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文摘要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航运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航海人才作为航运业的主体,其素质状况越来越成为 航运企业生存、航运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航海事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 求船员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精湛的航海技术和敏捷的应变能力,更需要有稳定 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仰等。因此,研究航海人才非理性 因素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阐述非理性概念及非理性因素基 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非理性因素的一般功能和作用,并分别指出了需要、意 志、情感、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在航海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航海人才的非理性因素现状。通过对某航运公司船 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结合航海人才培养的特征, 分析得出当前航海人才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对航海事业存在顾虑等心理现状,提 出航海人才中存在着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航海人才基本对策途径。通过加 强航海院校的教育培养的作用、发挥航运企业的支持作用、加强家庭的辅助支撑 作用、重视社会文化氛围的导向作用等方面相结合,共同培养航海人才的非理性 因素,培养符合现代航运事业要求的合格的航海人才,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健康发 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 茎壅垫至 一 一。 a b s t r a c t w i mt h ei n t e 莎a t i o np r o c e s s 。fg l o b a le c o n o m y c h i n a ss h i p p i n g 饿嘟n a d :。w n 伊e a n y a n ab e c o m eo n eo f t h 伯ee m q a i u n 矾s t a 埘yi 亟n d m u 撕s t r 。i e n s 。o f f m t h a e 一劬n a t i e o n 谢a l 础e c o 虹n 删o m y 叩a 远s m em a i nb o d yo fs h i p p i n gi n d u s t r y , 龇q u a l 埘s l t u a 【1 0 1 1 u u “一 ;:= ;n 酉羔一a 捌s i v e f a c t o m rf o r t h es h i p p m i n gc o 诎m p a n 础i e s 汹s u r v i 删v a l a n dt h e e d e v e l o p m 锄to ft h ei n d u s t r y a s ar e s u l to tm es p e m mw u i 瓜“ ,1 1 p 删二a t s c a , t h ec r e w 删n o t 0 n l yh a v eas t r o n gp h y s i q u e , e x e e l l e n t s :1 冀s = 二a :b i l i 啪嗍。n dq u i c k l y ,b u ta l s 0 删t 0 h a v eas t r o n g 埘u 砌胁1 i 砹: m r c f o r c ,t h ei r r a t i 。n a lf a l c t o r $ c u l t i v a t i n g s t u d y 。ft h em a r i t i m et a l e n t 妇雒i m p o r t 础 1 i l i s 二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 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d i s c u s s e s 龇渤7 :t n o nr a t i o n a la n dt h eb a s i c 洲丽s t i c s 。f i r r a t i o n a lf a c t o r s t h 肌i tp 0 1 1 鼍t l l :也: g e n e r a l 如枷0 n a n dr o l e 。fi r r a t i o n a lf a c t 。r s ,a n di n d i c a t e s t h es p e d a lr o l e o n ? ? 。笺: 。f a c t o r ss i l c h 懿舭n e e d ,t h ew i l l ,t h eb e l i e fa n d t h ee m o t i o n , o np e r s o n n e lt r a 唧n gm m em a r i t i m ec a t e g o r ys e p 盯娜 蜘。f 删o n a l 鼬。f m a r i t i m et alentst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c u r r e n ts t 咖so 【m a u u 肌m “ , i n 。u rc o u n 时w i ma 删0 n as h i p p i n gc o m p a n i e s 锄聊,s 舢甜呻! ,篓三 p r o c e s s i i l g ,础i n e d w i mm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m 矾m t a l 砷c u l 石v a t 啦,觚絮冀0 t ! ! :三 二:赫妇t a l e n t c o m e so u tt h a tt h e yp a i dt 0 0m u c h 撒础仰协撇0 帆 :黼s t sa n dp s y c h o l 0 酬一e d a n b ,o 戚u tt h 啊,en 融a v i g a t i 删o n 巩a le t c s t a t i l l u s 训a n 雠d t h e t a l r e 锄a r e 芦y c h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d e p r e s s i o c = = := := m 吼饥t , t h et h i r dp a r ta d v a n c e ss o m eb a s i cc o m l 饥1 1 1 酗m 。 、h i c hw e r ec o n t r a p 。s i n g t ot h ec u r r e n tm a i np r o b l e m s w i t h t h ec o m k n 矾甜p l a :n 曼 t h ep 枷p l er o l e 。ft h em a r i t i m ep e r s o n n e l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舭锄d 1 1 州哪:j ! : 二y ,基枷n gi m p 咖c e o f s o c i a la n dc u l 删i m p o n 觚c e 硝恤? 印篓。