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在全球性司法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各国民事司法 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也不例外,民事简易程序制度改革一直是人民法院审判改 革的重点,是当前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热门话题之一。民事简易程序以诉讼成本较 低、审理周期较短、诉讼方式简便、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在当前民事审判实践中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简易程序在立法和司法实践领域中不断暴露出诸多弊 端与其民事审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 甚至严重影响了整个 民事诉讼程序对于私权领域的调节作用。为实现“公正与效率”永恒主题的客观 要求,需要大力推进司法改革,通过合理改革简易程序内容构成要素,完善其配 套制度,引入小额诉讼程序,从而达到简易程序审判模式的全面优化。 本文分析了民事简易程序存在的四大弊端: 有法难依、 规范疏漏、 执法失严、 主体错位,指出规范完善民事简易程序乃当务之急。为完善民事简易程序,必须 坚持简易化与正当化和谐扩张、当事人主导权和法官管理动态平衡、司法公正与 效率兼容俱进。重构民事简易程序,本文提出完善民事简易程序构想:明确民事 简易程序适用标准,扩大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简易程序的适用标准,宜采用 “概念式” 、 “列举式”和“数额式”三结合的方法;突出民事简易程序运作的强 制性、民主性、专业性;推行民事简易程序的再简化;完善民事诉讼费用制度。 同时,本文认为在简易程序基础上,需专门设立一种大众化、成本低廉化、效率 最大化的小额诉讼程序,并提出了建构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严格小额诉讼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限定为给付金钱、其他替代物或有价证券的诉讼,适用的标的金 额应确定为 5000 元以下;特简化小额诉讼程序规则;严格小额诉讼程序司法救 济。 关键词:简易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 ii abstract stimulated by the global judicatory reform, the system reform of the civil cases in court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respect of civil actions in all countries. and our country is no exception. in china, the reform of the civil summary procedure has been the focal point of trials in the peoples court all the time, and it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visal of the civil law at pres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litigation cost, a shorter period, simple litigation methods and more wide application scope etc., the summary procedure has developed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currently in the fulfillment of the civil case judgment.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the summary procedure in the judgment of civil cases seems to be inharmonious more and more with many irregularities exposing continuously in the fulfillment of lawmaking and judicatory, even is influencing seriously on regulating a function to the private power realm in the civil court procedure. b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 overall excellent procedure can be achieved only by unifying value mindset and legal theory, reforming reasonably its composing main factors, improving its supporting system, and introducing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this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request to realize the aim “candor and efficiency”, but also the necessary consequence caused by pushing forward judicatory reform strongly, guaranteeing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linking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this thesis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ur greatest irregula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judgment: difficulty in adopting proper law, careless omission of norm, lacking in strictness in