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配电系统statcom的分析及控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下韭大学疆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c o n s t a n t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a u t o m a t i o nl e v e lo ft h eh i t e c hi n d u s t r y , t h ep o w e rc u s t o m e r sa r em o r ea n d m o r es e n s i t i v et ot h ep o w e rs u p p l yq u a l i t ya n dd e p e n d a b i l i t y a tt h es a m e t i m e ,u t i l i z i n g l i m i t e d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t or e a c ht h e g r e a t e s t e c o n o m i c b e n e f i t si ni n d u s t r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 ,s a v i n ge n e r g yb e c o m e sa ne t e r n a lt o p i c 。 t h es t a t c o mt h a tt h i s 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 i ss u i t a b l ef o r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i t c o n t r o l st h er e a c t i v ep o w e ro ft h el o w v o l t a g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y s t e mt oa c h i e v et h ep u r p o s et oi m p r o v et h ep o w e rf a c t o r ,r e d u c et h el i n e l o s s ,e c o n o m i z et h ee l e c t r i ce n e r g y a tf i r s tt h e p a p e r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f a c t s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th o m e a n da b r o a do fs t a t c o m ,s t a t c o m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s p e c t i n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n e t w o r ka n ds o m er e l e v a n t c o n c e p t so fr e a c t i v ep o w e rc o m p e n s a t i o n ;t h e nt h ep a p e rg oo ni n d e t a i l d e s c r i b i n g a r o u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y s t e m o fs t a t c o m ; f i n a l l yi t v e r i f i e sw i t h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st h a ts t a t c o mh a st h ef u n c t i o n s : c o m p e n s a t i n g t h er e a c t i v e p o w e ra c c o r d i n g t ol o a d c h a n g ea m o n g 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y s t e m ,i m p r o v i n gt h ep o w e rf a c t o r ,s t a b i l i z i n gt h ev o l t a g e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y s t e m i nt h ed e s i g no ft h em a i nc i r c u i to fs t a t c o mb a s e do ni g b t - i p m ,t h e s e l e c t i o no ft h em a i nc i r c u i tp a r a m e t e r sa n dt h ed e s i g no fs n u b b e rc i r c u i t a r ed e t a i l e da n da n a l y z e d t h e nt h ef a c tw o r k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s t a t c o m a n dh i sc o n t r o ls t r a t e g ya r ed i s c u s s e do nt h eb a s i so fm a i nc i r c