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整治可研咨询报告.doc_第1页
节点整治可研咨询报告.doc_第2页
节点整治可研咨询报告.doc_第3页
节点整治可研咨询报告.doc_第4页
节点整治可研咨询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港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张家港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证书编号:工咨甲咨询证书编号:工咨甲 1112007004211120070042 二二一二年十月一二年十月 批 准:张建华 核 定:颜红勤 项目负责人:翟高勇 主要参加人员:石建华 高小琴 吴玲玲 毛 群 目目 录录 1概述概述.1 2咨询内容、依据咨询内容、依据.2 2.1咨询内容.2 2.2依据文件.3 2.2.1有关标准、规范、规程.3 2.2.2相关规划及文件.4 3主要咨询修改建议主要咨询修改建议.4 3.1河势演变分析.5 3.2工程布置与设计.5 4主要咨询成果主要咨询成果.9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9 4.2水文、泥沙.12 4.3工程地质.13 4.4河势演变及趋势分析.14 4.5工程任务和规模.17 4.5.1工程任务.17 4.5.2工程整治范围.17 4.5.3工程内容.18 4.6工程总布置与设计.18 4.6.1工程等级和标准.18 4.6.2设计水位与流速.18 4.6.3工程总布置.19 4.6.4整治工程设计.19 4.7施工组织设计.23 4.8工程管理.25 4.9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25 4.10工程招标.26 4.11环境影响评价.26 4.12水土保持.26 4.13节能.26 4.14工程投资.27 4.14.1编制依据.27 4.14.2主要调整说明.27 4.14.3主要编制结果.29 4.15附件.29 4.15.1估算审查附件.29 4.15.2其他附件.29 1概述 张家港老海坝是长江下游澄通河段重要的河势控制节点,该节点 位于澄通河段浏海沙水道右侧段山港至十二圩港之间,该岸段地质疏 松,受如皋中汊和浏海沙水道汇流顶冲,坍岸严重。随着如皋中汊的 发展,1998 年以后,浏海沙水道近岸顶冲点下移至老海坝江段九龙港 至十一圩之间,这一河势变化改变了老海坝江段近岸河床冲淤变化格 局,顶冲区域的下移,大大增强了九龙港以下近岸河床冲刷强度,由 于水流贴岸顶冲,崩岸时有发生,是长江下游江岸主要的崩坍区域之 一。 老海坝江段的稳定对于如皋沙群水道乃至整个澄通河段上段河势 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工程保护区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 港口、企业重地,沿江岸线分布着张家港市大量的大中型企业及码头, 其中包括特大型企业张家港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为维护长江堤防 安全、维护河势及航道稳定及确保沿江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 要。目前,长江委已将老海坝岸线综合整治工程纳入长江澄通河段 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报批稿,2010.7) 。历次整治相对稳定了老 海坝段的河势,为沿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受其护岸整治范围、 标准不足,堤防与岸坡缺少系统整治影响,同时为积极适应上下游工 情、水情的变化,对老海坝节点进行综合整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受张家港市水利局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 2011 年 6 月编制了张家港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可研报告 ) ,受省水利厅委托,2011 年 9 月至 2012 年 9 月,我公司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技术咨询。项目咨询过程中, 2012 年 4 月初,我公司提出可研报告咨询初步意见,上海院根据 该意见对相关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梳理,4 月 28 日我公司组织与专家组 成员及张家港水利局就初步意见进行了沟通,根据沟通会意见,上海 院对可研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和调整工作,于 6 月上报了可 研报告修改稿,经认真审阅,形成本咨询报告。 