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引言1 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2 一作者的社会意义作为晚清社会转型期文人的典型代表2 二文明小史的主要内容与时代的关系3 第二章文明小史中新文明的表征8 第一节新人物,8 ( 一) 作为新男性形象的职业人8 ( 二) 新女性形象1 2 第二节新事物1 4 ( 一) 洋装1 5 ( 二) 西餐1 8 ( 三) 西方器物2 1 ( 四) 洋钱2 2 ( 五) 现代医疗机械2 3 ( 六) 西方国家2 4 第三章文明小史对文明前景的想象性展望2 9 一作者眼中的“文明趋势 2 9 二小说中的“文明展望 3 0 结语3 2 参考文献3 4 后记3 6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3 7 ,_ v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 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婷婷 指导老师寇鹏程副教授 摘要 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探寻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轨迹时,不少研究者都把目光聚集 在了晚清这一新旧交替的特殊的历史时代,除了追踪历史史料外,晚清小说也是人们研究的 材料之一。被晚清小说家阿英首次发掘出“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的那个时代”的小 说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成为了研究者们在研究中国现代性时不约而同要提到的重要小 说。 本论文是在前人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文本细节分析法来尝试全面挖掘这部小说的现代性特 征。着眼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视出出自高度写实的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笔下的发生 在晚清中国的西方新文明在刚入侵中国大地时所发生的光怪陆离的现象,以及表现在其中的 中国人初次面对新旧文明的冲突时那种不可思议却又欲罢不能的复杂体验。从小说本身的叙 述也可以看出处于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那一类特殊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想象中国现代文明发 展之旅的思维模式。 全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的关系。二者的关系首 先在于本书的作者李伯元个人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追求在晚清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中本身就 具有典型性。考察作者的生平资料可以发现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新人”, 他遭遇的时代和他的特殊人生经历让他具备了当时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应有的世界眼光和洞察 时世的敏锐眼光,这一点为他用小说展开对中国现代文明之旅的想象性体验打下了现实的基 础。其次就是文明小史故事情节中屡次提到维新运动那几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标志 着中国社会各方面即将变更的重大社会史实,这反映了文明小史其实就是作者记录晚清 维新历史的一面镜子,由此为展开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奠定了时代基调。第二章则具体通过 细节分析来挖掘文明小史字里行间所体现的中国人在日常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遭遇两方 新文明的具体情形和复杂感受,即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现代文明初体验。第三章着眼子作者 之于文本本身来探讨文明小史对中国现代文明之路的想象性展望,据此可以看出文明 小史对中国现代文明的想象之旅至始至终都是半新半旧的,因为作者本人的历史局限性注 定了他在文明小史中展现的只能是一个“半新半旧”的文明前景。文明小史也因此成 为中国早期现代性最真实也最生动的记录。 关键词:文明小史 晚清社会现代性初体验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en o v e la b r i e f h i s t o r yo f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ndp r i m a r yc h i n e s em o d e r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 e x p e r i e n c e am a s t e ro fe s t h e t i c sz h o ut i n g t i n g i n s t r u c t o ra s s o c i a t e p r o f e s s o r k o u p e n g c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w h e n i tc o m e st ot h er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t h em o d e r n i t yi nr e c e n ty e a r s ,a n di t sh i s t o r i c a l f o o t s t e p s ,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r sf o c u so nas p e c i f i ch i s t o r i c a lt i m e - 一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b e s i d e s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 t h en o v e l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w a so n eo fm a t e r i a l ss t u d i e d “t h en o v e lab r i e f h i s t o r y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w r i t t e nb yl ib o y u a n ,f i r s te x c a v a t e db yt h el a t t e rq i n gd y n a s t yw r i t e r , r e f l e c t e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c h i n ar e f o r mm o v e m e n t ”t h i si m p o r t a n tn o v e lw a sm e n t i o n e da g r e e a b l y w h e n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s t u d i e dc h i n e s em o d e r n i t y t h i sp a p e re x p l o r e st t i em o d e m i t yv a l u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b yu s i n gt h et e x td e t a i la n a l y t i c m e t h o du n d e r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t h e o r y t h eg r o t e s q u ea n dg a u d yp h e n o m e n o ni nt h e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w h e nt h ew e s t e r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w a s j u s ti n v a d i n gc h i n aa n dt h ec o m p l i c a t e d e x p e r i e n c e si nt h i sp e r i o dc o n f r o n t e db yc h i n e s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c o n c e i v e d b yc h i n e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c a nb es e e nf r o mt h ed e t a i l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i nt h en o v e li t s e l f m a n yp r o b l e m s 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n o v e lt h a to c c u r r e di nt h ep r o c e s so fc h i n e s ep u r s u i to f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so f t i m e l e s sv a l u e ,w h i c hi st h ek e yp o i n ta n dv a l u e s o f t h i sp a p e r t h ew h o l ep a p e ri n c l u d e s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n o v e lab r i e fh i s t o r y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a n ds o c i a lm o d e m i t yi n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b o v et w om a i n l yl i e si nt h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t h eb o o k sa u t h o rl ib o y u a n ,t h eb e s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m o n g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l a t eq i n gs o c i e t y t r a n s i t i o np e r i o d b yi n s p e c t i n gh i sl i f em a t e r i a l ,w ec a nf i n dl ib o y u a nh i m s e l fi sa “n e wp e r s o n i n m o d e m s o c i e t y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 h i sl i f et i m e sa n ds p e c i a l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m a k eh i mf o r mt h e w o r l dv i s i o no fa na d v a n c e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a n ds h a r pe y eo f d i s c e r n i n gt h ep r e s e n tw o r l d , w h i c hi