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本文就水事纠纷概述、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现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 立法缺陷、影响水事纠纷解决制度运行实效的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研 究,提出了完善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建议。 本论文从水事纠纷的特征开始讨论,分析了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 竞台问题,指出竞合的实质是权利冲突问题,解决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 的竞合问题就是解决权利冲突。文章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古代的水事纠纷解决制 度和我国现行的水事纠纷解决制度。文章第四部分指出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法 律制度存在的立法缺陷,即没有形成一个规范设计科学严密、统一协调的水事纠 纷解决法律制度体系。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法规之间存在不协调问 题,二是同一水法规中存在不协调问题,三是部分法律概念的涵义不明确。文章 第五部分针对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存在的非诉讼方式发达而诉讼方式不发达的特 有现象,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机构四个方谣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影响因 素。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建议:第一,建立健全水事纠 纷预防制度,第二,完善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立法,第三,完善行政调解制度, 第四,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水事纠纷,水法纠纷解决机制,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m a i n l yo nt h ef u r t h e rs y s t e m a t i ca i l a l y s i sa n ds t u d yo ft h e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o f 、v a t c rd i s p u t es e t t l 锄e n ts y s t c m ,t h ec o n n i c t sk l t 、e e nw a t e rd i s d u t e sa n d o t h e rn a t u r a ir c s o u r c e sd i s p u 把s t h ei e g a le 疗c c t so fw a t e rd i s p u t es e “l e m e n ts y s t e m , t h ed e f e c t se x i s t i n go nw a t c rd i s p u t es e n l e m c n ts y s t e m ,a n dt h e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 i m p r o v i n gt h ew a i e rd i s p u t es e 砌e m e n ts y s t e mo fo u rc o u n t r y t h ef i r s tt w op a n so f 血sp a p c rd i s c u s s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w a t e rd i s p u t e s , a n a l y z et h cw a t e rd i s p u t e sr 矾do t h e r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c o n n i c t s ,a n dp o i n to u tt h a tt h e c o n n i c t sb c t w e e nt h e ma r ei n f a c tt h ec o n n i c t sb e t 、v e e nr i 曲拄,t h a ti s ,t os e t t l et h e c o n n i c t sb c 柳e e nw a t e rd i s p u t c sa f l do t h e rn 孤蚰lr e s o u r c e sd i s p u t e si st os e t t l et h e c o n n i c t sb e t 、v e e nr i 曲t s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l i sp 印e rg i v e sar e v i e wo f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w a t e rd i s p u t es e t t l e m e n ts y s t e r na i l dc u r r e n tw 砒e rd i s p u t es e m e m e n ts y s t e m t h ef o r mp a r tp o i n t so u tt l l a tt h ec u r r c n tw a t e rd i s p u t es e m e m e n ts y s t e mo fc h i n ah a s s o m ed r 甜出a c k s ,也a ti s ,t h e r ei s n ty e tas t a n d a r d - d e s i g n e d ,s c i e n t 璩c a l l y - t i g h t 锄d i n t e g 掘t e 。c o o r d i n a t e dw a t e rd i s p u t es e m e m e n tl e g a ls y s t e m c o n c r e t e l ys p e a l 【i r 培, n l e s ed r a w b a c k sa 化s h o w e d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i n c o n g r u o u s n e s sb e t w e e nd i 矗毫r e n t w a t e rr e g m a t i o n s ,t h ei n c o n g n l o u s n e s sw i t l l i no r l cw a t e r r e g u l a t i o n , a n dt h e u n c k 冶l e s so fs o m el a wc o n c e p t s t h e 】a s tp a r to ff h i sp a p e ra n a l ) r z e st h ee f f 毫c t i v e f a c t o r sm a tc a u s em es p e c i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t | l a t 血e r ea r e al o to fn o n - 1 a w s u i + a p p r o a c h e si