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柿罗岛 日繇:加“辱移茂yb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名:栉乡砀撕弛3 扫云f 日期:夕叫年月砂日 日粤少年多月2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壹途塞握銮厦澄卮! 旦坐生;旦= 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 彻手亏 日期:力7 年多月砂日 衲始如乞 日吵年;只b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西晋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士人无论是为了全身保家,还是 为了追求功名,都有着特殊时代的特殊风气。“北渡士族”就是西晋时期的一个特 殊群体。本文试把公元2 8 0 年晋武帝灭亡东吴后,这些由南而北出仕西晋的江东士 族称之为“北渡士族”。“北渡士族 的领袖人物陆机,入洛后好游权门,为克振家 声而不懈努力。本文通过研究陆机在西晋的交游,更能了解当时南北统一后“北渡 士族 的生存状态。因此,本文通过考察陆机在西晋的人际关系网,展现陆机交游 的关系亲疏差异格局,并将出现这种格局的具体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陆机 的政治交游。由于陆机政治态度上的儒家倾向以及在交游中的矛盾心理,与两晋之 际的南渡士族相比,北渡士族存在着政治上的劣势,即政治上的亡国之余身份以及 由此产生的政治自卑感;其次是陆机的文化交游。由于陆机受到西晋玄风的影响, 思想发生了变化,与两晋之际的“王、谢 两大家族相比,北渡士族存在思想文化 上的劣势,即恪守儒家价值原则。以陆机为代表的“北渡士族 虽然存在着政治和 思想文化上的弱点,但是陆机等人的交游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一方面, 通过陆机等人的努力,“北渡士族群体 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西晋政权中,一定 程度上促使了西晋统治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以陆机为代表的“北渡士族 通过 在北方的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不自觉的传播了江东文化,同时,对中原文化,包 括玄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成为了第一批文化交流使者,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 流,为东晋在江东的立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关键词:西晋;陆机;交游;北渡士族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i ti sav e r ys p e c i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e r at ot h ex i j i nd y n a s t y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o ft h i sp e r i o d w h e t h e ri ti sf o rp r o t e c t i n gt h ef a m i l y , o ri np u r s u i to ft h ef a m e ,a l lh a v et h es p e c i a l a t m o s p h e r eo ft h es p e c i a lt i m e s t h en o r t hc r o s s i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i sas p e c i a lg r o u po f x i ji n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yt oc a l l e dt h i sj i a n g n a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f r o ms o u t ht on o r t h t h en o r t hc r o s s i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h el e a d e ro f t h en o r t hc r o s s i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g r o u p i sl u j i ,a f t e rc o m i n gt ol u o y a n gl i k e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j u s tt or e v i v et h ef a m i l y t os t u d y h i s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c o u l dk n o wt h e i r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s ot h i sa r t i l et r yt os h o wt h e d i f f e r e n t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c l o s e n e s s i 位l i i l kt h er e a o no fa p p e a r i n gt h i s s t r u c t u r ei s :t h ef i r s t ,l u j i s p o l i t i c a l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b e c a u s eo fl