2咨询内容、依据 2.1 咨询内容 在 2012 年 4 月咨询初步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上海院可研报告 修改稿(2012 年 6 月)以及工程地质汇总资料、工程设计图纸、工程 量计算清单及投资估算等相关资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规程、 规范、标准进行咨询,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咨询主要内容如下: 1. 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必要性论证的合理性。 2. 工程任务及规模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3. 可研报告执行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情况。 4. 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分析成果的全面性、合理性。 5. 满足堤防、岸坡稳定和抗冲刷要求的工程总体布置的合理性。 6. 护岸工程及主要建筑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全稳定性。 7. 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 8. 工程征占地的合理性。 9.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节能、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等涉及公共 安全、公众利益的工程措施的合理性。 10. 工程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范围、管理设施配备的合理性。 11. 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和方法、投资估算的内容、单价和 取费参数的合理性;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特别是块石价格的合理性。 12. 对可研方案提出优化措施,对投资估算提出调整意见。 2.2 依据文件 2.2.1 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1、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规程 (DL5020-93) ; 2、 防洪标准 (GB50201-94) ; 3、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 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 ; 5、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203-97) ; 6、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8-98) ; 7、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50-92) 8、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104-95) ; 9、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74-2001) ; 10、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290-98) ; 1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191-96) ; 12、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96) ; 13、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CJJ50-92) ; 14、 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 (JTJ312-2003) ; 1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16、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 17、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 (DL/T5088-99) ; 1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1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GJ08-37-2002) ; 2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材料勘察规程 (SL/251-20000) ; 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303-2004) ; 22、其它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2.2.2 相关规划及文件 1.