明或在医疗机构以外场所死亡的,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6、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要向公安部门反映,由公安部门协助确定死因。7、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8,死亡原因的填写,要填好死亡原因,必须了解几个基本概念:死亡原因根本死亡原因死因链,9,重点讲解内容一、死亡原因、根本死因及死因链定义二、根本死因的应用规则及案例三、死亡原因填写常见的不当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五、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10,1.死亡原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2.根本死因的定义:a: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最早的疾病或损伤(最早的疾病发展1发展2死亡)(c)(b)(a)b:或者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意外伤害外部原因临床诊断死亡)(b)(a),一、死亡原因、根本死因、死因链概念,11,3.死因链:这种存在因果关系从原发病到死亡,在各阶段疾病演化过程中所显现的一连的疾病,即死因链。第I部分(a)、(b)、(c)、(d)四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d)病(根本死因)发展(c)病(中介原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12,-13-,2.死因链,第部分:促进死亡的原因,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第部分报告的情况与第部分报告的情况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而促进了死亡。第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可以不填。但是如果死者生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慢性疾病必须报告。,13,二、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总原则(首先应用的规则)选择规则(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修饰规则(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1.总原则在证明书第部分的报告内容只存在一个合理的顺序;这个顺序的起点总是第部分的最低一行,而终点是第部分的(a)行。,14,2.选择规则规则1-选择第一顺序的“根”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死因规则3-选择最早的致死原因3.修饰规则规则A:尽可能去除诊断不明规则B:尽可能去除琐细情况规则C:对疾病之间建立联系规则D:尽可能突出特异诊断规则E:强调统一疾病的晚期情况规则F:突出疾病损伤的晚期效应,15,1.总原则(举例),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例:(a)肺脓肿(J85.2)(b)大叶性肺炎(J18.1)根本死因:大叶性肺炎(J18.1),16,2.选择原则,规则1.如果总原则不适用,但存在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该顺序的起始原因。如果存在不止一个终结于首先提及之情况,则选择第一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例1.(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c)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K74.6)例2.(a)心包炎(b)尿毒症(c)肺炎根本死因:尿毒症(D59.3),17,2.选择原则规则2.如果不存在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首先提及的情况。例:(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b)动脉粥样硬化根本死因:恶性贫血(D51.0),18,2.选择原则规则3.如果按照总原则、规则1或规则2所选择的情况明显为另一报告的直接后果,不管该情况处于第部分或第部分,均选择则这个原始的情况。例:(a)结核病艾滋病根本死因:分枝杆菌感染的艾滋病(B20.0),19,3.修饰规则,规则A.衰老和其他不明情况:例:(a)衰老(b)坠积性肺炎(c)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本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例:(a)心肌变性(b)衰老根本死因:心肌变性(I15.1),20,3.修饰规则,规则B.琐细情况:例:(a)龋齿糖尿病根本死因:糖尿病(E14.9)例:(a)呼吸功能不全(b)上呼吸道感染根本死因:上呼吸道感染(J06.9),21,3.修饰规则,规则C.联系例.(a)肠梗阻(b)股疝根本死因:伴有梗阻的股疝(K41.3)例:(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流行性感冒根本死因:急性心急梗死(I21.9),22,3.修饰规则,规则D.特异性例:(a)脑内出血(b)原发性高血压根本死因:脑内出血(I61.9)例:(a)主动脉肉瘤(b)梅毒根本死因:主动脉肉瘤(A52.0),23,3.修饰规则,规则E.疾病的早期和晚期例:(a)三期梅毒(b)初期梅毒根本死因:三期梅毒(A52.9)例:(a)慢性心肌炎(b)急性心肌炎根本死因:急性心肌炎(I40.9),24,3.修饰规则,规则F.后遗症例:(a)脑积水(b)结核性脑膜炎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例:(a)坠积性肺炎(b)偏瘫(c)脑血管意外根本死因: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25,根本死因小结:1.死因链中存在合理报告顺序,终结于一个疾病,根本死因为最早发生的疾病。2.死因链中各疾病之间存在不止一个合理顺序,选择引起最先报告的疾病原因。若不存在疾病之间的终结关系,则选择最先报告的疾病为根本死因。3.死因链中有“衰老和不明原因死亡”情况时,选择其他情况或疾病作为根本死因。4.死因链中,临死前报告的疾病不大可能引起死亡,则选择更严重的疾病作为根本死因。5.死因链中的疾病存在联系,联合成新的疾病,选择新疾病作为根本死因。,26,根本死因小结:,6.死因链中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恶性肿瘤”等特殊情况时,选择另外的疾病作为根本死因。7.死因链中疾病之间存在分期和急慢性情况时,根本死因选择晚期或急性的作为根本死因,但有三种病例外,需编码到慢性。即:“白血病、慢支、慢性肾炎”。8.死因链中一种疾病是另一疾病的后遗症时候,根本死因选择该疾病引起的后遗症作为根本死因。9.其他需要注释的情况除外。,27,-28-,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看作是不明原因死亡)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休克、肝昏迷、肝衰竭、肾外型尿毒症、酸中毒、内出血、败血症、溶血、多脏器衰竭。以R打头的编码(R00R99),除R95(婴儿猝死综合症)。呼吸系统:J0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22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急性支气管炎J40支气管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根本死因小结:,28,循环系统:(看作缺乏诊断意义心血管疾病)I10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I15继发性高血压I49其他的心脏心律失常I70动脉粥样硬化症I51.4心肌炎未特指I51.5心肌变性I51.6心血管疾病未特指I51.9心脏病未特指I46.