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斯宾塞德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 学位类型学位类型 : 学 术 型 学 位 学 科学 科 ( 专 业 学 位 类 )( 专 业 学 位 类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 蒋 娟 作者学号作者学号 : 09011305005 导 师 姓 名 及 职 称导 师 姓 名 及 职 称 : 赵惜群 副教授 实 践 导 师 姓 名 及 职实 践 导 师 姓 名 及 职 称称 : 学院名称学院名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 2012年 6月7日 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科技大学 research on spensers moral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type of degree academic degree discipline (typ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marxist theory candidate jiang juan student number 09011305005 supervis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 zhao xiqun practice ment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 school school of marxism date june 7, 2012 universit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摘 要要 儿童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儿童的健康成长,牵动着亿万 家庭的心,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德育是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的儿童德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这些弊端 和问题降低了儿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利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英国著名教 育家赫伯特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十分完整, 认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包括德育、 智育和体育。尤其是其德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德育的目的、任务、原则 和途径等,其所倡导的“自然后果”法主张教育者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根 据儿童的行为表现,让其亲自体验到自己行为所导致的自然后果,并根据儿童对 这种后果的反应来进行德育。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是被实 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在对儿童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德育价 值。在“自然后果”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德育的具体原 则和基本途径, 这些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儿童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 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跨学科理论借鉴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斯宾塞德育思想是一个内 容丰富,体系完整地体系,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德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途 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二是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特点及局限性。透过斯宾塞德育思想 的内容,从宏观上揭示出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认为斯宾塞德育思想 具有系统性、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庸俗进 化和功利主义的局限性;三是斯宾塞德育思想对我国儿童德育工作的启示。对斯 宾塞德育思想进行去粗取精,科学借鉴,从而不断丰富我国德育基础理论,提高 我国德育尤其是儿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结 合我国儿童德育工作的实际,着力实现“自然后果”与“人为惩罚”相结合, “自 治”与“他治”相统一,同时,培育“心智成熟的”教育者,并将“快乐教育” 理念融入德育实践,最终在适应性教育的基础上实现适度超越。 关键词:斯宾塞;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ii abstract children are the future and hope of the nati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hildren affects hundreds of millions families,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to the childre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flaws, which defects the actu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 famous british educator herbert spencers education thought is complete, in which he thought a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include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especially hi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is very rich, including aim, task, principle and approach and so on. the “natural consequences” insists that educators should let children experience the natural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ir own behavior .