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刑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 缓刑制度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酱遍欢迎。新中国成立聪,借撼国外 豹立法经验,在烈羁键廑孛墩秀缓瑙瓣出了一露之她。但5 0 簪戆实践表鞠,我基 缓刑制度的邋用并没肖充分达到预期的要求。由于立法表述的模糊,导致实践中 嚣一麓骰法镄不统一;理论秘究对纂零瑗论鹣鬻释篷迎较浅懿劳嚣憝冷落。签子 此,本文将对缓刑制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 、o 分,鳕5 万余字。声一 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通过对缓刑的蕊然性认识和目前缓刑制度的研究现 状,引出文章的主题。 第二部分,缓烈剡度蚋淡变。该鄹分对巾终缓烈戳度的产生、发攫以至成熟 做了简单梳理,从侧面印证我国缓刑制度所处的阶段及发展鬻求。 第三黎分,缓裂麓度熬摄述。该部分对缓测钊度懿含义、在爱爨嚣系中麓位 置、与其他相关刑罚制度的区别及现代缓刑制度的类型进行了重新定位,澄清了 当蘩漾沦聚究孛熬一楚模赣、混熬懿诀谈,势实践据溪了更鹱瘊翦撵母。 第四部分,缓刑制度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从缓刑制度的价值蕴岔着手,分析 籍纳蹈各国缓潮籍庭随理论蕊穑无争 乎两个:一是教育耐理论;二怒潮事政策学 说。暾进一步指出,理论基础并不因适用于枚会主义中国而澍所不丽,从而为中 国缓衍j 制度的正确运用奠定了理论报瑟万 第五部分,缓刑锻竞立法规范的 g 鞍分攒。该部分对当今谨界务嚣适用缓捌 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缓刑的适用、考验及法律后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 莸鏊瑷行实践争应当继续接符豹徽法摹拜应当氆鉴嚣努秘缝方。 第六部分,我国缓刑制殿所存在的问题殷完善。该部分对我国遗用缓刑过程 中羼存在静疑难 霹瑟稻亟待辩决孵一缝闯题避行了深入箭拆,提出了爨己懿建议。, 菸键词:缓璃:缓精犯:缓掰期阉;缓羽考验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u s p e n s i o no f s e n t e n c eh a sb e e nw e l c o m i n gs i n c ei tw a s b o r n ,t h e 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d r e wo n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e x p e r i e n c eo f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n dm a d er o o mo ni ti ni t s p e n a l t ys y s t e mw h e nf o u n d e d b u t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a c t i c eo f t h el a s tf i f t yy e a r s ,t h e e f f e c ti sn o ta sw e l la so u re x p e c t a t i o n t h e r ei sn o tau n i t a r yc r i t e r i o ni np r a c t i c e b e c a u s eo ft h ev a g u el e g i s l a t i o n 。i nt h ef i e l do ft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 ,s o m ei n t e r p r e to f e s s e n t i a lt h e o r yi sf u l lo fc o n f u s i o n t h ea i mo ft h i sp a p e ri si no r d e rt or e s o l v et h e s e q u e s t i o n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sa b o u tf i f t yt h o u s a n dw o r d s ,c o n s i s t so f s i xp a r t s p a r to n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p a r th a si n t r o d u c e dt h eb a s i ck n o w l e d g ea n dt h e 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o f s u s p e n s i o no f s e n t e n c e t h e n i td r a w sf o r t ht h et h e m e p a r tt w o ,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t h i sa r l i c l ec a r d s s i m p l yb o t hi nd o m e s t i cc r i m i n a ll a w a n da b r o a dc r i m i n a ll a wa b o u t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m a t u r i t yo fs u s p e n s i o ns e n t e n c e ,w h i c hh a sc o n f i r m e dt h ep e r i o da n d r e q u i r e m e n to f s u s p e n s i o no f s e n t e n c e 越p r e s e n t p a r tt h r e e t h eo u t l i n eo ft h e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t h i s p a r to