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暨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所取得成果的总结,内容真实。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论文不包含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本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道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体育学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著作权的管理规 定。 特授权吉林体育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 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i 中文摘要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开始由单纯的(竞技)认 知,逐渐转向对深刻(教育价值)内涵的理解与探析,凸显出更为广泛且深层次 的关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奥林匹克进行研究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体育院校 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可以深入传递奥林匹克文化,国内体育 专业院校应不失时机的, 借助奥运契机重新审视奥林匹克教育所带来的历史意义 与现实价值。研究发现,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但其影响因 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受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影响较大。一是学校重视 不够、投入不足;二是教师奥林匹克普及意识不强,文化底蕴不足;三是学生自 觉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因此,体育院校应借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的契机, 大力加强奥林匹克教育。 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体育大学生 公共体育意识,提升其体育文化品位,最终造就世界体育公民,为推动“类”文 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体育大学生既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其文化传播 者, 他们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内涵与价值, 才能不断推动奥林匹克教育 与文化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座谈法、逻辑推理法对体育院校开展奥 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 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大学生 ii iii abstract with the successful holding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people have started from a simple olympic games (sports) cognitive, and gradually turned to deep (educational value)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highlighting a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attention. to study the context of the olympic at different times is a new topic. olympic culture sports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inheritance, which can deepen the delivery of olympic culture, and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re-examine the olympic games that brings olympic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tudies found that sports colleges which can carry out olympic education is not optimistic, but its impact factor is varied, mainly by schools, teachers, three factors influenced the students. one school due to inadequate attention, inadequate investment; second olympic univers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is not strong enough culture; third, conscious learning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tudent awareness is not strong.therefore, the sports institutions should be held by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 opportunity to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olympic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ports olympic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awareness of public sports p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physical and cultural taste, ultimately creating citizens of the world sport, to promote the class to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sports college is a beneficiary of the olympic education is the cultural communicators, they only have a dee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olympic, to continue to promote olymp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visit discussion, logical reasoning on the status of olympic education sports academies to study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pe olympic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 theory of reference. key words: sports institution; olympic;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v 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i abstractabstract . iiiiii 目目 录录 . v v 1 1 前前 言言 . 1 1 1.1 研究目的、意义 . 1 1.2 研究方法 . 1 1.2.1 文献资料法 . 2 1.2.2 专家访谈法 . 2 1.2.3 逻辑分析法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4 相关文献综述 . 3 1.4.1 奥林匹克教育的概述. 3 1.4.2 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概述. 4 1.4.3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概述 . 5 2 2 奥林匹克内涵探析奥林匹克内涵探析 . 7 7 2.1 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 . 7 2.2 奥林匹克宗旨 . 