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相济相成和而不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比统一表现手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自2 0 世纪8 0 年代末至今,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志信创作了一系列民族声乐作品,不 仅数量繁多,而且种类丰富,受到了声乐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民族内 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又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尤其是原生态民歌的改编曲,在声乐 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上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而且对我国传统民 歌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王志信是学习声乐出身,在创作旋律时又特别 注重演唱者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今民族声乐在技巧上的表现和发挥,极大地 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对比统 一表现手法的运用了。在对王志信老师的采访中,他也一再强调“对比统一思想是他创 作时的主导思想。因此,笔者选择从这一视角出发,对王志信的艺术创作进行全面的分析 和研究。 本文以“对比统一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为主线贯穿始终,对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进 行全面而又详尽的分析阐述。首先,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进行了宏观细致的分析,包括 其个人简介、创作背景、作品分类以及对其作品艺术特色的总结,从而在艺术特色的分析 中引出本文的主题“对比统一 表现手法的运用;第二章就开始以“对比统一为线索, 用大量的笔墨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通过对音乐素材的选择和音乐 画面的描绘、音乐本体的创作以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三个大的方面,来具体分析“对 比统一”表现手法在其作品中是如何运用的。在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中,笔者又分别从节奏、 旋律、和声、调性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再详尽的分析,其目的都是为演唱服务。 因此,在第三章笔者开始了对具体演唱的分析,即在演唱王志信作品时,对比统一手法的 运用和处理,如歌曲情感的变化处理、精巧的运用气息、音色的对比与通道的稳定、腔体 的统一等等;最后,是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重要地位的评述。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对比统一演唱 分类号:j 6 1 6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e n do f19 8 0 s ,w a n gz h i x i n ,aw e l l k n o w nc o m p o s e ri nc h i n a ,h a dc r e a t e das e r i e s o f v o c a lm u s i cw o r k sa n da t t r a c t e do t h e rs c h o l a r s c o n c e l t lf r o mt h ev o c a lc o m m u n i t yi no u r c o u n t r y t h e s ew o r k sa r ef u l lo f n a t i o n a li n t e n s i o n ,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w e l la ss t r o n gs e n s eo f t i m e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p r o f e s s o rw a n gz h i x i nh a db e e ne n g a g e di nv o c a lr o u s i ct e a c h i n gc a r e e rf o r m a n yy e a r sa n d h a dr i c he x p e r i e n c e ,s oh ep a i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 t ot h es i n g e r s o w n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e nh ec o m p o s e dt h ew o r k s a l lo ft h e s ep r e c i s e l ym e e tt h en e e dt od e v e l o pa n dp e r f o r mt h e s k i l lo f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n a t i o n a lv o c a lm u s i c t h em a s t e r p i e c e so fp r o f e s s o rw a n gh a dt h e i ro w ns p e c i a ls t y l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m o s tp r o m i n e n to n ei st h eu s eo f “c o n t r a s ta n du n i t y a m o n g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i nt h e i n t e r v i e w 、) l ,i t hh i m h ea l s oe m p h a s i z e dt h a tt h i sa r t i s t i cp r e s e n t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c o n t r a s ta n d u n i t y i st h ed o m i n a n ti d e a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 e so f h i sc r e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t h e s i sg a v ed e t a i l e de x p a t