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谢茨施耐德是一位伟大的民主哲学家、政治学家、一位拥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作 为一个民主哲学家,谢茨施耐德在批判理想主义者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政党改革实现现 代民主,改变“半主权”民主的现状。谢氏的代表作之一政党政府写于 1 9 4 2 年, 那时资本主义世界刚刚经历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德意日走 上法西斯道路以及一触即发的战争,都呼唤一种权力集中的过程,来协助世界各资本主 义国家走出经济和政治上的困境,谢茨施耐德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随着政党政府的弱点越发明显,政党政府的再造与重建摆在了世人面前。因此,谢 茨施耐德希望民众能够有效合理地通过政党控制政府,最终建立责任政党政府。谢茨施 耐德分析了政党政府的缺陷并且提出了应对措施。他以削弱地方党魁、压力集团的负面 作用入手, 提出政党政府改革和重建的构想。 通过削弱地方党魁和压力集团等不利影响, 加强两大党的权利和作用等途径,最终达到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目的。 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政府和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是系统研究政党政府以及 如何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重要著作。 政党政府对政党政府的缺陷进行了论述并且初 步探索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途径,而在其后谢茨施耐德执笔的报告走向更负责任的两 党制进一步完成其责任政党政府思想。谢茨施耐德肯定了政党的重要性,阐述了政党 在选举、民主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区分了压力集团和政党的不同。 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有其产生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其政党思想也在存在着不可忽 视的局限性: 责任政党政府理论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根基联邦主义、 分权主义相冲突; 对现有政党的能力评价过低,谢氏倡导的改革致使政党缺陷加重;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 想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民主。这些局限性不得不使谢茨施耐德的理论回到痛苦的起点。 本文正文共有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 e e 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形成的背景。本文研究谢茨施耐 德政党思想是以了解其生平、经历、著作以及从事过的职业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列 举了谢氏政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 要包括:波及全球的 1 9 2 9 - 1 9 3 3 年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危机;罗 斯福新政呼唤权力集中的过程,需要政治学家寻找理论上的支持;德、日走上法西斯道 路, 成为战争策源地。 这些因素无疑都成为其思想产生的催化剂。 麦迪( james madison) 、 iv 奥斯特罗果尔斯基(ostrogorski)和布赖斯(bryce)的政党思想以及现实主义思潮对谢 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的形成,同样起到启蒙和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政党的特性与功能。谢茨施耐德首先肯定了政党的重要性,指 出了政党公共性与私有性,批判了政党缺乏公共责任的现状。分析了政党分散性产生的 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政党在选举、民主方面的功能进行论述,表明了政党具有 压力集团以及其他政治组织不具备的功能。 第三部分基于对谢茨施耐德政党政府和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等著作的研 究,得出美国政党的缺陷:地方党魁的负面作用和压力集团的消极影响。从而设想构建 责任政党政府并且提出了构建的途径:建立强大的两党制衡的政治体制,加强政党领导 力控制压力集团和地方党魁。 第四部分是对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合理性和局限进行分析。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有 其产生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责任政党政府理论与美国 政治制度的根基联邦主义、分权主义相冲突;对现有政党的能力评价过低,谢氏倡 导的改革致使政党缺陷加重;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民主。这不得 不使谢茨施耐德的理论回到痛苦的起点。 关键词:谢茨施耐德 政党的功能与特性 政党政府 责任政党政府 v abstract e e schattschneider is a great democracy, philosopher,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a ideal realist. as a democratic philosopher,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icism of idealism, schattschneider proposed a modern democracy should be achieved by party reform in o rder to change “ semisovereign” democracys condition. one of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 party government” was written in 1942, at that time capitalist just experienced economic crisis, political crisis, roosevelts “ new deal” , germany and japan become fascist states and imminent outbreak of war. all of that need concentration of power to help capitalist go out of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fficulties. so,e e schattschneideridea have emerged according to this situation. as the of party governments weaknesses is more obvious, party government reconstruction was in front of the