enforcing the law and corpus displacement. on one hand,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imagination of improving the civil summary procedure: defining the applicable standard of the civil summary procedure, expanding applicable scope of the civil summary procedure. and the combined methods such as “concept type”, “enumeration type” and “ number type” should be adopted to apply the standard in the summary procedure. in the eyes of the author, the mandatory, democratic, professional lines of operation of the civil summary procedure should be especially stressed;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civil summary procedure should be in the pursuit; the system of the civil expense in litigation should be perfected all-side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think that the basis is upper in summary iii procedure, require a speciality to set up one kind popular, cost cheap-rization, small contentious procedure that efficiency maximizes, this thesis think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build the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in the opinion of the author, the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could come into effect by taking some suitable measures as is descripted in the following: strictly performing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limiting the amount of money in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 it should be confirmed under 5000 yuan; simplifying the rule of the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implementing judicial relief in the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and so on. key words: summary procedure; perfect; small sum litigation procedure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 言 近年来,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与诉讼文化的扩张, 人类法治观念不断提升, 通过诉讼寻求国家司法救济已成为人们面对各种纠纷时的重要选择。 社会经济的 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诉讼案件的日益膨胀,诉讼爆炸已席卷全球。在旧有的 司法体制下,诉讼的拖延、诉讼成本的昂贵、程序的冗长繁杂,已成为各国民事 诉讼制度的通病, 民事司法制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是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共同 问题。面对激增的民事案件,有效地实施繁简分流,向民众提供一种更加简便、 快捷、公正、高效的争议解决制度,是当前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日益 成为民事司法改革的热点。从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不难看出,民事简易程序作 为一种方便、经济、快捷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作为治疗当前民事诉讼效率低下 的良方,已成为世界各国跨越法系与国别的一种制度选择,其追求便民、利民、 让民众接近司法的宗旨却如出一辙,其强大的生命力及与生俱来的优势,是其它 民事诉讼制度所无法取代的。 我国自 1998 年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行司法改革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 探索,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经验的吸收借鉴与扬弃糟粕, 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已逐步与国际接轨,融入了世界民事司法改革潮流之 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民事司法制度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之中。民事 简易程序制度改革一直是人民法院审判改革的重点,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第 19 条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在条件成熟时, 向立法机关提出修改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建议, 扩大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 序审理案件的范围” 。