江苏省防洪规划 ; 2.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规划 ; 3.苏州市水利现代化规划 ; 4.长江澄通河段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 5.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 6.张家港市江堤加高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7.苏州市长江防洪工程管理条例(2004 修改) 8.张家港市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3主要咨询修改建议 咨询过程中,所提咨询修改建议被设计单位采纳,并按此调整了 设计报告、图纸,主要修改建议如下: 3.1 河势演变分析 1、咨询初步意见提出:老海坝所在河段是径流和潮流双向影响地 区,潮流强劲,建议按整个长江澄通河段(江阴鹅鼻咀徐六泾) 进行河演分析。 设计单位增加了澄通河段河道概况,对整个澄通河段河势演变的 概况以及福姜沙河段与通州沙河段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2、咨询初步意见提出:浏海沙水道近期演变断面分析,还需结合 护岸工程实施时间来分析,用以判明近岸河床护岸以来的稳定性,即 明确现状护岸工程加固或重建的必要性。九龙港以下段近岸河床冲刷 程度大于九龙港以上段,尤以九龙港至沙洲电厂冲刷强度较大;工程 岸段河床平面及断面变化。在各代表断面近年变化图中,建议标出已 建护岸工程外缘线。2005 年 12 月2009 年 8 月,2#、3#断面深槽淤 积,12#至 15#断面深槽又大幅淤积,不标出护岸外缘线(及实施时间) 则难以判别已建护岸完好情况。 设计单位在整治工程现状章节中对工程岸段近年,特别是 2009、2010 年实施的护岸工程情况及其整治效果进行了逐一补充分析。 3、咨询初步意见提出:补充工程采砂可行性论证内容。 设计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章节中对砂源地的选择进行了相关的分 析和推荐,并对砂源地砂源储量、运距等开采条件进行了分析。 3.2 工程布置与设计 1、关于工程整治范围,咨询初步意见提出应进一步复核。 可研 报告提出抗冲刷要求整治范围为一干河九龙港二干河以下 1260 米进行全线护岸,理由阐述不充分。应对已建工程现状特别是 2009 年 以来实施的工程稳定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布置。未破 坏的原丁坝区也应作为已建护岸区对待。 (1)对 2009 年、2010 年实施 的整治工程布置、完好情况以及在本次工程中是否利用作出说明。 可 研报告仅对 2000、2005 年整治工程效果进行分析;(2)下阶段应 进一步分析已建工程完好情况,细化工程布置。自 20052009 年,从 九龙港到十一圩港间,先后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抛石护岸工程, 20052009 年的冲淤结果并不能准确判定淤积区已护岸工程是否存在 和完整;(3)补充沙钢集团等企业使用该段岸线以来护岸工程范围内 历年护岸工程量及投资情况(建议分年列表) 。 设计单位进行了相应补充。 2、咨询初步意见提出:需对桩号 S0+779S1+194 堤防及岸坡整体 稳定采用灌注桩措施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连排灌注桩、袋装 砂压载,建平台和削坡等稳定堤岸工程型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1)建 议进一步研究采用连续灌注排桩护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较采用尼 龙网石兜护岸,以求节约造价和增加工程适应性。如在海力 8 号码头 前沿(S0+779S1+1194,即护长 417m,实似护长 475m)设计连排灌 注桩范围长 417m(桩深 25m) ,再加上码头前沿深槽设计为袋装砂 +2m 厚抛石压载。 (2)在堤防稳定措施中,使用抛石压载,抛石量较大, 一半以上断面抛石平均厚 410 米,投资较多。建议复核堆载前后相 关断面岸坡稳定系数变化,是否会因大量堆载导致岸坡稳定系数下降? 进一步优化压载设计,建议使用部分袋装砂上覆盖块石,或调整边坡 系数。 设计单位根据此意见进行了补充分析论证,采用灌注桩措施是必 要的,并优化了压载设计。 3、关于灌注桩设计。咨询初步意见中提出:S0+779S1+194 为堤 防稳定而布置的连排灌注桩,1.00.60 桩长 25 米,主要作用是抗侧 滑。如无需其起到地连墙的作用,建议由一字排列改为垂直堤防的门 式布置,可显著提高其抗侧滑力。 设计单位根据此意见进行了比较论证,综合抗侧滑和地连墙的作 用,仍采用灌注桩平行堤轴线一字排列布置的方案。 4、关于护岸工程结构设计 咨询初步意见提出: (1)块石粒径计算。水下抛石粒径可按 0.350.40 米考虑。 可 研报告提出“设计流速取 2.03.5 米/秒,计算得块石粒径为 0.160.49 米,相应重量为 20kg300kg” ,此计算存在两点问题,一 是在最大 3.5 米/秒流速下,粒径应为 0.35 米,二是当粒径为 0.49 米 时,重量应为 160kg,而不是 300kg,300kg 的等容粒径为 0.615 米。