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画为心迹——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画为心迹——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画为心迹——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画为心迹——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画为心迹——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楞迦经说:“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所以禅宗也叫心宗。这种宗风影响 到中国画坛,形成“诗为心声,画乃心迹 ,“师心自用的主张,绘画的真正传统实 在就是心传的画道,“我师我心”,“我自有我法”。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到“夫画 者,从于心者也 。“心画”说以“心 为本,画由心出,是为心迹,故画为心声而 感人至深,把那些感动人绘画和书法,叫做“心迹 。中国文化一直以来以“天人合 一 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一定是心迹的产物,绘画要突显艺术家 的本性,艺术作品应该是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流露,只有这样,艺术品才会出现清 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画为心迹中的“心是如何活动的? 在“心 的影响下画家 是如何来观察世界的呢? 作为一种思想方式,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影响着中西绘画 的发展轨迹,影响着画家的艺术创作。画为心迹的客观性要素之一是生活环境与画为心 迹的关系,之二是社会责任感与画为心迹的关系,其中包括西方艺术家之社会责任感的 体现,例如法国浪漫派绘画的先驱籍里柯,德国环保艺术家w o o d y ;也包括中国艺术 家之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例如爱国主义画家徐悲鸿、蒋兆和。画为心迹之主观性要素之 一是个人信仰与画为心迹的关系,其中包括基督教对西方绘画之影响及禅宗对中国绘画 之影响,之二是个人素养与画为心迹的关系,练心和练手都很重要。总的来说艺术创作 是一种心灵历程,是画家内心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体验,它最亲近自然而又最超 越自然,是内在化的艺术同时也是外在客观自然的本身,古语说画为心迹,境由 心造,画家终身都在追求“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的崇高宇宙境界,从而达 到“畅神 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画为心迹;艺术创作;精神 l l 扣 一 画为心迹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p a i n t i n gf o rt h es t a t eo f m i n d - - - t h r o u g ht h es u b j e c t i v ea n do b je c t i v ee l e m e n t so f p a i n t i n gt h es t a t eo f m i n dt oa n a l y z et h ea g r e e m e n tb e t w e e na r ta n dh e a r t a b s t r a c t ”t h eb u d d h i s th e a r ta sc a s e s ,n oo n et ot u r nt ol e g a ld r a m a ”,q u o t e db y ”s h o c k e db y t h eb u d d h a ”,t h e nt h ez e na l s oc a i l e dh e a r tc a s e s n l i sf u l l yi n f l u e n c e d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 w h i c hf o r m e dt h ei d e ao f ”p o e t r ya st h ev o i c eo fp a i n t i n gi sas t a t eo fm i n d ”t e a c h e r so w n h e a r t ”t h ec e n t r a li d e ao ft r u l y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i st h ec e n t e rm a s s ,t h a ti s ”it e a c hm y h e a r t , ih a v em yo w n1 a w ”s h it a om e n t i o n e d ”t h ep a i n t e rw h op a i n t e df r o mt h eh e a r t ”i n ”a r t q u o t e s ”a 1 s oi nr e f e r e n c eo f ”p i c t u r e so ft h eh e a r t ”r e v e a l st h e ”h e a r t ”- b a s e d ,d r a w i n g f r o mt h ec e n t e ro u t ,i st h es t a t eo fm i n d t h o s em o v i n gp a i n t i n g s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w h i c h p a i n t e df o rt h ev o i c eo fh e a r tw e r ec a l l e d ”s t a t eo fm i n d ”h e a v e n ”a st h eh i g h e s tr e a l mo fa r t h a sa l w a y sb e e nt a k e na sg r a n t e di n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as u c c e s s f u lw o r ko fa r tm u s tb et h e p r o d u c to fp a i n t e r sm i n d s w h i c hh i g h l i g h t st h en a t u r eo fa r t i s t s t h