r i e n t a t e sa f r e s h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 t h ep l a c ei np e n a l t ys y s t e m ,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f r o mo t h e rr e l a t i v ep e n a l t y 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t h et y p eo f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a n df r o mt h i si th a sc l a r i f i e dt h e c o n f u s e dk n o w l e d g ei nt o d a y s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 ,a n dp r o v i d eam o r ed i s t i n c tg u i d e f o rt h e p r a c t i c e 。 p a r tf o u r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o f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 v a l u ei m p l i c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s u m m e d u p t h a tt h e r ea r et w o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e si nt h e w o r l d :o n ei st h et h e o r yo f e d u c a f i o n a lp e n a l t y , t h eo t h e ri st h ec r i m i n a lp o l i c y t h e nt h e a u t h o r p u t sf o r w a r dd e e p l yt h a tt h e r ei sn o 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t h i s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s u i t i n g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c o r r e c t l yi n c h i n a p a r tf i v e 。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 t h i sp a r th a s a n a l y z e ds o m ek e yq u e s t i o n si n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s y s t e ms u c ha s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 p r o b a t i o na n dl e g a lc o n s e q u e n c e t h e ni tc o n c l u d e s n o w a d a y sw h a tw es h o u l dk e e po n a n dw h a tw es h o u l dl e a r nf r o mo t h e re o u n t f i e s i np r a c t i c eo fc h i n a 。 p a r ts i x t h eq u e s t i o n sa n dt h es u g g e s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a t t h ee n do f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a u t h o rh a sd e e p l ya n a l y z e ds o m ek n o t t yp r o b l e m sa n di m p o r t p r o b l e m sd e m a n d i n gp r o m p ts o l u t i o n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h ep r o p o s a l s k e yw o r d s :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p r o b a t i o n a l c r i m i n a l ;p r o b a t i o n o ft h e s u s p e n s i o no fs e n t e n c e ;p r o b a t i o n a r yp e r i o d 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一、导论 ( 一) 问题的提融 十九世纪中叶激育刑论的兴趣在世界刑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就是首 先京嚣方翁一些鏊塞窭鬟莠黻强大瓣生命力逛逮扩箴被整嚣各国营遮接受秘采蘩 的缓刑制度诞生了。缓刑制度代表了世界刑罚的发展方向,在当代世界各网同犯 罪斗争的实践中褥列相当广泛的运稍。有的国家,谢如日本,据有关资辩介绍, 寿6 0 以上躺被笋处囊出刑豹罪犯披遥爆了缓刑,露豹国家甚至超过了这个比铡。 缓刑在打击和预防犯罪中正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被司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懿嚣弱执行潮疫,受警了螫筹各莺攀者翻静青濂。漾鲡有秘学者掰说:缓掰“在 抗制犯罪的删事政策中担当个相拨重要的角色,_ 珂谓除了刑罚与保安处分等两 个既有支柱乏外的第三支柱”,是“刑法中的第三轨”,是“特种的耐筠制度”o 等。 缓测潮度在滔琢上享骞如戴嵩熬声豢,使褥我国豹学者在藏几年对这一翔题疆究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颁布到1 9 9 7 年修订,前后的立法变革 足筻乏谨明了这点。 ( 二) 我国对缓刑制度的研究现状 自新中圈成立以来,我圈刑法学界关于缓刑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 至嚣蓠,撂不完全统计,我嚣在不翔类蝥静聱j 耱上发表了j 纛一虿篇关予缓潮镄废 的论文,公汗出版了一本缓刑方面的专著。此外逐有六篇缓刑方面的硕士论文。 现阶段对缓刑制度的研究特点燕:第一,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搁结合。缓珊制 。( 臼l 林山阳著:刑罚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 9 8 3 年版,第2 0 7 页。 l 度研究以完善刑法为己任,刑法修改又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第二,研究范围 逐步扩大。缓刑研究由重视中国刑法缓刑的适用扩大到中外缓刑比较研究;由重 视缓刑裁量研究扩大到缓刑执行研究再扩大到缓刑理论基础、缓刑价值研究。 第三,研究逐步拓深。缓刑研究逐步由泛泛研究进入专门问题研究,如对缓刑考 察的研究,对缓刑保护管束制度的研究等。 但在近几年,学者对缓刑制度的关注似乎淡漠了许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应 该的趋势,尤其是在各国都极力主张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的今天,缓刑仍应 是一个需要深入挖掘的领域,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有许多问题亟待澄清、 解决: 1 理论界对缓刑所下的定义比较混乱,如何找到一个基点抓住本质对其含义 作以科学地阐述是当务之急; 2 对世界缓刑制度类型的划分可谓是异彩纷呈,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指导思 想来合理地归纳需要深入探讨: 3 任何刑罚执行制度的产生都有其深厚的理论根基,从西方借鉴过来的缓刑 制度也不例外,但以报应为基调的中国刑罚与以矫正为中心的西方刑罚理论在缓 刑制度的根基k 是否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4 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缓刑应处在何位置仍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 5 管制作为一种刑种在执行上与缓刑非常相似,如何正确地适用二者是实践 中的一个难题,而理论界却对此鲜有论及: 6 1 9 9 7 年修订的刑法虽然也对缓刑制度作了比较完善科学的改进,但几年的 实践表明,我国的缓刑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完善 我国的缓刑制度是任重而道远的研究课题;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刑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立法并人世界刑法改 革轨道的前提,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 三) 颈巍逡客 本文关予缓测鲍辑究主矮是匿绕上述耀题进行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 方面: l 。关予缓雾l 静产生发爨,努缡联健缓剐麓度瓣类鎏; 2 清理论界混乱的缓刑定义,通过对缓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明晰与 其他潲罚制度界限; 3 从缓测的贽蠖蕴会爨发探板缓刑的璎论基础: 4 中外缓刑制度立法规范的比较分析; 5 。我嚣缓嚣制度繇存穗翡阉怒获完善。 ( 姐) 研党方法 笔者认为方法论的革新是刑法学不断创新的霞要前提,“因为随着刑嘹法理 论静不断发簇,繇究方法翔祭一翔茭糙不邋符莘薪,溺事濠毽论难跨度戆突谈与 飞跃。”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刑法理论繁荣的可靠保证。注释的方法、比较的方 法、历史的方法、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等等,均可以为莉法理论不断提出 薮思路,其髂翡方法虽然多糖多撑,骂克思藏义豹熬搴理谂缀爽不可薹。“辫泛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盘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研究刑法学的根本方 法”,雪穰零指针必绥坚守。本文正怒在骂壳卷主义报本稽种静指弓l 下,综舍运磊 历史的方法、注释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哲学的方法等,力图对缓刑制度的理论 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一次梳理,以期深化缓刑制度的理论研究,以达到对缓刑 裁蹙懿瑙法立法及霭法逶援骞掰韵兹。当然,毫予炎辩占露豹有限,更重樊豹是 本人水平有限,这一目标恐难实现。但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燕中。”目标定 得嵩些或更有益。 。藩必受主壤:弼事法攀疆竞瑟书( 健总寒) ,孛蕃薮法失学毒凝撞1 9 9 8 年簸t 第9 嚣。 。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9 页。 t3 ( 五) 研究的意义 缓刑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普遍欢迎,成为国家控制犯罪的重要刑事政策,保持 着比较高的适用率。虽然有人也曾对缓刑提出非议,但绝太多数人对缓刑是持肯 定态度的,对缓刑制度的未来充满信心。如美国学者克莱门斯认为,缓刑是对付 犯罪的明智政策,是刑事政策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预防犯罪工作中,能够而 且将继续担负重任。