i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e so nt h eb a s i so f t h es p e c i a l a r t i s t i cp r e s e n t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c o n t r a s ta n d u n i t y i nc h a p t e ro n e t h es t u d ya n a l y z e dt h e w o r k sc o m p o s e db yw a n gz h i x i nf r o mt h em a c r o s c o p i cv i e w , s u c ha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p r o f e s s o rw a n g ,t h ec r e a t i o nb a c k g r o u n d , 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sa n d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t h e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s ew o r k s ,a n dt h e ni n d u c t e dt h et h e m eo ft h et h e s i s 一- c o n t r a s ta n du n i t y ; c h a p t e rt w of o c u s e do nt h en o u m e n o na n a l y s i so fm u s i cw h i c h i n c l u d e d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r h y t h m ,m e l o d y , h a r m o n ya n dt o n a l i t y , t h ea i mo fa l lo ft h e s ea n a l y s e si st os e r v e f o rt h es i n g i n g c h a p t e rt h r e eg a v ed e t a i l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p r a c t i c a lu s eo f “c o n t r a s ta n d u n i t y i ns i n g i n gs u c ha s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e m o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b r e a t h ,d i f f e r e n te x p r e s s i o n s o fo n ea r t i s t i ci m a g e ,e t c l a s tc h a p t e rw a st h er e v i e wa n dc o n t e n to n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v o c a l m u s i cw o r k sc o m p o s e db yw a n gz h i x i n k e y w o r d s :w a n gz h i x i n ;n a t i o n a lv o c a lm u s i c ;c o n t r a s ta n du n i t y ;s i n g i n g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别程茕歹璩 i,l l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携葫 签字日期:2 。年6 月 导师签字: ? 乃蘼 签字日期:2 0 0 年6 月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芦i d , 勺i百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王志信是我国当代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作曲家,同时,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和声 乐教育家。自8 0 年代以来,他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丰 富的民族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同时又能满足当今民族声乐在技 巧上的表现和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不仅如此,他的作品种类繁 多,主要包括传统民歌的改编曲、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歌曲、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创作歌曲 等等。其中,尤其是以传统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声乐改编曲,在中国的声乐发展史上开拓了 一个新的空间。这些曲目演唱起来不仅上口,而且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唱者的歌唱技巧, 是众多音乐会和大型声乐比赛中的常选曲目,而且还被选编入多种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 中。因此,笔者认为,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 们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能把艺术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且民族内涵和传统文化气 息浓厚。加之王志信老师是学习声乐出身,所以,在创作旋律时特别注重照顾演唱者的发 挥,演唱起来不仅上口,而且非常适合女高音声部技巧和特色的发挥。因此,这些年来声 乐演唱领域出现了持续的“王志信热”,在声乐的实践方面,可以说是自发性、主动性的选 择和运用,但是对其作品在理论上的探讨却是相当的滞后。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对于王 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专题研究非常的少,这方面的硕士论文只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 生贺苗苗和唐海燕的硕士论文,写了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研究和浅析王志信民 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且她们也只是从很宏观的角度分析,因此分析过于简单,也 没有找到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视角。