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欧化对第一个十年中国新诗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欧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概念主要泛指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 社会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习惯及语言形态等方面 在西方影响下产生的变化。狭义的欧化是指在语言层面,汉语在外语( 此处主要 指印欧语言) 影响下发生的变化,简单地说欧化就是借鉴、吸收西方的语法、语 汇等外来因素,以创造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现代化的书面语形式。中国新诗是“五 四 时期在外国诗歌的影响下,以现代白话为诗歌语言,废除传统诗词的固定格 律,同时又吸取中国传统诗歌的营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形式自由、音节自然的新 型诗歌形式。 欧化是通过翻译的途径对中国新诗发生影响的。本文主要以第一个十年的新 诗文本和相关史料为依托,进入历史语境,探讨欧化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同时着 力于阐明翻译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并勾勒其源流,以还原欧化对中国新诗影响的 历史真实。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主要说明欧化对中国新诗影响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论文主体部分详述欧化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及其途径和源流。 第一章主要梳理欧化影响中国新诗的途径翻译,探讨欧化如何通过翻译对中 国新诗产生影。本文认为,翻译不但影响到新诗的语言,而且更进一步影响到新 诗的诗形创建。为了阐明这一观点,很有必要追溯近代翻译活动中新诗欧化的历 时性源流,以此说明欧化借助翻译经过一个历史过程逐步影响中国新诗这一历史 事实。 第二章主要梳理中国新诗欧化的源流和实践。本章主要解决新诗欧化的源头, 分别从中国近代诗歌翻译,西方传教士的圣诗汉译活动以及五四时期新诗人的诗 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着手,立足相关历史信息,在史料的历时性显现中说明新诗 欧化的源流和实践,并由此阐明新诗与欧化的紧密关系。 第三章主要论述欧化在语言和形式上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论文以第一个十年 新诗文本分析为例,分析欧化词汇和欧化语法对中国新诗的影响。特别是从语言 本体论出发,阐述语言的欧化在思想层面对新诗的影响。欧化对中国新诗形式方 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韵律和诗行上面。本文以第一个十年新诗文本为例,阐述了 欧化在形式上对新诗影响的痕迹。 结语部分在研究欧化对中国新诗影响的基础上,展望新诗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欧化中国新诗影响 l i a b s t r a c t e u r o p e 砌z a t i o nh a st o wi d e a sw l l i c ho n ei sb e l o n gt 0n a u l o ws e n s e 锄dt h e0 t h e r i sb r o a d b r o a de u r o p e a n i z a t i o nc 1 1 i e n ym e a l l st h a tt l l ec 1 1 i n e s es o c i e t yh a sn l ec h 觚g e i 1 1t l l es c i e r i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t l l o l i g h ta n di d e a m e 硒u r eo fv a l u e , t 1 1 ec u s t o mo fa e s t h 甜c sl l l l d e rt l l ee a e c t so ft i l ew e s t n a r r o we u r o p e a l l iz a :t i o nm e a n s m a tt r a d i t i o n a lh a nl a i l g u a g eh a s 也ec h a n g eo ft 1 1 ee 髓c t s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s i i n p l ys p e a l ( i n g ,n 锄we u l - 0 p e a l l i z a t i o nm e a n sh a nl a n g 蛆g ea _ b s o r b sf o r e i 印 g r 雒1 r i l a ra n dw o r d si i lo r d e rt oc r e a :t ei t so w nw r i 劬gl a l l g m g ef 0 肌s c l l i n e s e1 1 e w p o e mi sc r e a t e d 勰an e wp o e t 巧f o mo f 自e ef o 衄sa 1 1 d 础m 砌s y l l a b l eu n d c rt l l e e 行- e c to f f o r e i g np o e m si i lw u s ip e r i o d ,w l l i c hu s e st l l eb a i h l l a 嬲t l l ep o e t r yl a n g 眦吗e s , d e s e r tt l l es t a t i o r l a 巧f o n l l so ft l l ec i l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o e 仃y ,觚da b s o r b st h eu s e f b l p a r t so fc h i n e s et m d i t i o n a lp o e t i y , e u r o p e a i l i z a t i o ne 虢c t sc m n c s en e wp o e 仃yb yn l em e a n so ft r a i l s l a t i o n t m s p 