除 风浪较大的浅水区块石粒径应加大到 0.49 米外,一般水下抛石块石粒 径 0.350.40 米已满足要求。 (2)抛石厚度设计。 可研报告 “根据有关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抛石厚度不小于抛筑块石粒径的 2 倍” ,约为 1.0 米,而设计中取为 2.0 米,甚至 4.0 米,远超过江苏省 60 年来坍岸整治最大抛石厚度一 般 2m 的记录。考虑到工程地段的重要性,建议抛石厚度取为 1.5 米, 增加防崩层厚度,取为 2.0 米,在深槽部位,如-35m 及其以下,抛石 厚度也不宜超过 2.5m。 (3)因抛石护深槽(护底)抛石厚度较小,有可能在深槽发展过程 中渐次破坏,不如加强防崩层有效。建议将断面 1、断面 2、断面 5 中 抛石护深槽改为设防崩层宽 20 米,抛石厚 2.0 米。 (4)对于 S2+543S2+932(海力 5 号码头)的工程布置:V-20 以 上不加固未说明理由;因为断面 6 河岸抗滑稳定已满足规范要求,且 护岸平面布置过于凸出,工程断面布置在-25 米至-40 米间抛石厚 4 米, 并在-40 米至-49 米间设袋装土压脚;在边坡缓至 1:13 的-49 米至-53 米间宽 55 米的河底,设袋装土上抛石厚 2 米;此断面设计标准过高, 建议优化并适当后缩。 设计单位根据咨询意见对抗冲刷要求抛石的厚度及防崩层宽度进 行了调整,最大抛石厚度不大于 2.0m 5、关于网兜抛石 可研报告网兜抛石量比例较大,达总抛石量的 30%。咨询初步 意见提出:应分析在小于 1:2 的岸坡上使用网兜抛石的必要性。据地 质资料,抛石=3540,抛石外包格宾网=3540、C=3Kpa, 两者力学特性相差很小。设计中使用的抛石规格已足够满足块石单体 稳定和边坡稳定的要求,提出使用抛石外包格宾网的理由不足,且造 价较高。在护岸工程实践中,在某深泓逼岸的严重坍江段,曾有水下 陡坡处理抛填块石至 1:1 的成功经验,故 1:2 的抛石边坡已足够稳 定。 设计单位根据测量成果,对岸坡陡于 1:2 的岸段分布情况进行了 分析,咨询意见基本同意暂按总抛石量的 30%考虑,下阶段再进行优化。 6、关于抛填袋装砂设计。咨询初步意见提出:补充装沙袋尺寸要 求,应明确编织袋的材料性质、强度、规格以及保砂性与透水性指标 等,明确土工织物的等效孔径和砂料的 d50、d90 等规格要求。本工程 中袋装砂位于水下,不直接受紫外线照射,不易老化,可选取强度大、 价格较低廉的聚丙烯编织布作为充砂袋的袋布,其深水部位砂袋不必 使用防老化机织布。保砂性差会影响砂袋稳定,透水性差将影响充沙 袋的充盈度。 设计单位据此进行了优化设计。按枯水位 0.0 米上下抛填和高程- 15 米、-40 米以下水下抛填分别进行了设计,并充填砂进行了设计。 本报告采用 85 高程系统。 4主要咨询成果 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张家港老海坝是长江下游澄通河段重要的河势控制节点。该节点 位于澄通河段浏海沙水道右侧段山港至十二圩港之间,在澄通河段总 体河势中,控制了上游河道调整对下游河势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较稳 定的藕节状分汊河道,发挥着对上、下游分汊河道的控导作用;该节 点对下游南通港区的安全运行、通州沙东、西水道分流比的合理配置、 南通河段(澄通河段下段)的 12.5 米深水航道建设以及通州沙西水道 的综合整治开发利用均有直接的影响。 老海坝控制段是著名的长江坍江险工地段之一,是浏海沙水道弯 道段的主体。该岸段地质疏松,受如皋中汊和浏海沙水道汇流顶冲, 坍岸严重。随着如皋中汊的发展,1998 年以后,浏海沙水道近岸顶冲 点下移至老海坝江段九龙港至十一圩之间,这一河势变化改变了老海 坝江段近岸河床冲淤变化格局,顶冲区域的下移,大大增强了九龙港 以下近岸河床冲刷强度,由于水流贴岸顶冲,崩岸时有发生。据统计, 段山港至十二圩港段共发生严重塌岸长 11.4 千米,一般性塌岸长 5 千 米,多年来坍失土地 3 万余亩。 历次整治相对稳定了河势,为沿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经八十 年代以来的连续抛石治理,岸线崩退趋势受到遏制,随着上游双涧沙 和如皋沙群的演变,主流已形成目前比较稳定有利的河势,本工程所 在河段也成为相对固定的迎流顶冲的岸段,岸线的初步稳定为沿江开 发利用创造了条件,该区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企业重地, 沿江岸线分布着张家港市大量的大中型企业及码头,其中包括特大型 企业张家港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老海坝节点现状河势和水流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受历次治理 经费所限,护岸工程前沿基本上在等高线-35 米 左右,远未抛护至深 水区,随着如皋中汊的发展,受其出流顶冲及浏海沙水道水流冲刷的 影响,近岸深槽呈冲深逼岸之势,前沿河床仍在不断冲刷加深,已建 抛石护岸工程不可避免会产生破坏,目前近岸已出现多个-50-60 米 的冲刷坑,最深处已近-70 米,抛石区不断损坏坍落,冲刷坑离岸距离 约 150 米,局部水下平均边坡不足 1:2,深泓连年逼岸,甚至部分江 堤产生裂缝,已危及节点稳定和沿江大型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和生产 运行;此外,在实施双涧沙航道整治工程后,如皋中汊分流比将会有 所增加,还将加大老海坝控制段的水流顶冲压力。 