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to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educators select the best methods. this method which is adaptive to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has a unique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consequences ” , he made some specific principles and basic approach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whi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the method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reference. first of all, the writer selects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ferences about spencer and his works especially hi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secondly, associating the reality about moral education to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spencer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writer gives many methods to facilitate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main contents of spencer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seco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spencer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third, we can facilitate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by the methods derive from spencer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spencer;moral education; contemporary value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要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研究现状 .3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3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5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6 1.3.1 研究方法 .6 1.3.2 主要思路 .6 第二章第二章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判断行为道德的准则结果的“好坏” .7 2.2 德育目的“自治”、“独立” .8 2.2.1 自治 .8 2.2.2 独立 .8 2.3 德育原则 .9 2.3.1 德育基本原则“自然后果”的惩罚原则 .9 2.3.2 德育具体原则 . 13 2.4 德育的途径.14 2.4.1“德育者应该钻研德育机制,养成忍耐、宽宏的性格”14 2.4.2 充分运用“自然后果”惩罚并“使孩子受到他的反抗所引起的外来反应” . 15 2.4.3 “少发命令,真发命令的时候,就要有决断和前后一致” . 16 第三章第三章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特点及局限性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特点及局限性 3.1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特点 . 17 3.1.1 系统性 . 17 3.1.2 批判性 . 17 3.1.3 前瞻性 . 18 3.2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 18 3.2.1 唯心主义的道德观 . 18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2 实用主义的道德观 . 19 3.2.3 庸俗进化论思想 . 19 3.2.4 功利主义倾向 . 20 第四章第四章 斯宾塞德育思想对当今儿童德育工作的启示斯宾塞德育思想对当今儿童德育工作的启示 4.1 将“快乐教育”理念融入德育实践 . 21 4.1.1 优化德育主渠道,提升思想品德课趣味性. 21 4.1.2 注重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体现“快乐教育” . 22 4.2 “自然后果”与“人为惩罚”相结合 . 21 4.2.1 通过“自然后果”实现客观公正惩罚. 24 4.2.2 通过“人为惩罚”塑造道德规范权威. 25 4.2.3 在惩罚的同时对儿童进行正面引导与激励. 26 4.3 实现从“他治”走向“自治” . 27 4.3.1 科学把握儿童道德“他治”与“自治”的关系 . 27 4.3.2 激发并强化儿童道德“自治”的主体意识 . 28 4.3.3 引导儿童提升道德“自治”的能力 . 29 4.4 培育“心智成熟的”教育者 . 30 4.4.1 父母要做“有准备的”教育者 . 31 4.4.2 提升学校德育队伍的素质 . 32 4.5 在阶段性教育基础上实现适度超越 . 34 4.5.1 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道德教育 . 34 4.5.2 适度提升德育目标,体现德育超越性 . 35 结结 语语.37 参参考文献考文献.39 致致 谢谢.41 附录附录 a.43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本文的选题主要从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两大层面来考虑。从社会背景来看,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尤其是青少年德育工作。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地指 出: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高尚的道德。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要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 的思想道德教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时代的 来临,德育工作特别是青少年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新挑战,十 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 发, 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 2004 年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意见以及随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两大纲领性文件中,对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 署。在重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同时,引进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 正在成为德育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2010 年 7 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进一步强调:对于青少年,要“坚持德育为 先”的教育战略,同时,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 “引进优 质教育资源” ,胡锦涛同志在 2010 年 7 月 13 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申 了上述观点。这进一步说明,探索并吸收国外德育的有益经验已经成为当前提升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从人物的思想背景来讲,19 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赫伯 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生活在英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这一 时期的英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广泛开展,思想和精神领域也发生着巨 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之间的论战, 斯宾塞对科学知识与科学教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其教育论一书中,阐述了 德育这个话题,反映了其独特的德育观。