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汉代井盐生产画像砖论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互:的虬l p b + 诊:二。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义t ,三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夕、和集饿,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栖壤 日期:功户年多月多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号;有关,多:留、吏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匿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爹;料:妻襁: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目j 、维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和成餐 导师签名:协 导师签名:1 他咖 日期:劭p 年 石月届日 中文摘要中又丰两要 汉代盐井生产画像砖论述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硕士生:杨战霞 指导教师:黄困信教授 摘要:井舱生产画像砖是在四川成都及成都周围地区出土的东汉后期的一种 墓葬装饰,反映的是汉代四川地区井盐生产的情况。历史上留下的关于汉代井盐 生产的记载和实物资料很少,因此井盐生产画像砖是研究汉代四川地区井盐生产 状况的重要的史料。本文主要以出土于成都市郊和邛崃花牌坊的井盐生产画像砖 为描述对象,在对盐井生产画像砖上的内容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对汉代四川 成都地区的井盐生产的状况做初步探索,同时对画像砖上的部分图像做出新的阐 释,得出了邛崃井盐生产画像砖上的长袍者不是普通煎盐工人而是盐场监工以及 井盐生产画像砖上普遍存在的“狩猎”场景,其实应该是庄园制经济条件下,庄 园主利用家兵守卫盐场的场景的结论。而对井盐生产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的原因 的探讨,则初步显示出盐井生产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是汉代社会价值观和四川地 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井盐画像砖长袍者狩猎场景墓葬观念 a bs t r a c t o n r e s e a r c h i n gi n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w e l l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 i n h a n d y n a s t y m a j o r :a r c h e o l o g ya n dm u s e o l o g y n a m e :y a n gz h a n x i a s u p e r v is o t :p r o f e s s o l h u a n gg u o x i n a b s t r a c t :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w e l l -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w c r ef o u n di nt o m b so fh a n d y n a s t yi nc h e n g d ua n da r o u n dc h e n g d uo f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w h i c hi s ak i n do f t o m b sa r t 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w e l l -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r e f l e c tt h es t a t e o fw e l l - s a l t p r o d u c t i o no fs i c h u a n i nh a n d y n a s t y t h ed o c u m e n ta n dm a t e r i a l sr e m a i n sa b o u tt h e s t a t eo fw e l l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o fs i c h u a ni nh a nd y n a s t ya r ef a i r l yr a r e ,s op i c t o r i a l b r i c k so fw e l l s a l t p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f o r 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ea r t i c l eg i v i n gal o to ff a c t sd e s c r i p t i o nt h ep i c t u r e ,a n dr a i s en e w e x p o s i t i o na b o u tt h ep i c t u r eo f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w e l l -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 ,w h i c ha r e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s o m cs c h o l a r s c o n c l u d e dt h em a nw e a rr o b e sw a ss u p e r v i s i o no n p i c t o r i a l b r i c k so fw e l l - s a l t p r o d u c t i o n o fq i o n g l a i ,a n d “h u n t i n g 。