印e r 抽e d t or e s e a r c ht l l ee 虢c to fe u r o p e a i l i z a t i o no nt 1 1 eb a s i so fl l i s t o r ym a t e r i a l c l l i e n y ,n 垮a 1 1 w b j l ew e w i l lr e 、,e a lt h eu s eo f 缸- 觚s l a t i o ni i lt h i sp r o c e s s 觚dd 印i c tt h e s o u r c eo f 咖s l a t i o ni 1 1o r d e rt 0r c v e a lt h e 仇l n lt 1 1 a te u r o p e a i l i z a t i o na f f e c tc l l i r l e s e n 删p o e t 够 t 1 1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ei r l 仃o d u c t i o n ,b o d y 觚d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r e ep a n si na 1 1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出e f l y i n d i c a t e sm e s i 咖j e i c 孤c e o ft h ee 艉c to f e w i o p e 砌z a t i o n a tt 1 1 es 锄e 缸m e ,w e 、i he x p l o r eo t l l e rp e o p l e sr e s e a r c ho n 仳s m e m ea st ow i d e no u rr e s e a r c h i n gs p a n 1 kb o d yp a nm a i n l yi n d i c a t e sn l ee 毹c to fe 哪0 p e a n i z a t i o n ,i t sw l y 1 r 觚s l a l i o n 1 1 l ef i s tp a no f 1 em a i nt e ) ( te x p l o r e st l l ew a y 斌e u r o p e a l l i z a t i o na 舵c t s c 1 1 i n e s en e wp o e 时鳓dh o wr 哟p e 撕硪i o na 髓c t sc h i n e s en e wp o e 钉y n l ep a p e r i i i b e l i e v e s ,n o t0 1 1 l yd o e st r 肌s l a t i o n 雄缸n l en e wp o 哪i 1 1l a i l g u a g e ,b u ta l s omp o 哪 f o n n s m r e f o r e , i t s n e c e s s a r ) ,t oe x p l o r en l e s o u r c e锄dp r o c e s so fm o d e m 由唧n s l a t i o nm o v 锄e m s a tt l l e 湖l e 缸e 、e 抽e da tr e s e a r c l l i n gn l es o u r c eo f e u r o p e a i l i z a t i o nt or e v e a lt :h ei d e at i l a te u r o p e a m z a t i o na 舒l e c t sc l l i n e s e 鹏wp o e 臼yb y m em e a n so f 饷n s l a t i o n 铲a m “l y 硼1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l l l yr e v e a l st : l er e s o m eo f p e a i l i z a t i o no fc m n e s en e w p o e t 巧觚di t sp r a c t i c e f r o mt h e 衄1 s l a t i o no fc h i i l e s ep o e t si 1 1m o d e mt i m e ,w e s t p r e a c h e r s a i l dt l l ep o e t si i lw u s ip e r i o d ,b 嬲e do nt l l el l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w ec l e a r l y r e v e a ln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似e e nc 1 1 i n e s en e wp o e 仃y 锄de u r o p e a i l i 删i o n 1 1 l et l l i r dp a nc l l i e n yr e s e a r c h e st h ee 虢c to fe u r o p e a n i 刎o ni nt 1 1 el a i l g u a g ea n d f o 珊o fp o 酏哆1 l l i sp a p l e ra r l a l y z e st h ee 岱斌o fe u r o p e a i l i z e dw o r d s 觚d 笋锄加a r , 、枇c hi st l l em a i l la i mw ee x p l o r e e s p e c i a l l y ,b 嬲e d0 nt l l el a i l g u a g eo m 0 1 0 9 yt h i sp a r t a 1 1 a l y z e st l l ee 船c to fe u r o p e a i l i z a t i o ni nt l l o u g h t i i lf o m 嬲p e c t s ,m i sp a nc t l i n e n e wp o 唧a b s o r b sf o r e i 伊r h 灿n 锄dp o e ml i n e i n 吐l i sp a r tw ei l l u s 删es o m en e w p o e mt e x t st 0r e v e a lt l l ee 能c to fe u i d p e a i l i z a t i o n b 硒e d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e 丘e c to fe u r o p e 砌z a 矗o nt 0c 1 1 i n e s en e wp o e t t 1 1 e c o n c l u s i o no ft l l i sp 印e rl o o k sf o 瑚dt o 鹏wp s