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FMEA_第1页
如何做FMEA_第2页
如何做FMEA_第3页
如何做FMEA_第4页
如何做FME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1 目的1.1 在生产工艺真正实现之前发现产品的弱点,可在F/A样品阶段或大批量生产之前确定产品缺陷。1.2 以最严密的形式总结工艺工程师/小组进行工艺过程编制时的设计思想(包括对一些对象的分析,根据经验和过去当心的问题,它们可能发生的失效)并使之规范化,以指导后续类似产品的工艺编制。1.3 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这些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1.4 对失效的产品进行分析,找出零组件之失效模式,鉴定出它失效原因,研究该项失效模式对系统会产生什么影响。1.5 失效分析找出零组件或系统的潜在弱点,提供设计、制造、品保等部门可行性之对策。2 范围 2.1 F/A样品试制前(样品生产前) 2.2 整组龙头进行组装前(小批量组装前)3. 时效及制定责任部门: 3.1 工艺PFMEA是在样品生产之前要求编制的,并非事后补救,因此工艺失效模式应在样品出现之前,由工艺部工程师主导编制,必要时由采购、品管、模具、装配、电镀、成型、抛光、机加配合。 3.2 装配PFMEA应在产品上线组装前完成,因主要涉及到品质问题,所以由品管主导,生技、研发、装配线班组长、制造配合实施。4.定义: 4.1 顾客:顾客既可能是内部顾客也可能是最终用户,即可以是下一道工序(成型后的机加,抛光)、后续工序或工位、经销商或最终使用者。 4.2 过程潜在FMEA:由制造(或装配)工程师/小组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来最大范围内保证已充分考虑到并指明潜在失效模式及其相关的后果、起因。 4.3 失效:是指 在规定条件下(压力、操作、时间)不能完成既定功能(如:换向阀无法切换,高温极限试验无法通过等)。 在规定条件下,产品参数不能维持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如:尺寸超过公差范围)。 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 产品不符客户要求(如:外观不良、包材、功能、印字等)。 上道工序不良造成下道工序无法加工或只能加工出不合格品(如:抛光余量不足、缺料、流纹、气孔等)。5. 作业内容5.1 项目:填入将被分析过程系统、零件名称及产品编号;5.2 过程责任者:填入工艺、制造、品管责任人;5.3 编制人:填入负责编制FMEA的工程师的姓名;5.4 产品名称:填入要加工或装配产品的名称及代号;5.5 关键日期:填入初次FMEA应完成的时间,该日期不应超过计划投入生产日期; 注:初始的FMEA日期不应超过客户要求的生产批准过程(PPAP)提交日期;5.6 FMEA日期:填入编制FMEA原始稿的日期及最新修订的日期;5.7核心小组:列出有权限参与或执行这项工作的责任部门的名称和个人姓名;5.8 过程功能/要求 填入要被分析的过程或工段(工序)简单的叙述(如:成型、车削、钻孔、攻牙、锁栓轴等)。叙述尽可能与被分析的过程或工序的目的一致;当过程包含多种工段或工序(如:成型、机加、抛光、电镀),存在不同的潜在失效模式时,要逐一分析每工段或工序可能的潜在失效模式列出来。5.9 潜在失效模式 为过程可能不能满足“过程功能/要求”栏所列的过程要求和/或设计意图。它是对特定工序(如:钻孔歪斜)上的不符合的描述。它可能是下一工序的潜在失效模式一个起因(如:“钻孔歪斜”可能导致下一道以该孔为定位加工的孔的歪斜)或者是上工序(如:“加工平面倾斜” 造成钻孔歪斜)所影响潜在失效模式后果。无论如何,于准备PFMEA时,必须假设进料和零组件或原料是好的。 按照加工零件或装配工序,列出每个工段或工序可能潜在的失效模式,这种失效模式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过程工程师或小组要提出并回答下列问题: 装配过程或零件为什么不能满足要求?不考虑工程规格,什么是顾客(最终使用者、下道工程或服务)所不满意的? 常见失效模式:典型的失效模式可能是但不局限于下列情况: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 低压铸造锌合金压铸红冲缩水流纹冲不饱满气孔粘模加工余量不足裂纹拉伤错模壁薄材质疏松裂纹抛光余量不足气孔CTQ不合格材质不良裂纹材料用错铜材牌号用错CTQ尺寸不合格抛光余量不足冷冲机加抛光毛刺工装(定位、夹紧)不合格抛光变形裂纹刀具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不良变形未留电镀余量(螺牙、尺寸)气孔CTQ不合格机台精度不够撞伤压伤机台未保养拉丝纹路错误材料用错人员缺少培训未抛到或抛光粗未留抛光余量5.10 潜在失效后果:潜在失效后果是指失效模式对顾客产生的影响; 对最终使用者,失效的后果应一律采用产品的特性来描述。