三 鲥d i 乏r o l ea n ds 眦g t h 饥i n gm em a r i t i m e 洳加a n d t r a i m n gm 觚曲硒竺 盖e 二o n a lf a c t o r s 。fm a r i t i m et a l e n t i i ll i n ew i t h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8 0 ft h em o d ! s h i p p i n gi n d u s 时m a r i t i m eq u a l i f i e d t a l e n ta n dp r o v i d e r e l i a b l ep r o t e c t i 。n 。fp 哪。皿e l k e yw o r d s :m a 尚m e t a l e n t ;i r r a t i 0 i i a lf a c t 。r s ;t r a i l i i n g c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撰写成硕士学位论文:魅渔厶左韭理丝垦塞蛰差越筮研塞:。除论文中已经注 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 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牛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 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 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d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荸。牛 导师签名: 醐。歹 弛鬲司 ,月知日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引言 航运业是交通运输主体行业之一,在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当前,国际航运市场重心持续东移,我国正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 这为推进我国航运业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航运业的发 展,关键在于高素质的航海人才,2 1 世纪国际航运业的竞争实质上是航海人才的竞 争。航海人才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都对航 海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s t c w 7 8 9 5 国际公约的实施,国际船员劳务市 场东移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新形势,对我国航海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难发现,随着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对航海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已越来越高,传 统的航海人才已经逐渐远离市场,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而那些符合规定要求、 明法律、懂技术、强管理并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的高素质航海人才己经成为 新时期航运市场的“宠儿 。 航海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海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噪声、摇晃、时差问题,船员 问沟通障碍以及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和值班制度,使船上工作既艰苦又单调,长期 处于这种状态,对船员身心健康和航行中紧急情况的应对十分不利。据海事调查 显示,7 5 的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而在人为因素中非技术因素造成的事故又占到 6 0 。可见,尤其是在航海技术设备高度自动化的今天,良好的非理性因素品质诸 如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强健的体魄等已经成为安全航行、出色完成航运任 务的关键。充分认识航海人才的非理性因素,借鉴国内外非理性的研究成果,研 究非理性在航海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的在于使非理性因素在航海人才培养的作 用得到加强,使航海人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人类哲学对非理性的研究始于叔本华,形成于1 9 世纪术、2 0 世纪上半叶,至 今只有1 0 0 多年的历史,这就决定了人类对非理性的研究还处于基本的、初级的 “分析认识阶段 。我国非理性研究起步要更晚,可以说系统地研究人的非理性问 题是近些年才在哲学研究领域兴起的。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非理性研究不断深入, 陆续产生了一系列系统地研究非理性问题的专著。但目前我国非理性研究还存在 着许多的问题,如目前理论界只限于对非理性各因素的独立分解研究,并且往往 局限于认识论的单一视角,对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 引言 拓展和深化对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国外的情况看,对航海人才心理的研究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其经济基础、 社会因素以及现实国情的差异,与我国的航海人才有很大不同。因此未作考虑。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对航海人才的需求增大, 对航海人才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心理学方面已有不少的专著。但是关于航海 人才的非理性因素研究较少,只是散见于一些论文的章节之中,没有系统的研究。 现有研究对航海人才的概念界定、非理性因素的含义和特征等问题,已分别 有较全面的思考。这对于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但也 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航海人才的非理性因素的专门系统的研究很少,心理学科角 度较多,航海人才培养学科角度较少。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出发,阐述非理性因素的概念、特征及其对航海人 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航海人才的非理性因素的现状,提 出航海人才的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及其途径。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第1 章非理性因素理论概述 人类首先是理性的存在物,唯有人类才有理性;人类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 唯有人类是有情感、直觉、意志和信仰。因此,人类实质上是以理性为主导的兼 有非理性的统一体。