p e c t sf o r 也e 如_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k e yw o r d s :e u r o p e a i l i z a t i o n ,c l l i n e s en e wp o e t r y ,e 脆c t i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学位申蠡学羹搽鬈鬟盛芷学位,争请冬:j ( 学位论变作者) ,签名= ,? :到冱z 坚 忿麝萎蘸黼蘸缭 蓬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雾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塾露鑫 2 0i ,年6 月l 口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笪蛆 2 0 年6 月i o 日 1 上j - 刖吾 欧化是指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随之发生的变化,而在通常意 义上,欧化专指汉语与印欧语言接触过程发生的词汇和语法方面发生的变化,即 汉语的欧化。因此欧化具有宽狭两种概念。中国新诗是在西方诗歌的影响下产生 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形式,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并使中国诗歌的语 言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统称为新诗的欧化现象。 谈到对新诗欧化影响研究,已有论者进行过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从文学流派出发考察欧化对新诗的影响,比如金钦俊的新诗三十年就从 西方浪漫派、象征派以及现代主义诗派方面分别研究新诗的欧化现象,但是这种 考察局限于艺术手法和风格的欧化影响;二是从新诗流变的考察中论述欧化对新 诗的影响,如龙泉明的中国新诗流变论,骆寒超的2 0 世纪新诗综论等著 作,二是以新诗人为考察中心研究其创作所受的欧化影响( 也可称为外来影响) , 这方面的代表是刘介民的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这些论 中都涉及到了欧化对新诗的影响以及在其文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对 它做系统的研究。其中王光明的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史对白话诗进行梳理, 讨论了白话诗资源、情感和形式以及文法与诗法的关系,对外来欧化影响也有相 当程度的论述。袁进在其论文重新审视欧化白话文的起源试论近代西方传 教士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文中把西方传教士用白话文写就的诗歌散文文本做了 梳理分析,因而把白话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出现往前推进了一段时间。高玉在其论 文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以语言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欧化在现代文 学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新诗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新诗文体的形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 逐渐形成起来的。我们注意到,影响新诗文体确立有诸多因素,比如,基于成就 新文学运动的目的,新诗倡导者( 同时也是新文学运动倡导者) 以诗这种体裁为 1 突破口,造成与旧文学对峙的局面。还有就是欧化对新诗的影响。在新文学运动 之初,胡适等就提出讲求文法,这是因为中国古文文法只求意合,典雅高古,与 大众口语相去甚远,造成言文不一,为了纠正这一弊端,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提倡 “言文一致 的白话文。但是白话文仅仅依赖口语是不行的,必须从古代的白话 文著作中去继承,还要远取西方的新词汇新语法一这也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 必需的,所以语言上的欧化对于文学革命的成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具体到诗歌 这种体裁,欧化当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首先是大量新词汇的出现, 为新诗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意象选择,从而其表现内容和意境也由此扩大和提升了, 新诗从此跳出了旧诗那些“送别思远 之类的题材窠臼;其次是欧化语法的引入, 当然,对于诗歌这种题材来说,语法也许不是它赖以存在的凭借,但是它对于新 诗的表达方式的多种选择和创造陌生化效果还是十分有益的。当然,不能忽视欧 化产生的途径翻译的作用。我们必须考察欧化产生的源流,才能掌握其影响 和作用的发生过程,从而更清晰地显现中国新诗欧化的脉络,揭示其影响的真实 作用。 第一章新诗欧化及其途径 广而言之,欧化是指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近现代中国社会在西学影响 下产生的种种变化,具体到文学范围内,就是指中国传统文学在语言、形式、风 格等方面在西学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也叫欧化。在这种欧化风潮中,大量外国诗 歌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对中国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新诗是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的语境下发生的, 而促进其形成的新诗运动也属于白话文运动,而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白 话文运动中产生的白话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欧化,所以谈欧化对新诗的影响,必 不能脱离白话文运动这个历史语境。