n s t c a do fl a w s u i ta p p r o a c h e st o t 1 1 ew a t e rd i s p u t e si nc h i n a ,f 0 m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c u l t u r a l ,a n dl e g “o r g a f l i 2 a t i o na s p e c t s t h i sp a p e ra tl a s t p r o p o s e sf o u rs u g g e s t i o 璐f o ri m p r o v i n gw a t e rd i s p u t es c t n e m e n ts y s t e mo fc h i n aa s f o l l o w s :f l r s t ,c h i n as h o u l dc o n s t m c ta n di m p r o v ew a t e rd i s p u t ep r e v e n t i o ns y s t e m ; s e c o n d ,w es h o u l di m p r o v eo u rc u r r e n tw a t e rd i s p u t es e t t l e m e n ts y s t e ml e g i s l a t j o n ; t h i r d ,w es h o u l di m p r o v ec h i n a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m e d i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s ;f o n h ,w e s h o u l dm a l ( ef u nu s eo f n o n g o v e m m e n to 毽a n i z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w a t e rd i s p u t e ,w a t e rl a w d i s p u t es e t t l e m e n ts y s t e m ,s u b s t i t u t i v e d i s p u t es e t t i e m e n ta p p r o a c h e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 丁渚 2 0 0 5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 国学术期刊网(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 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办理。 论文作者: 了臻 2 0 0 5 年,。月形日 # g 海大学颤士论文 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一、导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水是自然属性非常复杂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人类生存 的基础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围家,干 旱缺水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问题。我国有四大水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 水污染恶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干旱缺水是主要矛盾。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和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水危机将始终是我国的心腹之患。水事纠纷占来 有之,我国历史上水事纠纷层出不穷,连绵不断。解决水事纠纷的协议,可以追 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 5 1 年中原各诸侯在葵丘签订的盟约中。就包括解决 水事纠纷的条文。西汉时期有的地方法规中就规定将水源分配协议刻成石碑,以 供各方共同恪守,以防止水事纠纷。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提倡团结治水,水 事纠纷大大减少。但由于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水事纠纷在一些地方仍时有发 生。1 9 8 8 年水法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水事纠纷的经验,确立了互谅 互让、团结协作、协商处理水事纠纷的精神,规范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治水害 活动,对预防和解决水事纠纷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漳河水事纠纷、黄河小 北干流水事纠纷、“引大入秦”、水事纠纷,韩庄运河水事纠纷、丹江紫荆关水事 纠纷、江浙横泾港水事纠纷、江浙麻溪港水事纠纷等重大水事纠纷得到解决。全 国水事纠纷的发生数量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1 9 9 1 年的】8 万起减少到2 0 0 1 年的6 2 0 0 余起。 在工作实践中,我参与解决了大量的水事纠纷,对水事纠纷问题产生了一 些感性认识。通过参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学的基础理论,为深入研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中共十六 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综合 ”参见汪恕诚:托模式:自律性发展,中国水利报2 0 0 5 年6 月2 3 臼第1 版。 。参见李树田、高树德:水行政管理与法律事务,人民法院出版社t1 9 9 7 年版,第1 6 l 页。 o 参见赵伟:水利系统“暇五”普法通用教材重庆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3 4 页。目前,水利部尚未 公布过全国每年发生水事纠纷的数据,水利系统“四五”昔法通用教材是由水利都政簸法规司、水利部 普法办公室组织壤写的境犏教材因此水利系统。四五”昔法通用鼓材上刊载的关于水事纠纷发生数 壁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 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祠益矛盾,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要形成全体人民各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 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 要指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高效、 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 和化解。水事纠纷是一种复杂的利益矛盾、社会矛盾,及时有效地解决水事纠纷 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入研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 就成为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水事纠纷理论研究的深 入和发展。