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理性始终代表着人类精神的 发展方向,人类历史的进步靠的是人类理性智慧的提高,人类理性智慧的每一次 飞跃都会带来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理性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表征,理性是人类社 会发展过程中的主流。非理性主义对传统理性的批判,最终没有跳出理性的羁绊, 仍是以理性的方式,运用理性的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方法来阐述非理性。其 实非理性主义在对理性的清算中己经渗透着浓厚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作为西方 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理性主义者说舍本离源就能舍本离源的,他 们本身在不知不觉中受着理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非理性不能抛弃理性的前 提,我们研究非理性,并不是为了贬损和否定理性。相反,我们研究非理性,要 在以理性为前提的基础上研究非理性的问题,以便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究理性与非 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从而全面地了解理性与非理性的作用,促进理性与非理性 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更主动、更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本文研究的基 础和目的,也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对人类而言,理性与非理性在本质上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但为了研究和说 明问题,在文中不得不对非理性进行专门的、较深入探究,恐有抬高非理性之嫌, 特此澄明。 1 1 非理性的概念界定 在社会历史中,非理性从来就存在并发生作用。非理性问题的讨论由来己久, 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第一次使非理性问题凸现出来,从此,对于非理性因素的研 究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特别 是当前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人的主体性不断得到高扬。对航 海人才的塑造是航海人才教育事业的本质意义所在,在引导航海人才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以及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阐 明非理性诸要素在航海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理性 第1 章非理性冈素理论概述 与非理性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把握非理性的本质规定、特征,进一步认清其产生 的历史根源,从而能够明确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的本质区别所在,高度重视非理 性因素的作用,顺应时代的呼声和要求。 1 1 1 界定非理性因素概念的多维视角 非理性问题,特别是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极其复杂的理论 和实际问题。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本文主要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以理性作为参照系,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非理 性的。目的在于科学地把握非理性的本质规定,关注航海人才培养过程中非理性 因素存在。 ( 1 ) 以理性为参照系,从与理性相对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非理性。理性与非 理性是人类精神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既具有动物的本能,又具有动物无 法比拟的自我意识;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也能依靠自觉、灵感、顿悟来实现思维的跳跃式前进。人既是理性存在又是 非理性存在,人的精神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纯粹的理性与纯粹的非理性是 不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渗透着的,我们不能离开理性来理解非理性。正如马克 斯韦伯所说,“从一种观点看是理性的东西,从另一种观点来看完全有可能是非 理性的。 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是通过彼此互相规 定来界定的,理性的概念决定了相应的非理性的概念。 与理性的存在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及其系统化、理论 化的学说不同,非理性形式主要包括情感、意志、直觉等认知形式及要素,与理 性采用逻辑的方法,呈现出逻辑化、形式化、有序化的特点不同,非理性依靠直 觉、灵感、顿悟等各种非逻辑方法,呈现出非逻辑、非形式化、无固定秩序、无 固定操作步骤等特点。 ( 2 ) 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来理解和界定非理性。人来源于动物,其肉体组织决 定了其自然属性和本能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永远摆脱不了具有“动物原始力的 冲动 这个事实。然而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靠实践来满足欲求,维持自 吴华云创新教育要重视人的= 1 f 理性能力培养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3 0 4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土义精神三联f 5 店,1 9 8 7 :1 5 蓝福秀浅议个人主体性中的非理性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 0 5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身的存在和发展。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意味着人类认识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这本身就是人类理性的进步。这种理性的进步使整 个世界渗透了人的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理性是人征服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而非理性则是理性的原动力。正是由于二者的既矛盾又统一关系决定了人类存在 和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构成了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 ( 3 ) 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来理解界定和非理性。