缓刑之所以被规定在很多国家的刑法中,而且在适用中一直 保持比较高的比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理论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概括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 根据贝卡里亚的罪刑阶梯理论,刑罚应当与犯罪在性质上相似,在程度上相 当,在执行上相称。回如果行为人罪行较轻,应服的刑期也就较短。然而短期自由 刑的弊端很多:其一,由于刑期有限,罪犯的改造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形成罪 犯改造期与罪犯所服刑期的矛盾,以至罪犯不能从有限的刑期中得到应有的教训; 其二,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罪犯可能不但没有悔过自新,反而会受到 交叉感染,习得新的犯罪技巧,巩固其犯罪心理。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是个国 际性论题。早在18 7 2 年伦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上就已讨论到了这 个问题,1 8 8 5 、1 9 2 5 年等以后相继举行的刑法及监狱会议都一再重申这一论题。 有人认为应用罚金替代短期自由刑,有的主张代之以限制自由刑,甚至还有人认 为应当废除短期自由刑。比较而言,适用缓刑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缓刑制度 也正是为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而走向世界刑法舞台的,布伦格提出缓刑的基本 理由也正是基于此考虑。 缓刑是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问内附条件 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罪犯无需被关押入狱,所以也就不可能受到犯罪思想与 恶习的交叉感染。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4 7 4 8 页 。转引自蔡抠衡著:t 中国刑法史j ,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页。 4 2 缓刑有利于促进罪犯改恶从善 我们知道,罪犯改恶从善的前提是知罪并悔过。缓刑适用的对象是恶性比较小 的罪犯。在我国,须是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 分子。恶性大小不同的罪犯对刑罚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恶性大的罪犯 对刑罚的感受力比较迟钝,而恶性较小的罪犯对刑罚的感受比较敏锐。缓刑正是 科学地考察了罪犯的这种心理,不管是从刑的配置还是行刑过程中的种种处遇, 均体现了这种适应。正因为如此,被适用缓刑的罪犯容易形成悔过心理;同时因 为缓刑又保留了刑罚的执行可能性,这样可使罪犯受到一种持续的潜在的压力, 有利于罪犯自我改正行为,从而养成良好习惯改变原有的心理结构,得以自新: 此外,由于缓刑体现了给罪犯以出路的刑事政策,从而促使罪犯形成热爱自由、 珍惜自由的需要,这种需要会促使罪犯遵守有关规定,改恶从善。 3 缓刑可以促进罪犯的再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自然人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社会规范、掌握生存与发展技能成为社会 人的过程。绝大多数人在这一过程中是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但也有一部分从跨 越道德规范走向了犯罪。所以国家要强制这些人进行改造重新融人社会的大群体 中。缓刑便是各种强制措施中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首先,从犯罪 人的心理特征分析,一开始罪犯的改造绝大部分都不是自愿的,需要一定的强制 力作后盾,而缓刑作为国家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自然有着最有力的保障;其次, 使罪犯再社会化是缓刑的首要目的。正是基于此,缓刑的执行便有了不同于其他 刑罚的独特之处:将罪犯置于社会中管理、感化,把他们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 来看待,使其悔过迁善,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或谋生的手段,以使他们再重 返社会时,能够为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中的守法公民。 4 缓刑利于减少国家的经济支出 。翟中东:t 论缓刑舶四大价值,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 0 0 1 年第l 期。 5 获经济角度看,爨罚妁撬行也怒一种成零投入,晷家遢避久力、耱为、瓣力黪 投入,以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提到经济,就不能不考虑刑罚执行中的投 入与产出的问题。以监狱为中心的刑事制裁是昂贵的、高代价的彳寸出,对于犯罪 悸第较轻囊溺恶投不是太强戆驱嚣分子,零来苓执蠢裂羁、减少执惫或不实甄;执 行就能改造好,如果基于报应或是其他方丽的考虑,非要将其投入监狱中进行教 纯,无疑麓霭法资源的浪费。缓潮豹适蘑帮元需邈些戒率豹投入,应兰 薨是一种 讲求效益丽又行之有效的删罚执行制度。 二、缓刑制度的演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必然憔和偶然性的统 一。要深嚣了簿巍掌握缓潮遂稃法律潮度,毙莰薮含义上挖掘还迭运不够,还必 须深刻了解它的历史,这样才能掌握这种制度的现况,正确预测它的未来。才能 结合各国的实践从而明晰我国到戚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韵缓莉制度才会符合历史 巍睾主会发疑戆爨要,这瞧燕是笔者在戴硬究缓璀粼度起源及发展豹意义掰在t ( 一) 豳外缓刑制度的起源 缓刑稍度莛嚣学1 9 毽纪鞠器方嚣家,这是法学界静共移专。毽簸早趋繇予瑟i 个 国家则说淡各异。有的学蠢认为,“缓刑制度最初为j b 美波士顿市所采用,即1 8 7 0 年的缓刑法。”