除此之外,还有些期刊文章,也只是很粗略的对其作品 进行分析和介绍,目的只是对其个人的创作风格给予肯定。 在接近七年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声乐学习中,笔者演唱过很多王志信的作品,甚至对其 中一些作品十分的偏爱,这点也正是引发笔者研究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原因之一。只 有尽可能全面、彻底地分析和理解作品,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更加真实和感人。希望通过对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论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自己的演唱实践水平。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它们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术也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艺术。早在公元前6 1 4 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而在分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时,笔者恰恰发现 了这种对比统一艺术手法的普遍存在,无论是在音乐本体的创作上,还是音乐作品的演绎 上,这种对比统一手法可以称之为其创作的核心思想。因此,笔者构思以此为切入点,对 其作品的本体、人物形象以及演唱进行全面的剖析。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分类及主要艺术特色分析 2 0 世纪到2 1 世纪的百余年,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国的民 族声乐,在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有了突破性进展。它借鉴并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 发声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种集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于一身的音乐艺术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作曲家,王志信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王志信的个人简介及主要创作背景 ( 一) 、王志信的个人简介 王志信,男,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的音乐界著名专家。1 9 4 2 年生于河北乐亭,并于1 9 5 8 年考入中央歌舞团。先后师从我国 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李群、张鲁学习指挥、作曲。1 9 8 1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 并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师从著名音乐家杜鸣心教授学习作曲。1 9 8 6 年起担任中央民族 乐团合唱队指挥及艺术指导,在多次全国性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或表演大奖。1 9 8 8 年到 1 9 9 6 年间,王志信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担任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1 9 9 2 年以后, 开始了专门从事民族声乐的创作。王志信从事艺术创作四十余年,创作了一大批形式多样 的音乐作品,获二十余项全国性作品奖。 通过对王志信老师的采访,笔者了解到:王志信从小就对音乐有种痴迷、新奇的感觉。 1 9 5 8 年,中央歌舞团面向各地方招收民歌手,成立民族合唱队,王志信作为业余选手参加 并顺利考入了中央歌舞团。从此他走进了广阔的音乐天地,接触到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 李焕之、李群、张鲁等等。用王志信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入了“完全不是业余的状态”; 1 9 8 1 年,王志信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并有幸师从于杜鸣心老师,这对他来 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通过在干部进修班的的学习,把他原有的音乐理论知识进一步系统 化、专业化了,能将所学的曲式、配器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并突破以前用歌唱 性旋律的技法,取得了创作上的飞跃。 1 9 8 3 - - 1 9 8 6 年,是王志信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当时,中央电台、北京电台出现了“王 志信创作歌曲 的专栏,如一丛山茶花、友谊的长城等,都被采用为各省电台的“每 周一歌;1 9 8 8 1 9 9 6 年,王志信连续担任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评委。通过作评委, 他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什么样的歌能获奖? 什么样的歌能完全发挥歌口昌者的演唱水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平? 自此,王志信开始了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创作。1 9 8 8 年,他创作改编了陕北民歌兰 花花,其艺术效果在民族声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 9 9 0 年,他与一级词作家刘麟合作, 创作了孟姜女,很快这首作品也被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广泛传唱。这两首作品的成功尝 试,成为王志信创作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也使他对自己的创作有了目的性,并陆续创作 一系列中国民间传统故事的作品,如牛郎织女、木兰从军、昭君出赛、满江红随 想等,都受到了声乐界的喜爱和广泛关注【l 】。 ( 二) 、主要创作背景 2 0 世纪8 0 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会。在演唱 技法和训练方法上,学习借鉴了西洋唱法,在保持声音甜、亮、圆、润、水等特点的同时, 音域更为宽广,声音更加通透明亮,艺术表现力也大大增强。这就需要一批音域宽广、色 彩变化丰富、感情起伏强烈的极富戏剧性的大型声乐作品,来进一步完善这个体系。