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正是从改革文学语言和 形式入手的,他说:“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 2 一方面下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这一次中国文 学的革命运动,也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 胡适所说的语言文字和文 体的解放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就是他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和中国新诗形式的创建。 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胡适接受了当时西方自由诗运动中的意象派诗歌理论 的影响,同时抱有迫切挣脱古典诗歌规范桎梏愿望,这一外一内两种因素使其诗 歌呈现出白话语言和自由形式的白话一自由倾向,并且这种倾向一直占据着新诗发 展的主流。 我们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传统中享有非常优越的地位。中 国诗歌来自民间,自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古体诗,再到唐诗、宋词、 元曲,经过历代文人的锻造和完善,形式日趋完美,其中律诗在唐代就达到了炉 火纯青的地步,其严整的形式,严谨的格律,定型的意象,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 艺术的最高成就。但是,在唐宋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已难以延续他的辉煌,特别 是到了晚清以后,古典诗歌陈陈相因的形式成了禁锢和压抑,使诗歌发展到了熟 烂的地步,难于自出新意。“处于中国古典文学长链尾部的末代文人已经感受到了 熟烂的形式对个人才情的挤压。 圆因此,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就采取改造新诗 的策略,以白话诗的成功来证明白话运动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也是考验白话 文能不能担负起重大的责任并代替古文,白话文能不能成为“美”的文字。假如 不能,白话文将证明是一种劣等的文字:白话文既是大家写作的工具,那么中国 文化的前途也就大可忧虑的了。反之,如果新诗建设成功,那么白话文运动也就 自然而然取得胜利了。五四时期提倡的白话是一种区别于古白话的现代白话,也 有学者把它称作新体白话,其主要特征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有意吸收欧化的 语言成分( 但不能笼统成欧化白话) ,欧化的词汇和语法融汇到了这种新体 白话之中。新诗以现代白话作为诗歌语言,必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中欧化语的影响。 同时,在诗歌形式上,中国新诗的形式和中国传统诗歌有天壤之别。可以说, 。胡适:谈新诗,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 9 3 5 年l o 月1 5 日初版,第2 9 5 页 圆刘纳: 序,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9 8 年6 月第1 版。 国严家炎:五四新体白话的起源特征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 0 0 6 年第1 期,第6 7 、鹤页。 3 新诗运动在形式上的表现是新诗对传统诗歌的彻底反叛。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 在诗歌形式( 在此指格律、声韵和节奏等) 上,都显示了和传统诗歌迥然不同的 特性。新诗的倡导者们提倡解放诗歌,很自然会以传统诗歌为反对目标,不会再 采用传统诗歌的形式( 实际上由于新诗提倡者们大都有深厚的旧诗功底,在新诗 的体式无迹可寻之时,1 日诗影响不可能在他们创作中绝然匿迹,胡适尝试集 中有大量的旧体诗即是明证。) ,至少在表面上,这种“纵的接受是不可能了, 在那样一个“求新声于异邦 的时代,他们自然而然会把眼光投向西方,参照并 借鉴西方诗歌形式,同时通过资深诗人和学者如刘半农、陆志韦、赵元任、唐钺 和潘大道,以及少壮派诗人和学者如李思纯、田汉、宗白华、王统照、和梁实秋 等人对诗的艺术形式的探讨,加之闻一多理论上的创建和徐志摩创作上的实践, 使新诗逐渐形成了既取法中西又区别于中西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形式。而新诗形式 中的外来影响,可以说就是新诗形式的欧化。新诗的提倡者大多有国外生活的经 历,这种直接接触西方诗歌的机会及其“迁徙体验使他们在借鉴西方诗歌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事实上,中国新诗就是在外国诗歌的参照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中国传 统古典诗歌的新的诗歌形式,这种影响可说是新诗的欧化。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事实,新诗欧化的途径翻译。而且,新诗的欧化并不是仅仅出现在五四新诗 运动中,实际上它通过翻译在五四以前就已经发生了作用。本章试从以下两节论 述欧化对新诗影响的途径翻译,及其源流。 第一节欧化和新诗的概念界定 欧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概念主要泛指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 社会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习惯及语言形态等方面 在西方影响下产生的变化。有论者这样定义欧化:“兹不论其高下,于夫结果之善 。关于这些人对于新诗形式的探讨详见解志熙论文r 和而不同”:新形式诗学探源( 文学评论2 0 0 1 年 第4 期第1 1 5 页至1 2 5 页) 中的相关论述。 4 恶,但凡欧洲人所创造,直接或间接传来,使中国入学之,除旧布新,在将来历 史上留有纪念痕迹者,皆谓之欧化。 锄显然,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至于欧化 在文学上的影响,从其广义的概念来看,主要指文学在语言、体式、风格等方面 发生的变化。 