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夫人 屈原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3、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6、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背景介绍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四、课文诵读 1、示范朗读 2、诵读指导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3、学生齐读 五、整体感知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内容 (1)、第一段 帝子降兮北渚,渚:水边的浅滩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目眇眇兮愁予。眇眇:向远看的样子。愁:使发愁。 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袅袅兮秋风,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 洞庭波兮木叶下。波:名用动,波动;下:名用动,落下 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白薠兮骋望,骋望:放眼远眺。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 与佳期兮夕张。佳:佳人期:约会张:陈设罗帐。 我与佳人约会,一直为晚宴奔忙。 鸟何萃兮蘋中 状语后置萃:集聚。蘋:水草名。鸟儿啊为何在蘋草边聚集? 罾何为兮木上? 宾语前置罾:鱼网。 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第一段分析:总写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湘夫人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2)第二段 沅有芷兮澧有兰, 芷:即白芷,一种香草。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公子:指湘夫人。 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荒忽兮远望, 荒忽:犹“恍惚”,迷糊不清的样子。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观流水兮潺湲。 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第二段分析 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情景。 (3)第三段 麋何食兮庭中,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何为兮水裔? 宾语前置裔:边沿。 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朝驰余马兮江皋,朝:名作状;驰:使奔驰;皋:水边高地。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夕济兮西澨。夕:名作状,在晚上;济:渡。澨:水边。 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闻佳人兮召予, 听说佳人召唤我,将腾驾兮偕逝。腾:使奔驰。偕逝:同往。 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筑室兮水中, 状语后置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葺之兮荷盖。 葺:编结覆盖。盖:指屋顶。 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荪壁兮紫坛, 荪:名作状,香草名。紫:名作状,紫贝。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 壁、坛:名作动,装饰墙壁、中庭, 播芳椒兮成堂。 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栋兮兰橑, 桂、兰:名作状;栋、橑:名作动,做屋梁、屋椽。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 辛夷楣兮药房。 辛夷、药:名作状。楣:名作动,做横梁。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罔薜荔兮为帷, 罔:同“网”,编结。帷:幕帐。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擗蕙櫋兮既张 擗:掰开。櫋:顶账。 分开蕙草做的幔帐已支张。白玉兮为镇, 镇:镇压坐席之物。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疏石兰兮为芳。 疏:分列。石兰:香草名。 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芷葺兮荷屋,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缭之兮杜衡。 缭:缠缭。 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合百草兮实庭, 合:会集。实:充实。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 建芳馨兮庑门。 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 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 缤:众多纷杂的样子。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灵之来兮如云。 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 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第三段分析 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4)第四段 捐余袂兮江中,袂:衣袖,释为“复襦”,也就是夹袄。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遗余褋兮醴浦。遗:丢下。褋:单衣。 我把那单衣丢在澧水旁。搴汀洲兮杜若,搴:摘取。汀洲:水中或水边平地。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 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时不可兮骤得,骤:骤然,立即。 机会啊不可多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第四段分析 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3、全文总结 由扮演湘君的男巫独唱;湘君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夫人所赠的礼物;又摘下了杜若香草,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七、问题探究 1、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3、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归纳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电控产品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采用独家秘方打造不可复制的美味一口下去就能感受到
- 电影分镜速写课件
- 电弧焊课件教学课件
- 羊绒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置业顾问接待礼仪课件
- 置业顾问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山东省枣庄市5区1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新交际英语(2024)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C型钢检验报告
- 国航特殊餐食代码表
- 人教版高中美术《书法》选修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教案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ppt课件(完整版)
-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中国人民警察警歌》歌词
- 《航空动力装置》课件绪论
-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