u j i st e n d e n c yo f c o n f u c i a np o l i t i c a la t t i t u d e sa n da m b i v a l e n c e , c o m p a r i n g t h e t h es o u t h c r o s s i n g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d u r i n gt h eo c c a s i o no ft h ej i n , w ec a nf i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w e a k n e s so f t h e n o r t hc r o s s i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h a ti st h ec o n q u e r e ds t a t u s ;t h es e c o n d ,l u j i sc u l t u r a l 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m e t a p h y s i c s ,l u j i st h o u g h th a v eb e e n c h a n g e d a l t h o u g hl u j i s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h a v es o m ee f f e c ti nt h eh i s t o r y , t h e r ei ss o m e w e a k n e s si nt h et h o u g h tc o m p a r e d t h es o u t hc r o s s i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t h a ti sa b i d e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o fc o n f u c i a n v a l u e s a l t h o u g h ,l u j i s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h a v eh i s t o r i c a l i n f l u e n c e :o nt h eo n eh a n d , t h r o u g ht h ee f f o r t so fl u j ia n d t h en o r t h c r o s s i n g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t h e yu r g e dx i j i nr e j i m ec h a n g e dp o l i c yr u l e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 t h e y c o m m u n i c a tt h e i r c u l t u r e u n c o n s c i o u s l y t h e yh a v e b e e nt h e f i r s t m e s s e n g e r so f n o r t h - s o u t hc u l t u r a le x c h a n g e ,a n dl a yt h eb a s i so fi d e o l o g ya n dc u l t u r ef o rd o n g j i n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n a t i o n a li nj i a n g d o n g k e y w o r d s :x i j i n ;l u j i ;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绪论 目录 i l 一、选题缘起l 二、研究对象与学术前史:l 三、研究方案3 第一章陆机的人生轨迹 一、吴灭之前( 公元2 6 1 一公元2 8 0 ) : 二、太康时期( 公元2 8 0 一公元2 9 0 ) : 三、元康时期( 公元2 9 1 一公元3 0 3 ) 第二章陆机在西晋的交游状况 4 意气风发4 乡居岁月5 宦海浮沉7 1 2 一、陆机所交南北士人及交谊深浅分类1 2 二、陆机在西晋的人际关系网1 3 1 亲族1 3 2 密友“18 3 同僚2 l 4 上级2 6 第三章陆机在西晋的交游心态及交游影响 3 0 一、政治交游中的事功心态3 0 1 政治态度上的儒家倾向3 0 2 陆机政治上的矛盾心理及其转变3 1 二、文化交游中的避祸心态3 5 1 西晋玄风下陆机的文化交游心态3 5 2 陆机在西晋的文化交游3 7 三、陆机交游的影响3 9 1 个人获取社会资源能力的提高一3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形成了以陆机为代表的北渡士族群体4 1 3 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4 3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 5 4 6 4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选题缘起 绪论 西晋( 公元2 6 5 年一公元3 1 6 年) 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时代,在这短短的五 十二年中,有轰轰烈烈的南北统一战争;也有短暂却是繁荣的“太康盛世 ;还有 围绕抢夺中央统治权,展开了长达十六年疯狂厮杀的“八王之乱。就是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世族统治逐渐完善,素族寒人进路日窄,士人们无论是为了全身保家, 还是争名逐利;是为了追求金石流誉,还是留恋即时杯酒,都体现出了一种特殊时 代的特殊风气。西晋士人就在这样一个极端残酷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着、反抗着, 扭曲着。