工程整治是维持航道稳定的需要。该河段为主航道,上承福姜沙 水道,下接通洲沙东水道主航道,治理不仅为本河段的航道稳定创造 了条件,也为上下游特别是通洲沙东水道主航道进口的稳定打下基础, 同时为 12.5 米深水航道整治创造了条件。 目前,老海坝岸线综合整治工程已纳入长江澄通河段河道综合 整治规划报告 (报批稿,2010.7) 。 规划近期河势控制目标已明确 “稳定浏海沙水道下段南岸顶冲点位置及南北两岸边坡,结合横港沙 合理圈围,使九龙港附近形成新的人工节点,为通洲沙汊道提供稳定 的入流条件” 。为维护澄通河段总体河势的稳定,考虑三峡工程等蓄水 运行后,上游径流来沙量减少将对下游河道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需 对目前处于迎流顶冲和深槽贴岸冲刷的老险工段进行加固;另一方面 需对澄通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可能引起的江岸冲刷、影响河势稳 定和防洪安全的岸段进行守护。段山港至十二港段护岸加固工程列入 整治工程规划,加固总长度约 18.5 千米,张家港老海坝节点位于该段 工程范围。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维护老海坝江段的河势稳定,为沿江经济发 展和岸线利用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保障沿江地区防洪安 全;进一步改善航道条件,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效益,按轻重缓急原 则,对张家港老海坝节点先期进行整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建议: 1、补充说明近期老海坝节点险工段出险和抢险情况。 2、补充工程保护范围内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 4.2 水文、泥沙 1、径流 大通水文站为长江下游地区最后一个径流控制站,大通站与本河 段区间入汇流量较小,大通站径流资料可代表本河段的径流。同意采 用大通站 19502007 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历年最大流量、历年最小流 量、多年平均流量、多年径流年内分配等统计资料成果。 2、潮汐、潮位 工程段处于长江潮流界范围内,属径流和潮流双向影响地区,该 河段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愈向上游,潮波变形程度愈大,涨潮 历时愈短,落潮历时愈长,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平均潮差向上游 沿程递减。 本工程位于江阴肖山与南通天生港潮位站之间,同意根据两站特 征潮位和高低潮位频率值进行内插。 建议根据苏水计1997210 号“关于我省长江远期防洪(潮)设计 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进一步分析设计高潮位,根据江 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省沿江、沿海最低潮位分析 (1998 年) 进一步分析设计低潮位。 3、泥沙 大通站泥沙特性基本反映了澄通河段上游径流来沙特性。同意根 据 19502006 年实测资料对多年平均输沙量、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历 年最大输沙量、最小输沙量统计分析成果。三峡工程蓄水后,大通站 输沙量减小明显。 4、施工期水位 下阶段应进一步细化施工工期及潮位,尤其是堤防压载加固时潮 位。 4.3 工程地质 1、可研阶段未开展老海坝岸线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基本 同意利用已有海力 9 号海力 1 号码头工程地质勘察以及沙钢集团 一干河下游及二干河上游长江岸线整治工程勘察报告成果。 下阶段应对已有码头范围内和企业自保堤勘察成果进行整编,并 按规范要求开展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全面掌握工程范围内的地层岩 性、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层物理力学指标,提供相应工程地质图、剖面 图。 2、同意对海力 9 号海力 1 号码头工程及沙钢集团企业自保堤工 程地质的评价意见。 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工程区地震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相应地震 基本烈度为 6 度。 4、工程所需砼粗、细骨料和块石须外购。 5、由于本工程块石需求量较大,下阶段应进一步落实料源和质量 评价。