同时, 在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下,电视、网络jm t v 等视觉影像文化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抛弃 传统,追求时尚,成为人们当时的时代要求,传统的戏曲、民间音乐遭到冷落。因此,以 普通话语音为基础的不突出任何一个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创作歌曲,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唱法 的主要选择。 在王志信担任全国歌手大奖赛评委期间,针对当时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与教学,与其 他的评委们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并普遍反应出一个共同的问题:美声唱法可以选择的艺 术歌曲、歌剧曲目比较丰富,声乐教材比较系统,而民族声乐恰恰相反,教材非常的不完 备。虽然我国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但大部分民歌都篇幅短小,音乐简单且表现力不 够,不能满足当时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发挥。因此,在专业声乐教育中,传统民间歌曲与 创作歌曲的比例严重失衡,没有了向民间、戏曲唱法学习的意识和机会。从而导致了民族 声乐的发展呈现出同质化、单一化趋势,作品风格雷同、缺乏创意;唱法大同小异、缺乏 个性。 受当时民族声乐发展状况的启发,王志信开始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1 9 8 8 年,他尝 试用戏曲音乐中的展开手法,改编创作了陕北民歌兰花花。在保留原曲音乐旋律和风 格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具有西洋交响乐恢弘的 气势;既能表现出对传统音乐风格的演绎,又能为演唱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挥技巧和 展示艺术的空间,从而成为了新时期民歌改编的典范,深受演唱者们的青睐。自此之后, 王志信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不断发现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创作了一系列传统民歌的改编曲,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方法,王志信形象地称之为“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 。1 9 9 2 年以后,王志信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道路。 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分类及其艺术特色分析 ( 一)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主要分类【2 1 艺术源于生活。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作曲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可能有深度, 更不可能感动人。王志信深信这一点,他认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任何一位作曲家创作 灵感的本质来源,没有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想进行创作是不可能的。正如管建华教授所 说:“生活经验的堆积,会给艺术带来不断的、新的生命力。因此,这就要求作曲家必须 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自8 0 年代至今,王志信与词作家刘麟一起深入基层,赴各地采风, 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创作了上百首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正 是由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才使得其作品题材丰富。 1 、根据原生态传统民歌改编 传统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国音乐艺术发展最初的源泉,因此, 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发展尤为重要。王志信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正是由原生态传统民歌 的改编曲开始的。他克服了传统民歌音乐语言简略、旋律重复单调的缺陷,在保留原有传 统音乐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同时,将它们重新加以改编和创作,使之成为音域广阔、戏 剧性极强的大中型声乐作品。这类作品影响力最大,代表性最强,体现了其艺术创作中最 突出的特色,在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史上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代表作有:兰花花、桃花红,杏花白、孟姜女等。 例如,其作品桃花红,杏花白,首先开头采用了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 主题,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运用变奏手法,对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延伸;在作品的中间段 落,作曲家引入了山西另一首著名的“开花调 ,其音乐基调欢快而跳跃,极富动力感, 与开头抒情优美的主题恰好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加上作曲家本身的扩展和创作,扩大了 作品的篇幅,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和生动性,赋予了作品新的个性与特色。 。 2 、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歌曲 这类作品是以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为歌曲体裁,通过音乐创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作品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主要包括:木兰从军、牛郎织女、昭君出赛、寻 找楼兰等。王志信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语汇,成功塑造了几位中国民间传说中美好 的女性形象。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如,在木兰从军这首长达十分钟之久的声乐作品中,作曲家通过三大部分的描 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有胆识、有智慧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反映出王志信在创作中对人 物形象极强的把握能力。 