s c e n e w i d e s p r e a do n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w e l l -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 ,i nf a c th u n t e r sa r ew a r r i o r w h i c hp r o t e c to fs a l t w o r k a tt h es a m et i m ep r i m a r ys u m m a r i z e dt h ec a u s a t i o na b o u t d e c o r a t e db r i c k so fw e l l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w e r ef o u n di nt o m b s ,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 w e l l -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a p p e a ri nt o m b s ,w h i c hb a s eo ns o c i a lv a l u e sa n du n i q u el o c a l c u l t u r eo fs i c h u a n k e yw o r d s :p i c t o r i a lb r i c k so fw e l l - 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m a n o fw e a rr o b e ,t h e s i t u a t i o no fh u n t i n g , t h en o t i o no fs o u la g a i n s td e a t ha n db i r t h 1 1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 ( 一) 研究动机和目的( 1 ) ( 二) 文献回顾 0 6 000m oo oqo0 0 0 9 00000 ( 1 ) ( 三) 研究方法与内容简介( 2 ) ( 四)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 第二章描述:关于画像砖图像的初步分析( 4 ) ( 一) 汲卤( 1 0 ) ( 二) 输送卤水0 0 o0 0do0q o ( 1 1 ) ( 三) 煎盐i q o imm io ooq o0 0 ( 1 2 ) ( 四) 运盐及收集煮盐柴薪( 1 7 ) 第三章以画像为中心看汉代四川井盐生产状况( 1 8 ) ( 一) 井盐生产技术( 1 8 ) ( 二) 井盐生产的基本工序( 1 8 ) ( 三) 严密的分工协作( 1 9 ) ( 四) 汉代蜀郡是井盐生产的中心( 2 0 ) ( 五) 盐场经营者的身份( 2 1 ) ( 六) 盐场周围的环境( 2 1 ) 第四章对画像砖图像的迸一步阐释( 2 3 ) ( 一) 邛崃画像砖上长袍者的身份( 2 3 ) ( 二) 对“狩猎场景”的解读( 2 5 ) 第五章盐井画像砖的功能阐释( 3 3 ) ( 一) 影响墓室画像砖选择的因素( 3 3 ) ( - - ) 盐井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的原因( 3 5 ) ( 三) 反映的价值观和社会现实( 3 9 ) 结语d oiooio o b oogqgooo ooo oodo o ( 4 2 ) 参考文献( 4 3 ) 致谢( 4 7 ) i i i 第一章绪论 ( 一) 研究动机和目的 东汉盛行道教,而四川地区又是道教的起源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容 主题是升仙。但是,在四川却发现了大量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画像石、画像砖。是 什么原因促使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井盐生产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呢? 并且在出 土的几块井盐生产画像砖上,都出现了手拿武器的“武士”,对于这个场景很多 学者阐释为“狩猎”,但是“狩猎 与井盐生产并无必然联系,为什么要在反映 井盐生产的画像砖上附带没有必然联系的“狩猎”场景呢? 这两个问题引发我对 盐井画像砖的关注。由于历史遗留的关于汉代盐业生产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十分缺 乏,因此,我们现在很难了解汉代的井盐生产状况。井盐生产画像砖作为为数不 多的关于汉代井盐生产的实物资料,可以从侧面揭示汉代井盐生产的状况。所以, 从史料价值方面来说,井盐生产画像砖又为我们进行汉代盐业考古提供了重要的 史料。这一系列原因最终促使我选择了井盐生产画像砖作为论题。 本文就是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井盐生产画像砖的内容进行全 面描述,揭示汉代四川地区的井盐生产状况。同时对井盐生产画像砖的部分图像 做出新的阐释,并初步探讨井盐生产画像砖的出现反映的汉代四川地区的社会状 况和人文环境。 ( 二) 文献回顾 从建国到现在,学术界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井盐生产画像砖。在2 0 世纪7 0 年代的时候,谢忠棵对井盐生产画像砖做过专门论述,但论述并未涉及井盐生产 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的原因。1 廖品龙也曾在著文中提及过井盐生产画像砖,并 对井盐生产画像砖上的内容做了简单描述,但其论述仅仅涉及了描述井盐生产画 1 参见谢忠操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2 参见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 第4 9 页。文物出版社,1 9 8 3 年版;刘志远 成都昭觉寺汉i 毋j 像砖墓考古1 9 8 4 年第一期第6 8 页:高文四川汉代画像砖第四图、第四十一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 | 广美关十汉i 田- 像砖j f 火煮盐的商榷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 9 8 7 版。 