报告对抛填砂袋内充填砂砂源地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推荐,下阶 段应按充填砂质量指标要求进一步探明砂源地、储量与质量及运输开 采条件评价。 4.4 河势演变及趋势分析 1、基础资料和方法评价 河势分析依据的河道地形资料比较完整,分析方法正确;河演分 析从历史演变到近期演变,分析了福姜沙河段和如皋沙群段的滩槽演 变,重点分析工程岸段河床平面和断面变化对冲刷岸段的深潭发育及 冲刷机理,探讨该岸段稳定性影响因素,采用 Delft3D 模型,分析凹 岸顶冲岸段三维水流的近岸及近底流速情况,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防护 工程的水动力特性和说明岸坡防护的水动力分析和工程整治效果。 2、基本同意报告的河演分析结论。 工程段是径流和潮流双向影响地区,潮流强劲,报告对长江澄通 河段(江阴鹅鼻咀徐六泾)宏观河势和微观河势进行分析。 河演分析中充分说明了老海坝节点控制段的形成,以及在澄通河 段河势的控导作用,特别是九龙港至十二圩控导段对通州沙分汊河段 入流条件的控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1)自上世纪 70 年代 以来,经过不断整治,将原如皋沙群从 14 个暗沙、岛屿及多条汊道, 整治成双汊河道,这是长江澄通河段上段整治的重要成就之一;(2) 横港沙尾原在狼山以东营船港河口以下,自 1957 年汛期中,洪水将横 港沙尾冲断,从此横港沙尾不断上移缩短,至上世纪底,横港沙尾已 基本上相对稳定在目前位置;(3)近年来,双涧沙滩面上形成的两条 南北方向串沟,不断将福姜沙北汊(如皋中汊上段)水流分向福姜沙 中汊(浏海沙水道上段) ,对该段河势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4)如皋 沙群河势近期相对稳定,即将进行的河道和航道整治方案必然是基于 现有基本稳定的河势条件,并充分考虑沿江开发利用的实际状况,各 汊道现有的分流格局及功能不可能出现在的改变。因此,本河段河势 出现大尺度调整的可能性不大,这为如皋沙群水道的长期稳定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也为老海坝江段的进一步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河势条 件。 近期河演分析表明:如皋中汊分流较稳定,但老海坝岸段迎流顶 冲的形势将长期存在,护岸工程前沿河床仍不断下切,断面有向窄深 方向发展趋势。 同意工程河段深泓线变化、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变化 分析结论。 (1)深泓线变化。1983 年以后,浏海沙水道深泓线平面位置总体 基本稳定,深泓线紧靠南岸。如皋中汊与浏海沙水道两汊深泓汇合区 域在一干河至九龙港一带,汇合点位置总体基本稳定,变动范围在一 干河下游 710 米九龙港十一圩港上游附近,2001 年以后下移至九 龙港以下。 (2)河床平面变化。受如皋中汊发展和泓北沙扩大影响,1977 年 以来九龙港至十二圩港主河槽南侧冲刷,主河槽平面位置总体表现为 向南移动。总体上,近年南岸不断冲刷后退,南侧深槽南移趋势明显, 深槽仍有冲深趋势。 (3)河床断面变化。1977 年以来九龙港、十一圩港主要表现为河 床断面面积扩大、河床刷深。近年来工程岸段深槽紧靠南岸,断面形 态呈窄深型,总体河势比较稳定,但本河段河势、水流条件未得到根 本改善,特别是近年中汊水流顶冲作用的加强,已建抛石护岸工程也 不可避免会产生破坏,导致该段沿线近岸河床冲刷加剧,岸坡变陡。 (4)河床冲淤变化。受双锏沙水道淤积消亡和如皋中汊发展的影 响,浏海沙水道南岸顶冲点由老海坝一带下移至九龙港十一圩港一 带,大大增强了九龙港以下近岸河床冲刷强度。工程河段 2005 年到 2009 年以来,一干河至九龙港段近岸河床变化总体以冲刷为主;九龙 港十一圩港段总体也以冲刷为主,且冲刷量明显大于一干河至九龙 港段近岸河床冲刷量,最大冲刷强度出现的时段同一干河至九龙港段; 十一圩港至十二圩港近岸河床变化以冲刷为主,且冲刷量最大。 3、同意可研对 2000 年、2005 年、2009 年和 2010 年已实施 护岸工程整治效果的分析结论。每年应急抛石工程实施后,各区域岸 坡受冲刷后退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和减缓,但由于该岸段水动力 条件强劲,河势未得到明显改善。 4、建议: (1)工程河段近岸水域河床冲淤变化,还需结合护岸工程实施时 间来分析,用以判明近岸河床护岸以来的稳定性。 (2)工程岸段河床平面及断面变化,在各代表断面近年变化图中, 建议标出已建护岸工程外缘线。 4.5 工程任务和规模 4.5.1 工程任务 通过老海坝节点工程段综合整治措施,提高河床抗冲能力,遏制 深槽逼岸,稳定该河段水下岸坡,确保工程岸段和堤防防洪安全,为 沿线码头及厂区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同时稳定浏海沙南岸顶冲点,为 本河段及上、下游河段的河势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4.5.2 工程整治范围 同意可研根据老海坝段已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近期工程实施 效果,结合最新的水下地形变化,并参照河势分析的主要结论和趋势 分析,以下护槽港边滩和双涧沙守护工程实施后的影响分析,并根据 堤防及码头岸坡整体抗滑稳定分析结果,以及老海坝节点岸坡冲刷、 淤积深度及范围,综合确定本次整治工程范围。 