现有的社会纠纷解决理论无疑可以指导我国水事纠纷解决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但是,水事纠纷作为一帚争特殊的社会纠纷,它在成因和解决机制上具有 许多特殊性。因此,深入研究水事纠纷形成的特殊机理和特殊的解决机制,必将 在一定意义上丰富我国现有的社会纠纷辑决理论。同时,本课题研究还将有助于 指导我国水事纠纷解决的实务工作,为水事纠纷解决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二)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环境法学界关于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研究尚没有成形的成果。目前还没有 专门研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著作,只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专著、教材和水 法制方面的专著中有一些水事纠纷的简要论述。在法学期刊上关于水事纠纷解决 制度的文章几乎没有。目前关于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论文大都刊载在水利期刊 上,其作者大多是从事水事纠纷解决工作的工作人员和水利学者,法律学者涉足 这一领域的还不多见。关于水事纠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水 事纠纷的概念、水事纠纷的特征、水事纠纷的分类、水事纠纷的解决原则、水事 纠纷的解决方法。从研究的程度看,大都是介绍水事纠纷解决工作情况、工作经 验和对水法规有关条款的简单阐述,还缺乏比较深入的、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研究 成果。因此,水事纠纷解决制度问题的研究还处于严重研究不足的状态。这既给 系统研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使这项研究面临着严重缺乏法学 学术积累的困难。 关于水事纠纷的概念,学者们的观点大同小异。金瑞林教授认为,水事纠纷 就是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冲突而产生 2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我国水啦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的纠纷。关于水事纠纷的特征,王璋指出,水事纠纷具有六个特征。第一,冲 突对峙的激烈性。由于受利益驱动纠纷双方群体极易发生恶斗,造成严重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利益分化的倾向性。由于利益分化的倾向性,造成了 水资源越争越紧缺,越紧缺越争的局面。第三,责任区分的复杂性。纠纷责任区 分很难,案件侦破难度很大。第四,纠纷发生的连锁性。一处纠纷如不及时有效 地解决,会引发多处纠纷。第五,诱发原因的叠加性。诱发水事纠纷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并且这些原因具有明显的叠加性。第六,纠纷调处的攀比性。调处过程 中,纠纷双方彼此盯着对方,而且往往对别人严、对自己宽,造成双方不同的衡 量标准。关于水事纠纷的价值,从已经查阅的文献看,学者们对水事纠纷的价 值判断是一致的,即对水事纠纷持否定态度。有的学者认为,水事纠纷是一种消 极的社会现象。它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危害,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也不希望出现的 社会负效应,要尽可能地预防和解决水事纠纷,去建立新的协调的水事关系。水 事纠纷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的种种损失。调处是一种避免产 生更大损失的“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补救。另外有的学者认为,水事纠纷不仅 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往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降低,甚 至构成对水资源本身的危害。关于水事纠纷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 行划分。从法律手段来讲,水事纠纷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行政调解、行政裁决、 行政解决。从技术手段来讲,水事纠纷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制定科学的治理规划。 从经济手段来讲,水事纠纷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沿河群 众的生活空间。从工程手段来讲,水事纠纷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加大边界工程投入, 提高治理标准。 关于当前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缺陷,有学者从预防机制、调处机制两方 面进行了阐述。预防机制方面的缺陷是:现行水管理制度的缺陷在预防水行政纠 纷过程中具有消极影响,水行政执法程序的不健全容易造成水事纠纷预防制度的 失效,一些市场机制没有通过立法确认的方式在水事纠纷预防中发挥应有作用。 调处机制方面的缺陷是:行政纠纷的调处制度不健全,调处方式单一,没有充分 发挥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在处理纠纷中的作用;民事纠纷的调处机制缺乏相关法 1 参见会瑞林:环境域学,北京人学“ 版朴,2 0 0 2 年晕栉奉,第2 7 l 搬。 。参见i 肺:如何预防和训处水事纠纷中网水利l 9 9 9 年第1 期。 参见李树川、高树德:水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人民法院i l 版社l 9 9 7 年敝,第1 6 2 负。 参见 i ;= 瑞林:环境 杰学北京大学u l 版礼2 0 0 2 年重排奉第2 7 l 砸。 3 河海大学硕士隆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律制度的支持:应急机制中一些合法权力,如政府的临时处置权容易被滥用。另 有学者指出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方式的缺陷。第一,现有处理跨行政区水 环境资源纠纷的法律法规裉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 的制度。第二,现行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以当事入自行协商为主、行政 处理为辅,处理纠纷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和民主协商机 构在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作用。目前我国有关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 纷的司法诉讼很少。第三,现行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方式强调和突出 行政机制和事后处理,不重视市场机制和事前防范。