因此,民事简易程序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既关系到司法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审判效率的提高, 更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 的保护。在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立法已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许多基层人民法院在适 用简易程序审理民商事案件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改革, 积累了不少丰富 而成功的司法实践经验, 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 论和实践基础。在司法实践中,究竟如何依法“多适用”或“扩大适用”简易程 序,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理性地思 考简易程序,积极探索简易程序改革和完善已刻不容缓。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j.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6) :187. 2 第一章 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运行现状分析 全盘考察我国审判制度中民事简易程序的运行现状和赖以生存的发展的大 环境,通过与境外立法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其固有而明显的实践缺陷和先天不 足,主要表现在观念性的思维禁区多、制度性的法律盲区多、实践性的操作误区 多。 许多法院为兴利除弊, 弘扬公正效率主题, 结合近年来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 对简易程序进行大量加工改造,亦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均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 应该而且必须透过现状分析,明确症结理顺思路,进一步加以创新完善,真正实 现法院世纪主题在简易程序适用中的功能扩张和极致发挥。 笔者认为,民事简易程序在现实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有法难依 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一直僵化和定格于“宜粗不宜细”的思维框架中,法律 规定缺乏精细性、严密性、周全性,民事诉讼法亦不例外。因此尽管民事诉讼设 专章对简易程序作了规定,但条文少而又少,内容极简陋和粗放,与英国、日本、 韩国、德国等国家设立专门简易程序法或小额裁判法比较相距甚远。民诉法中关 于简易程序的规定仅 5 条,加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讼的意见(下称 民诉 意见 )、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 若干规定 )(2003 年 9 月 10 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这些规定欠全面、欠科学,仅就简化起诉、 受理、传唤、庭审、审判组织、结案等诉讼方式,简短审限及应予立卷的材料作 了原则性规定,尤其缺乏对如何适用简易程序的动态调整,容易发生有法难依或 有法“依难”的怪现象,实践操作陷入困境,并相伴而生任意司法、运用失当的应 用性后果。立法上对简易程序的规定粗放,与审判实践中绝大多数案件适用简易 程序的现实极不相称,立法与实践严重相背离的格局必须彻底改变,否则就不能 真正有效使用简易程序这一最主要审案武器,为此提升简易程序在立法中的份量 和地位势在必行。 表征有法难依的焦点和核心问题是简易程序的适用标准、范围不明确、欠科 学,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民诉法第 142 条指出“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 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时适用简 易程序,民诉意见第 168 条就此作了具体解释。这些规定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便于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透过审判实践的视角去分析,有从概念到 概念,从抽象到抽象的纯理论、 纯哲学或纯学院化的思维轨迹,恍若空中楼阁难以 捉摸,缺乏应有的具体落脚点和具体指向,缺乏操作性。虽然民诉意见第 169、 3 171、174 条明确了“四种不适用”,即把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已适用普通程序 审理、发回重审和再审的案件排除适用简易程序, 若干规定第 1 条规定起诉 时被告下落不明、发回重审的、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法 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破产 还债程序的和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这些稍稍冲淡了些许抽象的概念味,但仍然无法摆脱操作难的困境。与国外普遍 推行以数额定适用、直截了当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理所当然应从实务和实用的 层次对此予以具体化、明细化、科学化。 1.2 规范疏漏 简易程序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其“七简性”,即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 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开庭程序简便、结案方式简便、审理期限简 短,但由于法律规定欠严谨、 不严密,具体实施中难以完全张扬简易程序的简易个 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唤乏力。