作为西晋文学“太康之英的陆机,就是当时的一个显著代表。 公元2 8 0 年晋武帝灭亡东吴后,吴地多有叛乱,社会秩序可谓混乱。吴地世家 大族则以不合作态度处身江东,维护自身的利益,静观时变。而一直到公元2 8 9 年, 以陆机、陆云、顾荣为代表的江东士族,才陆续北上,开始出仕西晋。本文试把这 些由南而北的江东士族称之为“北渡士族 。这些“北渡士族”在北方的仕宦过程 中受到北士的歧视和侮辱,生存状态可谓艰难。本文试以“北渡士族”的代表陆机 在西晋社会中的交游为线索,考察陆机交游的特点、心态、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并对比两晋之际的“南渡士族”在江东的生存状态,以期从一个侧面了解以陆机为 代表的“北渡士族”与西晋政权互动的特点,进而加深我们对陆机本人和西晋社会 的了解。 二、研究对象与学术前史 学术界关于陆机的交游论及较少,近年来的有关陆机交游的论文有: 李晓风:陆机与二十四友认为陆机加入“二十四友 集团其实只是权宜之 计,并非真心结交。日本学者佐藤利行以陆机为中心的文学集团探讨了以陆机 为中心的西晋文学集团,而该文只是侧重于文学方面的考察,并没有对陆机的交游 对象以及陆机交游的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因为陆机的交游对象是比较广泛的,多 是东南士族,也有北方士族,并且交游的态度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有必要对陆机 的交游对象和交游心态作深入的分析。 近来对陆机交游对象进行考察的论文有:孙明君:二陆赠答诗中的东南士族 从群体的角度通过探讨二陆诗歌中主要赠答对象的东南士族群体,认为赠答诗表现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了生活在北方社会中的东南士族群体的南人意识和士族意识,以及他们进退维谷的 尴尬处境。孙明君:两晋士族文学的走向指出士族文学是指士族文人所创作的, 以反映士族意识为主的,体现士族阶层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太康时代有两个文人 群体:一个是以二陆为中心的东南士族文人群体,一个是以石崇为中心的金谷士族 文人群体,他们的生活情趣可以用“身名俱泰 来概括。姜剑云:论陆机的人生 道路与人格精神笔者广泛清理原始文献,将“潘陆张左以及傅玄、张华、挚虞 等作为一个较大的文人群落加以综合研究,同时从政治斗争、文化思潮、士人交游 等多方面作往来穿梭般的立体考察,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中认识一个作家 的人生,并评价其人格。 以上成果虽然注意到陆机与南方士人的密切交往,可是对陆机的交游心态却很 少论及。作为文人兼士人的陆机,为了建功立业,不得不借助文学创作来提高自己 的知名度,从而实现他克振家声的目的。 近来研究陆机仕晋后文学创作心态的论文有:王渭清:陆机创作心理管窥 认为,陆机入洛仕晋后人格境遇和心态的复杂性深深制约着他的创作,主要是强烈 的个体功名意识、出身江东大族的家世自豪感、亡国之臣游宦异乡的忧患惧祸心理。 周国林:陆机陆云思想趣向探微认为,陆机、陆云二人虽长于玄谈,思想基础 却是儒家学说。杨秀英:陆机玄学思想浅析认为,陆机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而入洛后受中原玄风影响,其思想和作品中又有明显的玄学色彩。在北方士人清谈 氛围的浸染下,陆氏易学与魏晋玄学的发展是同步的。 专著: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作者从古代文学的实际出发,深入到 文学思想发展中去寻讨原因,从研究士人心态的演变轨迹中去阐释文学思想发展的 主要原因,而影响士人心态的原因又甚为复杂,有政局变化的原因,有社会思潮的 原因,以及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学修养的相互作用。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中指出: 西晋诗人是一个主要由寒素士人构成的群体,他们受到西晋“举寒素 政策的鼓励 和影响,致力于儒道德行的修养和诗赋文章的著述,希望以此来实现个人政治功名 的理想。 以上是学术界对陆机文学创作思想心态的研究成果,多是从陆机的家风、地域 文化角度探讨陆机的创作心理,而较少关注陆机的交游动机,以及在文学往复中所 蕴含的交游心态。 陆机不仅是一个文人,更是个士人。近年来有关北渡士族的研究成果有:方 北辰先生的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 台北文津出版社1 9 9 1 年版) 论述了两汉 到南朝时期江东世家大族的政治活动以及文化活动、集团结构等问题。王永平先生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的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 主要致力于江东本 土士族研究,重视士族家族的文化特征,其中不仅有个案研究也有群体探索。 以上说明北渡士族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首先,对北渡士族的交游研究比较少;其次,对士族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研究还很少; 再者,对心理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学科方法的借鉴和运用还不够,需要拓展视野, 运用社会史的方法对士族及士族群体在历史上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对陆机其人、其作品的研究,学术界都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而对 于作为北渡士族代表陆机的交游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如, 陆机的交游心态在当时社会中是否具有适应性、和两晋之际的南渡士族相比,以陆 机为代表的北渡士族自身存在哪些缺点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笔者 拟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探讨陆机的交游问题,以期从另一个视角拓宽对历 史人物的研究。 