水权、水价、水经济政策和 水资源市场,在缓解水环境资源矛盾、及时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优化 配露水资源方面基本上没有发挥或很少发挥作用。第四,现行处理跨行政区水环 境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方式,在指导思想上偏重行政机关的利益、权力和权威, 不重视处理纠纷的效率、成本和效益,许多纠纷一拖再拖、劳民伤财且长期得不 蜀有效解决。关于完善我国现有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有学者提出的思路是: 一是加强水务统一管理制度的立法来预防水事纠纷发生,二是尽快在立法上确立 由市场调节和配置水资源的制度,通过化解水危机来预防和解决水事纠纷,三是 充分发挥民间调解在水事纠纷调处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四是通过建立高效公开的 行政调处机制来提高调处效率和节省调处资源,以更好发挥水事纠纷调处过程中 的行政主导作用。9 通过以上梳理关于水事纠纷的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水事纠纷问题 的一些理论问题如水事纠纷的概念、特征、解决原则等已经形成共识,学者们的 观点大同小异。但是关于水事纠纷问题的许多理论问题尚需要深入挖掘,主要有: 第一,在对水事纠纷的价值作否定判断背后透露出对水事纠纷这一复杂社会现象 理解的简单化、单一化倾向;第二,还没有人对现行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效 果进行评估;第三,尚无人全面分析现行水事纠纷解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 四,对完善水事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的论述不够全面系统;第五,现有的研究成果 还比较零碎。由于水事纠纷解决制度问题还处于严重研究不足的状态,为了深入 。参见芏权典、冯普书:论我国水事纠纷的预酾调处机制及其完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5 年第2 期。 。参见蔡守秋tt 论畴行政区韵术环境蠢源鍪l 扮) 江海学刊,2 2 年第4 期 。参见王权典、冯普书:论我国承事纠纷的预防调处机制及其兜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2 期。 4 河海大学磺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糊度研究 研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必须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蔡守秋教授指出,为了促进处理环境纠纷法制实践和立法活动,国家有关部 门应当制定一个处理环境纠纷的政策性框架文件,确立我国处理环境纠纷的基本 原则、基本要求和方式方法,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处理环境纠纷的地位、作用和职 责。具体来说,第一,应该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综合考虑建立科学而高效的处理环境纠纷的法律机制和法德制度。第二,综合考 虑环境民事纠纷、环境行政纠纷和环境刑事纠纷,建立行政、司法处理环境纠 纷的相互分工、补充、衔接的法律机制。第三,从立法、法律实务和法学理论研 究三个方面促成建立健全处理环境纠纷的法律制度,既充分乖用已有的、传统的 立法资源、法律制度资源和法学理论资源,又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理环境纠纷的制 度创新、理论创新。为了建立健全我国处理环境民事纠纷的法律制度,国务院宜 制定环境纠纷处理条例。在条件成熟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宜制定环境纠纷处理 法。国家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国家环保总局,宜制定环境纠纷处理 办法或环境污染纠纷处理办法。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国外的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建 立和健全公益诉讼制度,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处理新型环境纠纷的积极作用。全国 人大常委会宜制定t 公益诉讼法,有关环境资源单行法律应当分别规定环境公 益诉讼。” 关于我国现行社会鲥纷解决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行社会 纠纷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各种纠纷解决资源配鼍失衡。我国目前纠纷解决 制度从总体看是供给不足,不存在“过剩”问题,但在纠纷解决资源的配置上却 严重失衡。对诉讼的信任以及“重诉讼轻仲裁调解”的观念导致了在纠纷解决制 度的创制、实施以及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上严重向诉讼倾斜,对其他纠纷解决方式 的资源配置却严重滞后。二是有些纠纷解决方式的内容安排不当,导致资源配置 的低效率。另一种观点认为:诉讼己成为我国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但是诉讼 具有负效益,诉讼过多或滥讼冲击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导致道德水准的滑坡:诉 讼中存在费用离昂和诉讼延迟的问题。目前我国现有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极不完 善,在制度设计上,法律对民间解决纠纷持排斥和怀疑态度,新组建的仲裁机构 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与立法预期相距甚远,其影响力和收案数量同其地位并不相 。参见蔡守秋:美于处理环境纠纷和追究环境责往的政簟框絮x 科技与法雄 2 s 年第l 期, 。参见王肃元:论我国纠纷解决制度中豹资源配置簸串,中屠法学,1 9 鲴年第5 期。 5 河海大学颈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符,仲裁在社会纠纷解决中没有起到预期的分流作用。 关于我国纠纷解决制度重构问题,有学者提出的思路是;构筑纠纷懈决制度 的多元化结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便纠纷解决制度向竞争化方向发展。存在着 多元化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纠纷解决制度有利于从总体上降低费用,提高资源的配 置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动态高效的、开放的纠纷 解决制度体系。诉讼较之予调解、仲裁,虽然效力比较高、程序严谨、更趋向于 公正,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同诉讼相比,调解则由于方式灵活、费用低廉而 更易于满足一般解决纠纷的需要;仲裁则因为不易受公权力干预而受到欢迎。在 加强诉讼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当努力加强民间调鳃、行政调解和伸裁制度的建设, 提高调解和仲裁的规范性,严格限制法院对仲裁裁决豹撤销权。