ew o r k so fa r ts h o u l d n a t u r a l l yr e v e a l st h ea r t i s t sh e a r t u n d e rt h a tc o n d i t i o n i tc a na p p e a rt h ef i e s hm o o d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t a s t e h o wt h e ”h e a r t ”i np a i n t i n gf o rt h es t a t eo fm i n dw o r k s ? h o wt h ea r t i s t s o b s e r v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h e a r t ”i nt h ew o r l d ? a saw a yo ft h i n k i n g t h em a i nf a c t o r so f d r a w i n gt h em i n d sa f f e c tb o t h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a n ds u b j e c t i v i t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a t ho f 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p a i n t i n g s ,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 dt h ew o r k so ft h ea r tp a i n t e r s o n eo b j e c t i v e e l e m e n to fp a i n t i n gf o rt h es t a t eo fm i n di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t h ep a i n t i n gf o rt h es t a t eo fm i n d t h es e c o n di sb e t w e e nt h e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n dt h e p a i n t i n gf o rt h es t a t eo fm i n d ,i n c l u d i n g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w e s t e r n a r t i s t s ,s u c ha st h ep i o n e e ro ft h ef r e n c hr o m a n t i cp a i n t i n g , k ea n dg e r m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r t i s t sw o o d y , a n da l s ot h e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c h i n e s ea r t i s t se m b o d i m e n t s u c ha s p a t r i o t i s mp a i n t e rx ub e i h o n g , j i a n gz h a o h e t h es u b j e c t i v ee l e m e n to fp a i n t i n gf o rt h e m i n d si sap e r s o n a lf a i t hr e l a t e dt ot h e i rs t a t eo fm i n d ,i n c l u d i n gt h ei m p a c to fc h r i s t i a n i t y0 n w e s t e r na r ta n dt h ez e ni n f l u e n c e do n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t h es e c o n di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p e r s o n a l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a n dp a i n t i n ga st h es t a t eo f m i n d t r a i n i n gt h em i n d a n dp r a c t i c i n gh a n da r eb o t hi m p o r t a n t a l li na l l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i sa s p i r i t u a lp r o c e s s ,w h i c h i n f l e c t sn a t u r a la n ds o c i a lr e a l 1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i n s i d ep a i n t e r s h e a r t s i t sm o s tc l o s eb yn a t u r e a n dm o s tn a t u r a lt h a nn a t u r e ,w h i c hi st h e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o fe x t e r n a la r t sa n da l s o 。t h e 一一 ? l o 画为心迹一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性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弓f 言l 1 画为心迹概述。2 1 1 天人合一之心迹2 1 2 感物心化之神思3 2 画为心迹之客观性要素j 4 2 1 生活环境与画为心迹的关系4 2 1 1 西方画家的生活环境对作品的影响4 2 1 2 中国画家的生活环境对作品的影响5 2 2 社会责任感与画为心迹的关系5 2 2 1 西方艺术家之社会责任感的体现6 2 2 2 中国艺术家之社会责任感的体现8 3 画为心迹之主观性要素1 0 3 1 个人信仰与画为心迹的关系1 0 3 1 1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之影响1 0 3 1 2 禅宗对中国绘画之影响1 1 3 2 个人素养与画为心迹的关系1 2 3 2 1 练心12 3 2 2 练手15 4 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1 7 4 1 画为心迹,境由心造。