s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h i si m a g i n ev i s t at oc h i n e s e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r i pi nh i sn o v e l t h en o v e la b r i e fh i s t o r y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b e s i d e s ,i nt h en o v e l ,ab r i e fh i s t o r y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 t h ea u t h o r t t 气 t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m e n t i o n ss i g n i f i c a n ts o c i a le v e n t sr e p r e s e n t i n gt h ei n c o m i n gc h a n g e sb e t w e e na l lc r o s s s e c t i o n so f 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 r e f o r mm o v e m e n tf o rm a n yt i m e s t h a tr e f l e c t s ,t h en o v e l ,t o t h ea u t h o r , i sam i r r o rt or e c o r dt h eh i s t o r yo fl a t eq i n gp e r i o da n dt h e r e f o r es e taf u n d a m e n t a le r a t o n ef o rh i mt ow r i t ec h i n e s e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w o r d si nt h en o v e lab r i e f h i s t o r y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 w ec a nd i s c o v e r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o ft h en o v e lt a l k sa b o u tt h ee x a c t e x a m p l e sa n dc o m p l e xf e e l i n go fc h i n e s ew h o a lea f f e c t e db yw e s t e m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nd a i l y f o o da n dc l o t h i n gl i v e sa s p e c t s ,w h i c hi st h ep r i m a r yc h i n e s e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e x p e r i e n c ei nd a i l y l i f e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d i s c u s s i n gt h ei m a g i n a r yv i s t at oc h i n e s e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r o a d t h e r e f o r e ,w ec a l lc o n c l u d et h a t ,i nt h en o v e l ,t h ei m a g i n a r yv i s t at oc h i n e s e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 f r o ms t a r tt of i n i s hi sj u s th a l fn e w ,t h i c hi sd e t e r m i n e db yt h el i m i t a t i o no ft h ea u t h o rh i m s e l f ” t h en o v e lab r i e fh i s t o r y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l s ot h e r e f o r eb e c o m e st ob et h em o s tr e a la n dv i v i d r e c o r do f c h i n e s ee a r l yt i m em o d e r n i t y k e yw o r d s :t h en o v e lab r i e fh i s t o r y 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l a t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m o d e r n i t y i i i f 凡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引言 己i 吉 ji 目 文明小史是晚清小说家李伯元的一部重要小说,与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官 场现形记几乎同时写作并发表。直以来,人们提到李伯元只是因为他是官 场现形记的作者,而很少想到他的另外一部在当时也名噪一时的作品文明小 史。即使提到文明小史也主要是把它划分到揭露晚清社会黑暗混乱的谴责小 说中,或者把它看做是一般性的讽刺小说,批判国民性灵魂的小说等。专门研究 晚清小说的阿英第一次把文明小史的地位抬高到官场现形记之上是因为 它“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的那个时代”,而其中蕴含的现代性价值却少人 问津,比如字里行间的细节描绘所体现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初次“遭遇”西方 新文明时的复杂情形与矛盾感受等。