可研整治工程纵向范围为一干河九龙港二干河以下 1260 米之间的岸线,里程总长约 7250 米,横向范围从企业自保堤顶临江侧 至深槽约 165255 米。其中海力 8 号码头下、海力 3 号码头区及十一 圩港十二圩港之间三段应列为重点防护范围。 长江澄通河段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报批稿)提出:拟对老 海坝节点所在的段山港至十二圩港段实施护岸加固工程,加固总长度 约 18.5 千米。 可研提出的工程范围是规划整治河段中河势控制的重 点,可以先期安排实施。 建议下阶段应补充测量最新水下地形图,并进一步分析已建工程 完好情况,细化工程治理范围。 4.5.3 工程内容 根据河段总体河势、工程区域局部河床演变、数模计算和岸坡稳 定复核成果,工程主要内容为:堤防、岸坡整体抗滑稳定要求整治工 程和抗冲刷要求整治工程两部分。 4.6 工程总布置与设计 4.6.1 工程等级和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 ,老海坝节点岸线护岸工程等级为 II 等,防洪标准为 10050 年一遇,堤防级别为 2 级,同意企业自保堤防按 2 级堤防进行 稳定复核。 4.6.2 设计水位与流速 可研提出工程区域 100 年一遇设计高潮位为 5.1 米,设计低潮 位为-1.52 米;50 年一遇设计高潮位为 4.91 米,设计低潮位为-1.43 米。 建议设计高潮位按省水利厅 1997 年江堤达标设计洪水位批复成果, 设计低潮位建议采用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1998 年沿江、沿海最低潮位 分析成果。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设计潮位。 同意老海坝节点近岸设计流速按 2.03.5m/s 考虑。 4.6.3 工程总布置 根据河段总体河势、工程区域局部河床演变、数模计算和岸坡稳 定复核成果,分为堤防、岸坡整体抗滑稳定要求整治工程和抗冲刷要 求整治工程两部分。基本同意堤防稳定要求整治范围长 3696 米、岸坡 整体稳定要求整治范围长 417 米,抗冲刷要求整治范围长 6172 米。 满足堤防抗滑稳定要求整治的具体范围为: S0+090S0+779、S0+779S1+194、S1+357S1+743、S2+543S2+ 932、S2+932S3+433、S3+433S3+779、S4+027S4+288、S5+014 S5+489、S5+927S6+511。 满足岸坡抗滑稳定要求整治的具体范围为 S0+779S1+194。 满足抗冲刷要求整治的具体范围为: S0+000S0+779、S0+779S1+194、S1+194S1+376、S1+690S2+ 508、S2+508S2+946、S2+946S4+665、S4+665S5+014、S5+014 S6+800。S1+376S1+690 段岸坡均为淤积,淤积厚度 24 米, 可 研不再处理。 4.6.4 整治工程设计 4.6.4.1 堤防及岸坡加固堤防及岸坡加固 (1)堤防及岸坡稳定计算工况和水位组合以及堆顶、堆后设计荷 载取值合理。基本同意堤防及岸坡稳定计算成果,下阶段根据补充的 勘察资料进一步复核。 (2)为满足堤防及岸坡稳定,同意采取堤外坡压载加固措施。堤 防稳定措施中堆载设计断面较大,为优化压载设计和降低工程造价, 同意采用袋装砂+抛石压载方案,抛石厚度为 2 米。下阶段根据稳定所 需压载范围和水位情况,对部分堤段加固方案进一步优化。 (3) 可研为保证 S0+779S1+194 堤防及岸坡整体稳定,比较 了堤外坡至码头前沿至深槽全部抛石压载方案、仅码头前沿至深槽抛 石压载方案以及灌注桩+码头前沿至深槽抛石压载等三方案。基本同意 采用连排灌注桩+码头前沿至深槽抛石压载方案。为保证灌注桩的地连 墙作用,同意采用平行堤轴线一字型布置。 (4)下阶段进一步分析桩号 S2+932S3+433 为满足压载加固要 求抛石挤淤的可行性,并根据地质情况复核灌注桩具体设计。 4.6.4.2 岸坡抗冲刷设计岸坡抗冲刷设计 (1) 可研比较了丁坝护岸、丁坝与顺坝组合护岸、平顺护岸 等方案,综合岸线整治建筑物型式各自的作用、使用条件及特点、施 工条件,考虑码头的正常运行、老海坝节点岸线岸坡较陡、水深、流 速大、冲刷坑深等因素以及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践,基本同意老海 坝节点岸线整治采用自我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不影响岸线利用、施 工简单、有利于提高堤防整体抗滑稳定的斜坡式平顺抛石护岸方案。 可研为保证抛填块石自身的稳定性,在岸坡陡于 1:2 的岸段 采用稳定性较好的散抛块石与网兜抛块石组合的结构,其余岸段采用 散抛块石结构。下阶段应进一步分析岸坡陡于 1:2 采用网兜抛石的必 要性和所占总抛石量的比例,补充相应方案的比较。 (2)同意抛石粒径取值。该河段一般最大流速为 23.5 米/秒, 根据估算和我省实践经验,同意本工程护岸抛石粒径采用 0.350.40 米,相应重量为 6090kg。 (3)同意抛石厚度设计。