3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时代创作歌曲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曾经说过:“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观念、 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从 创作和演唱上都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3 1 因此,时代性是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民族声乐的创作同样如此。 王志信认为,搞民族的东西,第一就是要有民族性;第二就是要把传统的东西融入到现代 的东西里面,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在这一点上i 王志信的作品可以说做到了 尽善尽美。 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赞美新时代的歌曲,如中国的春天、母亲河、我的珠穆 朗玛等;有思念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歌曲,如遍插茱萸少一人、海峡情、 盼归曲等;也有讴歌母爱、歌颂美好生活的歌曲送给妈妈的茉莉花、渔家阿妹、 龙凤呈祥等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而且又不失 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内涵。同时,这也体现了王志信多样 的创作风格和较强的创作能力。 4 、借物抒情的歌曲 优秀的作曲家总有着比普通人更为敏锐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王志信正是凭着自 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品。除了对新时代祖国美 好河山的讴歌赞美之外,他还特别善于通过对花草树木、云彩飞鸟的描写来赞颂美好的生 活和优秀的精神品质。如荷花梦、梅花吟、槐花海、彩云赋等等。 5 、为诗词谱曲 为诗词谱曲,不仅要求作曲家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和扎实的文化功底,而且还要有较 强的音乐语言驾驭能力。在这类作品中,王志信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歌词之美,乐思的 展开当然也离不开歌词所提供的艺术空间。如送瘟神( 毛泽东词) 、千里共婵娟( 苏 轼词) 、游子吟( 孟郊词) 。 6 ( 二) 、主要艺术特色分析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正是立足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采用新的音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现手法,充分挖掘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宝贵资源,在继承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 进行发展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运用了传统的音乐素材,使作品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寻求在继承中发展。 王志信在创作中选择了最具普遍影响力的原生态传统民歌作为基本素材,并对其进行不同 程度、不同规模的变化、发展和创新。在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的艺术特色中,这一点最为 突出,也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作品上主要体现在根据原生态传统民歌的改编曲 一类中。如兰花花、孟姜女等。 原曲兰花花是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多段歌词并带有叙事性,地域风格十分 鲜明。但多段歌词重复同一旋律,不免给人一种单调冗长的感觉。因此,王志信在保留原 曲调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发展。首先,突破了原始民歌四 旬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保留了一头一尾的原主题音调;其次,在中间部分运用多种不 同的现代作曲技法,在音乐上进行大幅度的变化创作,通过几次转调和改变节奏,拓宽了 音乐主题。从而把一首简单的原生态民歌发展创作为一首憾人心魄的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 型民族声乐作品。 第二,在借鉴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揉和地方戏曲特点。我国的戏曲艺术 博大精深,曲种就有三百六十多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极大的影响着当今专 业音乐的创作。由于王志信在中央歌舞团曾经得到过各地戏曲艺人的“口传心授 ,因此, 在他的创作中,继承借鉴了很多中国戏曲艺术的声腔特点,并将之巧妙地揉和与自己的歌 曲创作中。 木兰从军的音乐素材就选自于豫剧唱腔。他没有直接采用豫剧花木兰的某段 唱腔,而是选择了豫剧唱腔中最典型的“慢板”、“二八拍曲调,将其揉和到木兰从军 的旋律创作中,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豫剧昧。如第一段“昨夜见军贴催我爹爹出 征去”中的“去字,就要采用戏曲式拖腔的处理;接下来的部分,“怎么办,怎么办? 难坏了姑娘花木兰”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字“兰”,就是典型的河南豫剧中的下滑音;在作 品的第五段“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 ,作者则采用了京剧板式中的“垛板”,通过 紧缩节拍、节奏,使音乐变得紧张、浓烈,并富有戏剧性。 第三,曲式结构宏大,有着很高的演唱难度,同时又很“上口 。随着民族声乐艺术 的发展,短小的民间小调已不再符合时代的需求,不能满足演唱者声乐技巧的发挥。王志 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尤其是根据传统民歌改编和民间传说创作的歌曲,结构相当复杂,音 域跨度相当大,节奏的变化对比也非常的强烈,因此,演唱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志信是学习声乐出身,这点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根据自己的亲身体 会,在创作中他特别注重旋律走向和歌曲戏剧性的发展,思考什么样的歌曲能更大限度的 发挥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并且演唱起来又非常的舒服,也就是我们说的“上口。