狭义的欧化是指在语言层面,汉语在外语( 此处主要指印欧语言) 影响下发 生的变化,简单地说欧化就是借鉴、吸收西方的语法、语汇等外来因素,以创造适 应中国社会需要的现代化的书面语形式。所以朱自清直接把中国语言的欧化称为 现代化,他说:“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语在加速的变化。这种变化, 一般称为欧化,但称为现代化也许更确切些。 圆 中国新诗是在“五四 时期在外国诗歌的影响下,以现代白话为诗歌语言, 废除传统诗词的固定格律,同时又吸取中国传统诗歌的营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形 式自由、音节自然的新型诗歌形式。中国新诗的创始人胡适说过,他心目中理想 的“新诗,是“用现代中国语言来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的诗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给新诗的内容作了一个规定:即要表达现代中国人 的人生( 生活、思想和情感) 。他又在其新诗纲领性文章谈新诗中说文学革 命无论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入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 等方面的解放。所以他要从“文的形式 语言文字入手解放中国的文学,特 别是诗歌。并且,他“认定了中国诗史上的趋势,由唐诗变到宋诗,无甚玄妙, 只是作诗更近于作文,更近于说话。我那时的主张颇受了读宋诗的影响,所 以说要须作诗如作文,反对雕镂粉饰的诗 。 更明确的提出“推翻词调 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对新诗的定义是:在语 。张星娘:欧化东渐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9 月第一版,第4 页。 朱自清: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序王力 ,朱自清全集( 第3 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1 9 9 6 年,第6 4 页。 胡适: 寄志摩谈诗,胡适文萃,杨犁编,北京:作家出版社,第2 8 7 页。 胡适:逼上粱山,胡适说文学变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8 月第1 版,第1 9 0 页。 o 胡适: 谈新诗,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 9 3 5 年1 0 月 1 5 日初版,第2 9 9 页。 5 言上近于说话,即现代白话;在形式上不讲格律。 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区别在于:l 、在表现内容上,不同于传统诗歌那些“送 别、“讽喻 、“念远怀人以及“文以载道 等程式化的内容,新诗主张表现现 实生活,反映真实的人生;2 、在结构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格律诗歌的严格讲究格 律,追求平仄和押韵,新诗打破格律限制,不讲平仄和押韵,主张音节自然,自 由成章;3 、在诗歌语言上,摈弃了传统律诗古奥典雅的文言,而代之以生动活泼 的现代白话及口语;4 、在诗歌理念上,新诗驳斥了传统诗歌那种温柔敦厚、以理 节情甚至为文造情的伪饰与矫情,而代之以求“真求实,要求新诗感情真挚, 凸显出“我 的地位,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欧化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从欧化狭义的概念出发,在 语言层面上,现代白话中的欧化语对新诗的发生和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现代汉 语的欧化现象属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因此哪种语言和汉语接触最多,那么这 种语言也就会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最大。在王力看来,“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 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随后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 学者,大都采取了王力的观点,即以印欧语言,特别是以英语为参照,研究汉语 欧化现象。中国新诗采用现代白话为诗歌语言,而现代白话的欧化现象也必然会 改变新诗的语言,使之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本文在对汉语的欧化对中国新诗 的影响论述中也采用这种观点,主要以英语为参照系,考察汉语的欧化现象对中 国新诗的影响。第二是从欧化广义的概念出发,把外国诗歌对中国诗歌形式的影 响也归于欧化影响范畴。从新诗发生到开始注重形式的建设,新诗大致走过了“白 话一自由诗”和新格律诗的过程,本文并不着意于历时地考察欧化对新诗形式的 影响,而主要以发生和建设期的新诗相关文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新诗与欧化 的关系。 但是,新诗的欧化现象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通过翻译逐步在文学创作中 产生作用的。而且,这种影响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拟从欧化的历时性显现中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6 月,第3 3 4 页。 6 探究其在中国诗歌中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欧到“化 的影响历程。 第二节欧化影响中国新诗的途径:翻译 谈欧化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便不能不谈欧化产生的途径翻译。关于翻译 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论述,可谓“前人之述备矣 。不可否认,外国诗歌的翻译是新 诗产生的直接原因,翻译这种外部影响如此显豁,以至于有人认为它是导致白话 文学的唯一因素:“每一种翻译文学产生,即可见白话文学之活动故今日白话 文之产生,盖应翻译外国细想外国语言之要求,而与文学之进化无涉也 。) 