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 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 文。 签名: 日期: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 体质”方针的具体实施对象,是在体育工作中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 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减少和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很有可能给人们的体质与 健康带来隐患。 浙江省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 目前我省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呈上升 趋势,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 101.98,列全国第七位,但还存在因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 而出现的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城乡居民体质差异较大的现象。改革开放 30 年来, 随着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异也正在逐步缩小,农民生活条件 不断改善, 小城镇改造的深入和局部经济圈的形成, 使得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 改变。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环,体育锻炼将越来越受到农民重视,开展温州市农民体 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对温州市体育政策实施和群众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实践证明, 新农村建设中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科学地制 定相关的体育规划和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自于科学的调查数据和深入的调研报告。 正逢筹办北京奥运会关键时期,温州市群众体育活动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的引 导下,在全市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着。在此时开展对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既起 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又能够了解特定历史时期温州市农民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特点。 笔者针对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访谈法等 科研方法, 对当地农村和农民体育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在调查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农民体 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温州市温州市, 农民体育农民体育, 现状现状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ii abstractabstract mass sports and fitness activities are fundamental sports in our country. it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sport, enhancing peoples physique. its also the way to apply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concept, to meet the peoples health fitness requirement, to prevent diseas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our societ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ilitates peoples lives; it is also gradually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its inevitable that it will bring up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the second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data shows that zhejiang provinces overall level of national physique has the upward trend; the national physique general index is 101.98, be the seventh of the countr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like: reduc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rising obesity rates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peeds up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in wenzhou city,zhejiang province .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also being gradually reduc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 small towns and partial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circle formation; make more and more farmers way of life with many major changes. so to carry out farmer p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policy in wenzhou c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related scientific plans and policies for the pe propelled the new rural mass sports and fitness activities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from the scientific survey data and in-depth research report. with the current critical period to organiz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in theme of national fitness with olympic,” the mass sports activities are vigorously launched in wenzhou city. the author carried out farmer p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o link the past and future history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s in wenzhou city. by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on the local pe activities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at the base of the findings on peasant sports development, the author gave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new-rural construction, wenzhou city, farmers sports activities, current situation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1 目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abstractabstract ii 1 1 前言前言 1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新农村体育概念界定 2 1.2.2 农民体育概念界定 3 1.2.3 农民概念界定 3 1.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回顾 4 1.2.5 国外农村体育现状 6 1.2.6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现状 7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8 2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8 2.1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8 2.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8 2.1.2 动机系统理论 9 2.2 研究对象 9 2.3 研究方法 10 2.3.1 文献资料法 10 2.3.2 问卷调查法 10 2.3.3 访谈法 11 2.3.4 数理统计法 11 2.3.5 逻辑分析法 11 2.3.6 比较研究法 12 3 3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13 3.1 温州市农民基本特征分析 13 3.1.1 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职业、 所患疾病情况 13 3.1.2 工作状况、 工作的主要方式以及家务劳动情况 15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2 3.2 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分析 17 3.2.1 参与体育活动人口组成特征 17 3.2.2 参加体育活动内容 19 3.2.3 参加体育活动空间特点 21 3.2.4 参加体育活动动机和消费特征 22 3.2.5 参加体育活动场地状况 26 3.2.6 影响农民参加锻炼的主观因素 28 3.2.7 制约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 32 3.3 完善与发展温州市农民体育的对策 35 4 4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36 4.1 结论 36 4.2 建议 37 4.