三、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对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的阐述和分析,考察北渡士族陆 机在西晋一朝的生存状态以及与西晋政权的互动情况,以期揭示以陆机为代表的北 渡士族在西晋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内容:陆机的人生轨迹;陆机在西晋的交游状况;陆机的交游心态及其与 当时西晋政权的互动;陆机交游的影响; 关键问题:( 1 ) 分析陆机的交游心态,阐释陆机交游的关系亲疏差异格局的产 生原因。( 2 ) 分析以陆机为代表的北渡士族是如何与西晋政权互动的,包括政治、 文化两方面。 2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陆机交游的研究还很少,至今还没有一本专著,有关的论 文也是比较少。而对于陆机交游的研究则能够很好的了解陆机本人及其交游对象的 生存状态、思想状况等。笔者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上进行分析综合的研究,采用实证 分析、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多学科工具,如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 等,分析以陆机为代表的北渡士族的人际关系网,并对比南渡士族的生存状况,以 期发现北渡士族在西晋的生存状态。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第一章陆机的人生轨迹 一、吴灭之前( 公元2 6 1 一公元2 8 0 ) :意气风发 陆机,字士衡,江东吴郡人。陆机自幼以文章见长,身长七尺,可谓是少年才 俊。可见陆机的个人魅力是很大的,加之陆氏家族又是江东的高门士族,陆机的祖 父陆逊曾是孙吴的丞相,陆机更是前途无量。据三国志陆逊传载: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陆机的父亲陆抗是陆逊的次子,曾任吴大司马。三国志陆逊传附陆抗传: 凤皇二年春,就拜大司马、荆州牧秋遂卒,子晏嗣晏及弟景、玄、机、 云、分领抗兵。西 陆机兄弟分领抗兵,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军事生涯。 陆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出将入相的高门世族家庭。世说新语赏誉日: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这里的“陆忠即是指陆氏家族的f - j 肛l , 是忠,王永平先生说过:“陆氏之家风 尚忠义、追求事功,在文化上以儒学为根本,兼容并包,尤重文学、才艺。 “尚 忠义、追求事功 可以说是陆氏门风的特色,在这样门风熏陶下,陆机应该是从小 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的,晋书陆机传云: ( 陆机)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这里是说陆机从小以文章见长,并且是以儒术为思想行为规范,非礼不动。此 o ( 晋) 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 o ( 晋) 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 o 徐震坞:世说新语校笺,赏誉第八,中华书局,1 9 8 4 年 。王永平: 4 咧m a s t e r s t h e 娜 外,陆机的父亲、祖父都是孙吴政权下的高官,可以说是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地位 也很尊贵,再加上他“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的一表人才,更是具有贵族的气质和 风范。陆机在孙吴灭亡之前可谓是年轻气傲,意气风发,因为他知道凭他的才能和 门第,迎接他的将会是辉煌的前途,现在只是时间的问题。可以说,陆机自幼受到 良好的教育,加上他本人的魅力和家族的门第,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有了自己的人生 定位以世族高门子弟的身份继承父祖的功业,再创陆氏家族的辉煌。 二、太康时期( 公元2 8 0 一公元2 9 0 ) = 乡居岁月 陆机兄弟分领其父陆抗之兵后,正在意气风发之时,西晋开始了灭吴战争。 太康之役断送了陆机兄弟的辉煌前途,陆机之兄陆晏、陆景死于战事,当时任 牙门将的陆机,则是退居旧里,闭门勤学,有十年之久。那么这个“旧里”是哪呢? 世说新语尤悔篇第三十三云: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日: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 这是说陆机临死时忆及华亭鹤唳,感慨万千,有一种悔恨的感情蕴含其中。世 说新语注引八王故事云: 年 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 也就是说,陆机陆云兄弟在孙吴亡国后,退居乡里,在华亭闭门读书十余年。 那么,陆机能够在吴亡之后退居旧里,闭门勤学达十年之久,这段时间陆氏一族的 生活来源从何而来? 陆氏一族乃吴四大姓之一,在东吴权势之盛、地位之高已是史 所公认的事实。世说新语规箴篇载: 孙皓问臣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凯曰:“二相五候,将军十余人” 这样的权势和地位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令人艳羡。 我们知道,西晋灭吴后对江东士族采取的政策是“经济上不触动,政治上不使 。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尤悔篇第三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用”。