国有学者认为:“缓刑制度魑1 9 0 7 华在英国创立的作为替代惩罚的 楚理犯人酌一秘方法。”霉魄毒大将法星黪参议昃券箢揍尊为“缓弼之父”,谈势缓 刑酋先是布伦格倡导的。 还有的:攀者则认为,缓刑最早起源于1 8 4 2 年以来在英 营汗始执行的缓予宣告秘旋。 。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编:法学词典,上海辞书鼢 跹社1 9 8 9 年版,第1 0 0 7 页a 。【英】戴维m 沃党主编:牛律法律犬粹舆,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一光明日报出版社 1 9 9 8 年舨,第7 2 4 页。 o 攀赍方著:鸯商刑挝:毅研究氟话辕 民离摄柱1 9 9 2 年蕴- 第3 6 7 委。 。高铭喧主编:刑法学原理( 第量卷) “e l $ 1 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4 4 2 页;r 意】杜里嶷帕多瓦 尼著。胨忠# 译:( 意太剃珊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 9 9 8 年版- 第3 5 7 员 6 1 缓刑制度的萌芽 缓刑制度并不是以突变的形式产生的,而是有一个艰难曲折的孕育发展过程。 在现代意义上的缓刑制度产生以前,有很多类似的制度对缓刑制度的形成有很大 的影响。根据笔者所收集到的材料,以下这些制度都与缓刑的产生存在着某种关 系: ( 1 ) 英国的“恩赐牧师制度”。“恩赐牧师制度”又称“牧师特权”,最初在英格 兰是用以免除刑事法院对神职人员的判决,后来扩展到所有能朗读圣经的普 通公民,将其送至教会法庭审理,以减轻苛刻的刑法判决。因为“牧师特权”制 度能避免或减轻某些刑罚的执行,并附加一定条件等处遇方式,具有现代缓刑的 某些特色,所以被认为是缓刑制度的萌芽之一。 ( 2 ) 中世纪英格兰的“具结释放”。“具结释放”是法院在犯罪人出具不再犯罪 的保证或者由保证人提供担保后将其释放的一种处遇方法。这种处遇在当时是为 了避免审判之前过长的监禁而设立的,不仅具有人道主义倾向,而且承认了犯罪 者具有保持持续守法行为、复归社会的潜在推动力,对于缓刑制度的孕育和产生 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具结释放”与现代意义上的缓刑还是有着天壤之别,它只 是避免审前过度羁押的措施,是对某些被告人的同情、怜悯及宽大,对它的适用 对象、适用条件、遵守及违反条件的后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由法官任意 裁量,因此它不能是缓刑制度的产生标志,而只能是一种萌芽状态。 ( 3 ) 司法暂缓。该种制度指的是“因某种特定情况的存在,暂缓判决。被定罪 的犯罪人因此而有可能请求获得赦免;或者由于法官认为证据有怀疑而使案件可 能被重审。”固 上述几种制度虽都与缓刑制度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只因或被废除或只适用于某 些特殊情况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制度化的判决方式,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都 。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3 5 页。 7 极其狭窄难以产生普遍的影响,它们只是为缓刑制度的孕育和产生起了一定的 影响和推动作用,只能属于缓刑制度的萌芽。 2 缓刑制度的开创与成熟 缓刑制度的开创与成熟不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案件、一个判例就完成的,而是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中作用最大、影响最广的有以下的国家和事件: 其一1 8 4 1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城的鞋匠约翰奥古斯塔斯:其二,1 8 4 2 年在英国开始执行的缓予宣告制;其三,1 8 8 4 年由法国参议员布伦格提出、于1 8 8 6 年在比利时成为法律、1 8 9 0 年又在法国成为法律的“缓刑法案”;其四,1 8 8 9 年8 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刑法会议。 ( 1 ) 美国人约翰奥古斯塔斯对缓刑制度创立的贡献。 19 世纪4 0 年代,美国波士顿市的一名鞋匠约翰奥古斯塔斯看到一些流浪的 孩子和酗酒者因环境所迫走向犯罪而被判入狱坐牢,产生了强烈的同情。1 8 4 1 年, 为救助一名酗酒犯,他向法院申请保释,保证在狱外将其改过自新。法官同意了 他的请求。后来,犯人得到了矫正,他第一次实现了对法庭许下的诺言。从此之 后,奥古斯塔斯和他的一些同伴组织起来,自愿帮助那些流浪的孩子和醉鬼、妓 女、乞丐,通过对他们的帮助、指导,将他们引上正路,改过从善,从而避免受 牢狱之苦。从1 8 4 1 年到1 8 5 9 年奥古斯塔斯去世,他和他的同伴共帮助、教育了 几千名孩子和成年人。这些人当中基本上没有违反自己的保证而重新犯罪的。 奥古斯塔斯等人的成功为缓刑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有效性的实证证明。1 8 7 0 年,波 士顿市通过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缓刑法。不过当时的这部缓刑法只适用于少年犯罪 者,范围窄,功效也不大。到1 8 8 0 年马萨诸塞州全州采用缓刑,并将其适用对 象推及一般犯人。至1 9 1 5 年,美国有3 3 个州颁布了成年人缓刑管理的成文法, 1 9 2 5 年,建立了美国联邦缓刑体制。 ( 2 ) 英国1 8 4 2 年开始执行缓予宣告制。 荚国的普通法没有再审和上诉制度,所以在法院的实践中就产生了司法犹豫制 度暂时中止判决的适用和执行,以使被告有充足的时间申请垒家赦免令,防 止错寨豹发生。1 8 7 9 年豹焚国麓易藏拳g 法秘1 8 8 7 冬豹初犯学考验法,就是缓予宣 告制的法律化。 ( 3 ) 法莓参议赘希论格对缓弼潮度蔻源薛贡献。 1 9 世纪正是资本主义铸种矛盾尖锐对溉、社会革命频繁发生、犯罪现象大量 增加的时期。当时在开j 法瑷论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激育耐熏义刑罚理论日 激浚每。法国参议炭毒稔接叛应毒主会溺菠,子1 8 8 4 年起摹了“缓烈法寨”势投力 争取在法国获得立法通过。