2 , 与前人对井盐生产画像砖图像的阐释相比,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在结合 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井盐生产画像砖的部分图像做出新的阐释,得出了 邛崃盐井生产画像砖上的长袍者是盐场监工和“狩猎场景 实际刻画的应该是庄 园武士保卫盐场的情景的两个新观点。并初步探讨了盐井画像砖的出现折射出的 汉代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状况。 由于主客观原因,本文存在几点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盐井画像砖的墓并非 是很出名的大墓葬,因此留下的墓葬材料很少,连确切的纪年和墓主人的身份都 无法确定,而我自己掌握的墓葬材料更少,所以,在结合墓葬具体环境这方面本 论做的很欠缺。这也是本文最大的不足。其次,由于笔者对盐业考古及符号学的 知识知之甚少,所以论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对井盐生产流程、技术的论述以及对 井盐生产画像砖图像的符号学分析,没有深入。 3 第二章描述:关于画像砖图像的初步分析 一般认为“画像砖是模印或者刻画有花纹的砖,主要用于嵌砌装饰墓葬。 1 来说画像砖并不是汉代才有的,最初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但盛行于汉代特 东汉的中后期。汉画像砖是主要发现于汉代中下层人士墓葬中的一种坟墓艺 品,所谓的坟墓艺术就是“用于表达对死者的哀悼、怀念、崇敬之情的坟冢、 、祠庙建筑、神道石刻以及地下的墓室建筑以及装饰、棺椁及其装饰、随葬 尸骨装饰等。 2 汉画像砖是在砖上采用模印、刻划、绘画等造型手段为的一 特的艺术形式,“画像砖上的图像是用木模在砖坯上压印而成或模制砖坯后, 窑烧制定型的。 3 画像石和画像砖最后一道工序都是上色和施彩。4 成都羊 和昭觉寺出土的画像砖的局部就残留有红、绿、白三种颜色。5 龚玉、周学 为:当时( 东汉) 可能已经有专门制作画像砖的作坊或窑铺,成批量生产、 画像砖。6 顾森也认为:“从规模上看,汉代有了专门制作画像砖、画像石的 、作坊、制作队伍和专门的管理机构。 7 四川也确实发现了民间窑址,里面 存物被证明是画像砖及佣的制作遗迹。汉画像砖主要发现于汉代的墓葬和祠 堂中,其主要功能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东汉时期汉画 像砖很可能已经是专业化加工制作的丧葬用品。 井盐生产画像砖是指出现在汉代墓葬中的反映四川井盐生产的画像砖,本 文通称为“盐井画像砖 。这种画像砖主要出土于成都及其附近的邛崃、郫县、 1 参见蒋英炬、杨爱国著汉代画像石与汉画像砖第1 7 6 页,文物出版社,2 0 0 1 版 2 参见杨爱国不为观赏的画作一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第4 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7 月第1 次版 3 参见王明发画像砖 第1 4 页,辽宁画报出版社,2 0 0 1 年8 月第1 版;帅希彭彭县近年出土的汉代画 像砖四川文物 ,1 9 9 1 年第2 期。 4 参见顾森 ,2 0 0 2 年第4 期 2 参见王明发画像砖第3 7 页,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2 0 0 1 年8 月第1 次版。 3 参见高文: ,1 9 9 0 年第4 期:罗二虎中国两南汉代画像 内容的分类四川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1 期;徐勤海从四川汗画像砖图像看东汉的庄园经济 农业 考古2 0 0 8 年第3 期。 3 参见刘志远成都昭觉寺汉画像砖墓考古第6 7 页,1 9 8 4 年第1 期。 4 参见丹纳艺术哲学第1 0 3 页,安徽文艺出版社, 1 9 9 1 年版。 5 参见顾森秦汉绘画史第2 6 1 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2 0 0 0 年1 2 月版。 9 的实物比例,因为画像砖作为艺术品,上面的内容存在夸张和失实之处,因此画 像砖上事物的比例与生活中实物的比例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其估算应该存 在明显的失误。而二张则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井盐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的。因 此,与谢忠棵的估算结果相比,张学君、张缪斯的估算似乎更为精确、科学、可 信。在盐井的上方是一两层的高大的木架结构,井架上层的横梁上有一滑轮装置, 根据汲卤的实际功能需要,这个滑轮装置应该是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用单一绳 索转动。对于汲卤来说,虽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加速汲卤效率,用在生 1 参见( 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卷三) 第3 1 页,齐鲁书社,2 0 0 0 年5 月第1 版。 2 参见谢忠操汉代l j q l l l 井盐生产劳动i i 像砖新探兼淡古代v yj i l 井盐业的一些问题四川井盐史论丛 第6 3 页,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四川 e 会科学院 i :版 t ,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3 参见张学君、张缪斯关十临邛、蒲江的盐业历史盐业史研究第3 6 页,2 0 0 7 年第3 期。 1 0 产劳动上很是方便。”1 一桶在井口处装满了卤 面各有两个劳动者,提卤的时候上下层面向同一方向的两个人合力向下运桶,另 外两个面向同一方向劳动者合力向上提装满卤水的桶。这样两个桶交替提取卤水, 可以大大提高汲取卤水的效率。2 图2 - 6 成都羊子山盐井画像砖局部图2 7 邛崃盐井画像砖局部 ” ( 二) 输送卤水 嘎。 从盐井厕像砖可以看出,煎盐的第二道主要工序应该是输送卤水( 如图2 8 ) 。 井架旁边有一方形的储存卤水的器皿,应该称为卤缸。从画像砖中可以看出,在 储存卤水的器皿和煎盐用的铁锅之间有长长的管道连接。这种管道称为“笕杆 , 竹子制作的,简称“竹笕 。3 可以把卤水输送到盐锅内,从而减少人力的消耗。汉 代四川地区是盛产竹木的地方。