1 7 4 2 西方绘画中心迹精神的体现1 9 4 3 当代女性艺术之粉墨精神2 0 4 3 1 著名女画家孙静如2 l 4 3 2 著名女画家宫丽2 2 结论2 3 参考文献2 4 致谢2 5 - 二代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人类为了满足对知识的需求,产生了哲学;为了满足对意志的需求,产生了 政治;为了满足感情的需求,在文哲政法之外,又产生了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 个领域或者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它与宗教、哲学等形态一同存在,但又与其 他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也是艺术家的一种表现活动,艺术创作是一种 直觉,一种冲动,一种在认识客体上建立起来的主观情感表达方式,艺术作为精 神产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艺术家把强烈的情感渗透到创作过程里、物化到作品 中去。虽然从活动结果的层面来说,有人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 存在性,但是,艺术能最终以艺术品形式存在的这个结果也是艺术家的艺术活动 结果。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反映,也有艺术家自身情感、 理念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的参与,它是一种精神产品,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 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感受的产物,也是艺术家的知识、情感、理 想、意念等综合心理的产物,是艺术家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夫画 者,从于心者也”, 1 艺术之作,心之迹,心之画。绘画艺术既是一门学问又 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艺,平日心里所思所想的意境和手头案上的功夫有时候是两种 概念。幻想是无限的、抽象的,然而作品是直观的、现实的。画家只有修养与技 艺相结合、目的明确、去除杂念纷扰,才能使自己处于真正的投入状态,创作出 流芳百世的作品。 画为心迹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1 画为心迹概述 正文 1 1 天人合一之心迹 中国人对“心”这个字的理解,不只是被科学的看作身体的一个器官,而是一个复 合的概念。战国时苟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 南宋朱熹说:“心之体,情之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一。”明代王阳明说: “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 诸如此类的说法还很多,无非 都说明“心”为身之主,人之本。作为人的主宰的心是居于“包管万虑”的地位, 是指各种心理活动和思维能力的总和。画由心出,是为心迹,故画为心声而感人 至深,把那些感动人绘画和书法,叫做“心迹,“心象 。因此,一件成功的艺术品 必然是心迹的产物,中国历来重视绘事之精神,“迁想妙得是东晋顾恺之的精辟见 解,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有通过“迁想”,即形象思维的想象,才能“妙得 ,达 到主客观的统一,达到画山“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画竹“其身与竹化 的 艺术境界。虬睢性所宅,真取弗羁 即只要保持着个人的天性,出自于疏放不羁 的情怀,就能自成疏野一格。唐人符载评论张璨创作是“物在灵府,不在耳目, 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冲交漠,与神为徒。“在灵府 的“物 ,即“得于心的“物,是画家通过毫端宣泄出来的融于内心世界的 自然美。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认为“画乃心印: “系乎得白天机, 出于灵府也。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 是之谓印。矧乎书画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绡楮,则非印而何? 书画岂逃乎气韵高 卑,夫画犹书也。杨子日:“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2 这些讲的无一 不是绘画要合于本性,合于内心的自然流露,唯其如此,才会出现清新的意境和 淡泊的情趣。这里面都有一个内心的超脱而至“忘我”的含义。至于苏轼的“游 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清人王国维总结出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 外 的创作心理过程等等这些描述,都是在强调艺术创作中内外的化一,内心的 体味。中国文化思想历来以“天人合一 为最高境界。庄子日: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易经中则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由此而得出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也就是说认识了内心、自然就认识了大千世界,即天 人合一的思想。老庄强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齐物论)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合为一体,所以“天人合一 的思想,突出地表明了中 国先哲内在普遍感应和人与自然对应关系的深刻理解。中国绘画所要把握的“一”, 实质上是形象的精神性,表现客体的内在精神,实现物我合一。中国绘画从“一” 出发,从主体的内心感受中体验宇宙的生命,中国画家以一切皆空的心境去体验 和品味独立存在的物境,实现主客体的合一。“天人合一 是建立在画家对自然 物象、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深刻体察之上的“天人合一 ,它是一种思想意识、 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内在情感表现形式。 