布伦格在起草絮中巧妙地把刑罚个别化原则与古典刑 罚瑾论结合起来,瓣缓臻律了详缀完备酶糯定。缎淡其为簸本雨怒攀豹跑稠爵缓 刑法案于1 8 8 8 :年成为法律,并予1 8 8 9 年生效。这是大陆法系第一秘完备的缓刑 法。这部缓埘法授权法官可以缓予刑罚的执行,并把缓刑定义为“由执行威胁构 残戆麓弱”。在这转豹形势,毒鲶捂要次黪效法灏缓列法察,楚缓烈戆逶髑不蔹 赖于减轻情节,从而扩大了其范围,同时允许对附加刑和资格刑邋用缓刑,但排 除了罚金酶适用。1 8 9 0 年,法国参议院愿燕l 上通道该法寨,僵允许罚金缓辩l ,不 允许射加刑鞠资掇删缓刑。至此,缓刑制魔约内容选到了成熟。 ( 4 ) 因际刑法学会议对缓刑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做出了漱定性的贯献。 在1 8 8 5 年罗骂鏊甄黧法学会议藏骜搀缓掰裁发爨a 翎3 l 耱议趱,荠终袄薅霆 的讨论。但当时会议主席髓成员之、荷兰的一名大学教授提出反对,未获得通 过。1 8 8 9 年8 月,布鲁塞尔国际耐法学会第11 1 次会议i 黍过决议,将缓刑制度作 为遗媛于一切犯罪的行刑制度,缓测在国鼯上获褥确认,各国刑法槌继采用。自 此,缓刑制度完成了自身的创建运动,以一项崭新的刑罚制度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缓黧镧发与瑟溺、自由溺等萁德潮葫镧菠稽院蠢缀多太糙餐薪,宅髭逐邃褥裂 世界各国黹遍接受与采纳,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这种处遇方法或曰行刑手 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刑罚制度,是刑事政策方面成功而有益的探索,也是传统领 域中的重大变革。 ( 二)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制度的演变 1 我国缓刑制度的起源: 我国缓刑制度从何时产生,学界也是争论不一。有人说,介绍中国缓刑制度的 产生,应从清朝末年开始,在此之前的中国法律,没有关于缓刑或类似制度的规 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缓刑”一词最早起源于古代,在古代就有了类似现代 缓刑制度的规定。尚书舜典有“眚灾肆赦”之语,前人多将“眚”解为缓 刑,“赦”解为赦免。但由于此段文字过于苟简,即便是注家蜂起,也无法窥见其 具体制度。也有学者考证,“缓刑”作为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的“若邦凶荒, 则以荒辩之法制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根据此说,周的缓刑是在凶年荒馑 时的一种临时措施。以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缓刑逐渐形成一种刑罚制度。北 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下诏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 子孙,旁无期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列。” 。这种“存留养亲”的制度,即含有缓刑的性质,它是儒家“礼”的体现,在战乱 不休、社会动荡、家庭破碎的古代中国的现实下,能起到一定的安抚民心、稳定 统治、减少社会问题的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建立以来,隋、唐、宋、元、明、清 均予保留,只有在金世宗时曾予废止过。唐在总结前朝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 善了存留养亲的制度。唐律中的名例篇二十六“犯死罪应侍家无期亲成丁” 条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上请。 犯流罪者,权留养亲不在赦列,课调依旧。若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则从流。 计程令赦者,依常例。即至配所应侍合居作者,亦听亲终周年,然后居作。”这 。张文学等著:t e e 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5 页。 。高绍先著: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杜2 0 0 1 年版第4 6 7 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豌刑法学专业组织编 写:矾事法专论( 下卷) 方正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9 5 5 页。 。转引自魏书刑罚志。 1 0 里的敷留养亲就魁馘不执褥删罚,权且鹭下米传葬年老疯残的父掘,如果鞯犯 已至酝所,瘟在流地服劳役,但随去盼亲入感由他服侍的,也得免去居作。选是 唐时缓裂辩基本蠹察。鹱、翡鳃莓謦罄亲爨残在立法糖搀上与塞蒋一黧搦囊; 但具体做法脊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麒一,器名有所扩大:其二,放宽了被恃者 蘸年龄、疾瘾瓣雾袋与辩戒了趣要采。藤黎交春掰嚣掰努,游叉遴越湃,辩存鼙 养亲锘4 度作出了若干新的规定。如乾臌五年定侧:“凡犯罪,翁兄弟舆拟正法髫, 存留一入养亲,仍照律奏蔺,请旨怒夺。”本来元律即有“诸风弟同溢,父母老而 乏养费,悫泼一大请黎露者,受瑟养亲”之条,潜靛巨系悠据嚣来。猿攒意看, 似乎只要兄弟二人俱狐死罪,即可存霸一人养亲。o 2 。褒我缀臻餐度寝我番魏确立冬发震 璇代意义上的缓测制度,是近代划豫愚想秘司法制度改革的产彩。掰以粪惩意 义上的缓刑制度在我黼的确瓿应当鼹顺应历史潮流而难出现猩清末大清律例 孛翦缓燕键纛。港赣寒年,赣廷饪餍淀家搴、伍莛势簿,露繁众多鼢留学生遴行 翻译、整理西方、日本等国的法律,同时聘请许多外国的博士、律师作为顾问, 予1 9 1 1 年摧爨了蒲薪麓簿。该襻在第十三章规定了缓掰静各项翻度,执缓璃 的建媛对象、遗曩条季孛烈考验翘的擞镑都有详缨鲢蠼定,已慧当对的世晏立法接 轨。清朝缓刑制度与擞时的篡他各国窥法相比有如下特点:( 1 ) 清新刑律中规定 戆缓黧麓麦蒜予撬行狁豫类蘩,其特点是臻豹溃灭蕊不是嚣的漕趸;( 2 不辫镙 护观察条款# ( 3 ) 重视缓刑的外部监管条件。如明义规定适用缓刑眷须有固定的 住掰释职监,器求有亲属或敌旧监督缓孺期内之品行,甚至胬这些祭件稍失后, 霹默謦告撼销其缓联塞告。