同意识、理性一样,非理性也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以特定的社会方式存在,因此,非理性应该纳入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视野,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非理性。 第一,非理性以特定的社会形式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非理性并非人头 脑中所固有的,而是在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产生并自发形成的,产生于一 定的客观条件和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中,以非条理、非逻辑等特殊方式作为社会意 识的一个特殊方面反映着并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二,非理性属于社会生活中精神层面的内容。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现象和精 神现象范畴,非理性属于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中的非程序化的社会意识或社会精 神现象。非理性作为不同于理性的反映与掌握外部世界的形式,作为人的精神力 量,通过历史活动的主体而起作用,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变成现实的社会力量。非 理性既是人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人 类正是由于非理性因素,才有无可比拟的丰富个性,才有比整个外部宇宙还要微 妙的内心世界。 第三,作为社会意识的非理性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非理性的发展变化与 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步性。 总之,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非理性也具有社会属性,非理性总是体现 着一定的社会存在,打上了一定社会生活的烙印,是社会生活的折射。 ( 4 ) 从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非理性。人是理性的存在物, 理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人也是非理性的动物,人有情感、直觉、 意志和信仰。理性与非理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理性引导、制约着非理性。在人类的精神结构中既无绝对纯粹的理性, 第1 章非理性因素理论概述 办无绝对纯粹的非理性。但就总体而言,理性规定了认识的本质和方向,非理性 要以理性为前提,没有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知识的积淀,人们的直觉、灵感等非理 性现象就不会产生,人们的情感、意志等就得不到有效的坚持。此外,人具有多 种非理性的欲求,而且也未必都是合理的,这就需要理性加以限制和引导,否则 就将走向反面。 第二,非理性影响着理性。在人类精神初始阶段,人的理性是以人的生存需 要和精神情感为基础的,没有作为人类的需要和情感的非理性,理性则不可能成 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人类社会之所以这样纷繁复杂和丰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非理性的存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很多非理性因素在理性认识和活 动目标的确立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内在推动作用。理性认识在激情、 热情中激发,在直觉、灵感中突破,在意志、信念下坚持。 第三,理性与非理性互相补充、相互完善。理性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非理性 具有灵活性。当理性因受阻而难以施展和奏效时,非理性因素会自动启用,以补 理性因素之不足;当非理性因素的探索取得一些成果后,又需要理性因素加以整 理、检验时,理性因素便会自动出台,这样反复多次最终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由此可见,而这就是在反反复复的认识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 尽管人的发展将其理性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非理性作为人类一种普遍的 思维现象,它的存在有着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不可缺少的因素。理 性和非理性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实践中,既不能夸大 非理性的作用走向非理性主义,也不能忽视非理性的作用走向理性主义。我们应 该辩证地看待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科学地理解“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1 1 2 非理性概念的本质规定 “非理性 一词源于拉丁文i r r a t i o n u l i s ,原意为处于理性范围之外的、逻 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主体的心理形式,又具体分为两类:包括直觉、灵感、顿悟在 内的非逻辑思维,它是和逻辑思维相对的具有那种不必通过理性思考,无固定程 序和固定操作步骤就能获得关于特定对象和过程的本质或规律性认识的一种心理 形式,它们和逻辑思维一起综合而构成人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另一类是指那些以 表现和实现主体的内部状况、欲求等为主要功能,直接参与人的意向活动的心理 航海a 2 j - 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形式,包括情感、意志、信念等等,它们往往不具有认识能力而是作为一种精神 力量渗透到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 研究非理性因素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对非理性这一概念的界定。然而,到目 前为止人们对非理性本质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非理性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亦说明从事非理性研究之艰难。马克思指 出,以前的哲学只是认识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就首先要认识 世界,而人类认识的两翼是由理性和非理性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同时人类的 认识从本质上说是理性认识,即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的把握。理性认识代表着 人类认识发展的方向,非理性则充当着人类认识的助推器。