1 2 感物心化之神思 “神 指变化迅疾莫测,“思 指心思、想象,以“神 状“思,则指心 思、想象的变化,神妙莫测。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 谓也。 意思是说艺术想象具有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神思 作为中国古 代最基本的心化方式,其内涵即“神与物游 ,是一种主体情感与感物所得的艺 术表象相融相游的和谐运动,逐步创造审美意象的心理活动。明代杨慎画品 说:“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有象由之以立,无 形因之以生。 主体内在的精神情感和积淀于心的事物表象是艺术家展开“神思” 时所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我国古代“感物 说不仅仅承认物的第一性,而且更 强调人的能动性,以“动心 作为感物的灵魂。其在感物阶段的“物色之动,心 亦摇焉,不仅仅是由景生情,更重视的是将艺术家本有的情性或即刻兴起的情 绪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射和融化到客观的景物或事物之中,假物以抒情,将物以情 化。 画为心迹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2 画为心迹之客观性要素 2 1 生活环境与画为心迹的关系 每一幅画其实就是一面镜子,照映出每个人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个人的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生活情调、生活态度等等一系列的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绘画的内容 与形式。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作品中那粗野原始的气息,来自于他对未知文明的塔 希提情调的敏锐直觉,凡高作品里那强烈而响亮的色调及跳跃的线条,凸起的色 块表达的是他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近似疯狂的情绪波动。清代的徐渭、八大山人、 石涛画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作品里倾注了强烈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真 情,把对物象转化为情感及创意的主观表现推向了极致,画家更重视生命及人格 在画面的印证。这些中外画家的成功无不是基于对造物之真与自我之真的巧妙揭 示与渲泄,画乃心迹即表明画家的作品记载着他在艺术探索的每一步历程。 2 1 1 西方画家的生活环境对作品的影响 自然界里的海滩、村落、船只、高山、大河都非常入画,画家乐此不疲 地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每位画家都会用不同的审美意趣想自己所想,画自己所 画。画家可能把蓝天描绘成黄紫味儿的天,淡蓝的海水演变为黑紫色的大海,金 黄色的沙漠抹成火红的色块。从绘画的角度看自然景色只是画面的参照物,为了 画面的精到画家可以涂抹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颜色,也可以创造与实际不相关联的 事物。梅洛一庞蒂说:“我的身体同时是能看的和可见的。身体注视一切事物,它也能 够注视它自己,并因此在它所看到的东西中认出它的能看能力的另一面。 e 3 事实上,好的艺术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在追求。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他出 生于诺曼底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跟随父亲干农活,对土地产生了亲切的难以割 舍的感情。这段生活对他日后成为农村生活题材的现实主义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喂 食是表现朴素的、亲切的生活乐趣的一幅作品,画的是极其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画 面上描绘了一座农村土石墙的门口,三个天真的小孩子并排坐在门槛上,专注而急切地 等待着母亲一勺勺的喂食。从每个人物的衣着和他们自身的环境来看,这是一个不太富 裕的农民家庭。三个小孩中最小的一个是男孩,正伸手去接妈妈伸过来的汤匙,右边的 女孩子关心地望着弟弟,左边的年纪稍大一点的小姐姐怀中抱着一个洋娃娃,眼睛注视 着汤匙,夕阳的余晖照映着这四个充满爱怜和温情的母子们。不远处,一只母鸡正慢慢 地朝着他们走来,更添加了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更远处,可以看到孩子的父亲正在在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里劳作。此情此境,但凡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们都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简 直就是一支充满了崇高和抒情诗意的纯朴真挚的母爱的赞美诗,表达了画家对法兰西 农民的深厚温淳的感情。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 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 同时,这幅喂食画面 所刻画的感人至深的母爱,也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自己儿时生活的回忆,传 达出他终身不离开农村大地的朴素感情。 2 1 2 中国画家的生活环境对作品的影响 李嵩是宋朝的“三朝老画师 ,长于界画,以风俗画盛名。他的货郎图是 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的肩膀上挑着杂货担,不堪杂货的重负而弯着腰 前行,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举不胜 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面面俱到。在商品流通还不够发达的南 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 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通常像过盛大节日 般地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 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 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 贵史料。