u i ts t r u c t u r e d f i n a l l yt h er e a c t i v ep o w e rc l o s e d l o o pc o n t r o ls t r a t e g yi sp r o p o s e da n dc a n b ev e r i f i e di t sf e a s i b i l i t y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l a t e r i nt h ed e s i g no fd o u b l e c p uc o n t r o ls y s t e mb a s e do na d m c 4 0 1a n d 8 0 c19 6 k c ,a d m c 4 0 1 c a r r yo nd a t ag a t h e r ,s o f t w a r ef i l t e r ,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r e a c t i v ep o w e rc a l c u l a t i o n ,p ic o n t r o l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g e n e r a t i o no fs p w m s i g n a l f o r d r i v i n g i g b t - i p m 8 0 c 1 9 6 k cm a i n l yf i n i s h e st h e k e y b o a r d c o n t r o l s ,l c dd i s p l a y ,d a t ak e e p i n g ,s i g n a lc o n v e y i n ga n ds oo n o t h e r 甜 c i r c u i to ft h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d a t ag a t h e rc h a n n e l s ,i g b td r i v i n gm o d u l e a n da l a r m i n gc i r c u i ta r ed e t a i l e d ,t o o t h ea b o v ei st h eh a r d w a r ed e s i g no f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a n ds o f t w a r ed e s i g n i sd e s c r i b e dt os o m ee x t e n ti nt h e p a p e r k e yw o r d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y s t e m ; s t a t c o m r e a c t i v ep o w e rc o m p e n s a t i o n ;p ic o n t r o l h i 第一章概述 本章首先简要叙述f a c t s 技术的发展,随后介绍s t a t c o m 国内外 发展状况及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本文的主要1 作及内容 安排。 1 1 f a c t s 技术的发晨 在有艰炎源稠巧俣的剃约下发膜经济、提高现存资源的利用率已成 为前球最重要的话题,在电力系统中,如何馒电力工业向高效、环保、可 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工 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毽速发展,变频调遮器、 机器人、自渤生产线、精密的加工工具、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信息系 统得到了广泛使糟,而这些设备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对电源 的波动和各种干扰眈传统的辊电设备也更敏感,任帮供惫覆爨静慧纯可 能会造缓产鼯矮鹫的下降,产奎三重大攥失。那么电憝囊爨也藏残了结受 邀力矮户关注懿个润题。 这里就先了解电能震量匏定义以及我国对电能质最所定的一些标 准。一般地,电能质量的定义: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 压、电流或频率偏差1 1 。虽然不同的作者或不同的标准制定组织对电能 质量定义各有不同,但其所包含的内释是相同的i 1 】【孙。可以概括为以下 ,l 个方面:( 1 ) 电压质量( v o l t a g eq u a l i t y ) 即用实际电压晦额定电聪 的偏差( 偏差含电压幅值、波形和相位的偏差) 反映供电企豫向淆户供 给静电力是否合稽;( 2 ) 电流质量( c u r r e n tq u a l i t y ) 邵对舔户取瓣电漉 撬疆僵定簇率、正弦波形要求,荠电流波形与供电瞧压溺樱往,以镶迁 系统戳高功率鑫数运行,这个定义毒利于魄网嘏毙矮量敬改善蒡辫低删 损。( 3 ) 供电震量( q u a l i t y o fs u p p l y ) 即披术粼分的电压质艟、供电可 靠性与非技术部分的服务质量( q u a l i t y o fs e r v i c e ) 的结合;( 4 ) 用电质 量( q u a l i t yo fc o n s u m p t i o n ) 即技术部分的电流质疑和非技术部分的用 户的信用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国家技术监督局从1 9 9 4 厂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到2 0 0 0 年相继颁布了涉及电能质量五个方面的国家标准1 3 - 5 ,即:供 电电压允许偏差,供电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供电三相电压不允许平衡 度,公用电网谐波,以及供电频率允许偏差等的指标限制。 