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后奥运”时期农村体育投入力度 37 4.2.2 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8 4.2.3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体育健身与医疗卫生并重的健康机制 38 4.2.4 把好中小学体育教育重要关口,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传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38 4.2.5 注重发挥当地民营企业体育协会的作用, 引导和组织员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9 4.2.6 建立完善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39 4.2.7 加强乡镇体育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39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1 6 6 附录附录 44 7 7 致谢致谢 50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3 1 1 前言前言 1.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指出: “有效地行使人权的基本条 件之一是每个人应能自由地发展和保持他或她的身体、心智与道德的力量,因而任何人参 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均应得到保证和保障。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 80%的人口生活在 农村, “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 经迈入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在十六大会议中 提出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目标,从而, 群众体育发展第一次成为国家目标,成为“硬指标” ,成为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并列 的“硬任务” 。农村人口分布广泛的特点,农村体育对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对构 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 康水平。 2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在 全国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没有亿万农民体育健身,将没有中华民族整体身体素 质的提高。自从国家体育总局 1995 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就把“提高农民的 体质与健康水平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术界也加大了对农村体育的关注。 张发强同志在全民健身计划文集一文中曾提到“没有 9 亿农民的体育健身,就没有中 华民族整体身体水平的提高,体育强国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 3国家体育总局在 2006 年发布 的 13 号文件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认为: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已从县逐步转移到乡镇,现在已经具备延伸到村庄的条件。 4国家 体育总局印发的2007 年群体工作思路和要点中提到:随着北京奥运盛会的临近,全国 人民关注奥运、参与健身的热情持续升温,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正值筹办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关键期间,国家和政府把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发 展竞技体育,易忽视农村体育的发展,致使本处于边缘化的农村体育,其发展面临更严峻 的挑战。在此新的历史时期,审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认真思考在“后奥运时 期”如何发展新农村体育,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体育更多的作用,使农村体育资源开 发和利用最大化,成为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袁铜墙.农民体育还是农村体育j.巢湖学院学报,2007,9(3):111-113 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19-120 3张发强.全民健身计划文集(六)c.北京: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2000 4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eb/ol.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4 随着我国重视农村体育这一环节力度的加大,温州市农村体育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温州市“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自 1982 年以来,温州市每年都举行声势 浩大的元旦健身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部委办局的领导亲自率领群众参 加健身跑。平阳县、乐清市、瑞安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平阳县还被评 为“武术之乡”,乐清市虹桥镇、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安阳镇、平阳县鳌江镇被评为“全 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鹿城区及水心、广化、蒲鞋市三个街道多次被评为国家和省 级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其中水心街道成为“全国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此外,温州市 曾连续六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游泳之乡”,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又 被命名为全国第一座 “国际象棋之城” ; 全市也积极开展各种民间健身活动, 如木兰拳(扇)、 武术等。但受长期以来“重商不重身”的思想的影响,使得温州市农民在生活水平逐步提 高的基础上,仍然普遍存在缺乏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忽视体育健身锻炼的观念在社会各个 阶层中根深蒂固。作为温州市民营企业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其文化水平较低,并 且严重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既不利于劳动力主体的健康,也不利于劳动者劳动效率的提高。 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农民体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改善农村和农民的 精神面貌;有朝气、有活力的新农民、新风尚,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外来客商前来温州投资 兴业,使温州市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活跃的温州市,经历了两次创业,成功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 再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2007 年,温州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 了“第三次跨越” ,努力实现由“平安城市”向“和谐城市”的跨越。鉴于温州人历来有“重 商不重身”的传统, 5农民体育发展仍是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抓住我国大力 实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后奥运”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 大趋势,了解当前时期温州市农民体育的现状特点,将农民体育发展置于当地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虑,洞悉农民体育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当地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观 念和行为的影响,从农民的主观意识方面找出内源性因素,探寻发展农民体育的合理对策, 极具现实意义,这也是温州市农村体育事业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2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1.2.1 新农村体育概念界定新农村体育概念界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的农村社会状态,它以经 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 50 年 代就提过。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则 5钟秉枢,周建梅,朱荣.