但是近年来,研究到晚清社会现代性或者晚 清小说的现代性的一些著名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文明小史的重要性。正 如王- - ) ) l 教授在其著作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一书中表明的:“为什么说文 明小史更值得注意呢? 这主要取决于小说本身对中国现代性发生时段的社会转 型状况的全面而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注重庚子以后几年间中国日常生活中出现“新 文明”的情形。”因此就表现晚清社会新旧转型期的画面来看,文明小史是比 官场现形记更出色的作品,甚至在晚清诸多小说中具有开先河作用。本文即 是在研读文本细节的基础上归纳发现文明小史主要是通过描述中国人在日常 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来表现晚清最后几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新旧文明的冲突与 融合的,因此这部作品表现的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最初的文明现代化画面。 圆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m 】| 匕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 1 ) :8 4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卒十会 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 一作者的社会意义作为晚清社会转型期文人的典型代表 李伯元( 1 8 6 7 - - 1 9 0 6 ) ,又名李宝嘉,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 俗人、二春居士等。江苏武进人( 今江苏省常州市) 。和吴趼人、曾朴、刘鹗等并 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1 8 6 7 至1 9 0 6 年,对李伯元只是短短的四十岁生涯,对 中国则是晚清社会新旧交替的的风雨变革时期。李伯元的人生经历以及身份转变 恰恰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变数 。 据学者王学钧先生考证,李伯元系世代书香仕宦子弟,六岁丧父,由伯父抚 养成人,从1 8 6 7 年出生到1 8 9 2 年,李伯元在山东伯父家度过了2 6 年的求学生涯。 伯父“爱其聪慧,挈入署中读书。”据李伯元研究资料记载,“念仔先生督教 极严,伯元之母亦不稍姑息,是以伯元学业精进,擅制艺、诗赋,能书画,工词 曲,精篆刻,余如金石、音韵、考据之学,无不触类旁通。少时以第一名入泮, 旋即补廪。光绪壬辰年,( 1 8 9 2 ) ,念仔先生自山东辞官回里,伯元一家亦同返故 乡。”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李伯元从小就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并 且最初也是选择走科举仕途这一道路。1 8 9 2 年李伯元随伯父来到家乡常州,由于 常9 、1 1 m 比邻当时最大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从山东一个落后的城市来到相对开放的 常州地区,伯元的眼界也更为开阔,加上他性喜交游,能够很快接受当时社会各 种新的信息。在此期间,他曾随英国传教士学习过英文,可见他当时是很能顺应 时势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1 8 9 4 年,中国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深深刺激 了李伯元的心情,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李伯元对清政府的腐朽有了更清醒和更 彻底的认识,这一认识也使他彻底断绝了通过科举仕途走进清政府统治这一念头。 同年,他的伯父去世,“伯元内伤门庭多故,外感国势之阽危,慨然有问世之 志。因思报纸为民喉舌,借以发聋振聩,较易生效,遂于光绪二十二年( 一八九 六年) 赴上海创办指南报,不久改办游戏报,继又改办繁华报,并应商 务印书管之聘,编辑绣像小说半月刊。”在内外交迫的影响下,李伯元选择 了“办报 这一现代化的职业来实习自己的“问世之志。伯元这一选择在当时 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后来他的人生价值正是被定格在职业办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 身份上,这是对现实有着清醒认识的传统文人的必然之路。1 9 0 3 年李伯元开始主 编绣像小说,这时起,他开始以此为阵地,同时创作并发表了他的好几部主要 小说,比如一直为世人熟知的官场现形记、活地狱、文明小史等优秀作 国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m 】上海:上海古籍 j 版社1 9 8 0 ( 1 2 ) :3 0 。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 1 2 ) :3 0 2 、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 品,这些都奠定了李伯元作为晚清小说家的重要地位。 纵观李伯元的一生,从追求科举入仕的文人到一个小有名气的办报人再到一 个小说家,最终他被人们定格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李伯元的人生道路代 表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的必然出路。“在 文学史上,李伯元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他是近代市民报人作家的先驱和市民文 学的转捩人物。在晚清,市民报人作家是传统士人向近代市民知识分子转变之初 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市民社会及其文学生成的过程。”