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画家顾恺之.ppt_第1页
魏晋画家顾恺之.ppt_第2页
魏晋画家顾恺之.ppt_第3页
魏晋画家顾恺之.ppt_第4页
魏晋画家顾恺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美术,画史“第一人”顾恺之,上一节我们讲了,在这一动荡不断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杰出的书法家团体,而顾恺之可以说是画史留名“第一人”。书画艺术是他们体现强烈自我意识的理想形式,所以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都由此转化为深刻的艺术表现,引导中国艺术向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发展。,顾恺之,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在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与桓温子桓玄颇有往来,深受桓温和谢安赏识。晚年任散骑常侍,62岁去世。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时人以“才绝、画绝、痴绝”来形容。,相传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又有一次他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一笑了之,可见其豁达天真之性情。南京瓦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其实他就在庙里用一个月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满足宗教造像的要求,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痴人”小传,因此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从顾恺之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看到的不是政治权力方面的荣显和骄傲,而是他个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天才显示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上,谢安因而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以无传,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如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烈女仁智图(故宫博物院收藏,宋人摹本)和洛神赋图(宋人摹本,故宫博物院藏),它们大都反映了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这些精美的摹本中,最值得重视的是顾恺之的造型语言,即它的线描风格。,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女史箴图是根据女史箴一文所画的插图。该文由西晋张华所做,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一些道德箴言。顾恺之在这一画卷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动人形象,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漏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与风采。古人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说明它体现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全图按题材划分,共12段,现存9段,均各有箴文。每段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图中人物神态宛然,线条匀细而流动,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之美,设色典丽秀润,全画呈现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此画为宋代绘画摹本。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国外。,第一段“玄熊攀欗、冯媛趋近”,护卫汉元帝的故事。一念之间的心意,往往最令人感戴。,插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第五段画床帏间夫妇相背,男子揭帏作仓猝而起状。插题箴文“出其言善同衾以疑”,咫尺成千里,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乎?,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班婕有辞防微虑远”,后妃之德也令人动容。,第三段画冈峦重叠,人物射猎于山间.插题箴文”道罔隆而不杀替若骇机”,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是盛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一种美德。,第九段女史端立,执笔而书,前有两姬相伴而行,相顾而言。插题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两句。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为鉴。,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年轻时钟情于女子甄氏,但后来甄氏却嫁给了袁绍之子。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后,其长子曹丕纳甄氏为夫人。后来曹丕称帝,立甄氏为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甄氏被曹丕赐死于后宫。事隔一年,曹植入京觐见,曹丕又将甄氏生前的爱物玉缕金带枕赠送于他。曹植睹物思人,伤感不已。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在洛水溺死后为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洛神赋图在古代曾被很多画家画过,而且有很多宋代摹本,都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卷,人物形象基本上类似,只在构图上有景物繁简的不同。那一景物较简的,在风格上具有更多的六朝时代的特点。画卷的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那寄寓着他的苦恋的、美丽的洛水女神,出现在平静的水上。画面上远水泛流,洛神含情脉脉,似来又去。洛神的身影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意。这样的景象正是诗人多情的眼睛之所见。曹植在原来的诗篇中曾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来形容洛神在水上的飘忽往来。、,谢谢观赏,洛神赋图(宋人摹本,故宫博物院藏),烈女仁智图也是根据列女传中的故事创作的。其内容主要讲述:汉成帝沉湎于酒色,宠信赵飞燕姐妹,朝政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危及刘氏政权。楚元王四世孙光禄大夫刘向(前77前6年)针对这一情况,采摘自古以来诗书上所记载的贤妃、贞妇、宠姬等资料,编辑成列女传一书呈送汉成帝,希望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刘氏政权。全书按妇女的封建行为道德准则和给国家带来的治、乱后果,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此即其中“仁智卷”部分。从绘画图卷上看,其恩物的形象、动作、服装、画面构图,和女史箴图都相差无几。这类故事在封建时代很受欢迎,顾恺之为此制作了专门的程式,其影响就更大。,烈女仁智图(故宫博物院收藏,宋人摹本),仁智卷共收集15个列女故事。此卷为残本,其中“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其余5个故事则全丢失,又错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故事。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如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绶带并配挂长剑;女子梳着垂髾髻,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是模仿赵昭仪的新妆,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又蘧伯玉所乘坐的马车称“轺车”,亦为汉代形制,描绘得非常细致而无错误,这些都可以从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和壁画中找到与之相应的图象。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中,表现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马车声的一段,与此卷所表现的同一内容相比较,无论是构图布局还是人物的姿态手势都非常近似,可以证实其与列女仁智图同出自一个古本。而在传摩过程中,后者更为忠实于古本原作。据汉书记载,刘向在向汉成帝呈送列女传的同时,还呈送了列女颂图,并画为屏风。汉成帝的班婕妤失宠后,在她的诗中曾谈到在宫内看到列女图,并以此来鉴戒自己。这些都载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东汉时代的画像石、砖中,有不少表现列女故事的题材。画史并载蔡邕曾创作有小列女图。这一时期列女图的大量出现,既是出于宫廷政治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在社会上广泛推行妇女的道德教育,借以维护封建秩序。,在这一时期,绘画上被称作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有代表性。顾恺之在绘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