他认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好坏,主要应从 该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中去判断,如果该行为在当时和日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那就 第一章 导论 -2- 是良好的行为;反之,则是道德败坏行为。除了道德判断准则外,其德育思想主要 针对儿童提出,对当时在英国流行的粗暴教育儿童的方法持反对态度,提出了“自 然后果”的德育原则。简言之,他主张用儿童自己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或者某些不 可避免的后果来教育儿童,从而代替家长或其他教育者主动、随意的惩罚。在“自 然后果”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原则,作为“自然后果”基本原 则的延伸和具体运用,用来进一步指导儿童德育工作。总而言之,斯宾塞的德育思 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如在道德行为的判断标准方面,已经受到许多当代西方学者 的质疑,但他提出的许多德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他所倡导的自 治、独立的观点更是与现代德育的发展趋势相吻合。通过进一步研究其德育思想, 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对改进我国儿童德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1.2 研究意研究意义义 对斯宾塞德育思想展开深入研究,批判借鉴其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工作, 特别是儿童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2.1 理论价值理论价值 研究斯宾塞德育思想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其理论价值上, 它本身作为一种被国 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德育理论,很容易将其引入到我国德育理论之中,促进其进 一步发展与演变。具体而言,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 一方面, 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理论内涵, 完善斯宾塞的思想体系。 长期以来, 对斯宾塞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对其德育领域的研 究相对较少,理论挖掘不够深入。结合我国德育实践,研究斯宾塞德育思想的启 示或借鉴价值,有助于在比较与对照中发现某些潜在的思想观点,或者赋予原有 思想以新意,从而推动斯宾塞德育思想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德育原则的更新,促进德育原则的科学化。斯宾塞德 育思想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提出了儿童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其中有许多原 则是我国儿童德育工作所长期忽视的。因此,批判借鉴这些原则,可以丰富我国 原有的德育原则,并以此为参照,重新审视传统原则的合理性,及时清除不利于 儿童道德发展的原则,推动德育原则的更新。 1.1.2.2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客观来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儿童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研究斯宾塞德育思想,可以从中汲取新鲜的血液,为我国 德育实践开辟一条捷径,具体而言,其现实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转变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随着社会环 境的改变和家庭条件的普遍提升,现代儿童的德育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传统德育 手段作用弱化, 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单纯的说教或管理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引入斯宾塞德育思想中的积极层面,可以帮助德育工作者更新传统教育观念,进 而在新观念的引导下选择和运用先进德育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有利于提升德育对象的素养,强化自我规范的能力。斯宾塞德育思想 强调对象的“自治” ,注重拓展其道德上的自治能力,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教育主体在德育的实践中引导德育对象加强道德修养, 而且能够促进 儿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有利于改善家庭德育工作。斯宾塞在阐述其德育思想时,多以家庭德 育为基础,他认为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对其思想的 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汲取其中的合理成分,指导目前我国的家庭德育工作,使 孩子时刻处于优良的道德环境中,对孩子道德的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2.1 国国内内研究现状研究现状述评述评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斯宾塞的德育思想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通过文献 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对斯宾塞相关著作的翻译、介 绍和评析。主要包括: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 、 斯宾塞快乐教子经典 、 斯宾塞 的快乐教育等。如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基本上囊括了斯宾塞大部分德育思想 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以及后人对斯宾塞教育论的评析进行 的总结和概括; 斯宾塞快乐教子经典则着重介绍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 第二类是德育的专门著作中关于斯宾塞德育观点的论述, 代表作是袁桂林所著的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一书。 在该书中, 作者系统梳理了斯宾塞的德育思想, 认为斯宾塞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判断行为道德的准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德育 的方法。第三类是关于外国教育家的著作中对斯宾塞的介绍。主要有外国教育 家评传精选 、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 中外著名教育家大全等。总之,对斯 宾塞德育思想的相关研究主题涉及到“科学教育思想” 、 “自然惩罚理论” 、 “快乐 第一章 导论 -4- 教育思想” 、 “德育目的及依据”等。 1、对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阐述。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除 上述著作外, 还有大量学术论文。 代表作有:重温斯宾塞科学教育的布道者 、 对斯宾塞科学知识价值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从斯宾塞的教育论看科学教育的 人文价值 、 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研究等。