world. so, e e schattschneider wished people could control government effectively and reasonably by party and establish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at last. e e schattschneider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party government and proposed measures. at first he proposed the right of local bosses and the negative role of pressure groups, then proposed the reform and reconstruction of party government. “ party government” and “toward a more responsible two- party system” are important publications about party government and how to establish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 party government” discussed the shortcomings of party government and the preliminary way to establish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 toward a more responsible two- party system:a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political” finished his thought of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schattschneider af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explained the functions of parties in elections and democracy, and told pressure groups from parties. political thought of schattschneider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ationality.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has limitations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theory of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conflicts with the foundation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 federalism, separation of powers. evaluation of parties is too low which increases partys defects. in some extent, e e schattschneiders party thought suppress democracy. so, party thought of e e schattschneider had to return to the beginning. vi this paper has four parts which detail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schattschneider. at first, his lives, experiences, publications was introduced, then this paper cited the background of party thought of e e schattschnei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attschneider mainly includ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1929- 1933 and a series of political crises; roosevelts “ new deal” calls for the process of concentration of power and need to find a theoretical support of political scientists; germany and japan become fascist states and imminent outbreak of war. these factors are no doubt become a catalyst for his party thought. party thought of james madison, ostrogorski, and bryce also give his party thought influenc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political parties. firstly, schattschneider af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public personality and private personality of parties. he criticized the lack of public responsibility for political parties. schattschneider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partys decentralization and functions of parties in democracy, election. in conclusion, parties is better than other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e thir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defects of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es: negative effects of local bosses and pressure groups by studying “ party government” and “toward a more responsible two- party system” . schattschneider want to establish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by building a strong bipartisan political system to control local bosses and pressure groups. the fourth part mainly analyzes rationality and limitations of schattschneiders political party thought. political thought of schattschneider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ationality, but