因此李伯 元本人正是中国传统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产物,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新人”。而文 明小史正是他对那个时代文明变更的形象性记录。 。 二文明小史的主要内容与时代的关系 长久以来,人们一提到李伯元,总是把他看做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而 忽略了对他的文明小史的关注。早起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作,鲁迅的中国 小说史略就不曾提到,再后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对文明小史 的评价无非是一句“也是儒林外史式的讽刺小说”而已。一直到后来五十年 代研究晚清小说资料的阿英才在其所著晚清小说史中对这部书做了较为详细 的分析与评价,称他是“晚清一部出色的小说, 其中写道:“就表现一个变 革的动乱时代来说,李伯元的小说,如其举官场现形记,是不如举文明小史 更恰当的,官场现形记虽也反映了这个时代,是不如文明小史写的更广泛、 更清晰。”由此可知阿英推崇文明小史,看重的是它表现“变革与动乱的时代 的广泛与清晰”。而后来关注文明小史的学者都不约而同与阿英有着相似看法。 为了进一步证实阿英以及后来研究者的看法,现将文明小史中所涉及的反映 当时社会变革的重大史实做一番统计,从而更好地挖掘出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 李伯元于1 9 0 3 年至1 9 0 5 年在其主编的绣像小说上发表文明小史六 十回连载。现将文本中涉及到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细节摘录出来以对比当时的社会 现实,以此考察出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的关系。 小说第一回校士馆家奴谈历史,高升店太守谒洋人中记叙湖南永顺知府 柳继贤想要举行乡试,写道: 他在京的时候,常常听见有人上褶子请改策论,也知这八股不久当废。又兼 他老友人姚先生以古人名家,受他熏陶涵养,自然把气质渐渐的改化过来。所以, 此时便想于此中搜罗几个人才。当下先出一张告示,叫应试童生,于试贴之外, 准报各项名目,如算学、史论之类。回 。王学钧李伯元的“功名”与选择【j 】学海2 0 0 5 ( 6 ) 圆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l v q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 1 2 ) :8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5 3 两南人学硕十学侮论文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卒十会 曼舅曼曼曼曼曼曼笪!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曼量曼曼量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皇曼曼皇i i ioom l ;。曼鼍 第十四回解牙牌数难祛迷信,读新闻渐悟文明也提到江南地区贾氏兄弟参 加科举考试一事: 一日,盂传义教读之暇,在茶馆里消遣,碰着一位同学朋友,谈起说现在朝廷 说意维新,破除陈套,以后生童考试,均需改变章程。今日本学老师,接到学院 行文,道是朝中有人奏了一本,是叫各省学臣晓谕士子,以后岁科两试,兼考时 务策论,以及掌故天算舆地之类,不许专重时文。 而此回中,贾氏兄弟所要参加的正是经过此改革之后的科举考试,此时八股还 未全然废去。如此回中孟传义因当心八股绝了他的饭碗,其朋友安慰道: “现在又不是拿八股全然废除,不过经古一场,诗赋之外,准人家带着报考时 务之类。你不去投卷,他并不来勉强你。”。 据史料记载,1 8 9 8 年6 月1 7 日,康有为上请废八股试贴楷法取士改用策论 折,这是他在百日维新中最早上的奏折。于此同时,梁启超发动在京应试举子公 车上书,痛陈八股取士制度使数百万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危害,要求“特 下明诏停止八股试贴”。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主张,1 8 9 8 年6 月2 3 日下谕 废除八股文。 第一回之第十四回中所提到的“请改策论”以及“不久当废八股”一事发生在 1 8 9 8 年左右。此为文明小史文本中叙述时间的开始。 第十九回婚约进化桑濮成风,女界改革须眉失色,作者的写作视野随贾氏 兄弟来到上海,借与贾氏兄弟交谈的洋装元帅魏榜贤之口提到了上海不缠足运动: “现在又承他们诸公抬举,说贱内是天然大脚,目下川办了一个不缠足会, 明日恰巧是第三期演说,他们诸公一定要贱内前去演说,却不过诸公的雅爱,兄 弟今天回去,还得把演说的话句,通统交代了他,等他明天好去献丑。”。 这一节不仅提到了不缠足运动还涉及到了女性演说这一风气。 据有关资料记载,1 8 9 7 年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上海不缠足会,宣布以上海为 全国的总会。该事件即被李伯元记录在了文明小史此回中。 第二十一回还遗才商业起家,办学堂仕途借径中提到: 岂知事有凑巧,是年北方拳民闹事,烧了几处教堂,闹得各国起兵进京,这番 骚扰不打紧,却吓得些京官立足不稳,纷纷的携眷南回。 此事即是记录了1 9 0 0 年北京城里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现状。 此回中还提到: 且说浙江嘉兴府里,有个秀才姓何名祖黄,表字自立,小时聪慧非常,十六岁 国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0 1 - 1 0 2 国李伯元文明小史 m 】郑州:中州古籍i 版社1 9 9 4 ( 9 ) :1 0 2 李伯元文明小史 m 】郑州:中州古籍 l 版社1 9 9 4 ( 9 ) :1 3 9 固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5 3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文明小史弓晚清社会 考取了第一名算学入泮。