因此,按照马克思主 义对立统一的观点,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在必须保持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必 要张力的同时,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成为本文的指导性原则以理性为主 导,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统一中来理解非理性。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既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 系的总和,那么对非理性的研究,必须放在肯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前提下研究的。非理性是伴随意识过程在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产生的,社 会实践起了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与社会史因素结合起 来,从劳动实践既是主体和客体分化的标志,又是推动主客体不断实现统一的决 定因素这一根本思想出发,指出了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实践在意识发生发 展中的决定作用,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非理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待非理性问题的基本态度。客观世界一旦纳入对象活动领 域,成了人所认识和发现的对象,由此就会产生人的需要,这种需要总是为社会 实践和历史发展所制约的。这种需要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即劳动 来提供的,人们在从事满足需要的创造活动中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和意志追求。 创造活动是以主体内在尺度为指导开辟人类求知天地的自觉能力的实践活动,这 种价值是主体对价值追求及其实现程度在心理上的一种态度体验和反应。主体在 创造性实践活动中,既需要能动地排除干扰,又需要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惰 蔡景华论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5 1 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l 卷) :1 8 第1 章非理性因素理论概述 性,这就需要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因此,劳动实践过程既是主体的客体化, 主体需求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也是客体的主体化,并把非理性积淀、凝聚 和物化在个体之中。作为非理性因素的情感、直觉、意志等,其存在和发挥作用 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脱离了社会实践活动,非理性 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认为,为非理性定义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 非理性与理性是统一于人类的精神之中的,或者说非理性是人类精神的一个组成 部分;理性与非理性是不可分割地存在着的;非理性不同于理性而体现着人的本 能和心理因素;非理性具有理性所不具有的非逻辑的认知功能。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可将非理性定义为:人的非理性是指人的精神所特有的、 与理性相对的,在心理上表现为本能意识,在认识上表现为主体的非逻辑认知形 式和认知功能的要素的总称。它可以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心理 现象,包括人的需要、意志、情感、情绪等;另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 和认知能力,包括人的直觉、灵感、顿悟等。我们把人的非理性的具体的心理现 象和认知形式及认知能力称之为非理性因素。 1 2 非理性因素的基本特征 非理性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理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果说逻辑 性、自觉性是理性因素主要特征的话,那么非逻辑性、不自觉性、情绪性、冲动 性、突发性、瞬时性等,就可以作为非理性因素的主要特征。 1 2 1 不自觉性和非逻辑性 ( 1 ) 与理性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相反,非理性是一种不自觉的 意识活动。非理性的存在根基是人的心理、生理本能,因此一些非理性因素,如 无意识、直觉、情感等,更多的时候是沉入人的心理,它们与人的行为发生联系 通常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过程,往往是不加思索的、无意识的、自发的产生。但 是必须指出的是,非理性的这种不自觉性是建立在人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非 理性的这种不自觉性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实践是非理性的生命之源,非理性 的这种不自觉性在科学发现领域建立了“奇功”。牛顿在长期进行物理学研究的基 础上,从苹果落地而引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凯库勒在研究苯结构长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达十二年之后,通过梦中的直觉发现了苯环结构;门捷列夫在长期研究化学周期 表而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手提皮箱准备出门时,灵感突然降临,排列出了化学元 素周期表;达尔文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直觉启发下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数 学家哈密顿“四元数 的发现;沃生克里克d n a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卢瑟福“原 子核 的发现。这些事例表明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发现和科学创造中有着十分 重要作用。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运用了这种不自觉降临的创造性思维,同 时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总结。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物 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 的通路;只有通过那种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 圆可见,非理性的这种不自觉性是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的,正因如此它才会在 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 2 ) 与理性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相反,非理性具有明显的非逻辑性特点。