民诉法和民诉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可以用口头或其他简 便方式传唤当事人,但同时规定只有在传票传唤的情况下,方可按撤诉处理, 进行 拘传或缺席判决,变相否定了简便传唤的法律强制力。 对现行法律规定稍作分析, 最简单的结论是当事人违反简便传唤不会受到任何制裁, 也不会对其造成任何不 利的法律后果。 由于简便传唤缺乏强制力支持,极有可能使之形同虚设,丧失实践 价值。如审判员接受口头起诉后,电话告知被告起诉内容,书记员作了书面记录, 但事后被告声称法院未告知,作为法院只有一对一的证据,明明已告知也反驳不 了被告未告知的主张,被告向有关领导和机关上访投诉,法院往往得不到支持,法 官只有弃简便而采传票传唤,显而易见简便传唤反而存有拖延诉讼、阻却效率提 高、贬损法院形象和法律尊严的危害,其他简便传唤开庭、交换证据、领取诉讼 文书、接受宣判等均受到同样问题的困扰。如此反复,简便传唤必定丧失市场, 法官、书记员宁可弃简从繁,不如适用传票传唤保险可靠。 二是组织疲软。法律没有设立和配备专门的简易审判机构和人员,使法官不 能专注适用简易程序、不能专注审理简易案件,同时分心适用普通程序,容易导 致两种程序混用,产生审判程序上的“怪胎”。 三是庭审盲动。民诉法第 145 条规定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不受第 124、127 条关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的限制,但是对不受限制的标准、如何不受限制、限 制到什么时候等均未作规范,造成审判实践中简单案件庭审程式五花八门,缺乏 实用的基本考量标准。 四是转换任意。 民诉意见第 170 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发现案 4 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转换为普通程序审理,前 提显然必须是发现案情复杂且需要转普通程序处理。 但案情复杂定性非定量的概 念,审判实务中难以把握;另一方面法条亦未对不是案情复杂而转为普通程序的 情形,作任何禁止性或处罚性规定,简单案件又不宽容审限的延长,极易造成以 审限定转换的实践弊病发生,使不论案情复杂与否、不论需要转换与否,只要适 用简易程序在 3 个月内不能审结的案件均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成为一种流行性陋 习,从而为审判效率不高找到一块掩人耳目的遮羞布。 1.3 执法失严 在现实中简易程序执法失严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是过分强调简化。操作简易程序中,有随意被简化、略化乃至虚化的不良 现象发生,如疏于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不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等就是任意司 法的表现。这样显然背离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和法官职业道德公正的要求,绝不 可取。 二是停滞于普通化。主要表现为简易程序不简易,部分法官担心把不准、处 置失当,或者违反审判程序受处罚,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习惯于套用普通 程序,以求稳妥、保险。如结案方式讲教条,对依法本应该裁定撤诉讼结案却非 要制作调解书结案,依法本可以不制作法律文书却非要制作裁判文书;裁判讲审 批,独任法官本应该依法独立行使裁判权,但不少法院却圈定部分案件应报庭、 院长审批,使一人独审变成了多人审多人判;庭审方式讲保守,依法本可以不提 前三日告知开庭,对公开审理的本可以不予公告,对法庭调查、辩论本可以省略 或简化或不依法定顺序运作,但实践中法官仍惯于照搬普通程序操作,生怕出现 差错。 1.4 主体错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事诉讼是以法院权力受制于当事人热闹的处分权力为 前提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同样应坚持这一前提,以确保程序正义。事实上 各国关于简易程序的立法均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如日本新民诉法第 368 条第 2 款、第 373 条第 1 款规定,当事人是否利用小额诉讼解决纠纷,原告必须在提起 诉讼时表明,被告在对诉讼的实体进行辩论之前,有权申请转入通常程序进行审 判 。审视我国法律规定,简易程序适用或转换与否均由法院决定,剥夺了当事 人的自主权,造成法官与当事人主体地位的错位,有悖于国际通行做法,不能体 现私法自治的理念,亦与融入国际法制社会的要求下相适应,应予改革。 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4-25. 5 第二章 完善民事简易程序的现实必要性和价值取向 2.1 完善民事简易程序的现实必要性 2.1.1 完善简易程序是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和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 追求司法解决纷争已 渐渐成为国民的首选,法院管辖触角将探及前所未有的领域和范围,案件仍然会 呈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的发展态势。面对这一形势,法院不但增编很难,而且机 构改革还要求缩编 10%。一方面人员在减少,另一方面案件在猛增,要有效解决 这一矛盾,除了从程序方面寻找突破口恐怕别无选择,扩大适用简易程序,全力 提高审判效率,应成为法院的最现实选择。最高人民法院早已在人民法院五年 改革纲要 (下称五年纲要 )中提出了扩大适用的指导思想,各地法院纷纷实 践,亦收到了一定成效。 2.1.2 完善简易程序是解决法律与实践相脱离矛盾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巨变,民、商事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扩大化的发展走势,诉争标 的不断膨胀,审理难度不断增大,民诉法所界定的简单案件比例正在缩小,大多 数案件系“事实待查、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争议较大” 。这样就给法院提出一 个两难课题,要么拘泥与法条,自缚手脚少适用之,使审判工作低效运转,案多 人少矛盾更趋尖锐化;要么对法条作扩张性解释,扩大适用简易程序,以切实缓 解矛盾,提高效率。两相权衡取利之最大,笔者认为宜采扩大适用,如此选择既 不违法,又顺应了客观形势,也符合五年纲要要求。 