因此, 他的作品受到了很多演唱者的传唱和喜爱,是众多音乐会和大型声乐比赛中的常选曲目。 第四,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赞美和讴歌。在创作中,他十分善于把握和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语汇,成功地塑造了我国古代传统女性的形象,使其优秀的品质 更加深入人心。如花木兰、孟姜女、王昭君,她们的故事在我国的历史上,都是深受人们 喜爱并被广泛传颂的。王志信根据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创作了木兰从军、孟姜女、昭 君出赛等作品,成功地将她们的形象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毫无雷同,各具其美。 最后,王志信在艺术创作中灵活的运用了对比统一表现手法。笔者认为,这是其作品 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正是笔者在本文中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从这个视角去全面 分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对比统一手法在王志信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代,易经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老子提 出“反者通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后世的哲学 家常用分合、两一、参两、相反相成等概念表达事物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思想。在 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 的思想中就包含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 出“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亚里士多德则讨论了一系列范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 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也创立了对立统一 规律的科学形态;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 东在矛盾论中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具体工作 中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h 1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 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从而 推动着事物发展。 一、论音乐中的对比统一 一切事物都是如此,音乐艺术也同样。早在公元前6 1 4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 派就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1 5 这种存在于各音乐要素间的“对立,在艺术的 表现手法上被称为“对比 ,即音乐节奏的快与慢、音乐旋律的长与短,音乐织体的密与 疏、音乐情感的悲与喜等之间的比较和对照。本文笔者就是从“对比统一这一艺术表现 手法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和阐述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更简单一点说,这种对 比即表现为音乐要素的各种不断变化,当然,是在音乐作品整体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变化、 对比。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柏西- 该丘斯在音乐的构成中提n - “各种艺术共有的一 个基本原则,这便是既有统一,又要变化。音乐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没有人会愿意听 一成不变、单调乏味的乐曲。而变化就意味着对比,对比是音乐风格、情绪、形象的展示,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音乐发展的动力所在。当然,这里说的对比是统一中的对比,我国的传统音乐正是以统 一为前提,以求对比。没有统一只有对比的音乐是杂乱无章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晏子有一种哲学被称为折中、调和论,就有关音乐方面作过这样 的阐释:“音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 成也;清浊、长短、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 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日: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 亦日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6 】其中, “相成 即相互统一,“相济”即相互对比。可见,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音乐上的对比 统一理论,音乐是相济相成的,既相互对比又相互统一。西方的音乐更是如此,一首作品 一般先有呈示部交代出作品的基本形象,然后从多个角度和侧面进行扩展、充实和完善, 从而使音乐形象具有鲜明性和模糊性、抒情性和激烈性的对比,正是由于这种对比,才使 得音乐形象的发展具有了足够的动力;同时,宏观得来看,各个素材的连接又是统一和完 整的,使作品在具有戏剧性的同时,也富于哲理性。 如交响曲通常都是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多为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分为三部分 且以对比为主要特点;第二乐章为慢板,速度徐缓、抒情性强,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多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具有鲜明的舞蹈性;第四乐章又 称“终乐章 ,多采用回旋式奏明曲式,速度很快,表现胜利或狂欢等情景或形象【7 】。四个 乐章之间有对比有统一,形成对比性的统一。从单一的曲式结构方面说,比如在回旋曲式 中,在主部主题的重复中插入与主部主题对比的插部音乐主题;而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是从 主题的材料出发,通过各种变化对比进入乐曲的高潮部分。 二、对比统一思想在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中的体现 思维是辨证的,音乐创作的思维更是如此。