原来他的算学,只有加减乘除演得极熟,略略懂得些开 平方的法子,因他是废八股后第一次秀才,大家都看得起他。 如前所提,戊戌政变后,新政尽废,光绪废八股之谕未及实行便被废止。直到 1 9 0 1 年8 月2 9 日,由于实行“新政 ,慈禧才才不得不宣布正式废除八股取士制 度。由此可知此回中时间已来到1 9 0 1 年。 第二十三回为游学枉道干时,阻藩台正言劝友叙述湖南效法学堂卒业生黎 定辉想要谋出洋游学借湖北万抚台之口说道: “这里学堂开办不到三年,离着卒业尚早,一时没得学生派出洋去。听说京城 里大学堂,却时常派学生出洋。除非报送你去考取了,三年五载学成,倒有出洋 的指望。只是你这身打扮,京里是去不得的。”。 这里涉及到是京城以及各省派送学生出洋一事。据史料记载,1 8 7 2 年中国首 次派遣学生出洋留学,但至1 9 0 5 年才首次考察、任用留学生。在这期间,从1 8 9 8 年起受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各省出洋学生日益增多。此回中黎定辉即是受此风 气影响想要申请出洋游学。 第三十五回谒抚院书生受气, 到了正在发生的日俄战争,仲翔道: 遇贵人会党行凶中借出洋学生仲翔之口提 “偌大的俄国打不过一个日本国, 了胜仗吗? ”。 前天我在报上,不是日本国又在辽东打 史料记载日俄战争发生于1 9 0 4 1 9 0 5 年间。此回文本时间来到了1 9 0 5 年。 第四十回河畔寻芳盈盈一水,塘边遇美脉脉两情借在南京的钮逢之之口提 到了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天足会: “母亲可听见说,现在各处开了天足会,有几位外国人承头,入会的人各 处都有。”回 史料记载,天足会于1 8 9 5 年创办,因属外国人的团体,不受清廷禁令的束缚。 1 8 9 9 年1 2 月1 2 日,天足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回顾了1 8 9 5 年以来的工作,选举担 文夫人为会长,立德夫人为“国总办”,古柏夫人为“上海总办”,表示在全国已 有1 1 个省建立分会的基础上,“欲在海口立会 ,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不缠足运动。 第四十一回北阙承恩一官还我,西河抱痛多士从工中提到了当时兴办学堂 一事: 这两年朝廷锐意求新,百废俱举,尤其注重在于开办学堂一事。 国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5 5 圆李伯元文明小史嗍郑州:中州古籍 1 3 版社1 9 9 4 ( 9 ) :1 6 7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j i j 版社1 9 9 4 ( 9 ) :2 5 8 国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j | l 版社1 9 9 4 ( 9 ) :2 9 1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3 0 0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 史料记载,1 9 0 1 年,清政府曾两度下诏,宣布变通科举,兴办学堂。1 9 0 2 年, 根据清政府的“兴学 谕令,全国各省开始了兴办学堂的风气。 第四十二回阻新学警察闹书坊,惩异服书生下牢狱提到了江宁县办警察一 事: 此时江宁省城正办警察,齐巧是他一个同年,姓黄,也是府班,当这警察局的 提调。 史料记载1 9 0 1 年,清政府在各方有求下,谕令裁汰绿营,改练巡警营。袁世 凯于1 9 0 2 年在天津首办巡警局,此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开端,此后清政府令各省仿 行,至1 9 0 5 年各省普遍建立了警察制度。 此回中还提到各省派遣学生东洋游学一事: 且说这几年,各省都派了学生到东洋游学,分别什么政治、法律、普通、专门, 也有三年卒业的,也有六年卒业的,都说是学成功了,将来回来,国家一定重用 的。于是各省都派了学生出去,由官派的叫做官费生,还有些自备斧资出去的, 叫做自费生。官费生派出去的时候,都派了监督督率着,凡事自有照应,自费生 全靠自己同志几个人,组织一个团体,然后有起事来,彼此互相照应,前两年风 气已开,到东洋游学的已经着实不少。 据史料记载,鉴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国人认识到日本政教文化的 先进性,产生了向日本虚心学习的风气。清政府顺应有识之士的要求,于1 8 9 6 年 首次向日本派出留学生,1 9 0 3 年后,留学日本形成了高潮,每年都有千余名中国 人赴日本留学。 最后一回一分礼耸动古董名家,半席谈结束文明小史提到了清政府“预备 立宪”一事: 话说北京政府,近日百度维新,差不多的都举办了。有些心底明白的督抚,一 个个都上条陈,目下有桩至紧之事,是什么呢? 就是“立宪”。上头究竟圣明 不过,晓得立宪这桩事是不能凭着纸上空谈的,必须要有人曾经考察过,知道其 中利弊,将来实行之际,才不致碍手绊脚。所以下了一道谕旨,派某某出洋考察 政治,是为将来立宪伏下一条根。 据史料记载,1 9 0 5 年( 光绪三十一年) 秋天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7 月,清廷发布谕旨,派满族贵族载泽为首的五大臣,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为 将来实行立宪作准备。清政府根据出国考察宪政的清宗室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 意见,于光绪三十三年( 1 9 0 6 ) 下诏预备立宪。由此得出文明小史最后一回即 李伯元文明小史【1 咽郑州:中州古籍i j 版社1 9 9 4 ( 9 ) :3 0 9 李伯元文明小史i m 郑州:中州古籍 j 版社1 9 9 4 ( 9 ) :3 0 9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4 3 5 - 4 3 6 6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 是在对1 9 0 5 年立宪一事的记录中结束的。 纵观全书第一回至最后一回,根据小说文本中所涉及到重大历史史实可以看出 文明小史是对当时文明变革的即时记录或反映,特别是从时代背景这个大角 度看,文明小史也可以看做是反映晚清社会现代性发生的一面镜子。