2.1.3 完善简易程序是革除合议制独任化弊病的现实需要 “合而不议” 、 “不合不议” 、 “陪而不审” 、 “不陪不审”是合议庭运作中普遍 不容回避和忌讳的客观存在,且合议审案实行集体负责制,遇到错案追究时合议 庭成员往往互相推委,集体负责的结果是没人负责或有人背负冤枉之责。如其让 法官把精力浪费在合议程序的敷衍和作假上, 如其让假合议泛滥成灾损害法律尊 严法院形象,不如扩大独任制审案范围,使法官真正增强责任感、诚信感、荣誉 感和使命感,也有助于直接强力推动提高办案质量与审判效率。 6 2.2 完善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取向 改革、重构民事简易程序并非全部推倒重来,亦不是全盘否定和摒弃,而是 对国外良制的引进消化和本土化改造,对现行制度的充实完善和功能提升,为此 必须坚持一些最基本的理念作指导,并视之为重构简易程序不可动摇的基石,以 杜绝改革陷入误区和不良循环,避免阻碍改革的深入发展。 2.2.1 坚持简易化与正当化和谐扩张 程序正当化的理念肇始于 1215 年英国大宪章中的“正当程序”条款,植根 于英国法律传统中的“自然正义”原则,发展于美国联邦宪法第 5 条和第 14 条修正案确立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者 兴起程序正义的理论研究热,美国“正当程序革命”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今仍方兴未艾 。所谓程序正当化是指在诉讼活动中,败诉者虽对结果不服, 但由于程序本身的无可挑剔而不得不接受于已不利判决的功能, 诉讼过程的正当 化功能如何,系判定其是否符合程序公正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各国民事诉讼已 呈趋同化发展动向,诉讼程序的统一和协调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我国民事诉讼 制度改革最终要与世界大同,故改革简易程序显然也必须遵循程序正当化理念, 并使之走出理论殿堂,融入诉讼实践之中。因此改革完善简易程序,绝非单纯简 省、简易化,更不是鼓励恣意与粗糙,同时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基本的质,确保程 序参与原则、中立原则、对等原则、程序自治原则、程序及时原则、程序终结原 则的实现,绝对禁止法官个人权力的膨胀和专断。所谓简易化应当是根据需要的 精简,是经过科学设计和实践论证可行的精简,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正当化程序 这种质的前提下的一种精简。 简易化与正当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二者不能此消彼 长,正当化是简易化的前提和基础,简易化是正当化的载体和实现途径,简易化 与正当化发生矛盾时应以正当化为优先,二者相辅相成,自当和谐生长、协调发 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二者和谐扩张的结合点,笔者认为这个结合点应是 以正当程序理念为支撑点, 以当事人自愿选择相对普通程序而言程序公正受到局 部减损而绝非质的减损的简易程序和诉讼合意为出发点,做到能简则简,能省则 省。具体应用到简易程序改革实践,就是审理简单民商案件必须严格依法而行, 有专门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专门规定, 没有专门规定的适用普通程序的一般规 定。就实务而言,应确保法官独立,须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执行回避制度,亦 受证据规则的严格限制,也同样应坚持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当事人同样拥有上 诉、申诉、申请抗诉的权利,不能限制或剥夺当事人基本的诉讼权利。综上,简 李季宁.民事诉讼程序正义论a.陈光中,江伟.诉讼法论丛(2 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94-400. 7 易化的灵魂、生命和源泉在正当化,正当化的活力和张力在简易化,二者应当也 完全可以和谐扩张,简易化、正当化和谐扩张理念应贯彻简易程序改革的始终, 以确保审判的快捷性、公正性。 2.2.2 坚持当事人主导权和法官管理动态平衡 回首 20 世纪司法改革的进程,可以发现,在普通法国家,强化法官职权作 为改革的主线清晰可鉴。而不少大陆法系国家也在悄然地加强法院的程序控制 权,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甚至日本和德国,跨入新世纪后更呈蓬 勃发展之态势。由于简易程序需要缩短有关诉讼期间、减少某些诉讼程序,这种 被称作管理型的司法改革,对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理活动影响更明显,法官往往被 赋予更多管理诉讼的权力, 以快捷推进诉讼。 加强法官职权有助于提高审判效率, 但对此毫无限制,则会严重伤害当事人获得公正审理的机会和权利,进而损及诉 讼的根本,因此如何平衡法官职权与当事人主导权的关系,成为诉讼改革必须首 先解决的问题,这一点特别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既然当事人主导权与法官职权的动态平衡关系十分重要, 那么能否探寻到二 者平衡的标准,乃至为之设计精密的数学模型则显得至为关键。笔者认为民事诉 讼基本目标公正效率即为二者达致平衡的标准,如法官职权与之相悖,就属不效 率、 不公正、 不合理的职权, 至于设计数学模型恐怕系能难以为亦无须为的事情。 简易程序中,程序的简便高效虽得到更多的重视,但决不意味因此削弱当事人的 程序保障机制,相反更应加倍重视和保护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益,如在诉讼的提 起、诉讼标的确定或当事人的和解问题上,法官不得以自己的意志取代当事人的 意见,不得因职权干预诉讼而侵犯当事人程序保障权,不得偏袒一方,不得逾越 法律规定依职权自主引入事实和证据等,法官职权应主要限于程序管理权,如期 间控制权、程序中止合并分离权、庭审保障权、证据主导权、裁决补正权、制裁 权等。 本部分结语应是法官职权受当事人主导权制约, 当事人主导权依法官职权展 开,二者有如火车与轨道的关系,只有达致动态平衡,才能保障简易审判活动的 公正高效运转。 2.2.3 坚持司法公正与效率兼容俱进 民商审判高效、公平运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完善简易程序 应使公正与效率协调统一于其中,其宗旨不是减时间、减环节,而是以程序正当 化为基点,提高效率,确保公正。公正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体,但又具有兼容性, 公正为本,效率为体,二者可以与案俱进、与审俱进,实现共发展同提升的目标。 