在进行纠纷解决 制度的建设时,应注重提高民间纠纷解决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司法 机关和民间解纠机构相互平等和褶互独立的体制。圆另有学者提出的思路是:应 该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本士资源,允许并鼓动尝试创建多层次、多渠道的a d r 程序: 针对一些新墅的枉会耋l | 纷,尽快在制定实体规范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 制,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系统化和协调。9 a d r 又称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民事诉讼 制度以外的非诉讼方式或机制的总称。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的 功能就是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解决纠纷方面起到对诉讼审判制度脊偏救 弊、分担压力和补充代替作用,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 现代a d r 的优点可以具 体归纳为:第一,能充分发挥作为中立调解人的专家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第二, 以妥协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有利于维护需要长久维系的商业关系和人际 关系,乃至维护共同体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第三使当事人有更多的机会和 可能参加纠纷的解决。第四,其程序有可能保守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第五,当 处理新的技术和社会问题时,在法律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适应 社会和技术发展变化的灵活的纠纷解决程序。第六,允许当事人根据自主和自律 原则选择适用的规范。第七,经过当事人理性的协商和妥协,可能得到双赢的结 。参见何平:浅议纠纷及其解决机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3 期。 峄见王肃元:论我图纠纷解决截度中的资海配置敛率,中国怯学l 辨8 年第5 期。 参见范愉:非诉讼纠辫解决规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鞋i 舨社。2 0 0 0 掣蔽,第6 5 3 负一第5 5 6 受。 。参见范愉:非诉讼鲞l 纷解决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0 页一第3 5 页。 6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臻 度研究 果。o ( 三)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水事纠纷概述、我国的水事纠纷解决制度、我国 现行水事鲥纷解决制度存在的缺陷、影响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运行实效的 因素、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完善。本论文主要采用了逻辑和语义分析、 法社会学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之所以要采用 这两种方法是由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要实现的主要研究意图所决定的。正如 前面研究概况部分所梳理的那样,当前关于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研究还存在两个 薄弱环节:还没有人对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尚没有全面 分析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缺陷的研究成果。这两个薄弱环节也是本 论文写作的主要着眼点,而要在这两个薄弱环节上实现突破就必然要分别运用逻 辑和语义分析以及法社会学分析的方法。 二、水事纠纷概述 对水事纠纷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是研究水事纠纷解决铝口度的逻辑起点。目 前,学界关于水事纠纷基本理论闯题的论述从按体上讲还比较粗浅对许多问题 的认识还急需深化。下面主要论述目前学界关注不够的三个基本理论闯题:水事 纠纷的特征、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姿源纠纷的竞合、水事纠纷的价值。 ( 一) 水事纠纷的特征 水事纠纷就是在本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 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不同的种类。 依据纠纷发生范围划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水事纠纷和跨行 政区域的水事纠纷。依据处理纠纷的依据划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一般水事纠 纷、水土保持纠纷、防汛抗洪纠纷、水污染防治纠纷。依据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 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水质型水事纠纷、水量型水事纠纷。水事纠纷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纠纷具有鲜明的特征。 1 。永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水权、环境权 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与水有关的权利。水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自然资源 。参见范愉t 非诉讼纠掰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麓社2 0 0 0 年敝。第4 0 页一第4 l 贝。 河海大学硪士论文 我国水事鍪i 纷解决制度研究 果。四 ( 三)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水事纠纷概述、我国的水事纠纷解决制度、我国 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缺陷、影响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运行实散的 因素、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完善。本论文主要采用了逻辑和语义分析、 法社会学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之所以要采用 这两种方法是由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要实现的主要研究意圈所决定的。正如 前面研究概况部分所梳理的那样,当前关于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研究还存在两个 薄弱环节:还没有人对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尚没有全面 分析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缺陷的研究成果。