温州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41-44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5 是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新起点。 “新农村体育”作为一个新名词,是针对以往农村体育的改造、开拓与发展的体育, 也是对以往农村体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新农村体育的概念是大众体育的下位概念, 它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民为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农闲或劳 作休息时所开展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体育娱乐活动;以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丰 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 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农村体育是指农村竞技体育、农村学校体育、农村群 众体育三部分;狭义的新农村体育是指农村群众体育。这是目前学术界对农村体育概念理 解的普遍观点。 卢文云一文中认为:在我国,农村“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相对城市而言,是指县及 县以下的乡镇和村庄” 。因而,农村体育从广义上说,就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 体育活动,在中国当前的体育语境下,农村体育所包含的内容就应该包括农村群众体育、 农村学校体育、农村体育产业和农村竞技体育,还包含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 6 体育大辞典对“农村体育”做了这样的解释: “农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它是在农村开展的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主要特点是活动项目多样 化、乡土化,活动时间农闲化,活动形式分散化。 ” 曾理认为: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农村和城市共同构成我国的地理概念。农村体 育的概念是体育的下位概念,农村体育的参与者包括住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住在城市而锻 炼地点在农村的居民。所以,农村体育的概念应是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 主体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 7 1.2.21.2.2 农民体育概念界定农民体育概念界定 农民体育是大众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包括男、女、老、幼自愿参加的,以健 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以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简 言之,农民体育就是以农民为主体开展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 农民体育不等同于农村体育,农民体育与大众体育构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农村体 育与大众体育没有逻辑上的关系;农民体育体现的是体育人权之特征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富有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农村体育的研究是基于地理位置而言,对农民体育的研究应该着 眼于农民个人的一种闲暇生活方式,着眼于农民的健康水平。 1.2.31.2.3 农民概念界定农民概念界定 从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农民一直是弱势群体,农民体育也一直处在社会体育发展 6卢文云.中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452-453 7袁铜墙.农民体育还是农村体育j.巢湖学院学报,2007,9(3):111-11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6 的边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对农民的不同定义造成其内涵和外延有较大的不同。 我国传统上是从职业、阶级、户籍三方面来界定农民的概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农民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概念相应的也发生了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 时期,农民的概念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社会变迁、社会流动,许多农民已经从土 地中解放出来,成为业主、农民工,农民角色出现分化。反思“农民”这一概念,理清“新 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概念,对农民体育所做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农民”是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最本质的特 点是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以体力劳动为主。 吴振华、田雨普认为: “那些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以村庄为长期居住地的那一类人才可 称为真正的“农民” 。 8 基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学者张义将农民的概念定义为:具有农业户口、居住在农村、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9 从职业和户籍的角度界定农民通常表现出三个层次的区别,第一层次是指最狭义的农 民,指直接或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这也是传统的农民概念;第二个层次是指从事 广义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他们或农、或工、或商,但大多没有和农村、土地彻 底分离,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的变化不一致;第三个层次是指最广义的农民,指农村总人 口。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中,温州市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出现了农民流动、农民分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籍户口逐步取消等现象。快速的 社会转型使农民这一社会阶层发生了转变,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呈现出不断演变的趋势,包 括农民的概念和职业的演变,致使许多农民的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不一致。基于当地实际 情况,本研究采用的是最广义农民的概念。 1.2.41.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回顾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重视农村体 育这一环节力度也在加大,多次颁布法规和文件,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78 年 11 月,为使农村体育发展更快,国家体委在湖北省黄陂县召开了体育工作调查 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做好县的体育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在县一级体育工 作中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问题,会后国家体委下发了意见 ,引起一些县 的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1982 年 1 月,国家体委、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在福建龙溪地区角美公社联合召开了全 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农村体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措施。 1983 年 2 月, 国务院转发 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纪要 ,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 积极地、有步骤地把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起来。各地积极贯彻纪要的精神,同年全国有 8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7-28 9张义.有关当前我国农民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4(8):12-17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7 70%以上的公社(乡)建立了文化中心(站)。 1984 年 12 月,国家体委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了全国县体委主任会议,共同研究和讨论 了关于加强县一级体育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从 1985 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创“体育先进县“活 动。 1985 年 4 月国家体委颁布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 ,推动农村基层体育活 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年 10 月又颁发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的细则 ,这一评选活动抓 住了农村体育工作的龙头,有力地推动了各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1986 年 9 月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成立,加强了党和政府对农村体育的领导、宣传和组织 工作。 