如:异常响声、换向阀无法切换、外观不良、裂纹、回流、断裂、间隙大、无法安装、缺少配件包、报废、返工/返修、手感紧等; 如果顾客是下一道工序或后续工序/工位,失效的后果应用过程/工序性能来描述。如:不能配合、不能连接、色差、无法安装、无法锁紧(有效牙长不够)、定位不正确、无法加工、增加作业强度、浪费工时、增加成本、不良品增加、外观不良等。 5.11 严重度:严重度是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对下道工序、成组龙头装配作业、经销商或最终用户的影响后果严重度的评价指标; 注 严重度仅适用于评价后果;严重度级别降低只能通过修改设计来实现;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 PFMEA严重度评价准则:后果评定准则:当潜在失效模式导致最终顾客和/或一个客户装配时(OEM件出货)产生缺陷便得出相应的定级结果。最终顾客永远是要首先考虑的;如果两种可能都存在的,采用两个严重度值中较高者。(顾客的后果)评定准则:当潜在失效模式导致最终顾客和/或一个客户装配时(OEM件出货)产生缺陷便得出相应的定级结果。最终顾客永远是要首先考虑的;如果两种可能都存在的,采用两个严重度值中较高者。(制造/装配的后果)等级有/无警告的危险违反政府法规(如:NSF-61要求)(机加)无法发现的(如:壁薄)出货后可能造成索赔或批次性的退货910很高影响到龙头不能正常使用(丧失基本功能)如:裂纹、换向阀无法切换、栓轴不止水(装配)100%产品可能需要报废,或者需要批次性的返修(降级使用) (机加)没有考虑到对后道工序的影响,造成批次性的不良。如:没有考虑电镀对尺寸、螺牙的影响、抛光余量不足、批次性尺寸不合格8高龙头/或产品可正常使用但性能水平下降,顾客非常不满意(如:色差、手感紧、起泡、脱皮)(装配)产品需要进行分检、一部份(小于100%)需要报废或批次性的返工(剔除不良后上线)(机加)因工艺不稳定可能造成需要进行分检后,后道工序才能加工,分检后100%报废7中等龙头/或产品可正常使用但有些性能达不到,顾客不满意(如:要求试验无法达到规定要求)(装配)一部份(小于100%)需要报废或可直接在线上剔除不良(机加)因工艺不稳定可能造成需要进行分检后,后道工序才能加工,分检后一部份(小于100%)需要报废或另外一部份返工后可使用 6低龙头/或产品可正常使用但外观有所下降,顾客不满意(如:较严重的色差、电镀麻点、主要面严重撞划伤)(装配)100%的产品可能需要返工或者在线下返修,不需送返修部门处理(如:可当场修复的螺牙不良,试水后不良品的返修)(机加)100%需要返修但返修可能报废一部份5很低配合和外观项目引起不舒服。多数(75%以上)顾客能发觉缺陷。(如:次要面严重撞伤、轻微的色差(需要借助仪器方可识别)、易识别的电镀不良)(装配)产品可能需要分检,无需报废,但部分产品(小于100%)需要返工(机加)产品可能100%返工,无需报废4轻微配合和外观项目引起不舒服。50%的顾客能发觉缺陷。(装配)部份产品(小于100%)可能需要返工,无报废,在生产线上其它工位返工(机加)部份产品(小于100%)可能需要返工,无需报废3很轻微配合和外观项目引起不舒服。有辩别力的顾客(25%以下)能发觉缺陷。(装配)部份产品(小于100%)可能需要返工,无报废,在生产线上原工位返工2没有没有影响没有任何影响1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注:返修指的是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的使用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返修品永远不可变合格品。 返工指的是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返工品可以变合格品。5.12 失效潜在原因/机理:潜在的原因是指失效是怎样发生的,并应依据可以纠正或可以控制的原则予以描述。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列出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失效原因: 序号常见装配失效原因序号制造常见失效原因1不良的扭力(e.g: 栓轴锁紧力偏大或偏小)1错误的原材料规格(e.g: 要求C37700,实际用Hb59铜)2不精确的量具(e.g: 量具分辨率)2工艺参数不正确(e.g: 温度、压力)3不了解包装规范(e.g: 造成配件短装或少装)3工装不正确(e.g: 定位、夹紧、刚度、设计)4试水压力不当(e.g: 使用20kgf/cm2试喷枪)4刀具不正确(e.g: 与工装配合、刚度、寿命)5判定标准未掌握(e.g: 外观标准)5检具不正确(e.g: 