这两个薄弱环节也是本 论文写作的主要着眼点,而要在这两个薄弱环节上实现突破就必然要分别运用逻 辑和语义分析以及法社会学分析的方法。 二、水事纠纷概述 对水事纠纷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是研究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逻辑起点。目 前,学界关于水事纠纷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从整体上讲还比较粗浅,对许多问题 的认识还急需深化。下面主要论述目前学界关注不够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水事 纠纷的特征、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竞合、水事纠纷的价值。 ( 一) 水事纠纷的特征 水事纠纷就是在东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 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不同的种类。 依据纠纷发生范围划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水事纠纷和跨行 政区域的水事纠纷。依据处理纠纷的依据划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一般水事纠 纷、水土保持纠纷、防汛抗洪纠纷、永污染防治纠纷。依掘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 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水质型水事纠纷、水量型水事纠纷。水事纠纷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纠纷具有鲜明的特征。 1 。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水权、环境权 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与水有关的权利。水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自然资源。 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与水有关的权利。水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自然资源。 嗨见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蹦研究) l 中国 民大学出艨社,2 o 年版第4 0 页一第4 l 硪 7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臻 度研究 果。o ( 三)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水事纠纷概述、我国的水事纠纷解决制度、我国 现行水事鲥纷解决制度存在的缺陷、影响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运行实效的 因素、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完善。本论文主要采用了逻辑和语义分析、 法社会学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之所以要采用 这两种方法是由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要实现的主要研究意图所决定的。正如 前面研究概况部分所梳理的那样,当前关于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研究还存在两个 薄弱环节:还没有人对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尚没有全面 分析我国现行水事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缺陷的研究成果。这两个薄弱环节也是本 论文写作的主要着眼点,而要在这两个薄弱环节上实现突破就必然要分别运用逻 辑和语义分析以及法社会学分析的方法。 二、水事纠纷概述 对水事纠纷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是研究水事纠纷解决铝口度的逻辑起点。目 前,学界关于水事纠纷基本理论闯题的论述从按体上讲还比较粗浅对许多问题 的认识还急需深化。下面主要论述目前学界关注不够的三个基本理论闯题:水事 纠纷的特征、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姿源纠纷的竞合、水事纠纷的价值。 ( 一) 水事纠纷的特征 水事纠纷就是在本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 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不同的种类。 依据纠纷发生范围划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水事纠纷和跨行 政区域的水事纠纷。依据处理纠纷的依据划分,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一般水事纠 纷、水土保持纠纷、防汛抗洪纠纷、水污染防治纠纷。依据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 可以将水事纠纷分为水质型水事纠纷、水量型水事纠纷。水事纠纷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纠纷具有鲜明的特征。 1 。永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水权、环境权 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与水有关的权利。水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自然资源 。参见范愉t 非诉讼纠掰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麓社2 0 0 0 年敝。第4 0 页一第4 l 贝。 州海大学坝士i 仑文我困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又是自然环境要素。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在财产权上表现为水资源所有权和水资源 使用权。由于水法第3 条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只能搠有水资源使用权,也就是水权。根据我国法学界近年来的主流观 点,所谓水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使用、收益的权利。水权是一个 集合概念,它是汲水权、引水权、蓄水权、排水权、航运水权、竹木流放水权等 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水量型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水权。水的自然环境要素属 性在财产权上表现为环境权,也就是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环境 资源的权利。