1987 年 4 月国家体委、农牧渔业部和中国农民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 会议,表彰了第一批 78 个全国体育先进县,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1988 年 10 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此后每 4 年举行一届,农民运动 会开展的如火如茶,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民体育的重视;同时表彰了第二批 80 个全国体育先 进县和 1000 多名全国农村体育积极分子。 1990 年 2 月由中国农民体协倡导并经农业部、原国家体委同意,在全国开展“亿万农 民健身活动” ,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进行,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 进乡镇,将农村基层的体育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农村体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进入政府主 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阶段。 1995 年 6 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 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迈入新的发展时期,进入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新时期。这两 个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引起了我国体育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1998 年 4 月 8 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细则的补充规定 ,使体育 先进县的评选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同时颁布了农村体育 工作暂行规定 ,将“形成比较健全的农村体育的法规制度,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 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进一步确立未来几年农村体育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体育的法规制度,大力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将 2004 年作为“农 村体育年” ,提出“新体育、新农村、新生活” 、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口号,确立 了以“体育三下乡”为主题的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 。 2006 年 3 月国家体育总局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61 号) ,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 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 1995 年至 2005 年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了三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共 306 个;与 农业部、中国农民体协联合表彰“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1617 个;从第一次全国农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8 业普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农村体育的一些情况。全国有体育场馆的乡镇计 2546 个, 其中东部 1186 个,中部 701 个,西部 659 个。它们共拥有的体育场馆 3570 个,其中东部 1802 个,中部 841 个,西部 927 个 10。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制定颁布了许多有关农村体育的政策法规,对农 村体育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大。但我的国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 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体育文化需求。 11今后, 要进一步探索和健全农村体育政策法规, 对农村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还要加大,并且真正落到实处;并且要平衡全国不同地 区农村体育的发展。我国民族众多,地缘广阔,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不尽相同, 农村体育发展受时间、项目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家过去在制定和实施农村体育政策法规时, 缺少因人、因地、因时的制定和实施相关农村体育政策;体育管理部门在抓发展农村体育 中,重业绩、不重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各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较大;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并且在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农村体育发展的定位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党 和国家在领导农村体育建设中,在制定、更新农村体育政策措施时,显得困难重重。 1.2.51.2.5 国外农村体育现状国外农村体育现状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习惯各不相同,对农民体育的组织领导、 活动方式也不一样。在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很少,而且多数是农业 工人,没有单独的农村体育机构,有组织的农民体育活动很少,活动一般是与当地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自发性体育活动。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活动很少有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也 可以说农村体育活动是城市体育活动的直接延伸。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众体育计划,如美国 的最佳健康计划和2000 年健康计划 、德国的家庭体育奖章制和黄金计划 、 日本的迈向 21 世纪体育振兴策略均无城市与乡村、工人与农民活动的明显差别。有的 国家则建立了农村体育组织,如罗马尼亚就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负责开展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体育活动。 韩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特别市、广域市、道、市、郡、区、邑、面、班等,随着竞技体 育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韩国国民大众健身意识逐渐加强,体育人口不断增加,参加 体育锻炼、健身娱乐己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强了对群众 体育的投入,为使大众体育的普及,政府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扩建大众体育设施;大众 体育项目的开发;大众体育项目的普及;培养大众体育指导者。 12 大众体育在日本可以说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从政府到地方无不是以增进人们的健康 水平为出发点。日本大众体育的组织机构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团体 10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26-127 11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24(3):5-7 12姜健.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25-26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9 和民间组织,各类大众体育组织在管理上都采取了三级管理模式,即中央级、都道府级、 市区盯村级,在社会团体组织中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大众体育社会团体是日本体育协会, 同时还是日本大众体育事务的国际代表,日体协的下级机构是都道府县体协和市区盯村体 协,日体协同时通过这两个体系勾通全国的大众体育活动。 13 1.2.61.2.6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现状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现状 为了比较,我们以相同“篇名”检索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从 1979 年至 1999 年期间 有关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成果有 53 篇,且其中 73%是 1995 年以后发表的,而新世纪以来的 6 年多时间,发表的相关论文有 169 篇。也就是说,新世纪以来 6 年多时间发表的农村体育 研究论文的数量是 20 世纪后 20 年间的 3.19 倍,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并且新世纪以来,有 关农村体育的研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农村体育研究论文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