由上可见,解决电能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和浩大的工程技术问题。 其主要包含电压、系统频率、有功无功的调节、功率因素的提高和谐波 抑制等这几个方面。而传统的电能质量控制一般是:( 1 ) 利用静电电容 器或者同步调相机调节无功从而调节电压及提高功率因素;( 2 ) 调节发 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调节系统的有功无功从而调节电压频率等。但电力系 统越来越复杂,电力负荷也越来越多样,仅仅依靠传统的电能质量控制已 经很难满足要求。而f a c t s ( f l e x i b l ea c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 ,柔性交流 输电系统) 技术”。1 的出现提供了全新的电能质量控制手段。 f a c t s 技术是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 p r i ) n g h i n g o r a n i 博士 于1 9 8 6 年提出的,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是当今世界各 国电力界研究热点,也是新世纪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定义可归纳 为“利用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相关技术的控制器及其他静止型控 制器,来改善交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可控性、增加输送容量等 的技术”。从f a c t s 技术概念的提出就在全世界的电力界得到了广泛的 响应,其更是被国内外一些权威专家预测为“未来输电系统新时代的三项 支撑技术( f a c t s 技术、先进的控制中心和综合自动化技术) 之一,或 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三项前沿课题( 柔性输电技术、智能控制、基于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新一代动态安全分析与监测系统) 之一”。那么出现二 十多年的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 的。 f a c t s 技术设备按与系统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1 ) 串联型灵活交流 输电设备,例如,可控串联补偿器( t c s c ) ,即晶闸管控制的串联补偿 器、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s s s c ) 即可关断器件控制的串联型同步电压 源;( 2 ) 并联型的灵活交流输电设备,例如,静止同步补偿器( s t a t c o m ) , 即可关断器件控制的并联型同步电压源;( 3 ) 混合型灵活交流输电设备, 例如,统一潮流控制器( u p f c ) ,即s t a t c o m 和s s s c 的组合;可转 换静止补偿器( c s c ) 等。 第一蕈概述 随着f a c t s 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越 来越大的作用:从发电厂中利用晶闸管控制电制动( t c b r ) 提高系统暂 态稳定性;到输电系统中利用静止无功发生器( s v g ) 动态无功发生、 无功补偿、电压支撑、改善系统稳定,利用晶闸管控串联补偿电容( t c s c ) 提高输电容量、稳定性、抑制次同步振荡、进行功率潮流控制;到配电 系统利用有源滤波器( a p f ) 滤除谐波及其他非基波成分,利用超导磁 能储存系统( s m e s ) 补偿系统有功和无功、提高系统稳定性等等。 1 2s t a t c o m 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静止同步补偿器( s t a t i cs y n c h r o n o u sc o m p e n s a t o r ,s t a t c o m ) 是 f a c t s 技术的一个重要装置。它在电网中吸收或发送无功,使传输容量 更接近热稳极限,调节电压、以及抑制电压闪变提高系统的暂态水平, 而在配电网中主要起补偿交流负载所需的无功分量,维持节点电压稳定, 以及补偿可能出现的谐波这些作用。 s t a t c o m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现场运行中得到了 良好的效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1 2 :( 1 ) 起步阶段,这一时 期主要是l = = i 1 本德国美国进行一些小容量的实验室研究,当然也有进行并 网实验如1 9 7 9 年日本三菱公司和关西电力研制的世界第一台基于晶闸 管的电压源型容量为2 0 m v a 的s t a t c o m 进行了并网实验。( 2 ) 发展阶 段,这一时期主要在f a c t s 技术这一概念提出后技术发达国家相继投入 研究,如日本在8 0 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用可关断元件实现s t a t c o m 并投 入运行1 9 9 1 年日本犬山开关站8 0 m v a 基于g t o 的s t a t c o m 投入运 行,1 9 9 2 年日本新信浓电站的5 0 m v a 的s t a t c o m 又投入运行,美国 g e 公司和西屋公司与电力科学院于也于1 9 8 8 年1 0 m v a 的s t a t c o m 投入运行,如此等等。