水质型水事纠纷争议的标的是环境权。例如江浙水事纠纷就是水质 型水事纠纷,其争议的标的就是环境权。浙江省嘉兴市因长期接纳上游江苏省苏 州市盛泽镇排放的污水,曾多次造成死鱼事件,使得当地农民养殖业损失惨重, 导致2 0 0 1 年1 1 月嘉兴市数百名群众动用机械在麻溪塘上筑坝封堵河道而引发了 江浙水事纠纷。罾在这个水事纠纷中,江苏一方侵害的就是浙江方的环境权。 2 水事纠纷的当事人具有群体性 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而水这种流动的物质是农业社会 的核心资源。回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干旱缺水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 问题。水资源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生存问题,因此水事 纠纷往往涉及到一定群体的根本利益。从历史上看,许多水事纠纷影响面很广, 整个村庄、家族甚至全行政区屠民卷入的都有。洪洞县水剥志补中就有这样 的记载:“晋省以水起辫,诣诉凶殴者案不胜书。小者关乎数村,大者联于异县, 使灌稍不均或有背其习惯以自利者,则千百之众群起以相争。同渠者,村与村争, 异渠者。渠与渠争。联袂禳臂,数十百人相率而叫嚣于公庭者,蹉相接焉。”。也 正是由于水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往往具有群体性、集团性,水事纠纷一旦进入诉 讼往往都是群体诉讼。 3 水事绸纷具有技术性 水事纠纷往往涉及到水域、水体、水资源规划、水工程管理与保护、水功能 区划、水资源配置、水盘分配方案、水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等技术问题。这是由 环境法具有技术性的特征所决定。环境法不是革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参见崔建远t 准物权研究) ,法律出版杜,2 0 0 3 年版第2 5 5 页。 峄见赵伟t 水希j 系统。四五”瞢法通用教材 ,重庆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3 5 页 。参见王铭链ti 水利社会的类型 ,读书) 2 0 0 4 年第n 期。 。舜奂仓t 洪嗣晷水利志孙,。转引自行龙i 从。治承社会”到。水利社会,读书 2 0 0 5 年第8 期 g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而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决定了环境法必 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性的特征。 o 4 水事纠纷往往具有跨行政区域性 地理条件是确定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因素。,河流往往成为行政区域的天然 界线,加之水具有流动性的特性,这就使得任何一方的引水、蓄水、排水等水事 活动必然会对相邻行政区域、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造成影响。一旦双方因水事 活动引发水事纠纷就是跨行政区域性的社会纠纷。水事纠纷具有跨行政区域性这 一特点对不同的水事纠纷解决方法的运行实效具有重要影响。 5 水事纠纷具有社会性 由于水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往往具有群体性并且水事纠纷往往具有跨行政 区域性,就使得水事纠纷的社会影响面往往比一般的民事纠纷要大得多、广得多。 事实上,在许多地方水事纠纷一旦发生就自然而然地演变为社会问题。在我国历 史上,一些地方发生水事纠纷后往往出现相邻关系冷漠、“老死不相往来”、世代 相仇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水案发生,昔日鸡犬之声相闻的普通乡民即 刻而为避道而行,不共戴天的仇敌。”。水事纠纷的社会性也是环境法具有 社会法的法律属性的具体体现。 ( 二) 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竞合 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产生,并使 这些权利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固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竟合是指水事 纠纷争议的标的既涉及到水资源使用权也涉及到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从而使 个纠纷成为双重纠纷:既是水事纠纷又是其他自然资源纠纷。水事纠纷与其他 自然资源纠纷的竞合是水事纠纷解决中的一种特殊形态,竞台的存在使水事纠纷 的解决更趋复杂化,因此很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详细考察。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 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种植物、矿藏等等。根据“物 。参见金瑚林、汪劲:2 0 世纪环境法研究述讦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3 年版,第5 3 页。 曹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法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再科全书法学中国人可科垒书h j 版 社,1 9 “年版第6 7 5 页 。行龙: 从。糖水桂台。到“术聿j 社会j ,读书2 0 0 5 年第8 期。 o 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7 9 页。 9 河海大学颀士论文我嗣水粤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物相关律”。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 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闯接的影响。因此,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对矿产、土地、鱼类、森林、革原等其他自然资源产生 影响。这就为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竟合提供了生态学上的依据。水事 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竞合实质上是权利冲突问题,因此解决竞合问题就是 解决权利冲突。关于解决权利冲突问题,刘作翔教授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权利 平等保护原则,二是在特定情况下社会利益优先的原则,三是一般利益优于特殊 利益,并兼顾特殊利益的原则。这三个原则是一个有关解决权利冲突问题的兼容 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在内的法治原则。9 下面以上述三个原则为分析工具 来具体分析水事纠纷与其他自然资源纠纷的竟合问题。 1 水事纠纷与矿产纠纷的竟合 水法第3 1 条第2 款规定,开采矿藏,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水源桔竭或者地面塌陷,采矿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对他人生活 和生产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这讲的就是采矿权与取水权发生冲突的情形。 