also has inevitable limitations. theory of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conflicts with the foundation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 federalism, separation of powers. evaluation of parties is too low which increases partys defects. in some extent, e e schattschneiders party thought suppress democracy. so, party thought of e e schattschneider had to return to the beginning. in some extent, e e schattschneiders party thought suppress democracy. so, party thought of e e schattschneider had to return to the beginning. key words: time backgrou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parties party government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探析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谢茨施耐德的代表 政党思想是本文重点核心内容责任政党政府理论,这是改变现有政党政府缺陷的有 效途径。 ee谢茨施耐德(1892- 1971)最初是一名民主哲学家,政治上具有强烈的党派 性。他的遗产不仅在于他对民主、压力集团等方面的贡献;还在于他对构建责任政党政 府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名政治学家,他花费一生精力探索政党政府体系与责任政党政 府理论研究。 他的政党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的时代背景包括三方面: 第一,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第二,罗斯福“新政”对谢茨施耐德责任政党思想的形 成起到推动作用。第三,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其政党思想产生的 理论背景有四方面内容:詹姆斯麦迪逊政党思想的启蒙;奥斯特罗果尔斯基政党思想 的影响;英国政治学家布赖斯的影响:受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他的政党政治思想公然的挑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科学,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肯定 了政党的重要性,阐述了政党在选举、民主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了政党 政府存在的缺陷,阐明产生这种现状是由于政党分散性、压力集团和地方党魁的负面影 响。针对这些原因谢茨施耐德认为,只有建立强大的两党制衡的政治体制,使政党超越 并领导压力集团和地方党魁,才能加强责任政党体系建设,构建责任政党政府。 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有其产生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但也的确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 限性:责任政党政府理论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根基联邦主义、分权主义相冲突 ;对 现有政党的能力评价过低,谢氏倡导的改革致使政党缺陷加重;谢氏的政党思想在某种 程度上遏制了民主。这不得不使谢茨施耐德的理论回到痛苦的起点。 而这一学说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促使政党建立严明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结 构,排除分裂因素等政党思想给世界各国政党带来启示。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 下,需要加强政府的统治能力,加强权力的统一过程,从而加强政府的调控和干预经济 的能力。因此,责任政党政府思想给各国提供了解决方案和理论基础,同样也推动了中 国责任政党政府的探索与构建。 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谢茨施耐德的主要贡献是他对责任政党政府构建研究和探索,这也是他政党思想中 的闪光点。在研究责任政党政府方面,华东政法大学的姚尚建所著的责任政党政府论 研究系统地从责任政党政府产生、发展;政党政府的逻辑、功能与结构;美国责任政 党的实践与理论反思;中国责任政党的探索与构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涉及到谢茨 施耐德的责任政党政府思想,但并未提及谢茨施耐德其他政党思想。姚尚建的另一篇文 章政党政府的批判与重建基于谢茨施耐德政党政府文本的分析 ,阐述了美国政 治过程中的政治主体政党、地方党魁和压力集团,并且对政党的作用进行了概括, 这篇文章重点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对政党政府的批判和重建,提出了美国政党的松散性以 及解决政党松散性的方法。 半主权的人民主要论述谢茨施耐德的民主思想,不过书 中大量涉及了政党、压力集团等方面的内容。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以论文居多, 如约翰 肯尼斯 怀特 (j o h n k e n n e t h w h i t e ) 在1 9 9 2 年在政治科学和政治学上刊登的一篇“谢茨施耐德与责任政党模式” 的论 文(e . e . s c h a t t s c h n e i d e r a n d t h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p a r t y m o d e l ) ,阐述了责任政党政 府的发展过程,其中大量引用了一些政治学家的观点,但并未论述谢茨施耐德其他政党 思想。大卫阿达曼尼( d a v i d a d a m a n y ) 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上发表“谢茨施耐德 的政治科学” (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o f e . e . s c h a t t s c h n e i d e r ) 是以研究谢氏民 主思想为主,主要依据是谢茨施耐德所著的半主权的人民 。总之,国内外研究谢茨 施耐德的文章仅仅从某个方面深入,并没对其政党思想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 (三) 研究方法 本文在翻译整理大量关于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的外文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内对谢茨 施耐德的相关研究,系统阐述了谢氏政党思想产生的原因、合理性与局限性,运用的主 要方法有: 1 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2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3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 (四) 写作重点及难点 本文重点是在总结、分析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政党思想合理性与局 限性进行评价。