( 3 ) 技术日趋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相继投入 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如美国1 9 9 5 年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 s u l l i v a n 电站的1 0 0 m v a rs t a t c o m 投入运行,英国1 9 9 7 年白金汉郡 4 0 0 k v 东c l a y d o n 电站7 5 m v a r s t a t c o m 投入运行,1 9 9 9 年夏,我国 首台新型2 0 m v a r s t a t c o m 在河南2 2 0 k v 电网中成功投入运行。这 广摩王鼗文学颁圭学彼论文 几年关于s t a t c o m 成功投入遮行的例子也就更多了。 耄上噬见,s t a t c o m 熬发震与电力呶予爨件是愚怠穗荚黪,惫力 电子器件的容量和开关频率是互为矛盾的,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投术的 提高,就出现了容擞比较大而开关频率又比较高的电力电子器件。 1 。3 s t a t c o u 在配电系统中的发展前景 s t a t c o m 的发展裙麓主要应用在输溆隧中,并在输电网起到了缀 大作嗣。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臌和社会的遂步,电能质量问题往往与用 户经济利益相联系,文献 1 1 中详细列举了制冷电子控制器、某公司芯 片测试仪、可编程控制器、糖密搬棱工具、嚣渡电极、谖速电机、交漉 接触器和计算税这赡用户设备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解决这些髑户的 电能质撼问题就显彳碍忧为重要。配电网中无功功率需求往往很大而且变 化也缀大1 2 1 1 6 】,再者电网的运鹫赢纂望最少的无功在锻鼹中传播减少电 网闯豹损耗,而s t a t c o m 应掰于配电掰中虢起到快速调节毫压,发生 和吸收电网的无功功率,同时可以抑制电聪闪变等作用,对改善电能质 量有相当大酶终用。那么磺发邋瘸子配电系绫中的s t a t c o m 也藏蠢实 际的艨羽意义。随麓我国经济瀚不断快速螅向前发展,商心技术和尖端 设备投入到国民经济生产中,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关心必然促进电能 质量控涮技术的发疑, 乍为邀熊痿量控制技术斡弹设蘩一一适耀予配 电两s t a t c o m 得到j 。泛发展军珏应用也就势在必然了。 1 。4 无功补偿糍瞬时无功理论 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个重要指标。质量合格的电压应该在供电 电压僚移,电压波溯和电网谐波耜三相刁;对称程度这豳个方厦都能满足 有关国家标准翘定的要求。寇力系统匏邀灏水平往往淑决于无功功率静 平衡,当系统所提供的无功功率满足系统的无功需求时,电压在额定值 上运行,无功功率不足或过多都会使电压偏离额定值。无功功率的变化 除了影响电压稳定辨,无功葫率在迄两中静蔑播还影响到线路损耗,线 第一警概述 路及变压器的电压降等,那么根据无功需求进行就地无功补偿技术就最 得相当必要。传统无功补偿投切电容器组、调栩机等,但这些补偿容量 攀一瑟不灵活,瑟琵毫系统s t a t c o m 夔凄褒藏为动态浃逮遮送行无功 补偿提供了可行途径。 要对系统进行动态快速无功补偿就必须对系统的无功进行精确的检 溅,孬么瓣辩无功功率 1 2 1 熬提塞藏为鳃决了这个瓣趣提供了途径。瓣瓣 无功功率概念的提出主鼹针对传统无功定义上的些不足;当电压或 电流中含育谐波时,或三相电路不平衡时,传统无功概念很难 解释器攥遮这些魏象。该理论突破了黉绞豹激乎缘藿隽蒸硝夔功率定 义,以定义瞬时无功电流i 。、瞬时有功电流i 。为熬础,系统娥定义了瞬时 无功功率q 、瞬时有功功率1 3 。 q = 每 b e e ) 屯+ ( # 。一巳) 蠢+ ( # 。一岛) f 。】 ( 1 1 ) p 。# # k + e b l 6 + e e f c 其中e 。、e ”e c 梵三攘瞬霹电益, 1 5 本文蛊勺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1 2 ) i 。i b 、i 。戈三掇瓣时电流。 本文蒋先在提出电能质量间越的基础二叙述f a c t s 技术和 s t a t c o m 在国内外的发展,并针对当前配电网所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 糖逛了遥会予嚣毫潮豹s t a t c o m 夔毒委割,接羞藏详镶鹣论选 s t a t c o m 主电路的构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等,为本装置在实验 室安全可靠地工作进行“r 完整设计。最后以实验堂的实验为依据分析验 证了s t a t c o m 静各项链毙。 本文的内容安排为:第一章为概述,主要介缁f a c t s 技术的发展、 s t a t c o m 在国内外的发展、s t a t c o m 在配电网中发展前景及无功补偿 懿一鏊翅关穰念;第二零谂透主迄鼹懿梅建、s t a t c o m 瓣王嫠程理帮 控制策略;第三章详细论述s t a t c o m 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第四章 针对实验室实验分析s t a t c o m 的性能;最后为结论与展塑。 渫蘧来源:辩礤顼妥一姣汉秘技弱“虢头瓿毫掇蒂能控裁” 广东t 业大学硕+ 学位论文 第二章s t a t c o m 的主电路设计与分析 上一章提到了s t a t c o m 在配电网的应用前景,从这一章开始介缁 适用于配电网的s t a t c o m 的研制过程和s t a t c o m 在实验室的实验。 