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 对描写对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并融化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深切的感悟, 才能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因此,长期不懈地深入生活,乃是艺术得以成功的 必由之路。 2 2 社会责任感与画为心迹的关系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 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 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 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艺术,一方面是创造者得以自满其情感之欲,一方面以其作品为一切人类社会的 一切事情之助,艺术是感情的产物,有艺术而后感情得以安慰。艺术家、艺术作 品真正的作用必须是在社会上产生的,不是说在技术里面,或者是在自己的画室 里面产生的。如果他的作用能够产生的话,一定是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艺术 画为心迹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的本质就是让心灵愉悦、让精神升华的一个活动。责任感,不仅仅是艺术家对自 己的专业尽责,而是要对社会的公众尽职尽责,对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方向、对 社会的走向尽责,这是非常重要的。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艺术 应该表达社会良知,就是艺术对社会的一个人文关怀。第二就是艺术应该承担文 化的一种创造责任。艺术也好,批评也好,都应该为社会提供一种精神力量和一 种灵魂的样板,这是最重要的。 2 2 1 西方艺术家之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 1 )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一列宾 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父亲是一个 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 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的场景,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 作的素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关注劳动人民疾苦的代表作,为了描绘 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曾两度到伏尔加去,对纤夫的生活作了 长期的观察,画了许多速写,熟悉并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经过反复推 敲和长时期的酝酿之后,列宾笔下的纤夫们,既是苦难的生活底层的人们,也是 有毅力的生活的强者。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 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入以激励、震撼。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 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 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意外归来可以说 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像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了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 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而归,家人是多么意外兴奋 这样一个故事。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 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过去拥抱,却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两个孩子, 稍大的男孩子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 把目光从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瘦瘦的,身穿褪色大衣, 靴子上沾满泥土,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神态透出坚毅、勇敢。 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列宾抓住流放者跨 进门坎的一瞬间,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意外归来带来的惊喜、 意外及其它种种复杂的情感。在歌颂革命英雄的同时,列宾对历史题材也很重视, 其中伊凡雷帝杀子最具代表性。列宾自己也曾说:“通过历史画,为痛苦的 悲剧寻找出路。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法国浪漫派绘画的先驱一籍里柯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法国的一艘军舰以希腊神 话中的怪物美杜萨命名,这幅画表现的是垂死的士兵们突然发现远处有船影时而 欣喜的情形。这是一场特大的惨剧,但是路易十八政府怕此事张扬出去受到舆论 的谴责,所以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悄悄了事。两位木筏上的幸 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打击。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这次船难如实地 写成报道,印成小册子公开发售。