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两类成本之和最小化, 第一类成本是错误的司法判决的 8 成本,第二类是诉讼制度的运行成本 。简易程序有助于效率提高,使诉讼制度 的运行成本即直接成本最小化,对此应属众所周知,但问题在于简易程序因相对 缺乏严密的程序过滤机制, 是否更容易导致错误的司法判决的成本即错误成本产 生几率的提高,改革完善简易程序时应予高度关注。避免错误成本即避免违法审 判行为至关重要的是必须确保简易程序设计、启动、运作和终结的公正。因为程 序的公正本身是公平、合理、正义和有效率等多项价值的集合,公正的程序最有 效率 。既然公正就是效率,那么是不是说效率就无足轻重,显然不是。效率应 服从和服务于公正,但效率亦是衡量公正的重要标准,没有效率的公正就是不公 正 ,公正与效率二者不可偏废。改革简易程序必须降低直接成本,同时也必须 降低错误成本, 否则提高效率确保公正只能是纸上谈兵, 只有二成本之和最小化, 才能实现公正效率兼容俱进的追求, 使简易程序得到更广泛更具公信力的推广适 用。 美理查德 a 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林毅夫校.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717.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6-77. 9 第三章 完善民事简易程序的构想 完善简易程序牵涉到审判理念的贯彻优化、运作环境的整体优化、自身规则 的系统优化、保障制度的配套优化以及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发展优化,应当而且必 须进行全方位、全视角的精心思考与定位,确保简易程序乃至整个诉讼制度的改 革到位。 3.1 明确适用标准,扩大适用范围 实现依法多适用简易程序的改革目标,必须首先明确适用的范围、标准,以 便于实践操作。由于我国立法确定的标准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有必要立足简易 程序的法律属性,在与外国立法的对比分析中,结合国情科学确立简易程序的适 用标准。关于简易程序的适用标准,世界各国和地区立法不一,主要有四种确定 方式,即概括式、数额式、列举式、结合式。四种方式各有优劣,概括式以概念 形式界定适用标准,定性不定量,灵活性大,但不便于实践操作;数额式以争议 标的额为划分标准,简单明了易操作,被日本、韩国等多数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但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数额小不等于案件简易,单纯凭数额确定简易程序的适 用不够科学,易步入法律适用的误区,不可取;列举式易操作,但过于僵化,无 法周全所有简易案件;结合式不能博采众长,消除众短,亦不可取。因此探寻一 种新方式解决适用标准问题势在必行。 要扩大适用范围就必须对法条作扩张性解释。 民诉法规定适用范围限于受事 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三重约束的简单民事案件, 民诉意见 就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分析三重约束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事实清楚是关键,它 实际已完全涵盖后二者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后二者的内容就是事实清楚的内容, 其实事实清楚了,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明确、争议是否不大自然就清晰可见、一目 了然,因此要扩大适用应先给事实清楚一个准确定位。 民诉意见认为事实清 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 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 ”照此解释,审判实践中几乎没 有几个案件能适用简易程序,该解释显然过于脱离实践,也与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下称民诉证据规定 )的精神相悖,应予修改。 笔者认为宜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民诉证据规定 ,给事实清楚一个切合实际的全 新定义,即所谓事实清楚是指无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自主调查收集证据,依照民 诉证据规定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情形。 民诉证据规定已折射出法官 不得拒绝裁判的理念和职权取证概率的微弱, 按新定义必然会把绝大多数案件纳 10 入简易程序审理的视线。透析新旧定义,二者显然存有本质区别,这个质就是旧 定义所称事实清楚追求的系客观真实,而新定义追求的是法律真实,前者已受到 越来越多的质疑,后者被法学界、实务界普遍推崇,如民诉证据规定即采此 观点,故依新定义确定适用范围是简易程序改革的必然选择。 在简易程序的适用标准上,我国立法规定与西方一些国家的规定不同。如日 本民诉法规定由简易裁判所审理 90 万日元以下的案件; 韩国的小额审判法规定,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是以诉讼标的价款不超过韩币 100 万元为限; 美国多数州的 小额诉讼, 亦是以争议标的大小作为界定适用简易程序、 普通程序的标准。 可见, 西方国家多采用“数额式”来确定简易程序的适用。而我国采用的标准是“概念 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方法。民诉法第 142 条和民诉意见第 168 条采用 的就是“概念式” 。 民诉意见第 169 条、171 条、174 条把起诉时被告下落不 明的案件、已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发回重审和再审的四类案件排除了简易 程序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第 1 条把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发回重 审、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 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 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五类案件排除了简易程序的适用,显然这就是“列举式” 。 