,经济上不触动,集中表现在容许江东世家大族继续留居在故地而不北迁, 以免他们作殊死的抵抗。正因为如此,陆机兄弟才能在华亭的别墅的鹤唳中优游了 十年,笔者姑且称之为他们的“乡居岁月 。 在陆机的乡居岁月里,他是如何度过的呢? 内心又是有着怎样的抱负和志向 呢? 那时他又是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和人生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陆机在此时创作 的辩亡论中一窥其貌。陆机退居华亭之时所著的辩亡论是他个人政治素养 和政治抱负的集中体现。如辩亡论上篇云: 夫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战守之道抑有前符, 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 也 又辩亡论下篇云: 借使守之以道,御之以术, 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敦率遗典,勤人谨政,修定策,守常险, o 陆机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对于国家的兴亡做出种种思考,究其原因,笔 者认为在于他是时刻以天下之兴亡为己任的。退居华亭读书之时,陆机的心里也是 时时刻刻想着这一点。虽然吴亡之后,他的人生出现了突变,坐至公卿的道路断绝 了,现在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延续父祖的功业,因此,他要尽最大的努力和借助各 种途径去实现这个目标。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他还写有很多类似的作品,我们可 以从陆机的作品中看到他的父祖情结和家族荣誉感。陆机集中就有豪士赋、 汉高祖功臣颂、大田赋、五等诸侯论、吊魏武帝文、七微等。就是这 样一个对政治抱有极高热情的人,一个具有强烈父祖情结的人,怎么会甘心游离于 庙堂之外,而置陆氏家族的兴衰于不顾? 所以,只要以后一有机会,他就会毫不犹 豫的抓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就对陆机后来在太康末被征辟入洛后“好游权 门的交游行为有了一定的解释。 。方北辰: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八十年初版,第5 9 页。 o ( 唐) 房玄龄:晋书 卷五十四 6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三、元康时期( 公元2 9 1 一公元3 0 3 ) - 宦海浮沉 就在陆机优游于华亭别墅之时,京洛传来了征辟的消息。 太康中,下诏日:伪尚书陆喜等十五人,南士归称,并以贞洁不容皓朝, 或忠而获罪,或退身修志,放在草野。主者可皆随本位就下拜除,敕所在以礼 发遣,须到随才授用。乃以喜为散骑常侍。 晋武帝此诏是第一次明确对江东世家大族开启了政治门户。此前,晋武帝也曾 吸纳过一些江东人士,比如华谭。至于原因,主要还是出于稳定江东政治秩序,因 为,江东新平,吴人多有叛乱: 武帝太康三年平吴后,江南童谣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吴当 复。”于时吴人皆谓在孙氏子孙,故窃发为乱者相继。 关于反叛的原因,西晋政治家刘颂颇有见地,他认为是因为和江东地区的世家 大族的失势有关系: 孙氏为国,文武众职,数拟天朝,一旦堙替,同于编户。不识所蒙更生之 恩,而灾困逼身,自谓失地,用怀不靖。 可以说,孙氏执权之时,江东大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很高,吴亡后,突然之间 政治地位丧失,同于编户,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导致叛乱不断。所以, 晋武帝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吸纳江东人士入洛为官,华谭就是其一。晋书 卷五十二华谭传载:“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武帝亲自策问华谭,最后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可见,晋武帝对华谭的对策很是满意,从此,西晋王 朝才开始改变对江东大族的“政治上不使用 的强硬政策,为江东士人的出仕西晋 创造了机会。紧随陆喜等十五人出仕晋廷的江东大族还有顾荣、陆机、陆云兄弟。 陆机与弟陆云在华亭别墅闭门读书十年,一直在等一个出仕机会,终于天不负 人,随着晋武帝对江东大族的“政治上不使用强硬政策的冰释,陆机设想他终于 o ( 唐) 房玄龄:晋书卷五十四陆云传从父喜附传 o ( 唐) 房玄龄:晋书卷二十八五行志 o ( 唐) 房玄龄:晋书卷四十六刘颂传 7 弋 黧盎s 可以跻身晋廷,一展宏图了,可没料到等待他的却是重重的困难和一次次的挫折。 陆机在动乱不安的晋廷中宦海浮沉,冒着身家性命与时周旋,对于他的行为,唐太 宗有着独特的见解: 机以廊庙蕴才,瑚琏标器,宜其承俊义之庆,奉佐时之业,申能展用,保 誉流功属吴祚倾基,金陵毕气,君移国灭,家丧臣迁矫翮南辞,翻栖火树; 飞鳞北逝,卒委汤池。 唐太宗认为,如果吴国不灭,陆机本应承接父祖之业,“申能展用,保誉流功 , 可是,在吴国灭亡之后,有着强烈事功心态和父祖情结的陆机,要重振陆氏家族, 肩负起复兴家族的重担,于是,“矫翮南辞,翻栖火树, 最后落得个“飞鳞北逝, 卒委汤池 ,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他的人生抱负。 现在我们来看陆机在西晋的生存状态以及艰难的处境。 太康末,陆机与弟云俱入洛,拜访太常张华。张华素来重其名,如旧相识,说 道: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材料说明陆机来到洛阳之后首先拜访了张华,并得到了张华的赏识,张华称陆 机兄弟为“二俊 ,是伐吴战争的重要收获。 陆机兄弟又曾经在张华的引荐下诣侍中王济等,扩大交游圈。可以说陆机兄弟 对张华是很敬重的,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载: 初,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 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从此,陆机兄弟就在张华的帮助下,“好游权门 ,积极交结洛阳权贵,以期谋 得晋身之阶。