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巴、蜀、广汉本南 1 参见谢忠操汉代四川井盐生产劳动画像砖新探谦谈古代四川井盐业的一些问题四川井盐史论丛 第6 4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2 关于汲卤的时候如何操作可以参考谢忠揉汉代四川井盐生产劳动画像砖新拐 一兼谈古代四川井盐业的 一些问题四川井盐史论丛第6 3 页,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5 年3 月 第l 版。 3 参见谢忠谍汉代i g l ;q 井盐生产劳动画像砖新探兼谈古代四川井盐业的一些问题四川井盐史论丛 第6 4 页自贞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 1 1 辑蹬泌浚 1 参见( 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第3 2 6 1 页,中华书局,1 9 5 9 年7 月版;( 汉) 班固汉书地理志 第1 6 4 5 页,中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第1 版。 2 参见张学君、张缪斯关于临邛、蒲江的盐业历史 ,2 0 0 7 年第3 期 2 参见张学君、张缪斯关于临邛、蒲江的盐业历史 盐业史研究) ,2 0 0 7 年第3 期 3 参见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第1 4 2 9 页,中华书局。1 9 5 9 年7 月版:班固汉书食货志 第1 1 6 5 页,中 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第1 版。 4 参见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 第1 0 5 页,陕两人民:“版社1 9 7 8 年版。 5 参见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第1 0 5 页,陕西人民:i ;版社,1 9 7 8 年版。 o 参见侯虹蒲江盐业与西汉v qj l l 盐铁经济的发腱形态盐业史研究第1 8 2 7 ,2 0 0 2 年第3 期。 7 参见李京华、陈长山南阳汉代冶铁第6 9 页伞第7 l 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 8 参见( 汉) 班同汉书律历忠第1 4 0 页红旗 i ;版l ,中山大学超星数7 - 图书馆 h t t p :2 0 2 1 1 6 6 5 5 9 :8 0 8 0 m a r k b o o k b o o k s e a r c h i s p # 。 1 4 以杨宽和白广美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反映的是柴薪煮黼,而以闻宥为代表的一 些学者则认为反映的是井火煮盐。1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 0 世纪8 0 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火井煮盐”的观点占了上峰。申力生1 9 8 0 年主编的中 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在引用这几块画像砖的时候就将这些画像砖命名为“汉代 火井画像砖”,并认定盐灶下面“排列着三四根天然气管线,用以煮卤盐。 2 陈 直也认为盐井画像砖反映的火井煮盐的情况。3 而刘志远、余德章等人则提出是 柴薪煮盐。4 四川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的张学君也支持柴薪煮盐的观点,他从汉晋 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得出了盐并画像砖反映的应该是柴薪煮盐的结论。自广美也根 据史料进一步判断是柴薪煮盐。关于盐井画像砖反映的到底是柴薪煮盐还是天然 气煮盐,至今未有定论。华阳国志罩有关于临邛火井煮盐的记载,5 不过从画 像砖上的图像上来看应该是柴薪煮盐更合理。为什么说是柴薪煮盐更合理呢? 图2 1 1 成都羊子山出土的盐井画像砖局部 图2 1 2 成都老西门出土的盐井画像砖局部 1 参见杨宽古代l n lj l l 的井盐生产 科学大众 ,1 9 5 5 年第8 期:闻宥四川汉代画像砖 选集第7 4 图,群联出版社,1 9 5 5 年版 2 转哆i 自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h t _ t p - v w h s u s e c d u e a l n f o a s d x ? _ i d - 1 3 1 ,傅汉思、张学君火井历史新证, 2 0 0 6 年6 月1 4i | 。 3 参见陈直汉代经济史料第2 3 4 页,中华书局,2 0 0 8 年版。 4 参见刘忠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确像砖与汉代社会 第4 9 页,文物出版社,1 9 8 3 年版。 5 具体内容参见( 晋) 常璩华阳国j 盘蜀志) 第3 5 页,齐鲁书社,2 0 0 0 年5 月第1 版。 , 1 5 怂荽饕纛,糍 ,。尊鸯;,彤,。焉乞霪缎琵。繇薹蟛爨, 轧嚣。碜 漤,。,、|。歉荔魏一蠢巍 鬈浚曩鞲 獭鬈:,t。 , ,一 辫;,。:一;一;艮 太大的兴趣。最后,在各地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的盐灶下都有盐工,这个盐工看似 在烧火,特别是成都老西门出土的盐井画像砖上( 如图2 1 2 ) ,能明显看出盐灶 口的伙夫正在往盐灶口加柴。如果是使用的天然气煮盐的话,盐灶下应该不用专 门的伙夫。前两个理由可以说明,虽然在汉代四川地区存在着使用天然气煮盐的 1 参见钟长永四川井盐生产发展概述四川文物第2 1 页,1 9 8 4 年2 月。 2 参见祁守华川盐与煤炭,盐业史研究1 9 8 8 年第3 期。 3 参见廖品龙历史上的井盐产制状况略考四川井盐史论从第8 6 页,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四 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4 参见蓝勇、黄权生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7 年4 月第2 2 卷第2 辑。 f , 1 6 映柴薪煮盐的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更合理。而最后从画像砖上的盐灶口的迹象上 看,则可以进一步说明是柴薪煮盐。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盐井画像砖上煮能用 的燃料应该是柴薪。 ( 四) 运盐及收集煮盐柴薪 在成都羊子山、昭觉寺出土的盐井画像砖上,盐灶上方的山林之间有两个人 在来往穿梭,应该是在负责运送盐包和柴薪。在远处重叠的山林间有飞禽走兽, 有两人在张弓射猎。1 而在邛崃花牌坊出土的画像砖上山林间有六人看似在运送 盐包和柴薪,远处有两人射猎。2 关于这些“狩猎者 是否是在狩猎,笔者也有 不同意见,这将在以后的行文中论述,这里暂时不做详细的阐释。高文认为从盐 井画像砖看,邛崃出土的盐井画像砖上的盐场规模似乎大于成都市郊出土的盐井 画像砖上盐场的规模,因此他把成都昭觉寺出土的画像砖称作“盐井画像砖”, 而把邛崃的那块称为“盐场画像砖。3 1 参见高文四川汉代汉画像砖图十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 2 参见高文四川汉代汉画像砖图十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 3 参见高文四川汉代汉画像砖图十二、图十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 1 7 可以看出,虽然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已经无法复制汉代四川井盐生产的盛况,但 是我们却能从后世的井盐生产中部分的推知汉代井盐生产状况。在当时的生产力 1 参见谢忠操 第6 3 页,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v t lj i l i , 1 :会科学院j i :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2 参见孙建三、黄健、程龙刚撰述遍地足盐j f 的都市 第1 5 7 页今第1 7 1 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1 8 水平的条件下,汉代井盐生产不仅技术十分先进,其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 ( 三) 严密的分工和协作 从前文对盐井画像砖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汉代四川的盐场中已经有了严密的 分工合作。从汲取卤水、煮盐到运盐、运燃料都有专人负责。由此可以看出井盐 生产需要这盐工在各司其责的基础上严密配合爿+ 能高效运转。这种分工合作的生 产组织形式在汉代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从出土的舂米图、纺织 图、酿酒图、庖厨图等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现象。1 在成都羊子山一号 墓中出土的收获画像砖上有六名劳动者,其中的两人在收割稻子,三人在拾 稻穗,另外一人在挑稻穗。2 四川彭县太平乡出土的舂米画像砖上总共有四名 劳动者,二人脱谷壳,一人倾倒,一人筛谷;新都县的酿酒画像砖上有五名 劳动者,一名运糟、一人和曲、一人挑运、一穿长袍人在监督( 如图3 一l :图3 _ 2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分工合作在东汉的手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笔者认为,分工协作不仅促进了汉代手工业生产的繁荣,更是汉代手工业技术进 步的重要表现。 图卜1 四川彭县太平乡出土的舂米画像砖 图3 1 新都县的酿酒画像砖 1 徐勤海从叫川汗l 嘶像砖图像看东汉的庄园经济农业考古第2 3 页,2 0 0 8 年3 月。 2 参见十豪亮记成都羊子山一号墓文物参考资料,1 9 5 5 年第9 期。 l , 1 9 ( 四) 汉代蜀郡是井盐生产的中心 从盐井画像砖的出土情况来看,盐井画像砖在成都羊子山、昭觉寺、凤凰 山、老西门及成都附近的邛崃市、大郫县、大邑县都有出土。而成都、邛崃、郫 县、大邑在东汉时期,都是盛产井盐的地方。在汉代“蜀郡主要包括现在成都、 温江、郫县、崇庆、大邑、新津、邛崃等县市。1 所以,盐井画像砖是出现在 汉代的蜀郡。云南、湖南的部分地区在汉代也是井盐产区,但在云南和湖南却未 见这种形式的画像砖出现。为什么盐井画像砖只出现在汉代蜀郡呢? 赫井画像砖在四川成都地区以外的地方没有出现过,据笔者推断,可能有两 个原因,一是,云南、湖南本不是画像砖的主要产地,从笔者掌握的画像砖的资 料来看,这种艺术形式从未在云南、湖南出现过;二是,与汉代蜀郡的井盐生产 业的昌盛有关。从画像砖的出土地来看,画像砖的确集中出现于河南、四川两地, 因此画像砖出现在墓葬中也跟四川地区画像砖艺术的繁荣有关。同时盐井画像砖 的出现也与汉代蜀郡的井盐生产昌盛有关。关于汉代四川地区蜀郡井盐生产的状 况很多史书都有记载,华阳国志蜀志里说四川成都地区:“家有盐铜之利。 户专山j 1 1 2 _ 林,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2 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6 7 年) “时又穿临 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设盐铁官 。3 文献中的临邛既是现在的邛崃市,邛崃和 蒲江都在今天的成都市附近,在汉代的行政区划上属于蜀郡。左思蜀都赋中 也说成都“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桔柚之园 ,杨爱国据此推断汉代从事井盐生产 在四川民间十分普遍。4 而我们从盐井画像砖上可以看出,从事井盐生产需要大 量的劳动力,所以普通的农户是没有能力从事盐业生产的。而杨爱国却说井盐生 产在汉代四川十分普遍难免有用词不当的嫌疑。笔者以为他的说法虽然欠妥,但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蜀郡盐业生产的盛况。正因为蜀郡是井盐生产的中 心,盐业生产和贸易十分的繁荣,所以东汉政府才在成都、临邛设置了盐铁官, 主管盐铁交易。5 因此,在井盐生产异常繁荣的蜀郡,盐场应该是比较普遍的。 1 参见王明发画像砖 第3 7 页,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2 0 0 1 年8 月第1 次版。 2 参见( 晋) 常璩撰华阳国志蜀志第3 3 页,齐鲁书社,2 0 0 0 年5 月第1 版。 3 参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第2 1 8 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4 参见杨爱国不为观赏的画作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第3 7 页,四川教育出版社, 1 9 9 8 年第1 版。 