矿产资源法第3 2 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 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条规定也包含了水权与采矿权发生冲突 的可能。因此,从立法上来讲,就强调了对水权和采矿权的平等保护,体现了权 利平等保护原则。在实践中水事纠纷与矿产纠纷竞合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试举 一例进行分析。东煤公司元宝山露天煤矿在采矿中采取疏干排水,降低地下水, 使毗邻矿区的赤峰元宝山区、郊区、辽宁省建平县近3 0 0 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水 怠剧下降,人畜饮水困难,造成生产、生活的严重损失。噬起纠纷既属于水事 纠纷又属于矿产纠纷。东煤公司元宝山露天煤矿依照矿产资源法享有采矿权。 依照水法第4 8 条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 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 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因此,家庭生活和零星 散养、蹰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具有当然的取水权。因此,矿区毗邻的农村居民 。参见金瑞林t 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重捧本。第6 3 页。 。参见刘作耨t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中国法学2 0 0 2 年第2 期 。参见中国水政要览 编辑委员会:中国水政要览( 1 9 8 8 一1 9 9 2 ) ,水利电力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3 5 2 负。 l o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依照水法享有取水权。采矿权和取水权都是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但是,受 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也是有其限度的,拥有了权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拥有了限 度。这也就是权利的相对性。o 因此,当采矿权对取水权造成妨碍时应当给予赔 偿。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只要行使采矿权就会持续不断地对取水权造成妨碍的情 况下,取水权人除了要求采矿权人采取补救措施和给予补偿外,可否要求采矿权 人停止行使采矿权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涉及到科斯提出来的“权利配置的最 大化”原则,也就是权利配置能使产出最大化问飓。o 显然,如果采矿权人停止 行使采矿权对取水权的行使是最有利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能使产出最大化, 不能使整个社会的效益最大化。相反,如果允许采矿权的行使并对取水权人的损 失予以补偿,这样就兼顾了采矿权人和取水权人的利益,从而实现了双赢,实现 了整个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当然,对权利的平等保护也有例外,水法第4 3 条 第4 款规定,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 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这就表明在特殊情况下水权优于采矿权,存 在水权就不允许危害水权的矿业权存在。 2 水事纠纷与渔业纠纷的竞合 我们使用刘作翔教授提出的一般利益优于特殊利益并兼顾特殊利益的原则 来分析水事纠纷与渔业纠纷的竞合问题。这要区分两种情况,一个是在以灌溉为 主要功能而以渔业等功能为次要功能的水体的情形,一个是在以渔业为主要功能 而以灌溉等功能为次要功能的水体的情形。这里之所以要强调主要功能和次要功 能,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主要功能看作是“一般利益”,把次要功能看作是“特殊 利益”。 先来分析第一种情况,也就是在以灌溉为主要功能而以渔业等功能为次要功 能的水体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灌溉水权与渔业权发生冲突时,灌溉水权优于 渔业权。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作出分析。友谊水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与 内蒙古兴和县交界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大型水库。 友谊水库管理处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 9 9 9 年春季,兴和县友谊水库渔场出 现大量死鱼现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渔政站接到举报并进行调查后认为, 。参见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 0 0 2 年第2 期 。参见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毽论闷琏 ,中蕾洼学,2 0 0 2 年第2 期 l l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 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 友谊水库管理处在1 9 9 8 年汛期大量弃水,1 9 9 9 年春季浇地大量放水,使水库库 容急剧减少,养鱼水量不足,导致水质恶化,有害有毒气体增加,造成了水库鱼 类大量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早教活动策划方案
- 关于智能开关的营销方案
- 海底捞店面营销方案设计
- 青海规划馆设计施工方案
- 徐州胶粘石施工方案审批
- 心理健康咨询方案
- 商城代金券营销方案策划
- 船营区装修方案咨询
- 建筑穿墙螺杆处理方案设计
- 余姚社团活动策划方案
- 国家职业标准 6-11-01-03 化工总控工S (2025年版)
- 《肾淋巴瘤》课件:肾脏淋巴瘤的病理与治疗
- 电子病历标准化-全面剖析
- 2024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与试题及答案
-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雪亮工程)运维服务方案纯方案
-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区管国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 T-SAASS 164-2024 盐碱地蛇床绿色轻简化种植技术规程
- 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智能计算系统:从深度学习到大模型 第2版课件 第四章-编程框架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