遗憾的是立法和司法解释并未从正面列举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 “四种不适用” 和“五种不适用”案件以外的案件并不一定都适用简易程序,是否适用则只能依 据“概念式”方式去判断,这样又会陷入难操作的境地。即便采用正反举例的方 式,虽增强了可操作性,但亦无法穷尽所有的简单案件,仍难免会陷入困境。 “概 念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法仍然不能很好解决简易程序的适用标准问题, 这样就无法全面体现简易程序的简易性法律特征。 笔者认为确立简易程序的适用 标准,宜采用“概念式” 、 “列举式”和“数额式”三结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 抓住问题的关键,切中实质要件,才能给予审判人员更明细更合理且一目了然的 操作指南;才能克服单纯“概念式”难操作、单纯“列举式”不能穷尽所有、单 纯“数额式”可能误尽所有及单纯二结合式不全面性的局限,并发挥各种方法的 长处,做到既有总原则、总思路作适用指导,又有具体客观的正反案件类型,数 额标准做衡量,有助于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效率。 确立了“三结合”方法的适用标准后,首要的就是改造“列举式” ,确立“数 额式” 。 “列举式”不能单纯从反面进行立法规定,还应从正面列举那些案件可适 用简易程序。笔者认为,下列案件可适用简易程序:1、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 分和赔偿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2、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 赔偿案件;3、结婚时间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4、赡养费,抚养费和抚 育费案件;5、遗产和继承人明确,讼争标的不大的继承案件;6、确认或变更收 11 养关系、抚养关系,争议不大的案件;7、事实清楚的确权案件;8、其他案件。 关于“数额式” ,实践中已有类似规定,如各省、市、自治区均以数额划定管辖 级别,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同意,很显然“数额式”得到了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的认可。如何确立适用简易程序的数额标准是个大难题,经过笔者调查,基层法 院适用简易程序的 80%以上案件的争议标的额在 20 万元以下,为达成立法与实 践的协调共处,笔者建议规定争议标的在 20 万元以下、结合民讼法第 142 条的 规定及“列举式”确立的正反案件适用类型来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 “三结合” 方法既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又有原则性、灵活性,应为完善简易程序适用标准 的立法取向或改革趋势。 3.2 突出程序运作的强制性、民主性、专业性 3.2.1 硬化简便传唤力 由于简便传唤缺乏相应制度和技术保障,可能造成简便传唤的无效运转,为 此有必要强化简便传唤的法律效力,对一方不到庭的,可依法作出缺席判决,及 时终结诉讼。笔者认为这样做必须以科技手段作坚强保障,法院可设置专门用于 简便传唤的技术室,对简便传唤的内容、过程、人员进行录音、录像、电子存储 等,使传唤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迫使被传唤者积极配合诉讼,否则承担不利后 果。 3.2.2 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 从法律规定看,是否适用或改变适用简易程序的决定权在法院,这容易发生 当事人被强迫适用或被强迫不适用的现象,违背当事人意愿,侵犯其主体地位, 不符合程序公正和司法民主化的理念, 允许当事人自主选择简易程序的适用是法 治的一般要求, 国外均循此例, 为此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应属妥贴无误, 而民诉法、 民诉意见对此未予禁止,可大力实践之。 3.2.3 设置独立的简易审判机构 设置独立的简易审判机构,这样可使法官从“多面化”向“专业化” 、 “专门 化”转型,进而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和权威,去除“程序杂交病” ,使执法更具专 业水准。 3.3 推行简易程序的再简化 3.3.1 限制性实行书面审理 囿于直接言辞、公开审判原则约束,审判人员一般视书面审理为雷区,极大 12 影响到简易程序的功能扩张和特性发挥。笔者认为应限制性适用书面审理。国外 立法十分重视直接言辞、公开审判原则,尽管如此也作了例外规定,如德国民诉 法第 128 条设定了不经言辞辩论而进行书面审理的制度 ,美国规定开庭前如果 在案件的真实焦点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争议, 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不经开庭审理 只就法律问题作出简易判决的申请 ;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第 1.4 条第 2 款第 j 项、第 23.8 条、第 27.10 条也规定了书面审理方式 。我国司法实践并非一概 否认书面审理,民诉法关于缺席判决的规定实际上就是一种书面审理方式,但更 多的适用在调解结案方式中,如湖南高院经济纠纷案件审理规程第十章就允 许以庭前协商方式达成调解。为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有条件地适用书面审理方 式,但适用时应贯彻诉讼契约原则,对双方当事人同意或一方提出申请另一方不 反对;或送达诉讼副本后,对方不答辩或不争执或虽有争议但不涉及实质内容的 可适用书面审理方式直接裁判,反之则不宜适用。 3.3.2 简化文书 审理过程中的诉讼文书主要包括起诉状、答辩状、庭审笔录、判决书、裁定 书、调解书等。根据简易程序的法律属性,参考境外立法,可对简易程序适用中 的诉讼文书进行适当简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 干规定第 32 条规定五种情形下可适当简化裁判文书。笔者认为,改革诉讼文 书可以有以下二个方面: 其一简化裁判文书。 对判决文书可采用表格式或填充式, 也可以把送达载有宣判或裁定、调解协议内容的庭审笔录复印件、摘录件视为宣 判文书的正式传达,也把当庭宣判推定为判决文书的正式传达,法院不必另制作 判决文书。这样可以大大简省程序、节约时间,又不违背公正、合法原则,可有 效实现诉讼目的。