本文的难点在于研究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的国内资料并不是很多,国外 3 资料也仅仅是从某个方面论述其思想。 因此,需要大量阅读外文文献,并加以归纳分析, 提炼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并结合当时的政治体制,分析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的合理性 和局限性。 4 一、 ee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形成的背景 本文主要研究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他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民主哲学家,西方 政党学说史上重要代表人物。研究其政党思想必然需要了解谢氏的生平、著作以及其政 党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刻了解谢氏政党思想产生的原 因,本部分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一) ee谢茨施耐德生平和著作 ee谢茨施耐德(1 8 9 2 - 1 9 7 1 )最初致力于研究民主思想,是一名民主哲学家, 并且政治上具有明显的党派性。作为一名政治学家,他用尽一生心血探索政党政府体系 研究,特别是责任政党政府理论研究。另外,他还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和促进形成能使民 众控制政府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他的研究和教学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些最终目标。作为一 名著名的政治学家,他曾在 1 9 5 6 - 1 9 6 7 年期间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在其他一些教学 单位选择担任短期职务之后,他最终选择了在威斯利(wesleyan)大学长期教授本科生 的工作。 谢茨施耐德支持年轻人介入政治生活,也热衷于和青年人讨论政党思想,从而加深 了青年人对政党的了解。他本人就是全国政治教育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politics)的重要核心成员,该中心就是主要负责学生在政府中实习的主管机构,这也使 学生更进一步介入政治生活。 谢氏首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曾就职于赦免委员会、威斯康星州中心城、州协 调与仲裁董事会、州选举法研究会以及城市理事会等机构。他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和政治 活动,都显示出强烈的人道主义气质和个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气质构成了政党思想的基 石。威斯利大学的同事们在他去世之后曾对其做出了以下评价: “一名美国政治研究领 域富有创见的作者、无拘无束的叙事好手、职业协会的中坚力量和政治活动家、并且是 严于律己的老师。 ” 1 谢茨施耐德不愧为众人称赞严于律己的老师,他曾经先后任教于哈佛、耶鲁、哥伦 比亚、密歇根等大学,在这些国际著名学府传播他的政党思想。谢茨施耐德一生著作颇 丰,主要有: 政治压力和关税 (1 9 3 5 ) 、 政党政府 (1 9 4 2 ) 、 争取政党政府斗争 (1 9 4 8 ) 、 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 (1 9 5 0 ) 、 半主权的人民:一个现实主义者眼中的 美国民主 (1 9 6 0 ) 、 两亿美国人寻求的政府 (1 9 6 9 ) 、 美国政治的平衡与变化 。并 5 且谢氏还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文章, 压力集团与政党 、 政党与公共利益 、 政党政治与行政机构等。其中政党政府 、 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和半主权 的人民在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影响,并且成为美国各个高等院校政治学专业必修课 的专用教材。 谢茨施耐德自我标榜为“现实主义者”,他一开始仅仅在报纸上发表一些针对理想 主义者的抨击性评论,之后发展到激起批判理想主义者所提出的古典民主的浪潮,批评 在现存体制下没有现代民主。他从没有认为自己是政治哲学家,只是精心地阐述实用性 民主、政党等方面的思想。从表面上看来,他似乎应该受到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但事 实上,他的政治思想公然挑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科学。尽管占主流的政治科学是备受尊 重和推崇的,但谢茨施耐德和他的同伴们并肩作战共同挑战政治学科中的主流思想。 谢茨施耐德作为政治学的改革者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作为渐进主义者中的一员, 他在威斯康森大学学习,并且和别人分享对渐进主义( p r o g r e s s i v e s )的乐观主义态度。 谢茨施耐德对社会和政治工作饱含热情,对政党制度改革之后公民权的实现充满信心。 但是和大多数渐进主义者不同的是谢茨施耐德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政治学而不是民主方 面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国家权力是中心,这也是现实主义者的特点,政治学是政党政 府的地基。因此,应该通过改变政治学的现状,加强人们对政党的认识,转变现有的民 主状况,政治学的现状才是美国政府困难的核心。他认为: “我们好像考虑了所有问题 除了政治(1 9 4 8 ) 。 ” 2 谢茨施耐德对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说: “我认为我在自己所进行研 究领域中做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比其他活着的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更持之以 恒地热衷于研究和谈论政党。 ” 3 虽然这种自我评价看起来过于谦虚,但是它却真实地 反映了谢茨施耐德心中坚定信念,政党是可以使民主成为可能的必要组织。谢茨施耐德 认为通向人类心灵的桥梁不是胃而是大脑,因此,他希望大众对公共事务产生兴趣,通 过讨论和研究最终能够理解政党的真正内涵和应该肩负的责任。在他看来,公开讨论民 主能够开启民智,而开启民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半主权的民主”这一非正常现象, 而最终要达到大众的、真正的民主。 对于我国的政治学界来讲,谢茨施耐德并不如摩根索、亨廷顿和达尔这些名字那样 响亮,但谢茨施耐德在责任政党政府和民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令人瞩目的。因此,谢 茨施耐德是西方政党学说史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之一。至今为止,研究政党思想的文章 虽然有很多,但是系统地完整地研究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的文章却很少。 