后来被太傅杨骏辟为祭酒。杨骏被诛后,陆机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不过陆机在交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比如,陆机曾经去拜访卢志,遇到了讽刺 与侮辱: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 一机曰:“如君于卢毓、 卢廷。”志默然西 o ( 唐) 房玄龄: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 o ( 唐) 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 o ( 唐) 房玄龄: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似之处,故有“江东步兵 之称。他的入洛很是即兴,因为适逢会稽贺循赴命入洛, 经过吴闻门,于船中弹琴。翰与循初不相识,然而和循言谈之后,便大相钦悦。问 循,知其入洛,翰日: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可见张翰是个 适意之人。 世说新语识鉴载: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 “人生责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 时人皆谓见机。 张翰能够认清时势,激流勇退,可谓见机。人们会问,这样适意而为,就不为 身后名着想吗? 张翰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可见,张翰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适意。这种性格可谓是任心自适,潇洒自在, 比起陆机被扭曲的人格,张翰可谓是活得更为洒脱。 面对着西晋的险恶政局,江东大族顾荣、戴若思、张翰等出于保身的考虑而驾 车归乡,韬光养晦,而陆机呢? 他却是激流勇进,在险恶的宦海中浮沉不定。为什 么呢? 吴国灭亡,陆机羁旅游宦异国他乡,时刻忍受着思乡之苦和来自北士的歧视 和侮辱,现在他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怎么会丧失这个难得 的机会呢? 陆机本传称: 颖谓机日:“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 ”机曰: “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 在机也。”。 这是何等的骄傲啊! 陆机自比管夷吾和乐毅,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此役中获胜, 从此“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陆机大败而归,又受成都王 颖宠幸的宦人孟玖的诬陷,加之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皆玖所用,与牵秀等共 证之。最终,颖大怒,收机,杀之。陆机临终之际叹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就这样,陆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以悲剧收场,在生 命的最后时刻,陆机仿佛悟到了些什么,也许是对自己命运的慨叹,也许是明白了 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识鉴篇第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 o ( 唐) 房玄龄: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 i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生命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才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慨叹“华亭 鹤唳,岂可复闻乎 。 小结 陆机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悲剧的。身为江东世家大族子弟,自幼受儒家文化 的熏陶,有着强烈的事功心态。当吴国灭亡之后,陆氏家族虽在经济上没有太大的 变动,可政治地位却是一落千丈,因为陆氏家族在孙吴时期政治地位是相当的尊贵, 可是吴国灭亡之后只能是同于编户的“亡国之余 。陆机要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在 北仕洛阳的过程中,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勤于政事,凭着自己的才望交游权贵,以求 晋身,从而在晋廷中宦海浮沉,最后只能在“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的慨叹中 走向生命的尽头。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陆机在西晋的交游状况 据陆机集和晋书,陆机可考交游对象共计二十九人,其中南方士族十 六人,占了二分之一多。笔者拟对陆机的交游对象加以分析,以期发现陆机交游的 规律。 一、陆机所交南北士人及交谊深浅分类 我们根据陆机集、陆机集补遗的诗文赠答对陆机交游对象的关系亲疏作 以下分类: 情感型关系:亲族( 陆云、陆晔。) ;南人密友( 顾荣、顾秘、张俊、全彦先、 周处、顾令文、夏靖、纪瞻、戴渊、贺循、郭讷、张畅、孙拯、孙惠。) 情感兼工具型关系:北方友人( 张华、潘尼、冯熊、萄崧。) 工具型关系i 上级、同僚( 杨骏、憨怀太子、吴王晏、赵王伦、成都王颖、齐 王同、贾谧、潘岳、邹捷。)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可以发现,陆机交游对象中作为情感交流的主要是以南人 为主;而以晋身为目的的交游对象都是北人。