*心脏停搏I48心房纤颤和扑动I47.*阵发性心动过速(看作是肝衰、呼衰及肾衰情况)编码为J96.*、K72.*或者编码范围为N17-N19,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29,看作是死因编码不准确:(1)肿瘤:继发性或位置不明确恶性肿C76.*、C80.*C97.*看作是伤害无外部原因或意图不明:(1)意图不确定的事件:Y10Y34Y87.2(2)损伤和中毒:S00S99T00T98段编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的编码是ST段的不能做为根本死因。,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30-,30,三、死亡原因填写的常见的不当,1.疾病诊断名称不规范;2.逻辑顺序错误;3.直接死因部分填写的是临死前的表现、症状、某一综合的症状群或非特异性表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昏迷、休克、内出血、败血症、酸中毒、早产、窒息等,而未进一步追根填写死亡原因;4.填写“老衰”(或老死)、“病亡”、“猝死”、“暴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等,而背面调查记录未填写生前病史或没有做出死因推断;,31,三、死亡原因填写的常见的不当,5.传染病而未核实具体病种,肿瘤而未明确良性或恶性及原发部位,未特指的心脏病,未特指的先天异常,未特指疾病的孕产妇死亡;6.消化系统疾病性质、部位及并发症不明确;溃疡:不要笼统为“上消化道”,肝病/肝硬化:应尽量报告原因;7.伤害未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不明确,如填写为颅脑损伤、中毒、窒息、车祸、淹死等。,32,三、死亡原因填写的常见的不当,例.疾病诊断名称不规范填写疾病的英文名称或者缩写例:AIDS/ARDS/CHD/DM疾病名用俗称代替儿麻后遗症正确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银屑病正确牛皮癣疾病名用简称代替慢支、上感、呼衰、肺脑、甲亢、肾衰、心衰、乙肝、酒肝药肝、再障、急粒、急淋、冠心、风心。正确的书写应为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33,-34-,例1:Ia)肺源性心脏病b)肺气肿c)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根本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例2:Ia)肺气肿b)其他特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根本死因:其他特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4,-35-,例3:Ia)肝硬化b)慢性乙型肝炎根本死因:慢性乙型肝炎例4:Ia)动脉硬化性心脏病b)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根本死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5,-36-,例5:Ia)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b)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根本死因: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例6:Ia)肝、胰转移癌b)直肠恶性肿瘤根本死因:直肠恶性肿瘤,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6,-37-,例7:Ia)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根本死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例8:Ia)癫痫持续状态b)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根本死因:先天性脑发育不良,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7,例9:Ia)坠积性肺炎b)脑梗死后遗症根本死因:脑梗死后遗症例10:Ia)脑干的脑内出血(脑出血)b)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根本死因:脑干的脑内出血,-38-,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8,例11:Ia)脑损伤(颅内损伤)b)小汽车乘员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根本死因:小汽车乘员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例12:Ia)一氧化碳的毒性效应(煤气中毒)b)其他气体和蒸气的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物质(家)根本死因:其他气体和蒸气的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物质(家),-39-,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39,-40-,例13:Ia)窒息(上吊自杀)b)用悬吊、绞索和窒息方式故意自害(家)根本死因:用悬吊、绞索和窒息方式故意自害(家)例14:Ia)颅内损伤未特指(脑损伤)b)用从高处跳下方式故意自害(家)根本死因:用从高处跳下方式故意自害(家),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40,例15:Ia)杀虫剂的毒性效应(农药中毒)b)杀虫剂的故意自毒及暴露于杀虫剂(家)根本死因:杀虫剂的故意自毒及暴露于杀虫剂(家),-41-,四、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41,五、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1.填写“老衰”(或老死)、“病亡”、“猝死”、“暴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等,要填写调查记录,包括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调查记录要求被调查者签字。2.了解并报告死者既往疾病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曾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接触史等;3.必要时,还需了解并报告死者其他可能有助于核实死亡原因的情况:包括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42,调查记录填写举例,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1:30年前患高血压,6年前因脑梗塞引起半身肢体偏瘫,1个月前因长期卧床引起褥疮感染逐渐衰弱而死亡。例1:Ia)褥疮感染1月b)脑梗塞偏瘫6年c)原发性高血压30年根本死因:脑梗塞偏瘫,43,调查记录填写举例,例2.男16岁,2年前诊断癫癎,1小时前在马路上行走时突然倒地、四肢抽搐而与面包车相撞,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Ia)失血性休克(R57.1)b)在马路上与面包车相撞(V03.1)c)癫痫大发作(G40.6)根本死因:癫痫大发作G40.6,44,六、死因监测工作要求,1.居民死亡证明书:a.填写完整,不能随意涂改,具有医师资格的工作人员签名,并加盖公章。b.死亡证明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要专柜保存,并有收发登记本,不得随意存放。c.死亡证明书只能补发一次,并在原死亡证明书存根上注明补发日期,死者家属领取补发证明书时,要求其签字。d.死亡证明书死因链、根本死因的填写要与死因系统网络报告内容一致。在第部分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