6 谢茨施耐德的主要思想产生于 4 0 年代,发展于二战之后 5 0 、6 0 年代,他是那个时 期美国政治学界的主要政治学者,而直到 8 0年代我国才刚刚恢复政治学,因此,在基 础学科建设以及理论创新等各个方面还居于起步阶段,国外政治学理论的翻译介绍工作 也是断断续续,所以其中自然难免会有遗漏。谢茨施耐德民主思想作为其政党思想的有 机组成部分,也同样瞩目,他希望通过政党改革最终达到“真正的民主”状态。他认为, 民主体制内的真正问题应该是:民众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对政府的控制?而这正与他的政 党思想相契合相关联,也可以这么说“人民主权”原则的最终实现依赖他提倡的“责任 政党政府”的建立。总之,构建责任政党政府是改变“半主权的人民”现状的有效途径, 谢茨施耐德的民主思想是政党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政党改革才能够最终实现 真正的民主。 因此,可以总结出 e?e?谢茨施耐德给世人留下的遗产不单单在于他对民主、压 力集团等方面的贡献,还在于他对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研究和探索。谢茨施耐德的政党 思想是有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在谢茨施耐德当时所处的时代,美国政党虽然早已经历了 一个多世纪的风雨, 但是在当时的政治学界, 政党却未能引起政治学界足够重视和关注。 4 在这种环境之下,谢茨施耐德作为美国政治学会的主席,主持了一场争论,并且在争 论之后写出了一份题为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的报告,这个报告书与政党政府 一书一样成为政治学专业的必读书目。谢茨施耐德也因此成为了政治科学和政策科学历 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谢茨施耐德希望建立更加强大的政党政府,并且向人们介绍了他 的政党思想。谢茨施耐德当时所在的委员会对美国基础民主的贡献仅次于当时的总统行 政管理委员会。威廉?克罗蒂(william crotty)认为谢茨施耐德所在的委员会对二战后 与 7 0 年代之间的政党改革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茨施耐德引起了关于责任政党政府理论的激烈讨论,而人们对责任政党政府理论 的热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课题。在1 9 7 5 年的 半民主的人民的引言中,大卫?阿达曼尼指出,谢茨施耐德是一名政治学家,他希 望通过政党改革最终达到“真正的民主”状态。谢茨施耐德注重运用各种不同方式吸引 读者的注意,也许这个和他曾经是高中教师有关系。但是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吸引读者的 注意,而是想把读者变成有责任感的党员。 谢茨施耐德对政党的研究热情根源于二战之后美国所面临的一系列令人畏惧的思 想上和政治等各方面挑战。谢茨施耐德在1 9 4 5 年美国政治学关于美国经济专题报告 中写道“国内对充分就业的要求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涨,而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 7 度过这道难关,从而预防新的经济大萧条。” 5 在他看来,只有政党有能力使议会、总 统、和政府所有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团队合作,促进公共活动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 度过难关。 尽管国家尽量避免经济大萧条,并且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谢茨施耐德仍感到警钟 长鸣,在 1 9 4 8年的专著争取政党政府斗争中他写道“我们的政府正处暗藏的危机 中,或许没有比现在经济和外交状况更加危险的时候了”来警示世人。 6 他认为,如果 政府内在的困难得不到解决,不构建合理的责任政党政府,那么迟早灾难会爆发。 谢茨施耐德认为,危机源于政党的微弱处境,他观察到政党越来越不能与政府保持 一致,越发不能胜任沟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任务,因而他写下了最著名的关于政党 政府的论断“现代民主毋庸置疑地拯救了政党,而政党的处境则是反映任何政党本质的 最好证据。 ” 7 谢茨施耐德指出政党的减缩和松散性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也是对美 国民主的致命一击。虚弱的政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政治方面的不安因素,如果 政党名存实亡那么国家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只能单纯依靠程序,而并无责任在其中,这就 是政党政府为何缺乏责任的原因之一。 这些警示来自于谢茨施耐德认为美国政党体系越来越薄弱的观点。谢茨施耐德在 政党政府中写道: “美国政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困难是理论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法 律等方面的问题。 ”1 8 年后他在半主权的人民写道: “这场危机并不是民主中的危机 而是理论的危机。 ” 8 这是个理念问题,也就是说在民主社会中怎样适当使用权力,为 大众提供政策选择的条件和机会。在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中谢茨施耐德也总结总 结了这个问题: “我们喜欢责任这个词语,却始终对权利保持着警惕心理,我们不可能 割裂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没有权力也就没有责任。 ” 9 由此可见,美国人 对权力一词比较避讳,往往用其他词语代替。因为权力会让人联想到一些负面影响,所 以联邦党人用“能量” 来代替“权力”是可以理解的。 政党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应该是权力的拥有者。马丁范布伦 (m a r t i n v a n b u r d e n )也是对政党给予肯定的人: “政党是可敬的,政党是能够与民众 和谐相处的,应该用真诚并且智慧的态度对待政党,并且忠实地支持政党。 ” 1 0 随后谢 茨施耐德在麦迪逊民民主党人第十卷中写道: “政党之所以高于利益集团,是因为 政党必须广泛考虑政府遇到的困难,把自己的名命运交给选举,并且对公共负责。政党 的民主原则就是动员大众。政党和压力集团相比更坚定、更具有号召力、更具有责任感。 而压力集团从来没有成功统治国家的经验,压力集团也遵从于大众选举结果,这是非民 8 主危险的表现。 ” 1 1 谢茨施耐德写下这些观点到现在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责任政党政 府已经成为一种学说。这对于当时微弱的政党来说是非常瞩目的成就。政党重建委员会 是一个两党合作的组织,成员包括很多顶尖的研究政党的学者。 谢茨施耐德对美国政治学界对政党的轻视非常不满,他梳理并且统计美国从 1 8 5 3 年出版的弗兰西斯?列伯(francis lieber) 公民自由与自治 (civil liberty and self- government)之后政治学界对政党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学者们要么是对政党一 语带过, 要么就干脆不曾涉及政党内容。 如 1 9 世纪著名美国政治学家约翰? 伯格斯 (john w.burgess)曾在 1 9世纪末出版的政治科学与比较宪法 (political science and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 law)一书中,大部分是描述和分析总统选举却对政党只字未 提。 