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内外,遭到舆论的一片 哗然,籍里柯也格外愤慨。在人民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二十六岁的籍里柯, 走访了生还的船员,倾听了他们的遭遇并以此为题,创作了一张充满激情的再现 惊心动魄场面的巨作。但在当时,这幅画是法国政府所不能够容忍的,因此它最 先是在英国展出的。籍里柯之所以几个月不出门,专心致志地画这幅画,主要是 表达自己义愤填膺的情绪,代表弱势群体申诉、宣泄心中愤懑的感情。 国家发生这样重大的灾难,使公民意识到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国家,对于每一 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负有一种责任。这种道义的责任感、使命感,会提升一 个人的精神品质。灾难虽然不是人民所希望的,但是灾难所带给每个人的精神深 层的东西确是非常可贵的。它使人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我们的社会、对我 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对每一个生命,都有一种责任和道义。这就是梅杜 萨之筏成为浪漫主义伟大宣言的重要意义之所在,这幅画虽是以记叙为主,但 却达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 ( 3 ) 德国环保艺术家w o o d y 艺术一直以来是传播信息、承载历史意义的工具,当人类无法妥善处理垃圾 这一严峻的问题时,环保艺术家应运而生。德国环保艺术家w o o d y 多年来用各种 各样的垃圾制作成各种艺术作品,例如灯箱画就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品,又或者是 用废弃塑料制作的色彩鲜艳的椅子,一次展览,伍迪用蓝色的男孩尿片和粉色的 女孩尿片做了两把椅子,这两把椅子的回头率相当高。伍迪希望,人们能在他作 品鲜明的片段中辨认出垃圾的本来面目,甚至发现,那可能就是自己刚刚扔掉的 蛋糕纸,在认同感升起的同时引发真正的思索,而这将是一种转变的开始。他说 “最初没有艺术,最初只有垃圾。所有成品都是以废弃塑料和塑料包装制作而成, 在这一过程中,作品承载了审美与生态的责任。 w o o d y 在废弃的塑料上作画,他 的作品承载起反映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他用艺术的方式不断地呼吁人们保护环 境的意识。伍迪参与了“2 0 0 6 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他希望用艺术为珠峰做 环保,他收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垃圾,做成全世界唯一的珠峰垃圾艺术品,通过 画为心迹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这种方式的回收利用,展示垃圾危害,宣传环保,使人们能够意识到垃圾也能够 变废为宝。他说:“我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做环保,我要让人们看到在珠峰上丢垃 圾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当观察者将现实与强烈的艺术作品结合起来的时候, 必然会刺激观察着的神经,使他们正确地面对这个社会问题。因此,w o o d y 选择塑 料作为材料,给予塑料这一每个人都熟知的物品以全新的价值和生命,不仅仅是 出于物质上的考虑,更是出于精神上的深思熟虑。 2 2 2 中国艺术家之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一直处在动荡之中,饱受外国列强的欺凌,但中国人 民从来没有放弃过奋争的权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改变着中国的命运。 而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们则用他们手中的武器,即画笔,描绘出一部部可歌可泣的 鸿篇巨制,激励着中国人们奋勇向前。近现代历史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促使 艺术家们具有高度的批判性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美学性和个人独创性的社会批判 精神,不论是徐悲鸿逆风中弱小的麻雀逆顶狂风搏迸的反抗精神,林风眠痛 苦中揭露人生痛苦和人类相互杀戮,呼唤人道和爱的人文主义态度,还是蒋兆 和流民图中数百个不同阶层民众的凄惨的血泪控诉,都反映出近现代中国艺 术家们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和任重道远的艺术追求。 ( 1 ) 中国爱国主义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作品融合中西,坚持主张以客观生活为艺术创造依据的现 实主义,坚持赋予绘画以震撼人心的教育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美术由古典向 现代转型的变革中功不可没。这些作品非常代表中国特点,代表着中国画从衰微 状态中振起、走向复兴的这么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他的作品的历史地位。他在他 所重视的艺术教育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 可采入者融之。 他用实践验证了这个思想的正确性。他还有一句格言“尊德性, 崇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 “尊德性 就是说,他始终把画 家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对于能够突破前人的画家,他都大加赞扬和宣传,像齐白 石、傅抱石、张大干等等,他觉得张大千有超越前人的成就,评价道“五百年来 一大干,他说“一个人的技艺超越前人,我就要加倍推崇 ,对于真正有才华 的学生,他要设法将他们送到国外学习,他是美术界的伯乐。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篌我后、中国画九方皋、 愚公 移山等巨幅作品,它们均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经史著作或传奇故事,题意多颂扬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侠义和气节,或表达对明君贤臣的盼望。