7 2.3 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 . 7 2.4 奥林匹克理想 . 7 2.5 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 8 2.6 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层次的重构 . 8 2.7 奥林匹克教育的思想基础 . 9 2.8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核心 . 10 2.9 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认识 . 10 3 3 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 . 1313 3.1 制约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 13 3.1.1 课时比例低和授课形式不丰富. 13 3.1.2 师资短缺和文化传播意识不强. 14 3.1.3 重视程度不够和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14 3.2 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分析 . 14 3.2.1 学校方面. 14 vi 3.2.2 教师方面 . 15 3.2.3 学生方面 . 15 3.2.4 校园方面 . 16 4 4 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探析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探析 . 1717 4.1 培养大学生公共体育意识 . 17 4.1.1 深刻认识奥林匹克宗旨. 17 4.1.2 树立公共体育意识和行为. 18 4.2 造就大学生世界体育公民意识 . 18 4.2.1 增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18 4.2.2 注重体育意志品质培养. 19 4.2.3 树立良好的体育人生观和价值观. 19 4.2.4 培养独立个性与竞争意识. 19 4.3 提升体育文化品位 . 20 4.3.1 提高专业体育素质. 20 4.3.2 传播高品位的体育文化. 20 4.3.3 普及高品位的奥林匹克文化. 21 5 5 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对策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对策 . . 2323 5.1 重视体育大学生奥林匹克文化修养的提升 . 23 5.2 不断提高教师奥林匹克文化学习与教育意识 . 23 5.3 充分重视奥林匹克教育潜力与价值 . 24 5.4 大力提升校园奥林匹克文化建设 . 25 6 6 结结 论论 . 27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929 后后 记记 . 3535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3737 1 1 前 言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源于人类对天神的敬畏及对和平追求的美好渴望。 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出现则展现了人对自由与超越极限的向往, 以及延续了人 对“类”文明和谐发展的美好追求,还被赋予了教育青年的重要价值。紧跟高度 文明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进一步强化了其政治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衰与发展 同人类文明进步程度有关, 象征着人类从古代无规则争斗向有秩序竞技的根本转 变过程,是一种特殊礼仪化的战争。4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在工业与电子文明高度 发展的今天,无疑成为克服现代“文明病”的一剂良药。奥林匹克教育融合世界 多元文化与思想,是不断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价值核心,同时也是它的起点 和归宿。 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 并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而成为最具 活力的文化元素。不同时代对奥林匹克进行研究都是一个新课题。 1.1 研究目的、意义 体育院校是最具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专业院校, 奥林匹克教育的 普及与开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普及与发展。调查发现,目前 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受源于学 校、教师、学生三方面不利因素影响较大,一是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二是 教师奥林匹克普及意识不强,文化底蕴不足;三是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 不强。 因此, 体育院校应借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的契机, 大力加强奥林匹克教育。 体育院校大学生既是奥林匹克教育的继承者又是传播者, 他们是最具奥运传播力 的群体,他们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接受、理解与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奥林匹克运 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举国体质的增强。 如果不能 有效利用体育院校大学生这一奥林匹克文化最佳传播群体, 无疑将对奥林匹克运 动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也必将在日后传播过程中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研究对 体育院校大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 本文从新的 视角审视了奥林匹克教育内涵,进一步探索其教育价值,并针对体育院校开展奥 林匹克教育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为推进体育院校奥林匹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 考。 1.2 研究方法 2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寻相关学术期刊,查阅大量奥林匹克方面著作,了解和掌握研究 内容的前沿学术动态,为撰写论文搜集了大量参考文献和材料,为研究提供有力 的理论保障。 1.2.2 专家访谈法 结合研究题目、内容和现实问题出发,对国内相关专家、教授、学者和院校 教学部门进行调查访问,主要通过走访和电话两种方式进行,收集了业内人事给 予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已获得的相关资料、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与逻辑推理,探求事物发展 的规律性的实质,借以对奥林匹克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预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奥林匹克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多元的研究范畴。 国内学者常侧重 于奥林匹克文化(学)研究、奥林匹克竞技研究、奥林匹克人类学研究、奥林匹 克价值功能研究,以及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与精神价值方面的研究、学校奥林匹克 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与青少年人格发展问题研究、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 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对接与影响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研究覆盖面大,研究 视角丰富,内容且有一定的深度。但根据笔者的统计,对奥林匹克教育方面研究 涉及较少,发展并不均衡。 