非理性 的非逻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非逻辑性。非理性因素,如直觉、 灵感、顿悟等在认识程序和思维操作步骤上完全突破了逻辑的狭隘界限,不受逻 辑的规律、方法、形式的束缚,能直接、迅速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非理性因素的 非逻辑性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上。一方面它可以不按逻辑的程序获得认识;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对逻辑程序进行压缩和简化,使认识主体在跳越性的思维进程 中突然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总之,非理性因素的这种非逻辑性特征改变了纯粹理 性认识的死板、僵化的结构,使认识具有直接性、迅速性、灵活性。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的这种非逻辑性内含着整体性和创造性特征。 第一,整体性。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非逻辑性,使得认识主体的认识方法 是综合的,它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而不是经过分析。为了达到对事物本 质的认识,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着眼于事物的一方面或某个部分,而是注 重事物部分与部分之间,方面与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事物的整体结构。它 通过伴随事物的完整形象来反映事物,并沿着这完整的画面进行纵横结合的思维 发散,进而得出揭示事物本质和总体性的结论。非理性的这一特征在创造新理论 中尤显重要。人们在初创新理论时,不可能对未来新理论细枝末节考虑得那么清 爱冈斯坦文集( 第一卷) :2 8 4 爱因斯坦文集( 第一卷) :1 0 2 第1 章1 f 理性因素理论概述 楚和周到,而是思考总的框架,在总体上把握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第二,创造性。非理性因素在认一识中的非逻辑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结合则表 现为非理性的创造性特征。非理性因素一方面不受逻辑规律的束缚,以网状形的 多维方向展开认识。在同一时间内它围绕认识对象,使多组不同、甚至相对立的 想法沿不同方向发散,进而在相互作用中,沟通一个意外的思路,使认识产生飞 越;另一方面,当思维进程在一个方向受阻时,非逻辑思维形式能跳跃这一障碍, 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事物,达到认识的新突破。这两个方面都表明认识中的非理 性因素具有能动性,从而对创造性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认识产生飞跃而获 得新知,使认识具有突破而有所前进。 以上我们分别从认识形式、认识方法、认识功能的角度概括地分析了非理性 的非逻辑性的特征。从分析中可以看到,非理性因素是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 的精神实体而参与人的认识的,它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人的认识的能动性。非理性 因素在参与人的认识过程中,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能动作用,同时又不是神秘而不 可探究的,是因为它有其深刻的客观物质基础。 1 2 2 情绪性和非语言性 ( 1 ) 非理性因素的情绪性。由于非理性是不自觉的、非逻辑的精神活动,因 而它与理性完全不同,它不以观念或观念体系为表征,而是以情感或情绪为表征。 而这种情感和情绪,是基于人的本能和感觉,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主观感受、体 验和心境的综合体现。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非理性的情绪特征是基于 无条件反射的本能的反应,因而会产生愉快、愤怒、躁动、拒绝、接受、欲求等 种种表现。广义上的情绪,无疑具有理性的成分,即从有所“感 到有所“知 和有所“求”,但它的基本构成是非理性的。情绪与潜意识相联系,情绪是潜意识 的外在反映;情绪又与理性思考相联系,它是潜意识与理性思考的中介和桥梁。 非理性的情绪性是理性所不具备的。非理性的这种情绪性在人的社会实践中 往往表现为波动性和盲目性。 第一,波动性。非理性因素受心理环境的影响,不时地表现为情感的冲动和 激情的冲动状态,而这种冲动是突发的、短暂的。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时而平 缓,时而激昂。非理性的这种波动性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原因在于人的心理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状态和外部境况的改变。 第二,盲目性。非理性因素往往受人的本能的驱使而表现为一种冲动,因而 缺乏规律和本质的向导功能,在其表现形式上有着时空方位的不确定性和活动的 无序性特征,从而导致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盲目性。 ( 2 ) 非语言性。非理性思维一般不借助语言媒体就能直接地把握、洞察和体 验事物以及事物的本质。比如,无意识是以一种无声的形象传述着事物以及事物 的本质,生动形象的图景就成了无意识思维的认识媒体。直觉也往往借助于想象 的力量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直觉离不开想象,因此,非语言的直观形象也就成 了直觉思维的认识媒体。 1 2 3 突发性和瞬时性 非理性的突发性和瞬时性最集中地表现在直觉的迸发上,直觉能在一瞬间洞 察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它不需要经过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出,因而是直接的、迅速 的。例如,口误的发生和纠正也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在这极短的时间里,说 话者的意识实际上是由无意识状态转化为有意识状态,不过这种转化是瞬时的、 自然而然的过程。 1 2 4 社会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非理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历史 领域,它以社会心理的面貌出现,属于社会生活的主观方面,对社会生活和历史 进程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非理性因素也伴随着不同时代、不同 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非理性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 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 1 ) 非理性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这种非完 全同步性表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非理性的变化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这是因为人们对变化了的社 会存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在阶级社会中,反动阶级总要利用过时的 非理性为其反动政治目的服务。