5 参见张学君、张缪斯关于临邛、蒲江的盐业历史盐业史研究第3 3 页,2 0 0 7 年第3 期。 f , 2 0 f , 而从四川地区敲井画像砖的出土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断定,盐井画像砖不可能是 单独制作的,而是民间作坊里的艺人制作的丧葬用品。也就是说民间艺人是盐井 画像砖的设计者。而只有在盐场比较普遍的蜀郡,民间艺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见识 这种盛况,进而才有制作盐井画像砖的动机和灵感。这样盐井画像砖才有机会出 现在汉代的墓葬中。 ( 五) 盐场经营者的身份 前文说过高耸的井架和简单机械定滑轮的使用,其功能并不是减轻劳动者的 劳动量,而是要提高汲取卤水的效率。也就是说高耸的井架和定滑轮的使用相当 于变相的增加了劳动强度。我们虽然缺乏汉代盐场的有关劳动强度的详尽资料, 但有研究者指出即使是到了抗战时期,四川盐场已经普遍使用牛力汲卤,也常常 发生累死牛的现象,以致盐场主让盐场工人拿死牛肉当饭吃,以补充体力。1 更 何况汉代完全用人力汲卤。由此可以推断汉代的盐场劳动强度很大,因此盐场 一定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据史料记载豪强大族“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 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2 因此,笔者同意这样一 种推断,即大量的劳动力是维持盐场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只有拥有大量依附 人口和奴婢的王孙贵族以及庄园主就具备这种条件。因此从事井盐生产的即使不 是豪强贵族,也应该是占有一定数量劳动力的大商人和地主,而“普通人家和中 小地主是没有能力开凿经营的。3 ( 六) 盐场周围的环境 从盐井画像砖上的情景来看,盐场位于崇山峻岭之间,山林里有各种穿行 的飞禽走兽。这应该可以说明,汉代四川地区森林茂密地表植被状况良好。 从四川地区的考古发现中也证实这一点。在大溪文化遗址、忠县濞井沟、广汉月 亮湾的考古发掘,都显示汉代四川地区是森林并茂、伴生大量的虎、豹、野牛、 鹿等野生动物。4 甚至在广汉月亮湾遗址中发现了象牙,因此蓝勇推断直至汉晋 1 参见孙建三、黄健、程龙刚撰述遍地是盐井的都市第1 5 7 页至第1 7 1 页,广西师范大学 l j 版社,2 0 0 5 年版。 2 参见( 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第1 3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6 月第1 版。 3 参见唐光孝 第四十一图,i - 海人民美术i i :版社,1 9 8 7 年版。 3 参见刘志远成都昭觉寺汉画像砖墓考古第灭,1 9 8 4 年第1 期。 2 6 图4 4 成都昭觉寺东汉墓出土的戈射、收获画像砖 图4 5 七盘舞、杂技画像砖2 8 x 4 7 c m 出土于四川彭县 笔者认为只有把“猎人 作为保护盐场的武士来处理,“狩猎 场景才能与 井盐生产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狩猎”场景作为盐场不可缺少的部分,出 现在盐井画像砖上才不会显的很突兀。即使盐井画像砖上的“狩猎 场景真的是 单纯的狩猎,但这样的场景要出现在盐井画像砖上的话,也只能是作为偶然因素 出现。但从出土的盐井画像砖来看,每一块画像砖上都有这种场景,这说明狩猎 场景出现在盐井画像砖上不是偶然因素,也就是说这种狩猎场景是作为盐场必不 可少的部分出现的。而从情理上推断,单纯的狩猎并不是盐场必要的组成部分。 , 2 7 秽 嚆黼黏图崩 但如果把“猎人”看成是保卫盐场安全的“武士”,他们作为豁场必要组成部分 出现在盐井画像砖上也就合情合理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狩猎”场景才是盐场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昵? 这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些貌似狩猎的人,可能肩负 着保护盐场的重要使命。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狩猎”场景才是盐场必不可少 的,也只有这样,制作盐井画像砖的工匠才能把这种场景作为盐井画像砖上必要 的组成部分刻制在画像砖上。而前文说过井盐生产应该是庄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相关的史料我们又知道东汉的庄园主一般都有私家的武装“部曲”。庄园 主的私家武装就是为了保证庄园旱的人和财物的安全而设置的。所以盐井画像砖 上的“猎人”,其确切的身份应该是守卫盐场的“武士”。很可能只是在确保盐场 和盐工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兼职做一下“猎手”。那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 有无保护盐场的需要呢? 2 为什么要保卫盐场 笔者认为保护盐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盐场是重要的资产,具有重要的经 济价值与地位。而东汉社会的政局、税制、盐场劳动力来源等因素都决定了有保 护盐场的必要。 ( 1 ) 东汉后期流民问题的影响 东汉始终面临着流民问题。据史书记载东汉从桓帝元嘉元年到建安二十年 ( 公元1 5 1 年公元2 1 0 年) 的五十九年中当中,共发生战争1 4 1 次。仅仅在 桓帝统治的二十一年中就发生了1 9 次战争。1 而据笔者统计,从东汉桓帝永兴元 年到永寿三年( 公元1 5 3 年一公元1 5 7 年) 五年间,共有2 4 次关于自然灾害、 民变的记载。2 而这些灾害和民变明确指明发生在四川地区的有4 次,永兴二年 九月“蜀郡李伯诈称宗室,当立为太初皇帝 ,永寿元年六月“巴郡、益州郡山 崩”( 益州郡在汉朝的行政区划上属于四川地区) ,永兴二年三月“蜀郡属国夷叛 。 3 如此频繁的天灾人祸必然造成大量的流民。据后汉书记载永兴元年七月( 既 公元1 5 3 年) “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 ,4 这些人很大一部分转化 1 参见徐难于汉灵帝与汉末社会第1 6 4 页,齐鲁书社出版社,2 0 0 2 年版。 2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 宋) 范晔后汉书桓帝纪第2 9 8 页至第3 0 3 页,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第l 版。 