如美国加州即采用表格式裁判法,台湾地区以庭审笔录正式或 节本的送达代替判决书的送达 。其二简化笔录,省略审理报告。对口头起诉、 答辩的,简要记载其请求与事实即可;提前书面告知诉讼权利义务,提前核对当 事人,直接进入法庭调查和辩论,简化庭审,亦简化庭审笔录;庭审笔录只要记 明争点及当事人自认权利处分意见、调解意向即可,不必有言必录;至于审理报 告,因案情本简易,事实与是非一目了然,再行审理分析属画蛇添足。 3.4 增设调解前置程序 简单民事案件可以直接开庭,没有必要进入审前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简易 程序在开庭审理前无事可做,而是应根据简易案件的特点,将调解作为简易程序 谢怀栻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33-34. 程强民,金辉.民事诉讼中设置预审法官之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 (10.8.b2) 徐昕.英国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司法改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08. 韩象乾.简易程序,江伟,杨荣新.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460-461. 13 的前置程序。 增设调解前置程序,可以实行调审分立,不断提高诉讼效率,解 决简易程序扩大适用范围给基层法院带来的压力。 我国现行法只规定六类案件适 用简易程序时调解必须前置。从实践中看,一般是从案件繁简分流入手,在简易 民事案件中挑出更为简单的、有希望达成调和解的案件,充分发挥庭前调解的功 能,达到迅速解决轻微案件的目的,这是事实上的调解前置。在台湾地区、日本、 法国、美国的简易程序或小额诉讼程序中,均强调调解的作用,甚至将调解作为 起诉前的必经程序。如台湾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起诉前 应当经法院调解,这种做法提高了诉讼效率,颇值借鉴。笔者认为,可以规定基 层法院在受理简单民事案件之日起 5 日内,先行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当 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调解或显然无达成和解希望的案件除外。 经调解不能达 成协议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立即开庭,也可另定期日开庭。至于从事调解 的机构和人员,可在简易庭内设立调解室,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审判员或法官助理 专事调解工作;亦可在法院调解人员指导下,借助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民间组织, 充分发挥 adr 方式之功效。不能达成调解时,再移送给其他法官办理。 3.5 完善民事简易诉讼费用制度 民事诉讼费用(裁判费用)所体现的当事人与国家的关系而言,民事诉讼费 用具有国家规费的性质。国家征收民事诉讼费用的一个原因是,司法机构为解决 民事纠纷需要作出相应的物质消耗,因此裁判费用应当由当事人分担。作为国家 规费,其数额还应考虑到诉讼的繁简以及社会大众的一般支付能力。简易程序是 简化了的普通程序,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在简易程序中的使用显然少 于普通程序,故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其诉讼费征收标准应低于普通程序,以符 合费用相当性原理,从而达到鼓励当事人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作用。2007 年 4 月 1 日施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民事诉讼收费分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 没有采用统一的收费标准。就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而言,以调解结案的资源耗费 也不尽相同, 裁判费用的征收理应有所区别。 就此已有相关的立法例, 如台湾 民 事诉讼法第 420 条之一规定,第一审诉讼系属中,得经两造合意将事件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早道日语课件
- 2025版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税务筹划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地质灾害勘查合同范本范本
- 2025版能源企业退休技术专家聘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桥梁检测与养护综合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防火涂料施工项目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5版学校教室装修施工合同页5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产业园直播电商入驻服务协议
- 2025版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股权转让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脑查片仪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苏超”现象:文化破圈、城市崛起与青年力量的融合交响-2026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素材积累与实战训练
- 制作教学课件的完整步骤
- 货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物业应急管理办法
- 设备调剂管理办法
- 生活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建议书(模板)
- 蓝天救援队规定管理制度
- 银监会手机租赁管理办法
- 常见上肢骨折护理常规
- 2025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军工领域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