一个音乐形象往往要通过几个不同的角度 进行展示,才能得到完美统一的塑造。这时,对比统一手法的运用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一般来说,歌曲创作常用的对比手法包括:速度、节奏、节拍的变化,音区的调整以 及调式调性的转换等等。 通过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全面仔细的分析,笔者发现,对比统一手法在其作品中随 处可见,无论是从作品的取材、音乐本体,抑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在对王志信老师的 采访中,他也特别提到:“周易的天地阴阳,毛泽东的矛盾论,这都在说明宇宙万物都是 对立的矛盾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音乐创作也是如此。所以,对比统一思想是我进 1 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创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思想。 ( 一) 、音乐素材的选择、音乐画面的塑造 音乐素材是作曲家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 由于它是在创作之前积累的,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和原始性,是最基本、也是最生动的创作 元素。而这里说的音乐画面则是指作曲家通过创作,来塑造某种意象中的音乐形象,虽然 这种呈示是抽象的、多解的、不确定的,但正是由于这样,才会给听众提供更广阔的艺术 想象空间。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在第一章对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的艺术特色分析中,笔者阐述了其创作的选材,大多 运用了传统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对其加以改编和创新。也就是说,王志信的创作始终是以 民族化为主旨的,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从而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那么,首先笔者就从创作的初始阶段作 品选材开始入手,以实例分析来深入研究王志信对比统一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桃花红,杏花白是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山乡青年男女的爱、 情描写,表现了今天农村的新面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赞颂;在这首 作品中,王志信是采用同一类民歌品种的两种相反基调的原生态民歌主题作为素材加上 作者自己的创作,将三者加以对比整合,使之成为一首新作。 桃花红,杏花白是流行于山西北部的一种“开花调”的代表曲目,全曲共8 小节, 是呼应性的两句体。这一主题抒情优美,曲调婉转动人。 03 5672 7l65 5 _ ”t r 警,州一 r 糍“ 22212 5613 l i 一。、 ;南;= 日茹“”日2 o 目目一 概诧裳你瓿织鬏 霸道貉娩诧蜂裳 小 。- 丝娶7 65 。l 巡巡巡盟l 骐銎拿5 。:1 1皇= 2 _7 - 嚣= = 嚣= = = 一 号= - = 芋2 笋= = 气彳 惫往来你辘 向攫缝野向麓升呀嘲仑呀弼 浆 镳迸酃螽诧澍黪黪池街舔援篇旋 袈呀。镌争呀嘲毓 中间是作者的一段创作,在作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作用,从而引出了下一 相反基调的主题。 、,。、 6665 6 1 2l3332 356 一l6 656 4352l5 6352212l 1 = = j 嚣一 一i = 毫= 宅= = ;= = ,:- 一一= = :t ;= = = ;= 一 花板鹑,j ,铆酥 擒祭l l l 砭藏蟊,l封i 越滋嘲个嘲嘲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接下来的间奏节拍忽然由前面的4 4 拍转成8 3 拍,节奏也逐渐加快,随着1 1 小节的 过渡,转入了下一曲调著名的山西民歌“开花调 门塔塔开花,采用了原生态民歌 中较为少见的8 3 拍曲调作为创作素材。三拍子富有舞蹈性的节奏欢快而跳跃,极富动感, 与开头的桃花红,杏花白曲调形成鲜明对比。 ,、 ,、1 556i543i5 2 3 5i 7 6 5 l 15i 76l15 61 l 5 i _ _ h _ _ - - 州一 - 1 0 _ _ _ 。 - “_ “;= 笔篇= 。訾訾 o 一 - 。:。- 。 ,掣* 罱端 l 嶝弛j r f 琵调扔过绻芦i 声辫允鲧心怀 尸、,、- 1 重i 骥l 望磐l5 。i 塑塑l 韭堑i 堑驻l5 。震孵蘩呀个聚呀个 繁 羚芘蠲睡 绺l i l 花花歼 重复是实现统一原则的重要手段,而在重复里又体现着对比,也就是说变化的重复自 身就体现着对比。因此,作品最后的段落又重新回到桃花红,杏花白的主题,节拍回 到了起初的4 4 拍,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再现,将音乐进一步发展、延伸,推向高潮,并与 开头形成呼应,体现了整部作品的完整统一。 。,、,、 兰15612 _ l24 ) l55 5 45 6176i55 5 43 352 l 一哪掣,”p 期一“h _ 一喟晌_ 一o ” # 嬲”州”一一狮 i 。_ _ “日8 聊”o 螂 黝i i 橇彳乏敷俗城约,鬏街仡系鑫:藏n 掰俊 _ _ _ 5 652 3 55 6 6i5 635 2 21 一l545 61 76 i 一 一”2 ”r 等等哔 2 瑷出越野向翮升呀啊拿掰呀麓伴唱t 黝 , 作品最后结束在一个高八度的“啊个呀呀呆 上,将乐思进一步延伸,表达了作者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其次,王志信在艺术创作中十分注重对作品音乐画面进行塑造,给听众留下广阔的想 象空间,从而使得其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而且,在音乐画面的塑造方面,他同样重视对 比统一手法的运用,将一幅幅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音乐画面展示在听众面前。他的代表 作木兰从军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木兰从军是以汉乐府诗歌木兰诗中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为内容编创的。木 兰诗又名木兰辞,北朝民歌,是一首以无言体为主的叙事诗。它主要记述了花木兰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动人故事,塑造了一位勤劳、机智、善良、勇敢、不慕功名富贵的 巾帼英雄形象。