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北京市朝阳区 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2014 1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 卷(选择题 共 48分) 注意事项: (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 2)每小题 1 5 分,满分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图,依据书写的字体判断,古代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 A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B体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C标志着书法理论的成熟 D反映了书法向世俗化、个性化转变 2史书 记载“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 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实行专制统治 以郡县制作为全国基本的政区体制 强干弱枝,以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以通判监督地方,有权向中央通报 A B C D 3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界限分明,规划整齐 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 邸店广布市内,兼营旅店、货栈 A B C D 4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5 “海上(指明代松江 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表明,明代 2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 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 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6从 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被 统治者披上神话的外衣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孔来提高个人的声望 7 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所述历史现象 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增强了中国出口贸易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 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A B C D 8 “这场表面上轰轰烈烈,骨子 里依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运作的革命,尽管已经渗入了一些近代先进的思想文化因素,但结果却还是一幕不堪回首的悲剧,对江浙一带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巨大破坏是很难估算且无法弥补的。”这场“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9下 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10 20世纪初 的 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 “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 之说。这一说法 客观上 反映了当时中 国 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 11 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据材料,“遂川政府”属于 A工农民主政权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C民族自治政权 D国民政府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权 12历史 上留存下来的借条作为一种 借账的凭据,既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面貌,也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据下图判断,该借条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3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3 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 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 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 A标志着 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 阶段 14 “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的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这段文字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 国民党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15毛 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评价政党的作用 B以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价政党的作用 C以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来评价政党的作用 D以工作重心是否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评价政党 16 “当希 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17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 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 D法律内容基 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4 18 1522年 9月 6日 ,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 的 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 王嘉奖 18位勇士 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19下图是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 确的是 A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 B西方主要国 家完成工业革命 C 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D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 观察下 图,据此判断它传入中国最早是在 A葡萄牙侵占澳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战争之后 21启 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表现不同,但都对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主要影响是 A掀起反对教会权威,批判君主专制的革命 B为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奠 定思想理论基础 C在文化领域内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以民主科学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标准 22在 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法国 于 1789 年爆发革命 。革命初期首先实践的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23 16 世纪 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 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 20 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在这两个过程中先后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荷兰和法国 C美国和德国 D英国和 美国 24观察 1857年至 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 5 结合所学,造成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德国 由 分裂 走向了 统一 海外殖民扩张的步伐加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国家制定经济指导性计划 A B C D 25 “战争是革命的加速器!”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华盛顿领导的北美独立战争 B普鲁士的三次 王朝战争 C 19世纪末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D俄国 1917年的十月革命 26西 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27失业 率的高低能从某一角度反映 经济发展的趋势。观察 1925至 1945年美国失业率 ,最符合 1933年 1941 年状况的表 述是 A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没有好转 B美国的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 C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 D美国失业率渐趋下降,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28福利制度是 国家 或 政府 在立法或 政策 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 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 。 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 企业“经营者革 命” D分 配领域的社会化 29用概 括的语言做历史笔记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6 A关贸总协定 B欧洲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30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 结论 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一人”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B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 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 征服缔造的。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C 鸦片战争后到 甲午战争前的 1894 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 23 4%,到 1894年至 1913 年的 20 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 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 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 要搞大农业,首先要把富农小的庄园消灭掉 ,发展集体农庄;要搞大农业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 用强制手段、行政命令,在农村调整阶级关系 ,实现农业集体化 31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 伟大的创举。 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 元( EURO),2002年 1月 1日欧元正 式启用。”