笔者之所以这样分析是有根据的,因 为根据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内容,人与人的交往是有需求和目的的,也就是说,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交往的欲求和希望,并且希望从中获得归属感和缓解心理压力。 笔者以此为据,加上陆机赠答诗中反映的情感差异,特对陆机的交游对象作以上分 类,即以交流感情为主的情感型关系、通过交流感情以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的 情感兼工具型关系,还有纯粹的以达到某种目的而交往的工具型关系。 首先,笔者对这三种关系作以下界定,以明确三种关系的内涵。 第一种,情感型关系。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有情感的动物,有着自己的喜怒哀 乐,需要和别人交流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普通人如此,作为感情细腻又 多愁善感的文人更是如此。陆机,这个兼具士人和文人特点的北渡士族更是具有代 表性。在北方出仕的时候,陆机难免会有精神上的压力需要向人倾诉,亲族就是首 选对象,因为他不用顾忌政治观念和文化类型方面的差异,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实感。因此,本文首先把陆云、陆晔划入陆机交游的情感型关系之中。 人又是群体性动物,他需要在集体中生活,通过与别人交往,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那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密友和普通朋友之别,其中那些和自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己志同道合的人就是密友。密友也是可以作为情感型交游对象的,我们考察陆机的 交游圈,发现陆机的南士密友有:顾荣、纪瞻、戴渊、贺循、周处、孙拯六人。 第二种,情感兼工具型关系。在陆机的交游对象中,有那么一些人,可以称得 上友人,可是感情没有像亲族和密友那么深,交游的目的多是出于扩大自己的交际 圈和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提高自己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 本。在这种关系中,陆机虽然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不过更多的还是想以此扩大自己 的交游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因此,本文把陆机在北方的友人:张华、潘尼、冯 熊、荀崧四人划入陆机交游的情感兼工具型关系之中。 第三种,工具型关系。我们通过考察陆机的仕途,可以发现陆机和西晋统治阶 层的交游也是陆机交游圈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此种交游关系中,陆机是没有倾注真 感情的,可能对个别人物,如成都王颖、吴王晏等人心存感激,但是更多的还是出 于晋身的目的。因此,本文把陆机的上级:杨骏、憨怀太子、吴王晏、赵王伦、成 都王颖、齐王同、贾谧等划入陆机交游的工具型关系之中。 下面笔者拟对这三种关系作进一步的论证分析,以期发现陆机交游的规律。 二、陆机在西晋的人际关系网 1 亲族 首先我们来看陆机的亲族,也就是情感型关系,这是陆机人际关系网的最内层。 据晋书、陆机集记载,陆机所交往亲族主要是陆云和陆晔。当然陆机所交亲 族不止这二人,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二人来管窥陆机与亲族的交往态度。 陆云,字士龙,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陆机齐名,有二 陆之称。由此我们可知,陆云也是以文学见长的,这和陆氏家学、家风有很大的 关联。王永平先生说过,陆氏家族在文化上以儒学为根本,兼容并包,尤其重视文 学和才艺。在文化上“尤重文学和才艺 一语道出了陆氏家族文化上的特色。我们 知道,六朝时期的江东地区偏安东南一隅,实行文化封闭政策,保持着自身的汉末 以降的儒学传统。江东各大高门大族也是把各自的文化传统保持下来并发扬光大, 陆氏家族就是代表之一。在江东土著大族中,六朝时期陆氏在文学上的贡献与成就 最大。西晋之世,陆机、陆云兄弟便以文才显名,被张华誉为“二俊”。特别是陆 机,他与潘岳齐名,是当时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不少文章、辞赋作品被收集在文 选等总集之中,其文集至今仍流传于世。 因此,有着优良文学素养的陆机,感情细腻并多愁善感是很正常的。一方面,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陆机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勤于事功;一方面由于现实的尴尬境地,他又难以施展 自己的抱负,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可想而知。于是,他就要寻求情感上的慰藉,特别 是来自亲族的情感交流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亲族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用顾忌政治观念 和文化类型方面的差异,不用掩饰自己的感情,可以尽情的去发泄、交流,以期求 得精神焦虑的稀释和情感上的慰藉。陆云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情感交流对象,一方面 他们是亲兄弟,从小受到同样的文化教育,受同样家风的熏陶,并且在青年时期一 起在家乡的华亭别墅闭门读书十年之久,情谊之深自不待言;另一方面,陆云也是 以文学见长,和陆机并称西晋文坛“二俊 ,作为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和志向, 可以互表心声。