因此文 明小史的写作内容正是在晚清社会现代性发生的背景下展开的,这为作者表现 中国人现代性文明初体验奠定了现实基调。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明小史中新文明的表征 第二章文明小史中新文明的表征 从文明小史故事内容来看,文明小史是集中描写了维新变法运动其间 1 8 9 8 年左右之1 9 0 5 年之间晚清中国社会生活的总体面貌。阿英在其晚清小说史 中也认为:“首先就是这部书,是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的那个时代,从维 新党一直到守旧党,从官宪一直到人民,从内政到外交。所描写的地带,不是某 一个省或者某一个镇,而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各个地方,从湖南写到湖北,从湖北 写到吴江,。从吴江到苏州,到上海,再由上海到浙江,到北京,到山东,由山东 ,回到南京,更从南京发展到安徽、香港、日本、美洲,然后回到南北两京。全书 所涉及到的地域如此广阔,而每一个地方,除日、美外,全部都写的是维新运动 期间的事。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全景式文明抒写的目的,李伯元并不像其他几个 谴责小说家那样采用一个或几个固定的人物来作为整个故事的行文线索。如刘鹗 的老残游记以铁英号老残者作为骨干人物,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以“九死一生 为主要人物线索,曾朴的孽海花则围绕傅彩云与金雯青二人 的出使欧洲的的行程和见闻为线索。文明小史则是随着地域、事件的不同而逐 渐替换不同主人公。其中笔墨稍多的人物一般都成了新文明事件的承担者或者新 文明气象的体现者,即文明的载体。这些人物也就构成了文明小史中的新文 明代言人或者“新文明形象 ,他们由大部分的男性和小部分的女性组成。这些新 男性很多体现为职业的新,相比之下,女性则主要体现在行为与思想上。这表明 李伯元对当时男女的“新”是有着不同认识的。以下就以性别以及职业的不同作 为分类标准来考察文明小史中的新新人类: 第一节新人物 ( 一) 作为新男性形象的职业人 1 处理外洋事务的职业人。 文明小史第二回提到一个金委员。对于委员的身份,作者在开篇就写道: 所以,那些实心为国的督抚,一个个都派了委员到东洋考察农务,又从外洋 聘到几位有名的矿师,分赴各府州县察看矿苗,以便招人开采。下文变写道湖南 永顺因开矿需要,特聘请了一个意大利矿师,同来的就有一个金委员。作者这样 介绍金委员:且说那湖北制台派来的金委员,是个候补知州,一向在武昌洋务局 阿英晚清小说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0 ( 8 ) :9 圆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1 8 西南大一 硕十学伊论文第章文明小史中新文明的表征 曼曼量曼舅舅曼! 曼曼曼! ! ! 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曼皇曼曼笪曼曼皇曼! 曼曼曼! 曼曼! 曼曼i i i 舅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苎! ! 曼! ! 曼曼舅曼曼! 曼曼曼曼曼 里当差。从前出过洋,会说英、法两国话,到省之后,上司均另眼相看。此番他 同了矿师沿途勘察,正是上宪极力请求为国兴利的意思。 此回还提到一个同洋人一起的通事,这个通事有如下特征: 那通事鼻子上架着一付金丝小眼睛,戴着一顶外国帽子,脚上穿着一双皮鞋, 走起路来咯吱咯吱的响,浑身小衫裤子,一律雪雪白,若不是屁股后天挂着一根 墨黑的辫子,大家也疑心他是外国人了,见了人并不除去眼镜,朝着府县只做一 个揖,亏他中国礼信还不曾忘记。 这些在社会上层处理外洋事务的职业人群,从作者对他们的描述可以看出, ,他们在言语、外表上都有西洋化的特点,如金委员会说英法两国话,通事则更是 。有了一些外国装扮。这是与他们的职业身份密切相关的。 2 翻译西洋书籍的职业人 甲午战争后,西学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输入中国。翻译西书则是“通西学“的 重要门径。梁启超曾说:“译书真今日之急图哉。天下识时之士,日日论变法 今不译书,则所谓变法者,尽成空言。可见,翻译西方新书i 已成为推动维新变法 运动的重要手段。 。 文明小史中就有一批专门译西书的职业者。该书第十七回中借一店主人之 口说到:“近年通行翻译书籍,所以小店特地聘请了许多名宿,另立了一个译书所, 专门替小店里译书。”“一位是长州董和文董先生,一位是吴县辛名池先生,这两 位是总管润色翻译的。”姚文通道:“董和文却是兄弟的同案,他一向八股是好手, 他在家乡的时候,从来没听见他读过外国书,怎么到了上海,就有了这么大本事, 连外国书都会改呢? ”店主到:“这两位都是才从东洋回来,贵处地方文风好,所 以出来的人才不同。就辛先生而论,他改翻译的本事,是第一等明公。 。由此可 知这些译书人员有的是从八股出身发展而来。 第二十一回上提到了一个秀才何祖黄。“因他是废八股后第一次的秀才,大家 看得起他。他自己仗着本领非凡,后又学了一年东文,粗浅的书可以翻译翻译。 在府城里考书院总考不高,赌气往上海谋干,幸而认得开通书店里一个掌柜,留他 住下译书,每月十元薪水。” 此处可知在科举制没落的晚清,一部分秀才走上了 译书这条新的职业道路。 从这些译书人员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是从传统文人出身,在顺应时代风气的 机遇中选择了译书这一职业,具有开创新风气的典型意义。 3 买办、洋商的出现。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吉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3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f l j 版社1 9 9 4 ( 9 ) :1 1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i l ;版社1 9 9 4 ( 9 ) :1 2 3 1 2 4 ,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5 5 9 西南人学硕十学传论文 第二章文明小史中新文明的表征 与“委员、通事 等职业相似,买办、洋商也是一些跟洋人打交道的职业, 但是这些买办、洋商却是属于社会上新兴的商业阶层人员。