在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研究这 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作者揭示了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内在价值,归纳了斯 宾塞科学教育的四大原则:自然教学原则、自我教育原则、快乐教育原则以及实 物教学原则。这一研究在事实上推动了斯宾塞德育基础理论的发展,所归纳的原 则对当前儿童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对斯宾塞自然惩罚理论的阐述。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惩罚孩子的艺术 、 斯宾塞自然惩罚理论的思想渊源与特点 以及 斯宾塞自然惩罚理论述评 等。 在斯宾塞自然惩罚理论述评中,作者认为斯宾塞自然惩罚理论主要包含:非 人为性、因果必然性、公正性、教育性、谐和性以及有效性等特征。同时提出了 自然惩罚较之人为惩罚的优缺点,这对学校合理运用惩罚进行德育具有借鉴意 义。 3、对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阐述。学者们主要从介绍分析快乐教育思想的 内涵、价值出发,进一步探讨实现快乐教育所要面对的挑战和相应的应对方法, 如实现快乐教育要跨越的几个障碍一文指出,要真正实现快乐教育,必须跨 越三大障碍,即必须转变教育思想、重组教育机制、提高教师素质。此外,有些 学者还深入思考了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内这些有关于 快乐教育的研究,是对斯宾塞关于快乐教育思想的深化和延伸,丰富了斯宾塞快 乐教育思想的内容。 4、对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的阐述。 论斯宾塞的家庭教育思想一文具有较 强的代表性,作者用较大篇幅论述了家庭教育中的德育问题。作者首先指出斯宾 塞家庭教育思想包括了对孩子进行智育、德育和体育,并进一步论述了斯宾塞关 于家庭教育的德育方面,阐述了“自然后果”原则以及儿童德育的定理和规则: 一方面,不要希望儿童有任何大量的美德、不要给儿童提出一个善良行为的高标 准、也不要急于促成儿童良好行为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少发命令、培养孩子的 自治能力。 5、对斯宾塞德育目的及其依据的阐述。如斯宾塞德育目的及其理论依据 探析一文认为斯宾塞的德育目的是要培养自治、独立的人。其理论依据有:社 会进化思想、人性、儿童观、教育观。与此同时,作者认为斯宾塞所提出的德育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目的主要从宏观角度切入, 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倡导的德育目的与社会发展水平、 人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观点与现代德育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趋势相契 合。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的主 题相对集中,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挖掘尚未形成体系。与此同时,许多研究成果 仅限于介绍其德育思想,或者将其思想简单移植,较少从更深层面将德育思想与 我国不断发展的德育现状相结合,理论成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1.2.2 国国外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述评述评 国外学者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研究主要从教育这一宏观视角展开, 专门论述 德育思想的文章和专著并不多见。囿于文献资料的限制,能够找到的相关研究主 要包括 1908 年出版的由 david duncan 所著的斯宾塞的生活与信件一书、 1978 年出版的由 james g. kennedy 所著的斯宾塞一书、j.d.y. peel 于 1971 年发表的斯宾塞:一位社会学家的发展一文以及 low-beer 于 1969 年发表 的论斯宾塞一文,这些研究都涉及了对斯宾塞生平的介绍和其教育思想。在 法国教育史家龚贝雷所著的于 1908 年出版的斯宾塞与科学教育一书中,对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展开深入分析,并高度评价其著作教育论 。从具体研究层 面来讲,richard silberman 的herbert spencer on education ,不仅较为全面的 介绍了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而且着重对其优缺点,以及思想形成的原因作了进一 步分析;而 stephen tomlinson 的 from rousseau to evolutionism: herbert spencer on the science of education ,则更加深入的介绍了斯宾塞教育思想形成 的内在逻辑,全面梳理影响其思想形成的人物和其它因素。 总体来讲,国外学者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研究主要依托教育学视角,相对较 为宏观。 深入研究其教育思想, 揭示斯宾塞德育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和思想背景, 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德育思想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斯宾塞所提 出的诸如“自然后果”原则、 “快乐教育”理论等,本身就是德育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当然,国外对其德育思想的 专门研究相对匮乏,也为我们研究这一主题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 导论 -6-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 1.3.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查阅法和跨学科理论借鉴法。文献资料 查阅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校图书 馆等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斯宾塞德育思想有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提炼“启 示”的主要依据。跨学科理论借鉴法,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 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为主, 结合哲学、 教育学、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分析斯宾塞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1.3.2 主要思路主要思路 由于本文的研究主题更加偏向于理论性探索,因此,研究思路基本遵循理论 探索的相关步骤和规律。首先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开始阐述, 概述研究主题的基本情况, 引出研究主题。 接着, 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理论概括。认为斯宾塞的德育思想主要包 括:判断行为道德的准则、德育的目的、德育的原则和德育的途径。在此基础上, 对斯宾塞的德育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斯宾塞德育思想具有系统 性、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同时还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终,把斯 宾塞德育思想与我国儿童德育工作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深入探讨改进我国儿童 德育工作的措施。这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论述: “自然后果”与“人为惩罚”相结 合、实现从“他治”走向“自治” 、培育“心智成熟的”教育者、将“快乐教育” 理念融入德育实践、在阶段性教育基础上实现适度超越。