陆机与陆云的关系是很好的,我们来看陆机与弟陆云的诗书往来: 与弟清河云诗十首之四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王师乘运,席卷江湘虽备官守,位从武臣守局 下列,譬彼飞尘洪波电击,与众同湮。颠踣西夏,收迹旧京俯惭堂构,仰 懵先灵孰云忍娩,寄之我情 与弟清河云诗十首之九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今予来思,我凋我瘁。昔我斯逝,族有余荣。今我 来思,堂有哀声。我行其道,鞠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拊膺涕泣,血 泪彷徨。 在陆云的答兄平原诗中,针对陆机的国破家亡之悲感,首先说道: 昔我先公,斯纲斯纪。今我末嗣,乃倾乃圮。世业之颓,自予小子仰愧 灵丘,衔忧没齿。 说明面对父祖功业的颓废,自己也是深怀愧疚,接着说道: 莫峻匪岳,有俊斯登。莫高匪云,有翼斯凌玄黄长坂,载寐载兴。岂敢 惮行,哀此负乘。芒芒高山,自予颓之,济济德义,匪予怀之。 金涛声:陆机集补遗,卷二,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1 5 6 页 留黄葵:陆云集卷三,中华书局,1 9 8 8 年,第4 8 页。 1 4 硕士学往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陆云认为,凭借陆机的才华,只要不怕艰难,并心怀德义,就会重振家族。可 以看出,这是陆云是对兄长陆机的鼓励和安慰。 通过陆机与陆云的诗书往复,我们可以看出兄弟二人的情谊之深。“洪波电击, 与众同湮。颠踣西夏,收迹旧京。”道出了陆机兄弟在吴亡后被俘的情景,表达了 内心的伤感,无人可诉,惟有向弟陆云诉说苦痛。 “俯惭堂构,仰懵先灵。表达了陆机对父祖的愧疚之情,以自己不能延续父 祖的辉煌功业而深感惭愧。陆机向陆云倾诉心声,可以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感,获得情感上的慰藉。 陆机又是一个重情之人,“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拊膺涕泣,血泪彷徨。 面对 兄弟逝去后的悲凉情景,让陆机深感凄凉,惟有诉心声于弟陆云,求得情感上的安 慰。 陆云答诗说道: 天地永久,命也难长生民忽霍,曷云其长我之既存,靡绩靡纪乾坤 难并,寂焉其已生若电激,没若川征存愧松柏,逝惑生灵匪吝性命,实 悼徒生。苟克析薪,岂惮冥冥? 瞻企皇极,徼福上天 陆云说,生死乃人生难以避免的事情,逝者已去,存者当惜。不要一味沉浸在 亲人离去的悲伤之中,人生本来就很短暂,应该“瞻企皇极,徼福上天 。也就是 说要遵循皇帝的统治准则,向上天祈求福分。 还有陆机的赠从兄车骑诗: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彷佛谷水阳,婉娈 昆山阴。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感彼归途艰, 使我怨慕深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 这是陆机赠给从兄陆晔的诗,全诗表达了陆机羁旅游宦,怀念父祖,思念家乡 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无处得以慰藉,只能通过赠诗给从兄陆晔的方式求得情感上 的慰藉,缓解思亲之苦。 4 黄葵:陆云集卷三,中华书局,1 9 8 8 年,第4 9 页。 。金涛声:陆机集卷五,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5 0 页。 1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陆机思念父祖、兄弟,对家乡也甚是思念。他在洛阳无时不在思念家乡,我们 来看陆机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陆机怀土赋:序云: 余去家渐久,怀土弥笃。方思之殷,何物不感? 曲街委巷,罔不兴泳;水 泉草木,成足悲焉。故述斯赋。 赋中写道,“伊命驾之徒勤,惨归途之良难。愍栖鸟于南枝,吊离禽于别山。 念庭树以悟怀,忆路草而解颜。 表达了诗人“归途良难”的无奈和对南方家园的 思念之情。 陆机集中为顾彦先赠妇二首其一: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修身悼忧苦,感念 同怀子隆思乱心曲,沉欢滞不起。欢沉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 翻飞浙江汜。 这首诗虽是陆机替顾荣写给顾荣之妻的,可是何尝不是自己的写照呢? 陆机等 一批南士羁旅入宦,宦海浮沉,历经磨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是相当的强烈。“愿 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一句道出了陆机等北渡士族的心声。 以上是陆机诗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亲、思乡之情,由此我们可知陆机是一个相 当重视亲情的,并且时时流露出对南方陆氏庄园无限留恋的重情之人。 谈及陆氏庄园,我们首先要了解吴亡之后西晋政权对江东豪门的政策。唐长孺 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世说新语尤悔篇称陆机临死时忆及华亭鹤唳,注 引八王故事云: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 于此十余年。“墅是和土地占有相关的,陆氏兄弟在那里住上十余年,可以设想他 们还保持着田产。固 陆氏兄弟在华亭别墅生活了十余年,在这个陆氏庄园之中悠游,生活应该相当 富足,衣食无忧,而这种生活的保障就是他们的庄园。而自从陆氏兄弟离开自己的 庄园,北仕晋朝,这种生活就一去不复返了,因此陆机在洛阳经常思念家乡,想念 自己的庄园就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了。 o 金涛声:陆机集卷二,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1 6 页。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