国内有关奥林匹克教育方面的研究有:模式研究,如田恩庆的当代奥林匹 克教育模式的发展特征研究 、 杨志成的 “以校为本” 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等;历史研究,如郭兆霞、郭冠伟的30 年来奥林匹克教育发展演变研究 、赵 西凡等人的 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回顾与展望研究 等; 高校研究, 如张慧峰的 论 高校奥林匹克教育途径 、刘树民等人的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思考 、 彭小澍等人的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路径研究等;大学生方面研究,如沈 延惠等人的大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思考 、闫华等人的对大学生开展奥 林匹克教育的研究 、党林秀的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后奥运研究,如罗仙柱的后奥运时代中国奥林匹克教育 、周明星后奥运时 代我国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 、李秋玲的后奥运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研究 等; 现状与对策研究, 如党林秀的 我国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 温博的我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叶芜为的地方高师院校奥林 匹克教育现状及对策 ;区域性研究,如毛文率的试论北京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的意义与价值 、 章劲松的 安徽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研究 、 彭小澍的 江 西省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凯的河南省高校奥林匹克教育 3 现状及发展研究等;人格研究,如介明摘的浅析奥林匹克教育与大学生健康 人格塑造 、张春燕的奥林匹克教育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孙勇的 论奥林匹克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等研究。目前为止,对体育专业院校奥 林匹克教育方面研究尚未发现。 国外学者较为注重科技奥运方面的研究, 大多涉及借助先进的运动测量与检 测设备,从运动人体科学角度进行研究;或对运动训练方法、竞技理论方面的研 究。但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方面研究体现不多,学校奥林匹克方面的研究也体 现较少,发展也并不均衡。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著作,笔者认为,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对奥林 匹克方面的研究由于国情不同,侧重方面也不尽相同。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 尚处不断探索阶段,但也有一些研究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前沿性。而在这些文献 著作中,研究奥林匹克教育方面的文献相对要少,尤其是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 内容目前尚未发现。因此,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4 相关文献综述 1.1.4 4.1.1 奥林匹克教育的概述奥林匹克教育的概述 奥林匹克运动离不开教育。顾拜旦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解释奥林匹克教育的, “奥林匹克是一所纯洁和净化人们心灵的学校,在这里身、心、智得到锻炼,体 育精神得到弘扬,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教育” 。 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 描述是: “奥林匹克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将奥林匹克主义哲学和奥林匹克理念传 递给人类生活的过程” 。 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同样认为: “奥林匹克主义是 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 的” 。同时他又在奥林匹克运动一书作序时提出: “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 义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 2可见,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核心。目前,国内学 者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观点并不统一,但大致相同,视角略有不同。 赵西凡等人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回顾与展望研究一文中认为古代奥林匹 克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融培养身体、道德、智力、情感成一体的教育理念。它旨 在造就能够善待生命,具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完善的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积极乐观 向上的全而发展的人。 23 彭小澍等人在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路径研究一文中提到: “奥林匹 克教育所追求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它以体育活 动为卞要载体,不只是局限于体育,更不是局限于奥运会的竞技比赛,而是一种 超越体育和竞技运动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运动 的统一体” 。 21 学者杨西勇,邵晓军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学校体育略论一文中认为: 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把握:宏观上,随着人们体育 4 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相应地人们参与奥运的方式也相应而动,奥林匹克已成 为改善人类生活方式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的因索;微观上,奥林匹克 教育首先就是指通过奥林匹克与人的相互作用,推进人的社会化、国际化过程, 它是与人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奥林匹克教育观。 38 希腊学者克斯塔斯吉奥吉阿迪斯在其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框架研究一 文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身心和谐发展;从个体奋斗向集体荣誉 的转移;休战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志愿;青年联欢;民主意识” 。 36 学者王琦在奥林匹克教育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一文中提出:奥林匹克 运动是一种社会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广义的奥林匹克教育,就是借助奥 林匹克运动会等一些体育比赛的形式,积极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文化,这种传播 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一是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奥林 匹克教育,人们接受这种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爱世界,升华爱国主义 情感。 3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奥林匹克教育是其价值核心,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 出发和归宿的一种教育体系,包括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宗旨教育、文化教育、知 识教育、理想教育、项目教育等广泛开展适合人和谐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给 予现代人以启迪和鼓舞,对世界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推动作用。随着奥 林匹克的发展, 其受教育群体、 对象也在发生着转变, 由原来的教育青年为对象, 逐渐过渡到对运动员、教练员、观众、体育爱好者等多种教育群体的转变,其教 育潜力及其文化影响面正在不断升华。