也只有俄国政治学家奥斯特罗果尔斯基 (ostrogorski) 与英国政治学家布赖斯 (b r y c e ) 在世纪之交,撰写了关于美国政党制度的著作。 1 2 布赖斯认为,政党的模式不存在问题, 政党政府也的的确确地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存在,但在此之后,政党政府的研究领域 又是一片沉寂。让?布隆代尔曾经如此评价当时这种状况:一方面,政党在政府中的作 用是不能忽视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对政党却缺少研究。这两方面的反差确实是不协调 的、自相矛盾的,也是思想史上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因此,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政府 可以说是政党政府系统研究,特别是责任政党政府理论的顶峰之作。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 e e 谢茨施耐德其他一些文章中看出政党不可代替的作用,如 压力集团与政党 、 政党与公共利益 、 政党政治与行政机构 。在这些文章中,谢 茨施耐德形象且细致地描绘出政党在政治过程中的地位、 影响, 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从各个方面均反映出政党的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及改革政党政府的决心和构建责 任政党政府的理想。 (二) 时代背景 1 .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使美国遭受沉重的打击 1 9 2 9 年至 1 9 3 3 年资本主义世界刚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波及世界的惠美型经济 危机,这场持续到 1 9 3 3 年的大萧条,比之前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或衰退所造成的影响都 要深远得多,大萧条还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灾 难,它无情地摧毁了众人的希望,世界经济与社会再也不可能重返 2 0 世纪的旧日美好 时光。这次经济危机无疑是一道深谷,从那之后,重回 1 9 2 3 年的美好,是众人不可想 象的。失业,伴随着战争,是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弊病和现象。这是泰晤士 9 报针对大萧条对英国产生的影响而写的一篇社论中的一部分。大萧条不但会影响到经 济发展,而且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政治危机。 在美国,有赞成专家治国的反资本主义运动; 有由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组成的补助金大军;有发展为静坐罢工的农场假日运动等,这 一切组织和运动都深刻危及到资本主义的统治,给资本主义政治学家和统治者敲响了警 钟,从而促使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政府统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 总之,这场危机残酷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几乎终结了曾经辉煌的资本主义制度,并 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谢茨施耐德深受当时环境的影响,认为经济危机使旧日 的繁荣成为泡影并不是偶然现象, 而是与政府监管不力、 缺乏合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 大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及压力集团、地方党魁的负面作用有关,如果想彻底解决经 济危机带来的政治危机,必须改变政党政府的缺陷,改变由于政党政府领导和监管不力 的现状, 构建责任政党政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也是他之后著作所关注的部分, 即他最具有代表性的政党思想。 2 . 罗斯福“新政”呼唤权力的集中,因此需要政治学家的理论支持 人民对当时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极其不满,因而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为了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提出了国家干预政策。不可否认,罗斯福“新 政”已达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重要目的。事实证明其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 法是有效的,如:调整农业、整顿金融、以工代赈、颁布工业复兴法等措施。罗斯福“新 政”的实质是在坚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适当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调和,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经济危 机的作用,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形成和 发展,但这并不能根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也呼唤权力集中的过程。 1 3 这引起了 一些政治学家的反思,如谢茨施耐德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提出了他的政党思想:他首先承 认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但他认为单纯改变某种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类似的经济危 机迟早还会出现,罗斯福新政仅仅是短期的应对措施,因此,谢氏强调对现有的政党政 府进行改革。但需要明确的是罗斯福“新政”呼唤权力的集中和谢茨施耐德建立强大的 政党,加强中央政党政府权力,使压力集团和地方党魁处于政党的有力领导之下的思想 相一致。所以罗斯福“新政”促进了谢茨施耐德责任政党政府思想的形成。谢氏认为罗 斯福“新政”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真正的解决途径是构建责任政党政府,这也是彻底消 除经济危机根本途径。因为责任政党政府有助于建立更加积极有效的政党政府形态,从 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可以说罗斯福“新政”的权力集中思想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0 思想都为谢茨施耐德责任政党政府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洲策源地战争策源地,美国需要通过政党 改革富国强民 1 9 2 9 - 1 9 3 3 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人类历史,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对于这次经济危机对二战的影响,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诺夫里? 