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强不屈的毅力和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担忧和对光明 前景的向往。徐悲鸿作品中传统式的英雄悲歌或侠义志士赢得了中国各界较多的 喝彩,他经常画的奔马、雄狮等等,给人以勃勃的生机和鼓舞的力量,表现出令 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 2 ) 忧国忧民的蒋兆和 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已经侵略了中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处在水火之中、 民不聊生,蒋兆和看到的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和垂死挣扎,他彷徨、苦闷、悲 愤。他说:“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如果其然,我当竭 诚来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最终他选择了用他的画,共赴国难。蒋 兆和开始将笔触对准他身边的贫民,与他们一同呼吸,和他们挣扎的命运一起脉 动,以写实主义的技法表现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内心的痛苦。流民图 中数百个不同阶层民众的苦难,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大悲剧的凄惨写照。画面上不 幸的人们有的仰天长啸;有的被逼无奈;有的暴尸街头;更有听到敌机野蛮的轰 鸣手捂双耳的老人;望着空中的炸弹,惊恐无助地面对死亡的妇女们蒋兆和 以雕塑般的力度,以壁画的规模揭露了战争的罪恶。 画为心迹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3 画为,b 迹之主观性要素 3 1 个人信仰与画为心迹的关系 每个人都应该有点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虽然信仰的内容不同,但都会 给人以正确的指引方向,引导人的生活工作等行为。个人信仰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艺术 家的作品内容,而绘画作品又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活动。 3 1 1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之影响 西方文化与基督教巧妙的关系导致欧洲绘画意识具有很强的基督教色彩,欧 洲绘画发展的各个时代都产生过许多以基督教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基督的形象无 数次的出现在画家的笔下。乔尔乔内的背着十字架的基督,在人们赞叹画家高超 技艺的同时,心底里会听到一种声音耶稣呼召我们的声音,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 “一个智者最完美的境界就是与上帝同在;同样,人类最好的作品也不过是接近上帝的 完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背负十字架的耶 酥,这些不朽的作品都来源于对耶稣不朽的荣耀。 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忠实的基督徒,他曾祷告说:“上帝,求你 让我永远有要超越自己能力的渴望。西斯廷教堂的壁画工程,就是上帝赏赐给 米开朗基罗的一个超越自我的机会,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恢宏而震撼的西斯廷 天顶壁画,成功而有创意地将整个人类历史,将上帝的救赎计划,用三百个活鲜 的人物完美地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来。天棚壁画的中轴线上,是九幅圣经“创 世纪 中的九个场景,其中,有六幅是描绘上帝的创造。“上帝创造亚当”,在 天地之间,唯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米开朗基罗笔下的亚当和上帝,人间 和天堂,仿佛镜子里的映像,对望,合二为一。“诺亚醉酒”是创造系列壁画中 的最后的一幅,米开朗基罗用它预示人的无望,和上帝未来救赎的应许,西斯廷 天顶画的完成显示了米开朗琪罗在绘画领域中异乎寻常的创造力和高度完美的技 巧。米开朗基罗不只是天才巨匠,他更是一位圣徒,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视 觉艺术表达信仰理念的跨时代大师。 3 1 2 禅宗对中国绘画之影响 中国绘画,在佛教未传入以前,自具独特的风格,受佛教艺术的影响,遂发 生了不少变化。纵观历史长河,中国画名家无不俱禅家精神,他们的作品,无不 是禅境的示现。禅宗更强调人的“冥思顿悟 ,“禅 的本质是“澄心静虑 ,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张以参禅静坐的思维方式排除内外界的干扰,进入个体直觉的心里体验和反思 达到自我心性之彻悟,在直觉的观照和静虑体悟中实现澄心之目的,在物与我的 交融和体悟中达到顿悟,物我交融和澄心静虑都不是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它的 最高境界是由此而升华的“物我两忘 。 5 东汉时期,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 即对佛法有虔诚的信仰和了解,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 ( 南朝画家宗炳 语) ,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到了唐代,佛教已成全盛之局, 这股澎湃的禅学洪流冲击到画坛,产生了一位划时代的名家,即首创泼墨山水的 王维。王维,字摩诘,人宦后,公余辄至僧舍论道,曾历干秀、寂、福、会诸师 法席,听取心要,如法修持,后预知时至,安坐而终。因有这般工夫,故其诗章, 淡远空灵,禅机悟境。宋元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都沿袭了摩诘之法。 米芾父子,他们对禅的参悟更具有深刻性,米芾日:“山水古今相师,以有出尘 格者,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以便己。 山水画多写其心中之 禅意。宣和画谱云:“仝之所画,其脱落豪楮,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 意愈长也。 e 6 关仝这种笔简气壮、景少意长的画风,被李成演变为“气象萧 疏,烟林平远 。