所以,当社会存在变化了,旧的非理性不会立即 第1 章非理性冈素理论概述 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离经济基础较远的宗教、哲学等非理性形态的变化更为 迟缓。 第二,某种先进的非理性能反映社会存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对 社会存在的发展可作出某种预见。 ( 2 ) 非理性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一般说,非理性的发展水 平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的,但往往出现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而非理性水 平不高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而其非理性领域却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 这是因为非理性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要受到各种具体历史条 件诸如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势、历史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国际条件的重大影响。 但这种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非理性之所以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出现, 仍以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 ( 3 ) 各种非理性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非理性及其形式是一个庞大 的体系,其中,各种形式在内容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联系、协同地对 社会生活起作用。各种非理性形式之间以什么方式、发生什么作用,归根到底是 由社会存在所提出的需要和提供的可能所决定的。 1 3 非理性因素在航海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 3 1 非理性因素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 1 ) 非理性因素的选择功能。人的非理性因素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及达到目的 性的选择功能。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是有目 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行动,即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 活动。马克思曾说:“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及与 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这种本质力量主要体现在主体自身的理性能力之 上,但并非说它与非理性无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非理性因素具有较强 的自由度和可变性,其适应价值就在于它能放大或缩小、加强或减弱生物体需要 的信息使有机体更适应复杂的环境,适时调整自身的活动目标。理沦界对非理性 因素结构研究表明,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是人的一种主观精神现象, 他们有着主观目的性及为达到目的的选择功能。实践活动也足如此,当在理性因 素控制下产生的实践活动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一种肯定性情感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体验,相反没有满足时,就会使主体产生一种否定性情感体验,这样主体的选择 就被非理性因素所干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 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对这些 不同需要的满足的体验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情感信念,如性感、自卫感、义务感、 自尊感、荣誉感、良心感等等。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是在一种特定的情感和信念 等心理形式下进行的。即是说任何实践活动都无不打上非理性因素的烙印。实践 什么,如何实践,怎样看待实践结果等等,都受到人的非理性因素选择功能的影 响。 ( 2 ) 非理性因素的调节控制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功 能,具体表现在: 第一,非理性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控制主体的实践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 人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是由客体刺激所引起的,它的极限则由主体的辨别力和控制 力所决定。主体的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强弱,决定于人的理性能力程度。因此,在 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使主体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发生互涉作用,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实际上说明了理性因素对 实践活动控制的减弱、非理性因素对实践活动控制的增强。非理性因素对实践活 动的积极控制,使实践活动朝着实践主体既定的方向发展,协助理性因素解决主 体和客体的矛盾;反之则会使实践活动偏离实践主体既定的方向。 第二,非理性因素的控制功能又可分为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和自激控制三种。 转化控制是指将实践主体的消极控制转化为积极控制,如情感从消极到积极的转 化等,它使实践主体能克服困难勇于实践,但是也可以使实践主体由积极实践转 化为消极实践;冷化控制是指使主体强烈爆发出来的消极情感处在消退性抑制状 态,达到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恰当的“冷热结合”状态,使实践活动处于克服盲目 状态之中,使实践活动成为符合于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活动;自激控制是指对实践 主体的自我强化过程,使主体的非理性因素由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过渡。