3 参见( 宋) 范晔后汉书桓帝纪) 第3 0 0 页、第3 0 1 页、第3 0 3 页,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第1 版。 4 参见( 宋) 范晔后汉书桓帝纪) 第2 9 8 页,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第1 版。 , 2 8 成流民。关于流民问题,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有过精辟的论述: “东汉政权承王莽之后,先天本来不足,而又没有很好地解决土地问题,进 行复原工作,所以这个政权一开始建立,便伴随着广大的流民。据史书记载,和 帝在位十七年,为了安辑流民,曾颁布了十五道诏令,由此可以想见一般,到了 安帝时,流民遂突破了东汉的赈济政策,开始集团的暴动。后汉书陈忠传日: 自( 安) 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7 安帝永初五年的 诏书亦谓当时“当时灾异蜂起,寇贼纵横。 以后的历顺、冲、质以至桓、灵之 际,农名暴动,以同益高涨之势,向前发展。至于灵帝时达到了顶点。 1 从这段文字对东汉的流民问题描述来看,东汉从开始建立到灭亡始终都面临 流民问题,东汉后期流民起义更是风起云涌。鉴于东汉后期战争频繁、流民成灾、 社会动荡的社会情况,庄园主为了保护自己的重要的财产盐场,设置家兵保护是 在情理之中的。并且东汉的地主建立武装建立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产。 在四民月令有对家兵进行训练的记载,二月“顺阳习射,以备不虞 ,2 三月 “警察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3 九月“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 寇 。4 这些记载表明了,家兵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防备因饥饿铤而走险抢劫田庄每 的农民、盗贼,保护田庄的财产。因此,从东汉后期的社会情况来看,在盐场周 围设置家兵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 2 ) 防止盐场工人消极怠工和内乱 芦 现在虽然缺少汉代留下的关于在豪强地主经营的盐场里工人消极怠工和反 抗压迫的文献记载,但我们从汉代和汉代以后一些关于官营手工业作坊情况的文 献记载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西汉成帝阳朔三年( 公元前2 2 年) ,颍川( 今 河南禹州市) 铁官徒申屠圣等一百八十人起义,永始三年( 公元1 4 年) ,山 阳( 今山东金乡) 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人起义”。5 明代正德年间在四川就发生 1 参见翦伯赞秦汉史第4 2 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5 月第2 版。 2 参见( 汉) 崔蹇撰、谬桂龙选译四民月令选读第7 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8 4 年1 2 月第l 版 3 参见( 汉) 崔蹇撰、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第2 9 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6 5 年3 月 第l 版;( 汉) 崔寰撰、谬桂龙选译四民月令选读第1 0 页至第1 1 页,中国农业 l 版社,1 9 8 4 年1 2 月第1 版。 4 参见( 汉) 崔定撰、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第6 5 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6 5 年3 月第1 版;( 汉) 崔蹇撰、谬桂龙选译四民月令选读第2 8 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8 4 年1 2 月第l 版。 5 参见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第2 4 0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 f r 2 9 了盐场工人暴动。1 天下郡国利病书四川也记载了宋代盐工:“一不如意, 则递相扇诱,群党话噪、算索工值奸盗靡所不至”的情况。2 这些都是对官 府经营的铁场、盐场情况的描述,由此我们推断,在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盐场 盐场主与煮盐的工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十分紧张。史记和汉书以及箍 铁论都有关于盐铁巨富:“役使细民”以及招“亡命徒”煮盐的记载。3 谢忠襟 曾经说过,一直到解放前夕四7 1 i 自贡的赶水匠( 汲卤工人) 和“烧盐匠”的处境 都很悲惨。4 因此笔者推断,盐井工人很可能为了反抗残酷的压迫而消极怠工、 破坏生产工具,甚至有可能发动武装暴动。在这样的情况的下,以家兵守护盐场 既可以保卫盐场不受流民和战争的干扰,又可以防止盐场工人的“内乱”。 ( 3 ) 逃税的需要 从画像砖的图像可以看出,盐场位于崇山峻岭之间,盐场周围森林茂密, 山林间有飞禽走兽穿行,从这些可以看出盐场是坐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5 这一 方面可能说明了盐场周围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推断盐场坐落在人迹 罕至的地方是为了逃税。因此才要动用家兵保卫盐场。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 需弄清楚汉代的盐铁政策。汉代总共实行过三种盐铁政策,汉武帝之前,汉朝政 府实行的是包税商政策,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专营政策,而到了东汉,中央王 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被削弱,除了汉章帝时期实行过盐铁专卖之外,而到了永元 元年( 8 9 年) 和帝就不得不下诏罢除了“盐铁禁 。因此,从汉和帝( 公元8 9 年) 到汉献帝建安三年( 公元1 9 8 年) 的一百多年间,东汉政府的实行盐铁政策 一直都是民营征税制度。6 而东汉盐铁官的设置就是负责收税的。 