不 论浦氏否认文学进化说是否正确,他深切感受到的翻译的影响还是符合历史事实 的。 翻译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也有一个从语言到形式的过程。无可非议,翻译给 中国语言提供了外来因素。从欧化的狭义概念语言学层面上来说,中国现代 新体白话中的异质成分欧化语就是在译介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中国翻译 史上,翻译活动曾对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比如始于汉而大盛于唐的佛经翻译 就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中国文学就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 在译介西方文化活动中出现的欧化现象也会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比如就鲁迅提 倡文学翻译应该直译,并把直译当成完善中国语言的方法,他说:“例如唐译佛经, 元译上谕,当时很有些文法句法词法是生造的,一经习用,便不必伸出手指,就懂 得了。现在又来了外国文,许多句子,即也须新造,说得坏点,就是硬造。据 我的经验,这样译来,较之化为几局,更能保存原来的精悍的语气,但因为有待于新造, 所以原先的中国文是有缺点的 。回 胡适曾肯定周作人的翻译作品,他说“他( 周作人) 用的是直译的方法,严 格的尽量保全原文的文法和口气。这种译法,近年来很有人仿效,是国语欧化的 。浦江请:浦江清文史杂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9 月第三版,第1 1 页 圆鲁迅:铲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 第4 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l 版,第2 0 4 页。 7 一个起点。 后来王力在研究欧化的语法时也曾经说:“谈欧化往往同时谈翻译, 有时差不多竞把二者混为一谈。这也难怪,本来欧化的来源就是翻译,译品最容 易欧化,因为顺着原文的词序比较地省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很显然,欧 化在语言上的影响是在外来词和欧化的语法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而不管是外来 词,还是欧化的语法,都是中国近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通过译介西方科学技术文 学艺术的方式引入的,至少在书面语上是这样的。 其体表现首先是大量欧化词语的引入,扩大了汉语词汇。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大量新思想新名物输入中国,对汉语语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量表达新思想新 名物的欧化词语通过翻译进入到汉语中,改变了汉语词汇的面貌。严复在翻译天 演论时就深感利用文言词汇不能表达原文的意思,他通过自铸新词的方法引进 了很多欧化词汇,并讨论造新词的方法,他说“一名以立,旬月踟躇,可见造词 之辛苦。其次是随着翻译的深入,欧化语法大量出现,丰富了中国的语言表现形 式。鲁迅是赞成汉语( 白话) 欧化的代表,他说欧化的语法进入中国白话的主要 原因并不是我们好奇而为之,而是因为实际的需要。“国粹家痛恨鬼子气,但他住 在租界里,便会写些霞飞路、麦特赫司脱路那样的怪地名;评论家何尝要 好奇,但他要说得精密,固有的白话不够用,便只得采些外国的句法。” 他主张 用“直译”的方法改造中国语言:“翻译,的确可以帮助我们造出许多新的字眼, 新的句法,丰富的字汇和细腻的精密的正确的表现。 最后,欧化通过翻译也会 影响到文学形式上,当时不被注意的朱湘认为翻译会对一国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他举例说:“从前意大利的裴特拉( p 咖a ) 介绍希腊的诗到本国,酿成文艺复兴; 英国的索雷伯爵( e do f s u m y ) 翻译罗马诗人维基尔( r g i l ) ,始创无韵诗体( b l a n k v e r s e ) 。 可见翻译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上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o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集欧阳哲生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1 1 月第1 版, 第2 5 7 页。 国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 第一卷)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5 月第一版,第5 0 l 页。 o 鲁迅:鲁迅全集( 第五卷) ,玩笑只当他玩笑( 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l 版, 第5 4 8 页。 函鲁迅;鲁迅全集( 第四卷) ,关于翻译的通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l 版,第3 页。 西朱湘;说译诗,文学周报,第2 9 0 期,1 9 2 7 年1 1 月1 3 日。 8 但是,这里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翻译为什么会对中国新诗从语言到形式 产生这么大影响? 也许以色列学者e v e n z o h a r 的“多系统理论 能给我们提供一 个满意的答案。所谓“多系统”是指在某社会里文学以及文学以外( e 船a l i 哪) 所有相关的系统的集成,用以解释该文化中全部的书写,包括所谓“高的”、“中 央的 、“经典化 ( c a n o i l i c a l ) 的文学形式,例如诗歌;以及所谓“低的、“边缘 的 、“非经典化”( n o n c a n o m c a l ) 的,例如儿童文学、大众文学等。e 啪z o h a r 认为,多系统必须包含翻译文学这个系统,原因是翻译对文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认为,在文学多系统中,翻译既可以占主要位置,也可以占次要位置,这主要 以当时该文化里其他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所谓占主要的位置( i nap r i m a d r p o s i t i o n ) ,是指翻译文学积极参与建造多系统的中心的工作。