阿诺斯曾在名著 全 球通史里指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 策源地,最终只能无奈地用“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 德国法西斯专政是由于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垄断资产阶级期望建立独裁政权。 同时纳粹党在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招牌的掩盖下,进行欺骗宣传。 1 9 3 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 总理,欧洲策源地形成。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来打击共产 党,迫害犹太人,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经济上,采取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文化 上,严格地控制文化教育,遏制大众思想。军事上,废除凡尔赛和约,积极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 9 3 6 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而日本法西斯建立也同样源于经济 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也同样寄希望于建立独裁政府,来缓和危机。由于 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1 9 3 6 年广田弘毅组阁, 对内实施独裁统治, 如限制人民言论、 禁止工人罢工、结社自由,对外扩军等方面。在外交方面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带来了威胁。 如果国家想和平发展,一方面,要稳定国内人民的情绪,也就是必须对民主现状进 行改变,在谢茨施耐德看来就是改变“半民主”的现状,这也就是谢茨施耐德“半主权 人民”产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就是要强国,换句话说对抗法西斯的根本就是使自 己的国家强大。谢茨施耐德深刻认识到要想强国,首先要加强政党的责任,他认为美国 政党责任感不强。美国政党改革势在必行,否则会遇到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困境,自然 也不可能抵抗法西斯国家的威胁。 ( 三) 理论背景 1 . 詹姆斯麦迪逊( j a m e s m a d i s o n ) 政党思想的启蒙 谢茨施耐德在半主权的人民中多次建议要重读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中的精 彩论述,说明麦迪逊对谢茨施耐德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麦迪逊是美国第四任总 统,1 7 5 1 年生于弗吉尼亚南方大种植园主家庭。少年好学,青年时期参加了独立战争。 曾担任州众议员、州参议员、大陆会议代表、联邦众议员和国务卿。随后他成为联邦主 11 义的坚定支持者。另外,在谢氏的政党政府和其他一些著作中同样多次提到麦迪逊 以及他的联邦党人文集 。麦迪逊的联邦党人文集在当时政党研究匮乏的时代产 生了重要影响。麦迪逊在联邦党报上曾经先后连续发表了 8 5 篇政论,力图揭示松散的 邦联制的弊端与新宪法所设计的联邦制的优点,经过整理修订后合称联邦党人文集 。 联邦党人文集迅速成为联邦党人政治论战的参考手册;现如今文集成为继美国 宪法和独立宣言之后,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政治学经典,也是探讨美国政治体制的 必读书目之一。 文集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个人民主和自由的大众政府,而这个目标 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坚强的中央政府。这种对自由和民主追求以及用何种政府形式来实现 民主的反思,都给谢茨施耐德以深刻的触动。另外他还睿智地指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 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才能处理好国内的州际贸易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商业关 系。而正是他所提倡建立坚强的中央政府的思想对谢氏的影响力最大。这也是谢茨施耐 德多次建议读者重读文集的原因。 而麦迪逊对联邦制度松散性的批判和谢茨施耐德对政党松散性的批评相互吻合。在 文集第十篇,麦迪逊讨论了派系与政府形式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以联邦政体来救 治共和国的病症多数派系的专制的著名论断,可以说是现代美国以压力集团为基础 的多元主义理论之先声。这也为谢茨施耐德研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铺垫, 也给谢氏研究压力集团以及派系等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在联邦党人文集多篇作 品中多次倡导建立一个坚强的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大众民主,这些思想都对谢茨施耐德的 政党思想和民主思想起到了催化作用,麦迪逊是法律、政党和民主研究领域导师和先驱 者,同样也是政党研究的开拓者,他的思想带动了如谢茨施耐德等政党学家研究政党思 想的积极性。 2 . 奥斯特罗果尔斯基政党思想的影响 奥斯特罗尔斯基是生于俄国的政治理论家,在 1 9 0 2 年出版了其第一部政党学著作 民主政治与政党组织 ,这也是谢茨施耐德政党政府一书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在政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及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录像系统洗涤剂作用探讨报告
- 森林病虫害防治宣传策略分析报告
- 隔离层制备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基础护理院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报告
- 2025-2030年新能源企业信用评级与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报告
- 2025年社区护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安全员C证考试试题题库(附答案)
- 租赁经营合作协议模板及注意事项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2024年版)
-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顺丰速运探索》课件
- 禁止黄赌毒协议书模板
- 小学生反电诈安全教育
- 8.3.1动能和动能定理+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高起专合同协议
- 县城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门窗吊装免责协议书5篇
- 《工程制图标准》课件
- 焦化厂新工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