若对“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进行解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B启用欧元标志着欧盟关税同盟建立 C欧元使欧盟成为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D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32观察下图,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 B表现为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 C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 zxls 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 卷(非选择题 共 52分) 注意事项: 7 ( 1)第 卷共 3大题。第 33题 18分,第 34 题 16 分,第 35 题 18 分,共 52 分。 ( 2)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3)第 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3( 18 分)经济发展、社会变动是孕育思想文化变革的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 李 贽焚书卷一答耿中丞 ( 1)据材料一,解读李贽的主要观点;( 2分)结合 所学,简述李贽“异端”思想诞生 的时代背景。( 6分) 材料二 (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 2分) 材料三 ( 3)据材料三,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 8分) 34( 16分)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 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 8 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 编自郭卫东转折 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 1)评述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 4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上海港对 英国的贸易额(单位: 1000美元) 年份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总输入 2522 5195 3889 4312 2533 4413 3909 棉织品 1671 4255 3080 3311 1836 3052 2618 毛织物 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 糖 2 43 170 82 147 杂 物 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总输出 2360 6046 6492 6726 5081 6514 8021 茶 322 2221 2027 1834 1654 2019 2427 生 丝 2003 3806 4430 4819 3331 4417 5529 杂 货 35 19 35 73 96 78 65 资 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 1856年贸 易的报告 ( 2)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6分) ( 3)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6分) 35(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标 志( 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 的记号。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 1)据材料一,判断这两幅图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的标志?( 2 分)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 4 分) 材料二 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 9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根据历史发展特征划分阶段;( 6分)任意选取其中一个阶段,结合史实说明该阶段的阶段特征。( 6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 zxls 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北京市朝阳区 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321 5=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D D A C B A B C A D C C C 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 D C D B B D C D C D D C D D B 二、非选择题(第 33 题 18 分,第 34 题 16 分,第 35 题 18 分,共 52 分。) 33( 18 分) ( 1)思 想:天下人不得其所是“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的结果;统治者用德、礼规范人们的思想,用政、刑限制 人们的行动。( 2分) 背景: 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 程朱理学走向极端,文化专制,士人试图冲破传统儒学束缚。( 6分) ( 2)不同之处:图 1:呆滞、冷漠(郁闷);图 2:自然、平和(亲切)。( 2分) ( 3)示例一:法国启蒙运动从 17 世纪到 18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大量出版,内容涉及哲学、社会、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宗教书籍出版量下降;说明启蒙思想强烈冲击了宗教神学,因此启蒙运动在当时的法国起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 8分) 示例二:从时间上看,在法国启蒙运动从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开始到 18 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从作品出版数量上,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受到较大关注。从作品内容上看,启蒙运动不仅涉及哲学等社会人文学科,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从宗教书籍销售下降的趋势看,启蒙运动对宗教神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8分) 34( 16 分) ( 1)示例一: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1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 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 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1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 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考 生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 2分) 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 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 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 2分,任答两点即可) 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2分) 【评分说明:答案仅为举例;贸易总量,总输入、总输出、两者对比,具体物品比较视角下各一,每点 2分,共 6分】 10 (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 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等。( 6分) 【评分说明:对应前述变化叙述原因,三个视角各一,每点 2分,共 6分】 35( 18 分) (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分) 作用:建立了有效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稳定国际汇率,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缓 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 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 问最高分) ( 2)阶段: 示例一: 二战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90 年代初,两 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后的多极化趋势。( 6分,每点 2分) 示例二: 二战后 20世纪 90年代初 ,两极格局(或“冷战”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多极 化趋势加强(若答“后冷战时期 ” 可酌情 给分)。( 6分) 阶段特征: 示例一: 二战结束,美国和苏联基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及各自 的国家实力,从战时同盟走向全面对抗。美国提出杜鲁 门主义,“冷战”开始;在经济上表现为马歇尔计 划与经互会的对立;在军事上表现为北约和华约的对抗。( 6分)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向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分裂和解体。原来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等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趋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两极的作用。中国恢 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革开放提升了综合国力。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分) 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崩溃。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欧盟、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6分) 示例二:对应上述示例二概括说明其特征。( 6分) 【评分标准:综合示例一,从两个阶段进行说明,言之有理有据即可酌情给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 zxls 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11 双向细目表 序号 政治经济文化 考点 中外历史 分值 1 政治、思想文化 汉字与书法 秦朝统一 中国古代史 ( 9分) 第 16 题中外结合 1 5 2 政治 秦汉、宋代的政治制度 1 5 3 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唐朝的东市) 1 5 4 思想文化 宋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营销及推广专项协议
-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公开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新华出版集团招聘编辑风控审计等岗位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批次招聘13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枣庄市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需求(9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化学工业与生活》课件
- 调试技师面试题及答案
- 激活传统文化新生机的创新策略与行动方案
- 绿化补充合同协议书
- 养殖污水处理合同协议书
-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种凤仙花(二)含答案
- 小儿手足口病课件
- 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实施方案
- 五年级下册热带雨林探险之旅(优秀5篇)
- 教学课件Arduino零基础C语言编程-2
- 乳腺的影像诊断课件
- 三峡库区榨菜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导则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 硬笔书法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计划+教案
-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清华谭浩强)
- 13 荷叶圆圆说课课件(共17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