1 参见唐光沛明正德年问四川大宁灶夫领导的起义四川井盐史论丛第1 9 9 页至第2 0 6 页,自贡市盐 业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2 参见谢忠棵汉代四川井盐生产劳动画像砖新探弓策谈古代四川井盐业的一些问题四川井盐史论丛 第6 9 页,自贡市盐业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1 版。 3 参见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第1 4 2 9 页,中华书局,1 9 5 9 年7 月版:班固汉书食货志) 第1 1 6 6 页,中 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第1 版。 4 参见谢忠棵汉代四川井盐生产劳动画像砖新探弓泰谈古代四川井盐业的一些问题四川井盐史论丛 第6 9 页,自贡市盐业史博物馆编,四川社会科学院f i 版社,1 9 8 5 年3 月第l 版。 5 参见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第4 8 页,文物f f ;版社, 1 9 8 3 年版。 6 参见任桂园从远古走向现代长江三峡地区盐业发展史研究第1 3 8 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 0 0 6 年版。 东汉的庄园主及家属作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是要向东汉政府缴纳财产税的。 居延汉简名籍中就有关于户主所拥有财产标价的资料,这种标价就是为了方便政 府征收财产税。1 因此,庄园主占有的矿山,渔塘、盐场,酿酒作坊等资产都是 要交税的。东汉后期庄园主的势力很大,国家的控制力减弱,庄园主是可能逃避 国家赋税徭役的。刘洋在汉代豪强地主私兵初探里说过家兵的主要特点之一 就是对抗政府,逃避租税。2 因此为了逃税就把盐场丌在深山老林里,并派家兵 守护盐场,也是符合逻辑的。 同时庄园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也是国家的编户齐民,要向国家缴纳人口税。据 史书记载:“汉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惟贾人与奴婢倍算。”3 “民年七岁至 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 马。 4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车马。”5 从这 些记载可以看出汉代,不但有针对成年人征收的算赋之外,还有对未成人征收的 “口钱”。因此,西汉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是要缴纳人头税的,商贾与 奴婢的更是要加倍。而“东汉的算赋、口钱之制,一如西汉。包括算赋、口 钱的“口赋”制度,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之前便已经恢复了。 6 由此推断,东 汉后期地主庄园盐场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是要缴纳人口税的。而盐场里的劳动力的 身份除了依附民之外,还有庄园主的私家奴婢。依附民实际上是庄园主非法隐匿 的人口,而庄园主自己的奴婢更是需要庄园主缴纳人口税。而东汉后期,因为连 年用兵财政困难,政府不得不加重对人民的收刮,而富家大族依靠权势逃避赋税, 他们的赋税最后只能转嫁给编户齐民制下普通农户。许多农户不堪重负,只好流 亡或者依附于富家大族。据盐铁论记载: “往者军阵数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神经外科脑卒中手术操作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推拿手法操作要点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度自治区体育局直属单位自治区体育科研中心(自治区反兴奋剂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急诊科医生急救技术应用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江苏苏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第二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康复运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康复评估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校园安全管理实践培训课件
- 2025年内分泌科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模拟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山东地区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行测综合英语
- 通化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设备技术岗
- 2025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4年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4.2《让家更美好》 课件 2025-2026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 2025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司法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司法协理员(1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8.1《评选吉祥物》课时练(含答案)
- 麻精药品培训知识课件
-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讲课
- 布控球使用管理办法
- 收费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制度
- 儿童热性惊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