例如实 践者对某一项活动缺乏应有准备,就会产生信心不足、意志不坚、热情不高等情 况,这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自激控制去调节,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 第1 章: f 理性因素理论概述 ( 3 ) 非理性因素的激化、抑制作用。非理性因素中的情感、动机、信念、意志、 欲望等是实践主体精神状况和生理状况的重要标志和显示器。现代心理学认为, 人类的活动是从信号开始,而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化有机体去行动, 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人们的情感、信念等非理性因素。这样现代心理学就彻底 纠正了过去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和这个信号的放大器一情感、信念等混淆起来的根 本错误,使人类活动的诱因获得了科学的说明。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基 本活动,是符合这种解释的。显然,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受特定的情感、 信念所激化或抑制的,人的情感和信念、意志等有极强的目的性、指向性和顽强 性,它们能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激活实践主体的灵感,激化实践主体对问题的认 识和态度,抑制实践主体态度、观念和行动。例如,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总会遇 到难以预料的困难,因而人们的信念、意志状态,人们的情感程度等等都会影响 人们在实践中克服困难的程度。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在实践活动中情绪低落、 意志颓废的人会有什么建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才说:“记住: 科学是要求人们为它贡献毕生的。就是有两次生命也不够用。科学需要人的高度 紧张性和巨人的热情。希望大家在工作和探索中都能热情澎湃。 ( 4 ) 非理性因素的评价作用。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实践主体与评价主体具有自 我相关性及重合交错性,决定了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必然带有非理性的色彩。实践 主体的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在实践评价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就直接是一种评价或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这些作用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起一种先导和定向的作用。对于一定的外界刺激物, 主体往往是情感反应在先,形成了注意,然后再引起认知和理智的评价。在许多 场合,理性评价有一种确认、矫正和解释的功能,它确认一定的情感如热爱、好 恶的对象是否真值得对它持这种情感,也即是要找出抱某种情感的理由或理性的 根据。情感给认知和理智评价以方向,后者则为情感提供理由、根据和持久力。 当然不是说任何情感都需要理智的支持,但情感的这种导向作用却是在实践中客 观地存在着的。 第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起一种透镜或过滤的作用。一定的情感、信念,特 航海人才非理性因素培养对策研究 别是一些比较强烈的情感,如热爱或厌恶,崇敬或憎恨,过滤着来自对象的信息, 使得评价者只注意或多注意与之相契合的某些方面,而忽视不相契合的某些方面。 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对象,即从人的主观情感的角度评价对 象。 第三,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评价者的心绪和心境,从而也对评价产生影响。 焦躁、狂怒会妨碍评价者作出客观的、冷静的分析和评价,而热情、热爱、乐观 则会使评价者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在不利的条件下找到有利的因素,可以坚 定主体的信心和信念。总之,就评价而言,非理性因素既可以起积极的作用又可 以起消极的作用,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1 3 2 非理性因素在航海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对于航海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殊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优 劣决定和制约着航海人才的素质培养。一名优秀的航海人次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 明确的目标感、积极的情感和崇高的信仰,才能掌控复杂的船舶控制技术,才能 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不断有所建树,推进航运业的发展。 ( 1 ) “需要 在航海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行为 是在内外诱因的刺激下,产生需要、欲望、紧张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并由此 而在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过程。人的行为是一个过程,它是人的心理的反映, 而在人的心理中首要的和基本驱动力是需要。 人的需要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人的需要 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以往的航海人才培养活动中,我们往往把注意 力过多地集中到人的行为上,而对人的“心理一行为 过程则重视得很不够。即 使是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的角度来研究行为,也大多只从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上来研究,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从不良行为来推断不良动机。因此,我们实际上是 把“动机 当作是“心理一行为 的起点。这一方面使我们忽视了航海人才培养 过程中满足航海人才正常的心理的需要,使航海人才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其原动力 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忽视了航海人才培养过程中诱发、调节和引导人们的 需要,使航海人才与社会期望产生的行为一致。因此,我们应当扭转这种被动的 局面,将需要作为“心理一行为”过程的起点 第1 章非理性冈素理论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同益完善,人的物质需要( 广义上讲是存在的 需要) ,将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切意义的需要( 即存在意义的 需要) 。满足需要的发展为航海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性,同时也为航海人才培养价 值的生成提供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