图2 1 为s t a t c o m 主电路、s t a t c o m 控制系统与配电系统的电气连接, s t a t c o m 主电路并联连接在配电网中,s t a t c o m 控制系统检测到配电 网中三相电流电压通过控制算法得到驱动信号实现对s t a t c o m 主电路 的控制,从而实现s t a t c o m 在配电网中的功能。 sr r a t c o i l i 掩制糸统 图2 一ls t a t c o m 主电路、控制系统与配电系统的电气连接 f i g 2 - 1 t h ee l e c t r i cc o n n e c t i o no fs t a t c o m sm a i nc i r c u i ta n d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w i t h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y s t e m 这一章首先简要介绍s t a t c o m 主电路的构成和主电路元件的选 择,随后介绍s t a t c o m 的工作机理,最后对s t a t c o m 的控制策略进 6 一 釜二苎:三竺三竺墼圭里坠垄兰主坌塑 行探讨。 2 1 s t a t c o m 的主电路构成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1 3 1 7 1 可知静止同步补偿器( s t a t c o m ) 由储 能电路、g t o 或i g b t 逆变电路和变压器组成。本装置设想是采用i g b t 构成逆变电路,变压器用连接电抗来代替,储能电路由两个电容器串接 而成。那么,s t a t c o m 的原理框图如图2 2 所示。从原理图上看,要 构成丰电路主要是设计逆变电路、选择电容和连接电抗。另外为了保护 i g b t 模快必须要缓冲电路和进行散热设计。下面就这些问题作简要介 绍。 u 图2 - 2s t a t c o m 的原理框图 f i g 2 2 b l o c k so fs t a t c o m p r i n c i p l e 2 1 1 逆变电路的构成 a 逆变电路是指整流( 又称顺变) 电路的逆向变换电路,这里通过半 导体功率开关器件i g b t 的开通和关断,把电容c 里储存的直流电能变 化成交流电能。由图2 2 可以看到本逆变电路是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 要用六个i g b t 管组成六个桥臂,而电容本身不能提供直流电能,那么 要多一块整流电路,那样组成的主电路就显得复杂而可靠性不高。为此 选择了i g b t i p m ( i n t e l l i g e n tp o w e r l o d u e ) 模块,它的内部集成了 六个i g b t ,可以组成三相全桥逆变电路;而与六个i g b t 相对应的反向 快速二极管则组成了三相整流电路。那么我们就用一个模块就构成了整 广彖工业大学碟土学位论盅 流逆变电路,大大简化了主电路的设计,也使对主电路的控制更加容易。 f 面就对i g b t i p m 模块的性能和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本装嚣瘸爨熬i g b t - i p m 模凌“”浚鳌号是7 m b p 5 0 r a l 2 0 。它跫嚣本 寓士电机生产的r 系列i g b t i p m 模块。该模块与以往系列模块相比, 具有一些新特性:采用软开关技术,媳有低浪涌,低噪声的特性,容易 镑台e m c 要求;v c e ( s a t ) 及开关臻耗综台羧簧,洚繇憨援耗 大擦 胰减少内部元件数,提离了整体可靠性;采用i g b t 管芯过热保护,防 止因管芯异常发热而引起的损坏;封姨高度降低,在维持互换性的同时, 撩续避毒亍,l 、整纯工 睾。蕊肉黉毫气功缝篷瑟:1 ) 滤萋三稳逶变宅疆瑶 i g b t 及快恢复二极管,内部配线连好。模块上引出了螺钉接线端子,元 须焊接;2 ) 内置一个制动用i g b t 及快恢复二极管,用于消耗减速时的 瓣馕篷量,瑷辩裁p n 麓主逮压懿毫署。3 ) 凑嚣了全部i g b t 懿驱动患 漤2 17 m b p 5 0 r a l 2 0 主要参数 t a b l e2 1t h em a i np a r a m e t e ro f7 m b p 5 0 r a l 2 0 蛰弩皂稼条件额定藿 v d c电源电压p - n 间9 0 0 v v d c ( s )电源浪涌电压p - n 间1 0 0 0 v v c e se 一嚣魄压1 2 0 0 v i c集电极电流t c = 2 5 0 c5 0 a i c p集电极峰值电 t c = 2 5 0 c1 0 0 h 流 p c单个i g b t 功t c = 2 5 0 c3 5 7 w 耗 f s w开关菝率l - 2 0 k h z 路,具有软开关控制、单电源驱动无须反偏电源及防止误导通的特点。4 ) 内置全部i g b t 的过电流、短路、控制电源欠滕、管芯过热以及绝缘基 板溢度过热等缣护功憝。5 ) 当f 橙鬻保护凄翳;秀始后,模块簸窭葸缀警。 蹙个模块用陶瓷基板做绝缘构造,可直接安装在冷却体上。模块主要参 数如表2 1 所示。 叁二耋! :! 竺呈竺墼圭皇塑,璧茎主坌堑 2 1 2 直流电容器c 的选择 直流电容器在装置中主要起电压支撑和滤除电压纹波的作用。理论 上,在系统对称情况f 直流电容器的容量可以选得很小。但实际中,由于 各种原因,如电力系统的不对称,s t a t c o m 装置中的各种损耗以及器件 开关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等因素,直流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对系统的电 能越有利。