因此,重视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发展,将有 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1.1.4 4.2.2 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概述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概述 希腊学者克斯塔斯吉奥吉阿迪斯在其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框架研究一 书中提到奥林匹克教育内容是: “奥林匹克教育,组织一些跟奥林匹克有关的活 动,如介绍奥林匹克的历史,奥林匹克宪章等等;艺术教育,包括一些具有创造 性的,如绘画,雕塑,素描,戏剧,舞蹈,音乐等等” 。 36 卢元镇在 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 一文中提高奥林匹克教育内容是: 和平教育、参与教育、竞争教育、公正教育、美和尊严。 42 熊斗寅在论奥林匹克教育一文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包括:“古希腊 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届奥运会发展概况、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 运动的思想体系、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奥林匹 克运动与现代社会、顾拜旦体育思想、现代奥运与中国” 。 41 裴东光在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价值研究一文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应包包 含“身心和谐发展、追求自身完美、业余主义、道德准则、促进和平、促进人类 的解放”几方面内容。 16 5 杨明等在试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国际化一文中指出奥林 匹克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大力提倡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强化人 文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体育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加强终身体育教育、文化 教育;大力提倡人生的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坚韧精神、参与精神,加强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教育、理想教育;大力提倡学习社会规范,树 立北京人、中国人形象,加强典型、榜样教育和引导;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公 平、公开,竞争与友谊共存,加强社会主义体育教育。 44 毛文率在试论北京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将奥林匹克教 育内容分为: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 、奥林匹克理想教 育、奥林匹克精神教育。 20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认识目前尚未达成共 识,学者们对奥林匹克教育内容正处于探索阶段,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可以肯 定的是奥林匹克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具有极强的教育潜力 和价值。因此,对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研究仍是国内外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1.4 4.3 .3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概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概述 李跃进在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一文中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 “从古希腊奥运会的创立看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从现代奥 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源自对教育救国理想的追求; 从顾拜旦的体育思想透视奥林匹 克运动的教育价值;从奥林匹克宪章剖析典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观;从现 代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人文危机”看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 。 48 于振峰在奥林匹克运动在高校中的教育价值一文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价 值应包含:“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 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习惯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 。 46 王怀宇在奥林匹克精神与高等教育思想创新一文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包 括三方面价值: “个体本位的价值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社会本位的价值 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态价值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7 王潇、王炳华所写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文中对高校开展奥 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理解是: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第二, 有利于大学生和谐、 友爱精神的培养; 第三, 有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第四,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 15 刘伟在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奥林匹克教育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 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激励大学生公平参与 竞争、鼓舞大学生积极开拓创新” 。 18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诠释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通过奥林匹克教育 视角, 着重体现了对人的主体发展和终生体育价值,以及奥林匹克教育本位价值 6 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7 2 奥林匹克内涵探析 2.1 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 “基本原则”中的第二条: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 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 与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以尊 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第三条还指出: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 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 会” 。我们从上述奥林匹克宪章内容中不难看出,奥林匹克主义包含了增强 体质、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娱乐身心、利他原则、社会和谐等方面内容,以其 积极向上的健康核心思想和促进文明社会发展的价值功能, 决定了奥林匹克运动 不断进步与发展。 