逮一壹可以说是溥赘缓烈的一个特色,爨与孛髫羹褪 家族臀理的传统相一墩的。 j l :洋军裁l l 霉鬻矮带翡裁穆囊赘襻与零锌羝簸各攀条,将夭清赣瓒霉更 。高绍先著:中麟嗣法史精舞,法撑船版社2 0 0 1 年版一帮4 6 7 - 4 6 8 孤。 tl l 名为暂行新刑律,删除原刑律中与清朝王室特权有关的条文以及与王朝有关的 提法,其余的刑律暂行援用,其中包括缓刑制度。1 9 2 8 年国民政府公布刑法 1 9 3 5 年修正公布实施。该法第九章为关于缓刑的规定,具体内容是:其一,缓刑 的要件:受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认为以 暂不执行为适当者,待宣告2 年以上5 年以下之缓刑:其二,缓刑宣告之撤销: 受缓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其宣告:( 1 ) 缓刑期内更犯罪,受有 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 2 ) 缓刑前犯他罪,而在缓刑期内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 宣告者。因过失犯罪者,不适用前项之规定。其三,缓刑的效力:缓刑期满,而 缓刑宣告未经撤销者,其刑之宣告失其效力。国民党政府迁到台湾之后,于19 6 7 年公布了刑法修正案,其中对缓刑的规定略有调整,一直沿用至今。其特点有: 其一,台湾地区的缓刑,属犹豫执行类型。其二,缓刑确定以后,可以交付保护 观察,也可以不交付。其三,罚金刑可以适用缓刑,但数额上没有限制。其四, 台湾地区的缓刑,其中有“认为以暂不执行为适当者”的规定,给予法官较大的 处置权。 3 新中国缓刑制度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民政权,由于没有条件适用缓刑,故当时各地的苏维埃、 解放区的刑事法规中均没有缓刑制度的规定。真正的缓刑制度是在全国解放后才 逐步确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特别重视缓刑制度的适用,但当时并没有对缓刑制 度做出专门、全面的规定,故人民政府及审判机关制定的关于缓刑制度的一些零 散的解释、规定,实际上成为适用缓刑的法律依据。1 9 5 0 年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 关于假释、缓刑、剥夺公民权等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适用缓 刑;1 9 5 2 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中解答了一些缓刑的具体适用问题,但在当时, 。张文学等著:中属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1 页。 1 2 死刑缓期执行和缓刑还是两个不可分的概念:1 9 5 2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 治贪污条例首次在法律上规定了缓刑制度:在此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对缓刑做 出了一系列司法解释,指导各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实践。如1 9 5 3 年7 月在对华 东分院关于缓刑等问题的请示意见的批复中和1 9 6 3 年1 1 月对安徽省高院请示的 批复中指明了缓刑的适用条件,进一步明确了适用对象;1 9 5 6 年指明了撤销缓刑 的管辖法院,1 9 6 4 年又作了关于对缓刑犯的考察和期满后的做法的批复等。总之, 一系列的解释有效地指导了审判工作,也为我国缓刑制度的刑事立法提供了重要 的实践经验。实践证明,适用缓刑制度,在我国有较好的社会条件。但是由于当 时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在刑法公布前人民法院适用缓刑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实践中也会有一些偏差,1 9 5 0 年代还曾出现过“先执后缓”的做法,譬如判决 被告人“有期徒刑5 年,执行3 年,缓刑2 年”。 1 9 8 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开始实施。在第6 7 至7 0 条明确规定了缓刑 的条件、法律性质、内容及后果,从而明确了缓刑制度在刑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并入了世界缓刑制度立法的轨道。但由于法律不可避免的滞后性以及世界立法趋 势的要求,1 9 9 7 年新修订刑法对其加以修改、补充,使其更趋科学合理。当然, 不可避免地,以后的实践中,缓刑的适用仍然存在诸多难以令人满意的地方,但 其作为一项有效益的刑罚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却是抹煞不掉的。我们研究缓刑 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其在理论上与世界立法更融通,在实践中与各国的立法走向 同一轨道。 三、缓刑制度概述 ( 一) 缓刑制度的含义 由前述缓刑制度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制度都有自己的特色,缓刑制度也因国家和法系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特定的含 格意义上的刑罚用语,但却又是具有刑罚性质的执行措施。故而,笔者认为,缓 刑制度应当归人刑罚的执行制度中。 ( 三) 现代缓刑制度的类型 缓刑制度作为一种世界共通性的刑罚制度,各国立法都有规定,这就决定了缓 刑种类的多样性。加上在划分缓刑的种类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理论上关于 缓刑的种类划分比较混乱。笔者以为,对一种制度进行类型划分,无论依据什么 标准,有一点是必须恪守的:不能脱离出概念的外延之外。分类就是通过概念所 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分成若干小类的逻辑的方法。d 所以,对缓刑制度的划分,同样 必须立足于概念的根基上。学界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脱离了这种基本的客 观认识,将各国立法或学理中所出现的“缓刑”字眼全部归入缓刑制度的类型中, 也不管其是否为刑法中的缓刑。