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与尘肺PPT课件.ppt_第1页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PPT课件.ppt_第2页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PPT课件.ppt_第3页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PPT课件.ppt_第4页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生产性粉尘与尘肺,主要学习内容,概述生产性粉尘粉尘的危害(致病作用)尘肺表现尘肺诊断尘肺治疗粉尘危害的影响因素(理化因素)粉尘危害的控制,概述,一.我国尘肺现状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三.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四.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五.人体对粉尘的清除功能六.粉尘的致病作用七.粉尘危害的控制,一.我国尘肺现状,1.病人数量:到1996年底全国累积尘肺524759例。从我国尘肺新病例每年增长的趋势看,在50年代初,每年新增病例为二位数,60年代后为三位数,70年后为千例,1976年后每年递增15000例以上,1986年增加20000例,1987年以后10年来每年新增病例略有下降,量仍以每年8000-9000例的速度成恶性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尘肺病新病例出现上升趋势,2001年新发尘肺病例突破万例达到10505例,和上一年度相比增加了15%。,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尘肺病例死亡966例。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全国矽肺病的统计可怕的增长,2005年的统计,目前全国矽肺病患者累计超过60万人,其中存活约44万例。可怕的是,新发病患者仍以每年近2万例的速度增长。从行业分布来看,煤炭系统矽肺患病率最高。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采矿工业集中的山西、四川、辽宁、湖南和江西五省患病率最高,共有242583万例,占全国矽肺病总数的4043,每年因矽肺病死亡的患者以60008000人的速度恶性增长。,一.我国尘肺现状,病种分布:在十二种尘肺病例中矽肺和煤工尘肺发病最高,占全部病例数的90.8%;其它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水泥尘肺、石棉尘肺等。,一.我国尘肺现状,地区分布:以我国采矿工业(煤矿、金属矿)集中的四川,辽宁、湖南、山西和江西五省发病最高,共217877例,占46.6%,其中以四川最多,有59395例(11.%)其次为河北、黑龙江、河南三省也很严重,每省均在20000例以上。,一.我国尘肺现状,工种分布:79.7%的尘肺发生在矿山,多为煤矿、黑色金属以及有色金属矿山的凿岩工,搬运工、采煤工、采矿工等;工厂尘肺多见于石英破碎工、铸造、成型工序等。,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专家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尘肺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煤矿尘肺病发病情况十分严重2005年尘肺新病例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其次是冶金行业905例,占9.87%。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我国23个省市16792个煤矿企业2005年尘肺病例调查统计数据说明地方级乡镇煤矿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力度比较或者非常差,特别是乡镇煤矿对于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农民工成为尘肺病主要受害群体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正呈现出三大转移趋势,一是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二是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三是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分布越来越广。,进城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三个行业的工作场所,大部分是农民工。有些企业一旦发现农民工患职业病或有患病苗头就立即解雇;对农民工和本企业固定职工的劳动保护待遇实行双重标准,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告知其作业岗位危害因素、不进行岗前培训、不给农民工进行健康体检,不给农民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和办理工伤社会保险。,这些农民工一旦患上职业病,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企业主不提供职业史证明,致使诊断、治疗和工伤补助得不到落实。据国有煤矿农民工尘肺病发病状况调查表明,接受健康检查的农民工患病率高达4.74%,最短患病工龄只有三个月,平均6.69年,平均发病年龄40.9岁,与正式职工发病最短工龄25年、发病率0.89%的数字相比,农民工职业病具有发病工龄短、患病率高的特点,其职业病以尘肺病最多。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到2010年前后,农民尘肺职业病将成为农村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尘肺病危害因素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二.生产性粉尘与尘肺-定义,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尘肺Pneumoconiosis,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工业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2、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或运输。3、物质的爆破和不完全燃烧。4、金属物加热时蒸气的氧化:铸铜或锌生产中氧化形成的氧化锌烟尘。农业方面:收割、筛选、粮食加工等。,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无机粉尘矿场粉尘:如矽石、砂、石棉、滑石等。金属粉尘:如铁、锡、铜、铅、锰、铍等。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石墨、玻璃粉、金钢砂等。2、有机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亚麻、面粉、木材、烟等。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毛、骨质、毛发等。人工有机粉尘:如各种有机染料、炸药、色素等。3、混合性粉尘:Mixeddust,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一)粉尘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学成份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等不同的作用,结晶型和非结晶型,游离型和结合型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危害完全不同,游离二氧化硅比例愈高,致纤维化作用愈强,危害越大;结晶型二氧化硅致纤维化作用较非结晶型二氧化硅强。有的金属粉尘(铅)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粉尘(铍,铝)可引起过敏性哮喘或肺炎。因之,化学成份是粉尘对人体作用的重要因素。,硅与石英,硅占地壳组分的28%含硅矿石分布十分广泛游离二氧化硅常以石英代表所有岩石和矿石中都有含有一定量的石英,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二)粉尘的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既各种粒径的粉尘数量(或质量)组成的百分比。粉尘粒径一般以直径微米(m)表示。分散度高表示粉尘中较小直径微粒所占面积比大,分散度低表示粉尘中粗大颗粒所占百分比大。,1.