精度、定位基准)6人员未经培训6人员未经培训7不适当的寿命假设(e.g: 设计要求10万次,实际中要求达到20万次)7机台方面(e.g: 精度、保养、润滑)8工装不正确(e.g: 歪斜造成水嘴锁歪)8错误的计算方法(e.g: 尺寸链换算错误)9试水机台不合格(e.g: 水路、气路泄漏)9不精确的量具(e.g: 量具分辨率)10不了解客户要求(e.g: 印字、包装材料等)10抛光余量不足(e.g: 造成抛光变形)11保护措施不当(e.g: 造成撞划伤严重)11下料错误(e.g: 造成冲不饱满)1212未考虑对后道工序的影响(e.g: 电镀、抛光) 注:该栏应具体的列出错误或故障情况(如操作者锁紧扭力过大要具体到多大);不应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如操作者错误、机台工作不正常、外观不良)5.13 发生度(O):发生度是指某一特定的起因/机理发生的可能性。描述出现的可能性级别数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不是绝对的。通过设计更改或过程更改来预防或控制失效模式的起因/机理是可能导致发生度降低的唯一途径。发生度分为1到10级,可参考下表进行评估: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失效的机率可能失效的比率CPK等级非常高:失效机乎不可避免1 in 20.33101 in 30.339高:失效重复发生1 in 80.5181 in 200.677有限的:失效偶尔发生1 in 800.8361 in 4001.0051 in 20001.174低:失效相对地少发生1 in 150001.3331 in 1500001.502极少的:失效未必发生1 in 15000001.6715.14 现行过程控制和预防: 现行过程控制是叙述管制方法,用来预防可能扩大的失效模式和侦查出失效模式的发生。这些管制方法可能包括治具的防误(如:冲面板时销子的限位)或SPC或后过程评估。有三种过程管制可考虑: 预防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效应的发生或降低发生比率; 查出失效原因,并提出矫正措施。 查出失效模式。 最好利用第种方法,再使用第种方法,最后使用第种方法。5.15 探测度(D):探测度是指在零部件离开制造工序或装配工位之前,按5.14 中第种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失效的原因/机理过程缺陷可能性评价或按5.14 中第种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后续发生失效模式的可能性评价指标,如:冲压工序中定位销的使用,模具安装时采用销子错位的方法来防止装错;假设失效模式已发生,然后,评价所有的“现行过程控制”的能力,以防止具有此种失效模式或缺陷的零件被发运出去。 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PFMEA探测度评价准则:探测性准则检查类别探测方法的推荐范围探测度ABC几乎不可能绝对肯定不可能探测X不能探测或没有检查10很微小控制方法可能探测不出来X只能通过间接或随机检查来实现控制9微小控制有很少的机会能探测出X只通过目测检查来实现控制8很小控制有很少的机会能探测出X只通过双重目测来实现控制7小控制可能能探测出XX用制图方法,如SPC来实现控制6中等控制可能能探测出X控制基于零件离开工位后的计量测量,或者零件离开工位后100%通/止测量5中上控制有较多的机会可探测出XX在后续的工位上的误差探测,或在作业准备时进行测量和首件检查(仅适用于作业准备的原因)4高控制有较多的机会可探测出XX在工位上的误差探测,或利用多层验收在后续工序上进行误差探测:供应、选择、安装、确认。不能接受有差异零件。3很高控制几乎肯定能探测出XX在工位上的误差探测(自动测量并自动停机)。不能通过有差异的零件。2非常高肯定能探测出X由于有关项目已通过过程/产品设计采用了防错措施,有差异的零件不可能产出。1检验类别:A. 防错 B. 量具 C. 人工检验5.16 风险优先数: 风险优先数是严重度(S)、发生度(O)、探测度(D)的乘积。 PRN =(S)X()X()RPN是一项过程风险的指标。当较高时,功能小组应提出矫正措施来降低值。一般实务上,会特别注意严重度较高之失效模式,而不理会之数值。文件名称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副总室5.17建议措施: 当失效模式依数值排列其风险顺序时,针对最高等级的影响(9级或10级)和关键项目提出矫正措施。任何措施的目的是要减少任何发生度、严重度或探测度。可考虑以下措施:为了降低失效发生的可能性,需要过程或设计变更。只有设计或过程变更可降低严重度等级。降低探测度等级最好的方法是:防失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