引买办是伴随中外 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职业,是当时半殖民社会新兴起来的商业阶层。买办一 词最早见于明代,当时是指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官方代理人。在鸦片战争前的公行 制度时期,买办指为洋商采购物品之人。五口开放通商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立 洋行,便雇佣买办作为华商交易之间的代理人。 “由于洋商在与华商做交易时, 在语言、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障碍,必须依靠买办居间调处 办理,所以,一般洋行均雇佣自己信赖的买办,给其报酬也教优厚。买办们就 是通过这种种办法很快积累起大量财富,成为富翁。有的还进而投资子外商所办 的各类企业,或自己出资开办商行,发展为拥有巨资的大买办商人。” 文明小史第二十一回正是塑造了这样一个由平民到买办再到洋商的典型 形象名为“花千万”的。文中写到本是浙江宁波府定海厅六豪邮务农出身的花清 抱即花千万跟着一帮朋友开到十里洋场的上海闯荡生活,刚开始他只是做一点小 生意,学会几旬洋泾浜的外国话,因朴实正直的性格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好事, 因此受到丢失东西又从他这里失而复得的洋人的器重,做了这家洋人开办的洋行 里的一个买办。后来因家业颇丰,自己在家开了几个洋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 的大洋商。这位发了大财的洋商花千万到了晚年却又“自己捐了个二品衔的候选 道台,结识几个丈墨人,逍遥畅快,倒也自乐其乐。”由此可知其职业上的新仍 驱逐不了他传统落后的价值观。 在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作者写到一个入过外国学堂的新青年王济川。作 者特别提到这位王济川的父亲。“父亲名文澄,表字淹卿这淹卿从小漂流上海, 做了大亨洋行买办,几年间颇有几文积蓄,因娶了一房妻室,生下济川,到他十 三岁上,送入外国学堂读洋文。”。在二十八回又写到王济川有一个表兄,“你道济 川的表兄是什么出身? 原来他父亲也是洋行买办。他从小跟着父亲在上海,也曾 进过学堂,读过一年西文”固表兄的父亲在其儿子难中乡试之后,“他父亲就 替他捐了个双月候选同知”。从王氏表兄父子的职业生涯可以看出,这些新兴的洋 行买办们心里仍坚守着传统文人的旧思想,人生价值的最后归宿仍寄托在谋求一 官半职上。 从文明小史这些洋商买办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们一方面把握了新时代风气 走上了一条新兴职业道路,另一方面他们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仍抱有 浓厚的兴趣,反映了这些新兴职业者处在新旧过渡时期价值观的混乱。 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f 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8 :1 6 3 1 6 5 圆李伯元文明小史l 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5 2 李伯元文明小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1 8 0 李伯元文明小史i m i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 9 ) :2 0 3 1 0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明小史中新文明的表征 i _ 4 以外语为谋生手段的多重职业身份 甲午战争后,中国和外国的交道日益频繁,不仅上层官吏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与洋人代表往来交流,洋人来华办企业也需要招聘懂外语的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杨浦区复旦附小分校二年级数学质量冲刺单元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导游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绩效教练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刑事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初级财务管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疾控护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项目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招投标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贵阳教师考编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航空公司乘务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诊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评分标准
- 鼻出血的课件
-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五年级家长会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管理中心特许经营授权书
- 钢结构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19年内蒙古对口升学语文原试卷
-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手册
-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资料
- 2025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