这种萧疏简放的画法,正是一种禅心的流露,比如一幅简淡的 小景,就像一首短偈,因而有人称画为无声诗者,教人看笔外之意者。由此可见, 这时期画家心灵上的修养已达到高超的境界,故而在这时期中,画的领域拓广了, 画的技术充实了,尤其是画论系统地建立起来,无疑这是禅宗昌盛的直接后果。 明清时期,禅宗也对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李日华说:“点墨落纸,大非细事, 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 清代戴醇土说:“品一峰( 黄公望) 笔,是所谓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画也而几 乎禅矣。 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 直探生命的本原。清初石涛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又云:“不可画凿,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 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 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这不是禅者气象,又是什么呢。禅是中国人体认到 自己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从而构成艺术奇葩的本源,也 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坛经说: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佛法从自心来,艺术创作也是作者心灵的表达。唐代张彦远言:“守 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 7 画 的法则,就是心的法则,一幅上品,不会是简单的摹写,而是作者心灵深处的表 达,它来源于作者心灵深处,脱胎于作者的心灵深处。中国绘画讲究画由心出, 画为心迹一由画为心迹的主客观要素浅析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是为心迹,由心底所发出的情感瞬间倾诉到画面画笔上,任由翰墨淋漓挥毫泼洒, 这样的画往往因发自肺腑而感人至深,这就是中国画之绘事的崇高境界之所在。 翰墨一道需要有洁净、静谧的心境,而且必须先静再净,先静下心来,直到心底 恬静。静者就是高远淡泊,除去心中一切有辱心灵良知的贪求杂念,使身心从世 俗尘垢中脱离出来,达到恬淡宁静的的境界,再由此升华到纯净无染的超凡脱俗 的境地。这种摒弃功利欲念的心境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遣兴、抒情、写心,此 为中国绘画之实质与本性,是以写心为实质的中国绘画的崇高境界。 3 2 个人素养与画为心迹的关系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素养即人的内 在品质,个人素养的高低表现在作品上则是格调的高低,古诗有云“胸藏文墨怀 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就是这个道理。画家如何才能提高个人素养并以此 提高绘画作品的层次呢? 有两方面需要考虑。 3 2 1 练心 ( 1 ) 对传统绘画精华进行深刻认知 我国传统画论中讲求“意在笔先,成竹于胸。 8 作画时画家的想法将直 接关系着作品的成败,而画家的修养直接关系着作品品味的高低。杰作的诞生并 非只是凭借着一点熟练的手头技巧,而是画家艺术境界与绘画技巧的全部运用, 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完美的表达形式高度统一的结果,反复推敲、刻苦追求是一 幅杰出作品的必经之路。 从时间上看,传统是过去的事实,传统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传统,这种跨 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传统精神使我们从中获得力量和智慧。另外学习绘画需要 读很多书籍,绘画不单单是依靠技巧就能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艺术家变现思想 情感的复杂过程。艺术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内容和质量取决于作者的观念。个人 素养的高低对作品的品格起着决定作用,只有不断开阔眼界、涉猎好的艺术作品、 提高眼里,作品才能有较高的格调。现在条件比较好,古代、现代的大部分精华 都在博物馆里,观摩起来比较方便。观看原作的一个好处是提高自身对画面的掌 控能力,比如古人的山水画,小到十几、二十几厘米,大到过丈,如果这些小画 印到画册上,是体会不到原作的精妙之处的。因为,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画画得真是 精彩绝伦,不管是置陈布势还是骨法用笔,都是精心推敲出来的,印到画册上,如果不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加以说明,还以为是鸿篇巨制呢。因此,这种视觉上的误导是要避免的,所以有条件的 画一定要看原作,学习前人掌握画面的本领,小画怎么经营,大画怎么处理;小画是用 什么样的笔触,大画是用什么样的笔触,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这都是我们要认真学习 的。观看原作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自身对作品的鉴赏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画,什么是行 画;好画好在什么地方,行画行在什么地方,这是绘画者学画的关键之所在。如果一个 学画之人基本功薄弱,尚可通过新思维、新技法加以弥补,但是如果连眼界都停留在基 础阶段,不能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话,那么想创新前进,真是比 登天还难。由此可见,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要把眼界引到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去。心有所 思,迹有所应。 现代艺术作为一种对传统审美模式的反叛形式,就是对一切固有的,老套守 旧的,甚至历史权威的质疑,但这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有深入了解的磐石上,了解 历史的前因后果,才能承前启后。黄宾虹说:“学艺不可求脱太早。 以齐白石 先生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