然而,无限制地增大电容器容量不但使装置的成本、体积增大 而且会使s t a t c o m 的动应响态变慢。实际应用中对选择电容器没有一 定的成规,而查阅一些文献 2 ,1 6 ,1 9 ,2 0 都用了些不同方法,限于 篇幅这罩就不深入地进行研究,只是列出一些考虑的因素:( 1 ) 必修满 足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这些电气参数要求。( 2 ) 电容电压波动幅值。如 果电容电压波动幅值过大,不得不采用更高电压等级的电容、i g b t 和筘 位二极管,这势必会增加系统成本,降低器件的使用效率和系统的可靠 性。电容电压波动包含以下三部分:直流电压稳态波动,这由系统电 抗和电阻决定;理想情况下电容电压的3 n ( n = l ,2 ) 倍频电压波动, 其中最主要的是3 次电压波动;系统电压中含有的谐波成分影响电容 电压形成特定频率的电容电压波动,而较大的电容值有利于抑制电容电 压波动。( 3 ) 系统振荡对c 的限制。不同的电容值会在不同的频率使 s t a t c o m 发生振荡现象,必须合理选取电容以避免这种振荡现象。( 4 ) s t a t c o m 输出电流中谐波含量的限制。( 5 ) 应考虑电容电压波动对系 统谐波含量的影响,较大的电容助于降低系统电流中的谐波含量。综合 以上凶素,直流电容器选择两个2 2 0 0 u f 4 5 0 v 串接而成。 2 1 3 连接电感l 的选择 连接电感l 主要是为了消除谐波对系统的影响。连接电感l 的取值 主要对系统的一些影响:( 1 ) l 越大,发出同量无功所需逆变器的输出 电压越高,系统的设计容量越大。为了降低i g b t 和电抗器的成本,l 的取值越小越好。( 2 ) 从s t a t c o m 的响应速度考虑,l 越小s t a t c o m 的开环响应速度越快。( 3 ) 在相同的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幅值的条件下, j 乐【业大学硕士学位论义 l 越大,系统电流中的谐波电流越小。同理,较大的l 对s t a t c o m 抵 抗系统不对称比较有利。( 4 ) 从图2 - 2 可以看到直流电容器和连接电感 在开关动作时是串联关系( 如图2 - 3 所示) ,那么这里选择连接电感的时 候要避免串联谐振的发生,具体如何做可参看文献【2 1 图2 3 开关动作时等效电路图 f i g 2 3t h ee q u i v a l e n tc i r c u i tw h e n i g b t a c t i n g 图2 3 中,假设某一时刻逆变电路中i g b t l 和i g b t 2 动作,此时连 接电抗接系统的a 、c 相所得到的等效电路图。 综上所列的因素,选择连接电感l 的取值为2 m h 。当然为了实验室 做实验方便,用到了l m h 一2 m h 每隔0 5m h1 个触头共4 个触头的连接 电感,电感的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在第四章有详细的分析。 2 1 4 缓冲电路的设计 i g b t i p m 的缓冲电路主要用以控制关断浪涌电压和续流二极管恢 复浪涌电压。缓冲电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所有的元件上以对1 安装 缓冲电路的个别缓冲电路,另一种是在直流母线间集中安装的集中式缓 冲电路。个别缓冲电路又可分为:a ) r c 缓冲电路,b ) 充放电型r c d 缓冲 电路,c ) 放电阻止型r c d 缓冲电路。集中式缓冲电路又可分为:a ) c 缓 冲电路,b ) r c d 缓冲电路。这些电路的连接图、特征及主要用途町参看 文献 1 8 。缓冲电路类型和所需元件主要决定于功率电路的布局结构, 另外,为给定应用电路选择最好的缓冲电路时,成本和工作频率这些因 素”2 2 ”必须考虑。这里为了确保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选择个别缓冲电 路中的放电阻止型r c d 缓冲电路”“。放电阻止型r c d 缓冲电路具有以下 第一章s t a t c o m 的主电路设计与分析 特征:对关断浪涌电压电压有抑制效果,适合高频交换用途,缓冲电路 中发生的损耗少。下面对它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当i g b t 关断时,c e 问的电压上升,当电压上升超过直流侧电压时 缓冲电路开始动作,使i g b t 的关断电压相对平缓,为了使放电阻止型 r c d 缓冲电路有效工作要注意以下事项:( 1 ) i g b t 关断时必须控制在 安全操作区域内”1 ;( 2 ) 在进行装配时,要尽量降低主电路和缓冲电路 的分布电感,接线越短越粗越好,( 3 ) 缓冲电容c s 应采用低感高频性能 良好的电容( 如薄膜电容器等) ,它的引线应尽量短,最好直接接在i g b t 的端子上;( 4 ) 缓冲二极管d s 应选用快开通和快恢复二极管,以免产生 开通过电压和反向恢复引起较大的振荡过电压;( 5 ) 缓冲电阻r s 的选择 应能满足1 g b t 在下一次动作前将存储在缓冲电容c s 中的电荷放完。图 24 是放电阻止型r c d 缓冲电路与s t a t c o m 的连接图。 图2 4 放电阻止型r c d 缓冲电路连接图 f ig 2 - 4t h er c ds n u b b e rc i r c u i to f d i s c h a r g e d a m pt y p e c o n n e c t i n gw i t hs y s t e m 综上所列的因素,下面就对缓冲电容c “缓冲电阻r s 和缓冲二极管 d s 的选择作详细的分析。 缓冲电容器的电容由下式求出: c 5 = u i ( 一易) 2 ( 2 1 ) l :主电路的寄生电感,这个参数要用专用的设备测出,本设计以l u h 的估计值作为计算值;i o :i g b t 关断时的集电极电流,取i g b t 的额定 广东l 工救火学硬士掌位论文 电流5 0 a ( 如表2 1 ) ;e 。