基于对缓刑制度概念的理解,笔者比较赞同台湾 学者的分类方法,在这一问题上,台湾学者的认识一致且科学,即将缓刑制度分 为两大类:刑罚宣告犹豫主义和刑罚执行犹豫主义。 1 刑罚宣告犹豫主义。该种制度是指“对于一定情形下之犯人,在一定期间内, 不为罪刑之宣告,以观察其行状,如犯人在此期间内能保持善行,未发生特定事 故,则于期间届满,毋庸为有罪之裁判,否则,仍应宣告其罪行而执行之。关于 宣告犹豫的具体产生,有不同的看法。较多的材料证实,1 8 4 2 年开始,英国普通 法上的法官就有权对有改善可能性的初犯与少年犯实行宣告犹豫,附条件释放: 1 8 7 9 年的简易审判法和1 8 8 9 年的初犯考验法,将宣告犹豫制度立法化。在美国, 从1 8 4 9 年开始。法院便利用职权实行宣告犹豫,而且对受缓刑宣告犹豫的人实行 保护观察,18 7 8 年马萨诸塞州将宣告犹豫立法化,英国从19 0 7 年起,也实行宣告 犹豫与保护观察相结合的制度。 由于这种制度始于英美并一直为英美所采用,所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 9 8 9 年版,第3 8 1 页 。【台】高仰止著: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 9 8 6 年版,第5 4 4 5 4 6 页。 。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2 7 页 1 8 以又有学者称其为“英美式的刑罚缓宣告制”。 2 刑罚执行犹豫主义。这种制度是指“对于一定情形之犯人,虽为罪刑之宣 告,但于一定期间内暂不执行其刑罚,而促其自新,在此法定之犹豫期间,如无 法定之事由发生,则期间经过后,即不再执行其刑罚。”。此种制度,称为刑罚执 行犹豫主义。这种制度盛行于欧陆各国,故亦有“大陆主义”之称。因缓刑期满 后所发生的效果不同,该制又可分为: ( 1 ) 附条件缓执行主义;即对犯罪者在一定条件下,宣告罪刑同时宣告一 定期间内缓其刑的执行,如果在缓刑期间内未犯新罪,则免除其刑的执行,但有 罪宣告的效力亦然存在。德国1 9 8 5 年、挪威于1 9 0 2 年采取这一方式,因而也被 称为德国挪威型。 ( 2 ) 附条件罪刑宣告主义:指行为人在规定的犹豫期间内,如果没有发生应 取消执行犹豫的事由,不仅免除刑的执行,有罪判决本身也失效,与自始未受到 刑之宣告者相同。比利时与法国最先实施此制,故又被称为“法比制”。 综观这两种类型,英美式的刑罚暂缓宣告制似乎更易于促进犯人的自新因 为犯人未进入罪刑宣告程序,若能改过迁善,在缓刑期届满后,不存在任何宣判 的不良后果,不会造就犯罪人再社会化上的困难。但这种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如果受缓刑宣告者在考验期内再犯罪使缓刑撤销时,依此制就得重理旧案,再一 次进行审判,而为罪刑的宣判与执行。这种过程不免浪费人力与时间,同时从实 务中来看,由于时过境迁,查证与量刑均添不少困难。有些学者认为刑罚执行犹 豫主义可能会影响犯人自新的决心,因为其已受罪刑宣判,自尊心难免会受损。 ,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并非实证上的研究结果。行为人受到有罪宣判, 其心理上固然会受影响,但是由于有了一个确定的宣判刑法对于犯罪者的儆戒 力较缓宣告制要高得多,所以对那些恶性较重或者自律性不太高的犯人,刑罚的 。【台】高仰止著: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 9 8 6 年版,第5 4 4 _ 5 4 6 页。 效果并不逊于后者。由是观之,两种类型由于立足的基点不同般预防与特 别预防的指导而各有特点,都存在着利弊两面。比较而言,缓执行制比缓宣告 制更受各国立法的欢迎,因为缓宣告制虽说不是有罪不罚的典型,但在一定意义 上也不妨说是对被认为是无人身危险性的犯罪者不予处刑的例证。有罪不罚,既 意味着对被害人的不公正,也意味着对一般守法公民的不公平,刑罚对社会的公 正也就无从谈起。而缓执行制则由于有了罪的宣判而避免了这种不公正,同时又 因为灌入了特别预防的思想,注重罪犯的矫正与复归,在很大程度上又避免了刑 罚的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刑罚缓执行制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关于缓刑制度的类型,有学者认为,缓予起诉也应当属于缓刑制度的一种。 缓 予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较轻的犯罪有条件地不起诉。既然未起诉,那么就未进入 司法审判阶段,也就没有罪刑的问题。而缓刑如前述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而缓 予起诉根本就没有定罪量刑,又何谈刑罚的执行? 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讲,缓予起 诉不是缓刑制度的类型,只能说是一种刑事法律中的犹豫制度。 在我国早期的有关缓刑制度的论著中,有学者根据缓刑在具体适用中的各种不 同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回其一,根据适用缓刑制度的立足根基划分为广义缓刑 与狭义缓刑。广义缓刑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暂缓宣告的缓刑;狭义的缓刑是 暂缓执行的缓刑。其二,根据适用机关的不同分为司法的缓刑与行政的缓刑。司 法的缓刑是由司法机关适用的,包括暂缓宣告、暂缓执行和缓予起诉三种;行政 的缓刑认为适用缓刑的权利当属行政机关。其三,根据所适用的刑罚范围的不同, 将缓刑分为全部缓刑与部分缓刑。全部缓刑是指对被告人的全部刑罚均宣告缓执 行,部分缓刑是把立即宣告和缓予执行结合在一起,对被告人适用的全部刑罚分 作两部分,一部分立即执行,另一部分缓予执行。其四,根据适用刑种不同,分 。邱兴窿著: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法律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1 2 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组织编写:刑事法专论( 下卷) ,中国方正出版社1 9 9 8 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