在粉尘比重固定时,分散度愈大则粉尘粒径小,粒子在空气中不易沉降,也难于被捕集,粉尘粒子在空气中浮游时间愈长,稳定程度越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就越多。分散度漂浮时间吸入机会2.粉尘分散度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粒径越小,通过上呼吸道被吸入肺内的机会越大,危害越大。尘粒质量相同,分散度被吸入机会大,危害3.粉尘分散度高,粉尘粒径小,比表面积愈大,愈易参与理化反应,加剧了人体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人体危害愈大。比表面积危害,粉尘,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可吸入粉尘(inhalabledust)。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dust)。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三)粉尘浓度:粉尘浓度也是直接决定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种粉尘,在作业环境中空气中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一般在生产环境中所测定的粉尘浓度为两种:1、总粉尘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总重,其表示方法有重量法和计数法。我国卫生标准中粉尘容许浓度以mg/m3表示。2、呼吸性粉尘浓度:多指可吸入到肺泡内的粉尘粒子的浓度。,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四)粉尘的溶解度:其影响随粉尘的性质而定某些有毒粉尘,如铅、砷等,随着在呼吸道溶解度增加,人体中毒程度增加。而糖、面粉易溶解吸收,排出,反而减轻危害。石英(SiO2)尘最是难溶物质,可在体内产生持续的毒作用,危害严重。,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五)形状和硬度:当尘粒质量相同时,形状越接近球形,其在空气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坚硬且外型尖锐的尘粒可引起呼吸道粘膜机械损伤,而已进入肺泡的粒子,因其质量小,再加上肺泡湿润及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不引起明显的机械损伤。,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六)粉尘荷电性:粉尘粒子由于流动时相互磨擦、吸附空气中离子或接触其他带电物体而带电荷,荷电量与颗粒大小,比重及作业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同性相斥增强了空气中粒子的稳定程度,异性相吸尘粒在撞击中以集而沉降。荷电尘粒在体内易被阻留。,三.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七)爆炸性:可氧化的粉尘,如煤、糖、硫磺、铅、锌等,在适宜的浓度下,(如煤尘39g/m3,面粉、硫磺7g/m3,糖10.3g/m3)。可与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即会发生爆炸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务损失,如哈尔滨亚麻纺织长的爆炸(曾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企业)造成三分之一财产损失。,四.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粉尘被吸入呼吸道后,主要通过撞击(大气道分叉处)、重力沉积(小气道)、布朗运动(随机热动力冲击)(肺泡)、静电沉积(新粉碎的尘粒)、截留(纤维状粉尘)而沉降。,五.人体对粉尘的清除功能,人体可通过各种途径将大部分吸入的尘粒清在24小时排除掉。人体防御和清除尘粒的功能有三方面:1.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2.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3.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嗜作用,六.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呼吸系统疾病(1)尘肺(2)粉尘沉着症(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4)呼吸系统肿瘤(5)粉尘性支气管炎2.局部作用(1)鼻粘膜炎(2)皮肤粘膜的损害(3)结膜、角膜损伤3.中毒作用,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数G=WMWBWLG:分级指数WM: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权数WB:粉尘职业接触比值WL:体力劳动强度权数,粉尘8h时间加权评均浓度实测值,该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尘肺诊断,诊断人员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诊断原则粉尘接触史(诊断前提)X线胸片(诊断依据),七.治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尘肺病治疗工作的方针。尘肺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肺灌洗为主的综合治疗。肺灌洗是目前国内较为安全有效的是“洗肺”手术。肺灌洗能将存在于肺部的导致尘肺的粉尘和炎性细胞清洗出肺,阻断和延缓了肺纤维化过程,可明显改善症状、改善肺功能,延长寿命和生存时间,维护其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肺灌洗术我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先进技术“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法”,即对病人一次麻醉后完成两肺灌洗,治疗煤工尘肺、矽肺等职业病,对提高尘肺矿工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遏制尘肺病情的发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我国实施的大容量肺灌洗患者中,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4%以下,并较容易纠正。肺灌洗术后患者胸闷、胸痛、气短的好转率为99%、86%、88%,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91.1%;肺功能在小气道阻力、弥散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血氧分压有一定提高;患者病情进展明显减缓。适宜于各期别尘肺患者,其中疑似尘肺患者和一期尘肺患者为最佳;实践表明,这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八.粉尘危害的控制,1.法律措施(1)立法和执法(2)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粉尘的卫生标准)。2.技术与卫生保健措施(1)就业前检查、定期检查、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2)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防尘八字方针,革: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为根本途径。水:湿式作业,是防止粉尘飞扬的简易措施。如湿式拌料、水心风钻,车间洒水等。密:即密封尘源。风:吸风除尘。凡不能用湿式作业的,应采用此方法,产生粉尘设备密闭,以局部的机械通风,抽出的含尘空气经除尘处置再排入大气中。护:个人防护,用防尘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管:加强防尘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防尘机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且切实执行,定期检查防尘措施和评价防尘效果。,防尘八字方针,教:宣传教育。大力加强防尘的卫生教育工作,把尘毒危害的知识教给广大群众。查:1.定期检查防尘措施及防尘效果。2.就业前(岗前)体检:排除不满18岁及有职业禁忌证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从事粉尘作业。3.定期体检:尘重的12年一次。轻的23年1次,更轻35年1次。脱离者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