:直流电源电压,鞭p n 问的额定电压9 0 0 v ( 如 表2 1 ) ;v e e p :缓冲毫容器电压戆最综到达鬣,取p - n 阗熬淀瀑毫圭爰1 0 0 0 v ( 如表2 1 ) 。 通过计算可得c s 为0 2 5 u f ,由于以上参数的取值与实验装置相关, 为了戆受准确缝遥耩缓凌毫容器,酃就霉要徽更多数实骏测量隧上参数。 限于当前实验室条件这些实验很滩完成,因此在考虑了一些裕度的情况 下本装置选择标准薄膜电容0 4 7 u f 1 2 0 0 v d c 为缓冲电容。 缓羚奄疆r s 出f 式求出: r 。l ( 2 ,2 ) 。 2 3 c s f f 为秀关频率,取1 5 k h z 终必计算篷,撼缓静电容馕0 。4 7 u f 4 弋入可褥 缓冲电阻r s 最大值为6 1 6 7 q 。 缓冲电阻r s 发生的损耗p 与电阻值无关,可以由下式求出: 尹:u u :l u l l x ( 5 0 a ) 2 x 1 5 k h z :1 8 。7 5 w ( 2 3 ) 22 因此本装置选择5 0 q 1 5 0 w 的电阻作为缓冲电阻。缓冲二极管d s 只要 滚足洼爨枣矮载( 4 点藏嚣,掰滋选择抉恢复二辍管e r g 2 8 1 2 为缓冲 二极管。从实验室的实验表明,以上所设计的缓冲电路怒可以保护邋变 电路的。详细的实验分析请参看第四章。 2 2s t a t c o n 的机理分析 对艺一一- 节熬鹜2 - 1 进行参数瑕设,并瓣s t a t c o m 遴露蕊他,戴霹 得到s t a t c o m 与系统的单相逡接图,如黼2 - 5 所示。其中r s 、 x 8 是 系统的的阻抗和电抗,r 1 是s t a t c o m 所有损髓与连接电揽l 的等值电阻, x ;是遴接电抗l 秘连接导线茨等蕊电抗。u s 是系绫夔电压,u l 楚 s t a t c o m 连接的节点电压。 薹三耋譬誊篡2 誓辇主耋墼耋未。主盐篓 s 瑚j 蕾、 h | b 一 圈2 - 5s t a t c o m 与系绕的单相连接蘸图2 - 6 单耀等效电路圈 f i g 2 5t h ec i r c u i tc o n n e c t i n gs t a t c o m a n ds y s t e m f i g 2 - 6t h es i n g l e p h a s ee q u i v a l e n tc i r c u i t 觉圈2 - 5 竣s t a t c o m 等效为一个电压滚u 经分攒霉箱电压源u l 。 是一个无功电源,u 是包括s t a t c o m 的损耗在内的电压降。rx 怒考 虑了连按电抗损耗与s t a t c o m 损耗的电阻电抗之和,那么其单相等效电 路热隧2 - 6 嚣示。横摄基尔科夫惫压定律刘露: u l o + u = u 】 ( 2 4 ) 电流i 的参考方向如图2 6 所示,僵其实际方向是不定的,即电流i 可能由s 量婀e o m 溅囱系绞( 逛渡超蓠) 也可鼹由系统浚翔s t a t c o m ( 惫 流滞后) 。那么由图2 - 6 及式( 2 4 ) 可得到它们的相量关系如图27 所示。 u l o 逛滚滏磊 图2 7 相量嘲 f i g 2 7t h ev e c t o r so f v o l ta n dc u r r e n t 其中6 是系统节点电压u l 与逆变器电鹰u l o 的相位差,审怒总损 耗的阻摭角,值为a r c t g 妄。从糨量图可知,当u t 。超前u 1 6 角时, s t a t c o m 是向系统发生无功功率,当u 1 0 滞后u l6 角时,s t a t c o m ,1 东t 泣大学颈圭学霞论文 是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f 面根据图的相量关系推导无功q 与6 的关系。 现隧s t a t c o m 浚懑滞蜃电漉炎铡,把毯压降u 分麟为有功分鬣鬏l 和无功分量x i 可得阌2 - 8 。 r i 电流滞后 圈2 - 8电流滞后时的柏鬣关系 f i g ,2 8t h e r e l a t i o no fv e c t o r sw i t hd e l a y c u r r e n t 湖巾u l o 、u l 茅时u 构成一个三角形,则有: 盟:坠: 望! q ( 2 + 5 ) s i n 艿s i n ( 9 0 。+ 妨s i n 0 0 。- 0 - 彩 试中6 一一u l 与u t o 的相位差,以u 1 超前u 1 0 时为正; 中一一总损耗的阻抗角。 邈r t = a u t o s 妒= u 1 s i n 蚕裔:妣等 眩6 ) 把电流1 分解为无功电流i q 和有功f g 流i p ,则有: f g = i s i n ( 9 0 。一0 3 ( 2 7 ) ,:;垒坠 ( 2 8 ) x2 十r 2 篷戏( 2 , 5 ) 、( 2 + 6 ) 、( 2 7 ) 、( 2 。8 ) 可攥褥 铲嵩咖c ,n 国= 轰咖:d ” 赠三矮系统惑懿无功豹缝黠镶麓: 垆= 筹眦占 ( 2 _ 1 0 ) 嗣攥,当s t a t c o m 滚密超蘸瞧流对也可良雄褥鼓上瓣关系。这 筵明 了在系统参数一定的情况下,s t a t c o m 发 l j 或吸收的蠢功绝对值媲跟 第二章s t a t c o m 的主电路设计与分析 u 1 与u l o 的相位差6 有关的。那么通过控制6 可实现对系统的无功进行补 偿,但是为了快速地对无功进行动态补偿,其控制算法的实现是一个难 点问题。 2 3s t a t c o m 的控制策略 。上一节说到可通过控制6 角来实现无功补偿,但是6 角的控制范围 很小,这就意味着s t a t c o m 装置的同步信号发生电路的要有非 常高的检测精度、线性度以及稳定性,实际上对6 角的检测和控 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过大的偏差甚至会使系统变得不稳定。 下面就s t a t c o m 控制策略的选择作详细的说明。 