2.2 奥林匹克宗旨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 谊、 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 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现今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可以概括为: “团结、友 谊、和平、进步” 。团结、友谊是和平、进步的前提,而奥林匹克的终极追求是 “和平” ,在和平中求进步,谋发展也是世界恒久不变的主题。 2.3 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 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 的竞争的精神。了解、友谊、团结与公平竞争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因为只在 抱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下才能体现出真正有秩序的竞技,实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而公平竞争的目的也是在于为了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团结。 2.4 奥林匹克理想 奥林匹克宪章提出,奥林匹克的目标是将体育运动置于为人的和谐发展 服务的位置,以期建成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一 书将其概括为:奥林匹克理想是奥林匹克主义和狭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综合体 8 现, 是人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和前景的向往及追求。奥林匹克理想是以体育 竞技与运动为载体,以促进人和谐全面发展为根本,最终通过体育公民所创造出 的和平环境以展现类文明的进步水平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 2 2.5 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是针对竞技运动而言的, 反映出奥林匹克所展现的是一种向人类极限不断挑 战的终极追求。在竞技运动中不断寻求自我超越与突破,使竞技成为一种自我超 越的载体,而并非其目的所在。 2.6 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层次的重构 按照文化界的三层次学说,外层为器物文化层,中间为制度文化层,核心为 为思想文化层。 我们可以把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划分为身体、技术等形态构成的外 显层, 这是奥林匹克教育所体现的器物层面的内容; 表现为道德伦理、 礼仪规范、 训教传承、秩序观念等方面内容构成的中层文化,这是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制度文 化层;表现为文化、思想、精神等方面内容的内隐层,这是奥林匹克教育文化结 构体系的三个层面。笔者经过归纳与分析, 将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层次结构大体划 分为器物层(身体与技术文化) 、方式层(伦理、心态文化) 、思想层(奥林匹克 体育文化) 。如图 1 所示: (1)器物层:是奥林匹克外显的、有形的文化层面,包含了奥林匹克运动中通 过身体和技术所创造及衍生出的关于器械、 书籍、 规则、 礼仪、 服饰等方面内容。 身体与美学文化价值的完美融合,能够通过人的肢体语言传导文化思想,成为一 种文化符号,代表进化了的身体技术。器物文化是奥林匹克外在表现形式,是文 化传播与发展的载体。 人们在进行奥林匹克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工具价值, 可以通 过奥林匹克器物层面去实现。 (2)方式层:是奥林匹克伦理与心态所表现出的中层文化,是内隐文化层面的 外延。包括奥林匹克的伦理思想、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模式、 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容。体育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发展构建了奥林匹克伦理文化, 方式层(方式层(伦理、伦理、心态)心态) 器物层(器物层(身体、技术身体、技术) 思想层思想层 (思想、精神思想、精神) 9 二者属于行为文化的范畴。对于心态文化的定义则是: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 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 层”。奥林匹克蕴育的秩序意识、公共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容符合这一定义的基 本特征。 奥林匹克运动诠释着人类对游戏秩序意识的升华, 竞技所表现出的道德、 伦理、秩序价值,使人类完成了从无规则的争斗到有规则的竞技的嬗变,同时也 完成了战争与体育文化的完美融合。伦理、 心态文化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和约束人 的行为、思维及情感表达方式。符合奥林匹克一直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意 志形态。 (3)思想层:是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跨文化、跨时空的思想与精神超越所带 来的信仰价值,决定了奥林匹克长期生存与发展。因此,奥林匹克的思想与精神 构成了其核心文化层。 在文化冲突中最不容易改变的就是文化深层结构及其价值 观念。因此,对奥林匹克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传播是推进奥林匹克文化发展的内 驱动力。 器物层面反映了奥林匹克文化真实, 方式层是奥林匹克文化结构中的外延文 化, 直接反映出人的体育伦理道德真实写照;而思想层面则依托于奥林匹克思想 与精神文化,反映出的是奥林匹克的文化精髓。三个层面是相互交融与渗透的文 化关系。 2.7 奥林匹克教育的思想基础 火山口:体现出的是有形的事物,是文化传承效果的外延。通过对接受奥林匹克 教育的人所反映出的教育价值、行为的外延。成为具有高超竞技能力和高尚体育 身体运身体运 动技术动技术 体 育 伦体 育 伦 理道德理道德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科学与人文相融合 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 火山口火山口 真空层真空层 岩浆层岩浆层 成人(条件) ,世界体育公民。成人(条件) ,世界体育公民。 成才(途径) ,经过科学与人文相融成才(途径) ,经过科学与人文相融 合奥林匹克合奥林匹克过程教育。过程教育。 成功(前提) ,可持续成功(前提) ,可持续 发展的体育文化人。发展的体育文化人。 世界体育公民世界体育公民 10 社会道德的世界体育公民。 真空层:象征着无形的隐性教育作用于人,是潜能输出的根本途径。奥林匹克教 育凸显出的是科学层面(竞技)和人文层面(体育伦理道德) ,科学与人文相融 合的奥林匹克教育是体育人成才的必经之路, 直接关系到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传承 的质量。 岩浆层: 象征着奥林匹克文化所蕴涵的巨大潜力和能量, 是奥林匹克文化之根基。 融合了古代与现代身体和思想文化的结晶,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重要 动力。其文化内涵能够促进人成功、成才可持续发展。 2.8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核心 法国科学院的 h普雷认为,奥林匹克是一种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创造一个 完善的人的教育体系。 16奥林匹克的价值核心是对和平与秩序的不懈追求,教育 青年形成良好的公共精神。和平是人类长期以来最朴实、永恒的追求,和平与发 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只有在拥有秩序意识的基础上,才能遵循“公平、 公正”的竞争原则。因此,对和平、秩序的追求是奥林匹克永恒的价值需要,这 种高尚的追求所给予青年的不仅仅是教育,而是一种公共精神和意识。奥林匹克 通过体育运动使人养成一种公共意识与精神, 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类”意 识基础之上的, 具有较高层次和品位的意识。 可以培养他人的沟通、 适应、 多赢、 公平竞争的能力和意识,最重要的是形成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 青年塑造行为与完善人格,养成一种公共意识和精神及行为习惯,造就成为世界 体育公民。 2.9 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认识 课程教学是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的根本保证。具体表现在以学生为本,强化课 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奥林匹克学、奥林匹克史等 必、选修课程,使体育大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养。