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第二章二章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斯宾塞关于德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专著教育论以及国家教育 、 政治教育等论文当中,这是我们研究其德育思想的主要依据。具体而言,斯 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判断行为道德的准则、德育目的、德育的基本原则 与具体原则以及德育的途径等。 2.1 判断行为道德的准则判断行为道德的准则结果的结果的“好坏好坏” 斯宾塞在其著作 教育论 中明确提出了判断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好坏的标准。 他说: “一种行为,如果它当时的和日后的整个结果是有益的,就是良好行为; 而一种当时的和日后的整个结果都是有害的行为就是坏行为。归根结底,人们是 从结果的愉快或痛苦来判断行为的好坏的。 ” 这里所说的“结果”既包括对自己 所带来的后果,也包括对他人所带来的后果。为了能够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他 还举例加以论证。他说: “如果偷盗使小偷和失主都感到愉快,也就不会算是一 个罪恶。假如善行竟会增加人类的痛苦,我们就应该谴责它而不说它是件好事。 只需看看报纸的评论或听听有关社会事件的谈论, 就能见到人们总是从估计它所 产生的结果是增加人类愉快或痛苦来衡量议会法案、 政治运动、 慈善事业的鼓动, 以及个人的所作所为。 ” 因此“我们就不能反对根据所产生的结果是有益还是损 害来把身体行为分成对的还是错的。 ” 他认为,无论从什么样的假设出发,这是 一切道德理论所公认的。 虽然斯宾塞极力维护这一准则,但我们现在看来,这一准则是其德育思想中 争议最大,最有失偏颇的内容。按照他的观点,类似于偷盗这样的行为只要能够 给小偷和失主都带来快乐,这一行为就是道德的,小偷就是善的,这一观点从多 个层面来讲都是有待商榷的,而并非像他所说的是一切道德的理论所公认的。关 于这一准则的局限性,将在下文予以着重论述。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2.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2.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2. 第二章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8- 2.2 德育目的德育目的“自治自治” 、 “独立独立” 2.2.1 自治自治 正如“教是为了不教”一样,斯宾塞认为,儿童德育也应当分阶段进行。年 龄较小的儿童适用于力度较大的教育和管理,但这时的教育是为了以后的不教 育,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应适度放松教育,推动其逐渐学会自我教育和管 理。斯宾塞强调, “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 个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 同时,他还认同李希特的观点,认为教育和政治一样, 最好的规则就是别管得太多。他认为“自发地遵循着这条格言,一些统治欲被正 确的责任感约束了的家长,会尽量使儿童自己管自己,而把依据专制只作为最后 一招。 ” 他还指出, “在婴儿时期需要有一定分量的专制。三岁娃娃拿着剃刀玩, 可不能让他从自然后果中去学习,因为那后果可能太严重。但是当他的智慧增长 的时候,绝对化的干涉就可以而且应该减少,为的是使这种干涉在成年时可以逐 渐取消。 ” 斯宾塞认为,每个人都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从依赖父母到自力更生 的转变,到那时他们的日常行为就必须由自己来管理和约束。因此父母应该从小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治能力,逐步增加其自治程度,逐渐推动其形成自治能力。为 将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而从家庭圈子的约束过渡和转变到社会上的无约束的过 程是一个危险的过程,如果父母在这一过程结束前没有给孩子培养起自治能力, 儿童很可能因为缺乏自我约束而违背道德准则,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2.2.2 独立独立 培养独立的人,是贯穿斯宾塞 德育 一文的核心思想之一,他认为, “独 立的英国儿童是独立的英国成人的父亲,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 ” 并进一步 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行动自由的倾向增大,暴力统治的倾向缩小, 社会氛围变得更加明主、开放和自由,儿童能够越来越多地从自然反应的经验学 会管理自己,即运用“自然后果”原则及其相应的方法管理自己,从而逐步走向 独立。斯宾塞在其著作中特别强调,教育者在管教中不要抱怨儿童表现出的相当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1.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0.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1.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2.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的个人意志,应让孩子们保留那些能使他们成为自由成人的情感,并且根据这些 情况来改变教育方法。 应当说, “自治”与“独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二者都在强调德 育要注重提升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终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 为准则。从这一角度讲,斯宾塞所认为的德育目在更深层次上具有单一性,可以 由此看出斯宾塞德育思想内在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有所差异。 “自治” 相对于“他治”而言,强调儿童道德约束的自觉性, “独立”则更加侧重于培养 儿童自我意识、自主观念。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自治”与“独立”的内在 联系,在正确认识其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斯宾塞的德育目标,从而正确指导我国的 德育实践。 2.3 德育原则德育原则 2.3.1 德育基本原则德育基本原则“自然后果”的惩罚原则“自然后果”的惩罚原则 “自然后果”的惩罚原则是“自治” 、 “独立”两大德育目标的重要体现,是 两大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早在斯宾塞之前,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 中就曾提出相类似的原则,但斯宾塞坚称他并未读过此书,即独立提出了这一原 则。事实上,两人所提出的观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在反对给予子女人为的 惩罚,提倡使用“自然后果”的原则方面持一致态度。但在“自然后果”德育原 则具体运用方面,二人的理论则有所差异。卢梭没有考虑这一原则在不同年龄儿 童中的运用问题;斯宾塞则强调这一原则的差异化运用,明确指出,儿童在年龄 较小时,不能普遍运用“自然后果”原则。因为此时儿童的判断能力差,需要成 人指导和管理,完全运用这一原则很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恶劣后果。 2.3.1.1 斯宾塞斯宾塞“自然后果自然后果”惩罚原则的惩罚原则的内涵内涵 斯宾塞的“自然后果”德育原则就是受教育者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受 到鼓励或者惩罚,使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由于这种后果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客观的,自然的,因此,斯宾塞认为它会 对受教育者产生印象深刻的体验。 他说: “孩子跌了一跤或把头碰在桌上的时候, 他会受到痛苦,一想起这个痛苦就会使他比较谨慎。 ” 他还指出:“如果他拿炉 赫伯特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1. 第二章 斯宾塞德育思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