2 3 1 常见的控制策略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2 ,1 2 ,2 5 3 6 】,s t a t c o m 的控制策略有很多, 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技术( s h e p w m ) 在国内的文献中用得比较多, 其基本原理是在电压波形的特定位置设置缺口,通过每半个周期中逆变 器的多次换向,恰当地控制逆变器脉宽调制电压的波形,通过脉宽平均 法把逆变器输出的方波电压转换成等效的正弦波,以消除某些特定次数 的谐波。这里需说明一下:s h e p w m 算法可以很好地起到消除配电系 统s t a t c o m 输出电压电流低次谐波的目的,不过对电压低次谐波的改 善是以牺牲高次电压谐波为代价的,而且电压谐波集中在开关频率附 近。 文献 1 2 】也提出了几种控制策略,其从外闭环的反馈控制量的选取考 虑把控制策略归为两类:电流直接控制和电流间接控制。电流直接控制 就是对电流波形瞬时值进行反馈控制;而电流间接控制就是将 s t a t c o m 当作交流电源来看待,通过对s t a t c o m 装置中逆变器所产 生的交流电压基波的相位和幅值的控制,来间接控制s t a t c o m 交流侧电 流。 电流直接控制方法对电力半导体器件开关频率要求较高,这种方法多 广衷工娃大学硕士学霞论文 用于较小容量的s t a t c o m 。文献中介绍了泡流跟踪型p w m 控制和采用 p a r k 变换黪电渡j 戆羧控裁。 电流的间接控制方法多用于较大容量的s t a t c o m 场合。控制分为单 6 控制和8 与e ( 逆变器导通角) 配合控制。 擎s 烂裁耪对藏魄较薅单,主要是逶过瓣游无功功率瑗逡抉逮_ | 羹埝测 到瞬时无功电流 _ 7 1 ,再经过p i 调制得到相角灌6 去控制s t a t c o m 。 6 与0 配合控制方法引入了s t a t c o m 吸收的无功和有功电流的反馈 控铡,蒡采蘑了瓣簿无功功率法羧擐l 了s t a t c o m 吸收的无功鞠有功电 流。由于本控制方法中包含系统参数,而电力系统的参数具有极大的不确 定性,所以要求s t a t c o m 控制器必须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实现难度很大。 驻淤黠耀接控裁的磷究犍主要锋砖攀6 控制。 2 3 2 本装置所采用的控制策略 对予某一固定的运行条件,总可以设计趣相应的控制器。但电力系统 的运行方式众多,系统参数可能肖很大的变化,因此控制器的稳定裕度也 可能交化缀大,壤攒禁一特定运行条件设计秘控制器可鼹无法在掰有运 行条件下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简单保守的方法是依据可能的最恐劣的 运行条件设计控制器,但这会导致在正常的系统运行条件下控制器会的 瞧应缓慢,众赝周期快速嚷应是s t a t c o m 憋重要优势。瞧予本装鬟猩实 验室实验阶段,那么所选用的控制策略是阻某一固定的运行条件采确定 的。当然对各种控制策略进行横块化设计,然后根据邋行条件判断运行 哪令模块是可行熬。限于时闯,这只戆 乍为螽续的工终,下瑟分缨本装 置所嗣到的控制策路。 文献 2 】提到无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压内嵌式澈闭环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旗娃无功坯终为努繇,默壹流电褰瓣中阀电题佟为内环送行控 制,从葜仿真结粜来看此控制策略是可行的。由此本装霉采用控制策略 是对电雁内嵌式双闭环控制策略简化的基础形成的,控制框图如阁2 - 9 赝示。 压1 4 = y vr sl s 图2 - 9 无功单闭环控制 f i g 2 9c l o s e dl o o pc o n t r o lw i t ht h er e a c t i v e p o w e r 图2 8 中,通过检测到的三相电压电流,利用瞬时无功理论得到瞬 时无功,经过p i 调节得到6 从而控制s t a t c o m 的输出电压。此控制策 略比文献 2 1 的电压内嵌式双闭环拄制策略更简单( 少了电压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财务经理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备考策略
- 2025年钢铁制造行业初级岗位面试模拟题集萃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专业综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ava开发框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销售代表面试题库及答案大全集
- 2025年初级美容美发师技能鉴定考试试题及解析
- 2025年行政专员招聘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学科重点解析与预测题
- 青海师范大学《世界建筑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头皮健康与头发生长关系的研究
- 财务结账相关管理制度
- 叉车维修方案(3篇)
- 口腔科护士正确吸唾操作规范
- 中学升旗管理制度
- Odoo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I卷英语 高考真题
- 专业公路工程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
- 陕西西安铁一中学2025届英语八下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5上半年高级软件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师(案例分析)》真题及解析
- 赃款退还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