开设奥林匹克 社会实践课程,把学习奥林匹克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应充 分发掘奥林匹克文化潜力与交叉学科的联系。重视教材建设,将国际奥委会文化 与教育委员会编写的奥林匹克教育课本作为选修课教材。在体育院校奥林匹 克教育过程中,课程教育虽然不是奥林匹克教育唯一的载体,但奥林匹克文化课 和体育课却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最好的传播媒介。 只有通过开设课程才能保证奥 林匹克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体育课程与奥林匹克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 院校所开展的体育课程绝大多数都是奥林匹克项目的课程。 用项目文化去传承奥 林匹克教育对促进体育大学生成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奥林匹克项目教育是在 11 整个体育课程实践过程中, 使学生得到有形技能修炼到无形人格培养的综合教育 过程。重视“授技” ,更重“育人” 。而教师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认知与掌握程度是 实现项目教育的前提。教师应不断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知识,将课程教学与奥林匹 克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注入奥林匹克思想、精神与文化 元素,真正意义的实现项目教育。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不断改进和优 化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项目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 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12 13 3 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 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院校所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 近年来体育院 校开展奥林匹克现状不容乐观, 开始引起专家学者甚至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深 刻反思。 何振梁在我国 1993 年出版发行的第一本奥林匹克教材奥林匹克运动 序言中曾说过: “奥林匹克运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 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需要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总结和传播。 因此,在高等体育院系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还 是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都是有意义的” 。体育院校是最具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力的 场所, 而体育大学生则是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对象,同时也是对奥林 匹克发展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群体,他们对奥林匹克的接受与理解程度, 将直接影响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 体育院校奥林匹 克教育的弱化与缺失直接影响奥林匹克的传播质量与普及速度。 3.1 制约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体育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场所, 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的进程中,对培养体育人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 14 所体育专业 院校中的 7 所院校以调查访问和走访座谈的方式就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状况进行 调研。 研究发现,大多体育院校开展的奥林匹克课程仅局限于奥林匹克学和奥林 匹克史两门课程,同时在多个方面存在大量的制约因素,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3.1.1.1.1 课时比例低和课时比例低和授课形式授课形式不丰富不丰富 通过对各院校教务部门的调研和听、看课情况得知, 体育院校中奥林匹克教 育开展课时设置较少,多数院校都把奥林匹克教育课程设置在选修课中,学时不 等,最少的只有 20 学时。而且体育院校并不是所有专业都设置奥林匹克教育课 程, 有的专业甚至连选修课程都没有。 奥林匹克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短短 20 学时是无法系统讲解奥林匹克主义的深刻内涵。在体育院校已经开设的 奥林匹克教育中, 内容不丰富。 一方面是可以选修的奥林匹克方面课程科目有限, 主要是开课教师受限;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讲课中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法单一, 不能很好的利用多种教法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奥 林匹克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体育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时,更应该注 重课堂之外的教育,丰富课程内容,使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 14 到教育。 3 3.1.1.2 2 师资短缺师资短缺和和文化文化传播传播意识不强意识不强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的配置对奥林匹克教育效果起着重 要作用。在体育院校中由于奥林匹克教育课程多数都不是必修课程。因此,讲授 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教师一般只由一名教师承担。 师资相对短缺成为无法拓展奥 林匹克教育开展的制约因素。术科和理论交叉学科教师,对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传 承意识相对薄弱,同时自身则缺乏一定奥林匹克文化基础,不能主动的结合奥林 匹克教育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缺乏主观上的引导,大大降低学生接受奥林匹 克教育的机会。 3 3.1.1.3 3 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和软和软硬硬件件建设建设投入不足投入不足 体育院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宣传和引导, 这应该在课程设 置中得到体现。但从各个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都把奥林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谈新质生产力
-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与支撑
- 中学生新质生产力科普
- 安全教育手册讲解
- 2025年实验医学实验室医学常规检验操作规范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理疗学专业素养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急救抢救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学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应用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医学影像观察与判断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科神经解剖与生理学知识检测答案及解析
- 鼾症的治疗与护理
- 超声科规培生入科教育大纲
- 脑疝的观察与护理
- 腹腔热灌注护理课件
- 消防装备维护保养课件
- 乡村调解员课件
- 2025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 体重管理宣教课件
- 美术培训学期课件
- 厂房居间协议书范本
- 市场摆渡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