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小学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小学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小学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小学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孩子是所有家长的重心所在,在生活中、学习中,都存在着家长包办的现象,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实践能力差,解决困难的能力差,与人交流的主动性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报刊、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我们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如: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相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相对的说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我们的课堂中,这些现象也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如何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成了我们所有教育者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各个方面的发展,在注重课本知识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和谐教育理念。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在一步步地增强。因此,在现行教育形势下,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悦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就往往欠缺对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事实上,无论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都一定要在一定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在与外界的矛盾中,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们区小学主要在三、四、五、六年级开展了这门课程,我们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数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实施的模式和方法尚未成形,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年龄等情况有序的进行,导致了活动内容紊乱,随意性大。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些杂乱无章。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研究,使活动的内容、过程和形式清晰多样,效果明显。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出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形成一定的序列,随着不同活动的有序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本课题将要思考和践行的重点。二、国内外状况(一)国外的发展状况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外中小学所设计和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和设计学习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课程中一直有一类课程:“特别活动”,它包括校传统活动、学生活动和班级指导活动三个方面。由于“特别活动”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社会性需要。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的增设,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的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英、美、法、日、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主要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以及生活学习。(二)国内的发展状况我国台湾省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国民中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中学设计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课程标准中称为“综合活动”,它主要有: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乡土艺术活动、辅导活动课程、团体活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省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设想中提出,“未来的人才素质培养目标是:具有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感;奋斗与实干精神;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意志;工作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善于解决问题、捕捉信息的初步能力;珍惜时间与注重效率的观念;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操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形式将优秀的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和行为意志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国家指定的内容范围,结合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特点,具体规划出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和范围。活动领域是介于国家课程设计与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之间,承上启下,统整程度高,包容性强。活动领域的确定是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过程,地方和学校在开发“活动领域”的过程中,将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办学的理想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可行有效的开发思路。以深圳市为例,根据深圳社会发展规划、学校现实条件和学校现实性和远景规划,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平衡学生与自然、他人和社会、自我的关系,整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设立六大主题活动领域,即“国际理解”、“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生活经营”、“资讯科技”。三、理论基础(一)皮亚杰的序列化建构主义认识理论。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基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表现。他认为任何一个结构在没被整合到一个更大的、更为复杂的结构中之前总是不完善的,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实践活动结构进行新的建构,建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对现有活动形式进行再加工,使之形成一种序列,由此,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按照其丰富性和完备性而排列起来,成为一个强度增长的序列。(二)卢梭论少年期的体验教育。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因此,凡是儿童能从经验中学习的事物,都不要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学,而经验主要来源于行,来源于体验。教育要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基础,因而十分重视儿童的活动,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儿童的自我活动、游戏、作业以及各种创造性活动,认识自然或客观世界,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实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促使儿童内在本性的自由、协调、多面的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精神得以发挥。(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和标准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和标准中明确指出: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活动设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丰富课程的实际内涵,为师生提供课程内容实施的多样化选择。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设计开发的基本操作思路,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课题界定(一)序列化 序列化是将对象状态转换为可保持或传输的格式的过程。与序列化相对的是反序列化,它将流转换为对象。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可以轻松地存储和传输数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按次序排好的行列”(2)“体系与系统”。 (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序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和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按年级序列化。根据时代的要求、学校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具有具体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如开展具有美术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安排“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多角度去接受和认识艺术美、自然美,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学生绘画、审美能力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智力。五、研究目标 (一)设计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整个自然、社会有着不同的认知角度和水平,因此设计出一系列的适合他们的实践活动,在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方面、个人成长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形成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更加有成效的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二)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样化方式方法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整理利用资料,能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培养良好的探究、实践等综合能力。(三)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新方法,指导教师的行为,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高效性,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打造具有教学个性的课堂,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六、研究内容(一)探索设计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策略和途径在本课题中,我们课题组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分学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低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孩子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学会生活就是得具有起码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无论何时,这一点都是不会改变的。2、高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通过质疑、讨论、辩论,加深对问题的学习理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小学生应当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要求,是使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并为他们融入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对话者,能迅速、准确、全面的判断说话者的观点,能迅速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善于选择恰当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用通顺、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交际”的对象,从同学、家长、老师,逐步扩大到邻居、领导、陌生人,最后融于社会。(二)构建基于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真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学习,以探索问题驱动和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的任务既蕴含了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通过学生完成任务,在实践和思考中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形成在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机制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教师应该营造鼓励学生的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是学生乐于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关于课堂中的自评、他评等形式,积极形成在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机制。七、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被实验学生的活动材料。(二)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测验等书面形式间接的考察、了解学生,获得材料,或运用访问、座谈等形式直接考察、了解学生,获取材料。主要采取现状调查研究、发展调查研究、比较调查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典型调查研究等方式。(三)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留下学生成长发展的痕迹,便于教师进行实践反思,以提高研究质量,解决研究中实际问题。(四)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实验教师的实践经验及对实践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整理,使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升华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八、研究阶段(一) 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学习有关理论、制定详细的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论证课题研究方案。(二) 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1月 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发现问题,调整方案,解决问题;采集研究有关数据,及时总结个案经验,积累实践研究资料、个案研究资料、活动资料等。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将信息资源整合提炼,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