这种情况会在下列 三种情形下出现:一是当这个多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也就是该文学是处于“年 青 或是正在建立中的阶段:二是该文学是处于“边缘”或“弱势 的阶段;三 是该文学正处于“危机 或转折点,甚至是处于一个文学真空( 1 i 卿v a c u 啪) 阶段。在这几种情况下,原来的文学不单要借助翻译来输入新的思想和内容,就 是形式和技巧,也得由翻译来提供。因此,翻译活动也变得很频繁和重要,也占 据了主要或者中心的位置,并且扮演了创新的角色。 反观中国新诗的发生史,新诗发生期的中国传统文学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 身发展的要求下处于一个由旧向新过渡的转折点,而新文学正值“年青,此阶段 的翻译文学可以利用自身异质优势,除旧布新,为处于萌芽和口诛笔伐境地的新 文学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源。综上可知,新诗正好符合e v e n z o l l a “多系统理 论 中关于翻译影响的论述。中国新诗是一个新生事物,可以说是从外国引进而 来的,它的发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初期草创到逐步建设的过程。因此,翻译对 于处于“年青 和建设中的新诗的影响当然是处于主要位置( i i l a p r i m a d r p o s i t i o n ) 。 因此,翻译对于新诗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单是在语言上的欧化上,而且在 思想内容、形式构建以及表达技巧上都显示出异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新质。 o 转引自王志宏: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 9 9 9 年第l 版,第2 3 页。 9 不管是文学语言还是文学形式,欧化通过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活动都对中国新 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突然出现并反映到新诗中的,而是随 着翻译活动的深入和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探讨欧化对 新诗( 中国文学) 的建设作用时,必须上溯源头,在近代西方诗歌翻译活动的历 时性展现中找寻它对中国诗歌从语言到形式影响的痕迹。 第二章新诗欧化的源流和实践 与汉语欧化一样,新诗的欧化也是在翻译中产生的。而且,这种欧化的影响 并不是突变式的出现在新诗中的,它有一个从无到有、从隐到显和从“欧 到“化 的过程。中国近代对外国诗歌的译介是这种影响产生的源头,当时虽然还处在不 自觉的阶段,但是这些诗歌译介作品中出现的异于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已经显示 出了诗歌欧化的可能性;再者,西方传教士的翻译活动中出现的白话诗歌更加证 实了新诗欧化的可行性;最后,五四时期新诗人参照西方诗歌创造和建设中国新 诗,欧化最终通过新诗的语言和形式定型下来。本章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诗 歌翻译中欧化的源流及其在新诗中的实践。 第一节早期诗歌翻译中的欧化 这里所谓诗歌翻译的早期,指的是在五四新文学发生以前,中国人对西方诗 歌的翻译活动。包括清政府派往西方的留学生的诗篇,和近代一些知识分子,如 王韬,严复,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等人的一些译诗。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特别是诗歌翻译史上,对西方的文学 作品的译介往往是把西方文学的内容装进中国文学形式之中,这些译作基本上都 是以中国传统诗歌语言和体裁去翻译西方诗歌,而“吾国之文言,其美在庄严简 洁,其病则在如结晶品之固定而乏弹性,想要以这种简洁、典雅、以形表意的 4 墉江清:浦江清文史杂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 9 9 3 年4 月第l 版,第l l 页。 1 0 汉语去表现西语那种精密、分析性和逻辑感强的特性,是非常困难的。而中国传 统诗歌的形式也严重束缚了西诗那种舒展自如和参差多姿的美感。用中国传统诗 歌的旧瓶去装西方诗歌的新酒,这当然不能译出西方诗歌的韵味了。但是,在中 国近代那样古典文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文学的创作和接受都以古典文学为旨归, 对西方诗歌的翻译在语言和形式上不可能突破传古典诗歌的规范而呈现出异于传 统的新质。同时,由于中国诗歌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惰性也更顽固地左 右着诗人的创作。 尽管如此,早期的诗歌翻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对古典诗歌的松动。 清政府时期,由于向西方学习的需要,许多中国人走出国门,访学欧洲,在中西 方文化的碰撞中见识了西方文化,扩大了眼界。1 8 6 8 年,张德彝作为翻译随同清 朝官员出使欧洲。他就注意到了西诗与中诗的区别:外邦诗文,率多比拟,无定 式。诗每首数十韵不等,每句字数亦不等。缘西文有一言一音者,有一言数音 者。文字章法,修短不等,大抵以新奇为贵。并据英文或法文报纸译过“安 南著名大夫诗”一首,现节选译诗如下: 堪怜世上人,梦里度光阴。天寿穷通判,都关一点心。既无登仙意,营营求 名利。日夜逐纷华,费尽三寸气。欺人人恒欺,伤人亦伤己。为人第一宜讲求, 正直道德与仁义同室有异心,一片怀私意。人不我轧我倾人,千秋万代伊胡 底? 如此世界为人难,难难难难难又难。既得杖头有馀钱,沽酒且学醉中仙,尚 可安常守分度余年。 译文为杂言体古体诗,张德彝之所以选择句式相对自由,字数不等的杂言体 古体诗作为译诗体裁,是否在实践他对西方诗歌“文字章法,修短不等 的认识, 还无定论。但是,他对西诗的认识,大抵是正确的。而接下来王韬翻译德国无名 氏的祖国歌则以“骚体”出之,全诗共六节,现节选其中的第二节: 谁为日耳曼之祖国兮? 将士底利赢( s t e y e r1 a n d ) 之腴壤兮, 夏晓红:觉世与传世粱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1 0 8 页。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 9 8 5 年第l 版, 第8 0 8 页至8 0 9 页。 