首先,作者以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为内容,自然就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次,王志信以河南豫剧的音调作为创作基调,同时采用了戏曲板腔体的音乐发展手法, 使曲调具有丰富的民族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对王志信老师的采访中,他说:“这首 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创作完成,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搜集了各方面的资料,光草稿就用了无 数。但是,我的创作思想非常明确,我想塑造一幅画一位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 巾帼英雄的画面。因此,从作品的前奏开始,作曲家就已经开始了音乐画面的塑造。 前四小节是整个乐队的合奏,力度在“f ,上,描写了横枪立马、在战场上驰骋的花木 兰的英勇形象,是对花木兰“刚的描述,也是对整个全景的描写; 矗呈垒业之l通鲢艘蕊s,:-it 2i - i旦亘呈垒业l 吁一一l 亘= 窒鲢艘量 但是,花木兰毕竟是一个女孩,有着“柔的一面。因此,接下来弦乐进入,音乐弱 下来,奏出了抒情的旋律。通过连续四个三连音的渐进,作者展开了一幅画卷,开始由远 及近的向人们描述画卷的内容。画中有山有水、有树有村庄,村庄中有一座小房子,镜头 由远及近逐渐推进。当镜头推到小房子时,屋内的灯亮了 釜宇黾l4 一- 4 7 65 v 65 3l2 532 , 。 , 、, 265 j il 、,;、 a 拿 1612424545i 争757171 2 - i 屋里一位女孩正坐在一台织布机前,一边织布,一边皱着眉头。连续两小节的 5 25 025 煞i5 2 5 025 ,童轰l 是模仿织布机“吱咔吱咔吱咔吱,吱咔吱咔吱 咔吱 的声音,伴随着织布声,作品进入了主体部分。 从前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塑造音乐画面时,分别对整体和局部、远景 和近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有对比有统一,完全将人们带入了作曲家所设计的音乐世界中。 不仅前奏如此,作品的主体部分对音乐画面的描写,同样也采用了对比统一手法。 如作品的中段,“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王志新分别对 古代战争的近景和远景即近战和远战,做了细致的刻画。 首先,是对近战的描写。“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王志信采用了激烈的传统戏曲 中的垛板手法,近距离刻画了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士兵们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剑,有的挽着 强弩,进行着激烈的厮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2lo612 l 32 l o61 l 566i53 i 122f 挥嬲境强弓;踏黯马蹄丧髯鹫挽强弓;黠踏 6 l 丕丝i 6i 壹v 主i i 墨一i 一i x 输1 马蹄燕挥锅簏强弓黯绪跨蔹。 接下来,是对远战的描写。“将军百战多,碧血染旌旗”,这里一改前面的垛板手法, 采用了传统戏曲中紧打慢唱的摇板形式,远距离刻画了战场上战马奔腾,锣鼓震天的激烈 交战情景;而钢琴伴奏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是对战马奔腾中马蹄声的描写,生动 形象。整体描绘了花木兰横跨战马在战场上驰骋,所向披靡的大将风范。 孵匈黼 j 。、 - 4 _ i 当童l 毒至至l 舌一i 邑一i 皇l j 鱼i 主一i 墨一l 一 将军管凌多,碧斑染藏麟 毛。毛i 鑫i _ e 陌求nin14 6665 5 一i 邑一1 7 厂i l m l , 膏:5 曼i 羔羔i 一iii 52 一i6 一1 i 7 一 将苇篱缒多,碧血 雅耱旗。 由此可见,王志信采用对比统一的手法塑造作品中的音乐画面,不仅刻画得生动形象, 而且做到了细腻、逼真,给演唱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想象查间。 ( 二) 、音乐本体创作方面 音乐创作是作曲家的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共同作用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感性思维 是作曲家自身对生活、对事物的感性体会,主要体现在作品的风格特点上;理性思维则是 依赖于现代的创作技法,主要体现在作品的音乐本体创作。正是由于在音乐本体创作中对 比统一手法的运用,才使得音乐风格的日趋多样化。王志信的声乐艺术创作不仅注重对民 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还善于借鉴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并将两者很好的融 合在一起。 在音乐本体上,无处不体现着王志信在创作中对比统一的主导思想。这包括对歌曲结 构的写作、节奏的应用、旋律的走向创作、和声调性的使用,以及速度、力度、音色的变 化等等几个方面。 1 、歌曲结构的对比统一 结构是一部音乐作品的基本框架,犹如人体的骨骼,支撑着整体的存在。它使作品合 于一定的逻辑中,并完善着音乐作品艺术的美。一首成功的作品,除了具有鲜明生动的音 乐形象、优美动听的旋律、典型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和声调性之外,也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必然有着严谨、合乎逻辑的结构布局来深化作品内容,增加作品的美感和魅力。从而使作 品的形式和内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并完整地统一起来。这种歌曲结构上的 对比统一,在王志信的作品中主要表现为起、承、转、合四个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岗位安全操作指南
- 纺织服饰色彩搭配规定
- 医疗系统药学工作者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 医院健康教育医师工作计划范本
- 一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
- 智能物流科技公司股权转让与物流系统优化合同
- 跨境电商担保合同风险预防与法律保障方案
- 离婚房产分割及贷款偿还、房产处置协议
- 私营企业生产员工劳动合同与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协议
- 二手房购房合同中约定房屋用途限制的范本
- 一年级行为好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答案
- 叉车工作手册
- 干式气柜检修施工方案
- 佳能-EOSM-相机说明书
- 2024年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无机化学》课件-第6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 货运代理运输服务合同范本2024年
- 5.2 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经典脑筋急转弯400则
- 2024-2030年中国移动DR产业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