根据有关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抛石厚 度不小于抛筑块石粒径的 2 倍,约为 1.21.8 米。为确保抛石护岸工 程质量和整治效果,设计抛石厚度应适当加厚。同意可研提出的 抛石厚度:在码头前沿-25.0 米(或-30.0 米,或-40.0 米)等高线的 区域设置 1.5 米厚的抛石,而在-25.0 米(或-30.0 米,或-40.0 米)等高 线深槽的区域抛石厚度取为 2.0 米。 (4)同意岸坡抗冲刷要求工程布置。 可研提出:在冲刷区域,码头前沿-25.0 米(或-30.0 米,或 -40.0 米)等高线的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25.0 米(或-30.0 米, 或-40.0 米)等高线深槽的区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 厚 2.0 米。为防止抛石坡脚产生淘刷破坏,增强抛石护岸的稳定,在抛 石坡脚布置宽 20 米、高 2 米的抛石棱体镇脚。 其中: 桩号 S0+090S0+779(海力 9 号码头) ,码头前沿-25.0 米(-30.0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25.0 米(或-30.0 米)等高 线深槽的区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厚 2.0 米,设防崩 层宽 20 米,抛石厚 2 米。 桩号 S0+779S1+194(海力 8 号码头) ,岸坡抛石压载,结合岸 坡抗冲刷要求,抛石高程-15.0 米,平台宽 26 米,坡度 1:2 至高程-35 米。在高程-35 米布置一抛石棱体,平台宽 10 米,坡度 1:2 至深槽。 抛石坡脚布置宽 20 米、高 2 米的抛石棱体镇脚。 桩号 S1+194S1+376(海力 8 号码头海力 7 号码头始端之间) , 码头前沿-30.0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30.0 米等高 线深槽的区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厚 2.0 米,设防崩 层宽 20 米,抛石厚 2 米。 S1+376S1+690(海力 7 号码头)不设抛石护岸结构。 桩号 S1+690S2+508(海力 6 号码头) ,码头前沿-30.0 米(-40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30.0 米(-40 米)等高线 深槽的区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厚 2.0 米,设防崩层宽 20 米,抛石厚 2 米。 S2+508S2+946(海力 5 号码头),岸坡 0 米-20 米高程等高线区 域均为淤积,不设抛石护岸结构。-20.0 米-40.0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 石护岸,厚 2.0 米;-40.0 米等高线深槽的区域布置防崩层:-40.0 米 高程抛石,平台宽 10 米,坡度 1:2 至高程-50.5 米,先用袋装砂抛填, 然后散抛块石护坡,厚 2.0 米。深槽抛石至高程-50.5 米,厚 2.5 米, 宽约 35 米。 桩号 S2+946S4+665(海力 4 号码头海力 2 号码头) ,码头前 沿-40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 -40 米等高线深槽 的区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厚 2.0 米,设防崩层宽 20 米,抛石厚 2 米。 桩号 S4+665S5+014(海力 2 号码头终端海力 1 号码头始端) , 码头前沿-25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 -25 米等高 线深槽的区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厚 2.0 米,设防崩 层宽 20 米,抛石厚 2 米。 桩号 S5+014S6+800(海力 1 号码头工程终点) ,码头前沿- 30 米等高线区域设置抛石护岸,厚 1.5 米; -30 米等高线深槽的区 域结合防崩层的布置,设置抛石护岸,厚 2.0 米,设防崩层宽 20 米, 抛石厚 2 米。 4.6.4.3 抛填装砂袋和充填砂设计抛填装砂袋和充填砂设计 同意按枯水位 0 米左右与-15.0 米高程以下两种情况设计装砂袋布。 基本同意选用编织袋的材料性质、强度、规格以及保砂性与透水性指 标要求。0 米高程上下抛填的袋装砂袋布采用 150g/m2 聚丙烯编织布, -15.0 米高程以下采用 260g/m2 机织土工布。 基本同意装砂袋尺寸。0 米高程上下抛填的装砂袋为聚丙烯编织布, 砂袋尺寸为 1.6*1.6*0.2 米(长*宽*厚);-15.0 米高程以下采用 260g/m2 机织土工布,砂袋尺寸为:5*2.5 米6*3 米(长*宽),厚度 0.60.8 米。 同意抛填砂袋内充填砂指标要求,下阶段应根据采砂论证成果取 用。 4.7 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