1 l 抑巴华里亚( b a y e m l a n d ) 之崇岗? 将摩辰( m a r s e n ) 牛羊游牧兮, 抑麦介( m a k e r ) 物产蕃康? 我知其非兮, 我宗邦必增广而无极兮, 斥远而靡疆。 王氏的译诗最大的特色在于用了很多双音词以及外来的三音词和多音词,这 些外来词都属于音译词,因此多音化倾向比较严重,一个词占了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音节,传统的五言、七言就很难容纳由这些双音节和多音节词汇组成的句子, 若勉强为之,音节必然会“溢出 诗句。译诗在形式上更为灵活一些,句式长短 不一,从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到十一字不等,参差错落,跌宕起伏,增加了 音韵的抑扬顿挫,诗体上更趋向于自由化。 近代翻译欧美诗歌还有严复和辜鸿铭。严复,中国近代伟大的翻译家。在其 译作天演论中他曾翻译过英国诗人丁尼生( a l f r e d ,l o r dt e n n y s o n ,1 8 0 9 1 8 9 2 ) 长诗“尤利西斯 ( u l y s s e s s ) 片段,译诗采用的是中国四言诗体。又以五言诗体 翻译了英国诗人蒲柏( a 1 e x a n d e rp o p e ,1 6 8 8 一1 7 4 4 ) 长诗“人论( a ne s s a yo nm a n ) 中的片段。辜鸿铭是我国最早的赴英留学生,游历欧洲诸国,精通英、德、法、 希腊拉丁等数种语言。他翻译了英国诗人科柏( w 订l i a mc o w p e r ,1 7 3 卜1 8 0 0 ) 的 长诗“布贩约翰基尔宾外传 ( t h ed i v e r t i n gh i s t o r yo fj o h ng 订p i n ,l i n e n d r a p e r ) ,译诗采用的是五言诗体。由于辜氏用语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得到后来 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的赞誉:把原诗的风趣和诗中主角布贩天真烂漫,特别是他那 种痴呆味儿都译出来了,读来十分亲切。尽管如此,但是译诗还是带有浓重的中 国意味,没有把原诗那种舒展的形式和跌宕的韵律节奏表现出来。另外,翻译家 马君武和苏曼殊也翻译了大量西方诗歌,但是与严复和辜鸿铭相类,采用的是传 统诗体,在形式上没有突破古典诗歌的藩篱。粱启超的诗歌翻译也应受到我们的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3 月第1 版,第2 6 页。 1 2 重视。梁启超用曲本体裁翻译了拜伦的诗作“哀希腊片段,这可以看作是英诗 传入中国的先声。同时,通过翻译,梁启超发现西方诗歌“其诗动亦数万言,伟 哉! 勿论文藻,即其气魄固已夺人矣”,因此他提出要把西方诗歌学习的对象,作 为参照以改良我国诗歌。“泰西文豪之意境之风格”,便是中国诗界革命之方 向。因此梁启超诗作出现了大量来自西方社会文化、圣经典故及自然科学中的 词语,开掘了诗歌语言的新源泉,但是,梁氏的“诗界革命 局限于以少量新名 词入诗“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却拒绝引入“新语句”,这样就难 以突破传统诗歌形式和格律的规范。 近代诗歌翻译在形式上没有突破传统诗歌的桎梏,只以欧化的外来词入诗, 这样的状况使近代诗歌翻译仅仅局限与“旧瓶装新酒 的阶段,虽然表现出了西 方诗歌的意,但是原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也因此损失殆尽了。尽管如此,近代的 诗歌翻译还是为中国的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为以后新文学的先行者创建新诗 形式奠定了基础,其贡献和功绩将永存史册 第二节欧化白话诗的先声:近代西方传教士圣诗翻译中的白话诗歌 如上所述,晚清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外国诗歌的翻译还处于一个“旧瓶装 新酒”的阶段,他们的翻译虽然能大致反映外国诗歌的意,但是在语言和形式上 的传统选择,大大伤害了原作的诗美。这一点梁启超深有感受:翻译本书至难之 业,翻译诗歌尤属难中之难,本篇( 指拜伦的端志安) 以中国调译外国意,填 谱选韵,在在窒息,万不能尽如原意。刻画无盐,唐突西子,自知罪过不小,读 者但看西方原文,方知其妙。近代这些诗歌翻译作品所采取的传统形式与西方诗 歌所表达的意,方枘圆凿,难于完整传达西诗的音律美和形式美。但是,随着西 学东渐的深入,西方很多学者和传教士来到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思 想的传播。这些西方学者和传教士也翻译了一些外国诗歌和圣诗,而这些翻译作 。夏晓虹: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文学史第2 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2 6 2 3 0 页。 圆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著者按,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上册,中华书局1 9 8 0 年 版,第6 1 页。 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服务方案的工作计划
- 鄂州的栈桥施工方案
- 团队活动方案策划奖品
- 息烽公司培训活动策划方案
- 咨询客服优化方案
- 药品执法培训课件
- 建筑山石开挖方案设计
- 班级搞野餐活动方案策划
- 建筑竞标方案设计费
- 税务咨询客户服务方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秋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清华大学介绍》课件
-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 10180-2016)
- 无人机操作与使用教案
- 自悯量表中文版
- DB32∕T 2975-2016 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用表
- T∕FSI 084-2022 双酚AF
- K线八低八高技术系统讲解课程(三)
- 铁路技规第十六章资料
- 全国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收费指导价格(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